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4800000011

第11章 历史的关公(2)

已答应了关羽,却先派人把杜氏迎到自己住处,看到确实漂亮,就自己留下。对于这种行径,关羽没有说什么,心里的鄙视,那是自不待言的。关羽当时是曹操的部下,向曹操请求把一个寡居的女人许配给自己,是正当的要求,也是符合组织程序的。现在关羽是曹操的敌方,在曹营只是暂时栖身,这时候曹操赠予十名美女,关羽当然会坚决拒绝收纳,这是政治态度和原则,是人格和操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曹操的厚待和赠予,当然是要求回报的,若要收下,是要付出代价的。关羽不是不需要女人,而是不能给曹操留下一点可乘之机。后来在荆州,刘备主持给他娶妻,他当然就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虽然是演义说法,但并不回避关羽需要女人,需要妻室。一个正值壮年而妻子十多年不在身边的男子,面对这样美女之赠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而关羽抵挡住了这个诱惑。

高官厚禄没有诱惑得了他,女色也同样没有诱惑得了他。他鄙视有悖于信义的高官厚禄,同样鄙视有悖于信义的美女绝色。

生死不忘汉室,始终追随刘备,是关羽的人生信念和政治追求,这信念和追求使他能够抵挡一切诱惑——这才是他的大节。

斩杀颜良,是关羽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和战绩。陈寿写关羽的传记,只有九百五十个字,斩颜良就占了六十多个字: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但有的论者对关羽斩颜良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是有保留意见的,以为关羽对曹操的贡献是太大了些,曹操毕竟是汉贼,是关羽的敌人;而对于当时在袁绍部下的刘备,也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袁绍讨曹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野心,和刘备、关羽的政治目标是一致的。以袁绍的力量,当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颜良是河北名将,职衔是袁绍的大将军,其声威和武艺可以想见,曹操手下,难有其对手,东郡太守刘延更不在话下,所以曹操才派了张辽和关羽两个大将作先锋。当然不放心关羽单独领兵是其原因,但也说明张辽一个人抵挡不了颜良。白马是曹操的根据地,丧失了根据地,对曹操是很严重的打击。而且,这时候刘备就在袁绍手下,关羽虽然并不确切知道,但并非没有一点感觉。斩杀颜良,使曹操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也将刘备推向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关羽这件事,因此人们就有了太多的赀议:个人倒是取得了盖世声名,但亲者痛而仇者快,以为关羽不足取。实际上,这是无关痛痒之论,是没有设身处地为关羽着想的妄论。关羽身陷曹营,自己一个人逃脱当然容易,但要携带二位嫂嫂一起逃脱就太难了,否则,当初何必“降(汉不降)曹”呢?关羽的态度是明朗的,就是不会留在曹营,但要离开,必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得知刘备下落,再就是“立效报曹公乃去”。就是为曹操立功报效才去,不然曹操怎能放走?曹操知其意,当然不会轻易使用关羽,不会轻易给关羽立功报效的机会。这时候要不是颜良难以抵敌,而白马又是必救之地,曹操肯定不会让关羽充任先锋之职。对于关羽来说,这是难得的可乘之机,不利用这个机会,关羽还会有机会吗?即使刘备真的在袁绍处,关羽斩颜良也是刘备决不会知道的,袁绍也不能以此罪责刘备。袁绍虽然不是明白人,但刘备的才智却足以自保。所以说,关羽斩颜良,是不得不为之,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斩颜良,什么时候才能离开曹营呢?不斩颜良,怎样才能让曹操无话可说,才能让曹操左右请追而不许呢?斩了颜良,对曹操来说,功勋奇伟,其报已足,道义上是无法再追了。设若来了一个无名之将,曹操肯派关羽去作先锋吗?关羽要是斩了一个无名之将,曹操能不让左右去追吗?关羽和二位夫人能够千里独行安然离去和刘备会合吗?能够有日后抵制曹操野心开创扶汉伟业而形势为之一振的煌煌局面吗?

