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2500000004

第4章

孩子有很多类型。虚心的学生,对老师的用意心领神会,总是积极地去执行。越是自以为聪明的学生,越是不动脑筋,只爱动嘴。不管老师提出什么要求,他都喜欢应付了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孩子若绕开阶梯自行攀登,定会走许多弯路。虚心的孩子大智若愚,踏踏实实做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作聪明的孩子,大脑用在了如何与老师讲条件、玩斗争、耍贫嘴上,长此以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孩子小时候最信任家长,家长就应该教育孩子,要懂得用心品味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老师的无私与真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老师对抗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

1.我看“小男孩‘谎话连篇’愁坏家长”

孩子在十二岁之前,只要家长有安排,都会按着家长的要求行事。因为他自己分辨能力不足,不懂得反抗,实际上也不知道怎么反抗,或者曾经抗议过,但人微言轻,无济于事。所以家长送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学习”。

但是,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磨炼之后,这个过程迟早会让孩子感到很腻烦,失去兴趣,甚至不能容忍,到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快管不了了。他一旦有了反抗能力,经过尝试能够生效,就会得寸进尺。

他不会考虑将来,只要反抗成功就是胜利。从此,他的精力就不会再集中在学习上,而是专心考虑如何应付家长。

报载:“小男孩‘谎话连篇’愁坏家长”。

小冬(化名)原本是个诚实的孩子,但是家长慢慢发现,小冬好像说谎“成瘾”。眼瞅着小冬就要小学毕业了,谎话是越来越多,成绩直线下滑,令家长束手无策。

小冬的母亲崔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稳扎稳打走上成才的道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给孩子定下了“规章制度”:每周一到周四,除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外,还要做妈妈给留的作业,不经允许不能随便玩耍,只有周五到周日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崔女士说,在她和家人的严格要求下,小冬学习成绩非常好,基本上考试能保持在班级前三名。但小冬上五年级后,她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去年期末考试明明考了第七名,回来却说考了第三名,后来才得知孩子在撒谎。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只顾和同学一起疯玩儿,遇到老师检查作业,就谎称没带。“没带”次数多了,老师也产生了怀疑。为改变小冬的这个坏毛病,他们没少和孩子交流,却没丝毫起色,现在她和家人束手无策,不知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看看周边的孩子,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带着孩子赶场,一场一场地学,为了孩子什么都舍得,交学费、买学具、陪读,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

自己以为是在给孩子铺路,在尽父母之责,孩子只需按部就班地执行就好。可是孩子也是人,也有大脑,有思维,他的大脑也想发挥指挥作用。

另外,孩子在各年龄段都会产生对不同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如果他喜欢的总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试想,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按“规章制度”办事,不经允许不能随便玩耍,孩子的童年能快乐吗?

“除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外,还要做妈妈留的作业”,孩子能不腻烦吗?

“一到四年级,能保持班级前三名”,不是兴趣所致而是逼出来的。孩子逆反了,“五年级之后成绩直线下滑”,很正常!

家长已经禁锢了孩子的思想,如果上了中学,家长引领不了了,后续的学习更是举步维艰。好在孩子还在小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能还来得及,不然孩子到了高中,步入成年,妈妈更管不了。

以下是一个高中生的成长历程,看看这些孩子自始至终是怎么想的吧。

小夏是高一新生,她不迟到,不早退,不违反校纪,班上的一切事务都参加,就是不学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有意接近她,聆听孩子的心声。

小夏说:“从我记事开始就做妈妈留的作业。在小学,放学后,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我在家里必须先完成妈妈留的作业,才可以写老师留的作业。小学三年级以前,每次大考,我都在前10名。到了四年级,我就是不想学了,从此成绩开始下滑。考得不好了,妈妈开始打我。

“上初中后,他们辅导不了我,就给我请家教,但我就是不想学了。每次开家长会,他们看到我的成绩就打我,我也习惯了,干脆就让他们打。

“我本来想,怎么也考不上高中,初中毕业就解放了,但是,他们逼着我上。后来我跟他们提条件,让我住校我才上。

“现在好了,我自由了!”

我问她,你感觉这样很好吗?

她高兴地说:“好呀,只有月末我回家了,他们问起考试成绩的时候,或者开家长会的时候,他们才打我一次。当时难受一会儿,回到学校里我就可以忘掉他们,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难道你就真的不想学习了吗?”

“我就是不学习,谁让他们小时候不让我睡觉,逼着我学习呢。如果当时他们不逼我,现在我会好好学习的。上小学,10点以前没有睡过觉,到了初中,12点以前没有睡过觉。”

你妈妈学习吗?

“她从来不看书。有时候她买来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书,也要让我看。本来应该是他们看了用来教育我的,他们都不看。

“凭什么他们自己什么都不干,死死地盯着我?我白天上一天学,晚上还得写作业。电视,一眼都不能看,电脑,也不让动。大人多好呀!”

这话听起来很幼稚。给她讲道理、做工作,她能理解,但是,在学习上仍然变化不大。

后来,老师多次和她的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大好的青春时光已在这样的情绪之下流逝多半。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引导孩子学习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绝对不能过早地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甚至仇恨读书。因为学习打孩子,孩子会把愤怒转嫁到学习这件事上来。他们会因为痛恨你而痛恨书。孩子一旦和父母之间产生敌意,就会形成一种你越让我做什么我越不做,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势。

我们的家长这样管的结果是不是还不如不管?你不管他的学习,最多是成绩不佳。现在,不但成绩不好,甚至连亲子关系都保不住了!做父母的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最好先加强自身的学习,讲究策略,而不能急于求成。

因为孩子小,就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让孩子玩,不让孩子睡觉,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让孩子走向反面。孩子小,打一巴掌,让他长点记性。可是孩子大了,自尊心强了,动手打孩子,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他在你的面前,如果连自尊都不要了,你还能怎么办?在高中生眼里,动手是无能的表现,一旦他看开了,就没效果了。

我很同情这些孩子的遭遇,但是家庭教育是无法替代的,时间上的及时性、角色上的专一性是无法改变的。我要向类似的家长们说句心里话:教育孩子不能想当然,如果家长的弦上得过早过紧,也许能赢在起点,但未必能赢在终点。

“凭什么他们自己什么都不干,死死地盯着我?”这话虽然幼稚,但却很有道理。

“她从来不看书。有时候她买来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书,也要让我看,本来应该是他们看了用来教育我的,他们都不看。”你给了孩子这样的印象,孩子就不会乐于接受你的教诲。

2007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武桐最敬佩她的父亲。她说:“爸爸很了不起,教育方法非常独特。”有时候作业太多,写起来比较枯燥,父亲就允许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作业。考试不好的时候,父亲还乐呵呵地鼓励她:“这孩子就是聪明……”

然而,这种表面上宽松的教育方式,却饱含着父亲的一片苦心——“其实是担心过于枯燥的作业,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包括做题,父亲也劝武桐以享受的眼光来看待。“高高兴兴地做每一道题,通过做题看看出题者的水平,努力去享受学习的乐趣。”有兴趣,学习才能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其监督孩子学习不如给孩子作个榜样。如果家长通过自身的学习创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就不愁孩子不学习。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行动比语言更响亮。

家长要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愁,就应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加强自身的学习,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做到心中有数。

教子心经

● 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好,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鼓励孩子学习,把孩子引入乐学的轨道。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限度地增加学习任务,就会把孩子逼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最后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 引导孩子学习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因为学习打孩子,孩子会把愤怒转嫁到学习这件事上来,因为痛恨你所以痛恨书。这不仅不能弥补家长的人生遗憾,还会为孩子增加遗憾;不仅不能了却家长自己的心愿,还会伤害到正常的亲子关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其监督孩子学习不如给孩子作个榜样。

● 家庭教育是无法替代的,时间上的及时性、角色上的专一性是无法改变的。教育孩子不能想当然,如果家长的弦上得过早过紧,也许能赢在起点,但未必能赢在终点。

2.挺聪明的孩子,在教室里混日子

如果说,小男孩“谎话连篇”与家长管得过死有关,那么,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父母大撒把,只满足了孩子的吃穿用度,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孩子回到家里经常见不到父母,也没人过问他的学习情况,从小不学习,也不会学习,不接受老师的教育,最后变成了教室里的局外人。可是家长偏偏要把孩子放在教室里,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我送走了十届高三毕业生,每一届都有这样的学生,人坐在教室里,心不知道在哪里。十几岁的孩子,活力无限,不学习,就得进行其他活动,在课堂上,就叫调皮。单独谈话,请家长协商,根本无济于事。有时候他们甚至摆出一副“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架势。

透视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发现,有的是他不学,有的是他偶尔想学,但是,基础太差,根本学不会。设身处地地想,这些孩子真的很可怜。

这是我和一个高二学生的对话,从中可以了解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课?”

