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6800000037

第37章 硕果来自爱心与胆识

他曾是我的老上级。

我们分别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至今驱不散,抹不掉。我不仅仰慕他的为人、胆略和智慧,而且佩服他那对事业无限热爱,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他现任繁峙县光峪堡乡党委书记,年仅三十四岁,他的名字叫王建新。

前些时,我与光峪堡乡华岩村的一位朋友邂逅相遇,闲谈中,我提及光峪堡乡的情况时,那位朋友说,我们乡新来的这位王书记可能干了,不到一年时间,就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言语之中流露出对王建新同志的敬佩之情、感激之意来。朋友的话立刻勾起了我对往日的回忆。

1989年10月,年仅28岁的王建新同志调繁峙县义兴寨乡任党委副书记,因为工作泼辣能干,成绩显著,1992年底被上级任命为乡长。当时的他,虽然是个三十刚出头的“毛娃娃”。但沉稳、老练、果断,想问题办事情既雷厉风行又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他与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带领和扶持全乡人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任职3年,共上交财政230万元。乡金矿年产黄金由过去的1500两增至2400多两,乡镇企业总产值累计3700万元。同时继续大抓了小流域治理,截至1995年底,仅同路沟的造地面积增至300亩,筑坝3500米。全乡成片林已达5000多亩。全乡人均收入由过去的700元,增加到1200元,继续减免了全乡人民的一切摊派……

想到这里,我觉得我有责任专程专拜访他一次,好好采写一下这位年轻的,党的优秀基层干部。

一个碧空万里,日光融融的上午,我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我的采访旅程。一入光裕堡乡地界,一股黄土高原的气息,直扑我的感官:脚下是绵腾腾的黄土,很难找到一块石头,一块高过一块的平展展的田地,不是梯田,近似梯田。地里的玉米棒已收获,只留下一片一片的玉米杆。路经一个叫不上名来的小村庄,但见场面里堆积着一垛垛田禾,好似一座座金色的山包。人们正在场里忙碌着,脸上一律挂着丰收的喜悦。一转弯,望见前面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人们抡稿,挥锹,小四轮,小平车来回穿梭,一幅紧张的劳动画面。我突然想起,此时正值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鼓刚刚擂响。

在乡政府书记办公室里,王建新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他的热望并不是因为我充当了采访角色,而因为我是他久别重逢的下属。故人相聚,自然不存在客套和做作。王书记说:“其实我为老百姓没办多少事,没啥写头,没啥写头。要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是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越是谦逊,我越觉出了他的务实能干,越想知道他在光裕堡任党委书记的三百六十个日日夜夜,是怎样度过的。为了掌握全面准确的材料,我首先分别去各村进行了采访。回到乡政府后,又和王书记进行了长谈。王书记说:“我认为当一个基层干部,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还必须要有科学的头脑,战略性的眼光。我从一个4000人口的山区小乡,来到这个拥有12000人口的大乡,不仅管辖范围扩大了,而且自然环境也不一样了。这个乡虽然山区占全乡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没有一点矿产资源。根据这一特点,我上任后大抓科技兴农、畜牧业和林果业。科技兴农方面,比如继续建设富家庄村这个玉米制种基地。”

据了解,王书记上任后,首先对全乡进行调查了解,他得知富家庄村1987年就开始搞上了玉米制种,但制种面积不大,还未形成规模。在技术上,尽管县种子公司派出技术员亲临指导,但村里缺少懂技术,善管理的干部,不能很好地与县种子公司配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种质量和产量,制约着农民的收入。于是,同乡里其他干部一起商量,决定任命乡里一位农业技术员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新的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同心协力,把玉米制种当成村里的中心任务来抓。新任村支书既抓全盘工作,又专管玉米制种,一面采用连片集中的办法,扩大制种面积(截至今年已扩大到1100亩,户均达到2亩),一面协助县技术员指导村民去杂、去雄、作务。今年,制种玉米喜获丰收,平均每亩500斤。仅玉米制种一项,全村收入80万元。而对喜人的形势,王书记并没有满足,并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里,而是继续拓宽自己的思维。他又把目光盯在了蔬菜制种基地,同时,要在光峪堡、梁家庄、华岩三村搞玉米制种基地。

