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5900000057

第57章 金融江湖,谁主沉浮(2)

2007年11月1日,贝尔斯登再次遭遇黑手。当天,《华尔街日报》将贝尔斯登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凯恩痴迷于高尔夫球和桥牌而对公司经营漠不关心的消息公布于众。据《华尔街日报》披露,在两只基金陷入危机的初期,凯恩曾经说过,这些基金不是贝尔斯登的钱,属于大型机构、超级富豪和借款人,他们全都明白其中风险。此内幕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公司投资者的强烈不满和批评。2008年1月,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74岁的凯恩被迫辞去了首席执行官一职,但仍保留了董事长职务,公司高管艾伦·施瓦茨接替其成为贝尔斯登新CEO。首席执行官的人事变动,使外界对贝尔斯登的经营状况更加怀疑了。

进入3月后,虽然贝尔斯登的股价已从2007年10月的13158美元跌至70美元以下,但新任首席执行官施瓦茨对公司的前景仍抱有乐观态度。就在施瓦茨鼓足干劲,准备带领员工们重拾河山的时候,穆迪评价机构降低了贝尔斯登发行的一些按揭支持证券的评级。消息公布当天,贝尔斯登股价在收盘时下跌至6230美元。更为严重的是,贝尔斯登的欧洲贷款方荷兰合作银行对外宣布,贝尔斯登须按期偿还一笔周内即将到期的总额为5亿美元的贷款,这也意味着荷兰合作银行不会同意贝尔斯登推迟偿还另一笔下周到期的总额为20亿美元的贷款。事实上,贝尔斯登一直依靠着持续不断的贷款资金维持其日常经营,其融资总额达1190亿美元。荷兰合作银行的不讲情面无疑是对贝尔斯登的雪上加霜,这也说明了贷款方对贝尔斯登的境况越来越担心了。此后,各种不利于贝尔斯登的消息在华尔街蔓延开来,形势逐渐到了失控的境地。

3月7日,贝尔斯登一笔1000万美元五年期合约的违约成本已经上升到458万美元,这远远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们。由此,华尔街出现了贝尔斯登现金已经枯竭的消息,致使客户们争先恐后地从贝尔斯登转走资金,总额近150亿美元。其中贷款方如富达投资公司,拒绝向贝尔斯登补充第二天开市所需要的融资资金;而德意志银行、高盛集团以及其他券商的客户也纷纷拒绝与贝尔斯登交易。

第二天,在贝尔斯登麦迪逊大街总部里,高管们正想方设法平息谣言。他们不断打电话给交易伙伴,强调贝尔斯登还有约18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足以支付贷款或清偿交易合约。据说当天,贝尔斯登时任首席执行官施瓦茨在与华特·迪士尼公司代表的会谈期间,不断被公司员工打来的电话所打断,而这些电话都与如何回应谣言有关。在这紧急关头里,为了激发起员工们的斗志,61岁的贝尔斯登股票部联席主管、平时沉默寡言的布鲁斯·里斯曼站在一张桌子上对交易员们吼道:“大家集中精神,抓紧干活。贝尔斯登已存在多年,以后也会一直存在下去。一旦有什么消息,我会立即通知大家。”当天晚些时候,贝尔斯登发布新闻公告,表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流动资金以及资本情况仍然保持良好”。贝尔斯登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倒下。

