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4600000107

第107章 清朝(10)

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曾国藩、李鸿章在安庆内军械所和上海、苏州洋炮局的物力、人力和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收买了美国人在上海虹口地区创办的旗记铁厂一座,又将容闳从美国购买的“制器之器”一并归入,正式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上海制造局”、“沪局”。该局由原旗记工厂主科尔任制造技术指导,其一切事宜最初由上海海关道日昌督察筹划,后又任命湖北补用道沈保靖督办。创办经费约用银二十余万两。同治六年(1867年)江南制造局因厂地狭窄,由虹口移至上海城南高昌庙镇,进行扩建,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共建成工厂15个,增设方言馆、炮队营、工程处、翻译馆各一个及各种附设机构十多个。建置经费先后用银200万两。江南制造局从事军火生产、轮船修造、机器制造、科技书籍的翻译和培养外语人才。所制造的枪炮、弹药,供应南北驻军,“遍及全国,共达七八十个单位”(主要是湘、淮军)。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将由马格里主办的苏州洋炮局移设南京雨花台,扩建为金陵制造局,简称“宁局”,主要生产枪、炮、子弹和军用物资。到80年代上半期,已有工厂十余座,用银约五十余万两,所造之枪炮弹药主要供应南北洋驻军。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船政局,后由沈葆桢接办。船政局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初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任正副监督,雇用工人1700至2000人。原计划五年内造船16艘,创办经费约40余万两银,每月造船经费53两银。同治八年(1869年)开始生产,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共造船15艘,这时船政局共有工厂16座,船台3座,先后用银达135万两。光绪元年(1875年)船政局由艺局学生主持接办,开始仿造旧式木船。从光绪二年(1876年)起,造七百五十匹马力的新式机器铁胁轮船,光绪七年(1881年)为南洋水师造三艘2400匹马力、排水量为2200吨的巡洋快船。同治六年(1867年),恭辛王奕奏准,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办“天津军火机器局”,同治九年(1870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改称天津机器制造局,简称“津局”。不久,李鸿章将洋总办密妥士免职,另委沈保靖为总办。天津机器局主要生产火药、枪炮、子弹,供应淮军和直隶用练军。到80年代上半期,先后共用银110余万两。

在同一时期内,各地还设立许多军火工厂,“唯一省仿造,究不能敷各省之用”,到光绪十年(1884年)为止,清政府先后设厂局20所,除江南制造局停办外,其余19所分布在全国十二个省区。从六十到九十年代的30多年中,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共用银4500万两,均由国库支出;所有局厂一律归官办;生产的枪炮弹药和轮船均由清政府调拨发给湘、淮军和沿海各省使用;每个厂局均有成群的官吏,机构庞大,洋务派创办洋务首先聘请洋员。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也筹建新式海军。咸丰十一年(1861年),恭亲王奕请英人“协助购买欧洲造战舰”。同治元年(1862年),两广总督苏崇光与英人议定,向英国购买兵船。同治二年(1863年),一支包括大小船只八艘的舰队,由英国海军军官率领到达上海,由于英国人强夺中国海军的指挥权,清政府拒绝接受,这支舰队被遣散。清政府先后用银160余万两的筹建海军活动失败。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批准了左宗棠的“设局监造轮船”的建议,决定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各以造船为重点,仿照西方,制造兵船,以装备海军。同治十年(1871年),两厂分别造出“惠吉”、“测海”、“操江”、“万年青”、“福星”等兵船数艘。同治十三年(1874年),丁日昌提议建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光绪元年(1875年),由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倡议,经总理衙门准,拨银四百万两,作为筹办海军军费,准备在十年内建成南、北、粤洋三支海军,后由于财力有限,决定“先就北洋创设水师一军”,沈葆桢死后,海军大权集于李鸿章一身,他在天津设水师营务处,佃理海军事务;又于光绪六年(1880年)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训练北洋系海军军官。同时又用银300万两,从德国购买“定远”、“镇远”两只铁甲舰。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光绪十年(1884年),三洋海军初具规模,南洋海军约有军舰19艘、北洋海军约有军舰15艘、福建海军约有军舰11艘。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中法战争爆发,八月,法国远东舰队击毁了福建海军全部舰船,并摧毁福州船政局,南洋海军也受到损失,只有李鸿章的北洋海军保存了实力。李鸿章又向英国订购了“致远”、“靖远”和从德国购进“经远”、“来远”等舰,北洋海军实力增强。在这前后,李鸿章又修建了大沽、旅顺船坞,为修理铁甲舰之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丁汝昌任海军提督,拥有军舰22艘。军事训练由英、德国人操纵。光绪二十年(1894年),北洋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结束了北洋海军的历史。

