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100000026

第26章 面对生命与义的选择

生命与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千百年来测试着我们的灵魂之度。“义”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风骨。它生于杀戮,成于大爱。它从君子的道德标准,衍生为普及于民间的义气。大义也好,世俗之义也好,它对人心都是一种锤炼,打造了中国人的仁心仁义,使中国人在危难中互相扶持,在水火中互相援助。

义,丈量生命的厚度

时值端午,启明星刚刚升起,初晓的雾霭刚刚散去,露水打湿了门前的台阶。家家户户门前几株菖蒲和艾草,弯弯地垂挂着,发出淡淡的幽香,意境深远。端午时节垂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由来已久,却非屈原投江之后的习俗,乃是纪念晋朝的邓攸。邓攸曾是苏州太守,两晋末年,八王之乱时期,兵连祸结,他带着妻儿和侄子一起逃亡,正遇上乱兵围劫。他一人难携二子,反复思考,想到侄子是兄嫂生前的嘱托,便忍痛舍子就侄。最后,邓攸还是被叛乱者石勒大军追上。他苦求石勒放他的侄子一条生路,宁肯牺牲夫妻二人的性命。石勒认为他弃儿保侄的行为可钦可佩,告诉邓攸身插菖蒲、艾草,三军将避他而行。后来,邓攸还用菖蒲、艾草保住了一个驿站数百人的性命。百姓为了感激他,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挂上菖蒲和艾草,以纪念邓攸。

“义”是儒家思想中伦理道德之一,古已有之,单纯从字源上看,义从我、从羊。“我”是古代用来行刑杀人的大斧子,这样看来,“义”字必然伴随着杀戮;而“羊”又是古代祭祀用品,“义”又有了传统道德的意思。如此一说,“义”就是因杀戮而产生的道德。孟子讲义,不去大谈特谈“上层建筑”似的精神,而是打了个有意思的比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本来两个都想要,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就像在生命和大义之间,有的人选择活着而不顾道义,有的人选择道义而不顾生命。孟子说,他有一股“浩然之气”,他的弟子问他什么叫“浩然之气”,他说浩然之气就是天地间博大的气,是正义和道德经过日月精华的洗礼形成的。浩然之气正是那些舍生取义者拥有的。

古人舍生取义,大多数都是对于国家来说的,许多心怀爱国观念的文士武将,尤其具备这种风骨。宋末元初,文天祥面对蒙古人的威逼利诱,直接跟对方前来谈判的人说:“你杀了我吧。”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身陷敌营后毫不犹豫的抉择,其中蕴涵了多少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文天祥在被押解到刑场的时候,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倘若肯从蒙人,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他死后,人们发现他身上带了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在死前,仍然向南方的宋王朝叩拜,以谢国家,这种舍生取义所体现出来的崇高,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围。

宋亡后,亡国之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以身殉国。他盛装朝服,手执利剑,催促发妻投海。继而他又劝说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 皇帝的覆辙。德 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完,他背起八岁的赵昺,用白绫将其紧紧地绑缚在自己身上,然后站上船弦,举目眺望茫茫大海后,跳入海中。此等风骨,又是舍生取义的一重天。

宋代的文武之人在传承前人大义风骨上达到了高峰,这种高峰在明代滑落,清朝几乎消泯。例如自古士大夫注重气节、修养,重信义、忠诚、刚直、清廉,但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士大夫们越发难以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凛然的气节,大多没有思想,没有节操,为追求荣华富贵而奴颜婢膝,丑态毕现。在清代,臣子的赏罚升迁由皇帝决定,下级的赏罚升迁由上级决定。能否获得皇帝和上司的好感,是能否做大官的关键。由于朝廷给士大夫的俸禄较低,所以很多士大夫一登上高位立刻大肆搜刮。曾有人评价此时的士大夫——士不知耻,这时候的文人已经失去了唐宋文人那种不屈不挠的风骨。而中国古代的武将虽然保有这一风格,却因封建社会走向尾声而被忽视或死于非命,如丁汝昌、邓世昌等。直到现代民族主义兴起,为国为民的大义风骨才被重新拾起,表现在很多知识分子身上,他们在民族受到欺侮的一刻,仍保持着可钦可佩的气节。