“不想学。”

“那为什么还上高中?”

“他们让我上的!”

“他们是谁?”

“家长呗!”

“家长知道你不学习吗?”

“知道。”

“你给他们说过你不想上学吗?”

“说过。”

“不上不行吗?”

“不行。他们虚荣心特强,就是要我在高中待三年,只要熬到毕业就成。”

“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

“路桥工程,他们顾不上我。”

“你将来打算干什么?”

“找机会挣钱。”

“从哪方面着手?”

“现在怎么知道,先混呗,混到时候再说。”

“你有爷爷奶奶吗?”

“有。”

“你能否和他们聊一聊,如果他们能回到你这个年龄,他们会怎么生活?”

“他们什么也不懂!老年痴呆!”

“那你爸爸妈妈负担不轻呢!”

“没问题,有的是钱,养着呗!”

“你父母到爷爷奶奶这个年龄,你能这样养他们吗?”

“他们自己的钱都花不完,哪用得着我!”

……

“父母、爷爷奶奶”一概称“他们”,而且直说爷爷奶奶老年痴呆,一点感情都没有。

“有的是钱,养着呗”,“他们自己的钱都花不完,哪用得着我”,从这些话可以看出,“钱”成了家庭生活的一切,有钱了,什么事都没有了。

是天生的冷血,还是亲情的缺失?很值得思考。

目前,他的家里并不缺钱,但他心里想的还是挣钱。并且是,“先混,将来找机会挣钱”。

这个学生,身上穿的都是名牌。手机、MP4,各种电子产品都是进口的。据说,家长为了让他按时上学,要什么给什么。每天只要按点儿来,按点儿走,不打架滋事就行。

家长提出的要求有多高,孩子努力的程度就有多大,家长定的规矩是每天只要按点儿来,按点儿走,不打架滋事就行,孩子就完成到这个地步。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有多大的影响力!

可是仔细想一想,这是家长的初衷吗?

这个孩子,不管上什么课,书桌上什么都没有,看看这个,瞅瞅哪个,实在没事干,就趴着,不管老师怎么劝,雷打不动。从这个学生的身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学校教育无法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再与他的家长交流,发现家长并不是像他理解的那样,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家长既然把他放到学校里来,就是指望他多学点知识,提高一些文化素养,可是孩子却产生了那样的错觉,并且导致了上述的结果,这就是孩子!家长没有办法。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亲情,如果父母多陪陪孩子,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会比名牌服装、高档手机管用得多。父母经常和孩子在一起,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一点点渗透给孩子,孩子就不会造成上述的错觉。

经济时代,以事业为重无可厚非。但是,也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一旦孩子成了断线的风筝,任何教育都会无能为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家庭越富裕,越希望自己的孩子专心读书。但是,如何把孩子的心留在教室里,是需要家长认真研究的问题。

无独有偶,下面是一位高三的新班主任和一位单亲家庭孩子的部分谈话记录。

“你为什么课上顶撞老师?”

“他故意让我难堪。”

“老师让你回答问题,就是让你难堪吗?”

“他知道我不会,还让我回答。”

“老师怎么知道你不会呢?”

“他看到我睡觉就叫我。”

“学校领导强调过,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睡觉,老师叫你是对的。”

“我又没有捣乱!还想让我怎么样?”

“既然来上学了,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学习有什么用,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

“那为什么还要上高中?”

“不是我要上的。”说话的口气特别硬,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好像老师管他就是故意为难他。

“在家里和长辈说话的时候,你不会这样吧?”

“在家里我就不说话。”

“想象一下,如果你爸爸就在跟前,你会用这样的口气和老师说话吗?”

“我不跟他说话。”一谈到爸爸,更加愤怒。

……

父亲教育的缺失表现得淋漓尽致。说话没大没小,不讲礼貌,孩子发展到这种地步,简直太可惜了。

我一直在想,如果孩子的家庭健全,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经常交流,孩子讲话能长幼不分吗?面对老师善意的说教,学生说话的口气能这么强硬吗?

如果孩子每天回到家里,有父母的照顾,有可口的饭菜,能够及时发泄生活中的不如意,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就不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需要付出,不管父母之间有多少不如意,既然培育了爱的果实,父母双方最起码也要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家长的辛苦与付出,是孩子奋斗的动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客观地讲,目前我国的高中课程,涉及的知识颇多颇广,初高中之间的梯度也很大。作为人口大国,学生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成绩,既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敢的吃苦精神;既要培养刻苦学习的兴趣,又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作保障。如果孩子像一只孤雁,没有感情支持,没有理想支撑,没有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甚至和老师的教育作对,高考注定要失败。如果孩子早已厌学,高中三年,实在难熬。

来看看我与一个孩子的对话,看看他们有多么幼稚。

“几个老师认为你的学习能力不错,为什么成绩这么差?”

“没怎么学。”

“为什么不学?”

“爱玩、爱睡、爱说话。”

“你们每天在一起,哪来那么多话,非要在课上说?”

“一件小事就可以说半天。”

“这么大了,还玩什么?”

“网游,射击类。”

“有意思吗?”

“玩的时候有意思。问题是,现在懒得学,初一初二就玩,上初三的时候,狂学,考上了高中,想等到高三再狂学,但是学不会了。”

“如果从现在开始狂学,还能赶上。”

“太难了,赶不上。”

“你试过吗?”

“试过,听不懂,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上课不说话就趴着睡觉,这怎么能听懂呢?”

“没办法,上课听不懂,说话就挨批,不睡觉干吗?”

“这样吧,从我这一科开始,从头学,从头问,我给你补,你看怎么样?”

