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53600000033

第33章 【03】 洋教入侵

储位之争是全方面,辐射范围极广,由两位皇子引发身边的大臣,再有这些大臣延伸到各自的门生故吏,直接影响了全国各地的官员暗斗,有支持四阿哥的,也有支持六阿哥的,当然呼声最高的就是奕了。

这可不是好现象,奕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尽量避免接触蜂拥而至的文武百官。除了亲自视察工商企业外,就在上书房勤奋读书,新军营完全交给石达开和依克唐阿负责,学校的事情交给魏源和林则徐等人负责。

清朝皇族教育非常完善,特别是皇子的教育,备受重视,有“严”和“全”两大特点。

清朝皇帝总结前朝的教训,大多认为“严有益而宽有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因此要求皇子的教师在教导皇子时“不妨过严,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也”。皇子们虽然身份高贵,但学习制度相当严格,每天清晨五点左右入书房读书,下午4点左右放学,虽严寒酷暑而不辍。没有寒暑假,一年之中,端午、中秋、万寿节、皇子本人的生日等五日可免入书房读书,除夕可以提早散学外,其他时间皆不休息。读书时每天都只能到下屋休息一两次,每次不过一刻钟时间,还须经过师傅允许才可以去。皇子接受的大致也是九年制教育,从六岁到十五岁,一般情况下,清皇子十五岁封爵建府才可以结束繁重的学习生涯。

第二特点体内容广泛,文武兼修,体现了全面。清朝皇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将皇太子和诸皇子培养成能文能武,满汉文化兼备,既熟知四书五经,又精通国语骑射;既有治国之术,又能领兵打仗的栋梁之材。

清朝看重汉文,注重儒家思想,《四书》、《五经》、《资治通鉴》、《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列为必备教材。在骑射方面,每日功课之一就是要拉弓练射,而皇家定期的围猎活动,以及不定时的较射,是让皇子们学习骑射并检验成绩的场合。

现在入上书房读书的皇子只有四位,分别是四阿哥奕詝、五阿哥奕誴、六阿哥奕和七阿哥奕譞。就文学方面而言,奕詝和奕的属于佼佼者,武学方面,四阿哥奕属于强者,五阿哥在这两方面都不行。

四兄弟的关系非常好,可能因为年幼,少了些利害关系。但是现在的情况变了,奕和奕詝因为皇位之争有了隔阂,相处起来多了些不自在,当然还不至于采取过激的行为。

老五奕誴虽然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但时常也来上书房走动,他读书确实不怎么样,可是赋性粗荒,为人和善。

奕还像往常一样称呼他,叫道:“五哥,在家没事就来陪陪我们,本来咱们兄弟就少,你再不来,感觉空荡荡的。”

奕誴谨慎道:“六弟,这不符合规矩,而且王府的事情也多,需要帮着处理处理。”

奕詝也知道拉拢人了,一点机会都不放过,亲切道:“五弟,你这样说就不对了,无论如何,咱们是亲兄弟,再大的规矩还能阻止亲情吗?”

奕誴腼腆道:“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们都知道我一看书都头疼,所以就…..。”

奕笑道:“呵呵,五哥,不喜欢就不读,来陪我们练骑射也可以呀。”

其实奕誴的骑射功夫也不怎么样,从小就不讨道光喜欢,再过继给别人,心里特别不舒服,也丧失了学习进取的兴趣。

老七奕譞刚满七岁,看着三位哥哥在那里说话,也不便插嘴,他现在是个小尾巴,事事跟着兄长。

他们这是课间小憩,说话间就到读书的时候了,今天是杜受田主讲《资治通鉴》,听起来有些艰涩枯燥,坐在那里简直就是活受罪。但是奕不然,借古喻今,以史为鉴,对一个帝王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问。奕是做大事的人,而且其中的典故事迹,知识道理,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含义,这就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课程讲到一半的时候,大太监王公公前来传旨,道光帝要四阿哥和六阿哥去养心殿议事。

