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5800000017

第17章 名书名文精典集锦(17)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心悦诚服良师收效更快的了,其次是尊崇礼法。上不能悦服良师,下不能尊崇礼法,那就只会学些杂乱的知识,读通《诗经》、《尚书》的文字罢了,一辈子也只能是一个浅陋儒生而已。想要效法先王,探求仁义,那么学习礼义正是必由之路,就象拎着皮衣的领子,弯曲五指加以整理,无数的皮毛就都顺了。不实践礼法,却专门空谈《诗经》、《尚书》,就象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用戈去捣米,用锥子代替筷子吃饭一样,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义,虽然心里还不明晰,仍不失为礼法之士;不尊重礼义,虽然明察善辩,也只是个不受检束的儒生。

有人问到不合礼法的事,不要告诉他。有人告诉不合礼法的事,不要追问他。有人说到不合礼法的事,不要去听他。有人凭意气来争论,不要同他辩论。一定是合乎礼法而来的,才接待他,不合礼法的就回避他。所以礼节恭敬然后可以同他谈论道的准则;言辞和顺然后才可以用他谈论道的原理;态度谦逊然后才可以同他谈论道的精华。所以不该同他谈话而谈的叫作浮躁,该同他谈论而不谈的叫作隐瞒,不看对方神情而谈的叫做盲目。所以君子不浮躁、不隐瞒、不盲目,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诗经》上说:“不急躁不怠慢,这是天子所称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射一百支箭,有一次失败,就称不上好射手;千里行程只差一步没有达到,就称不上驾车能手;礼法不明白,仁义不贯通,就称不上善于学习。学习嘛,固然要学得持久专心,一会儿学习,一会儿又不学习了,这只是普通的人。好的品行少,坏的品行多,这是桀纣、盗跖一类人。学习能既全面而又彻底,这才称得上是学者。

君子懂得学得不全面不精粹就不能算作完善,所以反复诵读使之前后联系,用心思考使之融会贯通,效法老师以达到身体力行,除掉有害的东西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使眼睛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想看,使耳朵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想听,使嘴巴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想说,使心里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想考虑。等到对学问的爱好到了极点时,就象眼睛爱看五色,耳朵爱听五音,口爱吃五味,心追求占有天下一样,出于自然。这样就权势利禄不能动摇他,人多势众不能改变他,天下一切不能打动他。活着如此,到死时也是如此,这就叫做有德行操守。有德操然后才能坚定不移,坚定不移然后才能应付自如。既能坚定不移,又能应会自如,这就叫做完美的人。天显示它的光明,地显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在于他学识的精粹和完备。

赏读

本文主要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态度、方法、内容和目的,较全面地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反映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是先秦诸子哲理散文中的佳作。其体现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和才干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环境影响取得的,是“善假于物”的结果,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他主张积少成多、持之以恒、精诚专一:还提出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居上的观点等等。这些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直到今天仍是值得借鉴的。大量运用比喻说明道理是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文中的比喻简明贴切,形象具体,发人深思,说服力很强。但在形式上又不拘一格,有正反用喻、并列用喻和对比用喻,灵活多变。句式较多地用了排偶句,读起来整齐流畅,琅琅上口。语言准确形象,有些警句,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一直传诵到今天。这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其要旨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理解、领会并掌握的。

天论——《荀子》

题解

本文选自《荀子》。这是一篇探讨天人关系的重要论文。荀子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以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一些错误观点如天有意志、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天行有常”,天人相分论和人定胜天的思想,把先秦唯物主义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原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所志于天者,已其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和之可以治者矣。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袄则可畏也。楛耕伤稼,耘耨失秽,政险失民,田秽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袄。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袄。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袄。袄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菑甚惨。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袄,可怪也,而不可畏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贯之大体未尝亡也,乱生其差,治尽其祥。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则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则乱。礼者,表也,非礼,昏世也;昏世,大乱也。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谓也。

译文

天体的运行有它不变的常规,它不因为有了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有了桀而消失。用合理的措施适应它就吉祥,用不合理的措施对待它就遭殃。加强农业生产而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人贫穷,衣食充足而按时劳作,那么天就不能使人患病;遵循礼义正道而不违背,那么天就不能使人遭祸。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人挨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人生病;妖魔鬼怪不能使人遭难。农业荒废而又奢侈浪费,那么天就不能使人富裕起来;衣食不足而又懒惰少动,那么天就不能使人健康长寿;违背正道而任意妄为,那么天就不能使人吉祥如意。因此水旱灾害没来到有饥荒,严寒酷暑没迫近就有疾病,袄怪现象没出来就有灾祸。所处的天时条件与太平盛世是相同的,但遇到的灾难祸患却与太平盛世不同,这不能归罪于上天,而是由于人所实行的措施造成的。所以明白了天和人的职分,就可以称得上至人了。

