登陆注册
5054600000013

第13章 开始!(1067年——1069年)(5)

吕诲这个人来头不小,他爷爷是太宗、真宗时的宰相吕端。吕端是从地方官升为京官的,做了很多年官似乎没什么长进。因为他胖胖的,偶尔还会耳聋,看上去很傻,比如连皇帝都默许的灰色收入,他竟然不要。朋友明摆着坑他,他却接二连三的上当。当宋太宗想要让他当宰相的时候,有人提醒宋太宗,吕端这庄稼汉太糊涂了。

宋太宗多年以来一直在观察吕端,所以对吕端有这样的评价: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吕端的“大事不糊涂”是在宋太宗归天宋真宗即将登基时,当时宫里的大太监想要拥立另外一位皇子为帝。当宋太宗一归天,吕端立即派人把那位大太监软禁起来,一直到宋真宗搞完登基仪式,才让大太监出来。

吕诲可没有他爷爷的风范,他是大事小事都糊涂,却自认为极不糊涂。吕诲生长在东京,那个时候,东京人特别嚣张,不但看不起外地人,反而自认为见多识广。吕诲的相貌极为特殊。个头不高,还有些驼背。脸是正三角的,颧骨突起,眉毛茂盛,眼睛向外凸,有点早期甲亢的症状。

他的胡子稀疏,如同老鼠的胡子,但却疼爱有加,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饰他的胡子。奉承他的人都说他长了一副关二爷短小版的胡子,这让吕诲极为受用。吕诲是个极端自负并且容易挑事的人。后来,靠着祖上的阴德,吕诲进入中央政府御史台做官,监察委员的工作使他相信,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宋仁宗后期还没有立太子,他最先跳出来要宋仁宗赶紧立太子。太监任守忠和王昭明当时最怕他,因为总被他弹劾。宋英宗时濮议之争,吕诲是上窜下跳,指责宋英宗不应该叫亲爹为爹,还指责韩琦与欧阳修是忘记传统,不配做人。宋英宗后来把他踢出中央,但吕诲在地方上也经常关注东京局势,宋神宗即位,认为他的确有点才能,就把他调回来,担任监察部的长官。

其实,这个监察部的一把手在宋神宗登基以来,已经换了四位。这四位中有弹劾韩琦而被踢走的,也有弹劾王安石被踢走的,只有司马光还在朝中。吕诲坐在办公室里,丝毫没有注意到前车之鉴。他上任才半个月,对宋神宗给他这样一个大官做,是感激的痛哭流涕。他认为应该用实际行动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作为一个谏官,报答皇恩,自然就必须开始重操就业:弹,弹,弹。目标自然是当时争议极大的王安石。

吕诲和王安石曾有过小摩擦,当年,鹌鹑案后,皇帝断定王安石错,王安石拒不按照规矩谢罪,吕诲就曾弹劾过王安石,认为他不把领导当回事,应该治以重罪。宋仁宗当时根本就没把这事当回事,所以,此事不了了之。不过,吕诲的心胸容不下事,他对王安石那样牛逼的作派很是不爽。

这次回来,见王安石已经做了副宰相,更是七窍生烟。他在伺机寻找机会,王安石就给了他机会。

东京市长滕甫、翰林学士郑獬、另外的监察机构(知谏院)科员钱公辅因为说了王安石的坏话,而被宋神宗踢出中央。这本是宋神宗做的,可吕诲非要认为是王安石背后怂恿。他上书为三人辩护,认为他们根本无罪,应该叫他们回来继续做京官,并且认为,这就是王安石的问题。让他想不到的是,王安石以退为进,提出辞职。宋神宗惊慌不已,赶紧安抚王安石,让吕诲闭上那张臭嘴。

吕诲真是怒火焚身,他恨不得自己变成一枚核弹,撞向王安石。特别是在唐介死后,吕诲就真把自己当成核弹了。他编造谣言说,唐介就是被王安石气死的,他临死前,我恰好在场。他揪住我的耳朵说,王安石是宇宙中最大的祸害,将来不仅祸国,而且还会祸害全人类。