洋务派在开办军事工业的活动中,需要巨额经费,使他们感到“百方罗掘,仍不足用”,认为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认为“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因此,洋务派仿照西方,开展了建立民用工业的“求富”活动,借以达到“兴商务,浚饷源,图自强”的目的。

从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采取了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创办民用工业,包括采矿、治炼、纺织、交通运输等等,到90年代中期,共办几十个企业。

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派漕运委员朱其昂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开端。轮船招商局共招商股73万多两银,海关拨官款190多万两银,官督商办。总局设在上海,在上海天津等地设码头,代政府运漕米等。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矿务局,光绪三年(1877年)九月在开平正式创立,招商股80多万两银,官督商办。光绪三年(1878年)开井。次年使用外国机器,按新式方法开采。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每日出煤“五六百吨之多”。十余年后,开采量增加,每日“可出煤一二千吨”,且“煤质极佳,甲于地处”。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和北塘海口炮台试架设电报到天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电报总局,由盛宣怀任总办。电报线由天津沿运河南下至上海等地,以后又架设了上海至南京及南京至汉口的线路,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电报局改为官督商办。招商股80万元。光绪十年(1884年),电报总局迁往上海,并在各地设电报分局。光绪十六年(1890年),即电报总局成立十周年时,电报线已遍布全国各地。光绪七年(1881年)成立黑龙江漠河金矿,商股7万两银,官款13万两银,官督商办,李鸿章派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办理。光绪十五年(1889年),用新式机器开采,这一年产金18961两。同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办汉阳铁厂,由清政府拨款200万两银作资金。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年)完工,共建十厂。官办无款可等,后由盛宣怀接手,改为官督商办。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开始议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光绪五年(1879年)派郑观应筹办,光绪八年(1882年)成立。招商股银达50万两,采取官商合办形式。该局享有十年专利,不许民间仿办。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工,营业兴隆。光绪十九年(1893年年)失火、损失约70多万两银。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设华盛纺织总厂,下设十个分厂。光绪十六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将原设广东织布局移至武昌,创建湖北织布局。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底,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期内奏准在广东设织布局,后张奉调湖广总督,织布局随之迁往湖北,由于筹办资金困难,张之洞先后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16万两银,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始建造厂房,光绪十八年(1892年)底才正式开工,尚有盈余。

洋务派在七十年代后的二十几年里,先后创办了41个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尚存30个,共计资本约计3900万元。这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

此外,洋务派从同治元年(1862年)起,先后设立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福建船政学堂和天津水师学堂等二十多所近代学校,培养外语和近代科技人才。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政府还向欧美国家派遣近200名留学生。

随着北洋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覆灭,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咸丰十年(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负责对外事务。次年,咸丰皇帝总理衙门大臣奕的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作为附属于总理衙门的一所外国语学校,培养对外人员。是年五月,京师同文馆在北京正式开办,设英文、法文、俄文三馆,规定招收学生十人,最多不超过24人。只招收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由总理衙门考查录取,依次传补。第二年,变通章程,改为每馆招收十人。同治五年(1866年),总理衙门又奏请皇帝,要增设天文、算学科目,聘请洋人来教习,理由是“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器,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于是陆续增设了算学(包括天文)、化学、格致(包括力学、水学、声学、气学、火学、光学、电学)、医学四馆。录取学生的方法也相应变动。规定由京内外各衙门保举三十岁以下的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及五品以下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或举人、贡士等未仕人员,最后由总理衙门考查录取入学。同时规定“三年考列到高等者,按升阶优保班次,以示鼓励。”学生的生活待遇从优,先是每月每人给膏火银3两,后改为每人每月薪水银10两,并供给饭食。

同文馆设立之初遭到清政府内极端守旧派人士的反对。

监察御史张盛藻认为强盛中国的办法依旧是尧舜之道,只有通过精读孔孟之书,明体达用,才能使国家规模宏大,所以他极力反对向洋人学习制造轮船、洋枪技术,主张朝廷命官一定要任用科甲正途者。接着,大学士倭仁也不断提出“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从此,守旧派与洋务派在同文馆的设立上发生了激烈争论。倭仁声望在当时学界很高,是理学权威,他一出来反对,响应者颇多,这样,京师同文馆虽然设立了讲习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的科目,但投考的人却寥寥无几。