“不知道从哪儿问起。老师,你上课只要不叫我,肯定不给你捣乱。”

“有没有想过,去选择一所职业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太浪费时间了。”

“家长不让,怎么也得参加完高考再说。”

多么幼稚!好像只要不捣乱,就是在给老师面子。上了高中,就要参加高考,这是家长们的共识。可是,他上课不听、下课不学,一天十几个小时与老师周旋,真不好过。

高中那些不学习的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他们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学习,又怕老师提问,干脆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我不听课,但不捣乱,你也不要管我。这是这些高中生对付老师的最佳办法,可是,一天十节课,一周六天的时间,容易吗?很可怜!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都希望为孩子通过高考打造最美好的人生,可是孩子不学了,也不去寻找出路,就干耗着浪费生命。

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的教育可谓百花齐放,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层出不穷。如果家长能认真分析孩子的个性,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够尽早地学到一技之长,他的青春会更充实、生活会更自信、人生会更快乐。

我曾经看到一则报道:就业市场存在“有人无岗,有岗无人”并存的问题。文章称,当前的用工需求主要集中在有一定技能的蓝领劳动者身上,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明显不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

可是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经济条件宽裕,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蓝领,孩子不学习,就在高中的教室里听天书。可是,高中毕业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如果家长们真正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自己做主,设计他理想的人生,这比在高中的教室里睡大觉要好得多。毕竟,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青春短暂,学习的最佳时机是有限的,希望家长不要等到孩子高考失败,再重新选择出路,还是针对孩子的特点,早作打算为好。

教子心经

●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亲情。孩子每天回到家里,有父母的照顾,有可口的饭菜,这比名牌服装、高档手机要有价值得多。经济时代,父母以事业为重无可厚非。但是,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培养孩子是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 青春短暂,学习的最佳时机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在高中的教室里睡大觉,就不如早作打算,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能够尽早地学到一技之长。这样,他的青春会更充实、生活会更自信、人生会更快乐。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成功的路不止一条。等到孩子高考失败,再重新选择出路,会白白浪费孩子的青春。

● 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需要付出,不管父母之间有多少不如意,既然培育了爱的果实,父母双方最起码也要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家长的辛苦与付出,是孩子奋斗的动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如果孩子像一只孤雁,没有感情支持,没有理想支撑,没有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甚至敌对老师的教育,将来如何立足社会!

3.熟能生巧,虚假的学习没好结果

高中的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上文提到的这些混日子的学生,无论如何都无法在高考中获胜,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难看的结果。在我们这里,每年高考成绩下发后,不难看到,高的650分以上有几个,低的200多分也有不少,真是天壤之别。付出多少努力,就会得到多少回报,这是真的。但是,有的家长很疑惑,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也挺聪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不是上述谈到的那种极端状况,孩子努力,家长重视,为什么高考成绩还是不理想呢?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高中,客观地分析高考。

在高中,要想在考场上获胜,知识和能力必须过硬。老师们经常把高中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一是理解,二是记忆,三是应用,四是创造。理解了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应用,反过来,用的次数越多,理解得越透彻,记忆就越深刻。熟能生巧,创造性思维都是在反复的思考中产生的。

这个“理解”过程,老师是主导,睿智的老师使学生理解得更到位,更便于记忆和应用。而深入的记忆、反复的应用需要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这时,学生是主体,正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过程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层次。

许多学生,从开学之日起,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知识与能力像滚雪球一样丰厚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创造性思维。一些善学的学生,虽然理解起来很吃力,但是他会强迫自己先记住,硬着头皮用,用得多了,慢慢就理解了,掌握了。可是一些“机灵”的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对,一放就忘,一考就错。他们蜻蜓点水,只停留在“学会了”这个层面上,缺乏反复训练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孤立的,不能综合运用、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性地应用。

而高考中的许多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基础越牢靠,思维越活跃,方法越巧妙,需要的时间越短。虽然高考没有因为解题方法不同给予不同的分值,但是由于烦琐的办法会使考生浪费宝贵的时间,减少了处理其他问题的时间,所以,这一点也是对考生的一种分辨。而一个一个的解题技巧就是从大量的练习中得来的。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所下的工夫息息相关。

相反,有的学生虽然天资聪颖,理解起来比别人快,但是,他一旦理解了就万事大吉,该记的不记,该练的不练,随心所欲,甚至懒于动笔,不写作业。这也是造成成绩低下的原因。

有专家称,有些知识的掌握必须忘掉七次,没有忘掉再记的重复,再聪明的人,学得快,忘得更快,知识很难为己所用。

那么,在此期间,如果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能够做哪些事情呢?首先,让孩子与老师保持高度一致。因为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高中的老师应对高考是最专业的,所以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老师最希望你们出成绩,老师就是你们的阶梯,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绝对没错。”其次,家长们要针对高中的学习特点和孩子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让孩子善学、乐学,真正地把握高中时光。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学生把工夫下到了,就会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希望将来想上高中的孩子早一点知道,不同的学习习惯必然导致不同的高考分数,高中的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荒废了大好时光。

有的学生上完高中之后发出这样的慨叹:“高一觉得还行,但是听懂了就不想动笔写了;到了高二,书面表达能力和写字的速度跟不上,课程越紧,感觉越吃力;到了高三,发现阅读能力也不够用了,综合性的大题,读了一遍又一遍,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这是实话,但是,多少老师每天都强调“手不离笔,笔不离纸”,手就是你的键盘,是你的打印机、显示器,只有动手,才能发挥CPU的聪明才智,但是他不听呀!

这些学生,学过的知识不用,很快就会还给老师。到了总复习阶段,大脑就像被黑客攻击过的知识碎片,看着其他同学与老师平等交流,有问有答,他却不知所云。虽然高三也下了不少工夫,但最终的高考成绩和他的智商却不匹配,所以,高中三年,容不得一时半会儿的虚假。

而上一节中提到的那类学生,在高三的模拟考试中,看着其他同学奋笔疾书,自己却什么都不会,按说应该非常苦恼,但是,他们早就把分数置诸脑后了,考多少都无所谓,在考场上该怎么玩就怎么玩,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闹点动静。精力有余,不答卷,必然得做些事情。笔会掉,草稿纸会掉,卷子、橡皮、直尺总有一件物品掉下来帮他消磨时光。

但是读书十二载,家长不会同意孩子不参加高考,必须按部就班地上学。只是他们心不在焉,别人在紧张地备战高考,他们却“紧张”地喝水、玩笔、说话、愣神、睡觉。

老师再教他怎么应对考试,根本无济于事,再做思想工作,也是刀枪不入。

而学生既是班级的六十分之一,又是家庭的百分之百。许多老师恨自己没有分身术,无法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家长看不到,这些孩子在家长都不管的情况下,面对老师的管教是多么逆反。即使老师们抱着对他负责的态度进行教育,也很难挽回败局。

这些孩子一旦走向社会,很快就会想到老师的好,会回来看望老师,甚至追悔莫及,然而时光不能倒流,青春不会再来。但愿有一天,他们成为家长,不要让他们的孩子步其后尘。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有他们的责任,但愿他们不会成为那块短板。哪一个行业,都需要懂道理、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公民,但愿我们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名至实归。

教子心经

●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中老师应对高考是最专业的,所以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老师最希望你们出成绩,老师就是你们的阶梯,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绝对没错。”其次,家长们应针对高中的学习特点和孩子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让孩子善学、乐学,真正地把握高中时光。在此过程中,只要学生把工夫下到了,就会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 学习习惯直接决定着孩子的高考分数,而学习习惯是在紧张有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中的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父母要把孩子送到高中,亲子双方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荒废了大好时光。

● 孩子就是孩子,在家长都不管的情况下,老师再管,他也会非常逆反。所以,不管孩子多么让父母失望,父母也不能让孩子感觉你已经放弃了对他的希望,这样也许学校的教育还能发挥一些作用。

4.盲目维权,付出了孩子发展的代价

我很清楚,个别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不当体罚以及教育的乱收费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形象,对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本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偏听偏信,处处维权也不一定是好事。

有一个农村小男孩,是父亲从叔伯兄弟家过继过来的独苗。在他的大脑里,就没有规矩这个词,更不知道什么是纪律,经常以上厕所为由离开课堂。一次,班主任强调,下课先去厕所,上课期间不许去厕所。他想去又不敢去,回到家里就向家长告状。第二天,妈妈找到学校,大吵大闹说:“人和人有差异,我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老师管天管地,不能管孩子去厕所。”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成了远近闻名的不孝子。

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有的家长维权意识更强,最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老师们亲眼看到,有位家长因为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少算了几分,就找到班主任,言辞激烈,要求立即修正,停止影响孩子的情绪。这么在乎分数的父女,高考也没有考出好成绩。

