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8500000016

第16章 唐代十八学士年(1)

阮爱东

内容提要:文学馆十八学士(实为十九人)是李世民的智囊集团,也是李世民取帝位、安天下的中坚力量。十八学士作为一个整体,对初唐政治体制、文化走向以及文学艺术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方便研究这个群体,特制成本年表,以就正于方家。

唐高祖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以天下渐定,开始尊学术、重文教,于秦王府中开文学馆,延揽天下才士,使唐政府逐步确立了重视文化礼教的策略。《旧唐书·褚亮传》载:“始太宗既平寇乱,留意儒学,乃于宫城西起文学馆,以待四方文士。于是,以属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及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思廉,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玄道,天策仓曹李守素,记室参军虞世南,参军事蔡允恭、颜相时,著作佐郎摄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文达,军谘典签苏勖,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及薛收卒,复征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入馆。寻遣图其状貌,题其名字、爵里,乃命亮为之像赞,号《十八学士写真图》,藏之书府,以彰礼贤之重也。诸学士并给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每军国务静,参谒归休,即便引见,讨论坟籍,商略前载。预入馆者,时所倾慕,谓之‘登瀛洲’。”太学助教盖文达,《旧唐书·盖文达传》作国子助教。

所引上文有四点值得注意。一,秦王府文学馆的存在时间是武德四年至武德九年,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已无“秦王府”,“秦王府文学馆”从称谓上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此时,朝廷并没有正式下令解散文学馆,而是将武德四年设置的修文馆改为弘文馆,弘文馆学士中大都是原来的十八学士成员,因此,可以视弘文馆为文学馆的延续。二,十八学士的名目并不是秦王文学馆立馆之初就有的,而是随时征召,最终形成一个十八人的群体。十八学士入馆,前后大约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征召:武德四年开馆之初入馆的有孔颖达、蔡允恭、李守素、苏世长、李玄道、许敬宗和于志宁等人;武德五年姚思廉、陆德明和盖文达等人入馆;武德六年薛收入馆,其他人入馆时间则难以详考。武德七年薛收卒,为补薛收之缺而征刘孝孙入馆,可见最早是在薛收入馆后才正式将文学馆学士员额定为十八人的。三,太宗令阎立本图像十八学士、褚亮为赞语,亦在开馆后数年。《旧唐书·薛收传》:“及后,遍图学士等形像。太宗叹曰:‘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图其像。’”薛收卒于武德七年,则图像之事必在其后;据《旧唐书·阎立本传》:“《秦府十八学士图》及贞观中《凌烟阁功臣图》,并立本之迹也,时人咸称其妙。”味其言,后者写于贞观间,而前者则写于武德七、八、九这三年中;可为参证的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阎立本)初为太宗秦王库直。武德九年,命写秦府十八学士,褚亮为赞。”正合上文的猜测,因系之于武德九年。四,“十八学士”是一个特定称谓,但这并不意味着秦王府文学馆在存在的过程中就只有这十八人(实为十九人)曾入值文学馆。事实上,据《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至少还有杜淹、杜正伦和袁承序曾经以本官兼任文学馆学士,可能在“十八学士”的名称正式形成时,这三人因为某些原因已经离馆,故未将他们列入。

文学馆十八学士(实为十九人)是李世民的智囊集团,也是李世民取帝位、安天下的中坚力量。十八学士作为一个整体,集合了当时最有声望的政治家(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史学家(如姚思廉、房玄龄等)、经学家(孔颖达、陆德明)以及文学家(虞世南等),对初唐政治体制、文化走向以及文学艺术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方便研究这个群体,特制成本年表。

梁元帝承圣四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

陆德明生。德明,名元朗,以字行。《旧唐书·陆德明传》:“陆德明,苏州吴人也。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太建六年德明年方弱冠,逆推知其生于本年。参见太建六年部分。

陈武帝永定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北周孝闵帝二年(557)

姚思廉生。《旧唐书·姚思廉传》:“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察,陈吏部尚书;入隋,历太子内舍人、秘书丞、北绛公,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

陈武帝永定二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九年、北周明帝二年(558)

虞世南生。《旧唐书·虞世南传》:“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内史侍郎世基弟也。祖检,梁始兴王谘议;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俱有重名。叔父寄,陈中书侍郎,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

