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7800000003

第3章 周吴郑王

每个姓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同源,异姓也可能同出一宗,每个姓里几乎都有这种情况出现。周、吴、郑、王这四个姓也不例外,作为非常古老的姓,四个姓都是名人辈出的。它们的最初都起源是哪里?最早的得姓始祖是谁?又分别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和不同凡响的历史呢?

1、“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

周姓是一个大姓,发源于西北的周姓,它是怎样一步步遍布全国的呢?最为周姓人称道的一文一武两位祖先是谁呢?他们在历史中上演了怎样的传奇故事?

每个姓的背后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即使讲这样一部在“三百千”里面篇幅最短的《百家姓》,耗费的精力和时间都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前面的赵、钱、孙、李这四个姓,我"洋洋洒洒"讲了很长的篇幅,接下来,我还是按同样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周、吴、郑、王。

周姓历史非常悠久,但是这个姓的来源简简单单,非常清楚。

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两位叫周书、周昌的大臣,他们的后代就是周姓的来源之一。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出于姬姓。我们曾经讲过,中国很多姓都是从姬姓、姚姓、嬴姓、姜姓这种带女字偏旁的姓氏分出来的,这些姓氏非常古老。改为周姓的姬姓一支可以追溯到后稷的12世孙古公亶父,当时他为敌人所逼,就率领族人西迁到了陕西岐山下一块叫做周原的地方,自此以后他们这个部族就被称为周族。后来古公亶父的后人周武王姬发攻灭了商朝,创建了非常重要的周朝。传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执政时期,周朝被秦国灭掉了,周朝的子孙都被废为庶人。为了纪念故国,他们从此开始改姓为周。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河南临汝县西北,也就是今天的汝州庆阳古城这一带,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当地民间都称自己为周家。

另外,还有些周姓是从别的姓改过来的。比如,唐朝时,为了避唐玄宗李隆基的讳,一些姓姬的也就改姓了周。唐末有个叫成纳的人,被赐姓为周。元朝时,许多姓苏的人也整族整族地改姓为周。不过,总的来说,相对李、赵这种大姓,周的改姓情况还算是比较简单的。还有一些兄弟民族改用汉姓时,就姓周了。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的贺鲁氏就整个部族都改姓为周,这种情况还是很多的。

那么周姓是怎么一步步遍布全国的呢?周姓最初发源于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的时候,随着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国,周姓就广布到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其由西向东迁徙,就慢慢形成了以河南和陕西为两大中心的周姓聚居区;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就把前朝贵族包括周姓分散安置,要么集中到咸阳,要么迁到各地;到了秦末战乱时期,周姓又迁徙到江苏北部,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北方长期战乱,民族大迁徙开始出现,主要趋势便是从中原往南迁;唐末五代又是几十年的军阀混战,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都迫使河南、山东一带中原的周姓人口大量地南迁,主要是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元末明初的时候,长年战乱,湖南地区几乎没有什么人了,江西吉安府的周姓便大规模移民到了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遍布全国。

现在周姓人口2500多万,在全国排名第九,占全国人口约2%,这种排进前十名的大姓,其人口数轻轻松松就可以抵上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今天,要说姓周的人最多的是哪个省?我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是湖南省。

周姓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留给我们的历史故事实在太多。那么,怎样去观察一个家族的文化传统呢?怎样去了解一个姓氏呢?我们是讲文化基因的,这是有窍门的。什么窍门呢?首先是看他家祠堂里的两样东西——匾额和对联;第二,看他的堂号。比如我姓钱,我家就是吴越堂里的钱氏,吴越王的后代,非常清楚。

比如周氏,你去问人家:“您是哪个堂的啊?”一般你会听到两个堂号,一个叫细柳堂,一个叫爱莲堂。这就是周氏家族最荣耀的一文一武。你接着问:“你们祠堂里的对联是什么啊?”记性差一点的人,可能只记得住一副四字对联:“功高细柳,泽普爱莲。”碰到一个记性稍微好一点的,也许能说出一副五字对联:“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还有更厉害的,能记住一副七字对联:“汉室军容推细柳,宋朝理学尚濂溪。”

