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8500000020

第20章 唐代十八学士年(5)

房玄龄上表请辞,不许。《旧唐书·房玄龄传》:“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韩王妃,男遗爱尚高阳公主,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优诏不许。”《通鉴》系此事于贞观十三年,疑不实。玄龄“居端揆”当自武德九年之后起始,至本年方为十五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

夏五月丙辰,太子詹事于志宁遭母丧,寻起复就职。《旧唐书·于志宁传》:“明年,以母忧解。寻起复本官,屡表请终丧礼,太宗遣中书侍郎岑文本就宅敦谕之曰:‘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不可徇以私情。’志宁遂起就职。”

太子承乾农时大造宫室、信用阉官,私引突厥达哥支入宫内,又喜用突厥礼,志宁上书谏之。书见《旧唐书·于志宁传》。承乾不堪切谏,乃遣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图之。二人入志宁府,见志宁守孝勤苦,寝处苫庐,不忍而止。

刘孝孙迁霍王府谘议参军,寻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参见贞观六年部分。

于志宁与李淳风等受命修《五代史志》。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

春正月,魏王泰奏上《括地志》,诏令付秘阁。

七月,房玄龄进拜司空。《旧唐书·房玄龄传》:“十六年,又与士廉等同撰《文思博要》成,锡赉甚优。进拜司空,仍综朝政,依旧监修国史。玄龄抗表陈让,太宗遣使谓之曰:‘昔留侯让位,窦融辞荣,自惧盈满,知进能退,善鉴止足,前代美之。公亦欲齐踪往哲,实可嘉尚。然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玄龄遂止。”

褚亮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

许敬宗约在本年累迁给事中,兼修国史。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

春二月戊申,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预其间。《旧唐书·房玄龄传》:“十八年,与司徒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赞曰:‘才兼藻翰,思入机神。当官励节,奉上忘身。’”据《通鉴》,图形凌烟阁在十七年,《旧唐书》误。

夏四月,废太子承乾,立晋王治为太子。以房玄龄为太傅,苏勖等为太子属官。庶人承乾东宫旧属多被贬逐,独于志宁因切谏而受赏。以志宁忠直,复授太子左庶子,未几迁侍中。

七月癸巳,监修国史房玄龄、给事中许敬宗等奏上《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太宗以其记玄武门政变之事语多微隐,令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许敬宗以修《武德实录》、《太宗实录》有功,封高阳县男,检校黄门侍郎。

许敬宗修史不实,为时人所讥。《旧唐书·许敬宗传》:“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旧唐书·许敬宗传》载敬宗以个人恩怨曲改史事者有四事:一、封德彝曾揭露隋末江都之难中敬宗父善心被诛时许敬宗“舞蹈以求生”的丑态,及敬宗任史官,为封德彝立传时,盛加其罪恶;二、敬宗嫁女与钱九陇,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三、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不但隐匿其过失,还将太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之事改云赐敬德;四、白州蛮酋庞孝泰,从征高丽,数败,敬宗纳其贿赂,妄叙其功,称“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

十一月,太宗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

房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

孔颖达致仕。

苏勖任吏部侍郎。(据《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

十月,太宗如洛阳,以房玄龄留守长安。加房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盖文达授崇贤馆学士,卒。

褚亮约于本年致仕,归于家。

许敬宗约在本年迁太子右庶子,上表请起用废太子承乾属官。《旧唐书·本传》:“先是,庶人承乾废黜,宫僚多被除削,久未收叙。敬宗上表曰……由是玄素等稍得叙用。”按《旧唐书·张玄素传》,玄素贞观十八年起授潮州刺史、转邓州刺史,据此系于本年。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

春正月,太宗发洛阳,击高丽。三月,至定州,诏太子监国。九月,班师。房玄龄留守京城。《旧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四月丁未,中书令岑文本卒。

许敬宗检校中书侍郎。《旧唐书·许敬宗传》:“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

太宗以褚亮、褚遂良父子二人先后掌其军中机务,诏褚遂良慰勉其父。《旧唐书·褚亮传》:“太宗幸辽东,亮子遂良为黄门侍郎,诏遂良谓亮曰:‘昔年师旅,卿常入幕;今兹遐伐,君已悬车。倏忽之间,移三十载,眷言畴昔,我劳如何!今将遂良东行,想公于朕,不惜一儿于膝下耳,故遣陈离意,善居加食。’亮奉表陈谢。”

