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10

第10章 山西书院制度(6)

2.惩罚书院在奖赏的同时,也定出相应的惩罚条例,如令德书院所定《体察勤惰》条例规定:“诸生如逢一、六考校日,凡默经误一字者,读经忘一句者,记过一次,仍于二日内由襄校补考无误准销过字,记过六次者扣除膏火银一两。”“诸生如逢一、六考校日,未经告假无故不到者,每次记大过一次,记三大过者扣除膏火银一两。”“诸生如逢八课期,未经告假无故不到及到而不完卷者,官课扣膏火银一两,堂课扣银五钱,三课不到者,内课改为外课,外课停给膏火。不作全题者,每阙一题记过一次,记六次过者,以不完卷论,照官课扣膏火银一两。”

芮城西河书院学规中规定:“应课生童凡三次列优等,附课升外课,外课升内课,如本系内课则给予奖赏;其三次列劣等者,亦以次递降,其有官师课叠连三次无故不应者扣除全部膏火银两,其一次不应者,扣半月膏火……课文有全篇抄袭陈文者,无论内、外、附课,即予扣除,另行选补。”

12、书院的供祀

1.供祀的兴起“学以景行,祀以志思”,书院供祀先圣先贤,大致始于宋朝。随着书院的兴起和发展,注意吸收官方儒学严谨而规范的祭祀形式,表明书院作为教育组织的文化规则。然而,书院毕竟与官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书院祭祀根据其教学、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融合时代文化,注重吸纳新学派、新思想和新人物,注意保持学术承传,形成了多元化的供祀方式。供祀是向求学者进行道德价值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书院进行社会宣传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书院设办者崇尚先贤、繁衍学派的一种手段。书院精神的文化根源在于对学派的承继和发扬。这种学术上的传播,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阐释和教化外,还需要从精神上进行承继。

2.供祀的仪式书院供祀仪式分为释菜和释奠两种。释菜是祭祀先师的礼仪,一般在学校开学时举行,以“示敬道也”。郑玄注:“祭菜,礼先圣先师,菜谓芹藻之属。”“释菜”也可读作“舍菜”,解释为“置菜”,即放置菜蔬于先师祭位之前,以通其神灵。释菜之祭品多属常见的芹、藻之菜蔬,无牺牲,无钱帛。释奠是祭祀先圣的典礼,每年春秋举行,春祭定于二月,秋祀则在八月,比释菜隆重,祭品有牺牲、玉帛、酒食等。各地书院举行供祀仪式的具体时间各不相同。据光绪版《永济县志》记载:“每岁春秋二祭以二月十六、八月十六日为期,先期请官主祭,附近山南一带之村庄各绅士俱应来祀尧事,倘不到者议罚。每次祭品羊一、豕一并各供俱即著管事之人办理,务须丰俭得宜。祭毕与执事各绅士分享神福,庶衣冠、礼乐肃肃雍雍以安神灵而起顽儒。”书院祭祀具有严格的程式和规则,一般由山长主持,也有由当地行政长官或监院主持的。

3.供祀的对象各书院几乎都设有祀祠或祀像、牌位,对于所祀人物,其供祀对象均据各书院自定,没有统一的规定。书院的学术性质,决定了它的祭祀对象主要是学者。早期的书院,都以崇祀先圣为主要内容,设立有孔子及孟子、颜渊、曾参、子思等“四圣”的塑像或木主。宋代书院的供祀和州县官学祀孔有所区别,有的供祀学派先贤(如程颐)有的供祀本地先贤。元代由于皇帝明令崇孔重道,经明行修,彰显先贤的历史业绩,引导儒士效法。各书院所供祀的先儒、先师,则往往是一些在不同时代在儒学理论的创发、儒家价值观念的弘扬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者,以及历史有名人物,因此宋元书院都把程朱学派的儒家道统中人物加以祭祀。明代大部分书院选择先圣、先师、先儒、先贤作为祭祀对象,这就表明了对他们所创发、倡扬、体现的价值观念的尊崇与肯定。很多书院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祭拜,则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行为规范和门派特色。书院毕竟与官学有着明显区别。书院是凭借宋明理学而走向辉煌的。与官学的“大一统”思想不同,书院发展的脉络,蕴涵了历史上许多学术流派的丰厚精神财富。书院发展史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轨迹,许多学术派别都可以从书院史上寻找其发展历程。清代书院祭祀对象进一步多元化,将“立功、立德、立言”作为选取供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本地社会发展相关的有功人士,尽管与书院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作为在当地曾经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作为弘扬地域文明的重要手段,通过祭祀的形式,在书院受到应有的崇敬。这种多元化的祭祀模式,与宋代以前书院祭祀的单一化相比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山西书院祭祀的对象主要分为五类:

