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68700000014

第14章 泼水竟能现竹(3)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公元1487年到1721年,由于多次地震,西安小雁塔有过“三裂三合”的神奇经历。第一次明成化末年,长安地震,土裂尺许。正德末年,地再震,塔却一夕如故。第二次是明嘉靖乙卯年地震,塔裂为二,癸卯年复震,塔合无痕。第三次是清康熙辛未年震,塔又裂,辛丑年复合。史料所记载的这6次地震中,有几次是破坏性极强的。如1555年关中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波及19个省,曾出现山崩地裂,城镇陷落的惨剧,惟有位于地震区的小雁塔屹立不倒,令人百思不解。

中国古建筑神奇的抗灾功能,不但引起了中国科学家的兴趣,也一直是全球考古学家和建筑学家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虽然研究者们提出了种种假说,如建筑结构说、地质结构说、地理环境说等等,但均是一家之言,至今没有定论。

“辟谷食气”究竟是怎么回事?

练过气功的人一定会知道“辟谷食气”这种说法。“辟谷”就是不吃东西的意思,“食气”是说练气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练气功的时候能达到一种自动停止吃喝的状况。它不同于人为追求的节食和断食。因为“辟谷”对身体有利无害,而节食、断食则会使身体虚脱而生病。“辟谷”境界中有一些不同的情况。修炼气功到一定程度,或者受到其他气功大师的“辟谷”影响后,有些人会自动出现厌吃厌喝的感受,如果将此感觉付诸行动,专心练功,那就是“辟谷”境界。在进入这个过程后,有的练功者开始时会喝水、吃一些水果,但到了一定境界,就根本不吃不喝,却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这种神奇却又容易被人误解的状态,早在中国古书上就有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还有一卷专门描述“辟谷”之事。看来古人相信并见识过这种事情,才会郑重其事地将它记载下来。现代医学对与自己理论格格不入的“辟谷”境界也产生了兴趣。通过实验调查发现,“辟谷”状态对人的身体没有明显损害。练功者本身没有饥饿感。他们的睡觉时间大大缩短,精力却旺盛了许多,日常活动完全正常进行。有了“辟谷”经验之后,很多人的生理指标比之前还能好很多。为什么人在不食五谷而食气的状态下生理状态会更好?他们究竟是靠什么在维持生命呢?医学无法解释,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

蒙汗药的成分到底是什么?

在《水浒传》以及许多武侠小说中都提到过一种神奇的古代迷药“蒙汗药”。据说它溶在水里或酒中无色无味,不知情的人喝下之后就会全身发软动弹不得,甚至昏迷不醒,但只要吃下解药或在脸上洒点凉水,即可平安无事。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对它的成分充满了好奇。

关于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大概有3种说法。一是草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对人的神经末梢有先兴奋后麻醉的作用。但乌头碱有大毒,三四毫克就可致人死命,似乎与书中所载蒙汗药对人无害的药效不符。二是曼陀罗。这种说法流传最广。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许多医书都载有以曼陀罗为主药的麻醉剂。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曼陀罗确实是优良的麻醉药,而且它能抑制汗腺分泌,使肌肉松弛无力,这也与古书中的描写相符。另据沈括记载,有一种名叫“坐拿草”的植物叶子能使昏迷的人苏醒,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解药了。但用过上述麻醉剂后用凉水洒在脸上并不能解除麻醉。蒙汗药是否在主药曼陀罗之外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辅药呢?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押不卢。在南宋周密的记载中提到押不卢产于回回国西边数千里。用一点点粉就能使人昏睡不醒,3天之后再用另外一种药即可醒来。到底古书中的蒙汗药是哪一种呢?其实,只知道主药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它的配方。蒙汗药的解药配方,也同样在人们的关注之中。

会生白发的石头?

普通的鹅卵石上长出一头飘逸的“长发”,这个世人眼中的“怪物”因梁羽生小说人物的缘故,得了个“白发魔女”的称谓。是植物,是动物,还是某种天外来客?又或者只是人工伪造的普通石头?20年来奇石主人东奔西走希望揭开“白发魔女”的身世之谜……

这块“生发石”的主人——辽宁本溪的收藏家田恩宏还记得,自己是1987年在青岛出差时从民间购买并收藏的,对“生发石”一见钟情也是缘于这块椭圆形的鹅卵石上长着和人的头发一样的白发。