然而几天后,3月11日,华尔街再次传出坏消息,贝尔斯登重要的合作伙伴瑞士信贷集团要求其交易员不得从事任何与贝尔斯登有关的交易。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恶意歪曲的消息。当天,许多对冲基金到瑞士信贷集团的经纪业务部,要求其接受它们与贝尔斯登的交易合同。后来,瑞士信贷便向其股票和债券交易员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要求所有那些涉及贝尔斯登的交易及其他的非常规业务,均需得到信贷风险管理员的批准。然而,这个指令传到其他公司的交易员那里却完全变了味,对贝尔斯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时候,贝尔斯登高管们认为公司必须发布另一项公告,澄清有关瑞士信贷集团的事情。3月12日上午九时许,CNBC商务频道发表了施瓦茨的谈话,他说道:“可能因为贝尔斯登是按揭业务的主要参与者,有些人就推测公司存在问题。但这些猜测均不属实。”然而,正当节目要开始播放贝尔斯登的利好消息时,如公司现金储备充足、第一季度公司盈利良好等,他的谈话就被插播新闻打断了。有趣的是,插播的内容是纽约州长埃利奥特因嫖妓而辞职的丑闻。贝尔斯登各级员工感到非常沮丧,他们像是被人耍了一样。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但贝尔斯登的糟糕情况没有丝毫改变,核心客户仍在继续移走资金。3月13日整个上午,贝尔斯登高管们一直在盯着直线下跌的公司股票。午后,40多位贝尔斯登精英齐聚公司12楼,聆听首席执行官艾伦·施瓦茨分析公司的最新局势。与此同时,可怕的谣言已在贝尔斯登员工中引发了骚乱,他们既担心自己的饭碗,又担心自己长年的积蓄,因为许多人的个人财富都与公司的股票捆绑在一起。为了安抚大家,施瓦茨保证,贝尔斯登将安然渡过风暴,“一切不利消息都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在与会者中,许多员工都对施瓦茨的话表示怀疑,其中65岁的老员工迈克尔·米尼克斯提道:“许多客户已从贝尔斯登的证券账户中转走大量资金,而最坏的消息是,公司重要的交易客户,一家名为文艺复兴技术公司的对冲基金,正在将50多亿美元转移到竞争对手那里。”

“你有什么办法对付这些事情呢?”米尼克斯打断了他的老板,“资金正在飞出我们的大门,客户也正在离我们远去。”

显然面对贝尔斯登的困境,施瓦茨他们并没有什么好的措施。终于,贝尔斯登扛不住了,准备向美联储申请破产保护。于是,施瓦茨打电话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蒂莫西·盖特纳,希望他能尽快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施瓦茨本打算利用公司按揭贷款和支持证券作为抵押品向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拆借,确保贝尔斯登可以清偿放款人和交易伙伴,但盖特纳以贴现窗口通常只是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借款为由拒绝了施瓦茨的提议。当天晚些时候,被逼无奈的施瓦茨不得不打断摩根大通银行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狄蒙的52岁生日庆典,询问他是否有兴趣购买贝尔斯登。

3月14日一大早,贝尔斯登的经理们已经放弃了一切努力,此时此刻,他们仍旧没有找到合适的解救办法。与此同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蒂莫西·盖特纳先生正邀请许多政府高官召开电话会议,其中包括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如果允许贝尔斯登破产将会造成多大的后患。不可否认的是,贝尔斯登倒塌必然会引起世界范围的金融海啸,并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以平静。

几天后,贝尔斯登官员收到一封由摩根大通银行顾问斯蒂芬·卡特勒发来的电子邮件,这是一份新闻公告草稿,宣布摩根大通将在未来28天内“按其所需”为贝尔斯登提供金融支持。两天后,摩根大通银行对外宣布,将以换股的方式收购贝尔斯登。这意味着,曾风光无限的贝尔斯登永远从华尔街消失了。

贝尔斯登的倒塌来得如此突然,说明了建立在巨额信用基础上的金融体系是多么的脆弱。在华尔街,每天庞大的证券交易全凭那心照不宣的协议,即交易伙伴一定会即时清偿。当投资者担心贝尔斯登无力清算其客户交易时,信用就会瞬间蒸发。为了避免损失,交易伙伴会撤走资金,这反过来又助长谣言的传播。甚至有一些合作伙伴更是落井下石,为了利益竟下注赌贝尔斯登的倒闭,从而进一步加速其灭亡。在贝尔斯登事件中,无疑有一股势力在蓄意散布那些导致贝尔斯登轰然倒塌的谣言。

