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者胜,自信者强。自知是镜子,它让我们看清自己;自信是发动机,它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作为睿智的女人,应该既能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能相信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二十几岁的女人,应虚心学习,正确审视自己达到自知。自知是智慧与成熟的标志;自信是推动你前进的精神力量。你能自知了,而且又能自信,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客观地认识自己
在古希腊帕尔索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显然,正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而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也同样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大多数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并且抓住一切时机宣扬、夸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则遮遮掩掩、推脱,这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具体表现,只看到自己的一面,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的另一面,这样就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也有的人感叹自己不了解别人,却认为完全了解自己,这也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客观地认识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情感、气质、能力、水平、优缺点、品行修养和处世方式等,都能作出较为准确、恰如其分的估量和评价,不掩饰、不溢美。
客观地认识自己是指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既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一个人并非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作出别人希望的改变才能被接纳。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柯里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自尊的人经常会把自己看做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
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去证实自己。他们能够自我接受、自我赞许、肯定自己的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着自信。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比不上别人,那么你就看看漫画家蔡志忠的故事吧,希望你能从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认识自己的意义。它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做你自己,别去奢望成为他人!就算与他人相比,你有一定距离,但只要你做你自己,发展你自己的个性和潜能,你就是最棒的!
漫画家蔡志忠十五岁那年,也就是初中二年级时,就带着投漫画稿赚来的两百五十元稿费,到台北画漫画、闯天涯。他很快就面临学历的问题,在他打算到以外制电视节目著名的光启社求职时,看到求才广告上“大学相关科系毕业”一项条件,立即就傻眼了,不过他仍旧相信自己的实力,没有理会这项学历限制而参加了应征的行列。结果他击败了另外二十九名应征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光启社。
以后他在漫画界的表现如异军突起,尤其是“庄子说”、“老子说”系列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向国外输出,他也一度成为全台湾纳税额最高的一位作家,他本人也颇以此为荣。
在连初中都没念完的情况下,是什么使他能有勇气踏入我们这个文凭至上的社会呢?他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适合做总统,有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做总统为人生目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而他,不偏不倚,就是适合做一个漫画家。他从小就知道自己能画,所以才十五岁就开始画,尽早地画,不停地画,终究能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道理也是一样的:不要奢望成为像别人那样的人,即使那是你的梦想,你也要想到,这种梦想往往是难以实现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与他人是不一样的,你们的性格不一样,潜力不一样,优点和缺点也不一样,如果你为了成为别人,便凡事都学着人家,那么你只能是“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让自己成了个“四不像”,最后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招来烦恼。
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是把自知和自胜放到了一个高层面上来评价的。没有自知就不可能有自胜。所以说,每个人都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要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告诉我们当事、当局者迷。认识自己,首先自己要跳出“庐山”,以旁观者的眼光分析、审视自己。功是功,过是过,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避免主观、片面。
我们如何客观地认识自己呢?以下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可以试着练习比较法(与同龄、同样条件的别人相比较)、观察法(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分析法(剖析自己,分析自己)等,来认识自己。
其次,要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这样会使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增加自信心。
再次,最重要的是,以知足的心态看待自己,这种知足表现在: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如何充满自信呢?就是坦率、平静地分析自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能力或品质上的缺陷,承认自己不如他人的地方,但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将自己的长处培养起来,就像园丁一样,每天给它施肥,让它成为我们的个性,成为自信的来源。
善待不完美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可以说,人们适度追求完美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得自身脱去了以树叶遮羞的衣服,变得越来越漂亮,成为这个世界万物之精灵。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人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可见,适度追求完美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就像水到了100℃就会沸腾,低于0℃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走向反面。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事何物,都要适可而止,如果不达到想象中的彻底完美誓不罢休,那就是和自己在较劲了,长此以往,心里就有可能系上解不开的疙瘩,而且这疙瘩会系得越来越大,会系得越来越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理疾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出现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心理像是一根树枝,即使再坚硬,也会渐渐承受不了沉重的负担。
追求完美的人最错误的想法,就是认为不完美便毫无价值。比如说,一个平时每科成绩都取得甲等的学生,由于在一次考试中有一科拿了乙等成绩,因而大感沮丧,认为那就是失败。这类想法引致追求完美的人害怕犯错,而且一旦犯错后又作出过分的反应。
完美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我们可以接近完美,但很难达到完美。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二十几岁的女人在头脑里树立这样的思想是极为必要的。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上帝给了一个人一次机会,让他沿着一垄麦子走下去,不许回头,从中只能挑选一个最大的麦穗。如果能挑到最大的,那么,上帝就帮助这个人实现一个最大的愿望。于是,这个人兴冲冲地出发了。他一边走着,见到一个大麦穗,总是说,离地头还有那么远,也许后面还有更大的。于是他每次看到一个大麦穗,总是想,也许后面还有大的。最后到了地头,只好匆匆忙地随便挑了一个,而这个麦穗比开始扔掉的都要小。
这个挑麦穗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太过于追求完美。所有的麦穗,在他的眼里好像都不是完美的。而事实上,他能得到的比较完美的麦穗早被自己随手抛弃了。
上帝安排这个节目是用心良苦的,他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精益求精固然是良好的工作作风,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就必然会产生浮躁心理。不仅达不到完美,甚至过犹不及、得不偿失。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缺点,更要善待别人的缺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些难度。
除了追求身体上、相貌上的完美,在学历、能力、职业等领域,人们也在追求完美。欲望无止境的人们,追求完美的心态似乎也无止境。但不知是造物主的意愿,还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世事大多并不完美!