把“生发石”带回家后的20年来,田恩宏一直想弄明白石头上为什么会长出头发。尤其令田恩宏一家人感到惊讶的是,最初两年,“生发石”的发须竟然还在生长。这个有生命力的“怪物”究竟是动物、植物还是别的什么生物呢?田恩宏走访过不少奇石收藏家,也到过一些科研单位,“生发石”的身世之谜却始终没能破解。2004年10月,奇石主人曾将“生发石”送到中科院微生物所进行鉴定。“生发石”奇特的外形让在场的研究人员大呼惊讶,却也无能为力。不过73岁的老专家、中科院院士魏江春却提供了一条线索,他怀疑,“生发石”的发须可能是某种海洋生物,建议将“生发石”送到中科院海洋所。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奇石主人把“生发石”带到了位于青岛的中科院海洋所。刘瑞玉院士以及几位教授对“生发石”早有耳闻,专家们聚集在一起,希望能替它验明正身。安建梅博士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生发石”的情景。“生发石”与普通鹅卵石并无两样,通体呈乳白色,高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形状宛若人的头部。“生发石”的奇特之处在于,石头的一面生有“白发”,上千根白色“须丝”俨然一头飘逸的长发。“白发”长约5厘米到10厘米,比人的头发还略粗一些,发须是中空的。

刚开始,大家怀疑“生发石”是不是一种海洋植物。如果是海洋植物,那么极有可能是一种藻类。长期从事海藻系统分类与研究工作的夏邦美教授通过检测和观察否定了这种猜测,因为通过把“生发石”的发须浸泡在盐酸中发现,发须中不含钙质。

难道“生发石”竟然是一种动物?排除了是海洋植物的推测,“生发石”被初步认定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附着在石块上后慢慢生长逐渐形成的,并由于某种原因被转移至浅海生活所致,而非石头长出“头发”。刘锡兴教授和徐凤山教授都长期从事海洋无脊椎动物研究,他们通过对“生发石”进行仔细观察后进一步推断,以它这种生活方式和生长状态不可能是其他动物,“生发石”的发须应该是无脊椎动物中比较高等的一种——头盘虫,属于半索动物门。

头盘虫最基本的构造是,虫体附着在石头或者贝壳上面,然后虫体的分泌物逐渐形成一根细细的管子,虫体前面头部像个圆盘子一样。这块“生发石”到底是不是海洋动物头盘虫呢?

在刘瑞玉院士和几位教授的鼎力帮助下,安建梅博士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对比已经发现的头盘虫种类,并对“生发石”的发须进行切片观察。

“头盘虫每一根管都是一个个体,每一根管里面都有一个虫体,主要是对发须也就是管里面的结构进行观察,看它里面原来是不是有生物。管里面即便有生物,经过这么多年也已经腐烂了,但即便腐烂了,也应该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安建梅解释说,“我们通过切片观察,发现管里面果然有细胞结构,证明一开始的推测是正确的,这确实是一种头盘虫。”

目前世界上共发现了18种头盘虫,大部分生活在南极周围海域,其中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各发现过一种,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头盘虫的踪迹。那么这种头盘虫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所有头盘虫的虫体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是管的形态各异,那么要确定它的种类只能从管的形态下手了。安建梅在解剖镜下面对“生发石”的发须进行观察,并和其他已经存在的头盘虫的管进行对比,令安建梅感到惊讶的是,这种头盘虫的管和其他18种头盘虫都不一样,比较特殊。难道这是一种新的头盘虫?

这种头盘虫的管特别细、特别长,而其他种类头盘虫的管都比较粗、比较短。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特征,管的末端有类似伞状的结构,好多直板片组成一个圆盘状的伞,这在其他头盘虫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而且其他很多种头盘虫的管是有分叉的,就好像树枝一样,从主干分出很多枝干。但是这种头盘虫的管是直的,没有分叉,就好像人的头发一样。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对比检测,“生发石”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了,科学家鉴定为半索动物门羽鳃纲头盘虫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多板直管头盘虫。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终结,有一些科学家并不同意“头盘虫”的说法,他们认为将“生发石”的身世简单地归结于一种新的“头盘虫”过于武断。还有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生发石”是一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外星生物”。可见,笼罩在“怪石”头上的迷雾并没有真正散去,而“怪石”身世之谜的最终解开,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同类推荐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

    玛丽·林洛克斯被送到密塞威特庄园去跟她叔叔一起住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她是自己见过的长得最不招人喜欢的孩子。这是真的……
  • 魔法帮帮忙之诅咒恋上你

    魔法帮帮忙之诅咒恋上你

    茜雅对付威达的招术不但全都失败,表妹艾妮也来到了卡希拉魔法学校。艾妮心地善良,性格柔弱,就连冷漠的威达都被她的可爱打动了。茜雅好像成了一个谁都不在乎的人,但她可不服输,一条条锦囊妙计又在她的“坏心眼儿”里生要发芽。她能转败为胜,博得大家的喜欢吗?
  • 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读者实现了这个期待已久的愿望。本书的编辑们耗时几年,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犹如海滩拾贝,精心筛选了几千道题,编成了此书。它收录的是那些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知识的大千世界,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搭起了一座简便、快捷地获取知识的桥梁。
热门推荐
  • 像地狱的沉沦:卡夫卡散文菁华

