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到了九月了,周康石也必须出发了。周康石最信任的人就是岑泉和王化林了,所以,把招募水手、训练民壮等“军国大事”完全交给了岑泉,并拨出了银子让冯通到十万大山去伐大树来造船,当然自己会让知州大人给予方便,毕竟十万大山也归钦州管辖,你李文英要发财就要给我帮忙。
不过王化林虽然忠心有余,但毕竟才干不足,不够灵活,所以,就需要姜廷才协助,把龙门岛和钦州的房子建起来,顺便从给自己干活的千余民工中选拔出两百左右充实进周家家丁队伍中。而且,他们俩作为周康石的留守代表,还需要跟李文英和钦州的大小乡绅相处好。
终于,把琐事都安排好了,在九月九日,周康石带着两个二百五雇佣兵、刘志刚、黄茂才、石峰还有周明周华等负责军事的家丁快马加鞭地赶往三里城。由于都是骑马,而且骑术还算合格,只七天就到了三里城。
三年了,周康石有一种时间停滞的感觉,因为这三里城还是跟三年前一样,没有任何的改变。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如果你离开城市三年,可能就不认识这个城市了,因为她已经大变样,各种建筑拔地而起,新增的道路也许让你迷路,一切都是那么的迅速。城市是繁荣了,却没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周康石还是住在三年前住的陈队长家里。老陈见到周康石带着这么一大票人来,非常的惊讶,也很开心,问徐霞客现在怎么样了。还是这么的有人情味,周康石说老师现在除了身体不太好外,其余都不错,有劳陈叔挂念了。
老陈还是那么的好客,又去买肉打酒杀鸡宰鱼的,好好的招待周康石。老陈这个队长原来是保甲的头目,因为三里城是个军事卫所城市,所以居民还实行的是大明其他地方早就废弃的保甲法,只是比较宽松而已。
“周兄弟,上次你派家丁来三里城陆家,也是在我家歇息的。当时我就听说你是来求亲的,还是陆大人的侄孙女。那可是个好姑娘啊,人长得端庄,对下人又和气,你小子有福气啊。我以前还纳闷呢,这么好的姑娘,现在都十七八岁了,还没有嫁人,原来是留给周兄弟的。”老陈向周康石道喜。
长得端庄?这可不大妙啊,端庄应该是那种一本正经,严格遵守那种朱程里教的傻妇人了。如果是这样,那自己以后可就苦了,生活毫无乐趣。不对啊,以前陆伯恒带着的那个跟屁虫黄毛丫头陆云蔷可是十分的活泼好动的,也不矫做,很好的一个姑娘啊。莫非是陆万里和陆玄芝这两个老家伙在相中周康石做自家女婿后就开始向陆小姑娘灌输三贞九烈的思想,把陆云蔷调教傻了。
“陈叔说笑了。怎么你见到个陆家小丫头?”周康石旁敲侧击问道。如果陆云蔷能抛头露面,说明陆家并没有用普通官宦人家那种不准女子出门的极端方法教育她,小姑娘应该还是比较正常的。
“当然见过,我上次还见她跟陆家大公子在演武场骑马呢,还跟我打了个招呼,对咱们这些老百姓可客气了。以前见她到了这么大的年纪还没有出嫁,很多人都替她着急呢。这下好了,原来陆老爷早就给她选了个好夫婿。周兄弟快三年都没有音信,快给老哥我说说,这三年你都是怎么过的,都去那里发财了?”老陈兴致勃勃的问道。上个月那个周康石派来陆家送信求亲的家丁只是简单的说了下周康石三年的经历,而且还支支吾吾的,好象是什么机密大事似的,这更激发起老陈的兴趣。
“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护卫我老师霞客先生到贵州、云南去考察游山玩水去了。然后到康去青海去采购了一小批的冬虫夏草和麝香到江南卖,顺便送老师回家。就是这么简单。然后到广东钦州安家,在州城外的一个岛上买地造房子,准备在龙门岛做海贸生意。不过呢,陈叔是自己人,告诉你也无妨,钦州知州大人正在给我谋一个龙门守备的武官,以后我也算是朝廷的人了。”
“这样最好了,如果没有官职,就算再有钱,也配不上陆家大小姐啊。对了,周老弟,听说你现在生意做得很大,如果需要人给你做做苦力的话,我的这个傻小子志宏可以去帮忙。他现在已经二十岁了,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跟着你,可否赏他一碗饭吃?”老陈指着正在给两人斟酒的儿子小心翼翼的问道。