你看,这些对联的关键词都是“细柳”、“濂溪”。“细柳”云云说的是汉朝鼎鼎大名的名将周亚夫。周亚夫(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43年),西汉著名将领,沛县人,跟刘邦是老乡。这说明在西汉时,周姓就已经迁到了江苏北部一带。周亚夫是名将周勃的儿子,曾统率汉军,三个月平定了七国之乱,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官至丞相,被御封为大元帅。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周亚夫和另外两位将军驻守在细柳,也就是今天咸阳一带。汉文帝听说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便想到军营里去看看。结果,他没有通行证,不知道口令,守卫不让进去,只好在军营门口等候。这就是“军容”、“细柳”的典故。那么“濂溪”又是谁呢,是指宋朝的周敦颐(1017—1073)。哪里人呢?湖南人。你看,汉代的周亚夫是江苏北部人,宋代的周敦颐是湖南人,周姓南迁的痕迹是不是很清楚?周敦颐先生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宋明理学理论对中国文化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即使大家对理学了解不多,也一定会熟悉他的《爱莲说》,这篇文章被选进了中学课本,很多人都背过。一个细柳堂,一个爱莲堂,一文一武,足够周氏朋友们感到荣耀的了。

2、日本人是吴姓的后代?

和其他姓氏自中原向外迁移不同,吴姓是一个发源于南方,然后向北方发展进而遍及全国和海外的姓氏。这一姓氏里,有一个人的故事至今还是吴姓人的骄傲。他是谁呢?

紧接着周姓的吴姓实在太精彩了,我把它压缩再压缩,压缩到以下这么点篇幅讲给大家听听。

首先是吴姓的来源:

第一,上古时期的吴氏。《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时有一个人叫吴权,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吴刚。他的妻子与炎帝的孙子伯陵通奸而怀孕,三年后一胎生三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据传说是钟、磬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创制人。

除了这一个吴姓的记载外,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传说——黄帝的妈妈就姓吴。可见,吴姓是很早就有的了。

上古吴姓中还有一个跟后羿齐名的神射手,叫吴贺。这个人在《帝王世系》里面有记载,只不过后来咱们只记住了后羿这个射太阳的,却忘了吴贺。其实我个人觉得,说句玩笑话,拿箭射太阳有没事找事的嫌疑。吴贺就有正事儿多了,基本上就是打猎、打仗,在当时非常厉害,可惜后来名声没那么大。

其实,吴姓的主要来源不是上面的传说,是什么呢?还是姬姓。这就又要说到周朝的老太王古公亶父了。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这三个人都非常贤能,非常优秀。但是,按照周人的传统,只有长子也就是太伯才可以继位。然而,老太爷最喜欢的却是老三季历,儿子们也都看出来了。这时候,出现了非常感人的一幕:太伯和仲雍知道父亲喜欢弟弟季历,他俩居然跑了,离家出走了。从陕西岐山一路南下,来到了当时还没有开化、荆蛮遍布的吴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带。到了那儿以后,兄弟俩就按照当地风俗来生活了。什么风俗呢?纹身、断发。纹身,就是在身上纹花纹;断发,中原汉人是不能剪发的,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但是他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也把头发剪断了。这等于什么?自绝希望:他们已经变成蛮族了,就不可能继承王位了。季历于是就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季王。后来,武王克商,周朝建立,太伯和仲雍的后裔都受到了周王朝的表彰。其中有一对兄弟,一个被就地封在了吴地,也就是今天江苏无锡这一带,子孙就以吴为姓;而另一个被封到了虞,就是今天的山西平陆一带,他的后代也就有改姓为虞的。所以,姓吴的和姓虞的一般认为是可能有血缘关系的。过去,在江南的一些吴氏大族里面,吴虞是不通婚的,因为虽然虞国在山西,吴国在江苏,但毕竟是来源于一对亲兄弟,从根儿上说是一家人。