一位女生利用周末时间把头发烫得怪怪的,看上去和中学生的年龄相去甚远。周一全校升旗仪式已经开始了,她姗姗来迟。虽然穿着校服,但门卫怎么看她也不像在校生,便让她等到升旗仪式结束再请班主任来领。这个孩子竟然用电话通知妈妈,并拨打110报警。有其女必有其母,妈妈更凶,当面谴责学校限制孩子张扬个性。

这个孩子毕业后,学校是管不着了。她频繁出入迪厅,妈妈管不了,也没再打扰110,这都是她咎由自取。

小孩子的人生观审美观尚在形成期,有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本来,青少年处于生长期,是新陈代谢的最佳期,他们的头发、皮肤是最有光泽、最漂亮的,过分的修饰反而破坏了自然美。他们不懂得舞台效果和日常生活是两码事。有的孩子,看了电视就要模仿。可是,父母应该明辨是非,什么事该支持,什么事该阻止,不能总是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的校规校纪也是本着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制定的,在纪律的范围之内,学生有着广阔的自由空间。有的家长,自己的孩子触犯了校纪,就与校规校纪叫板,这并非明智之举,对孩子也没有好处。没有哪所学校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没有哪所学校故意刁难自己的学生。

相反,有的家长就很聪明,遇到事情,能够把影响降到最低。

邓超同学上高一的时候,数学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精力旺盛,热情很高,但是缺乏经验,没能得到学生的肯定。有的同学上课起哄,有的家长请求校长换人。但有一位妈妈没有对老师说三道四,而是耐心地给孩子讲:“老师已经上完了四年大学,人家的知识肯定够你们学的。再说了,老师年轻,精力旺盛,工作热情,只要你们好好学,人家一定能教好。高中那点儿知识对人家是小意思,不管别人怎么样,你一定要尊重老师,好好跟着人家学习。再说了,你是班长,还是老师的助手呢,一定要在班上带个好头。”

听了妈妈的教诲,邓超在数学课上的表现非常好,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课下经常给同桌和前后桌做工作。他说:“其实老师讲得很好,你只要认真听,听进去了,就能真正体会到。”邓超为稳定数学课的秩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高一阶段班级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且,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提高。

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放这儿了,是交了学费的,孩子对老师不满意,家长就应该支持,自己认为老师越老越有经验,就对年轻老师存在成见。家长的这种心理传递给孩子,除了让孩子带着挑剔的眼光上课之外,没有什么好处,孩子全神贯注地上课,还不一定能学会呢,何况三心二意。

邓超的妈妈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班级稳定,孩子才能心静。天天盼着换老师,如果学校做不到,受影响的还是学生。

明智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知道孩子的心理作用非常重要。如果能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只要学生用心,自己想学好,就一定能够学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能改变环境就先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创造条件,发展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

邓超毕业十年了,提起这件事,他仍然说,老师课讲得很好,就是太年轻,镇不住学生。捣乱的那些,都是本来就不想学的。

张老师从乡中调入县中,从县中调入省会一所私立中学,从私立中学又调入国办中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直随迁。张老师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一连换了四所学校。每到一所新学校,张老师就给孩子讲,妈妈把你送到学校,就是为了让你学知识、长见识,跟谁学呢?是跟老师学,跟同学学,哪个老师身上都有你一辈子学不完的知识,一个老师,就带你几年,必须好好学。

张老师的孩子学习特别虚心,从来不会挑剔老师,学习成绩也特别优秀。中考中,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但从不主动在别人面前提这事。

目前,地方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影响教师形象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家长维权这根弦绷得很紧。但这有的时候是应该的,有的时候却没有必要。建议家长,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以影响孩子的发展为代价,更不能今天帮助孩子维权,明天因为孩子为自己维权。如果那样,就太可悲了。

教子心经

● 个别学校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不能代表整个教育领域。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场所,不会刻意地针对某一个学生,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偏听偏信,处处讲究维权,对孩子未必有利。

●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明智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知道孩子的心理作用非常重要。遇事能够发挥稳定作用,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只有学生用心学,外因才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5.惯子如害子,懒惰是学习的大敌

上了高中的学生,只要用心向学,平时考试及格应该不是问题。但是,班上总有一些学生各科成绩都不及格。老师找他们单独谈话,水泼不进,针扎不透,无论如何,就是不学习。

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学习时间不够造成的,所以千方百计为孩子节省时间,不让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别的事情又不做,就没有了快乐的源泉,无所事事,闷闷不乐。

旁观者清。我与班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座谈,问他们:“你们认为他们来到学校却不学习,原因是什么?”

“他们从思想上就不想学,也学不下去。”

“他们太懒,就愿意玩儿。”

“他们一玩儿,什么都不想。”

“他们不珍惜家长的用心,不知道回报。”

“他们不知道老师管他是为他好。”

“其实有时候,他们也想好好学,但是他们自己管不住自己。”

在家长座谈会上,我又拿同样的问题问家长的看法。家长回答最多的是:

“懒散,玩一会儿是一会儿。”

“爱看电视,不爱写作业。”

“散漫,没有紧迫感,不知道抓紧。”

从中得出结论,“懒”是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懒”从何来?

都是同龄人,为什么有的就勤快,有的就懒?他们自己管不住自己,可是又不让父母管,拒绝老师管,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不是这样的呢?

有个邻居添了个女孩。妈妈休完产假后,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轮流照顾,宠得很。孩子长得很可人,但现在三周岁了,水不端到嘴边哄着就不喝,饭来了,想吃就张嘴,不想吃,小嘴巴紧绷着,不管姥姥举多长时间,全然不顾。

姥姥姥爷从来没有不高兴的时候,每天就是看孩子高兴不高兴。孩子只要小嘴一撅,大人就得哄着,孩子从来不用看大人的脸色。

孩子尚小,情有可原。可是,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有多少是这样娇惯着长大的?

有人比较中国和美国在育婴过程中的不同。

在美国的托儿所里,只要孩子双手能抱住奶瓶,阿姨就不会为他举着。她们认为,只要他想喝,就会自己想办法把奶送到嘴里,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最终都能学会,如果阿姨代劳,就是在剥夺小孩子成长的机会。

我们的孩子,舍得吗?

与多子女时代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孩子太宝贵了!致使“亲”和“爱”代替了教育。

常言道,“惯子如害子”。在孩子小时候,天天宝宝贝贝地娇惯。一旦发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却仍然不能分担一点家务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上高中的孩子都视而不见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肢体的怠惰会导致思想上的懒惰,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会导致对什么都无所谓。

上面提到的学生,就是对什么都无所谓造成的。没有进取心,没有竞争意识,没有拼搏精神。所以这种被“亲”和“爱”包围着的教育,最终对不起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的一生!

许多人抱怨,孩子成年了,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甚至看不出眉高眼低。试想,从小到大,有人让他看过吗?他关心过父母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吗?他想过怎么做大人会高兴,怎么做大人会不高兴吗?

从小就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大家都看他的脸色行事,等他长大了,也只会以自己为中心,不会为别人着想。许多学生对待学习也是这样,我不高兴学就不学,我不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高兴就行了。我来到学校,老师就是为我服务的,我学与不学,老师不能强迫。

所以,当家长、老师因为他的学习着急的时候,他反而非常逆反。你越着急,他越逆反!多少孩子的中学时代就是在叛逆中度过的啊,家长们应该引以为戒。

虽然爱孩子是自发自愿的,怎么做都不过分,但是,一定要提防孩子滋生懒惰思想,养成懒惰的习性。如果家长们能够看到教室里的孩子有多懒,不知是不是会考虑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语文课,课桌上摆的是地理书,数学课假装要学政治。只要老师不到他跟前单独提示,他就好好坐着。如果老师过来,他就借口不想学这一科。其实,他就是在桌子上放一本书,几乎一天都不动。对于那些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家长要翻翻他的书,看有没有学习的迹象。

这些学生,大脑根本不在课堂上,老师讲的课也进不到他们的耳朵中去。即便老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也只蹦两个字:“不会。”不耐烦的心理溢于言表。有同学提示,他都觉得多余。如果老师问多了,他反而不高兴了。

课下单独谈话,他更是一言不发。他不希望老师关注他,只要每天到点坐在那儿,到点离开即可,就是那种“闭上眼睛就睡,张开嘴巴就喝”的状态。

每次开家长会,老师们都会特意与这些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寻找孩子的坏习惯形成的根源,探索解决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也不让说。人只有通过做最有意义的事,才能变成有用的人。孩子也一样,培养一个什么都不做的孩子,孩子不一定有幸福感。

正值青春年少,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就这样荒废了,实在可惜!

