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4000000022

第22章 菲莉斯:文学的突破与肉身的撕裂(2)

然而,如果仅仅就事论事理解“自传性”的含义,那就太低估作者的良苦用心了。卡夫卡指出,小说的主题完全越出了家庭的范畴,他认为妹妹奥特拉对小说氛围产生了严重的误解,他对这一误解感到“震惊”。同样,我们也不能认为《判决》只是一部反映普遍父子冲突的小说,仅仅是对于所谓“俄狄浦斯情结”的探索。甚至,即便我们把这部小说置于生存论(存在主义)哲学经典作品的高度,也是对其意义的一种低估。

按卡夫卡自己的说法,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是那位远在俄罗斯彼得堡的朋友:

这位朋友是联系父亲和儿子的纽带,他是这对父子之间压倒一切的共性·故事开头,格奥尔格独自坐在窗前,舒适地享受、玩味着他意识中以为与父亲所共有的东西,相信父亲就在自己身上,因而得以静静地沉浸于那些转瞬即逝的、略带些悲哀意味的思绪。随着故事的进展,父亲利用朋友这个共性纽带脱颖而出,成为格奥尔格的对立面。父亲的权力地位不断增强,儿子则不断遭受削弱,渐渐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爱、对母亲的奉献与忠诚、他开辟的业务等等,都被父亲优先占有或夺走。至于那位未来的新娘,她在故事中的存在依赖于那位远在俄国的朋友,也就是说,她作为父子之间的一种联系,很容易被父亲切断,因为婚姻尚未成为事实,因而她无法突破父子周围的血缘。最终,父亲成为共性纽带的中心,而格奥尔格则成为与父亲异己的存在,这是一种被隔离的存在,从未得到充分的保护,而且被暴露于俄国革命之前,他只能作为这样一种存在来感受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共性纽带。格奥尔格就这样失去了一切,只剩下对父亲的意识,正因为如此,父亲的判决(这一判决完全断绝了他与父亲的关系)才对他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效果。

卡夫卡讲得十分明确。不过,为了更透彻地理解,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为什么卡夫卡要提到俄国革命呢?小说告诉我们,格奥尔格在扶父亲上床的时候提醒父亲,朋友上次回国讲了他在俄国的遭遇:

他当时谈了一些关于俄国革命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譬如有一次,他为了营业上的事来到基辅,遇上群众骚动,他看到一个教士站在阳台上,往自己的手心里刻了一个粗粗的血淋淋的十字,还举起手来,向人群呼唤。

如果我们考虑一下犹太人悲惨的历史生存背景,以及其中基督教教士所起的作用,就会一下子明白卡夫卡关于俄国革命的象征意义了。事实上,1911年,即卡夫卡写作《判决》前不久,就在基辅发生了一场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严重骚乱,史称“巴依里斯事件”。在中,当父亲突然向扶他到床上睡觉的儿子发起攻击时,儿子望着父亲骇人的模样,身不由己地想到了远方的朋友这位朋友的景况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打动过格奥尔格。他看见他落魄在辽阔的俄罗斯。他看见他站在被抢劫一空的商店门前。他正站在破损的货架、捣碎的货品和坍塌的煤气管中间。他为什么非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呢?”

就这样,远方那位朋友成为犹太人命运的象征,而他在格奥尔格和其父亲之伺的意义也一下子变得无比清晰:他象征着连接父子二人的犹太之根。随着这一点的掲示,整部小说的意义豁然澄明,作为一个令人柔肠寸断的巨大悲剧轰然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犹太人的异化。在血肉模糊的父子之间,最终除了共同拥有着犹太人的身份,一切荡然无存,只剩下格奥尔格内心那点无比可怜弱小的犹太之爱,它与父亲所代表的整个世界格格不入,并通过父亲的判决而与格舆尔格一道化为乌有!

这就是《判决》一书震撼灵魂的感染力和根本意义之所在。在本书第一章我们看到,犹太大思想家马丁·布伯坚持,如果犹太人想要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就必须首先成为人,而且是“以犹太人的方式成为人”。无论是否出于自觉,卡夫卡事实上走了马丁·布伯的路线。他在探讨人的命运,然而作为犹太人,他首先是在探讨犹太人的命运。这命运化作他的肉身,最后又变成他笔下的文字。卡夫卡被自己的《判决》深深地击中灵魂深处的民族的隐痛。他作为一位“不知激情为何物”的人,一生几乎没有哭过,以至别人的哭对他而言完全是某种无法理喻的、陌生的现象,然而,在写作《判决》的过程中他哭了,而且哭得十分剧烈:“我坐在靠背沙发椅子里颤抖,紧接着两次,我担心自己无法控制抽泣声会把隔壁的父母吵醒。这是在夜里,原因是我的除开上述基本的象征意义,《判决》当然也包含着众多其他不同层次的意义。略作小计,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层次的意义列举如下:第一,对自身与父亲具体冲突的再现,对作为个体的自身命运之概括。

