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4400000019

第19章 德国作家(9)

1927年,豪夫因病逝世,年仅25岁。他的作品大多是他逝世前一两年写成的,《小矮子穆克》、《仙鹤哈里发的故事》、《年轻的英国人》等等早已家喻户晓,《冷酷的心》更是德国最美的童话,成为歌剧、绘画的题材。

豪夫的《童话年鉴》模仿《一千零一夜》的形式,通过卷首引线,讲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这些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是豪夫童话特有的风格,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惊险神奇,可以清楚地看到民间童话和东方童话《一千零一夜》对他的影响。

豪夫的童话虽然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但融入了社会现实的内容和作家的生活体验。他通过童话的形式,揭露当时德国庸俗的社会现实,批判和讽刺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贪婪。

豪夫的童话在德国广泛流传,备受人们的喜爱,曾以多种语言、各种版本一版再版。他的童话思想内容深刻,故事情节生动,受到读者的喜爱,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

施特里马特

施特里马特,1912年8月14日生于施普伦贝格。父亲是面包师。曾当过饭店服务员、饲养员、司机和辅助工人,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二战期间他被征入伍,战争快结束时离开军队,漂泊他乡。1945年回到家乡,在土地改革中分得土地。1947年任当地7个小村的联合村长,后任森夫滕贝格地方报纸的编辑,不久成为专业作家。他一直和农民在农村一起生活。1959~1961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多次获国家奖金和其他奖金。

施特里马特的作品以农村生活为主。第一部长篇小说《赶牛车的人》(1950)描写农村无产阶级的生活,展示了德国从威廉时代到法西斯上台这半个世纪的农村阶级关系。短篇小说集《一堵墙倒塌了》(1953)共收8篇短篇小说和速写,作者以朴实真切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因农村变革而引起的变化。《猫儿沟》(1954)是他的第一部剧作,是一出4幕诗体喜剧,1953年由布莱希特领导的柏林剧团上演,博得好评,获国家奖金。剧本以农村一条新的公路线索,展开了富农及其追随者与进步力量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斗争的新面貌。

5年后,施特里马特又加写了一场《19年的猫儿沟》(1958),以表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剧本《荷兰人的未婚妻》(1960年演出,1961年出版),写一个农村雇工的女儿在战争结束前后3年内爱情上的遭遇,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与阶级问题密切相关,政治上的选择与私生活的处理常常是不可分割的。剧中虽然描写了对抗性矛盾,但女主人公汉娜与她的同志、朋友之间的矛盾却占了重要地位。这出戏被认为是东德60年代戏剧发展的序幕。剧本发表后,曾在文艺界引起争论。

施特里马特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获1955年国家奖金的《丁柯》(1954)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1948~1949年土地改革后的下劳西茨农村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丁柯的观察,揭示了土地改革后各种矛盾之间的斗争。丁柯的祖父、翻身农民克拉斯凯摆脱不掉旧生产方式的影响,一心走个人发家致富道路,丁柯的父亲思斯特发生了矛盾。老克拉斯凯无法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不但没有成为土地的主人,反而成了土地的奴隶,终于劳累致死。他的死既象征着旧思想的必然灭亡,也预示着合作化是农民应走的道路。小说形式新颖,引人入胜,1957年被改编成电影。

施特里马特的长篇小说3部曲《创奇迹的人》继承了德国“发展小说”的传统。第1卷(1957)叙述贫苦的农村青年施坦尼斯劳斯·比德纳从1909~1943年法西斯灭亡前夕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此时,德国社会对小资产阶级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作者把现实主义的描写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画面。第2卷(1973)继续叙述施坦尼斯劳斯的发展道路,在直接描写之中穿插着许多回忆。第3卷于1980年出版后,因对生活带有强烈的批评性,引起争论。

施特里马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奥勒·毕恩科普》(1963)围绕奥勒·毕恩科普的遭遇,表现了1951~1959年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复杂的斗争。主人公奥勒·毕恩科普是农村中的基层干部,他在带领农民实现合作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但他不畏艰阻,持之以恒,击败敌人取得胜利。

