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4900000026

第26章 男儿身手和谁赌(1)

1.王朴与《平边策》

在柴荣进行改革期间,他开始拼命地去实现他的志向。

自古以来,开拓疆土、平定四方、一统天下都是有志男儿梦寐以求的事。

柴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似乎就是为这个生的。他要让无数敌人、无数强大的对手倒在他脚下,通过战争来换取天下的统一。

事实证明,他也将为此而死。

男儿身手和谁赌?

柴荣的志向非常远大,这里我们也为这位最终壮志未酬的皇帝记住它,叫作--扫平四方,一统天下。

虽然这个口号的确非常响亮,但是在此还是得把话说清楚一点。它其实跟"日月神教,一统江湖"这个口号一样,都是显得浮夸的。至少扫平四方就是不可能的,能扫平南北两方已经很不错了。东边有个大和民族,却隔了大海,很难扫平。但在几百年后有一个人却非常有能力扫平日本,但这个人并不热爱战争,他只是在日本岛上做做奸商和海盗,如果他有战争欲望的话,相信东边那个岛国就得改名了。这个人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汪直。估计大家今天想起这位先生的时候,感到痛恨的同时还会为他感到一点点遗憾。至于扫平西边,交给我们在后面将要提到的一位大人物--成吉思汗,让他去完成吧,那将是西边人民的恐怖时光。

现在摆在柴荣面前的,主要是南方和北方。

到底该先打北方还是南方,这是个让柴荣感到头疼的问题。

北边,柴荣把目光投向了北汉和辽国这两个国家。

首先,北汉是一个不足为惧的邻居。由于柴荣临走时特意拐走了北汉的十几万人口,从此北汉进入苟延残喘的阶段。尽管后来有杨业(那个时候他叫作刘继业)这位猛将为北汉打工,但丝毫改变不了其衰落的命运。刘崇也因此在显德元年十月忧愤而死。好对付!

但是北边的另一个邻居看起来就不是那么好对付了。这个邻居手中的骑兵非常厉害,可谓天下难有匹敌,而且这位邻居还掌握了幽云十六州,把原本属于中原的长城当作抢劫的工具,今天过来打一下草,明天又过来打一下谷,你就算追他追到长城边,人家把门一关,你就没辙了。想想这好像是自己的中原祖先们的一贯做法,让你气得想撞墙,没完没了的让人无可奈何。

再看南边!

南边看起来国家很多。所谓的"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南边的就占其中九个。通过军阀不断混战与兼并,到了后周柴荣时期(954年),南边就仅剩下南唐、南汉、南平、后蜀、吴越五个国家。

北边两个,南边五个。实际上南边要比北边好对付得多。

但是柴荣对这个真实情况相当模糊。于是他选择去争取他那些大臣的意见,问问他们到底是该先打哪一边。

出人意料的是,他的那些大臣似乎并不太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原因是他们不想打仗。打仗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如果柴荣一不小心来了个全军覆没,大周帝国离灭亡就不远了,他们这些做大臣的都得跟着倒霉,一起没官做了。再加上柴荣一怒之下罚他们的救星冯道去修皇陵,把冯先生整死在那儿,使他们失去了继续为官的最大保障,以后要是敌军兵临开封城下,就没人敢带头出去迎降了。

所以打仗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他们一致表示反对对外征伐,说打仗又劳民又伤财,无数生灵涂炭,陛下目前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治理国家之上,而不要急着开拓疆土。

柴荣不由得大吃一惊。他突然发现他面临的压力是如此之重,看来首先要对付的不是敌人,而是眼前这群大臣。

可以想见,这是一群很不好对付的大臣。虽然他们身体不够强壮,不能上前线拼命,但他们身上却有两项共同的本领--下跪和哭。说起这两项本领,的确很容易令人想起跪在死人灵前哭丧的那一幕。但这群大臣哭出来的轰动效果却不止于此,他们若要在你面前哭的话,是非常颠覆人体生物学的,能让身体中绝大部分的水分以眼泪这种形式排出来,连上厕所小便都免了。

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如果换作脾气比较暴躁的皇帝,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在为自己提前哭丧了。可是柴荣不同,他深知不能过度造成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那样会造成朝政的动荡。

柴荣决定和他们讲道理。只有道理才能使这群人信服。

于是他召集了二十个文臣,让他们各自分别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两篇文章,搞一次殿试。

先让大臣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再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这就是柴荣所打的如意算盘。但柴荣似乎不清楚一件事,就是如意算盘虽然掌握在他手中,但是他那只掌握如意算盘的手却掌握在那群大臣手中。