同治十三年(1874年),总理衙门提出六条“紧急机宜”,发给各省总督、巡抚筹议。以李鸿章为首的实力派大肆倡导,办洋务已成为一种时尚,于是同文馆也随之逐步兴盛起来。在此之前曾增设了德文馆,随后又增设了东文馆。光绪十三年(1887年)规定学生增加到120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改学制三年为八年,分前馆五年,后馆三年。课程包括汉文、外文、天文、算学、物理、化学、世界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目。此外设有为教学服务的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博物馆、天文台等。在此之前,还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设立了印书处,有中体和罗马体活字四套,手摇机七部,承印同文馆和总理衙门所翻译的数、理、化、医学历史等书籍和文件。

同文馆设管理大臣,由总理大臣委派,初由一人担任,以后时有由二人担任,负责主持管理同文馆事务。其下设提调工人,帮助调二人,负责安排课程及督察学生勤惰之事。同文馆的教课人员有总教习一人,洋教习若干人,还有汉教习和汉文教习三人。总教习多由外国人担任。同文馆的经费、人事等方面多为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所控制。同文馆先后聘请了外国传教士包尔腾、傅兰雅、丁韪良等担任教习或总教习,其中由赫德提名的总教习美国传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30年。按规定,同文馆不允许传播西方宗教,但实际上洋教习们总是借机进行传播。

光绪二十七年底(1902年)初,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改称“译学馆”,内设英、俄、法、德、日五国语文科目。

中日《马关条约》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一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中日战争正式开始。九月下旬以后,随着清军的不断失利,清朝廷中的主和派便开始乞求外国调停,由于列强各国或认为时机未到,或态度冷漠,也由于日本确定的媾和条件太苛刻,同时清朝廷中的主战派还拥有一定实力,因此,主和派的几次乞求外国调停活动都未成功。次年二月,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湘、淮等军在辽东战场相继失败,这使朝廷中的主战派大为泄气,一时间感到束手无策。二月十八日,清政府通知日本,将按照日本的要求派出全权代表,准备接受包括割地在内的屈辱条件。几天后,清政府又进一步明确向日本宣布,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日方提出的割地、赔款、订约等谈判内容,李均能全权处理。至此,日本同意议和。二十日,李鸿章应召到京,他考虑到日本提出的条件,深感此次议和责任重大,于是就先同军机处商议。翁同和希望能做到不割地,而其余大臣则担心不割地就不能议和。李鸿章又先后同美英公使进行商量,但都不得要领。三月二日,恭亲王奕向李鸿章传达光绪面谕,授予李以商让土地之权。同日,李鸿章上摺陈述其对议和的看法,认为割地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但能力图自强之计,原不嫌暂屈以求伸”,只是地有多寡要次之分,须力与争辩,谈判定有一番周折,朝廷必须密为筹备,防止日军直犯京畿等等。

同类推荐
  • 江山如此多骄

    江山如此多骄

    穿越成纸上谈兵的赵括,做的第一件是就是非礼了公主赵妮,随手救下的小孩竟然就是墨家传人李牧。乱世战国,群雄并起,身为世家公子的新赵括开始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上演他的华丽传奇。
  • 韩城攻略

    韩城攻略

    崇祯八年,崇祯以为大明江山坚如磐石,朝鲜仁祖十三年,朝鲜大王觉得江山稳固千秋万代,陈子枫很清楚,大明还有八年命,朝鲜还能活一年半。这个时代一切都很正常,唯独有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穿越者,终将改写一切。立足朝鲜,牵制满清,聚拢辽东流亡汉人,席卷天下终有时。孤城悬敌后,死地求生,历经暴风而不垮,可称英雄乎?看见不爽的,一巴掌拍死。书友群4132579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卦神皇妃

    卦神皇妃

    她因为天命,女扮男装;他因为皇位,找上了她。她冷声道:“王爷想要在下怎么做呢?”夙烨拿起穆如清的一缕发丝,放在手里把玩,“扮作女子,做本王的王妃。”只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害怕她会做出背叛他的事吗。穆如清似是已经猜到了夙烨会这样说,“可以,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我必定帮你夺下皇位,到时候,你要放我走。”“好,本王答应。”他说:“只要是如清,不管男女,本王都喜爱。”穆如清回头看了他一眼,“好,我知道了。”她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她知道夙烨在看着她,她却真的不敢回头,夙烨眼里的感情太过浓重,她不能接受,她早说了他并非她的良人。
  • 风流小太监