不用去做而自然成就,不用追求而自然得到,这就是天的职分。象这种情况,虽然深奥,至人也不多去思虑,虽然博大,至人也不有更多作为,虽然微妙,至人也不多去观察。这就叫作不与天争职分。天有四时变化,地有各种资源,人有利用天时地利的办法,这就叫做善于同天地相配合。如果人放弃了同天地的配合,而指望得到天地的功能,那就太糊涂了。

天上群星相随转动,太阳月亮交替照耀,春夏秋冬依次变更,阴阳二气变化无穷,风雨普遍地施加于万物,万物相互协调而生长。各自得到滋养而成熟。看不到自然是怎样劳作的,却看到生成万物的功效,这就叫做“神”。都知道万物生长的道理,却不知道自然界无形的神妙作用,这就叫做天。唯有圣人不勉强要求懂得天的奥秘。

天的职分既已确立,天的功效既已完成,人的形体既已具备,精神也就随之产生,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都蕴藏在这里,这就叫做天情。耳、目、鼻、口和身躯各有不同的职能,与外物接触而不能互相替代,这就叫做天官。心居于胸膛之中,用来支配五官,这就叫做天君;利用人类以外的其他万物,来供养人类,这就叫做天养;顺应人类的需要去做就是福,违背人类的需要去做就是祸,这就叫做天政。蒙蔽天君,扰乱天官,放弃天养,违反天政,背叛天情,而丧失天的功效,这就叫做大凶。圣人总是澄清自己的天君,端正自己的天官,备足自己的天养,顺应自己的天政,调养自己的天情,来保全自己的天功。这样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了,就会利用天地,役使万物了。这样人们行动都很合理,保养都很适宜,生命不受到伤害,这就叫做“知天”。

所以最能干的人在于他不做那些不能做和不该做的事,最聪明的人在于他不去考虑那些不能考虑和不应当考虑的事。人们对于天的认识,只是根据已经出现的天象来推测以后的变化,对于地的认识,只是根据适宜的地理条件来繁殖生物;对于四时的认识,只是根据它们显现的和谐现象处理事情。大智大巧的人,让官人掌管天象,而自己却掌握着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社会的治和乱是上天决定的吗?回答是:日月星辰、历象,这些在禹和桀的时代都是相同的,而禹使天下安定,桀使天下混乱,可见治和乱不是上天决定的。是由时令决定的吗?回答是:万物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这些在禹和桀的时代又都是相同的,而禹使天下安宁,桀使天下混乱,可见治和乱不是时令决定的。是由大地决定的吗?回答是:万物有了土地就能生长,离开了土地就要死亡,这些在禹和桀的时代又都是相同的,而禹使天下安宁,桀使天下混乱,可见治和乱不是由大地决定的。《诗经》上说:“天生这座高山啊,是大王开辟了它;大王创立了基业啊,是文王安守着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天并不因为人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地并不因为人厌恶遥远而缩小地域,君子并不因为小人的叫嚷而改变行动。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标准,君子遵循这些行为标准,而小人只计较一时的功利。《诗经》上说:“既然在礼义上没有差错,又何必顾虑别人的闲话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楚王出巡,随从的车马千余辆,并不是他聪明;君子吃粗粮喝白水,并不是他愚笨,这都是偶然情况造成的。至于意志端正,品行敦厚,思虑精明,生在今天而追随古代的贤人,这些小人放弃自己的努力,而指望上天的恩赐,所以一天天后退。可见君子之所以一天天长进,和小人之所以一天天后退,原因都是一样的。君子和小人差别悬殊,原因就在这里。

流星坠落,树木发出声响,普通人都很恐惧。有人问:这是怎么回事?回答是:这没有什么,这是由于天地的变动,阴阳的转化造成的,是事物中少见的现象。对它们感到奇怪,是可以的,而惧怕它们,就错了。日蚀、月蚀的发生,刮风下雨的不合时节,怪星的偶尔出现,这些是无论什么时代都曾经有过的。君王贤明而政治清平,那么这些现象即使同时发生,也并没有什么害处。如果君王昏庸而政治险恶,那么这些现象即使一种也没发生,也并没有什么好处。流星的坠落,树木的鸣叫,这是由于天地的变动,阴阳的转化造成的,是事物中少见的现象。对它们感到奇怪,是可以的;而害怕它们,就错了。