吕诲一面造谣,一面准备对王安石发动致命一击。终于,他的机会又来了。

这个机会现在听起来疑点重重。事情是这样的:王安石没有进京时,有个叫章辟光的京官不知道抽什么风,可能是找不到选题了,就给宋神宗提建议说,您应该把您两个弟弟岐王和嘉王迁到地方去,防止有不测变乱之事发生。

这个建议一出,举朝哗然。很简单,有时候,越对的事就越令人震惊,因为真相很不容易水落石出。章辟光的建议不是没有根据的,想当年,赵老大(宋太祖)的死和赵老二(宋太宗)就有着极不清楚的关系。

后人一致都认为,是老二用警察刑讯逼供的方式(在胸前放一木板,然后用锤子捶打)将赵老大送进地府的。问题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未必就要说出来。一说出来,这会让很多人极不舒服。最先不舒服的是皇太后,这老太太大怒,认为章辟光是个畜牲,居然离间兄弟,应该杀了他。

宋神宗赶紧说,杀人就算了,咱们祖宗有明文规定,不得杀读书人。但总得给他点厉害瞧瞧。于是让他到监狱反省。当王安石进京并担任副宰相后,最高法院突然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人在监狱里捉老鼠吃,于是提出来审讯。章辟光是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还未等问,就招供了:老板啊,我哪里有这样的胆子,都是王安石要我这样做的。

这明摆着是诬陷,当时王安石不在京城,难道是给他发的短信?宋神宗都认为这是扯淡,王安石也认为,自己从来没有给章辟光这样的指示。不过,王安石认为,章辟光的这一建议倒不是居心不良。他对宋神宗说,亲王这玩意搞不好就会变成你的阎王。小心点总没有错。而且,您的弟弟不也希望出京吗,只不过是你不允许。宋神宗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所以,对章辟光就没加处罚。

吕诲在家里是抓心挠肺,两眼放着血光。他又上书弹劾王安石,内容是,王安石不治章辟光的罪,证明他罪孽是大大的深重。

王安石不理他,两位王爷仍然留在东京,章辟光也没有被治罪。

一个暴雨雷电夜,吕诲在自家院子里,张开双臂向着苍天:电,你闪吧!雷,你劈吧!雨水,你发洪吧。天啊,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啊,你错勘贤愚枉做地!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吕诲当时肯定是受了极大的刺激,因为多年以来,他弹劾别人,即使失败,也会引起热烈反响。可弹劾王安石,却总是如石头入井,一点点小波澜,连他自己都看不到。

现在,吕诲确认一点,王安石和他是天敌。王安石是鸟,他就是老鹰,把王安石叼死;王安石是青蛙,他就是蛇,把王安石吞死;王安石是人,他就是疯狗,把王安石咬死。

但是怎么咬死王安石,吕诲不是梁山泊坐交椅的好汉,没有能力把王安石绑架,然后凌迟。吕诲只是个书生,唯一能把人置于死地的只有靠笔。

罗织王安石的罪状,写篇惊天动地的王安石罪状全集!

为了集中精力编写好这篇文章,吕诲请了几天事假,把书房变成卧房,每天只睡两个时辰,除了送饭倒夜壶的人每日可进来之外,连他老婆都不允许进来。吕府上下认为老爷在修炼什么神功宝典,只等某一天山崩地裂的一声响,老爷从里面飞出,立在屋脊,大笑:“神功已成,天下无敌。”

如你所知,闭门造车需要超级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想象力。吕诲这两样都没有,所以,这篇文章编写的特别辛苦。

第一天开头写了题目:论王安石祸国疏。接下来的三天,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第五天,吕诲觉得这题目起的有点大,可实在没有别的题目能吸引眼球了。他开始思考正文,既然祸国,王安石都祸国什么了?章辟光的事情,算不算?

吕诲一咬牙:算!开始写,但写了几行,呸了一口,把纸撕的粉碎。

苍天!书到用时方恨少!

