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6200000043

第43章 关公形象的确立(4)

即罗烨以为说话人责任在于“讲论只凭三寸舌,秤评天下浅与深。”“讲论”即“演”,“秤评”者“义”也。又言“讲历代年载兴废,记英雄岁月文武。”“英雄”一语,揭示蕴含有明晰的价值判断,“兴废”二字,则标示历史演进之因果链环。故“讲”说者“演”也,“英雄”“兴废”者“义”也,从而形成了“演义”一体,为“讲史平话”的新潮流派。

第二个特点是由于南宋平民教育普及,而能经科举步入仕途毕竟有限,所以很多儒士加入说话人行列,同时由于司马光编年体的《资治通鉴》突破了正史记传体叙述,将历史因果链记述分明,更容易据此编纂故事,铺叙人物,把理学史观及其价值判断注入民间讲唱,这就是《醉翁谈录》记叙的:

“也说黄巢拨乱天下,也说赵正激恼京师。说征战有刘项争雄,论机谋有孙庞斗智。新话说张、韩、刘、岳,史书讲晋、宋、齐、梁。《三国志》诸葛亮雄才,收西夏说狄青大略。”

第三个特点是“说话”演出场所已由集市庙会的“赶场”短篇,发展为专用演出场所“勾栏”的连续性长篇。也就是集叙事讲论于一体。罗烨《醉翁谈录》说:

“举断模按,师表规模,靠敷演令看官清耳。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万余言,讲论古今。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衍得越长久。”

敷衍提掇,始成长话。盖讲史非长篇不能叙明前因后果,彰显扬善惩恶,且有商业上之莫大利益,故绝不能等闲视之。古今同理,即今日肥皂之“电视连续剧”,所以不惮时论讥评,观众厌烦,皆以灌水抻拉,“水多和面,面多和水”,刺刺不休为无上法门,秘籍宝典者,亦为此也。史载南宋临安艺人能长期不转场,亦非日换短篇话本,而必得提掇敷演,讲说长篇才能坚持。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三国志》人物描述及《资治通鉴》三国故事受到书会才人的特别青睐,由宋入元,代有创建,为后世《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不断积累素材。

(第五节)民间增益事迹

宋金元时人们在铺叙三国故事的同时,也开始专为关羽敷衍故事,这与《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戏曲似非同一源头。今解州常平村关羽祖庙犹存一座金代瘗塔,相传为关羽母亲投井处,上嵌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铭碑,明言:

“关圣于灵帝光和二年己未,愤以嫉邪,杀豪伯而奔。圣父母显忠,遂赴舍井而身殁。至中平元年甲子,里人为帝有扶汉兴列之举,遂建塔井上。”

《山右石刻丛编》收载有一篇金人所作《汉关大王祖宅塔记》,自称“本庄社人”、“直下封村柳园社王兴立石”,可以视为民间为关羽托言“前传”及籍里的早期资料。颇疑“下封村”应为常平村(里)之旧名,且“封”、“冯”谐音,后世民间关羽传说中,也有关羽本姓冯,因杀人避仇逃他乡,过关隘盘查时,随口指“关”为姓的说法。这也是现存文献中关羽家世民间传说的初始阶段。

约在元大德-至大年间(1297~1308),当阳已有儒生在慨叹关羽“事机垂成,祸生于所,忽乃守其志,终始不回,卓然为汉忠臣,独见称于后世,庙食玉泉,至今不绝”的同时,开始在官方支持下探索典籍,访求传闻,系统编纂关羽事迹,裒集成册,取名《关王事迹》(又名《新编关王实录》)。胡琦从关羽祖系、生平年谱、身后灵异,到历代封赠、碑记、题咏等汇刊一处,为系统铺叙虚构关羽事迹奠定了基础。此外,《关王实录》又加入了几通符合理学观念之“关羽书札”,以白其“降汉不降曹”之曲折委屈。钱锺书曾留意到关羽书札问题,他在《管锥编》内引用《三上张翼德书》讨论其真伪,及其在明代士大夫中的流播问题时说:

关羽文无只字存者,而周亮工《书影》卷一〇云:关云长《三上张翼德书》云:“操之诡计百端,非羽智缚,安有今日?将军罪羽,是不知羽也!羽不缘社稷倾危,仁兄无俦,则以三尺剑报将军,使羽异日无愧于黄壤间也。三上翼德将军,死罪死罪!”右此帖米南宫书,吴中翰彬收得之;焦弱侯太史请摹刻正阳门关帝庙,中翰秘不示人,乃令邓刺史文明以意临之,刻诸石。不知米南宫当日从何得此文也。一题一书之为近世庸劣人伪托,与汉魏手笔悬绝,稍解文词风格者到眼即辨,无俟考据,亦不屑刺讯。

