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1800000058

第58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战(1)

一、作战总方略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秦始皇平定缪毒之变,铲除吕不韦势力之后,才正式执掌政权,并开始征讨六国,统一中国。

秦之统一中国,最先采取蚕食渐进的政策,其过程已详述于以前各章。简言之,即秦孝公时代,在于略定关中地域。在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庄襄王时代以至秦始皇初年,则逐渐蚕食,扩地北路达于上郡太原上党;中路达于荥阳阳城,并远达至东郡;南路达南郡、黔中郡。

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决定作急进并灭六国的政策,当此之时其作战路线概有下面三种:北路,由太原上党河内地区进攻赵国,灭取赵国后或转向魏国,或北攻燕国;中路,由伊洛地区攻取魏国、韩国,再东攻齐国或南攻楚国;南路,由宛鄧地区进攻韩国,灭取韩国后,会南郡之师进攻楚国,再转而进攻魏国、齐国。

以上三种作战路线,自以由北路进攻最为妥善。因在北路作战时,其右翼伊洛地区可凭依嵩山及伏牛山脉作掩护,魏、韩、楚无法威胁其后方,而且可利用渭河水道,便利运输与补给。反之,如取中路与南路,则赵国可反攻太原与上党地区,进而西越黄河,威胁关中后方。

始皇采取北路作战的方略。他于北路作战完成后,再转向中路南路进攻。

二、灭赵之战

始皇既采取北路进攻六国的方略,于是展开伐赵之战。秦伐赵之战,完全由王翦主持,前后共历九年,大战共有三次。

1.王翦首次伐赵

王翦首次伐赵作战方略,是以主力军由上党地区越太行山高台地进攻赵都邯郸的西方与北方,而以一部军由南阳沿太行山安阳之道进攻邯郸的南方。

始皇十一年冬,赵悼襄王正用兵伐燕,王翦发动伐赵之战,兵分两路,一路集中于上党,由王翦率领;另一路由桓龅率领,集中于南阳。秦两路军总兵力约三十万人。

赵军抵御秦军,亦分为两路。西路以李牧为将以抗王翦;南路以扈辄为将以抗桓龅。赵军总兵力约二十余万人。

秦、赵两方主力军在太行山高地,两方一部军在漳河两岸作战。两方均甚坚强,因之成相持之势。旋即罢兵休战,各保疆域。

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桓龅军再度进攻南部赵军。桓龅因正面进攻阻于漳河之水,乃由漳河下游渡过漳河,迂回扈辄军的左侧,攻取邯郸东南方的平阳,遂击败扈辄军,斩首十万人。扈辄阵亡。

扈辄军既败没,赵王乃迅速调李牧军转用于南方,施行反攻,复与秦桓龅战于宜安(今河北省成安县)、肥下(今河北省肥乡县西)。秦桓龅军败,退保安阳。次年,赵将李牧复回西路,秦桓龅军再乘机夺回宜安、平阳与武城等地。

2.王翦二次伐赵

王翦以第一次伐赵,主力军经由上党东方之太行山高台地为李牧军所阻;随之改变作战方略,主力军改由太原出井陉关以攻邯郸之北,以一部军仍由邺邑安阳以攻邯郸之南。

赵李牧判断秦军再度进攻赵都邯郸,或将北出井陉关。乃移其主力军于井陉关,而以司马尚分率一路军于邯郸之南,以御桓龅军。秦始皇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王翦自率主力军由太原进攻井陉关,并攻取番吾,准备出井陉关以攻邯郸之北,但为李牧之军所阻,无法进出山隘。王翦一部军由桓龅率领,仍循邺邑平阳之道进攻邯郸之南,并为赵司马尚军所阻,未有进展。两军遂罢兵休战。

始皇以秦兵两次伐赵,均为李牧所阻,无功而还,于是暗中遣人备重金赴邯郸,赂赵王嬖人郭开,使毁李牧及司马尚。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赵幽缪王罢黜李牧及司马尚,而使赵葱、颜聚代将。李牧不受命,赵王捕而杀之,并废司马尚。

