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4600000029

第29章 看着窗外一尊佛(1075——1084年)(2)

王安石每天吃了早饭,必然要去一趟钟山。钟山上有座宝公塔,他的爱子王雱的祠堂就建在塔院内。王安石常去那儿怀念爱子。一次扫完墓,王安石下决心将宋神宗赐给他的田产捐给寺庙,为王雱积些“功德”。他甚至还一度相信“转世”之说,因为这个,有人就想借这个攀攀老相国。

兴化县尉胡滋的老婆就曾四处放话,说自己怀孕时梦见了神仙,神仙给他说他生的儿子就是王雱转世。王安石听说后,非常欢喜,听说胡滋要带着老婆孩子过江宁,顾不上自己年老多病,天天守在江边等候他们。看到胡滋两口子后,王安石吁寒问暖的,十分亲切,又抱着孩子失声痛哭。

后来又邀请他们住到自己家里,胡滋趁机给王安石说自己在官场上被人陷害,王安石利用自己的关系,很快就帮胡滋摆脱了困境,还让他升了官。这时,王安石提出收养孩子,胡滋老婆见要官目的达到后,又不答应了。王安石无法强求,只好又把孩子还给了他们。

后来,王安石又将半山园捐出来作为寺院。如果在钟山上走累了,王安石就会在定林寺休息,直到天黑了才回去。

和当时的大儒张载、程颢不同。张、程二人是反佛道的,王安石却在实践着佛道。他对当时社会上那种反佛的浪潮很是不以为然。他认为,读孔孟之书的人中出了不少小人,而在佛家中却出了很多高洁之士。这个社会的不纯洁绝不在于佛道,而在于士大夫们沉没在利欲之中,不能自拔。因此,王安石喜欢佛道之士。

其实王安石年轻时就接触过佛道,与很多大德高僧打过交道。他与蒋山觉海禅师的交情就很深。觉海和尚外表木讷而内隐慧珠,年轻时就与王安石成了好友,义若兄弟。王安石做到宰相的高位后,觉海为了回避结交权贵之嫌,故意疏远了王安石。直到王安石辞官归隐,两人才又和好如初,清谈终日。

王安石在因母亲去世丁忧期间,开始潜心于经书,与赞元禅师交游密切,亲如兄弟。王安石曾向赞元请教禅宗宗旨,但赞元不回答,王安石再三追问,赞元才说,你要获得般若智慧,有三大障碍,但也有入禅道的一种资质。王安石说,那就请你详细说说。

赞元说,你志向远大,意趣广泛,世俗缘分又深,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如怀经天纬地之志不能充分发挥,那么心里就不平,以不平之心,持经世济民之志,又怎能达到一念万年的旷寂境界呢?这是障碍一,其次你性格急燥,容易发怒,这是二,再是你崇尚学问,而对佛家的道不甚了了,这是三。但你像行脚头陀那样甘于淡泊,对于名利象脱发般的漫不经意,这是你的向佛基础,只要你以后多读经书,以教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就可以了。看来,赞元禅师的分析还是十分中肯的。

王安石最喜欢读的佛书是《维摩诘经》和《楞严经》。维摩诘曾与文殊菩萨一起共论佛法,认为解脱是不一定要出家的,只要在心灵上修行就可以。维摩诘这一观点,正符合王安石不用落发为僧,在家信奉佛教的需要,所以他对《维摩诘经》表现出特别的喜好。

对《楞严经》,王安石同样特别喜欢。王安石的大女儿挺有文采,出嫁后给他寄来一首诗,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王安石接到诗后,给大女儿寄去一本自己的《楞严新释》,劝她用佛法作解脱,从中领悟诸缘如梦、不可执著之理。最能体现王安石学佛成果的,其实莫过于这本《楞严新释》,可惜这书和好多王安石的著作一样,没有流传下来,成为了佛学上的一个重大损失。

王安石学佛,并不像农村那些老太太一样天天阿弥陀佛的念,只想着佛祖如何能保佑自己。王安石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有知识的老和尚。当曾巩讽刺王安石“用老而逃佛时”,王安石正色说,要是一个人善于读书,义理自然会来,只要所讲的内容跟我的内心相同,我就会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如果跟我内心不一样,就算他是孔子周王说的,我也不认同。至于是佛是道,何必要去计较呢。曾巩被王安石一席话说得理屈词穷,只得红着脸说:“开玩笑的,开玩笑的。”

王安石晚年主要信奉禅宗,禅宗的思想抚平了王安石刚强执拗的个性。政治恩怨、荣辱盛衰,在佛的洗礼下,王安石很快过渡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新阶段。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和心境,也让王安石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退休后的十年间,王安石以诗言志,以诗说禅,引禅入诗,做了大量参禅悟道的禅理诗和雅丽清绝的写景诗。