则伪托关羽书札是否宋儒为始作俑者?姑志质疑。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按《三国志》及其他史传皆称张飞表字“益德”,而至治本《三国志平话》和元代三国戏曲则均称“翼德”,胡琦此书亦作“翼德”。揣想改名本意,或许是以张飞为辅“翼”刘玄“德”之肱股干臣。最初当然是儒士做的手脚,但也见出与民间小说平话的互动影响。

宋元有关三国的“说话”情况,端赖现存日本的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福建建安虞氏刊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得窥一斑。该刊图文并茂,文字还保留着质朴简略的话本特点,叙事亦与“据史演义”颇有差距,表现出浓烈的民间传播气息。元人戏曲小说互动性很强,很多人物故事究竟是先出自小说,还是先出自戏曲,也还难以说清,但至少知道两者的转换性既强且快,或者文士刚刚搬演成剧,书会才人马上演为说部;或者小说甫一敷衍成篇,杂剧立刻粉墨登场。鉴于后世作为关公形象的一些特殊标志,如容貌、服饰,以及“形象组合”的青龙刀、赤兔马,随侍关平、周仓都先后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戏剧小说描写中。

(第六节)“汉人格萨尔王”

三国故事演进历史可述甚多,学术界关怀者也甚众,雅不欲复述所以,陷入“同构”。故另辟蹊径,以蒙藏着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和汉语词话本《花关索》为例,另行探讨。

关公故事在唐宋已经开始流传,元代的关公戏剧与小说平话愈加流行。此为常识,不劳分证。而元代开始传播的《格萨尔(Gesar)(蒙古史诗称为格斯尔Geser)》,是在西藏、蒙古以及中亚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部口传史诗,《花关索》则是明初汉民族地区刊行的一个词话本。看上去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样形成于大约14世纪。如从传说学(Legend)角度思考,展现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学术视野。

花关索自承是关羽第三子,其间的承袭关系简明清晰。而将关公与格萨尔王联系在一起,也由来有自。但关公信仰及其传说是否影响过格萨尔史诗,或者说格萨尔史诗中是否存在关公形象的影子?似乎还没有专文论及。本章拟由关公被称为“汉人格萨尔”的现象谈起,逐次涉及《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的兄长甲擦形象特征和角色设置,最后引出《花关索》唱本与蒙古史诗、《格萨尔》的相似,进而探索这个奇特孤兀的唱本及傩戏,与蒙藏民族史诗产生的时代、地域相关性问题。

需要申明的是,鉴于《格萨尔王》系口传文学,千百年来在西藏、蒙古各地的传播中虽有传承共同性的一面,但也与世界各地各民族所有口传文学一样,变异性和随意性也很明显。此为专学,笔者只是管窥蠡测,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而非擅自作结,静候方家续论。

着名德国学者海西希(Walther Heissig,1913~2005)曾认为,在中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关帝被当作战神,而过去早就有人把喇嘛教中的格萨尔汗当成了此神。他们作为战神,在肖像方面的相似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边防地区的关帝庙中,把伟大的关圣帝当成关氏家族神圣的格萨尔汗,这完全符合嘉庆和道光时代的宗教民族融合政策……稍后不久,关帝的神启不仅仅被当成了战神,而且还被说成是格萨尔汗。”

李福清也介绍说:

“在18世纪中关羽崇拜在蒙古族流行较广。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在俄罗斯工作的德国学者S.Pallas在西伯利亚旅行时,参观俄罗斯Kjakhta(恰克图)及对面的(属于清朝中国)买卖城时,也参观了那里的关帝庙(大概是北部最远的关帝庙)。当地的蒙古人告诉他,这就是格斯尔庙。”“这证明在蒙古人之间关帝形象很快与蒙古崇拜的藏蒙两族民间史诗最伟大的英雄汗(格斯尔或藏语发音格萨尔)合起来了。”

台湾学者王明珂也注意到:

“在当今或近代蒙古族与满州人的‘边缘族群’中,并非没有假借汉人祖先或神的例子:如部分东部蒙古部族近代以来一直有‘满洲公主嫁来蒙古所携山东卫士后裔’之说;又如在内蒙南部流传的关公与格萨尔(‘藏族’史诗英雄)述事及其混合。这些又需要对近代汉、藏、蒙、满民俗文献作些研究,以及在相关地区作民族志田野调查。”