王书记接着说:“农村工作说到底是个大杂烩,而这个大杂烩又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兴乡富民。要想搞好一个村子,就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优势。”王书记的话,使我立刻联想到该乡的第二大村——华岩村。华岩村全村2100口人,耕地3860亩。该村从1988年起到现在,一股作气建起6座股份制粉丝厂。堆积如山的银色粉渣,引起了王书记的遐想:粉渣是猪的好饲料,养多了猪,猪的粪便又是农作物的好肥料,农作物增加了农家肥,粮食自然能稳产高产,而丰收的粮食又成为猪的饲料……如此良性循环,不愁华岩村富不起来。他打算将华岩村搞成一个养殖业基地。但他了解到,该村近年来的农业和畜牧业,虽然沾了粉丝业的光,但粮食产量并不能令他满意。至1995年底,这个村的养猪数为1000多头,一个拥有2100人的村子,他感到这个数字太小太小了。他把村干部找来,共同研究了今后的发展规化。村支书和村长均是新上任的年轻人,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至目前,他们扶持村民养猪数比去年增加1000多头,平均每户达到了5头猪。由于家家户户养猪数骤增,他们的农家肥也多起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今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近200万斤,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他们不仅把猪作为养殖业的重点,还大力发展畜牧业,扶持发展了4户养牛专业户,4户养羊专业户。截至目前,全村仅牛就养了200头。

当我问到全乡的养殖业发展情况时,王书记激动地说:“这个乡有山有川,牲畜夏天上山,冬天下川,畜牧业可有发展头哩!今年,我们乡政府与乡供销社、10户农民联办起一个规模养殖场来。”的确,光峪堡乡位于五台山北麓,山区丘陵地带,天然牧场辽阔,饲草资源非常丰富,有集中连片草坡和四边草山草坡,面积可达3万亩,同时本乡又是农业区,有2万亩耕地,玉米、水稻、谷子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杆有富余,且价格便宜,亦是牲畜的好饲料。再加上这里自然气侯适宜,交通便利,对规模性的养殖业无疑提供了便利条件。据分管畜牧业的一位副乡长介绍,如今,某养殖场的菜牛,已由过去的48头,发展到200头,为滚动发展规模养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政府与乡供销社、农民联办规模菜牛场,不仅自身效益可佳,而且社会效益非浅,大大促进了全乡养牛业的发展。目前,全乡农民都在念牛经,发牛财。已有大李牛、华岩等村调回优种黄牛100余头,办起了3个小型养牛厂,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

王书记抓养殖业的目光不止局限在华岩村这个“粉丝大世界”和乡政府所在地,他还动员其它村也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梨峪村这个1200人的自然村,就重点发展了羊和牛,至今年年底,共养羊2000只,牛100多头,从而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大李牛村的支部书记是一位在乡里任组织宣传员的年轻人,今年春天,上级号召发展小尾寒羊,他知道发展小尾寒羊致富快,一次就为村里买下22只,现今已发展到56只。同时,还发展了一个养牛50头的养牛专业户。

说到这里,王书记显得特别兴奋,他告诉我:“我们乡各村有各村的优势,各村又有各村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化。”王书记的话又使我想起了正在搞移民工程的大木瓜村。这个村有1300口人,位居南山坡脚下,而全村4300亩耕地大部分集中在远离村子的北面,最远的地达5公里,村民耕种土地很不方便。多少年来,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这个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移民工作。他们首先在村北交通便利,土地平坦的石堰打了一眼水井,同时架设了民用电。但打井接电并非一句话就能办到,关键是解决所需10万元的资金问题,而村里当时只能筹凑一部分,另一部分没有着落。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帮助这个村到上级部门求援,终于另一部分资金也得以解决。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哲理性顺口溜全乡上下已形成了共识。今年,在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大木瓜着重修了一条乡村路。过去,大木瓜至乡政府的一部分路,不仅狭窄而且坑洼不平,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这个村的经济发展。乡干部、村干部以及村里的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乡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于10月24日打响了修路的战斗。整个劳动工地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小平车、小四轮来往穿梭,干活的群众挥汗如雨,干劲冲天。事实证明,凡是利民的事情,人民就拥护,就支持,就参与。修路期间,平均每天出动劳力240人,动用土方3万方,三轮四轮车8辆,小平车70辆。仅用20天左右时间,修路7华里。王建新同志的心里一直装着这条路,他经常在百忙之中亲临工地视察修路的进展情况,因为他清楚,这条路是大木瓜村通向富裕、走向文明的路啊!

