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900000020

第20章 北大毕业生谈北大

诸君离学校而去了。在社会上立身的困难,恐怕比在学校里求学还要加甚。若非立志奋斗,则以前所受的教育,反足以增加人生的苦恼,或转为堕落的工具。这是诸君所当特别注意的。事业的成功,须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艰难——成功的代价,走过了许多荆棘的路,方才能寻获康庄大道。立志是砍荆棘斧斤,奋斗是劳力。万不可希望以最少的劳力,获最大的成功。

——蒋梦麟《临别赠言》

离开北大的日子

S君从北大毕业已经快一年了,现在在一个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但是他却觉得对现在的工作很失望。他的工资税前是将近5000元人民币,每年发十三个月,如果出差的话,每天还有一百多块钱的补助,应该说在北京工作的本科生当中,S君的薪酬水平是很不错的了。但是他为什么还是不满意呢?

笔者问他是不是因为工作太辛苦,他笑着摇了摇头,说:“工作辛苦是一定的,有的时候加班到凌晨四五点,第二天早晨又按时上班了;或者出去出差,一个月能有二十多天在全国各地奔波,马不停蹄,连休息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到处都走遍了,但是什么名胜都没有游览过,往往是到了一个地方就住进宾馆里,然后工作。工作完成了以后也没有机会出去玩,几乎就立刻赶到下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工作的压力也是出奇的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面临老板的训斥,而且都是被教训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工作要拼命地做,不能被同事落下,否则就没有加薪的机会,甚至还要被辞退。所以说实话,也就这几年年轻又能耐住折腾的时候,到处跑跑,过几年真要成家了,如果不能升职,那就肯定要换个行业做了。所以,我们的工作的确十分辛苦,但是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觉得不满意。"

他并没有卖什么关子,接着又说:“关键是没有任何成就感。首先,最开始找到这个工作我就没有什么成就感,虽然待遇已经不错了,但是我辛苦地考上北大,现在只能这样而已。同样的别的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学生是我的同事,想到这里我就很不平衡,大家念书的时候付出不一样,为什么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回报反而都一样了?我自己的能力是一个方面,难道北大这个招牌就不值钱了吗?其次,来了这个行业,觉得工作也很无聊。我做审计,来之前就听别人说,那是中专生就能做的活儿。现在真做起来才发现确实是没有什么意思。我觉得我个人能力并不差,当时进这个会计师事务所的时候就经过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可是为什么我现在就只能做这样的工作呢?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将来肯定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些贡献,现在真是很失望。"

笔者问他:“那么你别的同学怎么样呢?现在的境况和你相比又如何呢?"S君说:“联络并不多。毕业以后大家都要奋斗,所以联络很少,我也就和最好的几个朋友能偶尔打个电话什么的,能休息的时候真是什么也不想做,只想在床上躺着。反正他们也不比我强多少,有几个在这样的年纪,就已经开始每天喝茶看报纸来打发上班的时间了,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虽然是瞎忙,但是也还是要强不少。人嘛,就怕整天闲着。不过大家聊天的时候,都觉得社会和当初在北大里想的差别很大,不少人都挺失落的,都很怀疑自己将来能做些什么。"

北大人,在离开北大的日子里,你们究竟怎么评价北大,又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在北大的青春岁月?

在北大,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毕业生们的想法在在校生中已经可以找到渊源。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多人都会讨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你在北大的四年究竟学到了什么?毫无疑问,这是个重量级的话题,因为如果真像某些人质疑的那样,很多人真是在北大一无所获,那么北大作为一个教育主体就是失败的,绝对的失败。所以,这个话题讨论起来格外沉重。而且,毕业生们回想起北大生活,也一定是要问一下自己的,你在北大到底学会了什么?

前一阵子,BBS上有一场讨论,观点自然成了两派,一是在北大学到的专业知识是很有用处的,而另外的一方就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在北大学到的专业知识一点用处都没有。当然,BBS上的讨论者都是业余选手,讨论讨论就跑题,最后热闹的讨论常常是不了了之,也得不到什么结果。但是一个同学的观点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先是列举了经济学院本科生四年里要学习的专业课:经济学基础、会计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学原理、外国经济史、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外管理思想比较、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学、投资银行学,等等。他随后列举了本科毕业生的几个出路:去外企,那么几乎是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了;去国家机关,同样是抛开了专业;如果去会计事务所,那么学一门会计就够了;去银行,学一门货币银行学就绰绰有余了。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对于他们,考虑到所有的就业可能,那么也只要学有限的三四门课就足够了,何必开这么多的课程呢?就是那些研究生们,又有几个是做学问的?最后还是和本科生们一样走上工作的道路,还是什么都用不到。那么,学经济学的本科生们,在北大四年你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就是学到了的东西又会有什么用处?