3.王翦三次伐赵

始皇十八年冬,赵王既杀李牧、黜废司马尚,而以赵葱、颜聚代将,秦再发兵令王翦伐赵。王翦的攻赵方略,仍照第二次作战方略。王翦自率主力军由井陉关攻邯郸之北,而以杨端和率桓龅之部由邺邑进攻邯郸之南。王翦主力军击破赵葱军直逼邯郸,并杀赵葱。颜聚逃走。秦王杨两军遂克邯郸,虏赵王迁,赵遂亡。

赵公子嘉(悼襄王之嫡子)率其宗族数百人奔代(今山西省恒山山脉以北之地),自立为代王。赵之亡大夫颇有来归者,与燕合兵军上谷。后至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始皇命王贲再攻燕,至辽东,虏燕王喜,遂转兵攻代,虏代王嘉,代亡。

王翦、李牧二人用兵,可称敌手,史家以翦牧并称,有一定见地,但其后成败不同,是因其主有明暗之分。六国之亡,非无良将,惟多庸主,故李斯的离间阴谋得以肆行。

三、灭韩、燕、魏之战

1.灭韩之战

自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始皇倾其全力以伐赵之时,韩王安震于秦国之威,乃于始皇十四年纳地奉玺使韩非至秦请降,求为藩臣。此时之韩,仅都城阳翟外十数城邑,约为秦的一小郡。十六年,始皇使内史胜至韩受地,虏韩王以归,以其地置为颍川郡,韩遂亡。

2.灭燕之战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既火赵,屯兵中山。当时适燕太子丹忧惧燕国将亡,遣刺客荆轲人秦,意欲效曹沫之劫齐桓公,使秦归还诸侯之地,不然则刺杀之使其发生内乱。荆轲至秦廷,藉献督亢图之便接近始皇,把持始皇之袖予以劫持。始皇惊起,袖断脱走。荆轲以匕首掷始皇,中铜柱,遂被杀。始皇于是大怒,发兵至赵令王翦攻燕。

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王翦军由中山北进攻燕。此时燕军及代王嘉军守御易水的正面。王翦乃以主力军迂回易水的上游,包围易水燕、代军的右翼,战于易水西,大破燕军。同年冬十月,王翦军继续北进,攻克燕都蓟。燕王喜及太子丹东逃往辽东;代王嘉逃往上谷。

秦以燕都既克,燕王、代王残部向北逃亡,仅保喘息,不足再为中原后路之患,乃转其兵锋南向以攻楚国。待到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楚地平定后,命王翦之子王贲再攻辽东,虏燕王喜,燕遂亡。代亦于同年灭亡。

3.灭魏之战

秦既灭赵、破燕,急欲转其兵锋伐楚。此时赵地与中原之间,尚有一个魏国梗于其间,使兵力转用极为不便。于是始皇决定攻楚之前先伐魏,以扫除伐楚的障碍。

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军伐魏,围魏都大梁。贲以大梁城垣坚固,不易攻克,乃引大梁附近的狼汤河水灌之。三月,城崩坏,魏王假出降,王贲杀之,魏遂亡,秦以其地置为东郡。

四、灭楚之战

秦既灭三晋,又北破燕都,中原北部的局势全定,于是乃转其兵锋南攻楚国。此时楚国犹拥有今河南省东南部及南部、山东省南部、湖北和湖南的襄河与洞庭湖以东之地,以及长江下游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各省的全域,为中国南部的大国。

秦灭楚之战,自秦始皇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5年至223年),共历二年余。大战两次,第一次李信为将,为楚将项燕所败;第二次王翦为将,遂灭楚。

1.李信伐楚之战

秦军伐楚,战场即在秦楚接界,其地无险可扼,作战要点在于歼灭敌人野战军。李信当时判断楚军必集兵力于汝水两岸边界之地以御秦军。李信对此假定定下一个作战方略:以一部军沿汝水两岸前进,作正面进攻;以主力军由汝水以南地域作迂回运动,由舞阳一平兴一新蔡一颍邑之道绕出楚军左翼,与一部军会合于城父以包围敌人。这样一个钳形包围的作战,如果楚军真如李信所想象集中于秦楚交界之地,则确为一个歼灭敌野战军的良好战略。但楚将项燕却另有一种作战方略,全出于李信意料之外。