但是李福清例举材料尽出清代,复自设疑言“未知元朝亡后,明时蒙古人怎么崇拜关羽。”笔者认为可由藏、蒙两族共有的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中探索。简单而言,理由有四:

一是年代相关性,据介绍,“关于这部史诗的产生,一般认为是自十一世纪以来,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而成;另有认为应当产生于十三世纪或更晚时间的观点。”而作为下限的十三世纪,正是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八思巴活跃于蒙古宫廷,萨迦教派亦频繁往来汉藏地区之时。

二是故事由来发展与宋元间关羽故事演变契合。《格萨尔王》略谓藏民民不聊生,“请求天界梵天王派一位神子下凡来治理人间,解救百姓。梵天王答应了这一请求,派自己的三儿子担负了这一使命。”并先后战胜了魔、霍尔、姜国和门国,是为“着名的‘四大降魔史’,亦是史书主要的,最为精彩的部分。”按密教中的“梵天王”原即毗沙门,其“三儿子”哪咤已经在道教中成为关羽的部将。而“伏魔”正是密宗“梵天王”或忽必烈时代关羽神职的主要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在宋末元初《大宋宣和遗事》中出现了为了护卫解州盐池,在龙虎山张天师的召请下,关公率领阴兵大战蚩尤的传说以后,《格萨尔王传》也有与姜国争斗,又名《保卫盐海》的故事。大意说姜国国王萨旦受到黑魔神蛊惑,为了“夺取饮食调味的最佳品”,不惜纠集各路妖魔,发动战争,妄图侵占属于格萨尔岭国所有的“盐海”:

“在被黑山阴影笼罩的角落里,那黑海中的波浪正翻腾。惊雷般的猛将白登格布,老妖魔吉吾托格,毒人拉鸟斯斯等,是率领龙王部队的头领,赶快集合水妖兵。”

其间反复多次,两败俱伤,而护佑格萨尔的“白梵天王”降下预言说:

屈拉长官身穿金铠甲,明天要来闯营需防备。

这人智勇谁也难匹敌,当心岭军人马会失利。无论派谁去同屈拉战,当心性命落在他手里。要以赤兔神马为队首,列阵一方英勇去迎击。行动由我梵天来运筹,争取这次战争夺胜利。

无论派谁去同屈拉战,当心性命落在他手里。

要以赤兔神马为队首,列阵一方英勇去迎击。

行动由我梵天来运筹,争取这次战争夺胜利。

目前对他只用软办法,九年后如何对付全由你。

“金铠甲”之说,或许就是蚩尤“五兵”的演化。赤兔神马一度被姜军大将屈拉夺走。但最后在白梵天王等天神的帮助下,姜国落得战将丧生,元凶丢首,以失败告终,萨旦王也死于格萨尔之手。这段史诗虽有唐代史实作为依托,但也留下宋人解州盐池传说“关公斩蚩尤”的浓重痕迹。或者可作另一种“双向互动”的假设:即《格萨尔王传》早期史诗有关内容曾在元初传入内地,道教曾据以丰富自己的传说。

第三也最重要的,就是《格萨尔王传》中对于格萨尔同父异母兄长甲擦夏尕尔(亦作“甲擦”、“嘉察”、“贾察”、“奔巴王”等)形象的塑造。目前关于《格萨尔王传》与关公渊源的探索,差不多都集中在格萨尔本人身上,他们同为梵天王化身或其子,都有南征北战的勋劳,以及护佑众生的功能,尤其坐骑都是神奇的赤兔马(枣骝马),等等,都有几分形似神似处,但笔者以为,更值得进一步考探的,还是《格萨尔》中他具有汉族血统的兄长甲擦。

甲擦是汉妃所生,“在介绍自己来历时,反复提到自己是大汉皇帝一外甥,他的坐骑、宝刀均来自汉地,并以这种亲缘关系而骄傲和自豪。”这正是唐代以来藏汉“甥舅”之好的传统表述。而单单夸耀他宝刀之锋利,就用去了七十行诗:

我这柄‘雅西噶彻’宝刀,是中华皇帝的传家宝;

是大自在天的命根铁,铁匠之神多吉勒巴锻造。用魔鬼的黑血淬火,用毒蛇的毒汁打磨;

用魔鬼的黑血淬火,用毒蛇的毒汁打磨;