第二,对父子冲突这一永恒主题的生存(存在主义)论哲学探讨。第三,对“人性法庭”和“谁审判谁”问题的人性论探讨。

第四,对人际关系中权力问题的研究。

第五,对现代社会异化问题的探讨。

第六,对“俄狄浦斯情结”这一心理学课题的文学探索。

第七,就自身存在(处境和观念)而向菲莉斯所作的一个交代。第八,对当前处境(与菲莉斯的关系及其可能发展的方向)的文学描述。

第九,勃罗德提供的一种意义,至于《判决》中那个(赴)俄国的朋友的形象,也有着演员洛维的某些特征,这是十分明显的。”第十,卡夫卡自己提供的一种说法:“我在描写这样朋友的过程中始终想着斯托尔(Steuer)。”

第十一,福楼拜式的纯粹文学形式表达。

在上述意义之外也许还存在其他意义,然而,无论怎样,所有这些意义都包含在犹太人的命运之内,由此形成《判决》一书的两大特征:复调性和统一性。至少对于卡夫卡,《判决》就像真实的生命那样含义丰富,无法还原为单一的层面。它就是犹太人血肉模糊的存在象征。正因为如此,卡夫卡才在讨论这部作品时用了令人发瘆的形容,把它的诞生说成是一次真实的分娩,覆盖着污秽和黏液。“只有以这种方式,只有在这样一种联系中,在这样一种肉体和灵魂的彻底敞开状态,写作对子我才有可能。

应该说,《判决》的确是卡夫卡精神生命的痛苦分娩。

“多年孵化后的一朝成形。往后我们会看到,卡夫卡所有的作品都具有与《判决》类似的复调性质。例如,在《审判》、《乡村医生》、《猎人格拉胡斯》、《地洞》、《城堡》、《饥饿艺术家》、《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等传世之作中,不同层次的意义常常会重叠出现。他的作品中都有自己当前生存状态的影子,重大人生、人性、异化、权力或社会历史问题的探讨,心理学探讨,对自身生命发展趋势的预感,当前恋爱关系,等等,而作品中的主要女性,一般都与他当时的恋人相关,并且象征地反映他与她们之间的关系。然而,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所有作品中压倒一切的意义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他第46条箴言所谓的“sein”,即“他的-生存”,或者说“犹太人的-生存”;此外就是福楼拜式的纯粹文学形式的探索。

《判决》不仅象征着卡夫卡首次的文学突破,也是理解卡夫卡一切作品的钥匙据此,卡夫卡在1912年9月15日日记中所谓“独特的自传作家”的自我论断,绝非仅限于其个体意义,事实上,他在某种程度上自觉充当了犹太民族精神代言人,他所谓的“自传”,绝非仅限于描述一己的个体生命,而是凭借独特的“卡夫卡式”的“隐语写作”,为犹太民族的集体命运立言。这是本书关于卡夫卡生命与作品本质的全新结论。

3·《变形记》:异化疆梦的真相

然而,不幸的是,《判决》也是卡夫卡自身生命的象征。卡夫卡的生命就是这样,被某种锱铢必较的犹太神秘天性所精确安排,他身上所有的生命组成,无一不象征在自然选择规律作用下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果,具有丰富的“多功能性”,或者说复调性。另一方面,他身上所有的生命组成,就像他那身高一米八二但体重却常常不足六十公斤的身材,没有一点多余的奢侈之物,全然是维系生命的必需品。正如刚才的特征所示,《判决》的丰富含义之一是:它既是对卡夫卡此前生命的总结,也是对他进一步生命轨迹的暗示。单从《判决》这部作品,我们就大概能体察到卡夫卡生命中可能的不幸。

《判决》的突破显然让卡夫卡大受鼓舞。两天后,他着手重写年初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另译《失踪者》),但同时又不得不把对于父母家庭的责任承担起来。眼下已是10月上旬,距年底不远了,在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父母心中,生存问题压倒一切。于是,家中再度爆发关于工厂事务的纠纷,这次连奥特拉也站在父母一边反对卡夫卡。卡夫卡致信勃罗德,详述自己的痛苦,他说,如果不是考虑到他目前正处写《美国》时大布拉格景观。卡夫卡一家住在尼克拉斯大街96号,从1907年到1913年,卡夫卡的《判决》、《搜形记》等都是在这里写出的。