一是先圣。即书院祭祀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陆九渊、朱熹等儒学大师。如洪洞县的玉峰书院里有一座五子祠,祠中祀有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的木主。

二是名宦。如榆次凤鸣书院两贤祠祭祀榆次历史上卓有政绩的两位知县。东开间立有西晋时期榆次知县荀藐的神位。荀藐为人正直,治理榆次颇有成效,深得百姓爱戴。晋武帝曾下诏褒赞荀藐说“就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西开间供奉的是北宋名臣文彦博。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于北宋天圣八年(1030)就任榆次县令。文彦博就任后,景仰前贤,立志以荀藐为师,勤政爱民。果然,在他的治理下,榆次再一次出现政通人和、民泰物丰的景象。到康熙十八年(1679)知县刘星在思凤楼对面建祠堂,祭祀荀藐和文彦博,题名“两贤祠”。再如天镇紫阳书院,“诸生沐教怀德,乃设长生牌位配祀于书院朱子祠,以见教泽之难忘,而血食之有待”。是因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朱安国看到紫阳书院位于阴湿狭小之所,遂将书院移置于干爽宽阔之地。同时将官租拨到书院,还倡议士绅捐资,使得书院得到发展。又如洪洞玉峰书院,因为感谢几任知府知县对书院的支持,“诸生于黎烟阁后立祠,内祀知县孔传忠、高祀、缪其吉、萧培厚、阎绍世、刘廷璐、彭嘉炯,知府徐浩、周士贤以志”。再如泽州体仁书院祭祀宋代晋城令程颢(字明道)是因为“先生令晋城时置社会,行保伍,稗民联属集义勇较艺,可当一军尤加意无告而恤及行旅。其政类多安集民生,使之相养相保以延于无穷”。除了政绩卓著以外,程颢在兴学方面所做的贡献更为巨大。“先生多设乡校,择秀异之民,群萃类居,教之以学,亲至其处为正句读、析文义,使知入德之方,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熙丰中,士之俊者,连收科目,而人俗以厚,魁杰忠廉,守节善道,敦行而文者,往往介出其间。迄于今,风行泽流,闻而兴起,德化之盛,犹有存焉”。

三是乡贤。书院祭祀当地的名人贤达。例如张之洞在光绪七年(1881)出任山西巡抚时,在太原令德书院建立“四征君祠”,将傅山、范鄗鼎、阎若璩、吴雯合祀,作为晋地文士的楷模。再如平定嘉山书院,元至正间知州刘天禄祀金礼部尚书赵秉文、吏部尚书杨云翼、左司郎中元好问、翰林侍讲学士李冶于湧云楼,称四贤堂;后增入王构、中书左丞吕思诚为六贤堂;成化五年(1469)增入明刑部尚书耿九畴,名曰崇贤堂;嗣复增入乔毅、白侃,嘉靖三年(1535)增入郗夔,十四年(1535)增入孙承祖,后又增入王克己、梁昱、乔宇、高光烈、蹇达、杨思忠、孙继先、宋焘、冯守礼、朱一统、张三谟,凡二十二人;同治七年(1868)又添张穆,凡二十三人。

四是创建者及山长。除了祭祀有功于书院创建、恢复、发展的名儒、名宦外,很多书院将创建书院的乡贤牌位也请进书院祭祀,有的还祀书院的山长、教师,以纪念和表彰他们对书院的贡献。如霍州霍山书院祭祀曹端(字月川)是因为霍州原本文教不兴,“逮曹月川先生之设教于霍也,昌明理学,奖掖后进,前后十有八载……”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书院才得以创建或在经过种种自然、人为灾祸之后仍然办学不辍,弦歌不绝,并不断取得发展。

