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8900000076

第76章 戍边功臣戎马帝师(1)

孙承宗

孙承宗(1563-1638年),保定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刚刚入朝,正赶上清兵犯境,从此就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除了被罢官在家闲居七年以外,他把一生都献给明朝的边防事业。

他冷静机智,老成持重,帮朋友妥善处理了“梃击”一案。他胸怀韬略,着眼大局,在任督师的四年里,大刀阔斧地整顿了关外防务。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命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前往宁远(今兴城)筑城,距山海关二百里,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历经四年的艰苦战斗和苦心经营,终于拓展疆土四百余里,天启初年的失地全部收复。

就在取得初步成果的时候,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与东林党之间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孙承宗是东林党人,因此,他的军国大计受到魏忠贤的多方掣肘。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孙承宗麾下的大将马世龙出师受挫,被魏忠贤弹劾,孙承宗也不得不解甲归田。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绕过宁远、锦州,深入腹地,直捣京城。明朝政府不得不重新起用孙承宗,恢复了他东阁大学士的官职兼兵部尚书,镇守通州。在他的努力下,收复了永平、迁安、滦州、通化等地。在大凌河、右屯二城保卫战中失利以后,他被弹劾再次罢官还乡。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绕道内蒙,深入京都以南,进攻孙承宗的老家高阳城。孙承宗率家人和全城乡民奋起抗击敌人,最终城破被俘,誓死不投降,被清军处死。

少年立志保家卫国

明王朝是一个边患不断的王朝。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就一直骚扰边境,历届皇帝都很重视这件事情,或者亲率大军平叛,或者派大将驻守边疆。直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燕王扫北”的故事,“土木堡之变”的故事,清兵人关的故事等等。

孙承宗出生的年代是明朝走向衰落的时期。东北的女真族逐渐地发展壮大,经常骚扰边境。明政府特别重视边防,派重兵把守宁远、锦州一带。因此,人们也喜欢谈论保家卫国、建立军功。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孙承宗出生了。

孙承宗出生在保定高阳县一个农村家庭。他的家乡离当时的都城——北京很近,只有二百多里,他经常听说边疆的战事,父母也经常教育他长大以后要报效国家,因此,在孙承宗幼小的心灵中就有了建立军功的志向。传说他自幼天资聪颖,三岁就能背诵千家诗,十岁就考上了秀才,十三岁便中了举人。他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嗓音洪亮,孩童时代在高阳城里的大慈坑边读书,当时正是盛夏,坑里有很多积水,成群的青蛙叫个不停,他感到很烦人,就对着池塘大喊:“别叫了,吵得心烦!”这一下还真管用,所有的青蛙立刻停止了呜叫。据说在当地还留下了一个歇后语:大慈坑的蛤蟆——干鼓肚。《明史》上也记载他“与人言,声殷墙壁”,意思是说:他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把墙壁都震得嗡嗡作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拜名师,学习十八般武艺,白天习文,夜间练武,从不间断。

孙承宗慢慢地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他不想呆在家里,一心想到边疆去感受、去历练,去寻找自己建功边疆的梦。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终于辞别了父母,只身来到塞外。凭着他在家里学到的知识,他决定一边教书,一边结交豪杰,研究行军打仗的奥妙。他身佩宝剑,骑着快马,从飞狐关(河北涞源以北)、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一路上,他结交了很多豪杰,走访隐退在家的老将军和当地的老兵,询问他们周边的军事要塞,哪里最险要,如何布置军队,对北部边疆了如指掌。在游历中,也成就了他豪爽的性格。他曾经卖掉自己的马,与朋友饮酒高歌。于是,他了解了边疆的地理民情,行军打仗的谋略。一次,他跟朋友痛饮之后,拔剑击柱,长叹一声:“可惜我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然后高唱岳飞的《满江红》,众人都非常感动。其中有一位大哥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呢?有了功名才能立身朝廷,到那时,何愁不能大展宏图呢?”孙承宗认为这位大哥说的有理,于是就回乡发奋攻渎,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参加了科举考试,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巧解“梃击”案

皇宫是个争权夺利非常激烈的地方,发生的案件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大臣的身家性命,而且会危及到朝廷的安危。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梃击”案,涉嫌谋杀太子,明神宗下令彻查此案。因为事关皇宫内部的权力斗争,办案大臣感到很棘手,此案经过孙承宗的谋划,终于得到圆满解决。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五月四日晚上,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冷冷清清,只有一个年老的太监在门口值班。这时,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手持木棍向慈庆宫里就闯,守门的太监李鉴,见有人闯太子宫,慌忙上前阻拦,却被那人一棍子打倒,继续往里冲。当他冲到前殿屋檐下的时候,太监韩本用等几个人听到呼喊的声音,赶紧从里面跑出来,大家七手八脚把那个男子抓住,捆绑起来,送到东华门守卫指挥朱雄那里收押。

