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8400000002

第2章 空筒子棉衣白糊汤

晚饭时分,李东滨果然按时回来,看他脸上的气色,因为没能说动人家四队跟后营的村民答应他加一份子的要求,而有些讪讪的,他当然是丝毫不知那矿洞后天就要塌方的。

来不及为自己哥哥和三爹无法进入那吃人的矿洞而庆幸,躺在床上,李西滨心里默默算计着该如何不让这次悲剧发生。

崖屋村是个穷地方。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地处伏牛山尾部的崖屋村,山上的树林早就在大炼钢铁时被砍得精光,更因为山地的关系,崖屋村一口人平均才只有一亩三分地,还全都是土薄保不了墒、地高浇不上水的岗坡地。

在李西滨的记忆中,村头墙上刷着的“大干一九九二年,人均达到三百元”,简直能称得上豪言壮语。这里说的三百元,指的是人均年纯收入,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村民来说,全家辛苦劳作一年,能攒下百来块钱,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九二年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了,在农村当中,“万元户”虽然不算特别多,但对于南方和平原地区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儿;可在整个东黄乡,全乡二十五个行政村,两万五千人口当中,除了东黄街做生意的商贩,农户当中,竟然只有四个万元户,而全乡最大的村子之一崖屋村,竟然连一个也没有!

在李西滨的印象中,九二年的时候,东黄乡的百姓们也算是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大多数依然处在赤贫边缘,那温饱问题的解决,绝对是勉强而又再勉强的。

有一句当地的土话,最能概括东黄乡人的生活状态,叫做“空筒子棉衣白糊汤”。

空筒子棉衣并非指棉衣的某种制作方法,而是棉衣的一种穿着方法。过冬的时候,东黄乡人穿的自然是棉衣棉裤。要说起穿棉衣的方法来,肯定都是棉裤套在下身,棉袄穿在上身,东黄人自然也不例外。不过由于贫困,东黄乡人大都买不起秋衣秋裤这样的内衣,所以棉衣都是直接贴身穿的,象李西滨这样小孩子家家的,里面甚至连内裤也没有一条,这就是“空筒子棉衣”。

没有那样穿过的人,是无法得知空筒子棉衣穿在身上的苦楚的。没风的时候还强些,一旦有风,那冷风就嗖嗖的顺着裤腿袖筒往里面直灌,果然是西北风一吹,晶晶亮,透心凉,比大冬天喝冰镇雪碧还要爽。

而白糊汤说的就是吃饭了。

对于东黄乡人来说,由于地处山区,人多地少,土地薄瘠,辛苦劳作一年,交过公粮后,地里出产的东西也就勉强糊口而已。由于公粮交的是麦子,所以剩下的麦子,基本上一天只能吃一顿清水煮面条,对于东黄人来说,午餐仍是正餐,所以那顿面条,当然要留在中午吃。

但一日是要吃三餐的,另外那两餐怎么解决呢?那就只好吃玉米面和红薯了。东黄人把玉米面煮成的糊糊叫做“糊汤”,而所谓白糊汤,就是说清水煮玉米糊糊,里面只放点盐,连任何菜都没有的那种吃法。不出意外的话,东黄乡大部分人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得吃白糊汤,不过早晨的稠一点,晚上的稀一点罢了。

不是不想吃菜,可东黄乡都是山地,没有水源的话,种菜就很难,再说只有那么点地,种粮食都不够吃,哪儿有多余的地种菜去?吃面条时候,没有菜实在太难下咽,所以各家各户收集的那点山野菜、芝麻叶之类的,都用在中午那一餐了,早晚两顿当然只好吃白饭。

吃白饭,穿空筒子棉衣,这就是崖屋村,或者说,整个东黄乡人的生活现状。

东黄乡地处偏远,消息闭塞,直到九四年,打工潮方始绵延到这里,直到九七年,打工才慢慢成了村里的“主业”,而九二年的时候,农业还是绝对的“主业”,不过在农闲时节,人们还是普遍要搞些副业的。

整个东黄乡,包括崖屋村在内,都没有什么村办企业,大家搞副业也都是各自为战。

崖屋村全村有八百多人,算是东黄乡数得着的大村子了,在家里开个小商店,嗯,九二年的时候,还叫“代销点”来着,全村有六家,也就是每个自然村一家,这几家的收益是有保障的,一年大概也就一千多块的纯收入。

不过代销点的密度有限,不可能太多,象李国明这样头脑灵活,识得字又算得帐,在各村人面也比较广的人,就走村串巷,搞些收购活鸡活猪、山里土特产之类的小生意,转手再倒卖给前来收购的外地商人,一年也能有三四千元的毛收入,象他这样的还有四人;另外还有几家家境殷实、头脑灵活的,就买了机动三轮车,搞搞运输什么的,收入也和李国明差不多。

搞小生意的,跑三轮车的,开代销点的合起来是十七户人家,虽说这些人家里吃的也还是白饭,衣裳穿的也还是空筒子棉衣,但起码交“三统五提”的时候不用作难,家里断不了油盐,每年过年时候,也能替娃儿们做套新衣裳,发五块压岁钱,有个小病还能去医院看看什么的,再加上还有三家有人是公家人,生活条件也差不多,这二十户,已经算得上是崖屋村第一流的人家了。