五是奎星、文昌帝。明清时代书院的祭祀活动,更增添了一层乞求神明庇护的宗教色彩,文昌和魁星二君也是学子祭祀的对象。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以魁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魁星也作“奎星”,据说魁星手握朱笔,被点中者即可高中。文昌君为天上文曲星,与魁星一样主管文运。在官学和科举制度影响下,自然成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士子所敬畏、供祀的对象。

13、书院的书籍

1.藏书楼书院因藏书得名,唐代的书院,也大多是士人读书的处所,说明书院与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各地书院在创建时,一般建有诸如书库、书楼、御书阁、御书楼、经正阁、万卷楼、藏书楼、藏书阁、尊经阁等名目的藏书处所。规模小的书院也备有图书专橱。书院藏书楼的建立,说明藏书已成为书院的一种事业,它和讲堂、祠宇一起成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事业的标志。再加上学田建设,四者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山西的书院大多建有尊经楼或书房,作为藏书之处所。如长治东山书院藏书楼名为尊经楼;阳城止园书院的藏书处称崇典阁。有的书院建筑中,常在藏书楼中辟出一间祭祀文昌、魁星或先贤名人,这样藏书楼也带有了部分祭祀功能。藏书楼大多坐南朝北。坐南朝北属“坎”,即“水”位。从藏书楼周边环境上看,力求远山近水,常借助河道,加固防守。藏书楼前后多有大缸盛水或凿池蓄水。不少藏书楼内还以与水有关的图案作为装饰。最为典型的是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的河东书院,屡遭劫难,现仅存藏书楼。藏书楼位于书院四教亭后,坐北朝南,方形二层,砖石构造,歇山式仿木结构楼顶,通高近7米,底层面积81平方米,有砖砌拱形门洞可进入。二层面积38平方米,墙壁四周浮雕有鱼龙变化图案,十分精巧。河东书院藏书楼周围有环池,书楼墙壁四周还浮雕有鱼龙变化图案,寓意以水压火。明代河东名儒吕冉写诗赞道:“离城十里地清幽,南对中条起玉楼。坟典以来俱顿足,海山何处可寻头。”并有《河东书院藏书楼记》碑石,现存于书院遗址上。

2.书院藏书书院藏书来源大致为政府颁赐、官民捐赠、书院购置或刊印等。如黎城知县白谦不仅倡建沧溪书院,还“首出藏书,为吏民倡。又规赢息,市经史子集共四千二百二十七卷,资士人观阅”。乾隆版《大同府志》所载,云中书院收藏的图书“自羲轩坟典昭代诏告,自孔孟经籍至子史法律,自诗赋风骚至稗官小说,凡其书写性灵,导扬元气,现摹木寿,苟有裨于性命经济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为士君子所当读者,悉置之”。元代吕思诚曾捐赠万余卷图书给自己曾读过书的平定冠山书院,用来丰富书院藏书,激励乡梓后学。光绪十三年(1887)平定州知州葛士达设法筹措部分款项,派人到省城寻访图书,在其《冠山书院藏书记》中说,凡“有裨于学术体用而不谬于圣人者,购得经史子集算学筹海诸书九十馀种,计九百八十馀册,附以中外沿海水陆舆图十馀幅,度置州城冠山书院,为多士肄习之资”。长治莲池书院,藏书逾万卷,书院“人文蔚起,负笈者云趋”。但从各地县志中所看到的藏书状况,大部分书院都是“院置经史子集及时务诸书,凡若干卷”,数量上并不多,大多是几十种。

3.藏书管理藏书不很丰富的书院,管理上也简略,地方志中也少有记载。藏书较多的书院,为便于管理,订有条例,如冠山书院,不仅“藏书万卷”,而且还订有《冠山书院藏书规条及书目》,从中可以看出,葛士达已经有了初步的图书馆经营管理思想。冠山书院选派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并付固定的薪水;还建立了书本式目录,作为财产帐目一本存署,一本存院;又作了悬挂式书目,与条规同挂于堂中,使读者一目了然;设有图书出借登记册,记录借书人姓名、住址、卷数及借还日期,规定了借书期限和数量;对到期不还者作取消借书资格,损坏者赔偿的处理;制订了书籍不能转借,不得圈点等细则;为了方便读者,还供应茶水、取暖等,具有了初步的人文管理思想。