做老师的很难看得下去。所以在课余时间,老师们经常寻找机会接近这些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效果甚微。小学和初中的底子太差,根本就不会学习,家长们不惜高额的借读费把孩子送到高中,但是九年来形成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他拒绝改变。

劳动教育的缺乏,导致了90后的孩子劳动意识的淡漠,什么都不用做,导致了什么都不用想。不做不想,什么都不会,就形成了习惯,学习也不例外。

在学校里,老师们都有同感,手勤的学生心也勤,学习好的孩子劳动也积极。同样是做值日,勤快的学生做得既快又干净,懒惰的学生笨手笨脚,拖拖拉拉,耗费了时间,也做不好。

可是不学习不干活他快乐吗?相反,他整天闷闷不乐。他干什么都不情愿,干什么都委屈。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变懒惰的习惯呢?

懒惰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学校的力量更是微不足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家长还是以“只要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管”来迁就他,他永远不会真正如你所愿。

在美国,许多中学实行了学分制,修满学分就能取得毕业证,时间不限。如果学生不想上学,可以先休学,外出打工,想上学了,再继续学习。

我国的中学教育目前不是这个样子,但是,却存在一些大胆开放的家长。看看下面这位父亲是如何培养儿子的吧。

孩子上初三了,仍然不知道抓紧时间。爸爸曾多次从教室的窗外观察孩子的上课情况,并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无济于事。中考过后,爸爸与孩子商量:“你长大了,也长本事了,既然觉得读书意义不大,就不要读了,自己想办法谋生吧。就选自己喜欢的事做,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

孩子去工地做过小工,去理发店做过学徒,和同学一起练过地摊。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爸爸多次有意无意地去看孩子,请孩子吃顿饭,让孩子去看看上大学的表哥。

有时候看孩子很累,或者工资不能兑现,爸爸就给予孩子极大的安慰,并告诉孩子:“爸爸知道你很累,因为爸爸也是这样过来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好好干吧!”

有时候,爸爸也会说:“你现在还小呢,趁着年轻,学什么都来得及,只要肯动脑筋。”

一年过去了,又到了暑假,孩子突然回来央求爸爸,一定要想办法为他找一所高中,他要读书,要考大学,并保证一定好好学习。

整个暑期,孩子找出初三用过的所有资料,一头扎进书堆。

作为旁听生,他来到了一个高一班级。看上去,他比其他孩子懂事得多,上课精力特别集中,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不肯放过。

下课后,他经常缠住老师问问题,虽然有时候问的问题很幼稚,但是,老师们喜欢学生刨根问底,总是给他极大的鼓励。

大课间,他经常去老师的办公室,为老师们换水、打扫卫生,有机会就和老师们探讨问题,得到了全体老师的好评,班主任也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同学考完之后就万事大吉,而他,主动帮各科老师统分、整理试卷,借此机会,及时解决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等老师在课堂上讲卷,他已经达到考后100分了。

他从不放过一点知识漏洞,只要是不明白的,总要一问到底。可以明显地看出,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大有非把失去的时光找回来不可的态势。

老师们对这个孩子珍爱有加,单独辅导已是家常便饭。上高三后,他学习起来更是废寝忘食。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这句话在此得到了验证。

我想,父亲大胆的决定和适时的引导,让孩子懂得了珍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领会了爸爸的良苦用心,怎能不倍加努力呢?

目前,不学习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得珍惜,不珍惜青春年华,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他自己想学了,晚一年的时间也没有关系,浪子回头金不换,从头再来而已,大器晚成者大有人在。我之所以敬佩这位父亲,是因为目前敢于这样做的父亲太少了。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效率才能提高。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口口声声谈学习未必是好事。换换脑筋效果不一定差。所以,孩子上了一天课之后,回到家里,家长最好不要把学习的事挂在嘴边,应该安排一些家务劳动给孩子做,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实际上,劳动才是智慧的源泉。

有人说,“吃馋了,闲懒了”,手懒心更懒,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就会剥夺孩子对幸福的体验,最终会害了孩子。

生活中的懒汉很难成为一名积极的学子,如果家长把读书当做唯一要务,不但难以收获一名成功的学子,最可怕的是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懒汉。

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劳动,通过劳动体会自身存在的价值,孩子的生活会更充实,对克服懒惰的思想会有很大的好处。

教子心经

● 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学习时间不够造成的,所以千方百计为孩子节省时间,不让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别的事情又不做,没有快乐的源泉,无所事事,闷闷不乐。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肢体的怠惰会导致思想上的懒惰,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会导致对什么都无所谓。所以家长不能什么事都代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效率才能提高。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口口声声谈学习未必是好事。换换脑筋效果不一定差。所以,孩子上了一天课之后,回到家里,家长最好不要把学习的事挂在嘴边,应该安排一些家务劳动给孩子做,劳动才是智慧的源泉。

状元宝典:学习懂规划,很自觉很好强

——2010年湖北高考理科状元:毛超(总分698)

毛超学习很专注,不喜欢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他会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在规定时间里高效率地把目标完成。与学习方法同样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方法排解压力。他是复读生,压力很大,当情绪低落时,他喜欢与父母、老师和朋友谈心。此外,他很喜欢踢足球,常常通过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来为自己解压。

父母认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强。毛超从小学习就很自觉,从来不要大人操心,学习习惯很好,对学习有兴趣。他做什么事情都不认输,不甘人后。这种性格用在学习上,就显得特别坚持、执著、专注。

6.同样的学习要求,不同的结果

在同一间教室,同样的老师上课,提出同样的要求,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采取不同的行动,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新生入学第一节课,胡老师要求学生放学以后把初中化学课本找出来,下一节课要用,在不同的班就有不同的反应。在实验班(快班),没有疑问,老师布置下去就行了;而在普通班(慢班)就不一样,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学生高声喊叫:“上高中了还让我们找初中的课本干什么?”

“我早扔了。”

“老师,可以不找吗?”