比如他的《梦》:“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王安石认为,世间如梦如幻,不可捉摸,因此人应该具有无所求之心。心无所求,则一念不起,清净空寂。这都是佛教的老生常谈,并无新意。然而王安石笔锋一转,指出世间既如梦幻,修行功德又何尝不是梦中之事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显示出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无所不疑的风格。这首诗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他对佛教禅宗独到的见解。

禅宗有禅无处不在,也就是处处都能发现,时时心契合的说法,这在王安石的诗中也多有体现。他的《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游北山》“烟云藏古意,猿鹤弄秋声”。都以轻倩之笔写淡远之思,追求空灵超然的情感,意境风格深蕴佛门妙道,在有意无意之间,透露出了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禅机。

禅宗讲究以淡泊宁静之心来对待人生的大起大落,这一点王安石也做到了。他的《游草堂寺》“只有春风似我闲”,《游钟山四首》之一“山水空流山自闲”,都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满足,深合禅宗要旨。

不过,幽居的生活并没有让王安石与世隔绝。与朋友相往来,也是晚年王安石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王安石晚年的交际中,只有吕嘉问是革新派成员。王安石罢相之后,吕嘉问也走到了人生低谷,两个不得志的人在患难之中,心意相通,因此多有互相坦白心迹之举。

有个叫俞秀老的,也是王安石晚年交游较密切的人物。这俞秀老是一个隐士,一生都没娶过媳妇,行为十分怪僻,但王安石与他却十分合得来。王安石与俞秀老的弟弟俞清老交情也很深厚,这俞清老为人诙谐,放荡不羁,经常做些别人难理解的事,有他在不会缺少笑料。有次俞清老起了出家的念头,王安石就想俞清老在半山寺出家,而且给他取了个法号叫紫琳。但俞清老生性放荡,当了和尚后仍然喝酒吃肉,王安石也不生气。

司马光复活

元丰年间的宋神宗,没了王安石掣肘,情绪变得躁动不安,性格也变得非常偏激。以前苏轼也发些言论,宋神宗总是温文尔雅,谦虚恭听,可这次,宋神宗忍不住了,苏轼一发飙,他即毫不犹豫地将苏轼投入了大狱,由此亦可见宋神宗态度的转变。

宋神宗这时仅有三十多岁而已,如果说他是人到晚年才变得这样偏激的也不像,其实究其根源,还在于王安石的隐退,没有这位大佬给他拿主意,他心中那根弦就绷得越来越紧,以致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毕竟他还希望变法继续下去。

宋神宗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他的直接主持下,新法没有被反对派逆转,反而是继续得到了深化。这一时期的变法,比之熙宁时期,有两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宋神宗对一些新法进行了调整,纠正了一些新法中的弊端。这其中主要是针对熙宁新法对贫民百姓盘剥太甚,引起朝野上下不满之后的调整。比如在放贷青苗钱的时候,一半留存,一半继续贷给民户,这种做法从熙宁九年开始,元丰年间继续实施。这对强行全部放贷青苗钱的高压政策,无疑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同时,在遇到水旱天灾时,政府赈灾所需要的粮食也能有一定程度的保证。神宗又通过调整免役法,整顿了江南、两浙的冗占役人问题。市易法上,宋神宗下令免除了贫苦行人的“免行钱”,让八千六百多位分期行人的生产生活有了保障。应该说,宋神宗这些改良都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就差没给国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建立保障房了。

效果也挺明显,元丰元年,神宗在景福殿建了一个私房仓库,又叫封桩库。这个私房库是不受国家财政系统管辖的,共有三十二个小仓库组成,神宗为每一个小仓库都起了一个名字,后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神宗的这三十二个仓库竟然很快就填满了,后来甚至还增加了十二个仓库。

另一个方面,这个时候宋朝政府与邻居的关系持续恶化,神宗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了“强兵之术”上。元丰年间,民兵合一的“保甲法”被大规模推广,禁军也由熙宁时的五十六万多人增加到了元丰时的六十一万多人。

“保马法”也有大的发展,元丰三年春,宋神宗颁布法令说,城镇中家产达到三千贯的,乡村中家产达到五千贯的,家中都要养一匹马,家产增加一倍,增养一匹马,一户家庭最多养三匹马。这种方法,保证了国家在战时战马的供给。

变法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但宋神宗却忽略了一点,他只看到富国,却没想到要用这些钱去解决实际问题。他就像是一个守财奴,一心只想着抓钱抓钱,钱抓来了,却不知道施舍给别人。现在大宋朝就是这样,虽然国库里的钱已经够三十年用的了,但各部门间的财政困顿问题依然存在。