《冠山书院藏书规条》如下:

司书者择学长一人办理,住书院。每年提出生童膏火各半分作为薪水。另由本州每月给炭水杂费钱二千文。

院中所藏书籍分别经义、子史、治事、词章四种,并卷帙数目及书架物件立册二本,逐页钤印,以一本存署,一本存院。另设木长牌二面,一列书目,一写章程,悬挂讲堂。

司书人另立一册,凡借出之书籍卷数、姓名、住址,逐一记明,按期取还。

司书人将各部书名题写书额,写明卷数,以便检查。

书最忌煤烟熏灼,司书人如有事不在院内,须托定一人代司收发,以免遗误。

司书人倘办理不善,随时更换。如其妥实,接续充当。

读书必须师友讲解问难,始能通贯。汉儒崇尚师说,往往不远千里,负笈大贤之门,数年不倦,故其所学咸能推而施之于事。而两汉人材亦独绝于古。今院中屋宇尚宽,而院长汾生太史又复博古通今,循循善诱。诸生欲读书者如能各结友伴,每日赴院就读,遇有训诂句读,卒难通解及疑义异同,即可随时咨问院长,逐日笔记,互相考证,较之古人千里从游劳逸悬殊,而获益非浅鲜。其每日茶水炭火之需,由本州捐给。

是项书籍专为州学士子而设,学外人不得借阅,以示限制。

借书士子如与司书人不认识,须寻取在城绅士讨保,写保条付院收存,俾有稽考。

有借书读者限一月送还,如过期不交,即遣人去取。以后不许伊再借,以防延搁。

借书大种以十卷为限,小种以一部为限,看完再换,不得任意携取,亦不得零星乱借。如有失落损坏,务使包赔,以示谨慎。司书人倘有徇庇,责令分赔。

借书读书者谁取谁交,不得互相转借,致使失落推诿,以专责成。

衙署借阅最易遗失,司书人不敢诘问,日久必致残缺,尽弃前功。是项书籍除士子外,州学各署均不准借阅。

住书院人借书亦记清姓名,不得互相转借,零星乱取,以示整饬。

购书甚非易事,借书者批阅时务各珍惜,不得于书上加圈点批词及手痕狼藉,以示郑重而垂永久。

年中所借之书限于十二月十五日前一并交还。司书人同经理人整点一次,俟来年正月十五后再行发借,以便稽核。

书面有破损及装线断烂,司书人随时修补,所用钱文准其开销。

士子平日应读应看书籍,所缺尚多。本州因费无可筹,且晋省亦猝无由购,兹先力措购藏各种,以为前导,尚望后来者陆续增益。或地方绅富慨助有用之书,渐臻美备,俾阖属士子规摩观研究。储经济之学,化固囿之习,淑世淑身,承先启后,蔚为三晋人文,则一州之幸,亦予所厚望也。

同类推荐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恐怕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翻开此书,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神秘和智慧,掌握传统文化的脉搏。
  • 趣味婚俗

    趣味婚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凝聚了各个民族各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切都显得是这般的顺理成章,合乎法理,有章可寻,于是,便自然而然孕育出了婚礼仪式,通过一整套的婚仪向社会大众宣告是明媒正娶,如果不遵从礼制便是世俗鄙薄、斥责的私奔,合情、合理、合法,婚礼成为了两个人结合不可逾越的见证。地域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婚仪,进而成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最为特色的婚俗文化。所谓的婚俗文……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本书为一册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普及的工具书读本。全书分“思想文化”、“古典文学”、“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地理与交通”、“居住与建筑”、“教育与科举”、“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剧”、“科技与体育”、“历史与文化传播”十四部分。每一部分先扼要简述内容,然后以辞条的形式对该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
热门推荐
  • 牧民政要

    牧民政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在荼蘼

    爱在荼蘼

    人常常会为回忆所困,她也不例外。玉倾颜身份高贵,脸上笑意不断,永远成竹在胸。却一时不慎,被姨娘所害!他,赵臻,一次意外捡到了她,从此两人便开始了新的生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饮冰室评词