于创作的关键时期,他恐怕早就自杀了,现在他不得不活在“得到满足的父母面前,活动在我的小说的内核之中,并生活在其中”。这显然是一封求救信。勃罗德立即致信卡夫卡的母亲,告知情况的紧急,母亲随即回信勃罗德我刚收到您的来信,您从我颤抖的字迹上看得出来,我和您一样激动。为了使我所有的孩子都幸福,我愿将我的心血奉献给他们,而在此我却束手无策了。然而我仍将竭尽全力使我的儿子幸福。”母亲向因心血管系统疾病而不能激动的父亲撒了一个谎,让他相信卡夫卡每天都去了工厂,暗地里却另找人代替卡夫卡的角色。

这一切都发生在卡夫卡致菲莉斯的第一封信之后,它们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卡夫卡走向菲莉斯的步子,导致他于10月13日焦急地发出第三封信,询问没有得到菲莉斯第二封回信的原因。后者复信后,他立即热情陡增,加之母亲和勃罗德分别致信菲莉斯,也帮助促进了两人关系的进展。勃罗德的两封信对菲莉斯一定产生了某种效果,特别是第二封,对理解卡夫卡眼下的处境颇有参考意义:

弗兰茨的母亲很爱他,但她一点也不了解她儿子和他的需要。文学是“浪费时间”!我的天!好像文学要吃了我们。但我们很愿意牺牲自己,我和卡夫卡夫人经常意见相左。没有理解,爱再多也没用。……弗兰茨经过多年的尝试,终于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食物——素食。多年来,他一直犯胃病。现在他前所未有地健康和精神饱满。当然,他父母用空洞的爱来逼他吃肉,让他旧病复发,还让他把睡眠时间分开。他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睡觉方式,可以睡觉,在无聊的办公室工作和搞文艺创作。但他父亲……我不得不生气。谢天谢地!弗兰茨艮掘强,坚持对他有利的东西。他父母不愿意看到,对像弗兰茨这样不同寻常的人需要创造不同寻常的条件,不使他的智慧枯竭。最近我不得不就此给卡夫卡夫人写了长达八页的信。他父母要弗兰茨每天下午去工厂。为此,弗兰茨决心自杀并已给我写了告别信。在这关键时刻,我通过全面干预成功地从“爱子心切”的父母手中救出了弗兰茨。

父母既然这样爱他,为什么不给他三万盾,就像给女儿的嫁妆一样,好让他辞职,去海边任何一个地方写书,写上帝让他写的书?弗兰茨只要一天达不到这一点,就一天感觉不到完美的幸福。因为他的整个身体要求过一个祥和的、醉心于文学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今天的条件下,他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较为艰难,但带有幸福的闪光点。这样,您也能更好地理解他的烦躁不。

目前正在出版卡夫卡一本出色的书。也许他从此吉星高照,可以开始他的文学创造生活。他也在写一部大部头小说,已写到第七章,我希望他取得成功。

布拉格一柏林,柏林一布拉格除中途卡夫卡赴柏林和菲莉斯晤面一次外,双方通过鸿雁往返保持联系。总的说来,两地书曰渐频繁,双方在磨合。由于菲莉斯的信未能保留下来,加之这一时期卡夫卡日记一片空白,后人只能从他致菲莉斯的信中推测大概的情况。卡夫卡一边通过情书无休无止地与菲莉斯对话,一边写作,其间穿插着勃罗德和卡夫卡母亲几次重要的调停。《美国》第二稿坚持了一段时间,不久便中止,动手写《变形记》。

30岁,写《美国》时的卡夫卡。

1912年U月3日亲爱的菲莉斯小姐,今天这个美好却十分短暂的星期天您是如何度过的?如果一个人想另一个人,就会打扰他的话,那您在半夜三更一定会被惊醒……就此搁笔吧!拖拉的邮局,您的信或许已经在布拉格放了一天了,就是不给我!……现在已过午夜时分,真的,我只把校对搞完了,没有睡觉,也没有为我自己写东西。现在开始写是太晚了,何况我还没有合过眼。”

11月6日:“人们当着我的面在撕碎着您呢!您不要和太多的人交往,这也没必要,好吗?”

11月11日最亲爱的菲莉斯小姐:这么说我并没有失去您。我原以为多半失去您了。您那封信吓坏了我,您在那封信中谈到我的一封信,您说它让您感到陌生和疏远。……我不知道该给您写什么,上周末的两封信人为地让事情走向结朿,我确实以为一切都完了……

我现在处于这样的心境,无论您是否愿意,都要拜倒在您脚下,把自己全部交给您。……我打算从现在起只给您写短信……这部分是因为我要把全部精力用于写小说[《美国》],它最终也属于您;更重要的是,它能告诉您我内心对您的感情,比最长的生命中所有最的信还要清楚……”

11月14曰:“最亲爱的,最亲爱的!既然世界上这么多的美意,人就不必害怕,也不必焦虑。您的信到达了……”