    像地狱的沉沦:卡夫卡散文菁华

    作为20世纪初叶现代文学的鼻祖,卡夫卡一向以情节怪诞、内容深刻的小说著称于世,他在散文、随笔方面的创作虽贯穿其终生,而且其成就亦不亚于他的各类小说,却因卡夫卡的此类作品大多散见于本人书信、日记及杂感中,常常为一般读者所忽略。本书从全集中遴选作者思致深邃、文笔精美的片段,分告白、友情交流、爱情倾泻、随感、等几个部分,既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卡夫卡的散文风格,亦可以蠡测海,在有限的篇幅内细细品味栖居于布拉格保险公司办公室内的这位奥匈帝国晚期的作家、思想家的华美的文学盛馔。
  • 锦绣川

    锦绣川

    热血江山浓如酒遍地英雄壮如画国破山河在,兄弟姐妹催马挥刀上战场!用生命来捍卫这片生养我们的苍天厚土,只为民族尊严!
  • 暗夜之芒

    暗夜之芒

    星空无尽,岁月无情,鲜血铸就修仙路,是哀鸿遍野,还是处处笙歌.....我林轩不愿去想,倘若有朝,这天道崩,苍生暗,我要让你记住,我是你暗夜中的点点星芒,会许你无悔今生,许你一世繁华.........
  • 绝世重生:皇后不归家

    绝世重生:皇后不归家

    今生,她为他倾尽所有,却得他君心转移,偏宠他人,又受他毒药相赠,香消玉殒。她终于看破所有,绝望心死,幸得众人相助再世为人。本想着天大地大,四处逛逛也好,他却又将她找到,蛮横地不肯放手。她躲避,她逃窜,终逃不过他布下的天罗地网,无奈之下她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势力圈与之相抗。“亲爱的帝王,这颗心早被你伤狠了,这人也滚远了,很抱歉,本宫滚不回来了。”
  • 袖手天下:江湖险恶请逃跑

    袖手天下:江湖险恶请逃跑

    泉清无比郁闷,估计没有人比她更惨了,她现在是个鬼魂,猜猜她怎么死的?被无良宿友拉去探险,结果,饿死了!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早知道,死并不可怕,但是!!一个吃货被饿死,这是一件很耻辱的事啊啊啊!!咦?不是转世吗?小白小黑,你们把我扔到哪个地方啊啊啊!!!转世成了小baby!那就看我如何笑爆江湖,闯天下!!!哎呀!一不小心把娘家说出来了!诶诶!别跑呀!我娘我爹我弟我姐我姨我舅我大婶我舅妈又不会吃了你!!虽然我家很庞大,求请不要逃跑啊!不是吧!你们都要我出江湖!准备干粮准备钱!准备逃跑!后面的亲戚别追了!还请前面大哥帮个忙打个掩护啊啊啊!
  • 天师没羞没臊的生活

    天师没羞没臊的生活

    有一天,鬼狱监牢里的女鬼都跑光了,作为始作俑者的主角,要在有生之年把她们全部抓回来……
  •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本书选辑了6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喝茶》、《鸟声》、《金鱼》、《谈娱乐》、《芭蕉花》等文章。
  • 凉城旧梦忆往昔

    凉城旧梦忆往昔

    如果再回到当初的地方,是否你依然陪在我身旁。
  • 斗聘

    斗聘

    *****千尺寒玉,温润容颜依旧,女子轻抚那嘴角不变的弧度,心下决然,踏出玄冰丈的那一刻起,轮回异变,命理交隔。【她】一朝决心,江湖朝野皆随之异动,不改初心,但命已入轮回,身不由己。在那嬉笑人间的形容姿态下是一步一步的成长,一点一点的改变,唯独不变的,就是那爱笑的容颜。【他】前世逍遥,却在遇见她后,倾世相护,玩笑态度下,是千分固执、万分真心,只为一人,谋天下、弃逍遥,只因那人,是她。【他】救济众生,却放弃自己,将无奈化成悲悯,只是无奈,直到遇见她。看她巧笑盼兮,看她肆意为之,自己却只能在闭眼之前将所有眷恋化作一缕笑,好在她需要的时候,看的见。【他】人生初见,因她那般守护姿态,便在少年心中种下一世牵挂,倔强的守护,让他站成最忠诚的骑士,就算最终万人敬仰,手腕那条蓝线,也变不成红颜。【他们】只为各自心中所望,谱出绝世潇歌。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