皇太子朱常洛吓得一个晚上坐卧不宁。第二天,他将事情报告给皇上,神宗皇帝立即下令审理此案,严加追查凶手。当天,巡城御史刘廷元回奏:“人犯自称名叫张差,是蓟州井儿峪人,说话颠三倒四,有点像个疯子。经过再三审问,也是说些语无伦次的话,看他的行为像疯了一样,看他的样子又觉得他很狡猾,他拒不说实情,臣以为这里面定有隐情。”

五月十日,刑部郎中胡士相、岳骏声等再次提审张差。这次倒不疯了,他说:“小人在家靠卖柴草为生,没想到柴草却被人烧了,于是我非常气愤,就进京告御状,我求告无门,气得神志不清,于是拿根棍子到处乱闯,却误闯入太子的慈庆宫。”胡士相,岳骏声认为此案可以了结了,于是就建议,按照在宫殿前射箭放弹投砖伤人的律条,当斩;闯太子宫,涉嫌谋杀,罪加一等,立决。准备把这个处理意见上奏神宗皇帝。

刑部主事王之寀认为事情没这么简单,第二天,他单独审问张差,在经过一番心理攻势之后,张差这才说出实情。原来,他受一个不知名的老公公指使,并带着他进入皇宫,指着太子的慈庆宫,让他进去,见一个打死一个,事成之后,给几亩地种。王之寀便把案件的最新进展上奏皇上,要求把张差一案在文华殿前朝审,或者九卿科道三法司会审。当时内阁首辅方从哲等觉得这是小题大做,没有采纳王之案等人主张。但也不好草草了结此案,于是就把卷宗移到蓟州。蓟州知州戚延龄很快把结果报上来了,和巡城御史刘廷元的说法基本相符,内阁大臣便打算以“疯癫”定案。

刑部官员觉得案情还没有弄明白,于是在五月二十一日,刑部十三司再审张差,没想到却揭出了天大的秘密。原来,指使他的老公公一个叫庞保,一个叫刘成,都是郑贵妃的执事太监。当时人们都知道,神宗最喜爱郑贵妃,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并且在朝堂上专门议论过这件事。现在,案件进展到这种程度,显然,郑贵妃涉嫌陷害太子。于是她就整天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委屈,太监庞保、刘成也矢口否认,死不招供,案子又陷入困境。

孙承宗墨迹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丛哲觉得此案非常棘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宫大内,难道一个手持木棍的人能直接闯进去,里面必有阴谋。但是,他又不好管,一边是皇太子,一边是皇贵妃,他谁也不想得罪,也谁都得罪不起。他最希望早一点了结此案,以息事宁人。他忽然想到,新到任内阁大学士吴道南近日已经到了京师,何不把这件事推给他呢?于是,此案又转到吴道南的手上。吴道南经过认真考虑,觉得王之窠追根究底自然是好,但假如追查下去,真追到郑贵妃身上,还有可能牵涉到皇上,事情就不可收拾了。怎么处理呢?后来一想,应该找老朋友孙承宗商量一下。当时孙承宗是詹事府左春坊的左中允,担任太子的侍讲,很有头脑。吴道南就悄悄来到孙承宗的住处,二人一边喝茶一边交谈。