维纳斯雕像是希腊划时代的一件不寻常的杰作,在古代西方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什么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那残缺的双臂,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彰显出一种神秘感,透散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缺憾美。
据科学研究发现,许多大师和伟人,常常是因为某种基因缺陷而成为天才的。舒伯特、莫扎特等音乐神童,凡·高、米开朗基罗等绘画和雕塑大师,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还有林肯、罗斯福等政治家,都因其基因链条的缺陷,患有不同程度的孤僻症、狂躁症等精神疾病。也就是说,残缺让他们更优秀、更伟大!再比如众所周知的爱神维纳斯雕像,那断臂的残缺不是没有可能修复,只是当艺术家们尝试之后才发现,所有的修复统统都是画蛇添足,反而破坏了残缺美的意境!
既然不完美是无法回避的存在,我们该怎样面对呢?能指望着靠展览“残缺”去博得别人的同情与怜悯吗?那除了增加痛苦,甚至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一条,用“补丁”缝合“伤口”,并在缝合处让补丁绽放出更美的造型!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此刻恰恰有了另一种形式的体现!
二十几岁的女人,追求完美,是对自己的苛求,也是对他人的苛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要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个宽松的空间。过分地追求完美,择业时会失去最佳的机会;择偶时会错过美好的姻缘;择友时会舍弃生死之交的伙伴。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失而复得,而有些东西则是穷其一生也追悔莫及的。
所以,我们不必过度地去追求完美,而要善待不完美的自己,因为人生永远不会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不完美才有不断成长与进步的空间。
软弱不是女人的专利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劳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最终父系氏族公社代替母系氏族公社。从此,“男主外,女主内”,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这历史发展过程中,男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而女人则慢慢成为其附庸。所谓的正统思想——“男尊女卑”把女人紧紧束缚并定位在“贤妻良母”上,并以此作为其成功的最大标准,于是女人逐渐远离社会竞争,成为弱势群体。
有些时候软弱已成为女人的代名词,因为太多的人认为女人是软弱的。哈姆雷特说:“软弱,你的名字是女人!”但曾经有一个女人向伏尔泰透露秘密:“女人在用软弱武装自己时最强大。”女人在多数场合比男人更能适应环境,更经得住灾难的打击,具有坚韧不拔的特质。
古往今来,有多少女人靠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推动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行。单凭这点,也不能把女人划入弱者之列。纵览世界各国,男人有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英雄勇士,可是贡献巨大杰出优秀的女人也不胜枚举。在中国有武则天力鼎众议,整治朝野;有宋庆龄冲破家庭阻挠,追随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有花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有秋瑾光复中华,置死不顾;有江姐严守秘密,酷刑不屈。在国外有路易斯·米赛尔捍卫巴黎公社,从容走上法庭;有贞德姑娘于国难之时,挺身而出;有拉克西米·芭伊面对敌寇入侵,抛开王位;有居里夫人两摘诺贝尔桂冠,惊动世界。
进入新时代,社会更加追求自由平等,女人地位越来越高,女人越来越独立,弱者的“桂冠”离女人更加渐行渐远。虽然,在体力劳动中男性有着无可取代的优势,但随着知识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女人靠着特有的敏感,细腻,灵活,韧性,关爱,注意力以及第六感等优势,将在21世纪与男性同台竞争!
李华是北京某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已成功签约某著名外企。李华的经历告诉我们,女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证明自己不是弱者。
大四刚刚开学,李华就已经明显感受到周围紧张的氛围,在找工作时她发现许多岗位都偏爱男生,比如公务员、出国工作以及考研,等等。特别是对于文科类的毕业生,女生比例较大,男生就显得更加有优势。当看到有些条件非常好的职位干脆就挂出了只要男生的时候,虽然感觉很不好但马上就摆正了心态,机会虽然不如男生但也不是没有,只要努力找一定可以证明自己。
李华的求职路从一套职业装开始,这是专门为面试准备的,同时上网补了一些礼仪知识。因为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细节了,如穿着打扮、举止言谈等做得不得体,往往成为求职过程中的致命伤。比如在发言的时候应该起立,这也是对考官和其他应聘者的一种尊重,而和李华同时应聘的一个男生却对此不以为然,后来他就没有得到这份工作。
李华记得在面试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次分组讨论、辩论的活动,当时多数女生的表现都比较含蓄,将自己的意见、想法娓娓道来,给人一种温和、舒服的感觉。而有些男生的表现欲望则过于强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发言,或者与其他人抢话。她说:“有一次一位男生为了急于驳倒我的意见,在我讲话过程中,三次打断了我,虽然他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但最后还是没有经过一面就被淘汰了。这种问题当然一些女生也有,但是出现在男生身上就会让人感觉不够‘绅士’。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这是人与人进行良好沟通很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很多企业注重的素质之一。”
经过笔试、面试、考核等重重关卡,李华收到了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她在欣喜之余,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选择了其中一家离自己家近些的公司。总结自己的求职经历,她认为虽然一开始感到女人求职不易,但只要自己真的有实力不把自己作为弱势对待,充分发挥女人细心又耐心的特长,可以在细微处胜于男性,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女人独特的气质类型,使女人在从事某些工作时比男人更加踏实、稳重、乖巧,比男人更加耐心、细致。而且,女人的沟通能力较强,特别是女人之间,即使刚刚见面也能够因为某个共同话题很快热烈交谈起来,这会使初到一个陌生环境的紧张程度大大减小。所以女人一定要有自信,不视自己为弱者。当代的女人,她们自信、勤奋、富有智慧、待人友善,弱者已经再也不是她们的代名词。她们的成功源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一点一滴的学识与素养的积累,她们长久以来的坚持不懈正在为社会各个领域创造着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