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400000023

第23章 主持人语言应对策略(3)

语流失畅及其矫治

口语表达是人的思维通过语言这一工具经一系列组合而完成的。它也是特定语境中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在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口语常有出语不连贯、不顺畅的现象,甚至有脱落、易位现象,这样的语体很贫乏简陋,但贵在通俗易懂,表意功能得到加强,尤其隐性语言信息得到扩张,且富于生活气息。如果说得太规整、太规范,说得太流畅、连贯,反而会显得呆板、生分。因此,生活中的口语如果单从表达效果上说,流畅与否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公共交际的场合,尤其是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就必须把话说得完整、规范、流畅一些。那些期期艾艾“口欲言而心不逮”的语流“失畅”现象则是节目主持人必须避免的,因为它不仅影响节目效果,也会使主持人的形象受损。

我们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已经在脑子里想好了要说的东西,但从嘴里出来时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这是因为,思路轨迹清楚,只为完整正确的表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作为思想意义的载体,口语是靠流动不息的“语言链”表达语意的,这种前后连贯、相对完整的“语言链”就是语流。

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人,在表达的一瞬间,由于表达意向尚处于犹豫不定的状态,或择词用语一时拿不准而出现障碍,就出现说话吞吞吐吐、言不及义、前后脱节、说半截子话、说“车轱辘话”等现象。在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表达中,比较多见的是“吃螺丝”,说话打疙瘩、断档,我们通称之为“语流失畅”。

应天常在《节目主持语用学》一书中专门论述了主持人“语流失畅”问题,并对其矫治提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他指出这种毛病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要从语用心理的调节来根除它。

一、排除注意心理的障碍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方方面面都需要注意到,既要注意内容的协调、表达主旨的实现,又要注意搜集现场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节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不能存有强烈的成败心理,这会给自己增添过多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现场发言刻意自我表现,不但心理紊乱,思路欠畅,而且随之而来的忧虑也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当这些成为一种强势干扰时,记忆力就会捉襟见肘,表达时就会不顺畅,即语流失畅。

矫治的办法有以下三种。

1增强注意的稳定性

主持人一旦进入节目,就要尽量心无杂念,以一种“平常心”去表述,始终清醒地把握语意指向,这样就可能避免失畅。因为只有自己注意稳定,才可能抗御干扰。

2增强注意的广泛性

古语说“过犹不及”,过分地强调注意的稳定也是不好的。因为注意这样的“稳定”是脆弱的,它可能导致顾此失彼。注意的稳定并不是简单的平面直线,它应该是一条具有空间动感的曲线。这样,注意力在一定范围内的游移体现了注意的广泛性。所以说,节目主持人只要将注意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3增强注意的发散性

在强调了稳定性与广泛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它的发散性,即如何分配的问题了。人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人不可能“注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所以,应当合理地分配自己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注意力分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二维式分配。这是将注意对象区分为份额大小不同,但没有程度强弱深浅的不同。它的缺点是容易被意外发生的情况所牵制。

一种是三维式分配。这是将注意力不同程度地分配在不同的注意层面上,有的注意层面放在突出关注的位置,有的注意层面几乎是放在潜意识的控制之中。当两种分配方式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一种发散性注意,这时主持人言语的兴奋点就会比较合理地分布在不同的层面和环节上,从而就会有效地解决失畅的问题。

二、排除知觉和感觉心理障碍

很多人有过“张口忘言”与“张口失言”的经历,这是言语的“知觉盲点”在作怪。一般情况为想说的人名、语句就在舌尖,可惜无论怎么想就是说不出来。另一种情况就是“错而不知”,说错了话,却不能自我发觉。

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种是过于专注或情绪过于激动,这就会“物极必反”了,过于专注反而会出现兴奋的抑制,容易失言、忘言。

还有一种是注意力不足,或精神过于轻松,可能会导致语言知觉麻痹,使思维语符的编码出现差误或偏离,这类“心口误差”常常是自己不曾察觉的。

比如,因为有了“春天的诉说”或“春天的故事”的预设性记忆残留的干扰,在说“秋天的诉说”时,稍微不留意“春”字就跳出来了,再一改口就成了“春、秋天的诉说”,紧接着高度警惕起来,过于专注,准备表示歉意,反而一错再错:“我要非常地对观众说……”这就进入专注的“反作用力”的怪圈了。

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不去想刚刚没有想起来的语言词汇,它反而会突然“冒”了出来。他们这样设想,是不是潜意识还在“搜索”?美国心理学家伯克指出,某种“潜伏影响”是存在的,就像有的数学家在散步的时候会突然解决了一道数学难题一样。因此可以肯定,适当的松弛是必要的,而“表达的滞后性”与“张口忘言”和“张口失言”是有一定联系的。