对于《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这一篇,大臣们都各尽所能,写得文采斐然,仿若阳春白雪。其觉悟水平是相当的高,柴荣看得非常满意。等到阅览下一篇《平边策》的时候,柴荣也觉悟了一件事--有觉悟并不代表一定会改正自己的行为。他一篇篇看下去的时候,才发现这群腐儒基本上是在围绕着孔老夫子提出的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议论--发展文化和道德,以此来影响和震慑邻国。不仅毫无实际用处,而且酸气逼人。

没办法,酸就酸吧,酸也是你柴荣自找的。

柴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看下去。

结果证明,柴荣举办的这次殿试就像一场淘金,最终淘出了真正发光的金子。可见只要坚持下去,酸一定会变甜的。

这个金子叫作王朴,当时的比部郎中(刑部官职,从五品),他发出的光正是他所献的《平边策》。

在这里我为大家提取它的中心段落来讲一讲。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吴国,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两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勿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彼人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必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获其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惟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然其力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王朴主张的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攻取之策,因为在此段后面他提到,吴地、蜀地平定的话,幽州之地就会望风前来归附。后来事实也真如王朴所说,显德六年,柴荣北征,才仅仅四十二天,便收复了北方三州七县,而且是兵不血刃。

当然,我们从王朴的《平边策》中还可以看出一种非常高明的攻伐战术--先试探敌人布防的虚实强弱,然后再攻其虚弱,使之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使用蘑菇战术,拖垮敌人。

柴荣看到这篇《平边策》之时,不由得大加赞赏。他给王朴的奖励是--左谏议大夫,然后又命王朴为知开封府事。

王朴能得如此高的奖励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与他的性格与行事方法是分不开的。

首先,他是一个性格刚正不阿的人,从来就不吃官场那一套,很少参加娱乐活动,如果你想找他开后门那是找错人了,如果你想找他帮你打开地狱之门还真是找对人了。这是柴荣颇为看重的。就连赵匡胤也承认他最畏惧的人就是王朴,如果王朴还在,他一定做不成皇帝。

然而,柴荣最为看重的还是王朴的学识渊博,提出的见解都会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其他的大臣们总是跟自己对着干,比如说在对外征伐之上,所以,有这么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助阵,柴荣自然是求之不得。

此后,在每一次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柴荣的身边都必然少不了王朴。就这样,后周世宗年间的第一重臣产生了。

2.牛刀小试

有了王朴的《平边策》做理论指导,柴荣迈出了他征途上的第一步。奇怪的是,柴荣的第一步并没有按照"先南后北"的策略来走,而是向西边走出了第一步。第一个要迎接柴荣宝剑的国家就是西边的后蜀。

但是柴荣的计划并不是整个后蜀,而是后蜀的秦州(今甘肃泰安西北)、凤州(陕西凤县东)、阶州(甘肃武都东)、成州(甘肃成县),四个州。

蜀道之难,难于上西天(我自己的版本)!这么看来,柴荣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认识到要吞并后蜀并非易事,不能偏离"先南后北"的理论指导太远。

说起来,秦、凤、阶、成四个州与后周还是颇有渊源的。后晋末年契丹南下,侵占中原,当时的秦州节度使何建怕自己因此丢了官,赶忙跳槽到了孟氏上西天公司--后蜀,为表诚意,他特意奉上秦、成、阶三州作为礼物。后蜀这个邻居在收下这份大礼之后,表现得还不满足,还顺便取下了凤州。反正是收礼,顺手牵一两只羊,后晋这个大方的邻居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但是这四州的百姓就表示无法理解了,甚至是无法忍受。他们发现后蜀这个国家法令非常严苛、赋税非常繁重,特别是到了孟昶当政的时候,荒淫、奢侈无度,后宫嫔妃无数,生活必需品都得清一色的金银玉器,就连夜壶和马桶也不例外,真可谓是"视金钱如粪土,视粪土如金钱"。因此可以想象后蜀的苛政有多繁重,比起戒奢从简的后周来,用"苛政猛如虎"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于是秦、成、阶、凤四州的百姓纷纷向柴荣请求回归,许多熟悉四州地形的百姓甚至表示愿意充当间谍,带领后周大军攻下四州。

这就是柴荣想要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用一个专业名词来概括就是"国家软实力"。

这其实也是王朴在《平边策》中提出的"先南后北"攻略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用后周帝国的软实力(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和将和、有必取之势)来影响邻国的百姓,让他们争相归附,然后用作间谍和进军向导。

秦、成、阶、凤四州百姓的这一举动无疑证实了后周的国家软实力影响之巨大。

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情况下,柴荣表现得胸有成竹,他马上派出大军前去,誓要收复秦、成、阶、凤四州。

但是柴荣这回错了,他似乎忘记了后蜀是靠什么立国的。由于秦、成、阶、凤四州地形地势过于复杂,粮食运输大有困难,导致四州久攻不下,双方军队到处都隔着山,这一去要是搞一搞山歌对唱倒还有可能,至于打仗可就难了。