在江苏常州、无锡一带,有关太伯的遗迹非常多,直至今日,在无锡市的鸿山,也就是梅里山,还有太伯墓。当然,到底底下埋的是不是太伯谁也不知道,但是大家都叫它太伯墓,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一些非常奇特的吴姓存在于兄弟民族当中,例如苗族的吴姓就特别多。苗族在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就逐渐把本民族姓氏用汉字来表达了。苗族吴氏当中出现了很多人才,其中明朝有一位叫吴鹤的,是王阳明的得意弟子。直到今天,在湘西当地苗族中,吴姓还是第一大姓,这是很独特的。苗族吴姓里边甚至还分支分派,比如分出了一支姓伍的,这很有意思。另外,蒙古族非常古老的七大部落中有一个部落姓吴兰苏和,后来就以吴为姓,他们跟汉族的吴基本没有血缘关系。鄂伦春族里也有姓吴的,是从吴查尔坎这个姓改过来的。东北的赫哲族中也有吴姓人氏,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电影的编剧白辛(原名吴宇洪)先生就是赫哲族。

古时候,吴姓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无锡一带,慢慢地向北方齐鲁一带发展,后来迁入了河南、安徽。总体来说,中国大多数姓氏都是从中原往南迁徙,吴姓的迁徙方式却不太一样,它先在南边形成规模,接着往北发展,不过造成的结果倒是一样的。历经各种战乱,吴姓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大概三国时就已经有吴国的吴姓人到了台湾,现在吴姓也是台湾的大姓,吴姓人口数量一直排在第六、七名。

民国初年,吴姓出了一位著名的将军——吴佩孚,他身为大军阀,晚年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非常有民族气节。吴佩孚是秀才出身,是有文化的,他对自己的姓氏非常自豪,常常自己研究,结果他发现自己和当时的日本天皇居然是同辈,都是吴太伯第121代子孙。这事就很有意思了。怎么回事呢?据说,当年吴国被越国灭掉以后,有一批遗民东渡到了日本,天长日久就逐渐融合到日本民族中,其中的一支后来演变为日本的皇室。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吴人怀念故土,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来朝拜大陆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我国的史书《魏略》、《晋书》、《梁书》、《北史》、《路史》,对此都有记载。数千年来,他们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血缘标志“吴”,并衍生出今天日本的“吴服”、“吴汉”、“吴服部”等日本姓氏。可见,日本人还与吴姓人有这么悠久的血缘关系。

说完了日本,我们再来说越南。越国灭掉吴国以后,很多吴人被抓到了越国,还有些吴人自己跑到越国去了。后来越国又灭亡了,吴人又跟着越人相继南迁,逐渐就到达了今天的越南地区,成为最早一批移居越南的吴姓人。秦汉以后,内地的吴姓人因为做官、经商、寻亲、从军等原因,也有不少移居到了越南。唐代中期,有一个叫吴纳的人当了越南一个地方的刺史(见《元和姓纂》),可见当时已经有人在越南当官了。迁到越南的吴姓子孙,不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到了五代时期,一个叫吴权的吴姓子孙居然在越南建立了一个朝代——吴朝。可惜的是,吴朝只经历了吴权和吴昌炽父子两代,就被后面的丁朝给取代了。吴朝灭亡了,但吴权的后裔散落在越南各地,出现过很多杰出人物:越南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大越史记全书》就是一个叫吴士连的史学家写成的,而越南最后一位比较著名的吴氏子孙,年轻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我这个年龄的人可还记着,那就是南越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

今天,吴姓是中国第10大姓,人口2400万,约占全国人数的1.9%。

和吴姓有关的故事有很多,我在这里只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典故。历史上有一句专门对官员说的话,叫“你要不惧贪泉”,现在这话没什么人讲了。什么叫贪泉呢?