胡老师说:“为了做好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大家想想办法,做到人手一册。”

第二天,快班的学生都带齐了,上课得心应手,慢班的学生就有不带的。

这看上去是一种现象,但实质上是一种习惯。

前一种学生,经常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尝到过甜头,做事不会讲条件。后一种同学,遇事总想偷懒、钻空子,爱讲条件,能推就推。不同的习惯,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成绩分化严重。许多孩子成绩差并不是智商问题,而是学不学的问题。学生有思想,有创新意识,敢于质疑,是好事。但是,对老师的要求,或打折扣,或提出反对意见,或不认真执行,对学习非常不利,因为这直接决定着他自己的用心程度。

胡老师让学生找初中课本,意义非同一般。化学与语文、数学不同,学生从初三才开始接触。初三又是升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对化学的认识远远不够,相对于学生的阅历而言,高中化学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相反,如果学生找不对路子,将来的学习就会事倍功半。

当时高中第一章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如果从初中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按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类型进行分类,就会发现有一类反应不能纳入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进而表明这种分类方式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新的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和非氧化还原。初中学过的所有化学反应要么是氧化还原,要么是非氧化还原,只要从定义出发,就可以对初中学过的所有化学反应一一进行判断,这样,既复习了初中学过的基本反应,这些基本反应又给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实在在的反应面前,去认识新的概念——氧化还原和非氧化还原,对掌握概念的本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学生拿着用过的课本,进一步挖掘知识的内涵,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建立新的概念,难度自然减轻。如果不看课本,学生仅凭记忆学习,没有视觉冲击,效果肯定不同。

听话的学生,一边看课本,一边领会,不听话的学生,自己骗自己。一个班60多个人,一节课40分钟,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每一科都是如此。

我自己是老师很清楚,每布置一项任务,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其中的意图往往是学生在执行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的。虚心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甚至老师一张口,对老师的用意便已经心领神会。越是自以为是的学生,越是不动脑筋,只动嘴不动脑,不管老师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不假思索地进行质疑,之后也是应付了事。他自始至终都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真正体会到那样做的好处,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第一种学生,即便不明白的时候,也会强迫自己先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再认真品味。第二种学生,从小养成了做事讲条件的习惯,从骨子里,他就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所以,改变起来很困难。

甚至每一届都会出现专门与老师对着干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孙佳同学是个男孩子,课上课下对老师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大打折扣,极力展示他的与众不同。他个性极强,我行我素,经常置学校纪律于不顾,结果全班58人参加高考,只有他的成绩不够建档线。

在一次家访中,我特意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期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孙佳的父亲,兄弟姐妹很多,但在孙佳的同辈当中只有他一个男孩,于是,孙佳成了爷爷奶奶眼里的独苗,从小什么事都依着他,孩子犯了错误,爷爷奶奶总是护着,不允许父母责罚。

小时候,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和家长对着干。孩子上了初中,父母才发现,孩子的学习也令他们非常失望。有时候,母子之间、父子之间到了敌对的程度,但是,有爷爷奶奶护着,父亲不能动一根指头。

在初中阶段,虽然就读名校,但是孙佳嫌班主任管得太紧,经常闹意见,毕业前班主任实在管不了了,他便开始进网吧,彻夜不归。

虽然中考成绩很差,但他家有钱,有高额的择校费做助推剂,孙佳不费吹灰之力,步入了高中。

有经济支持,不学习也能升学,这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生活上更是随心所欲。和家长发生冲突时,孩子比家长还凶,和妈妈叫板,妈妈只会哭。

在学校,孙佳的维权意识也很强,经常在学生当中宣扬:

“我交了择校费,学校就应该为我服务。”

“老师是服务者,学生是服务对象。”

“迟到早退是我自己的事,学不学也是我自己的事。”

“我想学的时候自然会找老师,我不想学的时候,上课就是不听。”

抱着这样的心态上学,把有限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维权上,还有多少精力用于学习?考试成绩不好完全在意料之中。

现在,在普通中学,这样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像文章开头所述,老师提出要求,以前的学生很少提出异议,因为他们知道,老师这样做肯定有老师的道理。现在就不行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服务的对象,学校是服务的,老师是服务生,老师有要求,必须先讲清道理,否则我有权不做。

可是,如果家长也这样认为,甚至有意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孩子不分青红皂白,经常和老师对着干,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

虽然教育界一直提倡因材施教,但是一个班六七十人,一个老师教两个班到四个班,甚至更多,一节课40分钟。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高考上线率压在老师的肩上,老师有多少精力去一一应对呢?

最近,我看到了刘庚子的《革新中国教育十二策》,其中的第十一策——中小学改革六条建议的第一条是,“试行小班制,逐步推广。小学每班15~20人,初中每班20~25人,高中每班25~30人。推行快乐教育、人格教育。”

若真能如此,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老师之幸,更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我们翘首以盼。

就目前而言,我个人认为,老师的任务太重,对学生的正面干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切实需要,所以需要家长配合。

好在大多数夫妻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养成的脾气禀性、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所以对孩子的培养,父母更具优势。应尽量从小抓起,适时关注,让孩子少走弯路。

“育善在家,启智在师”,家长必须首先承担起“育善”的责任。“育善”失败,“启智”很难。

孙佳的家长提到,孙佳在初中就不尊重老师,到高中后,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个人认为,对此家长要负主要责任。如果家长尊重老师、与老师密切配合,孩子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家长首先应相信,老师都希望学生好。很少有哪个老师故意刁难学生。如果孩子看不惯老师,或者与老师对着干,家长一定要认真了解情况,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如果老师要求过严,家长要允许孩子倾诉,要认真聆听,从老师关心他和对他负责的角度进行说服教育,培养感恩意识。如果任凭孩子与老师闹意见,孩子就没有多少心思用在学习上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能否亲其师,除了老师的人格魅力之外,家长的影响最为关键。孩子小时候最信任家长,家长就应该教育孩子,要懂得用心品味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老师的无私与真情。相反,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老师,对老师的要求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三心二意地执行,甚至讲条件不执行,在全日制教学的今天,学习就很难跟上进度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在学校里,有人拾级而上,有人绕开阶梯,自行攀登。前者大智若愚,踏踏实实做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者自作聪明,把聪明的大脑用在了如何与老师讲条件、打折扣、耍贫嘴上,长此以往,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两种不同的性格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怎么形成的?如何改变?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子心经

● “育善在家,启智在师”,家长必须首先承担起“育善”的责任。“育善”失败,“启智”很难。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校应逐步提高服务意识没有错,但是,学生是来学知识、学做人的,如果不管什么事都要自作主张,无视老师的要求,会违背上学的初衷。

●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能否亲其师,除了老师的人格魅力之外,家长的影响最为关键。孩子小时候最信任家长,家长就应该教育孩子,要懂得用心品味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老师的无私与真情。老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在学校里,绕开阶梯,自行攀登,定会走许多弯路。

7.养成好习惯,备考不慌乱

期中、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在该阶段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阅,不仅是老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因材施教才能让考试发挥更好的作用。

平时学习很努力的孩子,如果在考试中也能取得好成绩,对他自己就是一种激励。好成绩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让艰苦的劳动转化为成功的喜悦,就会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但是,孩子小时候经验不足,不会科学备考,许多题不是不会而是临场发挥产生了困难,要么丢三落四,要么表达不清。有的学生平时小测成绩很好,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尤其是期末考试,考查的是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虽然考前复习的时间较长,但是“遗忘”仍然会按着它的规律进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紧张所致。紧张导致了遗忘。那么,学生为什么紧张?哪些学生会过度紧张?如何有效安抚学生过度紧张的情绪?这些都是老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在学生身上做过无数次试验。每次考试之前,我都让学生用半小时的时间翻课本、笔记本、错题本,一遍一遍地翻,之后再进考场。考试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开考5分钟后,学生的紧张情绪开始有所缓解。

我经常给学生讲,考试过度紧张,大都是准备不足所致。就化学而言,已经学过的知识,在你不用的时候,会一直在脑海深处睡大觉,用它的时候必须提前把它叫醒,给它热身的时间,到它上场的时候,它才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发挥作用。你事先不叫它,它一直沉睡,到了考场上,你越紧张,它睡得越沉,好不容易把它叫醒了,也该交卷了,急得捶胸顿足都无济于事。

我的儿子上初中时在重点校的重点班,可以看得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对他来说压力很大。

考试前一天,我问儿子:“有一种考试现象,看你遇到过没有。有的题目,在考场上,怎么也想不起来,卷子一交,突然明白了。”

“有过。”

“知道怎么办吗?”

“怎么办?”

