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5900000043

第43章 背靠大树——交友术

职场上有一句话,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确,在你的背后,要是有个显赫人物为你撑着,你的人生旅途也许会畅通许多。这就要求做领导的要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

大树底下好乘凉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当时最大的奸臣是明珠。明珠幼年在宫中当过侍卫,与康熙的关系比较接近。正由于这层关系,明珠仕途一帆风顺,鼎盛期官至兵部尚书。

吴三桂自请“撤藩”,朝中大臣多有慰留之意。明珠附和康熙的意见,主张下旨“撤藩”,看看吴三桂敢不敢反。从此以后,康熙更是对明珠欢喜不已。

明珠得势以后,与其最亲密的走狗余国柱开始大肆卖官,中饱私囊。

凡是各省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等重要位置一有空缺,他们便向有意者大肆索贿,直到满足他们的欲望为止。日子久了,明珠的财富也就堆积如山了。

而且,明珠还进一步控制那些检察官员,进而以箝制百官。他将所有新上任的检察官员找来,令他们订下密约,答应所有向皇帝上的奏章,事先一定拿来给自己过目。

这样,明珠不仅得宠于皇上,控制百官,还控制着整个检察机构。国家机构对他已是没有任何的约束力,一时权倾朝野。

宠臣太过,就必然会为患于朝廷。大智如康熙者,不曾明眼辨奸,实为憾事。

等到明珠最终一日被人告发,康熙也仅仅是免了他的大学士之职,并且,还是很不忍心的。过了不久,康熙又把他招来身边,充任“内大臣”!

明珠是个可憎可恶之人,我们可以从他成功的背后去寻找答案。他要不是有康熙这棵大树为他挡住烈日、狂风、暴雨,他早已是满朝文武的众矢之的,身首异处了。

明珠的官道畅通之法,不可为我们所效仿。但是,我们也可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如果在你的工作中,遇到那些十恶不赦之人,而他们又羽翼丰满、势力强大,要铲除他们,你也只有背靠大树才能达到目的了。

拉大旗做虎皮

在政界和商界交往中,把极有号召力的旗号拉扯过来,当成虎皮,用来骗人和吓人。这是一种官场上的“厚黑”恶习,其根本目的是借局布势。特别是当某些人的力量很弱小,无力形成强大的声势时,常可以借助别人的旗号,布置成有利于自己的阵势。例如,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梁接受谋士范增的建议,找来已落魄成牧羊童的楚王之孙,尊为楚怀王。楚怀王的出现,激起老百姓对秦朝统治者的反抗情绪,起义军人数倍增,形成了埋葬秦朝的强大声势。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拉大旗做虎皮。拉大旗做虎皮何止在政治领域中经常运用,就是在今天的商界也司空见惯。

有一个美国出版商,在总统身上大做文章,不仅推销掉积压的图书,而且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次,该出版商为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图书卖不出去而发愁,忽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过了几天,他通过朋友送给美国总统一本样书。后来,总统看到了这本书,只浏览了几页,便漫不经心地说:“这本书不错。”出版商闻讯后,利用总统的这句话大做广告,一个月内就把积压图书全部卖光了。

其后,又有一批图书积压,该出版商因尝到了甜头,给总统又寄了一本样书。这一回,总统不给面子,评论说:“这本书糟透了!”于是,该出版商在广告中大肆宣传:“本公司有一本总统认为很糟糕的书出售!”不久,该书销售一空。

几个月后,该出版商又遇到了图书积压的难题,他像以前一样如法炮制,仍然寄给总统一本样书。这一回,总统学聪明了,干脆对他的书一言不发。于是,该出版商在广告中写道:“这里有一本总统难以评价的书出售!”结果,所剩图书轰然销尽。

厚待贤良才能成功

作为有一番事业心的从政官员,必须具有厚德待人的品德。这就意味着,你凡事都不可过于苛刻,一旦苛刻,别人在你眼里就是“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样他怎能为你效力,为你所用呢?所以只有宽厚待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周围的人才能为你效力,你的事业也才能成功。

三国时的吴国孙权势力覆盖江东。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是吴国的英雄人杰,可称之为国家的栋梁,对吴国的成败存亡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古以来,很多文臣武将都自以为贤能超人,而且嫉妒比自己强的人,而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就可以使这样的人自惭形秽。

孙权刚即位时,鲁肃要离开江东,周瑜劝他留下,并举荐给孙权,推崇鲁肃能够辅佐帝王事业。后来,周瑜在死前还上书孙权,说:“鲁肃忠贞坚烈,遇事认真,如果以后能代替我,我就是死了也放心了。”周瑜死后,鲁肃就代替他执掌了吴国的兵权。