陈寿将斩颜良载入史册,不仅仅是纪录了关羽的万夫莫敌的神勇,也记载了关羽的品德、智慧、能力和用意良深。

一个人的历史传记,一般都是高度概括叙述个人生平。陈寿的关羽传记,非常简洁。“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不到二十个字,把关羽的个人资讯基本情况和二十九岁前的经历就介绍完了。记刘备三请诸葛亮,只用了十二个字:“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记那一场波澜壮阔的赤壁大战,几个相关人物传记里都有记载,在刘备传记里这样记述:“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也不过六十六个字。而在只有九百五十个字篇幅的关羽传记里,却详细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刮骨疗毒”的故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簇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在行文简洁概括的传记里,陈寿不惜用八十五个字的篇幅详细记载了这个故事,关羽的神态动作具体生动,简直就是艺术描写了。我们不能说陈寿记史文笔的详略不当,也不能说陈寿的艺术描写与严肃的纪传文本体例不合。实在是这件事太典型了,对后世人们了解关羽是太重要了。关羽是什么人?是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人。他大义凛然,蔑视乱臣贼子;他堂堂正正,蔑视蝇营狗苟;他志存高远,蔑视高官厚禄;他正气在胸,蔑视威逼利诱。对于女色的诱惑,尽管他已单身独处十五年,他蔑视;对于劈开臂膀刮骨疗毒的巨大疼痛,虽然也是血肉之躯,他仍然蔑视。从陈寿的记载中,我们看到关羽对劈开臂膀刮骨疗毒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但一旦医者提出,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惧怕,当下就伸出胳膊令医者“劈之”。一个“令”字,让我们看到了周围诸将的犹疑包括医者的犹疑。而关羽的神态,竟是那样的从容和镇定,表现了难以想象的克制力和意志力。只有关羽这个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刘备扶汉大业的将军,只有关羽这个随时准备牺牲一切而卑睨富贵和享乐的英雄,才能在历史上记下这样一笔。

千万英雄汉,只有关羽做到了这一点;千年英雄簿,只给关羽记下了这一笔。傲视敌人如鼠辈,傲视富贵如粪土,傲视女色,傲视疼痛,傲视死亡,傲视一切应该傲视的,千古英雄,唯有关羽!

概括简洁的历史传记里破例地详细记叙甚至生动描写这样一个具体故事,就表现了关羽的毅力、体力和耐力,陈寿当是大手笔的史家。

陈寿记关羽,不是没有曲解和误会。刘备三次往返,请到诸葛亮,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和对扶汉事业的战略构想,非常赞同,与诸葛亮的关系日益密切: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见到最高领导与新来的同事关系密切,自己就不高兴,不愉快,就吃醋,就嫉妒,就猜忌,这当然是心胸狭窄、气量不大的表现,是私心杂念;当然不利于团结,不利调动本阵营的积极因素,不利于共同的革命事业。但是,我们对他们的“不悦”稍加分析,无非是这样两个原因:其一,关羽和张飞是老资格,是刘备草莽时期的老战友,是桃园结义的兄弟。二十年跟随刘备出生入死之后来了一个诸葛亮,只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比大家小一辈,而刘备竟情好日密,关羽和张飞感情上有些不是滋味,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其二,诸葛亮躬耕垅亩,是个农民,没有过军事实践,也不是什么军事学院战略系指挥系的科班出身,又刚参加革命,还没有表现了什么才能,只发表了一番战略设想,是不是一个“空头政治家”或者“空头军事家”?还有待实践证明。刘备这样全力依靠,把自己扶汉大业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青年身上,是正确的选择还是错用了纸上谈兵的人物?阅历广博政治成熟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关羽和张飞心中有这样的疑虑,因而“不悦”,更是应当理解的。关羽、张飞与刘备“名为君臣,实为一体”,他们的共同事业和兄弟情谊,是不需要猜忌和嫉妒新近参加革命队伍的后辈青年的。刘备“解之”了几句话,他们就“乃止”了,可见他们的“不悦”是很浅层次的,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肯定是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的,也肯定是没有影响了团结和工作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表现了一个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首席军师的战争谋划能力,关羽对诸葛亮就非常器重而且十分尊重了。火烧赤壁后,曹操留曹仁守南郡,自己引军北逃,刘备和张飞协助周瑜攻打南郡,僵持很久,这时候关羽和赵云就是在诸葛亮指挥下攻取江南四郡的,没有听说关羽有什么“不悦”。后来刘备带兵入川,留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几个老资格将军驻守荆州,明确诸葛亮是主要负责人,是一把手,也没有听说关羽等几个老革命有什么“不悦”。以后刘备夺取成都,大赏功臣,诸葛亮的地位排在关、张前头;再以后刘备晋位汉中王,诸将和部下联名向朝廷上表,诸葛亮的名字也排在关、张的前头,都没有出现什么“不悦”。关羽要入川和马超比武,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劝止了他,关羽看了信,当即就表示接受意见,打消了入川的念头,而且“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表现了与诸葛亮之间的相互信任、尊崇和默契。由“不悦”到“大悦”,说明了即使当初有过“不悦”,也不是什么气量不大和心胸狭窄,不是什么私心杂念。关羽的心胸,大海一般的宽阔,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不会计较什么官位大小和排名先后的。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三国志》里的记传,诸葛亮传就在关羽的前头;其中的所有记载,比关羽迟了二十年参加革命的诸葛亮,官位都排在关羽的前头。