陈文帝天嘉元年、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

褚亮生。《旧唐书·褚亮传》:“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著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两唐书本传皆未载褚亮生卒年,但云“卒年八十八”。《旧唐书·褚遂良传》:“(贞观)二十一年,(遂良)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遂良为亮次子,据此可知亮生于本年,卒于贞观二十一年。

陈文帝天嘉二年、北齐孝昭帝皇建二年、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

虞世南父荔卒。《旧唐书·虞世南传》:“天嘉中,荔卒,世南尚幼,哀毁殆不胜丧。陈文帝知其二子博学,每遣中使至其家将护之。及服阕,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按,《陈书·虞荔传》:“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显然《旧唐书·虞世南传》所记有误。世南本年丧父,年方四岁,服满才七岁,出官完全不合情理;又,陈叔卿太建四年始封建安王,此时离世南丧父已十二年。《隋书·虞世基传》:“(世基)仕陈,释褐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旧唐书》之误,可能是混淆了世基、世南兄弟的仕履。

陈文帝天嘉三年、北齐武成帝河清元年、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

苏世长约生于此年。《旧唐书·苏世长传》:“苏世长,雍州武功人也。祖彤,后魏直散骑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本传又谓世长与李渊有旧,两人年龄相差应当不会太大(李渊生于566年);又谓世长开皇初因上书文帝而超迁长安令,此时年至少应已二十。又,据《新唐书·苏良嗣传》与《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可知世长子苏良嗣卒于载初元年(690)三月丁亥,年八十五,上推得苏良嗣生年在隋炀帝大业元年(606),则是良嗣生时世长已四十余。世长生年,似不可能更早,姑系于此年。

陈宣帝天嘉六年、北齐后主天统元年、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

约从本年开始,虞世南从顾野王、僧智永受学。《旧唐书·虞世南传》:“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余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又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

陈宣帝太建五年、北齐后主武平四年、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

陈宣帝令虞世南释布食肉。《旧唐书·虞世南传》:“(虞)寄陷于陈宝应,在闽、越中,世南虽除丧,犹布衣蔬食。至太建末,宝应破,寄还,方令世南释布食肉。”据《陈书·宣帝本纪》,破陈宝应在本年冬十一月己丑而非太建末,《旧唐书》误。

陈宣帝太建六年、北齐后主武平五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

孔颖达生。《旧唐书·孔颖达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祖硕,后魏南台丞。父安,齐青州法曹参军。”仲达,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于志宁所为《孔颖达碑》当作冲远。

陆德明难问徐孝克。《旧唐书·陆德明传》:“陈大建中,太子征四方名儒,讲于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参焉。国子祭酒徐克开讲,恃贵纵辨,众莫敢当;德明独与抗对,合朝赏叹。解褐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徐克,《陈书》作徐孝克,即徐孝穆第三弟,是。《陈书·徐孝克传》:“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按,国子学置祭酒一人,据《陈书·宣帝本纪》,徐孝克之前任国子祭酒的是周弘正,周卒于太建六年六月壬辰;之后是孝克兄徐陵(孝穆),陵亦于太建七年十二月丙辰转领军将军。则是孝克任国子祭酒在此二年中,系于本年。

陈宣帝太建七年、北齐后主武平六年、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

约在本年,苏世长上书北周武帝,武帝令其读书虎门馆,又令其袭父爵。《旧唐书·苏世长传》:“世长年十余岁,上书言事。武帝以其年小,召问:‘读何书?’对曰:‘读《孝经》、《论语》。’武帝曰:‘《孝经》、《论语》何所言?’对曰:‘《孝经》云: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论语》云:为政以德。’武帝善其对,令于兽门馆读书。以其父殁王事,因令袭爵,世长于武帝前擗踊号泣,武帝为之改容。”兽门馆,据《新唐书》当为虎门馆,《隋书》和《旧唐书》因避李虎讳改称兽门馆。

陈宣帝太建九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

正月,周师入邺,北齐亡。

褚亮受徐陵赏识。《旧唐书·褚亮传》:“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时后主尚居东宫,徐陵任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

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

房玄龄生。《旧唐书·房玄龄传》:“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曾祖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熊,字子绎,褐州主簿。父彦谦,好学,通涉《五经》,隋泾阳令,《隋书》有传。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二月,隋文帝受周禅。