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国会成立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根源,该委员会召集许多在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公司领导们,举行了一系列的听证会。在听证会上,贝尔斯登的多位前高管表示,公司之所以成为金融危机的第一个主要受害者,并非是因为其拥有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的风险敞口过大,而是由一些恶性谣言以及交易伙伴的“背信弃义”所造成的。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凯恩表示,市场对贝尔斯登表现出来的信心缺乏是“不公正、不合理”的。他还指出:“随后发生的事情表明,贝尔斯登的倒闭并非源于贝尔斯登独有的行为或决策产生的后果,而是巨大的市场强迫身为最小规模独立投资银行之一的贝尔斯登不能再继续存在下去。”

贝尔斯登今日所遭受的“背信弃义”“落井下石”,也许与它十年前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中所表现的“冷酷无情”有着莫大关系。华尔街人都是“冷血”的,他们只注重自身利益,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雷曼被华尔街抛弃

“每天晚上我都会醒来思考,为什么我们是唯一一家不被政府救助的金融公司,这个问题将一直陪伴我的余生。”

——雷曼前总裁理查德·富尔德

雷曼兄弟公司始创于1850年,起初只是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一家主营棉花的商店。在犹太裔三兄弟亨利、伊曼纽尔和迈尔的努力下,小店的生意蒸蒸日上。1858年,由于纽约成为美国棉花交易的中心,雷曼兄弟公司出于生意上的考虑,在纽约曼哈顿成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雷曼兄弟公司也由此展开了在纽约的辉煌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逐渐从农业国转变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雷曼兄弟公司意识到,传统的棉花贸易已不再有利可图,因此他们顺应新形势,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到20世纪20年代,雷曼兄弟公司已从一家商品贸易公司演变成一家涉足证券交易和银行业务的金融公司。

1969年,雷曼兄弟公司第三代掌门人罗伯特·雷曼去世。此时,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经济非常不景气,而罗伯特的去世让群龙无首的雷曼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在雷曼内部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公司在利率投机上出现重大失误,当天就亏损670万美元。雷曼兄弟公司随后进入一段阴暗的时期,一度濒临倒闭边缘。后来,贝尔豪威尔前首席执行官皮特·彼得森被雷曼兄弟公司招入门下,在他的代领下,雷曼终于摆脱了危机,并连续5年保持盈利。

1977年,雷曼兄弟公司合并了库恩—娄布公司,后者曾是华尔街最有名的犹太投行,其20世纪初实力排名仅次于JP摩根银行。二战后,库恩—娄布公司日渐没落,在遭遇资本危机后,被雷曼兄弟公司收入囊下,公司更名为“雷曼兄弟—库恩—娄布”。当时,在所罗门兄弟、高盛、第一波士顿信贷等众多豪强瓜分美国投行市场的情况下,雷曼兄弟公司凭借这一交易重返华尔街大佬行列。

然而好景不长,1984年,雷曼兄弟公司再次陷入危机。由于公司在传统固定收益业务上的业绩下滑,导致整体利润水平下降,公司高层领导就雷曼未来发展定位问题出现重大分歧,而这种分歧最后演化为人与人之间的阴谋和报复。当年,在雷曼主席路易斯·格拉克斯曼的怂恿下,雷曼兄弟公司被美国运通公司以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雷曼从此失去了自由。1994年,由于美国运通公司剥离投资银行与经纪业务,雷曼人借此机会,成功逃离美国运通公司,摆脱了寄人篱下的悲惨岁月。与此同时,雷曼兄弟公司引来了一位新领袖,他就是理查德·富尔德。

1969年,刚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获得MBA学位的富尔德踏入了雷曼兄弟公司的大门,担任一名普通商业票据交易员。此后,富尔德一直没有离开雷曼,哪怕是当雷曼投靠了运通公司,富尔德仍与雷曼同甘苦、共患难。1994年,雷曼兄弟独立后,富尔德凭借他的执着和出众的个人能力,成功当选公司首席执行官。

在富尔德的带领下,雷曼兄弟公司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就。2000年,雷曼兄弟公司股票价格突破每股100美元;2001年,公司获得了“个人委托”业务的经营权,并成功从“9·11”的阴影中走了出来;2002年,公司开设财富与资产管理分支业务,到2005年,该业务资产总额达1750亿美元;截至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资产达7000亿美元,跻身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有人将雷曼兄弟公司称为“不死的老猫”,但正是这家公司在经历数次狂风暴雨之后,于2008年倒在了世人面前。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这家历史悠久、资产雄厚的投资银行走向灭亡的?