1947年,国家经济几近崩溃,很多人连温饱都保证不了。美国为了让中国依附于它,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施舍知识分子,配给粮食。文学家朱自清愤然拒绝:“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在病重之际叮嘱家人:“粮食岂是白吃的,吃了东西就要向着他说话,做个卖国的哈巴狗儿,宁可饿死也不能。”朱自清为民族气节饥饿至死,其精神和志气岂止“高尚”二字了得。

古语有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所谓志气,就是一种义勇的精神。古有苏武忠骨、丹青情结,近代有孙中山在民族危难时刻为国家前途奔走、鲁迅弃医从文、朱自清不食美国救济粮,这些人都是“舍生取义”的“大成者”。中国古人传下来的“义”,已经成了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五行》中曾有一说:“善,人道也;德,天道也。”而“义”恰恰是一种善德,是“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在理论层面上,明白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的人也许不多,但是作出大义之举的前人却比比皆是,也深深地影响着普通百姓,所以它的传递几乎是永久性的。到如今,不管是谁,都喜欢讲一句:“大难当头,舍生取义。”这种重“义”的文化特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精神。

很多年前,一份报纸上曾刊登了一则消息,一个青年为了救掉入粪坑的老汉而牺牲了生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从价值观上看,一个青年可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一个老汉,但从精神上看,这种行为却是义举,它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也鼓励人们要有奉献精神。舍生取义并不是让人不要命,但是救人于水火和危难之际,它却是我们始终推崇、提倡的。而古人的大义风骨,也是我们应该植入骨髓的精神,不能让其随着利己思想的产生而丢失。

人间正道是沧桑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西北边陲之地,自古多外患,多少战士饮恨黄沙,冷月袭尸骨。但历史上,从来不缺少纵死犹报国的少年英雄。曹植一首《白马篇》言尽少年游侠精忠报国的心愿和气概。这其中的游侠不同于文士的游侠,他没有忠君的包袱,思想情感高迈,视死如归,只愿以性命报效身处危难的国家。他们虽非大官人、大文士,也非将军元帅,而是一介平民,但如前文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少年游侠的爱国情怀绝不是冲动,而是大义的延伸。而赋予游侠以平民身份的,恰恰是魏晋时期文人的忠义风骨。

“游侠”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墨子。很多人认为,墨子就是最早的侠者,但墨子并非真正的游侠,只是热衷于做义举。孟子曾经骂墨子是“畜生”,因为墨子宣扬“兼爱”思想,对于父母的爱和对于别人的爱没有区别,这与儒家把爱分出等级的“仁爱”思想相对,所以孟子才说墨子不分好坏。但是二者在“义”上却没有冲突。据《墨子·公输》记载,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墨子闻讯之后急行十天十夜到达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见楚王。墨子说,如今有一个人,自己家里有豪华马车,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破车;自己家里有绫罗绸缎,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破衣服;自己家里有美味佳肴,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米糠酒糟,请问这是什么人?楚王说此乃“窃病”。墨子微微一笑,对楚王暗讽了一番:“楚国应有尽有,宋国贫穷弱小,你却要去抢人家的,不是有毛病吗?”楚王立刻哑口无言,最终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很显然,故事中的墨子一是反战,二是仗义。墨子不是宋国人,楚国伐宋,看来和他关系不大,宋国也没有请他帮忙。然而他一听到楚国将要进攻宋国的消息,便“行十天十夜而至于郢”。这种行为就是不辞辛劳、舍生取义的表现,与孟子的“舍生取义”并无本质区别。从墨子的义举可以看出,凡是针对灾难性事件的,只要能够阻止天灾人祸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之后的损失,一律被墨子归类为仗义行为。所谓游侠,则不像墨子那般“兼爱” ,他们有时候会因为义愤填膺而仗义出手,有时也会被雇佣去干一些杀人越货的事情。不过,正像墨子对仗义之人形容的那样:“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司马迁早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如此形容游侠风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这二者之间惊人的相似,说游侠是墨子气节的继承者恐怕也不为过。但是真正把游侠提升到一定高度的人,却是魏晋时期的曹氏三父子。