遇到以上这类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语用策略。

1放慢语速

如果存在“张口忘言”和“张口失言”的潜在“威胁”,就应及时调整语速,不必把话说得太快,娓娓道来,尽量回到平常状态,这样可以争取一些记忆思考的时间。

2自我忘却

主持人在发生“表达上的滞后”时,不要一味地死咬不放,可以小跨度地超越,换几句别的话说,跨越了短暂的焦虑,潜意识的提示可能会浮现出来,那时可以补说。

3另辟蹊径

主持人在节目中一定要敢于舍弃那些计划好的,却又一时想不起的讲稿,相信自己有能力摆脱牵制,可以获得重新组合内容的轻松心境,这时根据现场情况“破釜沉舟”地重新生成话语,可能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4进入状态

所谓“进入状态”是指灵敏的现场知觉和清醒的角色自觉。具体地说“进入状态”就是:

第一,摒弃与节目无关的念头(尤其是排除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完全进入内容、进入氛围,与之融为一体。

第二,感觉系统必须兴奋起来,处于灵敏的亢奋状态,它包括对语境、对语体、对节目主旨的整体性知觉、理解性知觉、选择性知觉和连贯性知觉,以迅速产生“语感”。

第三,在心态上注意松弛与兴奋的度的把握。

稳定的“状态”对节目主持人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平稳的状态下,语感的平台才会处于自然与直觉同步行进的状态,同时与外界信息介入处于同一频率。从而有利于现场主持人及时排除瞬间的知觉障碍,并做出及时反应,实现言语对象与言语主体的准确衔接,在心理层面上的动感互化,这样通过敏锐的接触,获得的语感就可以通过演绎、归纳等手段获取意义。言语的全方位的同化,就是“进入稳定的状态”,语言流畅,一路侃侃而谈自然是意料中的事。还有一种情况是毫无状态,这种感觉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是感觉处于麻痹状态,忘记了角色的使命或失去了角色自觉,就是所谓“跟着感觉走”或者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节目并不会按照一个人的“感觉”发展,当现场出现与“感觉”相悖的情况,现场言语的生成就会发生阻碍,语流失畅就会出现。所以,只有感觉状态清醒才可能说最有把握的话,才不至于“忘言”、“失言”。

可见,一个节目主持人始终保持灵敏的现场知觉和清醒的角色自觉是何等的重要。

三、其他方法

语流失畅作为一种能力缺损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矫治的。除了上述两种从语用心理的调节根除它之外,具体地说还有以下几种。

1加强口语描述能力

在很多时候,语流失畅的原因在于表达者无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说,这是言语知觉迟钝造成的,即常言所说“茶壶里的水饺——有货倒不出”。表达者语声制导物感、制导声义感不灵敏,他们的语声联觉、关系统觉以及语言编码的速度迟缓。一句话,他们的口语描述能力亟待增强。

那么何谓口语描述的功能呢?打个比方说,一面镜子可以完整、准确地回映一片阳光,回映一个物体的形象,那么,如果人的话语也能像镜子回映物象、回映阳光一样,快速地、基本不走样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具体内容,那就是口语的描述能力。

但要拥有这种能力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人的感官在外界的刺激下,会即刻在脑屏幕上形成一些零碎的物象或语句,这些散乱断续的思维流体,要迅速转换为完整、准确的语言流,并不容易。缺乏足够能力和一定训练的人,表达出的语句往往漏洞百出,有时不但心口不一,还会急不择语,越描越“黑”。

2强化口语表达的“中心语义定势”

上边的练习如果只停留在外部言语形态而没有深入到语义上的话,最后主持人所拥有的只是“能说”。但“能说”并不等于“会说”,那个程度上的“滔滔不绝”可能没有什么质量,甚至生成一些语言垃圾。语流疏导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语流的质量,所以训练必须向“语义”的层面深化。

人的口语表达,实质上是正确地控制信息存在方式的过程,侧重点不仅在于说得是不是“顺溜”,还要看表达内容的组合构成恰当不恰当、意义结构的组配合理不合理。只有把内容与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才可能有真正的顺畅与明达。

从表达意识上说,表达者为了实现言语目的,追求的是一种合理的表达结构。这样的表达结构,是一种比较周密的“动态平衡结构”,而在动态的语流中追求语言结构的平衡,靠的是中心语义定势的主宰。所以,强化口语表达的“中心语义定势”是矫治失畅的关键所在。

所谓“定势”是指主体心理、行为方式指向性的体现,所谓“言语定势”是指言语表达中起定向作用的语势,而言语定势的核心就是“中心语义”。在口语表达中,只有形成了明晰的中心语义,并牢牢把握言语的中心语义定势,才会有合理的同类后继的表达走向;否则,言语结构的微妙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话语就会变得毫无章法,凌乱不堪。

口语表达的“中心语义定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首句导向”定势

万事开头难,或者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节目中如果主持人第一句话说好了,话就越说越顺,否则就越说越糊涂。所以,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现场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很重要的。