话说东晋的时候,有一个人姓吴名隐之,他还有个哥哥,叫吴坦之。兄弟两个家境贫寒,相依为命,但非常友爱。吴隐之年轻时,就以博学、孝悌闻名于世,他曾为自己的父母哭丧,哭成了什么样?不仅把路上的行人都感动哭了,而且哭得“双鹤哀鸣”——两只鹤停在他父母的墓面前,也在那儿哀鸣,可见这吴隐之有多么孝顺。有一次,吴坦之冒犯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官员,差点被处死,吴隐之冲过去说:“我愿意替我的哥哥死!”他的行为当时感动了一个极其有名的人物——桓温,并得到了恒温的赏识。从此,吴隐之的官就越当越大。

吴隐之虽然官当得很大,却非常的廉洁:身穿布衣,出门不坐车;他的妻子贵为太守夫人,居然亲自织布,并且自己到集市上去买柴,还自己背回家。可见他有多么清廉。有一次吴隐之要嫁闺女,当时的名人谢石就想:好朋友家要嫁闺女了,可他这么廉洁,送什么好呢?想来想去,最后想:不如这样吧,派自家最好的厨子去给吴隐之做宴席。谢石家的厨子带着家伙什儿到吴家一看,惊呆了:家贫如洗,而吴隐之的丫鬟牵着一条狗正要出门。厨子问:“你牵狗干嘛?”她说:“我家老爷今天要嫁闺女,没钱了,准备把这条狗卖了,卖了钱来嫁女儿。”吴隐之就是这么一个人。

后来吴隐之又官至广州刺史。广州城外20里,有一处泉水,名字叫贪泉,据说官员一喝这贪泉,就控制不住想贪污,真是见了鬼。所以当地的官员经常贪污,一贪污就被抓,抓了以后他就检讨:“不是我想贪,是因为我口渴喝了贪泉,我控制不了自己,我不能算正常人了。”很多官员都用这个做借口,甚至逃脱了制裁。当时人迷信啊。吴隐之就说:“我就不信,贪就是你要贪,跟泉水有什么关系啊?”大家说:“哎,长官,这个水不能喝啊。”吴隐之不听这一套,就跑到贪泉旁边咕咚咕咚喝了一肚子水,喝完以后还吟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只要喝了这个水,一大把钱就揣兜儿里了。“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换个人喝喝看,换了像夷齐这样的古代贤人来喝,喝死了都不可能变心。吴隐之的以身作则,改变了当时广州的官风,受到了东晋皇帝的褒奖。唐代魏征在编《晋书》的时候这样评价吴隐之:“晋代良能,此焉为最。”意思是,晋代的好官员里,吴隐之排第一。这是很高的荣誉了。今天大家如果到广州去旅游,还可以在广州的博物馆里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两个字——贪泉,这就是纪念吴隐之的。不惧贪泉的故事,就是吴姓的一个优秀子孙留给我们的,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或者启示。

吴姓如此精彩,接下来的郑姓和王姓也精彩非凡。

3、天下郑氏出荥阳

有着“天下郑姓出荥阳”的郑姓,其姓源不算复杂,也是一个比较好听的姓。而接下来的王姓,就不那么单纯了,它的复杂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那么王姓是如何得姓的?它的得姓始祖是谁呢?

郑姓的来源很简单,也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我们知道,很多姓的第一世祖是有封国的,往往这个姓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封国名。郑国也不例外,郑姓就来自于第一代郑国国君——郑桓公。郑国贵族的后人中有人在汉代当过大司农,这一支的后代迁到了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朝曾在开封一带设置了一个叫荥阳的郡,从那时起,天下郑姓都说自己出自荥阳。不信的话,姓郑的朋友可以回去问问家里老辈。因此,一般认为,郑姓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中部一带。

第二个来源:改姓。有些姓不好听,比如姓苟的、姓朱的。还有姓钱的,也不太好听——你好不容易当上个科长,人家喊你钱(前)科长,你到底是现任的,还是过去的,对不对?但是郑这个姓就非常好,所以有很多人会改姓郑。最有名的改姓郑的是谁?郑和。郑和本来姓马,名三保,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因为军功赫赫,被明成祖朱棣御赐姓郑。这是中国海洋梦的一个骄傲。明成祖的时候,郑和就已经率领船队远航到了非洲,多了不起。要知道,当时的地理大发现还没开始呢,西方的环球航行也没影呢,中国的郑和就已经几次下西洋。今天在马来西亚等地,还有很多郑和出行留下的遗迹,比如“三宝井”、“三宝寺”、“三宝山”,这些地名无不和郑和有关。