除了这二十户人家,其余的人家,大都靠干些体力活挣钱,用东黄话说,叫挣点“小花儿”,也就是油盐酱醋日常开支的意思。

靠山吃山,虽说山的树被大炼钢铁砍了个精光,肉都没了,不过象药材、龙须草这类残渣剩羹,那还是有一些的。

药材是崖屋村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伏牛山地处亚寒带亚热带交界处,山上盛产药材,象柴胡、远志、桔梗、沙参、山豆根、蝎子、蜈蚣之类的,还是有些零星的分布。每年从春天开始,就有人去挖药材,捉蝎子蜈蚣,对于有经验、有气力的挖药人来说,翻山越岭的辛苦一天,一般也能挣个一块两块的。

而龙须草则是崖屋村的另外一大收入来源,全村的妇女们,在农事和家务之余,一般都要搓草绳、织草毯挣钱——这些东西外贸上大量收购的,平均下来,一个熟练的妇女,一天大概可以挣五毛到八毛钱。

这样算下来,崖屋村,或者说整个东黄乡,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夫妻两人都身体健康、热爱劳动,一个挖药材,一个织草毯,没什么天灾人祸的话,一天搞副业的收入大概在一块五到两块八之间,月收入四十五到八十五元之间,年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到一千元左右,再加上家里养的猪鸡还能收入三百元左右,地里多余的产出能卖三百来块,一年的毛收入才一千多,扣除三统五提,种子化肥,再加上日常花销,人情门户,一年过去,多数人家都是白干一年,最多攒上两三百块备急,那“人均达到三百元”,是真真正正的豪言壮语,硬是比崖屋村目前的人均纯收入高了两三倍。

然而即便如此,织草毯每个妇女都能干,挖药材却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干的。而且崖屋村附近的山就那么大,不可能大家都去山上刨食,于是,崖屋村另外一个副业,也就是崖屋村最重要的副业,淘金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对于崖屋村人来说,淘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副业,也是全村大部分人家的经济支柱,因为它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能干。

在崖屋村有一些零星的砂金矿,含金量极低,往往淘洗一天,也只能挣到一两块钱。但就算是这样,对于崖屋村来说,很多人家吃盐用电的钱也全指望着它。

崖屋村的砂金矿一般都深藏地下,所以人们都是选好地址,然后挖矿井下去,挖到矿层后,把装满黄土的篮子用绳索系上来,再挑到河里淘洗的。这是一个极苦极累的活计,李西滨记得,村里凡是淘金的人们,过了三十岁后,无一不是满手老茧、腿上都憋出了静脉曲张的。

但蛤蟆嘴矿洞是个例外。它就在离李西滨家不远的一个小土坡上,含金的矿土就在小土坡的半坡上。无需打井,就能挖到矿土,这是何等的好事,省了多少人力物力呵!于是村民们发现这个矿脉之后,自然而然的沿着矿脉朝内挖掘,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扁形矿洞,果真跟一个张开的蛤蟆嘴似的。

蛤蟆嘴矿洞的含金量出乎意料的丰富,一个人力一天竟然能挣五块钱,这就使得村民们被冲昏了头脑。

村民们的采掘本来就没有什么安全措施可言,最后因为矿土越来越少,一些人干脆把支撑矿顶的土柱子也给挖断淘洗了,但却没有人想到矿顶需要加固,结果,就在那个腊月初九的早晨,一场并不算大的雨,就使得矿洞轰然坍塌,正在里面淘金的七十二个青壮年全都被埋在了下面,无一生还!

那是崖屋村有史以来最为悲惨的一天。崖屋村总共只有二百来户,不到一千人,青壮年也就二三百个,这一下子就去了三分之一!老辈子人说,哪怕是鬼子进中原,军阀大混战,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革命,崖屋村也从来没有死过这么多人,而且还都是青壮年!

该死的老天,既然让我的人生重新读了档,那总不成是让我回来玩“好梦成真一日游”的吧,我总得做些什么才对,那就先救下这些人,套点迷信思想,也为自己积点阴德好了。不过已经隔了十几年,蛤蟆嘴矿洞那里的情形,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明天得去实地勘察一番,然后再想办法阻止他们吧。听着哥哥的鼾声,李西滨终于也睡着了。

同类推荐
  • 彩色是青春

    彩色是青春

    叶文昊是一名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的高一学生,他不爱学习(至少他自己是一直对自己这么说的),幸运的是小学和初中一直在父母的严厉教导中所以高中就读的是当地的重点高中,到了高中山高皇帝远,自然就开始松懈了,一次又一次的让父母失望,但偶然的一次外校领导到学校的讲座让叶文昊有种愧疚感,回家的路上有种异样的陌生感,除了平日里眼中看到的游戏厅,饭店洗盘子的阿姨和街上扫地的环卫工人让叶文昊心中产生了一种想家的感觉,夜晚叶文昊下定决心,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喜欢学习,但是学习好可以让父母开心,那就学习,随后叶文昊的青春开始了华丽的转变,不再是波澜不惊,而是一幕幕绚丽缤纷的……
  • 神级兵王