宝刀的刀柄是什么?蓝天大鹏的犄角。

请看宝刀的刀头,滚滚黑云压城堡;请看宝刀的护手,喇嘛头戴莲花帽。请看宝刀的刀背,像羊卓雍湖的波浪;请看宝刀的刀面,像冰凝大地的寒光。

请看宝刀的护手,喇嘛头戴莲花帽。

请看宝刀的刀背,像羊卓雍湖的波浪;

请看宝刀的刀面,像冰凝大地的寒光。

抽出我的‘雅西噶彻’,如闪电劈开茫茫黑夜;

插上我的‘雅西噶彻’,如流星消失在蔚蓝虚空。

我挥动宝刀扑向敌群,像霹雳击碎座座崖峰;

我的宝刀‘雅西噶彻’啊,你的威名天神也震惊……

类同元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大王单刀劈四寇》一类对于青龙偃月刀的铺陈夸叙。甲擦生性刚烈威猛,忠信诚义,具有“万人敌”的声名,出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他能一箭射穿九个木人,出入战场时,白衣白马。白帐王发兵之前,霍尔国有一女预言家曾说,将有千名武士在单骑白人白马的手下丧生,此单骑之将便是指甲擦。果然,甲擦怀着对霍尔的仇恨,闯进了白帐王大营,砍断了敌营的旗杆,杀死了一批敌人,还赶回了一批战马。虽然作为指挥全军的大将,单独出击是考虑不周的,但是却使霍尔人从此如惊弓之鸟。这究竟是不是当年关云长“匹马刺颜良”的遗意呢?

《格萨尔王传》之《霍岭大战》是迄今所见到的汉译本中规模最大、文学价值最高的分部本,内有十数场大规模的战斗,塑造了数十个有性格的人物和精灵的形象,已有各种不同的整理本约七十多万字,代表《格萨尔》艺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而《甲擦捐躯》又是《霍岭大战》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现存《格萨尔》中的甲擦之死有着不同版本,但都是说因出内奸晁通勾结外敌所致,而他在保卫岭国,抵抗霍尔偷袭时,把兄弟的重托、岭国的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一种说法是:

“当甲擦追赶他(按指霍尔大将梅乳孜)的时候,因为彼此各事其主,无法相让,梅乳孜只好避免交手,拍马奔驰而去。不幸甲擦因连日鏖战,人困马乏,当他欲跃马刺杀时,马不但未猛扑向前,却后退了数步,一个闪失,甲擦摔下了马,恰恰头部撞在梅乳孜的矛尖上。梅乳孜大惊失色,深有负罪之感,泪如泉涌,他说:‘我一心向往着雄狮大王的事业,谁知把坏事做到了奔巴王身上!你们岭国部队一味逞强,太不知节制,把我奔巴一生的愿望都毁了!’甲擦却含笑迎接死神,死得从容而又壮烈,使全岭国都沉浸在哀恸中!”

死于马失前蹄。而在另一种版本中,他却死于敌将的背信弃义和暗算:

嘉察一边往前狂奔,一边对坐下的白背马说:白背马呀白背马,今天上阵用着你。

白背马呀白背马,今天上阵用着你。

同类推荐
  • 永远的迷离记忆

    永远的迷离记忆

    本书为廖玉蕙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近30篇。廖玉蕙是台湾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坛,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语言诙谐、嘲讽,作品充满温情、亲情、乡情,以及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从平常的事件里追寻常人不易见到的社会另一面,笔调幽默,风格朴实,颇受读者喜爱。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

    本书以纳兰容若的词为线索,在解读其作品的同时介绍了纳兰容若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书中包括少年游、英雄泪、佳人笑、沧海水、忘年交等内容。
  • 大雁掠过河岸

    大雁掠过河岸

    看过许多的书,前面大都有序,很多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写就的。我的朋友得知我要出书,也指点我这样做。想了再想,我一介卑微的小人物,还是写自序吧,这样更真切些。那就从《大雁掠过河岸》这个书名说起吧,它最早缘于我童年的记忆,到今天却记录了我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感激。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热门推荐
  • 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

    这是两个清醒理智的大儿童在彼此的感情世界里后知后觉的故事,也是一个腹黑的资本家谈恋爱的新姿势。王谨骞和周嘉鱼做邻居的时候,可没少让她看见自己的惨相。那时的他是树下挨了欺负不敢回家的瘦弱少年,周嘉鱼是在他对面专注练琴的稚嫩孩童。时光兜兜转转,他们曾分开,又在异国重逢。周嘉鱼以为王谨骞一如从前,却忘了如今人人都要尊称他一声王先生。他问她:“你以为我是凭什么让你对我如此放肆?周嘉鱼,做人要有良心。”
  • 异界求生