吴道南跟孙承宗闲聊了几句,就把来意讲了一遍,然后苦笑着说:“实不相瞒,我刚到京师,首辅就把这案子推给我了。我不能不接,接了以后又不好处理,特来请教,还望承宗兄不吝赐教。”孙承宗抿了一口茶,眉头紧锁。吴道南焦急地望着孙承宗,就昕孙承宗缓缓说道:“梃击一案,传得已经是满城风雨,其中的内情,做臣子的不敢妄加揣度。但是,朝臣之中自有公论。当初,皇上迟迟不立太子,宠爱郑贵妃,冷落当今太子。如今太子遭到这样的攻击。试想,谁有这个动机?谁有这个能力?谁有这个胆量?假如追查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下官从保护太子的角度考虑,想出了四句话,请大人斟酌。”吴道南放下手中茶杯,赶忙问道:“哪四句话?”孙承宗说:“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关皇宫,不可深问。”吴道南看着孙承宗,一脸的茫然。问道:“什么意思?请细细地讲来。”孙承宗喝了一口茶,接着解释说:“事关太子殿下的安危,又有首辅的安排,你都不能推托,这事你能不问吗?但是,事关皇宫,追查深了,恐怕不好收场。弄不好,你就要丢官罢职。所以,庞保、刘成之下,不可不问;庞保、刘成之上,不可深问。”吴道南若有所悟,轻轻地连连点头。就听孙承宗继续说道:“还有一句话,就是:唯独皇上能了结此案,不过需要您的密奏启发。”此刻,吴道南心中豁然开朗,高兴地对孙承宗说:“我听孙大人这番话,似乎包含着三层意思,不知是不是。一是说谋杀皇太子的事件,性质严重,若不追究,严肃处理,就会助长危害皇太子的势力,太子的安全就没有保障。所以,庞保、刘成以下,都应该依法处斩,这就叫做不可不问。二是庞保、刘成两位太监,牵涉到郑贵妃,郑贵妃又有皇上的宠爱,甚至是纵容,倘若深究下去,会使朝廷上下引发危机,这样的结果皇上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劳而无功,弄不好还有罪。因此,此案不可深问。三是事关皇上的家事,外臣不便插手,还是由皇上亲自处理为好。”孙承宗微笑着说:“对、对,您有密奏之权,请您把处理意见密报皇上,最后还是由皇上亲自处理。”吴道南既然知道了怎么办,心里轻松了许多,向孙承宗一抱拳,如释重负地说:“听君一席话,老朽茅塞顿开,还是您足智多谋,我在这里多谢了,告辞!”说完,起身回府。

第二天,吴道南升堂问案。事情的原委早已真相大白,立判太监庞保、刘成斩立决;判张差凌迟处死。然后,密奏神宗,说明为什么这么处理,神宗心领神会。既然已经结案,朝野上下也就停止了议论。神宗把郑贵妃、皇太子叫到一起,又召集了几个内阁大臣,劝解了一番。说太监庞保、刘成想挑拨贵妃和太子的关系,现在已经处死。这样一来,就把责任全部推到太监身上。郑贵妃心里有鬼,见没有追究自己,自然不再说话。太子生性老实厚道,也没有提出什么意见,这件事就这样平息了下来。

帝前侍讲参与军机

泰昌元年(1620年),那个不受神宗喜欢的皇太子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一命归西了。他的长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明熹宗。

此时的孙承宗,以广博的见闻、出众的才华,被选为左庶子,每天负责给皇帝讲课。由于他在边塞游历多年,耳闻目睹了许多奇闻轶事。他又天生的才思敏捷,虑事周到,对于治国安邦有一套自己的见解。所以,每当给熹宗讲课的时候,都能让他有所心得。他每次听讲完以后,总是说:“先生所讲的话,让朕明白了许多道理,您讲得真是太好了!”因此,熹宗对孙承宗一直非常尊敬,动辄给予优厚的赏赐,不久以后,升为少詹士,仍然担任皇帝的侍讲。

然而,熹宗执政不久,东北边疆就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努尔哈赤调动五万大军,分三路向辽河以西扑来。二十日,大军渡过辽河,进攻西平堡。守将罗一贵誓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西平堡沦陷。当敌人攻打西平堡的时候,熊廷弼派王化贞增援,由于先锋孙德功的叛变,援军在努尔哈赤的阻击下,顷刻瓦解,三万多人被全部歼灭。熊廷弼见大势已去,带领大军退守山海关。王化贞随后也撤出关外,至此,山海关以外整个被后金占领。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舆论大哗。御使方震孺上疏,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由孙承宗接替他。朝臣们都知道孙承宗晓畅军事,对边关的防守、用兵很有一套,又谋事周密,老成持重,纷纷赞成。还有人提议,在兵部设侍郎一职,由孙承宗担任,主要负责东北边疆的战事。熹宗说:“东北边疆固然重要,但是,每一次先生给我讲课,都使我受益匪浅,朕实在舍不得让先生离开。再说了,朕知道的治国用兵之道多了,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样也有利于大明的江山社稷。现在,我大明人才济济,众位爱卿可以推举他人。”朝臣们一再推举孙承宗,御史方震孺说:“在此国难当头之际,非孙承宗不可挽救大局,请陛下三思。”熹宗沉默多时,同意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但是,不许他离开京城,以便于随时顾问国家大事。