孔颖达就学。《旧唐书·孔颖达传》:“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陈宣帝太建十四年、隋文帝开皇二年(582)

苏世长迁长安令。《旧唐书·苏世长传》:“隋文帝受禅,世长又屡上便宜,颇有补益,超迁长安令。”暂系于本年。

陈后主至德元年、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陆德明开始撰写《经典释文》。《经典释文·自序》:“癸卯之岁,承之上庠,因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等音。古今并录,经注毕详,训义兼辨,示传一家之学。”癸卯,即本年。

虞世南除西阳王友。西阳王,即陈叔穆,本年十一月被立为西阳王。

陈后主至德三年、隋文帝开皇五年(585)

杜如晦生。《旧唐书·杜如晦传》:“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

陈后主祯明元年、隋文帝开皇七年(587)

褚亮为陈尚书殿中侍郎。

房玄龄与父论隋国运。《旧唐书·房玄龄传》:“尝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惊而异之。”据《隋书·房彦谦传》,开皇七年玄龄父彦谦受荐赴京,补承奉郎,迁监察御史。开皇九年平陈后,彦谦受命安抚泉、括等十州,之后又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长葛令,数年不在京师,因系于本年。

陈后主祯明二年、隋文帝开皇八年(588)

于志宁生。《旧唐书·于志宁传》:“于志宁,雍州高陵人,周太师燕文公谨之曾孙也。父宣道,隋内史舍人。”据《隋书·于宣道传》,志宁幼年出继叔父宣敏之后。

约在本年,姚思廉为陈扬州主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正月,隋师入建康,陈亡。

陆德明归乡里。

虞世南入长安,为晋王广文学。《旧唐书·虞世南传》:“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时炀帝在籓,闻其名,与秦王俊辟书交至,以母老固辞,晋王令使者追之。”《隋书·柳(巧言)传》:“(晋)王好文雅,招引才学之士诸葛颍、虞世南、王胄、硃瑒等百馀人以充学士,而(巧言)为之冠。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润色,然后示人。”据《隋书·王胄传》:“及陈灭,晋王广引(胄)为学士。”故系于本年。

褚亮为隋太子杨勇东宫学士。

姚思廉随父姚察自吴兴迁居关中。

姚察受诏撰梁、陈二史。《陈书·姚察传》:“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

孔颖达约在此前后从刘焯问学。《旧唐书·孔颖达传》:“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颖达固辞归,焯固留不可。还家,以教授为务。”《隋书·刘焯传》:“(开皇)六年,运洛阳《石经》至京师,文字磨灭,莫能知者,(焯)奉敕与刘炫等考定。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于是优游乡里,专以教授著述为务,孜孜不倦。……诏令事蜀王,非其好也,久之不至。王闻而大怒,遣人枷送于蜀,配之军防。”蜀王秀本年出镇蜀,仁寿二年废。姑系孔颖达问学刘焯于此年。

许敬宗生。《旧唐书·许敬宗传》:“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省台,奏通事舍人事。”

薛收生。《旧唐书·薛收传》:“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也。事继从父孺以孝闻。”收与族兄德音、兄子元敬齐名。《旧唐书·薛元敬传》:“元敬,隋选部侍郎迈子也。有文学,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收为长雏,德音为,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

房玄龄入仕。《旧唐书·房玄龄传》:“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文帝仁寿三年(603)

薛收年十二,解属文。

盖文达与孔颖达等大儒辩难。《旧唐书·盖文达传》:“盖文达,冀州信都人也。博涉经史,尤明《三传》。性方雅,美须貌,有士君子之风。刺史窦抗尝广集儒生,令相问难,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咸在坐,文达亦参焉。既论难,皆出诸儒意表,抗大奇之,问曰:‘盖生就谁受学?’刘焯对曰:‘此生岐嶷,出自天然。以多问寡,焯为师首。’抗曰:‘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也。’”据《隋书·李子雄传》,仁寿四年窦抗为幽州总管,其为冀州刺史当更在此前。又,据《隋书·刘焯传》,刘焯被蜀王秀枷送入蜀,至仁寿二年蜀王以罪废后始得回京与诸儒修定礼律;且刘焯曾从刘轨思学《诗》,轨思年齿当长于焯,焯卒于大业六年,寿六十七,则轨思卒年当更早。另外,此处称孔颖达为“大儒”,颖达应该已经成名。综合以上因素,姑系此事于本年。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