    饮冰室评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表妹不好惹

    重生之表妹不好惹

    同为远房表妹,邱雪婵就如卢晋成的手心宝,摔不得碰不得,众星捧月的供着奉着。秦珂茵却是遭人厌弃的烂稻草,阴险狡诈,心思歹毒,恨不得大卸八块,除之而后快的卑鄙小人。虽然秦珂茵自认她确实包藏祸心,贪图卢家富贵权势。但是被灌迷下套床赶出卢府横死街头?都当她好欺负的?
  • 妃来横祸:王妃要出逃

    妃来横祸:王妃要出逃

    侍寝号17?还签《妾室守则》?王爷,你当买房摇号呢?!16房小妾要排排队不?!“爱妃,盖章了”“啵”的一声,性感薄唇贴上来……一掌PIA飞之!王爷,要耍流氓,请先签了《王爷需知》先!否则,洞房花烛吗?嘿嘿,月黑风高,适合那啥啊,你懂得……
  • 重生之来日方长

    重生之来日方长

    重生前,她被所谓的家族责任给绊住,重生后,她以为自己可以潇洒的过日子,却没想到,这一路上,遭遇腹黑无数不说,还被其中一个给设计了,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倾世聘,二嫁千岁爷

    倾世聘,二嫁千岁爷

    她是穿过嫁衣、心有烙印的怪女子。一道懿旨,她被迫嫁给全天下女人都不会嫁的男人。*他是权倾朝野、恶贯满盈的宦官九千岁。一朝得赐皇姓,姬妾娶了一房又一房,但都不长命。听说,第一个姬妾因常在他面前进言,他嫌烦,便命人割去舌头。听说,第二个姬妾因叫不出他爱听的那种声音,他一生气,便命人将其削发为尼。听说,第三个姬妾仅因为花了他一两银子,就被他活活打死。听说,听说……大喜之日,没有宾客,没有拜堂,一顶花轿将她送入新房。洞房花烛,盖头未揭,她的夫君就将一托盘工具丢到她眼前,“选一个。”后来,宦妻有喜,惊呆世人!所有人都以为残暴不仁的九千岁定会将其扒皮抽骨,或者活生生踹掉她腹中孽种。但是,九千岁却是凤眸轻挑,淡淡地说,“留着吧,爷刚好缺个孩子。”*当一切真相揭开,她转身,重投先夫之怀。他将她逼至墙角,“爷向来不喜欢别人欠爷东西。”“我欠你什么?”她淡漠以对。“你欠爷……”他眸光转冷,恨意浮现,“一个孩子!”※※※旧文推荐:《皇家逆媳,彪悍太孙妃》http://novel.hongxiu.com/a/987085/
  • 决定下半辈子的50种互联网思维方法

    决定下半辈子的50种互联网思维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紧随时代潮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领域也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互联网产生了特有的思维方法。我们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方法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企业则需要互联网思维来进行模式改革。随着技术的革新,我们已经总结和掌握了一些互联网思维,而这些思维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启发,值得我们去详深入认知和熟练运用。
  • 秦妃得已:穿越时空寻找爱

    秦妃得已:穿越时空寻找爱

    无情的王,有着众多儿女,却不立后。在段扑朔迷离的历史里,那座被世人唾骂的阿房宫,一个民间流传的神女传说。上篇“王,不好了!孟姑娘把有身孕的郑夫人扔进湖里了!”“哦,给她一根鱼竿,她不是说要钓什么美人鱼吗?”某王淡淡地说。“王!不好了!孟姑娘把大臣打伤了!”“哦,没事,继续打。打伤了,寡人医;打残了,寡人养;打死了,寡人埋;”某王连头都没抬。“王!不好了!孟姑娘把侍卫打晕偷跑出宫玩了!”“什么!赶快把未来皇后追回来!要是她少了一根头发!寡人要天下陪葬!”某王暴怒。下篇“贱婢,你人和心都污秽不堪。”她遍体鳞伤讽刺地看了他一眼,“你这青楼女子,弃市,腰斩,车裂,毒药,凌迟,你选一个吧。”
  • 聊俠傳奇

    聊俠傳奇

    聊俠傳奇是一本以短篇武俠小說為主的作品集,這本作品中,作者嘗試多方面的寫作突破,包括武俠內容和寫作手法,希望能為武俠小說帶來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