吕蒙原来学识浅薄,名声不佳,后来听了孙权的劝告,学识有了很大的长进。鲁肃代周瑜做了兵马大都督,常到吕蒙那里计议大事,很赏识吕蒙的才华,而吕蒙却很自卑。鲁肃看他这样,便宽慰夸奖他:“我原认为老弟你只有武略,今天看来你学识渊博,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鲁肃与吕蒙结为金兰之交,吕蒙接替了鲁肃的职务。后来,吕蒙因病告退,推荐陆逊,说他深谋远虑,足可担当重任。陆逊因此代替了吕蒙。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相继镇守吴国边境几十年,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威振一时的名将,曹操、刘备、关羽都曾经败在他们的手下。吴国之所以能成为三足之一,确实与孙权任用了贤能的良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做领导必须厚颜远亲

老百姓对于做官有一句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对于职业官吏来说,这种观点万万要不得。因为,做官本是为公之事,过于看重私利必然会招致祸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存在着权力的争夺,在争夺权力中,最高统治者都会面临如何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的权力问题。一般说来,厚颜远亲是统治者基本政治素质的要求。谁要是能把这种平衡术运用自如,谁就能稳居高位,相安无事;相反,则可能因派系之间的斗争而使内部矛盾尖锐化,从而危及统治者的安危。

西汉初期,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之后,建立了刘氏的统治地位。但按照历朝历代论功行赏、割地封侯的原则,那些曾为建立汉朝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们都将得到应有的赏赐,但刘邦初为人君,尚未深谙统治之术,因此,在封赏之时,多照顾那些平时跟自己关系好和有亲属关系的人,诸如张良、萧何及吕后家族中的人。这一来,那些虽也曾立下大功,但跟刘邦关系一般甚至素有隔阂的人便被冷落一旁。一时间朝廷内外议论纷纷,猜忌四起。

一天,刘邦在朝审理完朝事,退廷之后,他看见朝臣们三五一堆,交头接耳,似有什么事情在传递,他敏锐地感觉到有什么事情瞒着他。

于是,他找到谋臣张良,问朝臣们所议何事。张良随口答道:“他们议论准备谋反。”

刘邦闻言大惊,皇朝刚立,竟然有人谋反,他忙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张良掰着指头说道:“其一,陛下得天下靠的是这些人的鞍前马后的辛苦,他们为刘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先封的大臣却没有他们的份,因此他们怕论功行赏之时陛下会忘了他们;其二,陛下得天下之后,免除的都是平时跟陛下有仇怨之人。人孰无过,现在没受封的那些人平时哪个没一点儿闪失,他们害怕陛下找岔处罚、报复他们。”

最后,刘邦依照张良的建议把雍齿这样与自己有怨之人封为侯,其他众臣见状,心中便自然平静下来,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风波即告平息。

历史总会重演。晚清时期,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内部也是派系重生,其中仅江西驻守的就有江忠源、曾国荃、李文度、刘腾鹤部,另外,李鸿章、左宗棠等部虽名义上属曾国藩领导,也已分庭抗礼,面对种种派系力量的斗争,曾国藩通过学习历史上刘邦的厚颜远亲的派系平衡之术,才使得湘军能够联合抗敌,成为清王朝的王朝之军。

只有铁面无私才能自成其私

作为领导者维护私利和以权谋私是最招人痛恨的行为。与之相反,领导者的公心就更容易得到信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同是在朝为官,古代的秦桧因为卖国求荣而遗臭万年,岳飞却因为保家卫国而受到人们的祭拜。

当初宋太祖在周世宗手下做殿前都检点,驻扎在澶州。菖彬是周世宗的亲信,专门掌管宫中的茶和酒。太祖曾经向他要点酒喝。菖彬说:“这是公家的酒,我不能随便给你。你自己去买酒喝吧。”等到太祖当了皇帝,他对群臣说:“周世宗手下的官吏中,没有欺骗他们主子的,只有菖彬一个人。”于是太祖将菖彬视为心腹,并委以重任。因此,不假公济私的人,是容易得到信任。

对于封建帝王来说,虽然天下是自己的,却要把自己标榜成天下人的救世主,因为他们懂得出于公心更容易得到支持的道理。

李世民在打天下时功勋卓著,治天下时取得了“贞观之治”,原因是他始终将用人“至公”当作自己管理天下的第一原则,这表现在他选拔人才不以新旧划线,而是“唯有才德是任”。如李世民手下的战将中有来自敌营的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屈突通等骁将,正是由于这些良将的拼死相助,他才能横行天下,战胜群雄。

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不断地重用原东宫谋臣魏征,采纳其诤谏,对“贞观之治”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归降的文臣武将竭智尽力相助,以至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就是因为李世民能以“至公”用人之故。