雪上加霜的是,那些原本不主张动武的大臣这时纷纷站出来指责柴荣。

--陛下您不是主张用兵的吗?好了,原本去打仗现在变成登山探险的了,您满意了吧?我劝陛下还是赶快收兵,回来修文德吧。

柴荣大为愤怒,偏偏不信这四州守军有很大的能耐。他马上派出一个人到前线去察看战事,弄清楚僵持不下的原因。

赵匡胤幸运地被授予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基于赵匡胤在高平之战和晋阳攻伐战之中的出色表现,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在军中组建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威望与日俱增,而且他并没有骄纵跋扈,反而表现得非常听话,很得柴荣的赏识。

赵匡胤没有辱没使命,抵达前线之后,细细分析了战争形势,并勘察了地形,得出了结论。回来之后,赵匡胤报告了有间谍和进军向导的有利条件、入蜀大军背水一战的决心以及四州百姓的鼎力支持,并向柴荣断言--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攻下秦、凤两州。

柴荣听了非常高兴,表示遵从赵匡胤的看法。

结果证明,战事的发展没有超出赵匡胤的设想。很快,秦、成、阶三州的守军在后周军的强攻之下,出城投降;两个月后,凤州城也被攻下。

3.真正的动向

早在后周大军收复秦、成、阶、凤州期间,后蜀皇帝孟昶就遣使去南唐,请求南唐皇帝李璟一起出兵,共同对付后周。李璟表示答应。

孟昶非常高兴,时刻等待着与李璟先生合作,共谋霸业。但一直等到秦、成、阶、凤四州落到柴荣手里,也没有看见李璟的任何行动,在这期间孟昶除了听到李璟的几句"我们支持你"之外,没有看见李璟有任何派兵出征的动向。到最后他才发现,他被李璟忽悠了。

想必孟昶还不是很清楚李璟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我们来为孟昶先生介绍一下。

说起李璟,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熟悉的只是他的儿子李煜。这里还请大家想起李煜哀婉凄绝的词之时,不要忘记了他是在继承了他父亲李璟诗风的基础上,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不要忘了是李璟和李煜两父子开启了宋词的繁荣,高踞于十世纪中国文学巅峰之上。

除此之外,李璟还是一位政治家。他在位早期,很会干政治投机的买卖,惯用的方法就是浑水摸鱼和坐收渔利。

其"浑水摸鱼"表现在,开运元年,趁着闽国发生严重的内乱,出兵进攻闽国,最终彻底将闽国吞并。

其"坐收渔利"表现在,广顺元年,趁着楚国马氏兄弟手足相残之时,他在一旁先看热闹,教马崇粤给马崇希干掉,然后再由自己将得胜的马崇希干掉,好维护马氏兄弟间的公平,最终吞并楚国。

不论是浑水摸鱼还是坐收渔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自己人打得半死不活,眼看就要分出胜负的时候,突然从旁边冲出一个观众,把占优势一方的做掉,然后当众宣布胜利者居然是自己。这种投机行为想必是人都会深恶痛绝。

李璟就是以干这行起家的,且屡试不爽。他在位时,南唐的疆土开创到最广--三十五个州。

这的确挺让李璟感到自豪的,因为这个时候他是一个成功人士。

然而就是在此时,他开始犯大部分成功人士的共同错误--不思进取,注重享乐。

于是李璟在成功之后,肆意挥霍财政,奢侈无度,不理政事,经常与文臣在一起饮酒赋诗,生活好不惬意。这个时候的他并不知道,在北面,一个名为后周的帝国正在崛起。

他喝酒喝得更疯,赋诗赋得更多。人生如朝露,行乐需及时,就是他的座右铭。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这句话也成了南唐帝国的墓志铭。

在李璟饮酒赋诗非常痛快的时候,孟昶却请他出兵攻打后周。这无疑是败兴的,因为他还没有喝饱,还没有达到喝饱了没事做的地步,所以他只是给予了孟昶声援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反正后周又不是去找他的,他才懒得去管。按照他坐收渔利的惯性思维来看,他还真想声援孟昶的同时,狠狠地为柴荣也搞一次声援,让他们往死里互掐,那时候他就可以出手了。

但是,就在他坐视后周攻取后蜀四州的期间,一份北方传来的紧急军情惊出了他一身冷汗--后周宰相李谷以及后周韩令坤等十二将领,率领大军南犯而来,目标直指寿州城(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境内)。

李璟吓得险些灵魂出窍。据他所知,后周一直在集中兵力攻打后蜀的四州,而且战事一直僵持不下,哪有时间和兵力来打自己。

最要命的是--自己完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兵力尚未布防,粮草也未曾安顿好,这下如何是好?