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姓氏。近几年兴起了国学热,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经学——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一门学问。在历史上,专门研究经学的学者当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郑姓之人——郑众和郑玄,合称“二郑”。这两位比较起来,郑玄的名气更大,他生活在东汉时期,一生精力都耗费在经学研究上。他注过的经书有《易》、《诗》、《书》、《礼记》、《论语》、《孝经》、《尚书》等等,在当时可算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郑玄不但在兵荒马乱的东汉享有盛名,一直到今天,也备受后人的敬仰。郑姓有个堂号“博经堂”,说的就是郑玄。或许有人会说,我这支郑姓,不是博经堂之后,是安远堂之后。安远堂是谁呢?是汉宣帝时候的郑吉。郑吉曾经在西域一带打败了车师,被皇帝提拔为司马,又受封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这两位郑姓的也是一文一武——文的博经堂,武的安远堂。

春秋时,郑姓主要在中原地区活动;战国时候,郑姓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两晋时,大批的郑姓先民定居在闽东和闽南,郑姓的活动中心从荥阳这一中原地区开始移到东南沿海。

明末清初,出了郑成功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就不用我细说了。我们要说的是一个郑姓文化人——南宋史学家郑樵。郑樵是兴化军莆田人——由此可见,他这一支已经到东南沿海了。郑樵一生不应科举,却著作等身,一部《通志》奠定了他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氏族略》就是讲姓氏和家族的,里面收录了2255个姓。对于郑姓,郑樵就专门研究过,他将郑姓的起源分为32门,总论13篇。为了研究清楚郑姓的起源,他前前后后研究了2000多个姓,比如起源于姬姓、起源于妫姓、起源于姚姓,或者因为地名而得姓,或者因为官职而得姓。照这标准的话,我们这本《百家姓》其实还没有超过郑樵《通志·氏族略》的水平。

由此可见,郑姓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现在郑姓在我们的中华姓氏当中排名第22位,也是个大姓,人口有11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0.9%,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三省,中原已经不是郑姓的主要聚居地了。现在郑姓人口最多的是哪个省呢?你想不到的:广东省。广东郑姓的人数占了郑姓总人口的12%,有100多万。

4、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哟!

从字面理解,多少就可以推测出王姓与皇帝、君王有关的尊贵血统,尤其是两汉之际的王莽,更是一个争议人物,做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都有哪些呢?

接下来还是一个大姓——王。王当然是个大姓,其来源非常复杂。

一说来自姬姓,周文王之后。周文王第15个儿子叫毕公高,他的后代因为自己是王族之后,就改称为王。

二说出于子姓。这一支是商朝忠臣比干之后。比干姓子,是王族,他的后代改过很多姓,其中有些因为自己是王子、王族,就改姓王。

三说出自妫姓,齐太公田和之后。田和先祖田敬仲本是陈国公子,而陈国是周初分封的妫姓诸侯国之一,后因内乱田敬仲投奔齐国。齐被秦国灭了以后,齐国后人因为曾经是王,就改姓王。从妫姓改姓王的这一支里边,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王莽。过去的教科书中,王莽完全是一个反面人物,一个处心积虑的伪君子,一个篡位者,而现在的史学界对他持一种越来越肯定的态度。因为做伪君子一年、两年是可以的,如果做一辈子,难度是相当高的。王莽就干了这么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照此说法,恐怕他还真是一个君子呢。

我讲了这么多王姓的来源,看上去挺复杂,其实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很多王姓都是各个诸侯国的王族后裔。秦国统一天下后,六国子孙中每一国都有改姓王的,这也是保命的方法。你想啊,这么多改姓王的,混在人堆里,谁也认不出来是敌是友。后世很多朝代的王族,也有因各种原因改姓王的:金朝灭亡后,很多贵族改完颜为王姓;为了避免争权夺位引发的动荡,成吉思汗第六子逃到中原,也改姓王;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家族里面就有一支改姓王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改姓王是别的原因。大家还记得燕国的太子丹吧?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其后代就被王莽赐姓为王。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隋末有一个王世充,可他原本就不姓王,姓支,是西域胡人,因母亲改嫁汉人王氏,才随继父姓王的。