不管什么原因,陈寿的记载是曲解和误会了关羽,我们不能再这样曲解和误会下去了。

总的说来,陈寿写的关羽传记,虽然过于简陋,虽然有的地方议论失当,但他对关羽的总的评价,还是准确的: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颜严,并有国士之风。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关羽在当时,就有“国士”之称,就不单单是一个勇将了。

国士者,全国范围内的最勇敢、最有力量的人士,德才最杰出的人士,在古代,这是对人物最崇高的评价了。国士可以是一位勇将,但一个勇将却不能称作国士。国士是那些有高远志向,有高尚品德,有卓越风范,有杰出功勋,有特别贡献,有崇高威望的少数特殊人物,仅凭某一方面的才能和某种功劳是不能成为国士的。比如《战国策·赵策一》中记载的豫让,在他的国君智伯被杀后,志决身残,舍死复仇,就因为智伯以国士待他:“智伯以国士遇臣,臣故以国士报之。”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这样多的将领都是容易得到的,韩信这样的国士却不会有第二个了。对照地看,我们就明白陈寿对关羽评价的分量了。陈寿虽说做过蜀汉的小官,但他是关羽牺牲后十四年才出生的,没有能见到关羽。他作《三国志》时,已经是西晋的官员了(我们知道西晋继承的是曹魏,曹魏则是蜀汉的敌国),而且,已经是关羽牺牲的六十年后,相当于又过去了一个三国时代。他不会与关羽有什么特殊感情,又站在西晋的官方立场修志写史,不可能对关羽有什么溢美之词。他对关羽的总的评价,应该说是公正和中肯的——如果我们不计较他在当时的处境中对关羽的某些曲解和贬低的话。

称关羽为国士,是名副其实的。这是关羽的志向、品德、风范、功勋、威望决定的。选择了刘备为自己的领袖和兄长,表现了关羽不同俗常的人生境界和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当时曹操、孙权的势力百倍于刘备,海内之士,多数都趋炎附势,争往归附。但曹操觊觎朝纲,孙权偏霸江左,都是大汉之蟊贼。国家之仇雠,关羽即视为己之仇雠。刘备虽势单力薄,但大汉苗裔不忘汉室,关羽就毅然追随,万死不悔。而后,报效曹操而封还所赠,拒绝孙权而不与为婚,重忠义而轻名利,尊汉室而蔑群奸,立场严正旗帜鲜明,一片忠诚可对天地;敌者如曹操叹其天下义士,友者如孔明赞其绝伦逸群;几十年风风雨雨,艰难险阻,穷达不易志,生死不二心,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在煌煌青史上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那一撇一捺,庄严而端正——

与青山常在。

与绿水长流。

与日月同辉。

与天地永存。

任何人的历史都是自己的言行写成的。关羽用自己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浩然正气、英风独峻的精神和戎马驰趋、刚烈神勇、威震华夏、砥柱汉室的功勋在自己的历史上写下了两个大字:

“国士”。

关羽以“国士”二字在史册中定格。

2、威震华夏,史册永载的军事成就

关羽一生,经历了多少次战斗?那是难以准确统计的了。

刘备集团早期的斗争中,不管关羽和张飞、赵云怎样勇冠三军,取得过多少局部的、具体的胜利,但总的来说,他们起步太迟,基础太薄弱,兵力太少,也缺乏战略上的谋划,军事上败多胜少,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就关羽个人而言,他的军事成就还是可圈可点的。

斩颜良无疑是关羽军事生涯的一次辉煌表现。颜良担任袁绍的先锋,曹军方面无人能够抵挡得了。面对颜良的勇猛,面对战场上屡屡失败的紧急局面,曹操请关羽担任自己的先锋出马迎敌。关羽果然不负曹操的重托,迅速地斩了颜良,取得了这场关键性战斗的胜利,这是决定曹袁官渡之战最后胜负的关键原因。但是,就关羽当时的客居地位,就当时他在曹营只是一个在前锋作战的武将地位,这只能是一个将军的杀敌勇气和高强武艺的表现,只能算作是关羽报答曹操多方示恩的酬谢。整个战役的胜利不能算在他的头上,而应归于统帅曹操。

同类推荐
  •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在毛泽东时代,东北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当代叙事空间。从林海雪原的杨子荣,大庄铁人王进喜、舍身拦惊马的战士刘英俊到鸭绿江边的烽火、珍宝岛上的激战,无不与这块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北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大批金灿灿的粮食、黑黝黝的煤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人才、技术。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区域像东北一样成了如此众多、如此著名的当代英雄和英雄故事集中显影的舞台。东北对于雷锋是一个转折。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作用。”而同时,雷锋的出现,也改变了乔安山,这个普通人的一生。
  • 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本书介绍了美国传媒界的头面人物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故事。内容包括:童年生活、求学生涯、初涉新闻、婚姻大事、总裁之位、妇女解放、劳工问题、罢工事件、老年生涯等十五章。
  • 慈禧全传全3册

    慈禧全传全3册

    叶赫那拉氏族在朝鲜边境一带驻扎繁衍,乃至繁荣。这一带位于长白山区,是满族真正的起源地。在不断侵袭相邻富饶土地的过程中,杨吉砮和他的族人逐渐掌握了精良战术,侵略欲望与贪念也与日俱增。现在看来,这片富饶的土地沦落到其他部族手中甚是可惜。
  •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位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以其传奇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始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他声名显赫.却向往平静恬淡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追求永恒真挚的情感,却屡屡受到命运的打击……纳兰词哀感顽艳、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它传达了纳兰容若至真至哀的心声,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最真实悲恸的情愫,又有几人深知?本书以传奇笔法,描述了纳兰容若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以纳兰词中最动人的词句,串连起他真挚哀婉的爱情篇章,揭示了他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伎女,是歌舞卖笑侑酒酬对的风尘女子。伎女,是幸与不幸的混血儿。其才艺丽质,使多少荡子骚客叹服倾倒;其青楼生涯,遭多少正人君子唾骂嘲笑。可以说,她们是人间沃土绽开的一束艳丽的罂粟花。伎女,是历史的畸型儿,在她们身上交织着封建政治和文化的痕迹。研究历史,不能不涉及她们;撰写历史人物评传不能不给她们以入资格。 本书描写评述了从南朝至民国初年1500多年历代的十名伎女,她们是:苏小小,赛金花,小凤仙。她们是女子中的精灵,或才情高卓,名震文坛,如薛涛,董小宛,柳如是:或艺技超群,声满梨园,如李老师,李香君,董小宛,或有胆有谋,参与政治,如陈圆圆,赛金花,小凤仙。
热门推荐
  • 异天记

    异天记

    羽刺风因上代恩怨,出生后被迫遗弃,预想保住这唯一血脉痛下绝命封口,为知父母努力修炼,诛神魔创异世天神
  • 另类接触

    另类接触

    男主是科研机关的研究院一次去昆明买了一块奇特的玉石,然后接连许多个晚上做一个连续的梦,梦境中自己是吴三桂手下一抗清小将,后来他出了意外死去,然而玉石却发挥奇特的力量让他复活,也揭示出了其神秘之处,原来那是外星人的东西,外星人就是他梦中的将军,他也是外星人的后代,于是复活之后他外星祖先的灵魂残留也进入了他的体内,他也有了异能,开始不断接触到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神奇事件。
  • EXO萌呆的爱