    异界求生

    原来世界退役的他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娶个媳妇生个娃。到了异界他不过想当个普通的图书馆的管理员,同样娶个媳妇生个娃。但是,自从那天晚上一个神秘的姑娘敲门……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传说中金色魔王的契约是真是假?能解除契约的异界默示录是否存在?五百年前消失的帝国又是如何?是众神一怒,还是另有隐情?……双重身份,双重职业,一明一暗,谜底,也慢慢的解开!一切都出人意料,一切又在意料之中!
  •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现代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中的人都生活在一种困惑中。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在盲目的状态下匆匆选择了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位老板,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毋庸置疑,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甚至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其结果不是一次次跳槽,就是一次次被解雇。
  • 诛天血尊

    诛天血尊

    天玄宗主峰峰主王傲天之子王林天赋奇佳,隐隐成为下一代宗主继承人,突生变故,王林修为剧降,父亲被害,连指腹为婚的未婚妻也对他态度大变,几番加害于他,原本的天之骄子,从云端掉下,身份立转,在天玄宗的地位全失。我欲指剑立云霄,脚踩祥云笑云端,这天下如是有负我之人,我不介意将他们一一超度。
  • 覆天魔主

    覆天魔主

    仙魔大战,魔主力战而亡,十万年后,重生归来,附身一名废物少年。昔日的敌人已经前所未有的强大,仍然无所畏惧,向天邀战!亢龙无悔,魔焰伐天!
  • 地下,地上

    地下,地上

    解放前夕,八路军侦察连长刘克豪,奉命假扮被俘虏的国民党军统参谋乔天朝,在沈阳军统东北站取得了站长徐寅初的信任,获取了很多机密情报,为我军顺利解放东北,立下了卓著功勋。为免国民党怀疑,组织上又派来女游击队长王迎香,假扮乔天朝的妻子王晓凤与他团聚。两个热血革命青年,有同样的理想和目标,却有不一样的性格和作风。他们在战斗中共浴风险,在生活中磕磕碰碰。解放后,他们几经波折,啼笑成姻缘。新婚燕尔,朝鲜战争爆发,王迎香要求参战,后来,不幸牺牲,留给丈夫和儿子无尽的怀念……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玫瑰绽放的年代。
  • 朱门嫡影

    朱门嫡影

    她是相门嫡女,却因命中带煞被弃之如敝屣。最后惨死于爱人之手……她是现代女高材生,受人指点却一朝穿越,寻找命中眼带朱砂的男子。重生又来,她是她,亦不是她,为了他种的情根,为了改变命运一雪前耻。庶母阴险,她见招拆招,姊妹狠毒,她亦变得魔高三丈。爱意已断绝,却不料渣男竟对她情有独钟,傀儡太子、俊逸王爷、神秘公子,皆对她用情至深,是阴谋还是爱情?是重蹈覆辙,还是佳偶良缘?她寻他而来,他又会不会随她而去?命中的他又到底是何人?且看朱门嫡影为你展开一幅朱门深宅中的锦绣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假如这不是唐朝

    假如这不是唐朝

    所谓“假如”,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假设。中国的古代史无比辉煌,在这期间,拥有着无数能够将辉煌延续到现在的机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假如这不是唐朝》讲述的即是历史给予唐朝的机会,以及错过这些机会的原因。大唐之开明繁荣,世所未有。都城长安世界瞩目,无数留学生仰慕而来;丝绸之路畅通天下,文化输出影响世界……但最终,唐王朝由极盛到衰败却几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 永恒魔主

    永恒魔主

    落魄不失心,雄冠不失礼,畅快生死事,贯彻绝古今。蛮荒大陆,诸神损落,谁是最后的主宰者?妖魔并起,万族争锋。谁是背后的博弈者?看我少年郎,如何从幽冥中走出一条淌血的仙途……
  • 请伊入瓮

    请伊入瓮

    家道中落,人生跌入谷底,她被人逼婚,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新婚夜,她在幽暗的房间里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暧昧的夜晚,未谋面的老公在她耳边低声喃喃:苏暮烟,你是我的。她的老公是谁?她暗中调查,却始终无法知道,自己嫁给的人究竟是谁。直到一桩旧事,揭开所有的过往,她才恍然发现原来一切早就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