小李牛村是个仅有690口人的小村庄,但这里的村干部思路开阔,目光远大,他们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大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林果业,如今已发展30多亩,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有几份辛勤,就有几份收获。1996年,光峪堡乡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全乡粮食平均亩产量400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全乡大牲畜已发展到3900多头,户均1头,猪5000多头,户均2头,羊15000多只,户均6只。

全乡人民没有忘记他,一提起他,人人会伸出大拇指,言语里充满了对他的拥戴和敬佩之情。

上级领导没有忘记他,1996年,他被授予“山西省优秀青年乡镇管理者”光荣称号。

我告别了王建新同志,告别了光峪堡乡。回来后,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每个人都有一条路,就看你如何走;每个人都拥有一张历史的白纸,就看你如何书写。王建新同志虽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走的是一条充满艰辛,充满人生价值的奉献之路,他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同类推荐
  • 历代小品

    历代小品

    小品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
  •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

    书中集中收录季羡林对陈寅恪、郑振铎、胡适、冯友兰等师友的回忆文章,勾绘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揭示他们各自或张扬或内敛、或率性或周正、或持正坚守或隐忍委曲……的人生性格及因此遭际的不同命运。每一个学者身影的背后便是一段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的历史。这些百年中国栋梁之才,与季老一道构成了20世纪中国学术和文化的风景线。那一篇篇温馨感人的文字向我们揭示了季老的识人之术与交友之道,并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老一代读书人的家国情怀和兼济理想提供了一份最真实的知识分子心路档案。
  • 亲子共读唐诗300首

    亲子共读唐诗300首

    本书用晨诵、午读、暮省的编排方式,对唐诗进行新的解读,点明唐诗对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使孩子会背唐诗,更会用唐诗。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热门推荐
  • 单身辣妈升职记

    单身辣妈升职记

    她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未婚妈妈,没有学历,身份卑微。他是年纪老板,家室,学历,样样出挑。她为了支撑起整个家拼命的工作和学习,却不想一朝陷害,所有的付出付诸流水。而他却是闯入她生活的一缕希望,还没等感情升温,儿子却跳出来,“叔叔,做我爸爸好不好?”
  • 曾文正公年谱

    曾文正公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修神人

    都市修神人

    一个身世离奇的少年,因身怀绝世神通,莅临世界巅峰!且看一个巅峰强者如何崛起,在这个曾经的修炼圣地-地球!
  • 跨越时空的情爱救赎

    跨越时空的情爱救赎

    展天鸣点了点头,再次望着那边一眼,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转身离去。秋雨绵绵,道不尽人间情意。
  • 汪1水国的葬礼

    汪1水国的葬礼

    苏小辉,一名学生,拥有一位发明家爷爷,有一只叫查斯的狗,能通过爷爷发明的“牙套”发声,文中他们将同伙伴一起去贝壳岛探险……
  • 吸血鬼小妹:末世探险记

    吸血鬼小妹:末世探险记

    吸血鬼家族千百年来出了一个奇葩小妹,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吸血鬼在这人心裹测的末世里会发生什么更加奇葩的事情呢?敬请期待!
  • 浴火重生霸傲九重天

    浴火重生霸傲九重天

    一个废材一直有一个准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看一个废材如何强大,如何一步一步登上九重天的巅峰如何浴血奋战,如何把欺负她的人十倍奉还,这一路坎坷,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困难走向巅峰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本书选取了世界上最卓越的20位发明家,介绍了他们的生命历程、主要发明、人生格言等知识,语言优美,图文并茂,知识性与可读性强。
  • 箴言化灵魂:能说会道经典

    箴言化灵魂:能说会道经典

    本书箴言包括了修身种德、人生七彩、男女有别、处世要道、友谊莹然、爱情难绝、家庭真趣、幸福自明、哲理思辨、经验方圆、成败取舍11个方面。
  • 名曰清流

    名曰清流

    这是一个骨子里淡薄的小妞的励志故事;作为世家小姐,她天赋差劲,没有逆天血脉,隐藏技能,还被父亲早早嫁出去;并且身体前任的主人留下的坑爹留言让她从翩然淡薄美少女转变为超级学霸变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