秦汉时期,王姓基本生活在山西的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的开封、虞城、淮县、陕西的咸阳、山东的淄博,等等地区。我们可以看到,王姓在当时的分布范围已经扩大成一个个区域了,不像别的姓只是散落分布成一个个点。后来,子姓王氏的后裔中有一支从河南的卫辉迁到了甘肃天水、山东的东平,河南的新蔡、新野、焦作等地方。两汉之际,因为王莽势力庞大,妫姓王氏繁盛一时。魏晋南北朝时,又出现了中国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晋皇室南渡以后,著名人物王导对东晋在南方扎根、开拓居功甚伟。有一句话说:“王与马,共天下。”其中“马”指的是晋朝皇室司马氏,“王”指的就是王导,王氏能够与司马氏平起平坐共天下,可见其确实权倾一时。当时的王氏占据了所有朝廷高职,甚至掌握了当时的舆论导向,非常显赫。唐朝末年时,福建还是一片荒蛮之地,不像今天这么繁荣,王潮和王审知兄弟两人南迁福建,建立了闽国,由此王审知被称为“开闽第一人”。至今,东南沿海一带的王姓人口数量特别多。

王姓作为一个大姓,典故多得讲不完,和很多其他的大姓一样,一个王姓我们就可以至少讲300讲。在这里我就想讲一点,即王姓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独特影响。

大家都听过《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讲三国,也都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三国姓氏文化的一个特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多是单名。张飞、刘备、马超、赵云、吕布、董卓、诸葛亮、曹操、孙权、孙策、孙坚、鲁肃……怎么都是单名?想过吗?易先生好像忘了讲。

按照中国姓氏文化的传统,单名是很少见的。因为家族起名时需要有一个排行字,像我钱文忠名字中间这个“文”字是老祖宗定的,我爹不能改,我爷爷也不能改,后面有个“忠”字专属于我。而且,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人们是非常讲究出身的,一个人是不是名门望族,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哪一支的、哪一辈的,名字里都带着呢。那为什么偏偏三国时,出现这么多单名啊?这个反常的现象大家可能都没太留意。说起来传统文化里边的奥妙实在太大了,这事儿是谁干的呢?王莽。原来,王莽曾经颁布了一条法律,规定“去二名”,也就是不准用两个字的名字,而且还补充了一条——一旦人犯了罪,名字就得改回两个字。这样一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都是单名,犯了错误的都是两个字的名,这下犯没犯过错从名字上就区分出来了。王莽这个人特别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对自己家人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他自己有一个孩子犯了法,就逼孩子自杀了。为此,很多人说王莽是伪君子。如果这叫伪君子,那真就没法说了。王莽的长孙王宗也曾犯了法,自杀了。但人死了还不算完,王莽说:“宗本名会宗,因制作(注:古代法律旧称)去名,今复名会宗。”所以王宗就改回了王会宗。

就这样,王莽的一条规定影响了一个时代。三国时期上溯到王莽的新朝,还是有点儿年头的,居然一直延续使用着这条法律,可见影响时间之长。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这条规矩就作废了,人们的名字又变成以两个字居多了。

现在中国人姓名最长的有十三个字。我一直想拜见这位高人的爹妈,问问他们为什么给孩子起这么长名字。怎么称呼他呢?就跟我们前面讲的九字姓一样: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孩子的名字没叫完,人家走出去三里地了。

王姓在今天中国人口里排名第二,是超级大姓,人口9000万,约占全国人口7.2%,比排名第一的李姓就少200万左右。如果算上海外华人,那还不知道王姓有多少呢。

同类推荐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热门推荐
  • 席前闻鬼录

    席前闻鬼录

    80年代,在山东昌城南边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孩子误入老槐树洞引出的女鬼牵出数十年前一场惨案。这孩子命中刚中有刚,瞎子爷爷给他起名张无厉。十几岁时玩耍中不慎落入古墓,碰到千年前将军古尸。古尸复活并对众人进行攻击,一身份成迷的老人将众人救下。张无厉毕业后被儿时玩伴拉入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下一家风水公司工作……
  • 新伊甸传说之无人永生