楚将项燕亦为一个战略能手。他认为大军在此广阔平原作战,最重要的是不能将自己的主力野战军陷于敌人包围之中。于是他采取一种纵深的机动防御,以少数部队分置于边界要点监视敌人,而将主力集中于淮河北岸地区,乘敌人深入纷乱之际加以迎击。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春),李信既受命为将军,与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李信将兵力集中于颍川郡,即今许昌、襄城、舞阳、郾城一带,分军为二。命蒙恬率一部军沿汝水两岸向陈邑商水前进;自率主力向汝水以南地区作迂回运动,由舞阳、平兴、新蔡之道向颍邑前进,期与蒙恬军会合于城父。两军前进后,均将当面寡弱楚军击破,蒙恬军达于寝,李信军达于平兴。李信军因未遇楚军的重大抵抗,便更率部轻兵东进,渡过洪河,攻破楚之边邑颍上。

此时楚将项燕见李信军孤军深入,兵力陷于前后分离状态,遂乘机以集中于淮河北岸的主力军施行反攻。李信在进军途中猝遇楚军反攻,仓皇不能成阵,楚军乘机掩杀,秦军大败。李信率部急急西奔城父,会合蒙恬军西退陈邑,筑垒固守。楚军尾追秦军,三日三夜不停顿,直追至陈邑秦军壁垒,即进行攻击。连破秦壁两垒,杀七都尉。此役秦军损失甚大,遂退出楚境。

2.王翦伐楚之战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冬,李信军由楚败回,始皇闻之甚为震怒。他深悔当时不听王翦之言,致兵败辱国,便亲至王翦家,谢曰:“寡人不用将军之言,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始皇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许之。于是王翦领兵六十万伐楚。始皇亲送至灞水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始皇大笑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于是王翦遂出关而东。

王翦鉴于李信轻率进军而中项燕后退诱敌之计,于是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俟敌人向后引退时,再起而追击之。楚将项燕仍用第一次的作战方略。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春),王翦军集中于颍川郡地区,仍照李信进兵路线进入楚地,达于陈邑、商水、上蔡、平兴之线。王翦遂令全军停止前进,在全线上构筑坚垒固守,并使士卒休息,王翦每日亲临前线中抚问,这样过了数十日。楚将项燕仍集其主力于寿春以北的淮河北岸地区,以待秦军的进攻。如此相持数月,楚边界之地多有杀伤。楚王负刍认为项燕胆怯,数次遣使催促其出战。于是项燕不得已改变其计划,西向进攻秦军。秦军壁垒坚固无法攻破,而秦军亦不出垒反攻。项燕军既不得战,乃引军而东。王翦遂令全军追击,战于涡河之南。楚军为涡河所阻,秩序大乱,遂为秦军所破。楚将项燕被杀,楚军向东溃散。王翦遂令将军蒙武分定淮北楚地,而自率主力军直趋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以归,楚遂亡。

3.战略评论

秦伐楚之战,是广阔平原作战的一个标准战役。在广阔平原作战地形上无险可扼,因之采取大纵深的机动作战为最好的方法。项燕初次对李信的作战,实得其中妙理,故能赢得胜利。惜其第二次与王翦对战时,为楚王所逼不能坚持原定计划,致为王翦所败。

王翦要求六十万人,兵力实嫌过多?其目的在于守御很长的战线不致为敌军所攻,或被包围。至于以后的追击,无需六十万人。以当时情况,如果王翦亦采取后退机动作战的方法,则用二三十万人亦可获。以后晋代谢石亦在此地区以八万人战胜符坚八十万人,可见用兵之道,在于战略的妙用。所以王翦在此战中以六十万人所做的一线防御,殊嫌呆笨而无可取法之处。