从表面来看,雷曼如其他遭遇厄运的金融机构一样,在次贷衍生产品上赌的太多了。当年,富尔德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断增加公司在次级债金融衍生品上的筹码。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雷曼手中持有巨额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其中仅信用违约掉期一项的合约价值就高达8000亿美元。当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造成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进而导致持有这些金融产品的机构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受危机影响,雷曼2008年第二季度损失达28亿美元,并在第三季度达到了39亿美元。

进入2008年9月后,富尔德已经明白,任何调整都无法挽救雷曼了,只有寻求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才能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富尔德的愿望是好的,但实际上,雷曼正是栽在了华尔街众多机构的手里。

首先,雷曼遭遇了摩根大通的“釜底抽薪”。摩根大通银行一直是雷曼兄弟公司的合作伙伴,被雷曼称为“亲密无间的战友”。摩根大通银行作为雷曼的清算行,是雷曼最大的债权人之一,拥有约230亿美元的债务。截至2008年9月10日,雷曼兄弟公司仍拥有41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勉强能够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转。然而就在此时,摩根大通银行要求雷曼提供50亿美元的额外抵押品,为摩根大通客户所持有的雷曼贷款头寸提供保护,否则将冻结雷曼的资金账户。摩根大通此举无疑是对雷曼的“釜底抽薪”,令这家华尔街老店在关键时刻元气大伤。

其次,评级机构“火上浇油”。在摩根大通要求50亿美元的抵押品要求之前,雷曼兄弟的债券评级还是很高的。但在9月12日下午,三大评级机构突然发布公告称,如果雷曼兄弟没有筹集到新的资金,它们将于9月15日下调该公司的债务信用评级。评级机构的声明在雷曼兄弟公司内部和投资者中间,引发严重的恐慌情绪。在评级机构的间接引导下,很多投资者开始感觉到雷曼存在的问题,纷纷从雷曼撤离资金。此外,信用评级的削弱,也使得雷曼兄弟获得债务融资更加困难。

同类推荐
  •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本书是对知识服务业这一全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内容从对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讨论切入,对知识服务业的内涵、范畴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并从大都市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本书不仅理论上有创新,而且国内外相关资料翔实,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科学的判断,具有实用和指导价值;适合政府人士、学者及相关企业界人士阅读。
  • 餐馆赢在决策

    餐馆赢在决策

    本书分为理念篇、实务篇、误区篇。采用了先讲案例,再做画龙点睛似的精辟短评,然后配以漫画加深读者印象的表达形式,力求生动形象地、深入浅出地把决定成败的道理娓娓道来。
  • 求真务实:百年社会经济反思

    求真务实:百年社会经济反思

    本辑《求真务实》赶了个好日子,今天与读者见面了。所谓“求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我们的《求真务实》就是要在求真思想的指导下,务实地去发现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本辑的探索就从100年前开始。自彼时起,中国人仿佛迎来了名为“共和”的全新时代。然而,任何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必须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方有望清澈。在共和诞生百年纪念之时,四海内外依然在热议着,100年前的革命,究竟是触发了另一个天朝盛世来临之前的短暂动荡,还是开启了中国摆脱王朝循环而融入现代世界的灿烂天桥?"
  • 中国零售业竞争与发展的制度设计

    中国零售业竞争与发展的制度设计

    本书是一部研究在加入WT0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零售业公平竞争与进一步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它论述了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零售业国际化的机理、回顾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过程、评述了对零售业开放的种种争议、研究了其他国家零售业开放的制度、详尽分析了各种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及其原因、评价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市场绩效、预测了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面向“后WTO”时代的促进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制度设计。
  • 家庭理财好帮手