颜相时卒。《旧唐书·颜相时传》:“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寻转礼部侍郎。相时羸瘠多疾病,太宗常使赐以医药。性仁友,及师古卒,不胜哀慕而卒。”《旧唐书·颜师古传》:“十九年,从驾东巡,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戴。”

房玄龄受诏重撰《晋书》。《旧唐书·房玄龄传》:“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于是奏取太子左庶子许敬宗、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前雍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郎上官仪等八人,分功撰录,以臧荣绪《晋书》为主,参考诸家,甚为详洽。然史官多是文咏之士,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竞为绮艳,不求笃实,由是颇为学者所讥。唯李淳风深明星历,善于著述,所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最可观采。太宗自著宣、武二帝及陆机、王羲之四论,于是总题云御撰。”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

房玄龄等奏上《晋书》。《旧唐书·房玄龄传》:“至二十年,书成,凡一百三十卷,诏藏于秘府,颁赐加级各有差。”

房玄龄以微谴罢,太宗幸其私第。《新唐书·房玄龄传》:“贞观末年,以谴还第,黄门侍郎褚遂良言于帝曰:‘玄龄事君自无所负,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帝悟,遽召于家。后避位不出。久之,会帝幸芙蓉园观风俗,玄龄敕子弟汛扫廷堂,曰:‘乘舆且临幸。’有顷,帝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褚遂良为黄门侍郎在贞观十八年九月至二十二年九月,依《通鉴》系此事于本年。按,房玄龄有两因微谴罢职,另一次在贞观十年。

唐太宗贞观廿一年(647)

五月戊子,太宗幸翠微宫,以房玄龄留守长安。

房玄龄论李纬。《旧唐书·房玄龄传》:“二十一年,太宗幸翠微宫,授司农卿李纬为民部尚书。玄龄时在京城留守,会有自京师来者,太宗问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如何?’对曰:‘玄龄但云李纬好髭须,更无他语。’太宗遽改授纬洛州刺史,其为当时准的如此。”

褚亮卒。《旧唐书·褚亮传》:“及寝疾,诏遣医药救疗,中使候问不绝。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许敬宗加银青光禄大夫。

唐太宗贞观廿二年(648)

七月,房玄龄旧疾复发。《旧唐书·房玄龄传》:“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玄龄因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当今天下清谧,咸得其宜,唯东讨高丽不止,方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吾知而不言,则衔恨入地。’遂抗表谏曰……太宗,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即日授其子遗爱右卫中郎将,遗则中散大夫,使及目前,见其通显。”按,二十三年当作二十二年,《旧唐书》误。玉华宫建于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唐太宗只在贞观二十二年二月乙亥至十月癸丑驻跸此地。此从两《唐书·太宗本纪》及《通鉴》。

癸卯,梁国公房玄龄薨。《旧唐书·房玄龄传》:“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册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故集古今圣贤家诫,书于屏风,令各取一具,谓曰:‘若能留意,足以保身成名。’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旧唐书》谓玄龄寿七十,《新唐书》谓其寿七十一,兹从《旧唐书》。

孔颖达卒。《孔颖达碑》:“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冲远七十五岁,九月八日卒于万年县平康里之第,年七十五。诏赠物一百段,陪葬于昭陵。凡丧事所需,率由官给。太常考其行,谥曰宪公。”《旧唐书》谓颖达卒赠太常卿,当是误书,此从《孔颖达碑》。又,《旧唐书·本传》:“(贞观)十八年,图形(颖达)于凌烟阁,赞曰:‘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飚起。’”按,颖达不在凌烟阁功臣之列,此赞语当是褚亮所书十八学士图赞。

唐太宗贞观廿三年(649)

五月己巳,太宗崩。

六月甲戌,太子即位。以于志宁为侍中、许敬宗兼礼部尚书。

八月丁酉,许敬宗奏毁弘农府君庙。

许敬宗贬官。《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

诏以房玄龄配享太宗庙庭。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

加于志宁光禄大夫,进封燕国公。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

春正月,以于志宁监修国史。

于志宁谏止衡山公主出降长孙氏。《旧唐书·于志宁传》:“是时,衡山公主欲出降长孙氏,议者以时既公除,合行吉礼。志宁上疏曰……于是诏公主待三年服阕,然后成礼。”

八月己巳,于志宁进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

秋七月乙丑,于志宁以本官兼太子少师。

许敬宗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

春三月,立武氏为昭仪。长孙无忌反对高宗立武氏为后,许敬宗屡劝无忌,不从。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