吕诲的难处,我们应该体谅。他编这篇文章时,虽然有一些人对王安石持怀疑态度,但还没有形成攻击波。很多人只是认为王安石不适合做副宰相,从来没有人认为,王安石祸国。但我们也要明白吕诲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个人感情上,吕诲对王安石没有好感。这是因为吕诲是炸药型人物,而王安石是顽石型人物。炸药最看不起的就是顽石,总想把它炸的粉碎。

从职责上,吕诲的职责就是挑刺,如果不挑刺,他的价值就无从体现。他挑刺不是因为他想要道德声望,而是惯性使然。北宋政府一直以来就提倡他们这些靠嘴巴吃饭的人积极提建议,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太多的监察委员都是这样做的,只不过,他们足不出京城,不知地方上的问题,所以提出的建议大都是针对中央政府这一块的。因为他们熟悉这里。

无论如何,吕诲憋了十多天,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憋出了王安石罪状全集。

第二天,吕诲正常上班,在路上,司马光正在专心走路。吕诲看到,大步流星的赶上,跟司马光打招呼。司马光看到吕诲眼皮只包住了眼睛的四分之一,知道吕诲又搞到了重大课题。就问:“今日你想要提什么?”吕诲就把司马光拉到僻静处,拿出奏疏递给司马光,说:我要弹劾王安石,你先看看用词,重不重?

司马光听了,有些惊讶。心想,这小子是想十年不开工,开工管十年啊。这显然是个大买卖,但可能做不成:“你不知道朝中现在大都对王安石有好感,你居然弹劾他?”司马光一面说,一面打开了吕诲的文章。

吕诲盯着司马光的脸,想从上面捕捉到点胜利的影子,但是没有。司马光看完,还给他。说:“王安石的品行无懈可击,你非要在这上面攻击,这不是拿脑袋向石头上撞?”

吕诲也知道,这文章写的挺操蛋的。司马光接着说:“你不要这么急吼吼的,我看王安石将来必然有一些动作,到时候你再搞他,就好办多了。”

司马光的思路很好,所谓捉奸捉双。等待敌人自露破绽,才有可能一举击破。但吕诲不是那样的人,他身体是由易燃易爆物组成的,他说:“我被那小子气成了鸟。你看现在的会议成什么了,所能听到的唯一声音就是他王安石的,把我们都当成了木偶。将来,我们还怎么混!”

司马光知道无法劝阻吕诲,只好由他去。于是,吕诲就在开会时大声的读出了他的王安石十大罪状。

吕诲的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模式,开篇是个帽子:“臣切以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所以言知人之难”。领导你“即位之初”,就“起王安石就知江宁府,未几召为学士”,大家都以为是好事。

然后是话锋一转:但是,我看副宰相王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为人骄慢,“阴贼害物”,众所周知。现在我说十件事,就是王安石的十大罪状,都是大家亲眼看到的事实。然后是发誓:如果有“一言近诬,万死无避”。请领导听上一听,辨别辨别。

第一条王安石当初在争斗鹌鹑案中拒不认错,后来在江宁被领导招聘,居然不来,这是对领导不尊敬!也就是给你脸,你却不要。

第二条王安石把辞官当成行为艺术,在英宗朝时,“有山林独往之思”,等到“陛下即位”,“自知江宁府除翰林学士”,居然屁颠屁颠的来上任了。这就是对前任领导不尊重而对后任领导极尊重,这是“见利忘义”,是“好名欲进”。

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指出王安石屡次辞官,其实可以放在一条。这不是因为吕诲大脑缺氧,而是因为当时的风气如此,比如范仲淹当年改革,就搞了十条,其实是把一条拆开来车轱辘一样说成了十条。

第三条王安石居然给小赵上课时想坐下来讲,他到底想干什么?“将屈万乘之重,自取师氏之尊”,“真不识上下之仪,君臣之分”。吕诲认为自己是个奴隶,别人就必须是奴隶。况且,在讲师是否坐着的问题上,当时的官员们已经谈的很明确,吕诲还把这事拿出来说,真是丢尽了他爷爷吕端的脸。

第四条王安石上任以来,“事无大小,与同列异议”,如果事情做的很好,就把美名自己要了。如果发生了什么错误,就把责任归到领导那里,让老大当冤大头。吕诲拿不出任何例子来说明,他却把这种指责看成是一件事,真是奇怪。

第五条王安石判案简直是随心所欲,“与法官争论刑名不一”,比如那件阿云案,王安石就“挟情坏法,以报私怨”。这又是没影的事,吕诲是不是暗示王安石和阿云有一腿?