李信大迂回行动,深得机动攻击之理,未可厚非。惜其情报不灵,不明敌人主力所在,导致轻率前进,自乱步骤,遂为楚军所乘。若李信达到寝至、新蔡之线后,亦采取后退机动的作战部署,以待楚军进攻,则胜利亦有可能。总之,在广阔的平原上,大纵深的后退机动作战,实为良好的战法。我们求证于此次战役,当可深信不疑。

五、灭齐之战

六国中五国已被翦灭,则齐国自不能独自存,其理至为明显。但秦之灭赵、燕、韩、魏、楚,前后共历十五年。此十五年之间秦军有胜有败,而齐不出一卒一兵以救邻国,坐视邻国败亡,齐国君臣的愚昧由此可知。此时齐国为齐王建时代。领土自齐西以迄辽东尚有七十余城,仍为东方的大国,然而与整个中国相比较,则仅一隅之地。

齐自数十年来受秦远交近攻政策的影响,只是与秦建交而长期孤立于五国之外,所以齐国四十余年未遭兵革。而相后胜为人贪鄙,多受秦人赂金,日以劝齐王事秦为事。宾客之去秦者,秦又多与赂金,使之回齐劝齐王朝秦。齐王建为一庸暗之主,不修战备,不助六国,在中原剧烈战争中,而齐却过着安逸生活,此真所谓燕雀处堂、鱼游热釜。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既灭楚,乃使王贲北攻辽东及代,俘获燕王喜及代王嘉。次年王贲集军燕南,猝然攻人齐都临淄。齐民习于安乐已久,骤见秦兵,仓皇惊惧,无有敢抗拒者。齐相后胜劝王出降而秦将亦使人诈诱之,许封以五百里地,于是齐王建出降。王贲乃分兵齐地,七十余城皆不战而下,齐遂亡。

六国既灭,结束了起东周、历春秋与战国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秦统一中国,秦王赢政称始皇帝。为了巩固政权,消灭诸侯割据的因素,秦在全国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普遍实行郡县制,统一法令和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统一车轨和历法,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创建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伟大国家。

六、战略评论

1.秦统一六国的战略

自平王东迁、周室衰微,诸侯国之间强凌弱、众暴寡进行兼并战争,历二百余年,皆未能完成统一。及至战国,僻处西陲的秦国能够消灭群雄,囊括宇内,完成全中国的统一,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秦之所以能完成中国的统一,是秦朝实行政治、经济变革的结果。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计,开疆拓土,并巴、蜀之地,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为战胜六国奠定雄厚的基础。秦孝公利用魏败于齐由强变弱的时机,收复河西,造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形势,而后东向以制诸侯,争夺天下。秦孝公、商鞅、司马错对秦的统一,在战略上起到奠基人的作用。

秦国的六代君主所推行的一些军政措施,首先是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其次是战略策略运用正确。

秦国以雍州和巴、蜀之地东向而争天下,面对东方六强和豫、兖、荆、扬、青、冀、幽、并八州的辽阔土地,只能灵活地利用合纵连横,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秦的统一是在长达百余年的兼并战争中,经过蚕食和鲸吞两个战略进攻阶段达成的。即先对六国各个击破,予以极大的削弱,并逐步扩大和巩固占领地区,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造成席卷之势,然后以至强临至弱,逐个予以击灭。

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

(一)推行进步政策,重视延揽人才

同类推荐
  • 噬血之手

    噬血之手

    龙脊,一位特种兵王,受首长命令,到太平洋去某一岛屿上,去寻找从太空掉下来的飞行器残骸,不小心被噬血石吞噬了全部精血,窝囊死去,灵魂意外的附身到抗战时期一个封建思想比较隆重的一个家族子弟身上。前世死的太窝囊了,龙脊决定要在这一世活出个样子来。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将自己一身本领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敌人闻风丧胆。
  •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