秋七月丁未,隋文帝崩。乙卯,太子广践祚,是为炀帝。汉王杨谅举兵反。房玄龄补隰城尉,坐罪徙上郡。《新唐书·房玄龄传》:“(玄龄)补隰城尉。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按,《旧唐书·房玄龄传》言玄龄补隰城尉在丧父之后,不实。彦谦卒于大业十年前后,隋亡之前,玄龄理应居丧,不太可能再出官。

陆德明为秘书学士。《旧唐书·陆德明传》:“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

褚亮为太常博士,论改置宗庙之事。《旧唐书·褚亮传》:“大业中,授太常博士。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按,《隋书·礼仪二》:“大业元年,炀帝欲遵周法,营立七庙,诏有司详定其礼。礼部侍郎、摄太常少卿许善心与博士褚亮等议曰……”可知褚亮为太常博士、议改置宗庙事在本年;而杨玄感谋逆在大业九年,与议改置宗庙有数年之隔,《旧唐书》误记,《新唐书》因之。

褚亮预撰《魏书》,不成。《隋书·潘徽传》:“炀帝嗣位,诏徽与著作佐郎陆从典、太常博士褚亮、欧阳询等助越公杨素撰《魏书》,会素薨而止。”

同类推荐
  •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30篇,其中学术论文16篇,教学改革论文14篇。论文的作者大都是文学院现任教师,也有从文学院调入我校艺术研究院的教师、与教师合作论文的在读或毕业的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收入本辑的所有论文均是在此首次公开发表,可以作为反映文学院教师科研、教学的一个窗口。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本书采用七言诗的形式,把《三国演义》全部重新改编,用简洁、轻快、整齐、优美的七言押韵组诗,把《三国演义》重新呈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创作。
  • 花编新闻

    花编新闻

    毫无疑问,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完全不可预知的乐趣,而陌上正引导我们去寻找这样的乐趣——蓝色小药丸、将裸奔当成事业的男子、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话亭、泄露一切秘密的GPS,甚至向我们飞来的彗星……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就可以变得有趣。陌上的文字,正具备这样独特的可爱角度——她太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急于要将新发现告诉所有的人,就算是一成不变的爱情,在她笔下也有新的细节:人为什么会变心?接吻与巧克力的不同之处,以及当男人遇到美女时会产生的化学反应……本书主要内容有当众不做爱、蓝色小药丸、裸奔者、杠上花开、完美组合、杭州路人甲等。
热门推荐
  • 嗜血傲妻:女王你要谁

    嗜血傲妻:女王你要谁

    出生后的异象,改变了钟离爱的一生。拥有了罕见的冰属性能量的她,因为一次意外,毁了整个托瑞多氏族,使得自己的力量被封印,成了一个只挂着亲王爵位的废柴。钟离爱不信邪,一心想去人类世界闯荡,在这里,她爱上了一个人类男人,以为得到了爱情的她,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那个说要陪她一生一世的男人,也在灾难中死去。百年后,那个人类男人回来了,可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他。他转生到美国一个神秘历史悠久的城市中,他和其他厌恶血族的人们,一起屠杀血族,他还曾扬言要杀了所有隐藏在城市中的血族。最后钟离爱也明白了,等待,只不过是给自己施加的锁链,终究抵不过转世轮回。
  • 沉默岛

    沉默岛

    一个因写小说而一炮走红的宅男,却因为这部小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当初的灵感来源居然是惊人的事实,主角一行人能否在极不靠谱的冒险计划中全身而退,并揭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谜团呢?
  • 娇妻撩人:前夫求上位

    娇妻撩人:前夫求上位

    景睿轩:“世界上的男人这么多,为什么就没有我汪忧的,这话是你说的。”汪忧:“那个谁,放心啦,我不会赖着你,要你负责的。”景睿轩:“可是你得要对我负责,毕竟我是第一次。”汪忧:“你个大老爷们还介意这。”景睿轩:“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我们两去民政局领证,二是我们结婚。”汪忧:“大哥,这件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婚姻是大事,马虎不得的。”景睿轩:“妹纸,哥没跟你闹着玩,哥已经被你‘吃干抹净’了,你得要负责啊……
  • 0~2岁的保育