第六条王安石“初入翰林”,就“称弟安国之才”,请小赵赐王安国进士。对人“小惠必报,纤仇必复”。当上参政以后,则“卖弄威福,无所不至”,有小人“奔走门下,唯恐其后”,阴结朋党,“怙势招权”。

王安国的确没有考进士,而是被赐的进士。但问题是,王安国当时虽然是进士,可没有进入改革委员会。改革委员会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都不想去。这又何谈小人“奔走王安石之门”?

第七条王安石任意“逐近臣补外”,“意示作威,耸动朝著”,以“专威害政”。

仍然是把指责当成是事实,吕诲拿不出任何证据来。

第八条这一条极为有意思。吕诲攻击王安石气死了唐介。他联想道:王安石能气死一个,就能气死第二个。如此下去,还了得。

第九条王安石鼓动章辟光“进危言以惑圣聪”,“意在离间”,“朋奸之迹甚明”。

第十条说王安石“居政府与知枢密者同制置三司条例”,意图“兵与财兼领之”,王安石“掌握重轻可知矣”,其所作所为,“实动摇于天下也”。这一条倒是说到了正点上,王安石的确是在逐渐集聚权力,问题是,这些权力都是宋神宗允许的。

在好不容易说完这十条后,吕诲最后做了总结,认为,王安石这人真要是在朝中得势,那就没有别人的活路了。不仅是没有别人的活路,连国家的路都要断绝。所以,吕诲希望宋神宗“感动于聪明”,“判别于真伪”。

吕诲最后又来了个以情动人:我从小就是个孤儿,没人疼没人爱,所有的只是一颗赤诚的心。如果我说错了什么,请领导责罚!

吕诲读完后,会议上一片寂静。宋神宗突然大喝一声:大胆!

吕诲没有被吓到,他既然敢编,就敢承担后果。

会议结束后,对吕诲如何处理,宋神宗拿不定主意,问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很麻利的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宋神宗知道怎么处理了:把吕诲踢出中央。

据说吕诲到死,都认为王安石是大奸大恶之徒。

临死时,他对司马光说,你得给我写篇墓志铭啊。

司马光说,好。

据说这篇墓志铭传到京城时,王安石看了后,夸奖一番。也不知他是夸奖司马光的文笔,还是夸奖吕诲的勇敢。

到底都改了什么

王安石的真正改革在吕诲被批斗后不久正式开始。

1069年阴历七月,在王安石的策划下,吕惠卿起草了第一道法律——“均输法”,也就是王安石之前提到的物资调配。其实这里所谓的物资调配,可以看成是“首都——地方”物资调配。中国自大禹建九州后,其他八州的领导人按照大禹的规定,每年必须要向大禹上贡。而这“贡”就是当地土特产。

上贡的人拿的土特产可不是今天的一根人参,几瓶辣椒。数量之大,要装几车。所以,这其实就是中央向地方征收的土地税。北宋时,首都东京自然也要向各地征收土地税。但弊端丛生。北宋时期的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富得流油。但这地方与东京的交通极为不便。而“均输法”就是为了解决东南六路(路是宋朝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往汴京运输物资当中存在的问题。

东京城要远比其他王朝的首都能吃。这是因为,东京城是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中央政府在这里是必然的,统治者必然要控制经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首都驻扎了一百多万的军队,实在是让人不能理解。北宋的统治者特别担心地方上有实际权力,有时候恨不得把村里的计划生育委员会都搬到东京城里来。再加上皇亲国戚这些“鸡犬”和后宫那些靠身体而得到富贵的女人们,吃喝拉撒,所消耗的财物使人毛骨悚然。

同类推荐
  • 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本书以李孝式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为世人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容涉及华人闯南洋的冷酷与温暖、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命运,有南洋客最底层的民间疾苦的真实书写,也有皇室贵胄政治生活近距离的呈现。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位历史人物,纵横比较;考察历史棋局,反映历史大势。启迪思维,以供评说,以供借鉴。
热门推荐
  • 最强王者赵日天传奇

    最强王者赵日天传奇

    我叫赵日天,我注定是要成为最强王者的男人。别问我最强王者是谁,再问我自爆。那些华盟的成名强者——全能输出卫晓、养猪大王鸣恺、旋转木马钩钩鹰···我赵日天会让你们见识青春的力量;那些高丽盟的实力战将——诡异死神银沐普、五指巨峰盘碟、最强大脑玛塔···我赵日天会让你们知道华国的实力;那些欧盟、美盟的弱鸡,我赵日天会让你们了解自身菜比的事实。
  • 产业组织经济学