“哎呀,陈叔不要这样客气,都是自家人。陈兄弟过来给我帮忙好了,反正我现在也缺人。志宏,你是想跟着我做生意呢,还是到我的军队里做事?反正等龙门守备的职位到手后,什么把总千总的位置还是有几个的。”周康石问道。
“周叔,我愿意跟您老学做生意。”陈志宏小心说道。
“不行,既然周兄弟能给个军职,我看还是到你的军队里比较好。”老陈有普通明代人都有的严重的官本思想,做生意的哪里比得上当官的,即便是个武官。
父子两人有代沟,看到陈志宏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周康石说道:“陈叔,我看不如这样吧,让志宏先到我的商行去做一年,等明年的龙门守备转正后正式招兵,再让他到我军队里去,怎么样?”
“如此也行,先让他到你的商行里去锻炼一下,反正在家里也没什么正事可干,就知道跟媳妇厮混,都让人笑话。”老陈对于自己这个大儿子跟儿媳妇老是粘在一起很是看不惯,即使这样,两人成亲都一年儿媳妇肚子都没什么动静,所以对这个儿媳妇不太满意,顺带对这个儿子也看不顺眼。
看不出来这个小子还挺疼老婆的,实在是个好男人,可惜在老陈的眼里却不是什么优点。周康石这几个月在广东广西接触了不少中层百姓或者算是小乡绅的,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明末的失业率挺高的。想不到古代也有就业不足的问题。以前以为古代嘛,农业社会,应该人人都有事情做,没有事情做,还可以去种田嘛。
但现在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明末的城镇化过程很快,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和小城镇。这是因为经过二百多年的休养生息,人口膨胀,而已经没有多少荒地可以开垦的了,农村里已经吸纳不了增长过快的劳动力了。所幸自从正德以后,葡萄牙人东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各种作坊和国内外的商业贸易激增,城市能吸收一部分劳动力。但是,就象二十一世纪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一样,虽然需要很多中高端管理人才,但更需要大量的蓝领工人。
而明末也是一样,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在作坊做工,在店铺当伙计,或做小买卖,或从事其他职业,但都是做一些低端工作。而一些科举无望而有些小才能的殷实之家的子弟,却没有太多的岗位来等着他们。毕竟他们都读书识字,但科举是真正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百个读书人中只有一个能考上举人作官。那剩下的九十九个,只好去从事其他职业了,比如商人,比如行医,或者做教书先生。不过他们大部分人都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定位,眼高手低。特别是这些殷实之家的子弟,科举不行后,兄弟几个只能有一个继承老爹的事业,其余的地位就有些尴尬,无所事事。不过由于家里还有财产,也不至于挨饿,所以在找不到好工作以前,他们不急于找工作。他们属于隐型失业,对社会不造成太大的压力。
但是,如果遇到周康石这样能开出高薪水并且还有年底奖金的机会,这些人就会积极争取。比如钦州城的大小地主商人的子弟,包含今天老陈家的大儿子,都是这一类人。
三里城因为土地肥沃,官府盘剥并不严重,民众相对于广西其他地方,还是比较富裕的,作为保甲头目的老陈,也让儿子也读过几年私塾,但也就是能写字而已。陈志宏以前觉得自己也算半个知识分子,不愿作些苦力活或者种田,也不愿意当兵,当然如果能当军官他还是愿意的。所以就一直混在家里。
现在知道周康石能给自己提供一个体面生活的平台(明末的商人社会地位可不低,很多朝廷辅宰都是商人家庭出身),所以就鼓动老爹去求周康石,争取能到周康石的商行里谋个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