    这本书带您和名家一起看大唐的起落盛衰,复杂的政治统治,这里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唯一女皇的风采,也有韦后乱政、“甘露之变”、“安史之乱”的动乱,跟有唐朝史上的那些谜团及盛世文坛的艺术成就。
  • 三国之四国争锋

    三国之四国争锋

    现代人宋林无意识的来到诸侯联盟刚刚解散的三国时期。碰巧穿越到曹操龙亢兵叛的一个小兵身上,从此异变突生,整个三国形势彻底混乱。反曹操、绑谋士、据城池、杀士族。宋林的到来使整个三国大变样,逐渐变成四国争锋。【新人新书,不足颇多,望大家指教。】
  • 兴唐并肩王

    兴唐并肩王

    《新唐词典》注并肩王拼音:bìngjiānwáng释义:历经三朝、兴唐砥柱、不世名臣逍遥侯楚辞的专称。喻入朝不拜,与皇帝齐肩而坐之意。近义词:楚并肩、楚逍遥反义词:无出处:《唐史·楚辞传》:“德宗以辞屡建不世奇功,冠之逍遥侯。辞归隐,帝思不已,以并肩王号之,谓有唐一朝,必不负辞。然辞一别永年,终不复出,并肩王遂成绝唱。”例句:你们有人管他叫数学家、发明家,有人管他叫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于有人叫他思想家、预言家,更可笑的是还有人叫他阴谋家……可在朕看来,他就只是朕的好朋友、好老师、好兄长!朕信他敬他,封他个并肩王,怎么了?(德宗起居录)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德国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德国史

    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由于欧洲各国对它的忌惮,致使德国常年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以至于歌德在一首诗中呐喊:“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国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笔迹总是那么凝重而深刻。两次战败,两次成为废墟,但又两次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跃升为欧洲第一!本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德国历史画卷。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德意志历史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德国人独特的处世风度和严谨的工作精神。
热门推荐
  • 穿越后宅之孤女难为

    穿越后宅之孤女难为

    手捧宅斗手册乐灵觉得自己前途暗淡孤女什么的,真是太悲催了,前无明路,后无依靠!幸好,幸好,上天没有放弃她乐灵抓着汉子的手,高声叫到:官人,带我种田去,可好?!
  • 双魂武尊

    双魂武尊

    两个灵魂共用一个躯体,彼此相安无事,你觉得可能么?
  • 学渣的世界

    学渣的世界

    在这个学霸至上,急速急利的世界,作为一枚学渣要如何自处?《学渣的世界》让你以学渣的角度去看这个永远也不曾停滞的纷繁时代!!!
  • 摄大乘论本

    摄大乘论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 神的手表

    神的手表

    靠捡破烂为生的阿平无意中捡到一块神奇的手表,拥有了洞悉机器的能力和外星完整科技体系的图书馆。于是他凭借自己的异能将人类世界建造成一个高度文明的机械帝国。
  • 赖上不良“拽”妃

    赖上不良“拽”妃

    外人眼里,他是懦弱无知四殿下!而她看来,这男人分明就是只大尾巴狼嘛!为了留住她的心,他扮傻充愣装可怜!一句“你是不是嫌弃我是个残废?”把她堵得哑口无言!一句“宝贝,你再逃走,我就打断你的腿!”哼,腹黑男人你有种!
  • 皓洁如雪

    皓洁如雪

    少女一夕变魔惊慌失措,身世之谜魂牵梦萦波折不断,毅然踏上寻梦的路途,她又将面临着什么呢?路途多舛,状况百出,男主们的陪伴是否能每次都让女主化险为夷?少女芳心更要许向何处?是跨越千年的等待?还是温柔温暖的陪伴?欲知详情请给点支持哈……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如果可以也许

    如果可以也许

    亲情和爱情卷卷袭来,夏茉馫不知道自己居然还有个哥哥身世之谜逐渐解开爱情也悄然而来。他究竟有什么目的?每一次微笑的背后都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故意制造一见钟情?丑女大转身浴火重生的夏茉馫如同一场梦一样重新来到这个世界,她再也不是以前的她了。如果可以也许我会再次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