他于1964年第3次获国家奖金。

施特里马特的短篇小说,较着名的有《舒尔采霍夫的流水账》(1967)、《九月的一个星期二》(1969)、《一百的四分之三个小故事》(1971)等。

赫尔姆林

赫尔姆林,原名鲁道夫·莱德。1915生于开姆尼茨一个犹太人家庭。早年受到的种族歧视,使他对政治了解颇深,16岁加入德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纳粹统治初期,在柏林从事地下工作。1936年起流亡国外,曾在法国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5年回德国,最初在西德法兰克福电台工作,后定居苏军占领区。

赫尔姆林自幼喜爱文学,有广博的文学知识,1939年开始诗歌创作。《大城市的十二首叙事谣曲》出版于1945年,是他第一部诗集,奠定了他在德国诗坛的地位。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反法西斯的斗争生活。

他的叙事长诗《曼斯菲尔德清唱剧》(1951),叙述曼斯菲尔德铜矿工人从1200年建矿直至1950年成为铜矿主人期间长达750年的受难史和斗争史。散文集《前列》(1951)是用30篇故事组成一组德国反法西斯青年战士的肖像画集。他的《短篇小说集》(1970)包括早期作品,如《瓦尔膝堡的约克中尉》(1944)和颂扬华沙犹太区武装起义的《同生死的时代》(1950)等。

赫尔姆林的作品语言简洁含蓄,有极强的感染力。他在后期作品里经常引用文献,使幻觉与现实交错出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赫尔姆林还写有许多政论、文学论文和随笔,有文集《邂逅1954~1959》和《读书杂记,1960~1971》等。50年代曾访问中国,写有访华游记《远方的近邻》(1954)。1980年出版回忆录《暮色》。

伯尔

伯尔,1917年12月21日生于科隆一雕刻匠家庭。193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不久被征入伍,先后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1942年与安奈玛莉·采希结婚,她后来成为伯尔文学创作的得力助手。1945年4月被俘,同年12月获释,返回科隆。战后在科隆大学继续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并在他哥哥的木匠铺作工,在科隆市统计局任助理员。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同年应邀参加文学社团“四七社”活动。1951年夏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50年代便引起世界文坛注目。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70至1974年先后任西德笔会和国际笔会主席。1979年宣布退出天主教会。

伯尔的小说创作,从1947至1951年,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1950)等。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的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他认为“战争是无聊的”,它象“伤寒病”一样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

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伯尔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广阔深入得多,主要描写“小人物”在战后西德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与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揭露和鞭挞了战后西德社会种种不公正的现象,批判了复辟军国主义的思潮。

195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一声没吭》,以50年代初期西德经济复苏为背景,描写普通劳动者在饥饿线上的挣扎,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小说出版不久,被译成多种外文,从此在国际上闻名。在长篇小说《无主之家》(1954)中,作者采用多层次结构的手法,把5个人物的内心独白交织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被战争夺去父亲和丈夫的孤儿寡妇以及生活无着的知识分子在战后的生活与心理状态。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企图死灰复燃的法西斯势力,而寄希望于两家的儿童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

长篇小说《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是伯尔针对50年代西德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辟活动日益猖獗而创作的。作品以建筑师费麦尔三代人建造、破坏和重建圣安东修道院的故事,揭露德国军国主义,要求人们警惕它的复辟。

1963年以后,伯尔的作品表现了西德社会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对“小人物”的迫害,对社会的罪恶表示强烈的愤懑。长篇小说《一个小丑的看法》(1963)曾引起强烈反响。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手法,描写一个滑稽演员在教会的迫害下,爱情、事业都遭到失败的故事,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蛮横。长篇小说《一次出差的结局》(1966)是一部纪实小说,作者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描写西德一个小城的木匠格鲁尔父子,由于捐税苛重而破产,愤起对社会采取报复行动。这部小说标志着他的创作有了新的转折。

1971年出版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达到了他的创作的高峰。小说描写一个善良、正直的劳动妇女,由于不愿意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处世哲学生活而接连遭到迫害。作品中描绘了1936至1966年德国社会的风俗画面,塑造了各种典型人物,从经济、政治、道德观念等方面对西德社会现状进行了全面批判。这部小说的语言随着人物所属的阶层和身份、职务不同而变化,被誉为伯尔“小说创作的皇冠”。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1974)和《监护》(1979),在题材上是两部相联系的小说,是伯尔遭到警方迫害与新闻界围攻而写。前者描写一个勤劳诚实、不入社会流俗的年轻女佣人,遭到新闻界的诽谤、侮辱,于忍无可忍之中开枪杀人。后者描写一个软弱而善良的报界百万富翁,陷入政局与警察当局的圈套,被迫成为叛逆者。作者在这两部小说中,对西德新闻界和警察的不义之行进行了批判。