当然,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评价是否有收获也许不是很恰当,但是毕竟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什么有用的知识都没有学到,只是在这里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然后走上工作岗位,那么大学的教育只怕不能说是很成功了。当然,谁都会成长,在这四年里变得成熟起来,尤其在北大,独特的校园气氛更是使大家获益匪浅。但是性情的成长和情操的陶冶绝对不是我们期望从大学得到的惟一,我们同样希望可以学到真正有用处的知识。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许多同学问过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的这些课程有什么用处啊?当时,老师感到难以回答,最后告诉大家,用处就是打一个基础,让你将来在工作的时候比别人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那么,事实上,大多数毕业生是远远地离开了专业知识的,他们还有必要学习这些基础吗?至少,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学问,现在的北大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

学经济的是这个样,别的文科系又强了多少呢?学中文的整天学文学史,学文学理论,但是最后考了公务员,或者去当了编辑,或者去了外资的企业。他们发现,需要的充其量也就是最基本的常识,大约高中毕业就已经可以胜任了。那么本科四年的学习,到底有什么作用?

文科是这样,理科又怎么样呢?结论其实还是一样的,除了极少数的一些有学术理想的同学外,大家还是一样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铺垫,来精心地准备。当然,理科和文科不一样的是,没有专业技能的话你什么也不是,所以本科生找工作是很难如意的。98届的W君就放弃了保送读研究生的机会,而选择自己去考,原因就是保送的方向是自然地理学,而他想学的是经济地理学。多了一个“经济",就意味着将来就业的时候多了很多选择。不过比较起来,理科应该是更加有内涵的。但是也很有些理科生,毕业了以后就放弃了专业,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为文理科的分别并不是区分工作类别的根据。

总而言之,学文科的只要不搞研究,如今本科的学习几乎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可以说是增加了一个人的内涵,但是用去了四年的时间,代价未免有些昂贵。或者真正有意义的是理科的学习,因为专业的背景浓厚,所以大多不能轻易离开。不过有一位同学在BBS上说,他在一个咨询公司工作,有一个同事就是理科系的,工作起来比他还要厉害,刚开始来的时候什么经济方面的都不知道,可是现在那位大哥说出来的名词他都不一定能听懂,真不知道经济学专业的背景又有什么用处。大约这就说出了一个情况,工作以后,文科生当然做不来理科的工作,但是理科的学生却可以来文科的行业做事情,有的时候还可以做得比文科学生更好。说白了,不就是表明,文科的教育很“空"么?这样的状况,再加上有些老师都很浮躁,四年的教育带来的成效就很不显著了。K君说,他进了公司以后,首先是接受培训,而且接受的培训和本科的学习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方面,他觉得挺遗憾,因为如果在大学里可以深入地学一下真正有用的会计,那么现在他在竞争中就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加有利的位置了。

我只带走了一张文凭和一些回忆

北大已经没有了以前在全国大学中高不可攀的地位了,现在各所大学都试图在各种数据上超过北大。X君认为,北大地位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学术权威地位的下降冲击的不仅仅是老师,也一样使学生遭受到了损失。X君举例说,十年前,北大学生根本不存在就业的压力,都可以轻松地找到最好的工作,所以也就没有学生愿意为了文凭去读研究生,愿意去念研究生的多数是有学术理想的同学。而现在的情况就远远不一样了,首先是迫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同学不得不想尽办法推送到外校读研究生,或者参加研究生考试,以期获得更高的学历,好在将来就业的竞赛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比以前更加感受到就业的压力。

北大未名BBS有个版面叫“找工作啦",每年进入十月底的时候,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这个版也就日益活跃起来:某个公司来招聘了,某个银行来招聘了,笔试了,面试了,拿到offer了,签协议了,公务员考试了,或者是申请被拒绝了……和就业有任何关系的新闻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新闻都可以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X君说起他们找工作时的状况,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说到底,就业的压力太大了。北大人以前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毕业以后光明的前途是北大人在校学习时发挥个性的潜在保障,一旦没有保证了,大家就没有个性了,大家都会去忙着学习,忙着上研究生,忙着出国了。"至于当时的情景,他还是记忆犹新,“整天注意哪里有招聘会了,任何的招聘信息都不会错过。

然后就整天投递简历,等着笔试面试的消息。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约是十二月的一天,下着很大的雪,我因为要面试所以只能穿着西装去,在雪里坐车换地铁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公司,人已经狼狈不堪了,最后当然是被拒了。人家说,找工作的人就是过着狗一样的生活,没体验过你还真的是不能体会这里面的辛酸。至于为什么就业压力大,我觉得问题的本身还是在于北大自己,因为虽然整体上大学生数量是增加了,但是北大的学生还是就这么几个,如果北大还有着绝对的学术权威,我们不会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如此辛苦。当然和别的学校比,北大应该还是不错的了。不过如果真有一天,北大的学生开始不仅仅是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奔波,而甚至是为能不能找到工作而烦恼的话,那么北大就已经不是北大了。"