“妈妈教你一招。明天第一场是语文吧,今天晚上,把课本一页一页地翻一遍,每翻一页都要想一想,这一页的重点是什么,再拿出笔记本和错题本,重复一遍。明天上考场前,如果有时间再翻一遍。”

孩子很听话,考完后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说:“文言文鉴赏没问题了,一点都不会出错。”说着,打开电视,在屋里转了好几圈。

我开玩笑说:“从昨天晚上你就开始让它们热身了,今天让它首发,能不好好表现吗!”

孩子笑了。

“妈妈说得没错吧,每一科都试试吧。”

我希望孩子从初一就养成一个好习惯,正确应对考试,忙而不乱。

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掌握积极的应对办法,就会减少考试失误,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成绩越好,孩子的自信心越强,学习就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乐此不疲。

在考前,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过的知识全部调动起来,认真清点一遍,留下一个最新印象,走进考场就会成竹在胸,减轻考试焦虑,发挥正常水平。

即便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也要学会科学应考。考试能力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不要因为不能适应考试而遗憾终生。

许多事情,简单的说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若能抓住时机,使他尝到甜头,他就会更乐于接受。

教子心经

● 考试是对平时学习的一个检阅。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如果在考试中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让孩子丧失战斗力。能把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展示出来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也需要培养。

● 考试能力提高了,考试成绩也会提高,成绩优秀是自信的前提,这种自信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此学而不累。

● 记忆和遗忘是一对矛盾。考试之前学生的大脑最兴奋,学习效率最高。每一场考查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考前的复习是全面的,利用考试的机会,督导孩子全面系统地复习,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状元宝典:做好笔记很重要,学会梳理知识点

——2010年陕西高考理科状元:南天(总分712)

南天是个女孩,看上去很恬静,可她实际很外向,像个男孩子,爱篮球,爱乔丹,爱K歌,爱画画。父母的教育对她影响很大。小时候,父母对她要求特别严格。一次,她去同学家玩,忘了回家时间,父母就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从此就记住了要按时回家”。

对于学习方法,她认为做好课堂笔记非常重要,而且事后要学会看笔记,根据笔记梳理每个知识点,从而将基础知识转化成各种技巧。另外,高中三年是场持久战,从一进高中就不能放松,高一高二时要将每节课的内容及时消化,这样高三才能轻松。

8.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孩子在小学时,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懒惰滋生,有的孩子就会尝试挑战圣旨,试着不写作业,试着找借口。到了中学,如果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与孩子贪玩的性情产生矛盾,他就会抱怨老师。只有离开了学校,才知道老师对自己多好,才真正懂得感激老师。虽然迟到的感恩也值得欣慰,但是,孩子的损失已无法弥补。

做老师的妈妈最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因为,老师对学生永远是真心的、无私的。纠正学生的不足,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是老师的责任,只要对学生有帮助,就在所不惜。所以,老师的孩子对任课老师有一丁点不恭,做老师的妈妈们都不能容忍。

在初一家长会上,我和儿子一起遇到了教数学的刘老师。相互自我介绍之后,我向刘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刘老师对孩子说:“你们那一片上课爱说话,以后课上不要和孙佳说话了。”孩子的脸立即拉了下来,并向老师解释,他和孙佳离得很远。言外之意,你看错人了。

回来后,他继续向我解释,说老师肯定是把我和张力看成一个人了,老师怎么能把我看成那种人呢!

我不认识他的同学,也不知道他们的位置,但是,我亲眼看到了他对待老师的态度,这是不允许的,就是老师真的看错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不能表现得那样没有礼貌!

就此机会,我认真地给儿子上了一课。我说:“一天24个小时,睁着眼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是和老师们在一起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父母,一个班,那么多孩子,不想比较都不可能。你在学校的不足只有到了老师的眼里才有可能被纠正,你这种态度,以后让老师怎么教你呢?

“在这个世上,你有爸爸和我,还有很多亲人,但是,在学校里,每天能和你在一起、见证你成长的、最关心你的,就是你的任课老师。成长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唯有负责任的老师能够及时地批评和指正。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应该是你最亲近的人。

“老师们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学生,非常辛苦,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经过了大脑思考的。这种深思熟虑的背后是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学生必须学会感恩。

“上学期间,最希望你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就是你的老师,老师对你的期望甚至超过了爸爸和我。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老师看作最亲近的人呢?

“老师也是人,就是老师真的误会了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需要用不礼貌的态度来解释吗?”

正是这些及时的说教,让孩子对老师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强了感恩意识,没有因为这点小事造成任何不良反应。

孩子懂得了感恩,更能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学习更用心了,并多次在数学考试中考出满分的好成绩。

家长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要及时,感恩思想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虽然这些道理很简单,但是家长不说,孩子就不去想,或者不往好处想。不能亲其师,就难以信其道。对孩子进行尊师教育是家长的责任。

那些上学时不珍惜师生情谊的学生,往往在生活中碰到南墙之后才会回头思考,空余悔恨。

江水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逆转。从小就尊师、爱师,心怀感激,将来才会少一些悔恨,多一些庆幸,少一些失败,多一些成功。作为学生,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感激老师,不要太迟。

教子心经

● 家长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要及时,感恩思想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虽然这些道理很简单,但是家长不说,孩子就不去想,或者不往好处想。不能亲其师,就难以信其道。对孩子进行尊师教育是家长的责任。

● 全日制教学体制下,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父母,一个班,那么多孩子,不想比较都不可能。你在学校的不足只有到了老师的眼里才有可能被纠正,成长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唯有负责任的老师能够及时地批评和指正。

● 老师们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学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经过了大脑思考的。这种深思熟虑的背后是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学生应该懂得感恩。

9.重视评语,改进而不是挑剔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超过父母,每天那么多学生在眼前,不想比较都难。所以老师的心里有一杆秤,再加上多年带班的经验,到期末给孩子们写评语,都是对孩子的一个客观评价,这其中渗透着老师们多大的心血啊。如果学生和家长不重视老师的评语,老师的一腔热血就付诸东流了。

我的儿子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带回家的班主任评语是:在众多老师的心目中,你机灵、可爱、聪明、活泼,但学习上主动、自觉性不够,好动、贪玩,所以成绩一直一般,希望你多一分沉静,少一分浮躁,多一点持之以恒的精神,少一点懒惰的心理,以你的天赋加上你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

看了这份评语,再看看孩子的成绩,数学100、语文90、英语92、物理100、政治92、历史88、化学44、地理41、生物43(两个满分,后三科满分是50)。可以说基本上都达到了优秀;但是孩子是在重点中学,学生分数不相上下,对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来讲,压力很大。

数学、物理能拿满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中考的压力,这样的成绩应该可以了。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中高考面前,老师的评语显得非常贴切。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再多一分沉静,少一分浮躁,多一点持之以恒的精神,少一点懒惰呢?