伯尔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传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西德战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现象。他擅长运用回忆、内心独白、象征、怪诞的联想等手法。60年代以来,更强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多采用新闻纪事手法。他还写了不少杂文、随笔和广播剧。

京特·格拉斯

京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于德国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等。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关于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试验起义》(1966)。

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非常岁月》(1963,亦译《狗的年月》),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长篇小说《鲽鱼》(1977)和《母老鼠》(1986)都继续使用了怪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蜗牛日记》(1972)则为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

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语言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手法之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格拉斯

格拉斯,1927年10月16日出生在但泽一个小商家庭。1944年被征召入伍。次年受伤被俘,1946年获释,当过农业工人、矿工、爵士音乐师、石匠学徒。1949~1953年先后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和西柏林造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和绘画。从1956年起他成为职业作家,“四七社”成员。

格拉斯主张“永恒的改良”,理论上是所谓“融合论”的拥护者。艺术上主张用“过分尖锐的现实主义手法使被描写的对象摆脱一切意识形态”,反对把文学的作用“降低为革命的侍婢”。他自称是“伯恩施坦的追随者”,反对用暴力改变现状和社会关系,他的诗歌创作深受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影响,大多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憎恶,在韵律方面有强烈的节奏感,富于激情与联想。他的代表诗集有《风信鸡的长处》和《三角轨道》。

他的早期主要剧本有《还有十分钟到达布法罗》(1954)、《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平民试验起义》(1966)和《在这之前》(1969)。剧作受法国荒诞派戏剧影响,其中《平民试验起义》被称为“纪实戏剧”,表现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工人暴乱事件。

他创作的小说,在西德文学界有广泛的影响。长篇小说《铁皮鼓》采用第一人称倒叙手法,追溯了1924~1954年德国的历史,通过奥斯卡“不平凡”的经历和腐朽的生活,揭示了希特勒法西斯的残暴和腐败不堪的社会风尚。作品问世后受到读者和批评家的赞扬,被誉为50年代西德小说的一个高峰。但也有人认为它在两性描写方面过分露骨带有低级趣味。

中篇小说《猫与鼠》(1961)由13个独立的但又相互关联的章节组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风气。

长篇小说《非人的岁月》(1963)共分3篇,分别由3个人叙述。通过阿姆塞尔和马特恩之间的友谊,揭露和批判了纳粹军国主义的罪恶与无耻,表达了作者对西德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厌恶。它与《铁皮鼓》、《猫与鼠》合称为《但泽三部曲》。

同类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 慧卿随笔

    慧卿随笔

    时间,总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更会考验最暖的陪伴……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节构成了丰富生活本身的内涵。人生就是一场相逢,又会在一次次遗忘中逝去。为了弥补天生愚笨的自己,害怕因自己大脑容量更新太快而容易遗忘生活之精彩瞬间,从小就养成了随时随地用笔记录的习惯。说不上好,但却能留存以往的特定记忆点滴。让每一次值得记忆的瞬间化作今后可以自我消化的提醒,不经意中用文字留下了印记,没有粉饰、质朴自然。
  • 印度民间文学

    印度民间文学

    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介绍了印度民间文学发展的脉络,并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了印度神话、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剧、歌谣、谚语、谜语等不同门类的情况
  • 铁锤锻打的玫瑰

    铁锤锻打的玫瑰

    本书收有:《爱的圣经》、《生命凝固的雕塑》、《男人不浪漫》、《摇滚与诗歌的沉没》、《相爱是一种天意》、《爱情也生病》等散文。
热门推荐
  • 明末争霸

    明末争霸

    乱世显现我欲偏居一隅,奈何事不如人愿!前有流寇作乱乡里,后有鞑子南下欲夺我汉家天下。只能带领带领村民,杀流寇,逐鞑子。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至痛亲情:我的红狐狸妹妹