同类推荐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当代诗歌是在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的直接号召下诞生和发展的。诗歌寻求自己的直接领地,那就是人们的感情世界。在新的时代里,诗歌表现新的感情,而且实践着新的抒发感情的方式。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热门推荐
  • 狐仙倾天下

    狐仙倾天下

    她是一只狐仙,差点修炼成神却被自己的老爹赶下凡间寻找什么五灵珠。当真相浮出水面,又是谁应了睡的劫又成了谁的执念
  • 异世咒轮

    异世咒轮

    “我可以使用魔法,你有吗?”魔斗士炫耀道。加里森平静的回道:“我有咒轮。”随手扔出一堆魔法卷轴把对方砸晕。武斗士冷哼一声,“看我斗气的威力,你行吗?”“我有咒轮。”加里森还是平静的回道,随即用法力把对方的斗气封锁。贵族子弟嘲笑道:“穷鬼,你见过这么多宝物吗?”这次加里森默不做声,直接从咒轮中召唤出n件超级宝物,吓傻对方。惩恶咒轮需要惩恶才能增加法力,且看惩恶咒轮如何玩转异世!
  • 无言的相思

    无言的相思

    他们相恋到相爱五年,最后的结局就是默默的分手。没有原因,没有怨言,再次相见,他对她起了强烈的独占欲,霸占和狂怒掀起他邪恶的一面。她从始至终对他的爱都没有变,面对全然不同的他,她茫然了,失措了,只有再一次的离开。
  • 兽警

    兽警

    得七窍玲珑心者,为万妖之祖二十一世纪的警校毕业生雷浩,无意间得到了天地至宝七窍玲珑心按道理说,接下来他的人生应该是牛逼闪闪的了可是这厮干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混进了女寝室各种圆滚滚、颤巍巍、白晃晃…
  • 神秘的爱恋

    神秘的爱恋

    “我喜欢你”随着这句话,故事就开始了!大家敬请期待!
  • 宫艺的荧幕人生

    宫艺的荧幕人生

    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一中国男子非常装逼的说:“我是宫艺,我只是个握着摄影机靠表演吃饭的人仅此而已”本书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 何以召唤师

    何以召唤师

    西湖亭,湖水边,淑女入莲,一瞬间,一朝穿越,外遇红尘。历经风雨,三男爱女,可是她不爱他们,她爱上另一个不爱她的男人。……他们三个皆因我而死,他们错爱,他们不应该爱我,而我也是错爱了,我爱的人竟密谋杀害了他们。她仰天大笑,一瞬间,岁月瞬息,头发由黑变白,封印在冰川之中,泪滴,冰川溶,鲜花野草遍地开,冰馆现原来,是梦,为何如此真切。再见,以是物是人非。
  • 公园东门马戏团

    公园东门马戏团

    《公园东门马戏团》是@眼睛长在屁股上的个人短篇虚构小说集。书中的故事荒诞、离奇,以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为创作基础,却可以因他们行为上的短暂“脱轨”带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戏剧效果。正气凌然又带有一丝悲壮的朝阳大妈,神经衰弱的杀手,侠骨柔情的黑车司机,靠讲故事破案的侦探;电话推销员的复仇,路人甲的伟大计划,父亲的短暂愉悦……你以为他们在书中?不,他们刚刚与你擦肩而过。
  • 花都狱龙

    花都狱龙

    一个在监狱里长大的少年,离开这所堪称天堂的监狱时,压力很大。“小锋啊,我女儿今年都20岁了,你出去后一定要帮我照顾好她!”全球最大杀手组织前任老大拍着林锋的肩膀说道。“小子,我孙女应该也快成年了,你要是出去后不找她,老头子我就让你一辈子见不到你那个没良心的老子和你姐姐!”华夏区总司令的哥哥,拄着拐杖对林锋吹胡子瞪眼。林锋很委屈,哥虽然很优秀,但是不会分身术啊。
  • tfboys之盛夏的孤独

    tfboys之盛夏的孤独

    她们是三位千金大小姐(是全球前三富的女儿。)博士毕业,却因为父亲们(女主们不是亲姐妹,所以父亲们是指女主各自的父亲。)让她们再去重庆上高中偶遇tfboys,他们之间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看《tfboys之盛夏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