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可以先开,这镜框怎么研制却是个大事。李明是把小强、帮主和刘小东留下帮忙了,人手还是不够。他在这京城里除了刘德福以外,几乎没有认识的人,想来想去,李明准备与***合作。
老宋等李明开口等了两三个月了,他找人做过单照呀,哈哈,李明的思路加上老宋的人手,两人一碰着,发现制镜框不是什么大问题呀,倒是怎么制镜片成了个事了。
还是要去东海找水晶,要不就要想办法做玻璃,真是头大,李明相信自己没那个本事。自己没本事不要紧,有钱总能请到人来搞研发吧,玻璃与沙子有关,古人不是能搞出琉璃瓦来吗,再努力一下,指不定就能把玻璃搞出来。
七月,金陵城越发的热了起来,李明的宅子里树虽然不高大,知了还是叫个不停,叫的人热的受不了。好在李福识眼色,知道去买冰,而且已经不用去买,有人送过来。太白楼的金掌柜每天都会差人送上一桶冰过来。
宅子大,人不多,白天安静的很,只有鸟虫在聒噪,听不到人声。晚上倒还好,李福到底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把李明这个宅子管理的有模有样。
入夜除了有人巡更以外,他本人还会每个院子都走一趟,上灯,上了灯之后,这个大宅子好象是有了些人气。不过一阵风过,灯笼因风而舞,那些个没人住的院子里,隐隐还是有些阴气。李明是无所谓,他可不信有什么阴魂,小强小东就不同了,他们不怕虎狼,对鬼神这些还是敬畏的很。开始的时候,这么大个府宅,特别是小强今天睡这个院子,明天睡那个院子,爽呀,想当初可是祖孙三一个房间就差睡上下辅了,这会好一人一个院子。可几天之后,晚上都老实的三人一起住在原来的院子不动了。
家里人太少,呵呵,李明也不知要弄些什么样的人过来,这天与李福商议。
“老爷是白身,按礼制白身请佣的家是有字定数的。”李福说道。
“噢,还有这么一说呀。”李明这以前还真不知道。
“不过,这院子已经是逾制了,多请上两人也是无妨。”李福知道自家老爷与官府有些关系,老爷出入的可都是公侯大宅门呀,这种小事算不得什么。
“单单房间里行走的下人至少要请上十个吧,另外还有厨娘、花匠、泥瓦匠、车夫、护院。”李福边算边讲,“这些放个榜出去一招就有,也可托于牙人,也可到人市上去寻。”
“还有中介呀。”李明对这个社会还不是很熟悉,不过看来,后世有的东西,这会八九不离十,基本也都有。十来个呀,加上技术岗位,哈哈,妻妾成群还早,奴仆成群看来很快了。穿越的生活就是好,怪不得那么多人想穿越。那会听说学生现在过马路都不看红绿灯了,都等着被车撞了然后穿越呢。
老爷经常会讲些怪话,这个李福已经习惯了。凡事没听明白的多问几次就行了,东家脾气好,不会为这种小事上心。从这点来讲,李明可算是整个京城里最好的老爷了。
“这些人是请呢,还是买。”
“看吧,别人家是怎么办的。”
“有些可以雇请,有些还是买了来较好。”
“管家看着办吧。李福,你家里几个孩子还小,怎么不上学呢?”李明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先前的那个府上有请师爷,我家那几个小畜牲也服侍着少爷一起进学。”
“噢,托人找个师爷吧,我也要学学。”李明让李福去办这事,反正有牙人嘛,有牙人就好办。
李明倒是无所谓,李福听了这话,马上移步过来磕头,哪有这么好的老爷呀,下人的孩子上学也这么上心。老爷不是有大才的吗,他还要学什么。
“早就对你说了,我这家里不兴下跪,跪来跪去袍子都坏的快。还有,别叫老爷了,我没那么老吧。”李明不喜欢别人给他下跪,自然也不喜欢给别人下跪。后世好象只跪过世的先人,呵呵,不过这会,他跟着***出门去那些达官贵人家拜见老人时,还真的时不时的要下跪一下。没办法,入乡随俗,谁让他是个白丁。
关于自家老爷是个小有名气的郎中,出入的都是大户人家,李福觉得自己也是极有面子。不过自家老爷不大识字这个事实,又让李福觉得很奇怪,大明朝识字不多的郎中可真的不多,不开方子的郎中就更少了。自家老爷不识字也不对,他有时还会写古古怪怪的字,他更是奇怪。别人是用笔写,自家的老爷是用个毛写。后来看着刘小东用炭条,老爷也用炭条,有些下作,委实古怪。当然,时间久了,李福发现发生在自家老爷身上的怪事还很多。
李福又花了两百多两银子买了二十多个人回来,这说来又要感谢朱棣了,大明朝京城的人肉市场因为朱棣的瓜蔓抄而异常的红火。
李福一个月前全家人还在那插个牌子示众,一个月后,李福拿了钱袋子,自己跑那买人去了。世事无常呀,这身份转变的也太快了。人肉市场也折射出古代人也是商品,特别是在这个商场上,一点温情都没有。
李明有回去的时候,看到一枯草乱发的丫头被人捏来捏去,又看牙又看舌头,那感觉真象是买个猫狗一下,心中十分的厌恶,从此后,自己再也不亲自去选人了。事后才知,牙好能吃,能吃的自然能干活,这倒合了牙膏的广告。牙好身体就好,吃嘛嘛香,身体棒。看舌头人家走的还是医道,看舌苔那是看有没有病。好象在哪看过,买牛买驴等牲口是看牙的吧,不能想,越想越觉得怪怪的。
“今日这些个,说是位侍郞府上的。”有人在嘀咕。
“大户人家的噢,女眷送教坊司了,男的流放了,过来的都是下人。”看来这些人是坐了功课过来的。
李福想着东家当初一下子把他一家人全都收买了过来,所以在这市场上,他也没手软,拖家带口,买下了十多个人回来。花匠、泥瓦匠、车夫都有人了。这种前官员家里出来的下人相对素质较好,嘴巴紧,手脚勤快。
护院的在放了榜之后,一下子就招了不少人过来。这下李明过足了瘾,坐在个太师椅上,一个个过堂,舞枪弄棍,看着这些人上窜下跳,硬是把自己也看出了一身汗。
西席老师不好找,李福也不知去哪找,李明问了****这老兄找匠人找个帐房还有推荐,找个读书人,他还真的不大清楚,他的圈子里没这种人。
永乐靖难之后,京城附近的官员几乎跑光了,很多耿直守礼的读书人不愿意出仕,牙人能介绍下人,没办法推荐师爷,找老师还要让文人帮忙才行。管家搞不定这事,李明倒是想明白了,茶楼一开,到时随便一抓都是读书人呀,到时让他们推荐一个就行了。
现在的问题是府上人多了,要好好的调理一下,哈哈,老子终于也可以过上前呼后拥的日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洗澡也有人伺侯,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