    至痛亲情:我的红狐狸妹妹

    你相信吗?我的双胞胎妹妹竟是一只红狐狸!她为了不忘记妈妈和我,死也不肯喝健忘水。为了救红狐狸妹妹,我和何同天不顾一切闯入狐界,但可恶的狐王让我们受尽了折磨。危急关头,为了救我和何同天,红狐狸妹妹奋不顾身地喝下了健忘水……
  • 卡贝拉风云

    卡贝拉风云

    这讲述的是一个刚毕业的苦逼大学生在非洲小国卡贝拉的故事……卡贝拉?非洲没有这号国家?有的!这一切还得从刘阳在饲料公司搬饲料说起,还得从他在水中碰见一白色的光球说起……
  •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联合国是一个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作为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常驻联合国记者,无疑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压力。作者以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在这一组织中开展工作的一些经历,以及如何广交朋友,利用手中的笔和相机,为国家服务,为广大的读者服务。
  • 存复斋文集

    存复斋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月留白,温柔如你

    岁月留白,温柔如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岁月的流逝并不能阻止爱情的漫漫升温。就像最初的温柔,是你含笑的眉眼。回过头,我看到你那年明媚笑容的少年对我扬起大大的笑容。“好!今天我路未归在这里发誓成年以后一定会娶君采薇做妻子!”
  • 斗皇纪

    斗皇纪

    雷蒙大陆,一个以强者为尊的大陆,这里的一切武技都以斗气为基础,实力强大的斗者拥有着毁天灭地的力量,他们掌握着这片大陆的至高权利。雷蒙大陆也是一个魔兽横行的地方,横贯整片大陆的魔兽山脉里生活着数量多到无法计数的魔兽,它们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雷林,一个来自深山老林的少年,从小无法修炼斗气的他,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盗墓贼。一座座上古时期的古墓被雷林一一打开,古墓中遗留着失传已久的远古修炼秘法和绝世珍宝,从此他踏上了一条通天大道!这是一个盗墓贼踏破星辰的故事,一切精彩尽在《斗皇纪》!
  • 大魔法师

    大魔法师

    当张良获得了神奇的魔法手机之后,之前如同渡劫圣人一样的人生终于迎来了不同。食谱,让我成为了食神的化身;翻译器,让我精通多国语言,甚至连不是人的都听懂了;医疗箱,让我有了挑战死神的资本;你说你是当世最强的魔物?来,让我扫一扫,看看你有什么技能能够让我复制的?什么约一夜软件,我不是你们想的那种人!
  • 东京沐阳情

    东京沐阳情

    温情,一个纯净的女孩,19岁那年只身来到东京留学,在这里她一个让她悲让她喜的男人;藤井沐阳,藤井家族的公子,半年内建立自己王国的商界奇才,冷漠怪异的神秘男子,他步步为营,把她纳入他的势力范围之内,他疼她,惜他,霸占她。昨夜,他说会宠她,守护她;今天,他却把她推进暗无天日的地狱。“让我走吧。”“。。。”“让我走。”“你休想!”【温馨提示:有点小清新,有点虐。。。PS:后面较多章节属于重口味,不喜欢的可跳过哦!慎入!】*****************小舒,一个活泼可爱的调皮女生,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断受伤不断地爬起,即使哭也面带微笑;深山景,垄断海产资源大家族的长孙,一个明朗如朋友,如兄长的男人,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所爱,她该拿他怎么办?
  • 错爱情深:明月醉相思

    错爱情深:明月醉相思

    她本是家族里被爹娘哥哥们捧在手心里呵护的小公主,谁料家族一夕间覆灭,她背着家族覆灭的血海深仇活了下来。为了报恩,她做了十年的杀手,最后决绝的离开。“从此以后,冷月是冷月,楼主是楼主,冷月与楼主再无瓜葛。从此,世上再无冷月。”“回去告诉姓高的老贼,我会亲自取了他的项上人头!”将你一剑杀了岂不是太便宜了你,我要让你亲眼看着至亲在你面前一个一个的死去。为了报仇,她扮作哑女进了高府,将高府搅得地覆天翻。神祭之舞?我是上官家的小姐不是你们要找的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