同样存在问题的还有军队素质。人员增加了,马匹增加了,将兵素质不增加,打仗照样是一群绵羊。这时军队中的实际情况是,因久未有战事,好多士兵连弓都拉不动,至于一些战术阵法,就更没几个人知道了。

兵器质量也同样不行,元丰元年十二月,宋神宗曾随机在兵工厂抽取了三张弓作为兵器质量的样本,结果三张弓的质量相去甚远,有一张弓甚至根本就不能用。元丰时期的宋夏战争,宋军连连失败,就是宋神宗“强兵无方”的有力证据。

关于这一点,司马光看得很清楚。所以他连上几道奏章,要求废除保甲法、将兵法,重新整顿军队。但是宋神宗不听,而且很快他就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

元丰四年,西夏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宋神宗认为这是灭掉西夏的最好机会。于是兵分五路,他分别从东北、西北和正北三个方向直捣西夏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和兴州(今宁夏银川),统帅是太监李宪。

宋朝兴国以来,武人地位就不重,中央宁可用文人和太监治军,也不把军权大量交给武将,防的就是造成五代那种武人动不动就翻身作主的局面。防了这着,却没防到那着,文人统兵,国内武人虽不反了,但在对外作战中,宋军就熊了。

五路大军出击,神宗想给西夏来个毁灭性的打击,谁知西夏政府坚壁清野,把黄河以南的夏军主力撤到黄河以北,又出奇兵截断了宋军粮道。没饭吃的部分宋军很快在灵州城下惨败,宋军损失惨重。只是这次宋夏两军还算不上真正交锋,神宗皇帝又梦想着另寻战机,逆转致胜。

元丰五年,神宗得报西夏准备反击,大喜过望,让沈括和种谔草拟作战计划。本来这种谔,就是《水浒传》那个“老种经略相公”,一直在跟西夏玩游戏,能力还是有的,如果让他来,未必不能反败为胜,可惜在神宗的安排下,他却做了沈括的副手。神宗又让徐禧和太监李舜举去前线,全权主持作战事宜。得,又来几个坏事的。

结果由徐禧作主,几个书呆子作出了一个荒唐透顶的计划,意思是在离银州城不远的永乐埭另筑新城,说的是新城比旧城更能控制险要。神宗也是个不知兵的主,很快批准了徐禧、沈括的主张,虽然种谔全力反对,但神宗就是不鸟他。

徐禧与沈括打仗不行,筑城却是把好手,俩人用了二十四万多人,从延州出发,只用了十四天时间就筑成了新城,取名永乐城。筑城过程中,西夏军队探视,徐禧兴高采烈地摆出POSE,让他们参观,以示对夏军的蔑视。

不久,夏人倾国来攻永乐。大将高永亨委婉地提醒徐禧,让他放弃永乐,保存实力。本来是个好建议,徐禧却认为高永亨在扰乱军心,把高永亨铐了起来,几乎要将其处斩。高永亨的哥哥高永能又建议,趁夏军刚来,出城迎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迂腐无能的徐禧又否定了这一提议,还搬出儒家典籍来说教,即“君子不鼓不成列”,意思是说大宋朝的军队要彰显大宋威仪,怎么可以随意出战呢。

夏军的精锐骑兵称为“铁鹞子”,这时开始强渡无定河,有人建议徐禧该攻了,徐禧还是不听。直到夏军都过来了,徐禧才举旗发动攻击。当时作战最勇猛的还是种谔,以一当百,只是夏军人数太多,根本敌不过,只好退回永乐城中。回城之路上,宋军乱得也可以,“将校寇伟、李师古、高世才、夏俨、程博古及使臣十馀辈、士卒八百余人尽没。”

宋军回城后,三十万夏军即将永乐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永乐城刚筑,水源短缺,只靠近一个无定河,又让夏军夺了。没粮食都没有没水惨,这一堵,宋军有半数都渴死了,剩下的人也只得喝马粪汁解渴。

神宗得知永乐城被围,惊异失措,诏令李宪、沈括率军往援。如果宋军能够统一指挥,或许还能上演奇迹。结果却是宋军各自为政,到处被夏军打得落花流水,士兵役夫二十余万人战死,只有数千人逃回,永乐城也给夏军抢去,徐禧等主将也在永乐城中战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城之战。此役之后,宋军在对西夏的战略意义上,真正从攻势转为了守势。

战败的消息传到开封城中时,宋神宗正在城郊主持完典礼回城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浑如五雷轰顶一般,瘫软在轿中,冷汗浸衣,浑身发抖。从人们赶忙把神宗抬进宫,交由御医诊治。这个消息对宋神宗的打击相当巨大,回宫后就一直在生病,连续三月未能上朝。