魏晋的诗歌继承了乐府民歌的诗风,别有一种风清骨骏的滋味。这个时期诗“言志”的作用尤其明显。此时的诗歌爽朗刚健,到了唐代李白,更是潇洒不羁。魏晋诗中游侠所树立的慷慨气魄也在诗人的诗篇中流传下去。侠者仗义,义已经不只是意气用事,或者打抱不平,还包含着对国家的大义之情,他们来自于民间,我们姑且称其为世俗之义。侠义之人不像文人士大夫和爱国将领,他们没有忠君的负担,但在国家危难或百姓受苦的时候挺身相助,这就是侠者总是让人由衷敬佩的原因。

说到侠义,就不得不提“义气”一词。游侠以仗义而行作为荣耀,是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义气”,不管是对朋友还是陌生人。这在明清通俗小说中就可以看出,诸如《三国》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同生共死一直是侠者或义者追求的,也是友情升华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但是义气并不止于友人之间,这从关羽义释曹操就可以看出。这两个人本来是对立的关系,但是曹操曾经对关羽有恩,在关羽看来,若杀了曹操就违背了正义之道,所以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这一切虽然被诸葛亮看透了,但是后者也无可奈何。再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救林冲、救史进,为朋友乃至非亲非故的人仗义轻财。当鲁智深听说金老父女被镇关西欺压的事情,立刻把自己身边带来的五两银子全部赠与,还向朋友借钱送给金氏父女。随后,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了心中一口恶气。整个《水浒传》,梁山好汉重义重信,比比皆是,虽然他们不少是鲁莽汉子,侠义风范与墨子的仗义在形式上不同,但情感和实质相似。

曾有学者认为明清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特别是《水浒传》)是古代侠义精神的堕落,因为墨子讲的是“任侠”,其实也就是“仁侠”,多是为了拯救国家和百姓而作出义举,而明清小说里的侠者则皆是草寇,是粗俗的“讲义气”。这种观点有待商榷。小说中的侠者形象皆来源于生活,而其忠义精神、义勇行为的原型必然是闻名于世的文人武将——从墨子到魏晋风骨,再到唐代游侠、宋代忠义的武将。民间侠士的风范皆是融合了以上这些时代侠之大义者的气质。

不管是孟子大义、墨子仗义还是世俗之义,侠义者身上都有诚、信、勇、正的气质,像是逞勇斗狠一类的性情却不是侠者共有。通俗小说把古代文人晦涩的“义”以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中国人普遍接受,同时它也提升了人们共患难的意识,鼓励人们在灾祸中伸出援手、作出义举,而非互相杀戮。它倡导减少斗争、和谐共荣。这种侠义的精神特质和风骨,是不该被丢弃的。

同类推荐
  • 明末昏君

    明末昏君

    原本在即位十七年后才死去的崇祯皇帝,突然间在崇祯十四年就死去,由太子朱慈琅即位,刚好一个现代的倒霉蛋穿越到朱慈琅的身上,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明能否在他手中中兴起来呢?或者从此明室败亡下去呢?主角要说的话:打造出一名罕世昏君。让你进入一个梦幻的昏君旅程,唱响昏君万岁之曲。求推荐票。收藏票
  • 历史盲必读的历史小故事: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历史盲必读的历史小故事: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本书将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浓缩为小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趣味性极强,它不仅让大人们在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也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
  • 陌上行

    陌上行

    所有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都需要保护!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捍卫!
  • 权倾大清

    权倾大清

    21世纪的超级富二代因为意外事件,灵魂穿越到大清康熙年间,附身在一个勾栏打杂的落魄子弟身上,而且此人竟然还是天痿,幸运的是,他获得一个梦想系统,凭着这个金手指,他开始在大清帝国呼风唤雨,成为权倾于野的红顶商人!韦小宝算什么,不过娶了七个老婆而已,看我胡小宝的能耐!
  • 妙手回春之唐风于明

    妙手回春之唐风于明

    盛世之风,万代皆同,强国之民,傲视苍穹风起云舒万国朝,朱四万国来朝之时,应天府漂水县东坡山西坡村的医科苦逼学渣躺在自家的院子里慵懒看着天上的云慢慢爬过,郑珏笑道火器?神机营天下无敌用得着我嚒造船?郑和正替朱老四满世界装逼呢我也插不上手啊
热门推荐
  • 语霸