    0~2岁的保育

    本书分为从两者关系到社会网络、宝宝真了不起、婴儿保育之实践、理解婴儿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依附、人际关系、婴儿保育所必要的环境、婴儿的能力、婴儿的脑、婴儿的发育等。
  • 汉宫秘闻:一代骄妃霸天下

    汉宫秘闻:一代骄妃霸天下

    因为爱上了自己皇后的妹妹,他气死了皇后,荒误国事而亡国;他强抢了别人心爱的女人,却当着这人的面砍下了美人的头颅,呈上来给他看,于是他得到了天底下最恶毒的咒语;而一切的因果轮回最终却落到了他这个倒霉的年轻皇帝身上……一个冲喜的乞丐王妃,看似天真无邪,可是背后却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秋水和沧海,本是一对美丽的孪生姐妹,然而她们生存在这世上竟然是一对“报仇工具”,为了复仇,妹妹沧海化身为皇后姐姐姜秋水,各种腹黑,各种手段,将汉宫折腾得黑白颠倒、生死难卜。为了这个预言,老道人自绝生路,难道此女的命运将另有玄机?谁比谁更阴险?谁比谁更狠毒?
  • 暴君养成日常

    暴君养成日常

    谁都知道景王世子是个傻儿。上一世,林妙妙拒绝了傻世子的婚事,嫁给青梅竹马的表哥。重活一世,林妙妙发现了好多不得了的事!爱她如命的丈夫,居然只是为了谋夺林家的钱财。一心一意为她打算的姐姐,居然已经怀上了她丈夫的子嗣。被她视如己出的孩儿,居然一天到晚算计她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后大大要翻身

    皇后大大要翻身

    因为未婚夫的一枪,她一命归西。因为黑白无常的“阴差阳错”,她穿越到一个奇葩皇后的身上。因为原主的倔犟,使自己的父亲,哥哥被停职在家。无论多么受欺负,她始终不言一声,倔强的活着。自杀八次,终于她解脱了,她没有违背自己生前的意愿。当另一个她穿越到原主身上,冷云玥开始了,她在架空王朝的别样生活。“是什么,她会有这样的改变,不过孤喜欢。”赤炎清钰站立窗前上,嘴角弯起一个好看的角度。他们从新开始,她把自己交给了他。可幸福没有维持多久,突发的战乱,使他必须抛下她,为他的子民而战!在他领兵作战的时候,传回来的消息,不是凯旋而归,而是他的突然失踪!她只说了一句:“我等他!”
  • 泰瑞亚蔷薇

    泰瑞亚蔷薇

    这个故事讲诉的不仅是我们即将见证的上古世纪的英雄史诗,还有蔷薇的起源,历史上第一个书记官,活在被时间遗忘的记忆里的传说,那段只有传承者才能碰触到的历史,那个被冰原巨狼和坚韧雄狮共同守护的女人,直至今日仍用她的生命游走于原大陆土地的传奇——“泰瑞亚-蔷薇”的所有。故事很长,可是先别忙,我们先坐下,倒上一杯艾树茶,点起篝火,架上兔驼肉,慢慢听我讲。首先,我要讲的是一个小姑娘,一个叫艾露莎的小姑娘,正是因为她,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故事
  • 大小姐凌心

    大小姐凌心

    苏宇夕离开学校,看见门口有人打架,便去劝架。劝架成功却被卷入一件大事。他遇见一个神秘老头,老头传授苏宇夕一身本领,却让他开始了传奇人生的旅程……
  • EXO之沉迷

    EXO之沉迷

    “不许说,黄子韬紧紧地用手捂住慕伊凡的嘴,”你敢把我小时候的事说出去,我就给表哥打电话。”“你敢!”慕伊凡果断的拎起了包,“黄子韬你丫有种别跑。”“你先追上再说,小矮子。”“熊猫眼,爱哭鬼。”??????十点的首尔大街,一对用中国话互相拌嘴的兄妹,三个充当翻译的中国人,八个旁听的韩国人,最后是十一个嘴角抽搐的帅哥和一个嘴角挂彩的帅哥,外加一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以后我们在这拍婚纱照,去那里结婚可好?”“你们早就知道了,你们全都知道了是吧。但是你们全都瞒着我,为什么,我那么信任你们,你们全都骗我,为什么。”“各位上午好,我是你们的新任社长兼执行总裁,我叫慕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