九月戊辰,许敬宗复拜礼部尚书。高宗欲废皇后王氏而立武昭仪,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以为不可。敬宗与崔义玄、袁公瑜等曲承旨意,赞成其事。李勣入见,高宗问以废立之事,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许敬宗亦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十月己酉,废皇后王氏。乙卯,立武氏。

诏赠薛收太常卿,陪葬昭陵。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

五月己卯,长孙无忌等奏上《五代史志》,诏藏秘阁。该志后又被编入《隋书》。

于志宁迁太子太傅,让赐地。《旧唐书·于志宁传》:“显庆元年,迁太子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蒙赐地,志宁奏曰:‘臣居关右,代袭箕裘,周魏以来,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于臣有余,乞申私让。’帝嘉其意,乃分赐行成及季辅。”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

秋八月辛未,许敬宗为侍中。《旧唐书·许敬宗传》:“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寻册拜侍中,监修国史。”此从《通鉴》。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十一月戊戌,许敬宗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

许敬宗进封郡公,寻赠其父善心为冀州刺史。为高宗论秦汉宫室。《旧唐书·许敬宗传》:“高宗因于古长安城游览,问侍臣曰:‘朕观故城旧基,宫室似与百姓杂居,自秦、汉已来,几代都此?’敬宗对曰:‘秦都咸阳,郭邑连跨渭水,故云“渭水贯都,以象天河”。至汉惠帝始筑此城,其后苻坚、姚苌、后周并都之。’帝又问:‘昆明池是汉武帝何年中开凿?’敬宗对曰:‘武帝遣使通西南夷,而为昆明滇池所闭,欲伐昆明国,故因镐之旧泽,以穿此池,用习水战,元狩三年事也。’帝因令敬宗与弘文馆学士具检秦、汉已来历代宫室处所以奏。”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

夏四月,丙辰,以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旧唐书·于志宁传》:“四年,表请致仕,听解尚书左仆射,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皇后武氏令许敬宗伺隙陷害长孙无忌。戊辰,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

六月,许敬宗以《氏族志》不叙皇后武氏本望,奏改之,以后族为第一等。八月乙卯,于志宁贬荣州刺史。《旧唐书·于志宁传》:“高宗之将废王庶人也。长孙无忌、褚遂良执正不从,而李勣、许敬宗密申劝请,志宁独无言以持两端。及许敬宗推鞫长孙无忌诏狱,因诬构志宁党附无忌,坐是免职,寻降授荣州刺史。”

许敬宗议封禅仪。

李勣、于志宁奏上新修《唐本草》。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

约在本年前后,许敬宗上表请征还长子许昂,除为虔化令。《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好色无度。其长子昂颇有才藻,历位太子舍人。母裴氏早卒。裴侍婢有姿色,敬宗嬖之,以为继室,假姓虞氏。昂素与通,烝之不绝,敬宗怒黜虞氏,加昂以不孝,奏请流于岭外。显庆中,表乞昂还,除虔化令,寻卒。”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

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奏上《瑶山玉彩》五百卷。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八月壬寅,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旧唐书·许敬宗传》谓敬宗为太子少师在龙朔三年,此从《通鉴》。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高宗以皇后武氏专制,欲废之,诏上官仪草诏。皇后令许敬宗诬上官仪与故太子忠谋逆,致仪死于狱中。

于志宁致仕。《旧唐书·于志宁传》:“麟德元年,累转华州刺史,年老请致仕,许之。”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

于志宁卒。《旧唐书·于志宁传》:“二年,卒于家,年七十八。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志宁雅爱宾客,接引忘倦,后进文笔之士,无不影附,然亦不能有所荐达,议者以此少之。前后预撰格式律令、《五经义疏》及修礼、修史等功,赏赐不可胜计。有集二十卷。”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

以许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与司空李勣,每朝日各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

唐高宗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

三月壬辰,太子少师许敬宗请致仁,许之。

唐高宗咸亨三年(672)