11月15日亲爱的鲍威尔小姐:我刚从区政府办公室回来。路相当长,要穿过莫尔道河,在远处的河对岸。我慢慢走着去又走着回来。我认定今天不会有您的信了。……由于各种原因我近两天心情有些黯然和沉重……再见,请继续保持友好。”

11月17日:“但今天无论如何应该有信了。……我觉得,昨天夜里写的小说《变形记》愈来愈差,我的灵感己经到了最低点……”

11月17-18日夜我最亲爱的,现在是夜里1点半,昨天提到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完成……”

11月20~21日夜亲爱的,我最亲爱的,已是夜里1点半了·我上午的信伤害你了吗·我怎么知道你与亲戚和熟人有应酬你折磨我,我又用指责来回复你。亲爱的,请你宽恕!送我一枝玫瑰表示你已宽恕我。……生活是多么困难和艰苦。怎么能用由文字组成的信来留住一个人呢?要留住人需要用手抓。我手里抓着你的手。我生活中需要你的手。你的手我仅三次有幸握住,一次是我进房间的时候,第二次是你向我保证去巴勒斯坦旅行,第三次是我这个傻瓜送你上电梯。”

11月21日亲爱的,可怜的孩子!你有一个可怜的和特别令人不愉快的情人。他只要两天收不到你的信,就会不假思索地用文字来发泄一气,而且不明白这样做会伤害你。当然事后他很后悔。你不必担心,他给你带来的任何不安都会受到报应的……”

同类推荐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忽必烈传

    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批蒙汉臣僚的帮助下,依照汉法建元改制,所制定和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本书讲述了忽必烈波澜壮阔、传奇辉煌的一生,让读者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帝王。
  • 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

    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

    本书讲述了一个天才女作家对苦难生命深深的悲悯,一个命薄如花的女性对爱与温暖的深深渴望。她既率真倔强、无畏坚强,又多愁善感、纤柔脆弱,她不能忍受没有爱的日子,从一个爱人到另一个爱人,她品尝过爱的欢欣和温暖,但更多的却是无边的挣扎与苦痛。她遇到过很多男人的爱,可却没有一个真正心疼怜惜懂她的爱人。呼兰河流淌着她的童年,浅水湾聆听过她的叹息。从异乡到异乡,她一生经历风寒,用生命书写传奇。短暂的一生如彗星划过夜空,明亮热烈而又孤独凄凉……
  •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以魏源的治经、经世、改革思想为主要内容,阐述了魏源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如此发展的根由,肯定了魏源的改革思想及其在学术上的成就,赞扬了魏源的爱国情怀。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热门推荐
  • 都市之极品眼镜

    都市之极品眼镜

    张逸,一名普通的高二学生,被人陷害,群发了一条情信给班里所有女生。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无意中捡到一副来自外星文明的眼镜。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60度全方位视角,虚拟真实全息投影,甚至能连接外星网络……功能强大的极品眼镜,让张逸从此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坐拥美娇娥,笑看风云起!
  • 俗语智慧

    俗语智慧

    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
  • 女配修仙末路

    女配修仙末路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穿越异世结了三次婚,婚礼总是各种意外。请看《女配修仙末路》来关注一代女配的成长史吧!这里更有着女配秘诀哦!筒子们,赶紧跳坑吧!!!
  • 和谐做人

    和谐做人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 神探夏洛克

    神探夏洛克

    遗失的名画,不翼而飞的物品,一个个扑朔迷离的事件,看似毫无头绪,却暗藏玄机。
  • 终极神医

    终极神医

    下山捡到了一个外表单纯,思想邪恶,假装正经。但是胸残的软萌小美女。总是喜欢用那胸残的胸勾引我,调戏我,还让我帮她按摩丰胸。甚至故意带着美女同学来诱惑我。老子可是仙医在世,妙手回春,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这些庸俗的美女,老子怎么可能看得……上!?
  • 战道之守护

    战道之守护

    一生为复仇而活赢得天下。为爱人而战。赢得一生陪伴
  • 万物王座

    万物王座

    王座代表的不是富贵与权力,而是孤独与责任。当给你一个坐上这个王座的机会,你要?还是不要?
  • 魔法结社隐罪之剑

    魔法结社隐罪之剑

    上帝视角、时间游戏,把隐藏在细节中的恶魔逐一抓出,来挑战作者的隐藏能力吧,看看到底是费尽心思的本人把真相藏的够深还是足够耐心的你能够敏锐地发现答案所在。隐藏罪恶的结社,今次也将把一切埋葬。
  • 糖尿病一本通

    糖尿病一本通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糖尿病防治的“256”新模式,对糖尿病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到预防和治疗都有详细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