他们年龄也不小了,道光帝尝试着让他们参与政事,所以经常会召见他们,这次肯定又发生大事了。

奕詝和奕不敢怠慢,稍微整理了一下就走,奕誴眼神中流露一种痛惜和无奈,但随之又显得极为平淡。

奕走到近前,说道:“五哥,有时间我们聊聊,用得着小弟的,就不要客气。”说完拍了拍他的肩膀。

奕誴眼睛有些湿润,激动的点了点头,目送着他们离开上书房,因为少了两个人,他们又是陪衬,剩下的课程挑重点讲解了几篇就结束了。

他们到养心殿才知道是天主教这档子事,西方列强要求清廷弛禁天主教,方便他们向内地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无视清政府的限制,千方百计的向内地渗透。

去年,法国专使剌萼尼利用《黄埔条约》换约之机,以各地实行弛禁令“有名无实”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公布弛禁令,切实执行,否则,“两国之事,正未可知”。

战争爆发以来,清政府就恨上洋人了,京城及境内的教堂都被查封,洋教士全被驱逐出境或遣送道上海等通商口岸,同时严禁他们在各地传教。西方列强为了灌输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当然不甘寂寞,通过各种方式偷偷传教。

除了他们两个皇子外,朝中的几位重臣都到了,道光帝显得更苍老了,气力有些不足,微弱道:“关于天主教是否要弛禁,必须尽快拿出一个主意来,臣工们都议议。”

道光帝在这件事情上态度模棱两可,所以导致了天主教的政策也时常变换,时而严禁,时而弛禁。再加上洋枪洋炮的威胁,下面的官员也左右摇摆,有主张严厉禁止的,坚决抵抗列强。当然,那些胆小怕事,卑躬屈膝之辈根本不考虑朝廷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小命和家财,极力主张妥协,放任洋人传教。

穆彰阿就是其中一位,奏请道:“皇上,老臣以为应当暂避锋芒,避免激怒洋人,圣祖爷还重用汤若望等传教士,没有什么可怕的。”

载铨身为皇室宗亲,同样是个胆小怕事之辈,附和道:“皇上,穆大人所言有理,这洋教和我大清的佛教、道教、臧教差不多,只是供奉他们的洋菩萨,我天朝子民信奉的毕竟在少数,闹不出什么乱子来。”

僧林格沁怒道:“英吉利和法兰西等洋人大肆入侵,这些洋教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如今非常时期,更不能容忍他们在大清土地上妖言惑众,传播邪教。还有一个情况,实在令人担忧,也许这些洋教士都是假教士,专门刺探我大清的机密,绘制关隘地形,为下一步入侵做准备。皇上,臣恳请严禁洋教传播,限制洋人的活动。”

军机大臣赛尚阿也不赞成弛禁,奏道:“皇上,僧大人的担忧不可小视,如今乱民四起,更有借助邪教笼络民心,犯上作乱,反叛朝廷。如果不加以制止,恐怕会愈演愈烈,臣斗胆进言,还是不弛禁天主教的好。”

道光帝看着他们争来争去,自己也没了主意,眼睛瞟向奕哥儿两个,开口说道:“奕詝你先说说,此事如何处理?”

遇到这样的大事还是头一遭,以前还有杜受田预先出主意,可是这次来的匆忙,根本就来不及请教,再说了,杜受田也没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怎么能知道今天会议什么事。

奕詝唯唯诺诺道:“皇阿玛,儿臣以为….以为…,儿臣以为众位大臣所言都有道理,洋教是否要弛禁,还需从长计议,此事急不得。最好能听听百官的意见,特别是那些地方大员,接触洋教最直接,也许有另一番道理呢。”

他根本就拿不出像样的主意,急中生智,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实属不易,奕詝就是为了拖延一阵子,然后再找杜受田请教。

道光帝很欣慰,奕詝这话是一种成熟稳重的表现,遇到大事,不急不躁,难能可贵,点头赞许道:“四阿哥长大了,言辞中肯,分析的在理。老六,你怎么看?”