    家庭理财好帮手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有通过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收入,谨慎地投资理财才能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那么,如何设计自己家庭的致富之路?怎样才能在家庭生活和经济压力等问题中做到平衡呢?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投资理财的方法和途径呢?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我们家庭理财的好帮手。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人们从生活中获取智慧,从而使每个家庭在生活和经济收入之间有一个合理的缓冲区,从而保证家庭生活朝着稳定、和睦、健康的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
  • 契约99天

    契约99天

    十八岁这一年,丁雾比赛失利,名次被夺,接着被人陷害。一次洗手间的相撞,让她与杜靖宇这个恶魔紧紧的牵扯到了一起。“想被你外婆知道我们之间的事?还是想成为你学校的名人?如果是,你尽管逃!”他用最平静的面容说着最让丁雾万劫不复的话。她忍下屈辱,成为他身边见不得光的女人,从最高贵的天鹅堕落成他手里的小白兔,任由他奚落嘲笑鄙视。她被推入游泳池差点淹死,他唯一的反应是将她再次丢下去:“如果学不会,那就淹死在里面!”丁雾:杜靖宇,我一定会离开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天龙吟诀

    九天龙吟诀

    一天龙怒吼,二天沧海笑;若欲苍穹笑,九天龙吟诀;九天之上,傲视天地。
  • 鬼兵器

    鬼兵器

    不要!可是一切都太晚,鲜血已从妮彩的胸膛汹涌而出,在那一刻他多么渴望自己拥有力量,愤怒、绝望,最终激发了隐藏于身体中的诅咒之力……家人被害,他背负着血海深仇,踏上了一条通往一个从未出现过的世界,一个鬼的世界的复仇之路……
  •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潇洒人生

    潇洒人生

    从手术台上意外穿越,虽然历史上没记载,但既来之则安之,她不过是随便逛逛,怎么后屁股就跟了一堆男人?俗话说美人祸水,她可不想早死……那怎么办,跑呗?可岂不知这写男人个个权势滔天,她怎么能逃得过呢?
  • 全能护花仙医

    全能护花仙医

    至尊狂少,霸道嚣张。异界修真大能叶炫穿越到花花都市,发挥医术本色,炼制极品仙丹,搭讪美女,收收小弟,拳打官富二代,脚踢高富帅!同时更是麻烦不断,且看叶炫如何坐拥群美,纵横都市!叶炫曰:我已经很低调了,但我的魅力出卖了我!
  • 魔法塔罗牌

    魔法塔罗牌

    贵族魔法学院,校内都是以笑待人,却是暗里藏刀。女主和男主因为塔罗牌而相识,一段或真或假的故事就此开始……
  • 天式:金贵

    天式:金贵

    在天式的早期,用诙谐的语言,和一个个穿插着玄学知识的小故事,生动描绘出一个刚走出山村的少年,小白的质朴,和隐藏在狂放不羁外表之下的自卑,狠辣,及坚韧。小说中期,会用紧凑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幻想,把一个个高潮跌宕的故事情节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征伐西方和东瀛,扬我国威。后期,纯幻想情节,故事的背景建立在三皇五帝,五族并立(人族),百族争锋(蛮荒)的宏大场景下,主角小白一路劈波斩浪,攀上顶峰。最终,主角千年修炼得道,渡劫飞升时,洞彻前世今生,因果万般,做出了自毁的抉择……
  • 汉江歌谣(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汉江歌谣(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尹全生将现实演绎为小小说的现代寓言,通过类型化人物的命运,凸现一种涵盖面较大、普适性较宽的小小说哲理意蕴。他善于通过富有传奇色彩的叙述构建意外结局,提示一种让人惊醒、启人思考、直指阴暗人性和灰色现实的批判指向。
  • 异世天仙

    异世天仙

    人生圆满时被收入天仙门下“我不愿意啊~”修为低弱参与诸神无间道“我不愿意啊~”穿越异世,斗气飞溅,魔法乱舞,诸族并立,魔物横行,无数宝藏待开发,万千美女欲随行,看天仙大道如何独斗诸界神灵暴虐地狱鬼魔!“啊喂,真有你说的那么爽么,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再说,我不愿意啊,放我回家奶孩子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