病好以后,宋神宗想起了司马光。在元丰五年将要颁行新官制的时候,宋神宗就想任用司马光,但这个提议却遭到了蔡确和王珪的反对。他们都不希望神宗起用旧人,神宗说不过两位大臣,只好留着司马光继续在洛阳编《通鉴》。

不过神宗却并没有放弃对司马光的重视。元丰七年在一次宴会上,神宗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不久前打西夏没打赢,国库也弄得一空,这些打击均让他感到体力不支,开始思考接班人的问题。因此他对辅官说,让司马光、吕公著给太子当老师。把未来的天子交给司马光,足可以见神宗对司马光的信任和尊重。

提起司马光,也可以看出神宗在变法问题上的改变。在对西夏的战役中遭受惨败以后,神宗就一直在扪心自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大臣不顾个人生死反对变法,为什么励精图治数十年还是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效果?

这会儿,司马光的出现还是让一些朝中不满,他们纷纷阻挠,当然最主要的是怕司马光被重用以后,自己的位置就不保了。为了不让大臣们闹出更多的事情,神宗只好又把司马光放在一边,不过他还是起用了一些反对派的人物,如范纯仁、李常两个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海子是最受青年人喜爱的诗人之一,也是最具传奇色彩和最受争议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人。读过海子,你会突然感到活着挺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这是诗人的灵魂和生命,是关于自由的低吟。真心推荐海子,可以带你走进另外一个纯洁安静的世界。本书从以细腻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海子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同时用清新的文字对其作品进行了赏析,才情并茂。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海子的童年以及人生路上的成长变化,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海子在对待友情以及爱情方面的态度,认识一个完整的热血沸腾的诗人。
  •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吃惊地发现——令我成长的不是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时刻,反而是在奔向这些时刻的过程中经历的风雨和体验的甘苦。这是我第一次向这么多人讲述自己走过的路,我把曾经的徘徊、忧郁、坚持和信心与大家分享,除了总结过去的岁月,更大的希望是通过我的经历为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提供一种参考。
  •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主要是对曼德拉和彼得大帝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热门推荐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超级传媒大亨

    超级传媒大亨

    出版网络小说,掀起一个个销售狂潮;做杂志,销量遥遥领先;创办小说网站,一统网文江湖;丁中浩重生到了一个出版社的社长身上,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学产业帝国,开启他传媒大亨的道路。
  • 绝世农女不为后

    绝世农女不为后

    一个现代酿酒世家的二十四岁乖乖女,为救马路上闯红灯的小孩子而被车撞,醒来后居然是再一个不知名的朝代里一个八岁贫穷农家女的身上。而这户农家为奶奶治病卖田卖地,爹爹爷爷打临工,两个哥哥砍柴卖,穷的提小莫看不下去了,于是她决定利用现代的头脑做个小生意改变生活。谁知她的真正身份却是几百年世家的嫡出女儿,奶奶临终前让她去京城助她亲生哥哥肃清叛徒、坐稳家主之位。当她来到京城一步一步从一个只会酿酒的小丫头到一个几国之间最大豪商,原本只为哥哥们铺好前进的道路,谁知被卷入宫廷大位之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造神时代

    造神时代

    从零开始,占地为王!万千白骨,造神之路。一个痴迷于空间理论和机械制造的年轻科学家,因为一场谋杀穿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平行世界,他辗转征伐于世间各种势力之间,还要应对来自传说中神灵的审视目光。他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友情提示:本书非玄幻,历史流,不喜勿喷。】
  • 我当鬼侦探那些年

    我当鬼侦探那些年

    天道有常,生死轮回。但总有些冤死枉死之人,死后怨气深重,化为鬼怪,不入轮回,流落人间。而我,便是帮助他们查明死因,化解怨气,进入轮回之道的人。下面要说的,就是作为鬼侦探的我,在这些年来所遇到的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事。
  • 明道编

    明道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弃女的重生

    弃女的重生

    (每天至少两更)第一周,她衣衫褴褛,全班同学的嘲笑,第二周,她衣冠楚楚,同学震惊,第三周,一身名牌,同学恭维,还“光荣”的荣获女神的称号,她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拭目以待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总裁难逃:男人,乖乖听话!

    总裁难逃:男人,乖乖听话!

    男朋友被最要好的朋友抢走,如此狗血的桥段却真真实实发生了。他们是真心相爱还是另有谋划,面对曾经好朋友的刁钻讽刺,家庭的变故让她不得不去承受那些不该她承受的一切,在她本不情愿的情况下,一个契约却令她和一个有家室的男人纠缠不清,她该何去何从?离开,抑或是坦然面对,一步步走向成熟,在风风雨雨中终于找到命定之人。他们能安然牵手,还是只能从此相离白头?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