孙承宗上任以后,上疏陈述当时军事体制和作战指挥上的弊端,请求改革,主要内容有三:一是“兵多不练,饷多不核”。是说军队训练差,军人素质上不去;后勤供应管理混乱,有的冒领,有的不够,也影响战斗力。二是“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指出当时“以文制武”机制的弊端。这样相互牵掣,影响训练效果,影响将兵的沟通,最后影响的是战斗力的发挥。三是“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指出朝中不明白前线的具体情况,容易瞎指挥,出现决策性的失误。因此,他主张重将权,选择一位有韬略、有主见的大将,授予他临机专断之权,不要让他受不懂军事的文官的压制。此外,还要安抚辽西、抚恤辽民、裁减京都的军队等,这些都得到了明熹宗的批准。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由于前线形势危急,熹宗又舍不得孙承宗前去,只好派王在晋去山海关督导军务。临行前,熹宗赐予他尚方宝剑,亲自送到午门以外,嘱咐他说:“东北的安全大计,就全靠你了。你一定要认真谋划、谨慎行事,千万不能有疏漏之处。等到边疆稳定以后,朕亲自为你摆宴庆功。”王在晋感激涕零,对皇上说:“承蒙皇上如此信任,臣一定尽心竭力,不辜负皇上的重托。”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本书主要叙述了蒋光慈与不同成长背景、性格特色迥异的三位女性的感情纠葛。蒋光慈一生以宽厚仁爱的胸怀成全包容女性,然而最终还是因革命的爱情而染疾于女性,最后在事业、情感、生活的多重窘迫中,贫病交加,凄惨早逝。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热门推荐
  • 域外魔修

    域外魔修

    公元1046年,武王伐纣群雄四起!在遥远的阿尔思特意星系的一艘宇宙探险飞船载着七名强大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屠戮生灵被称为域外煞魔。传说中的鸿钧道祖传人混元宗出山救世,与域外煞魔展开血战,杀的域外煞魔隐姓埋名变身地球人四处躲藏,七人中一人身死,五名逃至西方、远离东方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宗教势力,却不敢踏足东方一步。数千年过后,域外煞魔中的白齐特恩夜化名白夜融入了人类生活,与混元宗的传人古宣展开了一场旷世恋情。本书中穿越、家族、异界大陆、修真界、玄门道术一个都不能少,精彩玄幻尽在《域外魔修》。交流QQ1983405518
  • 特务九课

    特务九课

    这里是处于魔法科技时代的世界,管理着各个平行世界的次元管理局突然成立了一个名叫特务九课独立部队的部队,而我们人畜无害的女主角史黛拉竟被选为了其先锋队的一员。极端组织〈暮瞳〉的黑手正蠢蠢欲动。史黛拉即将迎来的究竟是什么?
  • 棋局

    棋局

    世界便如一盘大棋局,而每个人又都处在一个小棋局当中.无形中有手操纵我们.我们在棋局中哭,在棋局中笑,在棋局中唱着自己的歌.这本小书,也只不过是一个棋局.一个小小的棋局.
  • 笺纸谱

    笺纸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蛮大陆

    妖蛮大陆

    妖蛮大陆,凶险万分,内有寄生兽,外有巨人族,还有不时出现的位面异魔!面对三大种族的威胁,叶白誓要守护这一方净土,即便困难重重,希望不灭,一切皆有可能!
  • 产后美容瘦身保健全书

    产后美容瘦身保健全书

    生育对女性的身体影响很大,产后的女性在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产后女性身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以及精神压力、产后调养不当等原因,新妈妈会遇到一系列的烦恼,诸如黄褐斑的出现、皱纹的增多、肤色的晦暗、头发的脱落、指甲的断裂及生育性肥胖等等。 为了帮助爱美的新妈妈重新获得昔日的风采,我们从美容瘦身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帮助新妈妈锻炼身体相关部位的肌肉,减掉多余的脂肪使新妈妈尽早恢复苗条的体型。愿本书能给您带来幸福和快乐,让您轻轻松松地告别产后的烦恼,漂漂亮亮、风风光光地做妈妈。
  • 乱世名伶

    乱世名伶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糊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韁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洞仙歌》也许,那一段云波诡谲、腥风血雨的岁月,不过黄粱梦一场。
  • 六界神座

    六界神座

    从地球穿越,转生在一个废武魂少年身上,得到吞噬武魂,练成吞天魔功。是星武魂?还是世界石?一个拥有奇异武魂的少年,从紫微宫走出,卷起风云,乱天动地,踏天而行,六界独尊。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何惜今安在

    何惜今安在

    这一世,圆了刹那,却敌不过你心猿意马;这一世,覆了荣华,却忘不了你眉间朱砂;这一世,燃了烟花,却赶不上你许配人家;这一世,等了春夏,却守不来你一纸回答;这一世,写了牵挂,却换来了你一言不发;这一世,卸了盔甲,却饮不上你一盏清茶;这一世,远了浮夸,却辜负了你花前月下;这一世,撑了竹筏,却给不了你琴棋书画;这一世,赢了天下,却染红了你七尺白纱;这一世,不问盛世浮华,不问天地浩大,不问飞黄腾达,不问是非真假,只与你书一笔天涯,种下十里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