估计这时候李璟先生本来喝醉了也该吓醒了。他仔细思索一番之后,得出一个答案--中计了。

具体中的计是,声西击东。

柴荣就是利用收复后蜀四州麻痹李璟,使李璟以为自己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了与后蜀的战争,没有闲暇再对南唐发动进攻。然而柴荣真正的目标不是后蜀,而是南唐。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本书内容包括:孙子《导读》、今注今译评点《孙子》、《孙子》战例集释,结合古今中外的战争实例解读《孙子兵法》。
  • 三国之霸王铁骑

    三国之霸王铁骑

    当霸王铁蹄遇到虎豹军团,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韩信对决诸葛亮,会是怎样的大战!霸王、吕布谁强谁弱?铁与血的较量,智与慧的碰撞!两个时代的霸主,跨时空的较量!且看三国之霸王铁骑!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汉末三国往事

    汉末三国往事

    揭露汉末黑暗历史,重现三国纷争细节。展现岁月雕琢的旷世杰作折射时代进程的文学经典以诗人的情感讲述人物心灵故事用隽永的笔触记录历史特定转折
  •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重生于大宋初年

    重生于大宋初年

    八零后的矿务局安监科长杨奕因矿难来到了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猝死在即,赵光义蠢蠢欲动,深宫内侍狼狈为奸,朝廷重臣纷争迭起,禁军之中暗流涌动……阴差阳错间来到这个世界的杨奕,为了亲人,为了朋友和他心爱的女人,当然也为了让大宋百姓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左右逢源地开始了他五彩斑斓的人生。文官武将的水火不容,觊觎皇位的骨肉相残,燕山大漠的荡气回肠;收小弟、发大财、抱美女的快乐人生;和陈抟老祖谈经论道,和大宋君臣指点江山,对贪官污吏的拔刀见血,对心爱女人的万般柔情,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纷至沓来。
  • 明穆宗宝训

    明穆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忆的样子:花殇

    回忆的样子:花殇

    迎着名为“未来”的道路向时光的终点走去,在“岁月”光辉的照耀下,“过往”成为身后的影子,越拉越长。他和她的故事,从一次意外开始,而不甘寂寞的生命绝不会仅是单纯地安排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
  • 韩信

    韩信

    无语中..........明史好混乱.......写了五万瓶颈......《韩信》不更新了额,新书存稿中......
  • 现代经济伦理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文化学

    现代经济伦理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文化学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导言、企业财务精神文化、企业财务制度文化、企业财务行为文化、企业财务物质文化。
  • 那年那月那颗星

    那年那月那颗星

    主人公小星是一位命运坎坷的少年,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被一位好心的农村女人收养长大,15岁后想出人头地报答养母的他便独自出村进城。他天资算不上聪明运气也算不上好,但是他有坚强的韧性和魄力,未来将是为他开启的。
  • 君于忘川等妾

    君于忘川等妾

    一杯清茶,袅袅烟气。笑看人海茫茫,你我缘分又有多少?
  • 独魅惑主

    独魅惑主

    我可以心狠手辣,因为我是天下第一杀手;我也可以妩媚妖娆,因为我是天下第一美姬;我更可以义正词严,因为我是一国之母。傲慢的冷眼旁观为了我而伤痕累累的败北者,作一个连微笑都不愿施舍的残忍胜利者。可为什么我却依然被命运玩弄!我的爹爹不要我,那么我就以最残忍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让他痛苦的生不如死!我不能和我爱的人在一起,那么我就让他恨我恨得深入骨髓,以最激烈的方式永远存在于他的心中!我做杀手,做舞姬,做皇后,做盟主……但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负我之人必须付出血的代价!""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杀我?我做错了什么?""我是杀手,对别人狠,对自己--更要狠!""杀手只要接了血帖就不会管面前的人是亲人,友人或是爱人,杀手的任务是杀了帖上之人,这就是杀手"------------------------------------------------------------------------------------------群号:5914536,有兴趣的就来加把!
  •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青春!热血!激情!天知道有没有呢!友情!努力!胜利!你猜是什么呢?黑暗!背叛!绝望!完全不懂啊!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啊。我说的每个故事,都不保证真实性,所以爱信不信。我讲的每一句话,都不能作为呈堂证供。我也许是中二病发作,或许我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这知道呢?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啊!哈哈哈!
  • 顶级BOSS太温柔:宠妻有道

    顶级BOSS太温柔:宠妻有道

    初相识,他却当着众多人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让她恨不得马上死去的话。岂知,青梅竹马的未婚夫把她送到那个男人的床上!一场意外导致未婚夫双腿瘫痪,公司再度陷入重重困难。她答应做他一年的情人。她等待的是期满走人,但他的温柔与疼宠却让她的心不小心遗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