    新伊甸传说之无人永生

    “永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很复杂。你会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但是你所有的知识和记忆会成为压在你身上的重担。”“所以你现在想求得一个解脱?”“不,我只是想换一种永生的方法。”“去送死?”“成为传说。”
  • 百鬼笔记

    百鬼笔记

    人丁兴旺的村子,怎么会接连发生命案?一间生意火爆的驾校,为什么会频频发生诡异怪事?口碑很好的医院,为什么会夜间有婴儿的啼哭声?这一切,到底是天道,还是鬼道?看孟少意带领大家解风水、收鬼魂,走一条不寻常的灵异之路吧……
  •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 大神武

    大神武

    绝世战体横扫天上地下,体术破乾坤,一滴血斩尽日月星辰,谁能匹敌?
  • 千万婚契:腹黑总裁的傲娇妻

    千万婚契:腹黑总裁的傲娇妻

    缠绵一夜失身腹黑总裁。醒来发现身侧的陌生男人,刚想逃跑就被扯住领子要求跟他结婚!为了父亲,为了穆氏集团,不过是陪睡而已,我怕谁!穆琼月毅然同意,成为了总裁夫人。婚后,这个男人却宠她容她,把他的耐心全部给了她。可穆琼月却不相信戒玄曜是真正爱她的,他们不过是一纸契约。“我爱你。”他的气息打在她的脸上。“我认为还不够深。”穆琼月憋红了小脸。“那我今天让你看看够不够深。”待她思绪清晰,已被腹黑总裁吃干抹净。迎着清晨的阳光,戒玄曜搂着她的腰:“昨晚体力耗尽,你得对我负责!”“你要我怎么负责。”穆琼月鲜少的露出了娇羞模样。“让我吃一辈子。”男人暧昧的说着,抵上她的香唇。说好的体力耗尽呢!都是骗人的!
  • 傲世情缘婉瞳天

    傲世情缘婉瞳天

    “夏医生,这是刚刚去世的病人叫人转交给你的!”“病人?”“对啊!38床那位”他就这样走了,永远的离开了她,当事业和爱情纷纷离开时,她终究没有撑住。一朝穿越,她是夏家被捧在手上的宝,亲情是她在另一个世界活下去的理由。“吴铭?”同名,一模一样,但心却不再是那样的透彻……“君傲天,你撑住,我一定可以救活你!”为了爱的人,她放弃了一生爱的职业,为了爱的人,她又从新拿起了刀,这一次,她不会让自己孤独……
  • 绝世恋人:恶男要倒追

    绝世恋人:恶男要倒追

    他冷血腹黑,为了复仇不择手段。她温柔善良一眼就看穿他内心的脆弱!可岳泽西还是残酷的利用了她的爱。但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秘密暴露,权力,金钱利益的**,虚荣心的作祟,最亲密的人成了最大的敌人。在亲情,爱情,友情的不断背叛和离间下,他们还能否找回最初的纯真。复杂的血缘关系,神秘的身世之谜,相爱的互相伤害,做了那么多不可原谅的事之后,还能在一起吗?
  • 草鞋皇后

    草鞋皇后

    谁能想到云国边城里走街串巷的‘卖鞋郎’是个国色天香的女孩子。景凉,景色微凉,赤心如朱。她心甘情愿与一个傻子有了孩子,从此声名狼藉。他却转眼江山怒马,美人在怀,前程已抛。传说,蛮夷公主有个俊俏的男宠,还给公主带了一个同样俊俏的孩子?又传说,云国苏家有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母。只可惜主母是个带着幼子的寡妇。她以千面示人,或狠辣,或娇弱,只是物随境迁。九天之下,皇城万里。谁说他薄情寡义,他只是听从娘子的安排,一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终免万民于战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过江七事

    过江七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