    产业组织经济学

    产业组织经济学是基础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向产业经济领域的延伸。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科中,产业组织经济学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对于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及其各分支学科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是最重要的主干学科和专业基础课。而且,产业组织经济学本身也成为一门发展前景广阔的经济学专业学科。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乱世佳人:第一军阀夫人

    乱世佳人:第一军阀夫人

    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混乱一团,政府人员不断更迭。新上任的晏总理因为背后广东军势力而暂时称霸一方,举家迁居北平。北平有名皇商鹿家因为前王朝灭亡而家道中落,从大不列颠留学归来的鹿家千金为养家糊口不得已去银行里做个小职员,和幼时就定下婚约的未婚夫决定年前就成家结婚。晏大军长永远都记得当初被鹿希甄一脚揣下床的黑历史,下定决心要抓住这个女人。什么未婚夫,什么同道好友,在他晏军长面前统统都靠边站。“晏老虎,你怎么这么霸道?”晏大军长收紧自己的老虎爪子,攥牢这个稍不小心就会跑掉的精明女人笑呵呵道:“呵,甄儿,今天是你第一天认识我吗?不霸道我还叫什么晏老虎?”鹿希甄:“……”他说的好有道理,她竟无言以对……
  • 母女

    母女

    高三女生林雨铃,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相依为命的母亲突遭车祸,从此成为植物人。在老师的操作下,一个叫魏紫紫的女生顶着林雨铃的名字,读完大学,毕业后回到本市,有了一份骄人的工作。而林雨铃沦落在社会的最底层,尝尽人生冷暖,一度挣扎于生死线上。但她一直心存着美好的理想和干净的人品,渴望残酷的命运能对她公平一点……
  • 剑侠殇

    剑侠殇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无论山川日月江河色变,一旦你染黑,我也不可能独白,沉沦的路上与你同行。这一世,执剑再为你镇一曲山河。这一世,化作缠绵,洒尽凄凉意,弹尽悲欢,为你看尽繁华。这一世,允我相思不尽;蝶花陨落,许你一世柔情。
  • 未央金屋殇

    未央金屋殇

    看到她尸体的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生命中唯一的光芒离他而去,直至暮年,他依旧悔不当初。上天给了他从新活过的机会,他发誓这一世定不会再让她离去。然而,当面对与前世一样毫无余地的选择时,他又该怎么办?是选择和当初一样,还是坚决保护她?他千算万算,却算不到她和他一样重走人生,他以为的命运规律,在他们不知道时已然改变。重生后,他依旧选择长门废后,可她却不再选择苦等十年。
  •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庶女,她忍,无缘无故的肚子里多了一个球,好吧她忍,一道圣旨让她嫁给性情阴晴不定,手段暴戾不堪的七王爷,好吧,她忍,可是为什么这个七王爷要亲手刨开她的腹部,取出她的孩子啊,要不是她修为高深,恐怕会一尸两命……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出现在邪王府里的后花园中,刹那间,所有的丫鬟小厮如鸟兽般散开,哪些行动慢一点的都变成了冰雕,在哪儿一动不动的站着……你肯定是她,不会错的,你是我的王妃,跟我回去好吗?谁人不知邪王的王妃在大婚没有三个月的时候突发疾病死掉了,邪王还为此为邪王妃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别开生面的葬礼,又如何说我是你的王妃,邪王莫要说笑了……
  • 马英九传

    马英九传

    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不抽烟、不上酒家、不跳舞、不赌博,一天两顿只吃盒饭,即使要出席应酬,也是吃过盒饭才去。他做市长头3年吃了2000多个盒饭,并且每次吃个粒米不剩。34年来,他总共捐血达146次,平均每年捐血达4次以上,自称是“血马”一匹。他的器官捐赠卡不知签了多少张,死后的“臭皮囊”早就给“慈济公德会”,现在全身无一处是他自己的,全身都被预约光了。
  • 破晓之雄鹰

    破晓之雄鹰

    一个残疾的辍学者,孤独而矛盾的人生。偶然的一碗面牵出了神秘的组织,恩怨情仇让每个人何去何从以及如何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