    语霸

    一语可破天,一词可通神。这是一个成语的世界,一个成语可幻化无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成语可幻虚为实,一切成语皆可修成神通。凡人可修词咒,聚灵化神野兽可修词咒,成圣做祖顽石可修词咒,开窍成灵只要你会成语,一切皆有可能,明白成语的真意,成神也非虚妄一次穿越让周语来到了这里,他发现在这成语的世界自己大有可为且看他如何用成语逆流而上,来把这世界玩弄在鼓掌之间
  • 儿童传播学

    儿童传播学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儿童是一个谜。儿童的奥秘吸引着广大学者孜孜不倦地探索,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脑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近年来,儿童研究也日益为传播学所关注。本书在系统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儿童传播的本体、主体、受体、客体、载体、环境、效果等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与论述,为儿童传播学的研究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概观。这种系统、全面的整理,在国内尚不多见,对推动儿童传播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仙剑录之勇者

    仙剑录之勇者

    铅灰色的云里电弧闪动,蓝色的光是这灰蒙蒙的世界里仅有的另类的色彩罹难已至,狂风暴雨骤然而来在那倒塌的废墟里,金色的光冲破天际那预示着至高无上的宝座腾腾升空那宝座上的高贵生物沉睡已久当熊熊燃烧的黄金瞳睁开神、已是苏醒
  • 素心拂恩泽

    素心拂恩泽

    穿越?还魂?重生?随你怎么想!我只做我自己认为该做的;你们的生死?扰乱天道?又与我何干?这都是你们欠我的!
  • 善恶经济学:从人性探寻当今经济问题的出路

    善恶经济学:从人性探寻当今经济问题的出路

    为什么我们的财富越多,却越不满足?为什么我们如此希望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学如何被各国政府误读、误用?金融业是否扭曲了整个社会?经济危机为何会愈演愈烈?此书极力放宽专业界限,从神话、哲学、宗教、心理学等视角重新思考经济学本质、挖掘被忽视的真知灼见!作者谦虚地向读者们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财富越多却越不满足?经济学如何被各国政府误读、误用?为什么我们如此希望经济持续增长?行善有善报吗?金融危机中资本家是否已将道德操守抛诸脑后?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的世界?此书通过对英雄史诗吉尔迦美什、基督教《圣经》以及古典希腊哲学、亚当?斯密等名家思想的解读,重新高扬湮没在历史中的诸多价值观念。同时,作者分析了当前的全球经济灾难,债务时代,雄辩地论证即使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也会与经济学有瓜葛;并提出了解决当今世界经济问题的根本方法。
  • 妖精的礼歌

    妖精的礼歌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充满奇幻的世界!这是一个曲折离奇,波澜起伏的故事!这是一个人类与妖精携手并肩的旅程!一场神奇的冒险,一程未卜的旅途,一道桀骜的身影,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看孤傲少年,如何杀魔物,斗魔神,登上荣誉顶峰!欢迎来到,妖精国度!
  • 灾厄商人

    灾厄商人

    “不是我们带来了灾厄,而是灾厄招来了我们!”他们是游走在所有能够攫取丰厚利润的地方的冒险者;他们是利用一切机会,不择手段的猎食者;他们以满足,利用他人的欲望为己任:他们来自灾厄,也制造灾厄。他们是一灾厄商人!
  • 增订医方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国七战皇

    帝国七战皇

    在宇宙中,有着一个蓝色水晶球的星球,称之为地球,地球有着十种强大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支撑着地球,每个人的元素不能超过4种,,在地球的正中央有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名称为帝国,帝国创立于1000年前,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帝国第15代国主的时期,帝国出现七个风流的人物,他们被其他国家称之为帝国七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帝国七皇竟然有着十种元素,而主要的是七皇中的最强战皇风皇,人们都称之为地狱里的死神,他将是这小说的男猪脚,让我们去看看吧
  • 殇魂武峰

    殇魂武峰

    二十一世纪的年轻少年,在一次与女友的旅行中,遇贩毒份子不幸双双身亡,两人灵魂来到冥界,几经波折带着前世记忆转世重生在一片崭新的大陆上,在这片以武为尊的大陆,演绎着属于他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