奕也没有想好,事情重大,一个处理不好,就是给国人带来灾难。有一点很明确,洋人希望通过天主教进行文化侵略,从而达到控制中国人民思想的目的。

奕顺着四阿哥的意思,道:“皇阿玛,儿臣和四哥一个意思,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拿出更合理的办法。”

接下来众人七嘴八舌的说个没完,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互不相让,道光帝见今天议不出什么结果来,吩咐道:“今天就议到这里吧,你们下去尽快上个条陈来,老四、老六你们也要上条陈,朕有些累了,就此散来吧。”

奕陷入了沉思,洋教这件事必须认真对待,什么时候走出养心殿的都不知道。

-----------------------------------------------------------------------------

今日两更,零点之前还有一更。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历史掌故(上)

    历史掌故(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汉末风云录

    汉末风云录

    这个时期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灾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但也是人才辈出,武勇与智慧并重光耀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天下即将大乱,“神器”失居,万民涂炭。一方面人心思安思治;另一方面,一些野心家和乱臣贼子,趁机而起,或与乱中窃国,称王称霸,或者鼠窃狗偷,狗苟蝇营;还有一些所谓的仁人志士,则应人顺时,以天下为己任,投入到治乱统一的大业中。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要争取帝位,成就霸业,却是同一的目标。
  •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一代雄主

    一代雄主

    江湖,江湖,一入江湖两世人,自此再无风平日。杨天斌白衣白马下扬州,一脚踏入了江湖。
热门推荐
  • 火拼上上爱

    火拼上上爱

    一没天使面孔,二没魔鬼身材,三没有钱老爹,四没耀眼事业,五没狗屎好运,六七八九全没有,时来运转不沾边,凡女们通通看过!
  • 仙魔之体

    仙魔之体

    修仙之路,修魔之道,仙魔真的不两立吗?且看小小孤儿重生崛起,傲世群雄。
  •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朕的皇后很无赖!

    朕的皇后很无赖!

    欧阳彩雪不就是醉驾嘛,一个不小心这么给穿越了……还穿成了一个十三岁的亡国公主,因为头上顶着的什么“天赐恩宠”的名号,她就被迫嫁给了敌国的暴君司徒永阁,做他的皇后了……喂……她才十三岁好吧,真的是个未成年少女啦~皇上,您真的……真的不是猥琐萝莉控吗……喂!住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侥幸

    侥幸

    她14岁时姐姐和一个男人好了,但那个男的有老婆,并且还有两个孩子,姐姐不顾家人反对和那个男的在一起,并且怀了他的孩子,但是那个男的对姐姐也不好,说他很爱姐姐但他不愿离婚,有时还会打姐姐,妈妈让姐姐不和那个男的再来往,并让姐姐打掉孩子从新开始,姐姐不听劝,于是妈妈一气之下把姐姐赶出家门,从此她就再没见过姐姐,对爱情一向向往的她对爱情突然没了勇气,她害怕最后她会变成和姐姐一样的下场,她不喜欢打女生的男生,因为她长得很漂亮,有很多男生都喜欢她,但她从来都是拒接,很多人都放弃了,只有他在坚持,他追了她一年多,他对她说过;他想她,他想陪他从新鲜感走到归属感,那年她16岁,是姐姐坠入爱情的年纪。
  • 灰白侦探启示录

    灰白侦探启示录

    如果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中出来。驱逐黑暗降生于光明,着手真相带之于坟墓,探寻真理公之于众人——这就是侦探。一个名叫左丘律铭的私家侦探已维护死者尊严为职业准则。在这座纸醉金迷,罪恶滋生的城市里能否迎来光明?
  •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其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记述老残在游历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描写了清末官场潜规则,提出“清官害民”这一鲜见的观点。阐释儒、释、道之妙理,宣扬“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的太谷学精神,另外,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水利建设、玄学等,是一部内容含量丰富奇绝的具有超一流水准的作品。现如今,它已经被翻译成了数种文字,行销世界,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 邪王的枕边妻

    邪王的枕边妻

    被没心没肺的爹娘推进花轿,下嫁给了邪幽王。外界传闻,邪幽王生性残暴,杀人不眨眼,五位夫人皆糟他毒手。邪幽王倾城一笑,必是大祸临头。如果不是险些丢了小命,她发誓。就算借她雄心豹子胆,她也不敢逃婚。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涅槃凤凰

    涅槃凤凰

    私募操盘手,短期内赚到了可以自由生活的财富,后经历惨败,几欲轻生。站在悬崖边上的一刹那,突然大彻大悟,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经过几年的奋斗,再次赚得了巨额财富。
  • 小城故事多(上)

    小城故事多(上)

    通过小城发生的故事折射出中华大地上那一段疯狂的年月荒诞离奇的传奇。小说真实形象讲述草根六一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经历及所见所闻的故事,让人发笑,笑中含泪。泪后生思考,这一切难道仅仅就是一场滑稽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