在人的一生中,个人的情感失落和事业的失败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而在此时如果能够以一种“公心”来对待,那么自己那种渺小的不快情感就会融化在为大众创造快乐的幸福之中。

同类推荐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老夫子品评管子

    老夫子品评管子

    《管子》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曾经达到“家有之”的程度。《管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精气说,在继承气一元论的基础上肯定“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内业》)“精”是一种物质,即最精细的“气”。世上万事万物,从物质现象到精神现象,都是由精气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精气”变化的结果。《管子》不但明确指出物质性,而且认为自然界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也能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规律。《管子》一书中,举凡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各领域的智谋韬略,应有尽有,被众多学者们视为“百家争鸣的高潮”时期的代表作。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巨天中说易经

    巨天中说易经

    中国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智慧熏染着我们中华东方文明的本色。因为人的成败营谋与易经人文交织并行的历史,人的智思与智慧砺炼在人生谋取成功的过程中,参照和借鉴易经智慧,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人士协引其事业方向的重要温习和修炼。本书以成功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中外事例,把深奥的易经古文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化解人生和管理中的诸多困惑。
热门推荐
  • 高脂血患者的饮食

    高脂血患者的饮食

    高脂血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该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因此,调整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一环。高脂血症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所采取的饮食措施既要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又要使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保证身体的需要。那种以素食为主或“三不吃”(肉不吃、蛋不吃、鱼不吃)的片面做法并不可取。第二,饮食治疗应根据高脂血症的不同类型灵活掌握,还要因人而异,不要违背科学饮食。
  • 薄荷味的爱人

    薄荷味的爱人

    有一个故事要讲给你们听那个故事连我都觉得时上帝在捉弄我们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为何存在我不知道有谁能告诉我吗?薛晓晓说:“薄荷,你是那只明知是火还奋不顾身的傻蛾子。”林柒说:“你薄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派疯子!”/我的爱人,她叫薄荷。//我有一个薄荷味的爱人。/
  • 孔雀自东来

    孔雀自东来

    万有皆有灵,在她生命的尽头,一枚孔雀簪带着她穿越了这个世界。。这里有食人的妖魔,有假扮神明的妖怪。。把人类当牲畜一样饲养。。这里很乱。每一天都能看到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万兽奔逃,婴孩哭泣。乌鸦和野狗抢食着人类的尸体。。天空下起了血雨。。又是一个神明陨落。。山顶上,少女躺在孔雀的身上,渐渐的陷入了沉睡,嘴角微微的翘着。。“只要有你,有你陪着,不管哪个世界我都不会害怕。。”
  • 飞扬青春之青涩时光

    飞扬青春之青涩时光

    青春似风,无形却动人心弦,青春,或青涩,或懵懂,那一丝时有时无的情愫,充斥着我们的青春。该部作品讲述了初入大学校园的数位青年少女之间发生的种种青春岁月和爱恋故事。其中包含了那青涩懵懂的纯真校花和伟岸帅气的校草。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件件趣事与校园生活。同时也存在着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守护神。当然,其中还穿插着惊险刺激的生存考验和各种浪漫的情节。敬请期待。
  • 大叼修仙传

    大叼修仙传

    纯属异界大家想不到的事。不要怀着同情的心理去看,谢谢。
  • 生民之什

    生民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本书收有中篇小说《阿爸的愤怒》、《黑凤》;剧本《边境上》、《复仇》和诗词《毕业歌》、《太阳一出满山红》、《黄河恋》、《有我后来人》等。
  • 少年心事当拿云

    少年心事当拿云

    本书收录的文章,行文风格不同于死板的作文而有类似青春小说的特色。幻想类小说和纯爱言情小说。写实题材主要涉及校园生活、初高中生在友情爱情亲情方面的情感体验;虚构题材主要是以现实世界、游戏世界、架空历史和超时空为背景的纯爱小说。
  • 一生孤注掷以沫

    一生孤注掷以沫

    风相濡:“以沫你知道么?我的心从你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只为你波动。”虞以沫:“相濡你知道么?从我在8岁见你那个懵懂的年龄,就已经无法自拔的爱上你啦。”世间纷纷扰扰,与我何干。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
  • 贞观间编年纪事

    贞观间编年纪事

    内容简介:一位爱好国学武术的现代医生,因空难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的扬州一世家子弟身上.他仁心妙手医百姓,救贤后,锦绣文章会群儒,号文魁。战吐蕃,征高丽,引领江东士族雄踞朝堂,提前叩响了大唐盛世之钟。其间儿女情怀,英雄豪气,荡人心魄,万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