    风流小太监

    一个新来的小太监,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时间引起了整个后宫的轰动。宫女对他动心,就连皇妃及至公主,都想把他纳入自己麾下。御驾亲征回来的皇帝发现,后宫都不属于自己了,就连自己最宠爱的女人都和小太监惹上了关系……
热门推荐
  • 狂风咒

    狂风咒

    这场战斗,必须赢,前世之辱,今世还,王将再次苏醒。
  • 逗比王爷腹黑妃

    逗比王爷腹黑妃

    萧幂儿是大学一名拔尖学生,因家穷父亲为赚钱染上赌博,反使家变得更加难过,后被要债人打死,妈妈累趴,找老师请假挣学费却被告知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母亲将自己赶出家门,无处可去的萧幂儿找上车子被撞,却阴差阳错穿越古代,哈,既然由此机会,看我如何玩转古代!
  • 女记者婚恋纪事

    女记者婚恋纪事

    明明有个知寒问暖的优质帅哥跟在身边,为毛姐偏偏选了个专爱跟人玩暧昧的花花公子涅?姐后悔了,可以拍飞么?可是有了娃肿么办?娃呀!咱们可以拍飞你爸那厮么?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几万头草泥马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
  • 天隐子

    天隐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王宠上天之彼岸花开

    冥王宠上天之彼岸花开

    她曾站在21世纪的巅峰,当没有了活下去的意义,她洒脱地葬身火海,醒来时却已经不同往日。她和他皆是满手血腥,上天注定俩人要相遇,只是不知要历的是谁的劫,再续的是谁的情。他说,“我会对你很好,你想要什么我都能给你,可是你为什么非要选择他?”她说,“因为他的心里没有天下苍生,只有我。”1V1,男女主强强联手,虐尽渣男渣女。
  • 气魄山河

    气魄山河

    挥刀所向,为兄弟赴汤蹈火,剑之所指,狂魔乱舞止步于此。本人第一部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他们之间的故事

    他们之间的故事

    生活所给的也只是基础,然而我们却在承受过程。也许就是这样有时太在乎过程,不论结果是怎样,至少我们曾经经历过而在过后又或许我们会回头张望曾经走过的路,是值得还是后悔,也只有我们心知肚明了、自欺欺人的世界往往也只是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 帝国时代之异界崛起

    帝国时代之异界崛起

    前进,年轻的轻骑兵,向着炮火冲锋,为了龙城,为了大汉,我们无所畏惧。罗马步兵团,列阵,向敌人展示我们强大的实力。雄鹰骑士,给我冲上去,露出你们的利爪给我撕碎那群狮鹫。斯巴达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当义无反顾的去救他们。
  • 甜心俏后妈

    甜心俏后妈

    安小沫是专业伴娘一枚,却遭遇了未婚夫结婚,她是伴娘!不就找个男人结婚么?多大点事,安小沫一时赌气,随便拉了个男人扯了证。钢戳一盖,她赫然发现,这男人居然还带着一四岁大的奶娃儿子,她一清白小姑娘就这么无端成了后妈。苍天大地啊,安小沫顿时傻了!为了摆脱“后妈”的称呼,她开始了无止境的自黑之路,岂料这男人居然邪唇一瞥:“安小沫,真性情,哥喜欢!”喜欢你妹啊,老娘要离婚,要自由,黑自己不管用,那就搬梯子爬墙好了,让你这头顶不停的冒绿光,看你离不离!她这婚后的日子过的那是天雷滚滚,激情不断,欢笑不断……
  • 乞丐王妃

    乞丐王妃

    身为乞丐,她有三大奇迹。奇遇一:乞讨时遇到出手大方的俊俏王爷。奇遇二:她老爹临终遗愿竟是让她当上武林盟主!奇遇三:江湖俊秀对她说:“我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你!”身为王爷,他有三个弊端。其壹:太能隐忍,心上人跑了也不追!其贰:太爱国,一切为了国家,送自己爱的女孩去和亲也无妨!其叁:死脑筋,叫他滚蛋,他就真不回头了!她喜欢他时,他莫名离去,只为投身军营,杀敌报国。待他权倾天下,她却心有他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