我和孩子共同探讨了一个事实。我说:“跳水运动员在赛场上参赛,学会基本动作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想拿冠军,太难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要领、熟练程度等,都需要千锤百炼。初中的知识也是一样。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跟着老师学,都能学会,但是要在赛场上拿冠军,需要下更大的工夫。你想,这个赛场是初中全体毕业生参加的,本市就10万人,每科考试时间只有120分钟,要把你学到的知识准确无误地反映在卷面上,必须对所学的知识了如指掌。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浮躁这一大敌,要沉下心来,深入进去,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多一分沉静,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好在你记忆力极佳,有良好的悟性,有强健的体魄,这都是最好的学习条件。很快就要进入初三了,如果我们再减少一些好动、贪玩和懒惰,全身心投入到中考大比拼中来,用一年多的时间拿到重点高中的通知书,应该没有问题。”

孩子理解我的用心,也尊重老师的建议,做最好的自己是他的目标。在以后的学习中,他处处以老师的要求为标杆,扎扎实实、稳扎稳打,最后以650多分的成绩步入重点高中重点班。

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家长也应该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体会老师所做的一切,并把它转化为教育孩子的行动,这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意义都很重大。

但是,年轻的班主任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给学生写评语,遭到家长的质问。

李永同学是父母的老来子,也是独生子,长得白白净净文质彬彬,经常迟到、旷课,不交作业。但是,他对老师比较讲礼貌,每次迟到、旷课,都会找老师说明原因。可是,作为学生,以这样的状态上学,很难取得好的成绩。老师与他谈话之后,坚持不到几天就会反复。期末,在这个问题上,老师的评语是这样写的:“……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这是很有道理的。学生就应该以学为主,遵守学校纪律,否则,自己学习不好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甚至影响班级的荣誉,下学期要尽量克服。”

没想到,第二天家长就来到学校,找到老师说:“我们生孩子晚,这个孩子从小体质就弱,你看着他那么大个子,身体不行。上学迟到的事我们知道,每次他上学之前我都嘱咐他了,去晚了就找老师说一声,这一点他肯定能做到。另外,孩子不去的时候,每次都请假了,不应该叫旷课,再说了,他就是旷课影响他自己,跟其他同学有什么关系?老师说得太过了吧,高中毕业后我要给孩子找工作,你这么写,不合适。”

年轻的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是好。

作为班主任,他的学生经常迟到,领导看着就是不顺眼;有学生迟到,对同桌和前后桌,就是有影响,因为学习氛围是大家共同创造的。但是,面对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家长”,他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个李永同学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在钢厂做炉前工,每天三班倒,干得很好,身体相当棒,不是家长说的那么弱不禁风。而看到很多同班毕业的同学都西装革履,开着小车回来,他的父母只有叹息的分了。

所以,现在的老师任务很重,在高中,一个班有六七十人,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老师要满足每个家庭的期望,必须下大工夫。不过,我个人认为,家长也需要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宽容。老师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这一点,家长们应该理解。

教子心经

●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胜过父母,每天那么多学生在眼前,不想比较都难。所以老师的心里总有一杆秤,期末给孩子们写评语,都是对孩子的一个客观评价,这其中渗透着老师们多大的心血啊,家长应该慎重对待。

● 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家长也应该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体会老师所做的一切,并把它转化为教育孩子的行动,这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意义都很重大。

状元宝典:必须真正了解自己,知道怎么学

——2010年天津高考理科状元:唐天琪(总分693)

唐天琪喜欢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之后,她一定会用半天的时间一个人“发呆”,审视自己这一段时间学习的状态和问题。“我常常给自己写信,考得好时会给自己浇浇冷水,考得差就鼓励一下自己,同时确定下个阶段该怎么学,比如各学科的学习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心理上需要做哪些调整等。”她认为,弄清楚自己要怎么学,是比弄明白几道错题重要得多的事情。

同类推荐
  • 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

    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

    《绅士法则淑女定律》在综合众多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绅士法则,淑女定律”这一思维模式,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阐释以丰富实用的案例为线索,帮助家长们科学地培养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未来拥有好前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主要内容:今天孩子的确幸福,可是阳光下的花儿少年,也有着众多的烦恼。今天的父母的确辛苦,可是现代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明智的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错误的家教,耽误孩子的前途。为了使家长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约请了在北京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和学者,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书中列举了生活与家庭中常见的十个误区,对它们逐一进行剖析,通过列举事实,透视原因,论证危害,说明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向广大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
  • 红孩子

    红孩子

    本套丛书在早期培养孩子方面提出了具有新意的“三类天才”观点。即白孩子、红孩子、黑孩子。以助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地发现与培养孩子早日成才。
  •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本书收录了多位父母的育子心得:基于“冯德全早教方案”。探索出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方法;面对生命负数,超越健康人,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残疾父亲,系着“弱在哪里补哪里”的朴实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培养了一个优秀的状元女儿。
  • 如何教孩子才肯学

    如何教孩子才肯学

    本书通过一则则真实的故事告诉家长: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从7个方面指导家长具体应该怎样做。主要侧重的是方法的指导,任何一位家长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教育子女的影子。
热门推荐
  • 工科女的文艺重生

    工科女的文艺重生

    前世,被众人羡慕着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过是按父母、老师期望活着的牵线傀儡。后知后觉,仍守不住最爱。终于在一场实验事故中销生殒命。重来一次,不求显达于世,只求顺应本心。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一世,岳问荆只想知道早一点明白自己的追求,并竭尽全力,她能走到哪一步?
  • 重生上流社会

    重生上流社会

    生父不详,曾为影后的母亲生下她便撒手人寰。曾为豪门长女的她不愿活在母亲的阴影下,自甘平凡,偏安一隅,以为平凡的生活能够换取和乐。被入室歹徒勒死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的人生有着太多追悔和遗憾。诡异的重生,有一个人对她说: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我就是为你打开重门之人。这一次,她不愿逃了。昔日的豪门长女化身豪门长媳,她要站在那云端,叱咤风云,做那人上之人!(新人求收藏,求推荐PP~~~)
  • 东方仙魔

    东方仙魔

    东方嫣然女扮男装进入剑仙山,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对,是打打小妖怪,养养小神兽的外挂日子。虽说是开了外挂,但是,东方嫣然的桃花运是泛滥了吗?美男一个接一个的上。“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是东方嫣然常说的话
  • 最强分身

    最强分身

    平凡少年秦逸无意中得到了一条小壁虎分身……哇靠!它竟然是一条远古天龙!!!!-----------2月14号开始,【日更两章】-------汉森将军:什么?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敌人,敌人影子都没看到?横川总裁:稀金原料!我们需要大量的稀金原料!那个中国少年凭什么不肯卖给我们伟大的大和民族?慕容夜:分身的神秘冒险,蜕变。主角武力的提升,修炼,商业帝国的扩张,身边美女很多很多……好吧,我承认这是一个庸俗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只有两点。一是【成长】,二是【踩人】。
  • 君宠无限之嫡女不嫁

    君宠无限之嫡女不嫁

    族人唾骂,火刑伺候,说她杀兄弑母,扯淡!贱妾上位,我见犹怜,说她残害子嗣,放屁!她仰天大笑,火光照在脸上,赤红了双眼,眼睑下的疤痕狰狞,薄唇轻启,如有来生,我定不会放过你们这群贱人!胭脂泪,红颜瘁忠心人,负卿命她再睁眼,乱世浮生;扮猪吃老虎,谁不会;斗小三,呵!要贱人也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野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野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EXO之你是我遥不可及的梦

    EXO之你是我遥不可及的梦

    这一切,或许只是一场梦,梦醒过来的时候,或许满脸泪痕,或许又幸福洋溢。为了这场梦,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时光带走了青春,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情感。你是梦,遥不可及,我伸手触碰,伤了自己。
  • 痞子术士

    痞子术士

    传说的洛书、河图、先后天的八卦图,到底有何奇妙?为什么会被尊为中国的上古三大奇书?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此乃天道赋予它们的神圣职责!还不够它们拽的?什么小日本的阴阳师?什么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在上古奇书眼中,不过就是阴阳五行应变之数的障眼法而已。主人公在躲避天谴的时候,偶得避世高人指点,悟透了三大奇书的真谛。且看他如何巧妙的运用这三大上古奇书来堪破天机,横刀跃马的冲天一怒!
  • 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

    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

    现代语翻译古代文言文,雷翻宇宙!震撼地球!“《出师表》:你亮叔我跟你讲几句:你爸当年出来混,半道上就给挂了;现在地盘又分成三块了,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但是你爸留下的保镖还很忠心啊,出去砸场的那些二杆子也都不想要命了,这些都是看在你爸往日给钱给女人的份上,现在想报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