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来,既无提笔为文的冲动,又无挑灯夜读的兴趣,不知是心态的庸俗,还是文学的世俗,反正,不写也不看。总想与其如此,倒不如三五小酌,推杯换盏,省得让别人听自己或者自己听别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前些日子,有人推介了一篇文章,说如何如何,我颇不以为然,后又有人谈论此文,我仍不为所动,我知道,文学的泡沫化太严重了,文学的一次性消费也太普遍了。文坛尚且如此,何况发表在企业内部刊物上的一篇文章。许是三人成虎的缘故吧,闲暇之际,便歪斜着身子半躺在床上浏览起这篇文章——真的是浏览。始而挑剔,继而感慨,终而不觉端正了身子。读完良久,摘下眼镜,擦着湿润的眼窝,深深地吸一口气,又长长的呼出:——啊,人生。
这就是我读李振忠先生刊登在《山涧》今年第1期上的《生命的滋味》后的感觉。
我很少为别人的文章喝彩。我毕竟读过大摞大摞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的作品;毕竟有过舞文弄墨、铅字如云的历史;毕竟与马金等人被别人尊为作家而在大学讲台上谈笑风生、激扬文字过。但这次,我被《生命的滋味》深深地感染了……与其说它是一篇文章,倒不如说它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对生命意义的深情诠释,可圈可点,可歌可泣。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振忠先生写女儿,温柔似水、怡然自得,舐犊之情跃然纸上;写妻子,高山流水、酣畅淋漓,恩爱之心凝于笔端;写母亲,则肝肠寸断、催人泪下,人子之孝溢于胸间。
文章的三个篇章,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各得其所,一条主线贯穿,颗颗珠玑相连。读此文如品茗,虽滋味苦涩但回韵悠长。我以为,若无对生活的长久积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无论如何写不出如此情真意切、立意深远的文章,为此,我深信不疑。因为我了解振忠先生的为人。
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