    EXO萌呆的爱

    这本小说主:勋鹿灿白凡。可笑命运捉弄你我,偏偏让你我在这个世界重遇;偏偏让你我又悲伤离去;偏偏让你我情之所钟。你是个万人迷,我是个平凡人,可是!姐姐我也是有自尊的!哼,我一定要打败你!“你的EQ和IQ都那么低啊!”“哼!不服啊!”“不是不服,是实在惊讶!”
  • 学学车谈谈情

    学学车谈谈情

    主人公白展堂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北京回到家乡发展,为了躲避老妈烦人的唠叨,白展堂以考驾照为理由搬出家在外面租房。而与他同住一屋的女房东是小时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牙套姐,现在的美女作家,超级大宅女。
  • 修仙风云传

    修仙风云传

    他是天玄门众人唾弃的灵根废物,且看其如何幸运修炼旷世奇书,意外凝出拥有器灵的虚天鼎,这一次次的种种奇遇,能否使他荣登仙界,从而已达睥睨天下。只因一句话,君若离,妻亦别,不愿与君生生世,但与君郎落凡尘,张扬顿时巧破天机,一路坎坷梦,尽时方宇明……
  •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

    “谢谢您了,谢谢您老的关心,谢谢您老的照顾,谢谢您老的分析,谢谢您老操心指点我这么多,真的是太谢谢你了。”微笑着表达着自己不值一文的感谢,然后继续生活。并不愿意否定什么,因为或许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人都有眼睛和心,用在别人身上再好不过;也并不愿意去肯定什么,人的眼睛和心都长在自己身上,自己所经历的,自己所感受的,唯有自己最清楚。指点也好,指指点点也罢,我已经难以分清,就写一些不疼不痒的小文,期望能有所收获吧。
  • 挚爱前妻入骨情深

    挚爱前妻入骨情深

    婚礼当天,老公带着情人出场,她成为万人的笑柄。她等他回心转意,等来了一纸离婚合约!五年后,她带子强势归来,再次遇到了那个冷血的男人。他冷眼旁观这个女人,再次闯入他的世界!他看她欲擒故纵,看她用美人计,看她玩儿遍三十六计!怎么,她要逃为上计?他怎么会让这个女人,在挑起他的兴趣后,再次逃走?他会捂热她的心,再次挑起她的爱情。只是——万万没想到是,三年前,她已经没心了!
  • 不懂责任,你一文不值

    不懂责任,你一文不值

    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和商业准则,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责任心,他的能力将无法在工作在体现。因此在老板的眼里,责任是评估一个员工的第一法则。责任决定能力,责任催发能力。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 回首吴越

    回首吴越

    西施,两千五百年前一介庶民之女,因其貌美,不幸卷入吴越争霸的漩涡中。她空有美貌,毫无胆量,谋略,智慧,充其量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可自从《吴越春秋》《浣纱记》等演义作品问世后,后人皆认为夫差因她而疏远忠臣,因她而荒废朝政,吴国因她而灭亡,她成了亡国祸水。冤枉啊!冤枉啊!本书以《左氏春秋》《史记》《国语》为基础,真实反映吴王夫差盛极而衰的一生,穿插介绍越国,鲁国,齐国等诸侯国历史,介绍夫差如何把吴国推向灭亡的深渊。做此书目的有二,一来替西施翻案,二来探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古训,揭示着“天下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一人类亘古不变的正能量。
  • 扶摇长歌

    扶摇长歌

    春秋八百年,风流意气尽。仙宗修士吐纳阴阳,惟愿长生不死。魔门大枭谋夺天下,但求超脱天道。一座佛门重器牵扯天下纷争,一场天人棋局落子百万,一袭青衣坐昆仑观沧海,一个和尚发大愿修三世。有人要做那天下第一,有人想立于九天之上。且看这天道之下的芸芸众生,如何扶摇长歌登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