如今在1月份,北大的BBS上又是弥漫着工作的信息。从就业看北大,倒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今年在寒假前,经济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们都已经拿到了offer,可以有很不错的工作了。但是本科生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比较糟糕了,很多人还在忙碌着。这些研究生里有很多在本科的时候并不是北大的学生,但是他们就比本科生受欢迎,而且他们去的公司或者企业并不需要硕士的多少专业知识,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把硕士的学历看得比北大的名字要重要很多了。

至于别的,X君没有时间多说,因为他还是很忙碌的。但是他说,通过访谈可以回忆起大学时代的美好,虽然只过去了一年,但是他似乎已经感觉很遥远了。他说,从北大他感觉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作为北大人的自豪和一个文凭,而工作用到的技能都是在公司里学到的,能带走的还有一些回忆。他非常珍惜这样的一段经历。不过,他也很遗憾北大的每况愈下,希望北大可以尽早回到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地位上来,“那样,我们这些毕业了的北大人也可以把胸膛挺起来!"



同类推荐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本书分时光碎片、县域观察、乡村走笔、青川纪行、人物素描、编采札记六部分,收录了《思念如潮慰忠魂》、《湖州工业园区完成“格式化”》、《长兴民企兴无限投资》等文章。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其中《当交管撞上人文》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热门推荐
  • HP之巫师界的灾难

    HP之巫师界的灾难

    她林筱穿越了,而且是哈利波特的世界!但是似乎有哪里不对?......哦,好吧,这里没有小天使哈利,没有万事通小姐赫敏,没有暴躁级长罗恩,也没有铂金小孔雀德拉科。......只有黑魔王汤姆·马沃罗·里德尔。没错!就是那个邪恶的没有鼻子只有鼻孔的蛇脸的秃头老怪物伏地魔!额......自己还流弊的和他有血缘关系,是双生的姐·姐!逃?逃不掉,林筱被少年伏地魔抱在怀里:“我亲爱的库莱尔,你要去哪儿?”占了便宜还无辜的伏地魔好像......该死地把她的心抓住了!那么既然逃不掉,就改变他的命运吧。林筱想。此文跟原剧有很多地方不同,所以别介意别介意~
  • 暖暖的都是爱

    暖暖的都是爱

    在她的眼中,他不必腰缠万贯,不必功成名就,只要听到他的声音,就像拥有了全世界。厉清北突然靠近,宽厚的手掌轻抚上向小葵的长发:“出了事之后,你第一个求助的人,是不是我?”此时此刻的向小葵,思考能力只剩下百分之一,于是本能地点了点头。“很好。”对于这个答案,厉清北非常满意,“你有没有想过,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没有找你的父母,没有找你哥哥,而是第一个想到了我,是不是证明我在你的心里也是很特别的?”向小葵暗想:特别的……有钱吗?她一抬眼,立刻陷入厉清北深沉且带着浅笑的黑眸之中。于是,她又呆呆地点头。“那,”他薄唇轻启,声音被压得更低,性感得醉人,“要不要我做你的男朋友?”诶?
  • 第100次初恋挑战

    第100次初恋挑战

    她是每一次恋爱,无论明恋暗恋被暗恋都会无疾而终的超霉运女生,只不过因为年幼无知的时候嘲笑过丘比特的身材,就被这位背“箭”的爱神诅咒,恋爱没好运,注定失100次才会成功!他是特立独行的妄想症王子,一个无论名字、言行和着装都超级个性、拥有无敌俊美外貌的纯正东方美男,爱好是给自己所有的跟班、宠物、电子设备取奇怪的西洋名字,以及散发天然呆的萌气质……每一次他的出现都会刷新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更改!
  • 青春贩卖店

    青春贩卖店

    这是一群人的故事。他们的青春并不是什么漂亮的东西。由各种负能量所堆积,各种自私所缠绕。
  • 停留在心上的人

    停留在心上的人

    【1】他与她相遇,相识,相知。她不辞而别,三年后再次相遇,她好似已经忘记了他们之间的事。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他们相遇的时候,是在机场,那时的他,只是远远的看了她一眼,便已经将她铭记在心。无论怎样,他都默默守护着她。【3】她或许很呆萌,他或许很冷酷,却不知为什么,他在她的心还没有痊愈的时候,闯进了她的心。【4】她用尽所有缘分遇见你,她用尽所有力气遗忘你,可是你早已经停留在了她的心上。
  • 游侠挽歌

    游侠挽歌

    雪之泪的继承者,要踏上拯救世界的道路。阴谋,黑暗,腐朽的世界中,唯一的生存法则是吃人。究竟是被这个世界改变,还是改变这个世界。摧毁还是拯救。不想当救世主的乞丐不是好游侠。
  • 地火

    地火

    本书故事情结波澜跌宕,险象环生,壮怀激烈,字里行间催人泪下,歌颂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公安干警、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精神风貌,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 战舰之争

    战舰之争

    华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人类历史步入近代后,华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落在了世界的后面。正当战争再一次一触即发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改变大华国历史的人物,他就是现任海军总督的陆涛!好吧其实就一个科技宅(天才?)在异界(过去?)的故事(搞笑?)!笑~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