    神级兵王

    心灰意冷的朱凡回归都市,在无意中与美女老板相遇,成为其私人司机。从此本想平静生活的他,却从此麻烦不断。麻烦的生活,却精彩不断,看朱凡如何逍遥众美之间,玩转都市之中。朱凡信条:讲道理,坐下来谈谈。不讲理,手底下见真章。不服气,打到你服气为止。猖狂者,拳头教你谦虚做人。
  • 寻情记

    寻情记

    电脑天才叶天雨,本来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大学生,却因为一个老头传授自己一套武功而意外被他们学校的校花的爸爸看上,被请作保镖,更因此住进了校花的家里……后来又从老头子那里学来龙气极,非常霸道的一种内功心法,练成后可以以一挑百!!斗智斗勇,近身杀敌,独揽校花,拥抱美女,且看小小学生叶天雨如何兴风作浪……
  • 逆战之血风世界

    逆战之血风世界

    在记忆面前他们只有退缩,不敢面对记忆中的角色。可是当世界已经面临来毁灭时,可怕的记忆开始侵蚀他们,回忆着童年时的记忆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面对僵尸的恐怖,僵尸中又诞生出来强大的boss。铁轮骑士z博士,邪恶骑士幽灵骑士,复仇女神黑天使,日本武士鬼面将军.......还有人类的治疗女神上官月,复制战神林天,感知战神张天,巨人战神万飞,速度战神金战云,超强体魄姚杰....林飞加入人类联盟与队友一起风血世界。还有人类的治疗女神上官月,复制战神林天,感知战神张天,巨人战神万飞,速度战神金战云,超强体魄姚杰....僵尸已经传播世界,逆神队是否活到最后?在这里没有退缩只有前进,让我们一起活下去
  • 哥就是传奇

    哥就是传奇

    布凡,一个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他本可以和他的初恋柳清雅相爱一生,白头偕老的。虽然没有名车、豪宅,但他们却能享受生活。他们的高中同学余希为了得到柳清雅,曾科为了超越布凡,共同设计了一场针对布凡的袭击。布凡在袭击中受了重伤,奄奄一息。就在这危急关头,主人翁前不久一次偶然机会认识的杨先生拯救了他。在昏迷了一周后,主人公布凡终于苏醒了。苏醒后的布凡一方面感谢杨先生的救命之恩,一方面急着想回家。可是,杨先生的一席话却让归心似箭的布凡忘记了回家,忘记了家人,忘记了柳清雅。他决定留在杨先生的身边……
热门推荐
  • 尾戒(上卷)

    尾戒(上卷)

    颠覆你能想象的所有命中注定,如查有一天,你爱的人、爱你的人,都不在了,你会怎样?2009没有煽情,只有心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
  • 三国之策御天下

    三国之策御天下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
  • 侵略者梦魇

    侵略者梦魇

    抗战阴霾突起英雄军官陈然,未婚妻亡,孤寂复仇。八年浴血,转战中外战场,杀死上万日军。怎么可能?却是真的。赢得中外女子青睐,投怀送抱,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女竟也是真的。如你不信请打开此卷,目瞪口呆情理之中,莞尔开怀大笑,然也!然也!
  • 永生棺

    永生棺

    秦始皇陵的开启,一个个神秘的野史呈现,一个关于永生的秘密浮出水面,一个个与之有关的人物在历史的坟墓中爬出,他们想要什么?神秘的图腾,不为人知的秘密,长生,永生,主宰,不死,谁追寻到了它们?谁还在追寻?那一口通往永生的棺木,到底藏于何处?谁来揭开千古之谜.....
  • 我的名字叫中国

    我的名字叫中国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和文化没有间断的文明古国。奇伟瑰丽的地理风情,独领风骚的著名人物,波澜壮阔的重大事件,叹为观止的科学技艺,使我国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度,凝结着人类最伟大、最深邃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人们喜欢阅读历史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徜徉史林,可以启迪智慧。然而,历代先贤留给今人的著作可谓卷帙浩繁、汗牛充栋,仅《二十四史》就已达三千多卷,还有其他各类书籍,更是不胜枚举,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阅读,恐怕也不可能遍览无余。
  • 三国之我是马超

    三国之我是马超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武将如龙,谋士如虎。一夜之间,穿越成马超,孤身陷阵,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
  • 人类的环保之路(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的环保之路(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谢芾主编的《人类的环保之路》为丛书之一。 《人类的环保之路》内容涉及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名门贵女

    名门贵女

    她,穿越而来,名门贵女父兄的掌上明珠,遇名师成为熙照才女,用自己的智慧收获幸福,有阴谋,也有甜蜜
  • 搭建人脉,制胜商圈

    搭建人脉,制胜商圈

    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其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际关系。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一个人的成功,15%可以归功于他的专业知识,85%却要归功于人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