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是几年来国民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致力于纠正经济建设上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通过整顿国民经济、加强生产管理,使工农业生产有所好转。到1973年,较好地解决了"三个突破"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从国外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扩大了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
周恩来还十分重视教育、科研秩序的整顿和干部政策的落实。经过努力,我国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方面及细胞遗传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一批老干部和专家学者也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特别是在1973年3月,中共中央还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肯定了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95人,候补中央委员124人。一些曾受迫害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谭震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但同时。江青集团的势力也通过这次大会得到了加强,特别是王洪文被提升到中央副主席的高位,"四人帮"开始形成。
江青一伙出于自身利益的要求,对周恩来呕心沥血清除极左思潮的努力恨之入骨,极力加以干扰和破坏。毛泽东为维护"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林彪集团是极右而决非极左的判断。从此,江膏一伙乘机大肆活动,大反所谓"右倾回潮",使周恩来纠正极左错误的工作被打断。
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国民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工作迟滞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江膏一伙仍寻找机会大搞破坏活动,致使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不可能有根本的好转。国内仍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与引进进口成套设备
1月2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一批国家急需的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装置的方案,共需外汇43亿美元,当时称为"四三方案"。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和技术都比较落后。按理说,从国外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推动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受极左思潮影响,我国中断了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更大。
进入70年代后,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不仅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改善了国际关系,而且也为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努力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主张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来推动和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1972年,经毛泽东、周恩来的批准,我国决定引进一批成套先进设备。随后,1973年初,国家计委即向国务院提出了"四三方案"。
"四三方案"的项目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汽轮机、工业汽轮机制造工厂和斯贝发动机等项目。这个方案旨在加强中间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以节约外汇支出;同时它偏重引进化肥、化纤的成套设备,以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这些引进项目,除了单机按现汇交易支付外,成套设备项目大部分采用延期付款方式。"四三方案"确定后,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但没有全部实现。到1977年底实际对外签约成交39.6亿美元。
这次大规模的技术设备引进是在世界经济发展相对萧条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国及时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引进了比较先进且是我国急需的技术设备装置,并陆续建成投产或进人试生产,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和轻纺工业的生产能力,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但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当时引进的一些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再加上国内基础设施不配套、引进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工期拖延、投资回收慢、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耽误了建成投产或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全国划会议确定1973年经济计划和解决"三个突破"的措施
1973年1月7日至3月3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计划会议。会议揭露和批判了林彪一伙破坏经济建设的罪行,研究了解决粮食销量、工资总额、职工人数突破国家计划问题的具体措施,并讨论确定了1973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会议指出:林彪一伙破坏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反对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在农村强迫扩社并队、没收自留地等,在城镇乱割"资本主义尾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会议决定对解决"三个突破"的问题采取如下措施:(1)大力加强农业。国家用于农业的财政拨款和支农工业的投资,比上年增加19%;国家用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方面的钢材,比上年增加30%;地方掌握的钢材要拿出30%到40%用于农业。争取1973年的农业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做到当年粮食收支平衡,再用两年时间补上粮食"窟窿",使国家的粮食储备达到800亿斤以上。(2)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确定1973年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270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1.9%,大中型建设项目1280个,比上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减少280个。(3)压缩国防和行政方面的开支。1973年的国防费和行政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由1972年的25.2%降低到24%。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投资占预算内总投资的比重,由1972年的9.6%减到8.5%。(4)精简职工。争取从几个方面减下500万人,精简1972年超计划招收的职工,同时动员1970年以来从农村来的临时工、基本建设占用的常年民工和违反国家规定流人城镇的人返回农村。1973年不再招收新职工。
会议后期,中央领导人提出1973年的工业发展速度可以更快些。国家计委在会后对原来讨论的1973年计划指标作了修改。会议最后确定:1973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业增长7.7%,农业增长6.1%。计划生产粮食5200亿斤,增长400亿斤;棉花4500万担到4800万担,增长589万担到889万担;钢2500万吨,增长166万吨;原煤3.9亿吨到3.96亿吨,增长350万吨;原油5200万吨;增长634万吨;发电量1600亿度,增长89亿度;棉纱1050万件,增长13万件;铁路货运量8.2亿吨到8.3亿吨,增长3200万到4200万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270亿元,加上自筹资金,总规模为296.8亿元至297.4亿元。计划施工的大中型项目1280个,比正在施工的项目减少300个左右,其中新开工项目53个。计划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161个。计划年末职工人数5450万人,比上年减少121万人,工资总额34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055亿元,比上年增加61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8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8.3亿美元。财政收入和支出均为790亿元,比上年各增加30亿元。
邓小平复出
3月,邓小平恢复了党组织生活和行政领导职务,重新回到中央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时期,邓小平都显示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早在1955年的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他就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他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之一。此后,邓小平一直处在第一线,为党和国家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他就被打成了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被撤销了一切领导职务、剥夺了自由。随后,1969年10月,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等又被转移到了江西。在江西的这段非常艰难的时期,邓小平一方面被强迫参加劳动,一方面认真读书看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群众,了解到了当时的基层社会情况和"文化大革命"的种种弊端,并进而对"文化大革命"的做法进行冷静思考。他相信目前的曲折只是暂时的,真理最终将战胜谬误。这种信念坚定着他的意志。
"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一伙叛党叛国,自取灭亡。邓小平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激动,立即给毛泽东写信,揭露了林彪和陈伯达的问题,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对林彪事件的处理,并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强烈愿望。邓小平的信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转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对这封信写了批语:"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1)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2)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3)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作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这个批示对于恢复邓小平担任中央领导工作起了决定性作用。
周恩来将毛泽东的批示和邓小平的信交给中共中央办公厅送发中央政治局委员传阅,并以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对邓小平立即解除监督劳动,恢复党组织生活。1973年2月,中央通知邓小平回北京。1973年3月10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4月12日,邓小平恢复领导职务后第一次公开露面,出席了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宴会。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开始协助周恩来总理处理国家事务。12月中旬,毛泽东在同政治局有关成员及北京、沈阳等军区负责人谈话时提出要由邓小平当军委委员、政治局委员。12月22日,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追认;同时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1974年4月,邓小平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邓小平在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说明了中国的对外政策。邓小平出席这届特别会议,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也提高了自己在中国人民中的形象。1974年10月和12月,毛泽东又两次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曾给邓小平很高评价: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月8日至10日,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四届人大以后,周恩来病情加重,邓小平代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并在实际上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致力于对各个方面的工作的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当时国内的局势有所好转。
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乡工作会议
6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会议是根据毛泽东关于"统筹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指示召开的。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条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的消息,在编者按中还引用了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并称赞"这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新风尚"。全国各地很快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但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发展,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主持召开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及各省、市、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的负责人及有关部门领导人。
会议分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形势,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和议定了6条统筹解决的办法。会议还起草了《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草案》和《1973年到1980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初步规划草案》,由各省、市、自治区制定实施细则试行。会议讨论议定的6条统筹解决办法是:(1)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县以上的党委都要建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和得力的办事机构,并由一名书记主管。(2)病残的、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和华籍外国人子女不动员上山下乡。(3)从1973年起,提高上山下乡经费开支标准,全国平均每人补助将近500元,到高寒地区的另发40元冬装费。知识青年插队头一年,仍吃商品粮,参加分配后,吃粮水平不低于当地单身整劳力。(4)要加强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培养教育,坚决刹住"走后门"的不正之风。(5)对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犯罪活动要坚决打击,惩办一批迫害知识青年的犯罪分子。(6)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要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作出长远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4种形式:插队;建立青年队;建立知识青年农场;到生产建设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