秋八月壬午,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卒。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文集八十卷。谥缪,改曰恭。《旧唐书·许敬宗传》:“太常将定谥,博士袁思古议曰:‘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然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闻《诗》学《礼》,事绝于趋庭;纳采问名,唯闻于黩货。白圭斯玷,有累清尘,易名之典,须凭实行。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敬宗孙、太子舍人彦伯不胜其耻,与思古大相忿竞,又称思古与许氏先有嫌隙,请改谥官。太常博士王福畤议曰:‘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福畤忝当官守,匪躬之故。若顺风阿意,背直从曲,更是甲令虚设,将谓礼院无人,何以激扬雅道,顾视同列!请依思古谥议为定。’户部尚书戴至德谓福畤曰:‘高阳公任遇如此,何以定谥为“缪”?’答曰:‘昔晋司空何曾薨,太常博士秦秀谥为缪丑公。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所以贬为缪丑。况敬宗忠孝不逮于曾,饮食男女之累,有逾于何氏,而谥之为“缪”,无负于许氏矣。’时有诏令尚书省五品已上重议,礼部尚书袁思敬议称:‘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诏从其议。”

唐高宗上元三年(唐高宗仪凤元年)(676)

追复于志宁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同类推荐
  • 爱的城堡

    爱的城堡

    本书选用了《读者》19位签约作家最优秀的部分短篇作品,他们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作渲染,把生活中最至情、最感人的故事勾勒出来。这里包括父母之爱的伟大、爱情的崇高、友情的至真、陌生人的温暖。全书由“两只手套的爱情”、“婚姻是张带黑点的白纸”、“母亲的短信息”、“父亲的格言”、“上帝的宴会”、“雕刻在深秋的爱”、“爱丁堡的长椅”、“善良做芯,爱心当罩”八个篇章组成,从各个角度诠释爱的含义,给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震撼。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童谣与儿童发展

    童谣与儿童发展

    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三章为整体论,对浙江童谣的辑录历史及总体特征作了简要梳理,对童谣的概念从四个维度──童谣与儿歌、童谣与童谣文本、古代童谣、创作童谣进行界说,对童谣的整体特性──游戏性、随意性、音乐性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二部分四至六章为本体论,从内容分类、结构形态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展开,把内容分为语音、语义和肢体游戏三类,结构形态依次从词性、句式、章法分述,表现形式从童谣文本和肢体游戏两个维度进行解析;第三部分七至十章为功能论,分别从童谣对儿童语言、认知、生理和社会性发展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作了学理探索;第四部分为应用论,分为亲子、伙伴、师生三类活动。
热门推荐
  • 千金房东

    千金房东

    一段寻梦之旅,一段心酸历程,租房引发的种种情愿,一个千金房东,一个落魄房客,究竟何去何从!
  • 天下棋阵

    天下棋阵

    一部失传400年的棋林秘笈一个皇族执着与坚毅的兴衰史天才少年,演绎一部强者回归的棋林故事左手楚河汉界,右手锦绣山河
  • 末世女王临世

    末世女王临世

    女主白凌微,正在玩一款最新风靡的末世游戏,杀丧尸杀得正起劲,却不想,突然穿越到了昨天才熬夜看完的末世小说里,那个跟她同名同姓,却像菟丝花一样过日子,最后惨死的小萝莉身上。原女主光环,原女主的那些男人“们”,彪悍的剧情等等,都跟她完全没关系,自有金手指,还走自己的女王之路,哼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单挑高冷男神:竹马你别跑

    单挑高冷男神:竹马你别跑

    【全文完】【新文:诱妻入局:首席求爱1001次】麦芽从小就有个心愿,那就是能够将席简然追到手。“男神在上,让小女子亲亲……”麦芽捧着席简然的脸,朱红的嘴唇跟着缓缓落下。席简然厌恶的一把推开了她了:“麦芽,你有病!”麦芽狠狠的亲到了地板上,她转身回应一笑:“是啊,我有病!”“还是先天性的心脏病……”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无言让你醉,而麦芽,天生就是席简然的克星,当她真真正正的倒落在自己的跟前时,他才恍然发觉,原来,心会痛。群:434517359——
  • 重生系统之娱乐女皇

    重生系统之娱乐女皇

    人生总有那么些遗憾,如果有一天重生的话...陈晓菲前世是个普通的人,内心是个渴望被关注的人,她重生拥有了一个神奇的系统,于是她决定实现从前的奢望,她努力了,奋斗了,甚至面对爱情也勇于追求......男主是最大boss,女追男,男强女强,由于男主太强女主可能会被镇压的说,有槽点,有雷点,欢迎大家踩雷......
  • 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的夫君是只狐

    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的夫君是只狐

    一千年前,我将他从大哥手中救下,当作宠物,而一千年后,我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尽管柔情似水,也不过是演戏,中不过是为了他历劫飞升的最后一场劫——情劫。
  • 莫问奴颜

    莫问奴颜

    上官寒雨,不沾凡尘,锦衣玉食的将军独女。却在十六岁生辰的大喜之日,被陌生男人轻薄。更甚的是,一切来事被他轻狂言中,上官一家满门抄斩,残存她苟活于世。从此,生的意义便是为血亲复仇。她差点沦落青楼,幸经人指点,终于嫁入仇人家为妾。却发现,面前的夫婿,竟然就是那个与自己一直纠缠不清的张狂贼子。无论如何,她定要手刃仇人。无奈内心的挣扎,却令她屡屡下不去手…冤冤相报,是否终要以性命相抵方可解决?皇宫暗斗,究竟谁是虚情,谁又赌上了真心。只怕是红颜祸水,一个爱字,定要用一生的功业来抵还不可。——————————————————————————————————已完本
  • 娶个农妇当皇后

    娶个农妇当皇后

    自己原是风家女,流入民间十余载又穷又苦,又黑又瘦又丑。没有粮,自己种,没有钱,银两你快到碗里来。再次回归,良田千余倾,银两数不清爹爹疼爱,庶妹眼红,姨娘想占为已有各种阴谋蜂蛹而来,看我如何七十二变。米虫相公原是当朝太子,妈的,你能不能不要那么会装“好吧,农妇,娶了你当皇后如何?”好吧,上一世事业顺利,爱情失意这一世定要爱情事业两得意。情景一“娘子,种那么多田,种那么多药做什么,为夫有的是钱,全国的金银随你调。”某男手持玉佩好不得意。某女接过玉佩把玩了一阵,然后摔向地上。“你骗三岁小孩呢,上次我都上各大钱庄问过了,一分钱都提不出来。”某女狠狠道。“娘子,别生气,为夫这就下地帮你干活去,还不行吗?帮你挣钱多多。”某男捡起玉佩擦了擦,算那些人还识相,要是透露出自己的身份半句,自己定饶不了他们。“滚,给我下地干活去。”自己怎么就嫁了这么一个牛皮大王,某女抚额。情景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风家有女,天姿国色,贤良淑德,朕仰慕已久,遂以朕之皇后,择日迎娶,钦此。”公公手拿圣旨,恭恭敬敬对着前面跪着的某女。开玩笑,这可是皇上捧在手心里的皇后,能不恭敬吗?那不是不要命了。“请公公回禀皇上,谢皇上错爱,民女已是有夫之妇,肯请皇上收回圣旨。”某女跪地不起,不接圣旨,皇上品味太怪,自己已嫁人的消息满城皆知,皇上又怎能不知?又怎么会娶自己为后。“皇上说了,你那相公不思进取,允你先休再嫁。”公公看着某女,谄媚的向某女转达皇上旨意。某女头顶飞过一群乌鸭,皇上这是要公然强抢有夫之妇?。“民女不允,皇室欠我五百万石粮食未还,一万斤各种草药未给钱,还清了我再考虑休夫之事。”“我的娘子,这事可是由不得你,粮食和药钱刚刚为夫我都已给清,这下可答应做我的皇后?”某男黄袍在身,款款而来。听见熟悉的声音,笑笑看向某男。“混蛋,怎么是你?”眼前这人不是上宫南天是谁。“就是我,夫人可还满意。”“不,我要休夫~~~”某女大惊“已经来不及了~~~”某男扛起某女大踏步走向皇宫寝殿。男女主身心干净,绝对一对一结局,各位亲放心跳坑。
  • 巫皇盗天传

    巫皇盗天传

    镜花真幻树:秉血之法则先天灵根,主花内藏巫灵体,通先天,近元始,明法则。辅花滴血勾魂结巫傀,可战斗、替死、移魂、入梦......山城陈阿丑吞血丹明轮回,荒梦世界得奇树,开始从小受到巫皇,光棍颤烂、苦逼愤斗的人生......美人有计,我持镜花照影,入梦偷心;先生逞凶,我纵巫傀刀枪箭冷,有种别跑!
  • 红纱嫁衣

    红纱嫁衣

    “鸟翔天际,鱼潜水底。乐兮舞兮,伊人绣衣。挥我手中线,绣我红纱衣。一针一线,寄之相思。脱我旧时衣,穿我红纱衣。即见君子,悦兮喜兮。”简单来说,就是小梁童鞋穿越到了异世,碰上了和她梦中情人一模一样却全然陌生的白月,于是努力,希望两人的爱情能开花,但是当爱情真的开花时,开出的却是一片鲜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