“首句导向”定势一般以“片言居要”的形式为一个句群、一个“话轮”定向,后继的话语由此生发,尽量地不出现旁逸。培养、强化口语表达中的首句导向定势意识,可以进行“说句成段”的练习,即以一句话为发端,完整地说好一段话。

(2)“句句依存”定势

一些人在口语表达时总会出现不顺畅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他们就尽量地用散点句式说话,殊不知这种说话方式将语境分割得支离破碎,节目主持人一定切记不要犯这类错误。

“句句依存”定势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关系的有理性,是指口语表达中的定向推进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在同一话题的表述中,中心语义定势始终制约着一连串的语句,这时如果以清晰的思路和言语知觉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定向推进,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句句依存”定势,话就可以说得顺畅、连贯。另外,说话时注意熟练地运用起联结作用的关联词语和回指短语,也有助于句间的衔接和依存。

(3)“句群向心”定势

“句群向心”定势是指在一个语段或语篇中,话语表达的意念或倾向始终指向某一确定的方向,就像指向一个聚合力量的中心一样。

在一个表达单位中,虽然句群中各个句子位置不同,作用不同,但只要“向心定势”存在,中心语义就是它们指向的方向,也即它们的存在都为了陈述中心语义服务。如果首句没有能发挥中心语义的导向作用,这时表述者的“句群向心意识”对中心语义表达就起着决定性提示作用。有时为了强调中心语义,表述者可以在适当的地方直接宣明中心语义。

值得强调的是,节目主持人说话时,切不可混淆语义,因为一个表达单位只对应一个中心语义。

总之,节目播出时情况千变万化,主持人不应墨守陈规,而是应该视现场情况,灵活机动,使节目按事前的预想顺利进行。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第一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生死之战

    生死之战

    公元2850年,西方科学家研发代号“超级机器人”工程机器人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经过不断的自我进化,已经具备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它们发现不加以阻止人类最终会让地球走向毁灭时,它们开始大规模的复制自身并控制人类,人与机器人之间开始为争夺主宰地位而战,最终人类溃败并退回到仅有的最后栖息地,同一年中国科学家也在抓紧研发一种最新智能机器人,代号“铁皮一号”政府部门不敢冒险,便将“铁皮”交给李开源博士,让其长期观察,后来在李博士家铁皮与博士的儿子李成成交为好友,超级机器人在得知人类有铁皮这个潜在威胁时,策划行动打算消灭铁皮,铁皮联手博士儿子李成成开始与超级机器人斗智斗勇,并最终拯救人类。
  • 南方有令秧

    南方有令秧

    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商户人家的女儿令秧,在自己十六岁那一年嫁作休宁唐家的填房夫人,唐氏一族是徽州数一数二的富户,丈夫唐简虽比令秧大上几轮但中过进士,入过翰林院。然而在令秧成为唐家夫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唐简便因意外离世。二十九年没有出过烈妇的唐氏一族,表面上为着光耀门楣,暗里觊觎朝廷旌表贞节烈妇的好处,像灾民求雨那样期盼令秧成为烈女,他们用尽各种手段诱导令秧殉夫,为了生存,还是天真少女的令秧踏上了艰难而又凶险的烈妇之路……
  • 朋友妻

    朋友妻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你面前的这本《听心理学家讲故事》,旨在帮助读者在心理健康的调适和修炼方面,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重在解决“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一问题。全书以心理学家讲故事的方式化解读者心中的各种困惑,引导读者热爱生活,关爱自己,以健康的心态迎接人生的的挑战。
  • 血宇魔劫

    血宇魔劫

    林延,曾经的青剑宗第一天才。一次袭杀,使他家破人亡,灵根被废。他一身修为散尽。宗门的无视,长老的讽刺,弟子的欺辱,让他一次次颜面扫地。他刻苦修炼,但灵根被废,一切努力,皆是空。杀母之仇,灵根之恨,林延心怀不甘,忍辱负重,苟延残喘。终于,有一日,一颗黑白珠子从天而降,赐他远古魔君之天赋!刻苦重修,修为重现!你不认我,我又何必认你?你侮辱我,我何必恭敬你?你欺辱我,我便一分分的还回去!大仇必报,我还要,踏上整个世界的巅峰!神挡,我就杀神,佛挡,我就杀佛!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孩小病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孩小病一扫光

    偏方来源: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萌徒养成:男神老师的宠与虐

    萌徒养成:男神老师的宠与虐

    她穿越后,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有一个不解的身世之谜。新的人生开始,她身边有一个翩翩美少年,自己称其为老师。不幸的是,他对她漠然置之。后来,她遇到了很多人。不幸的是,他们如流星绽放美丽的弧线之后,成为了痛彻心扉。之后,她得知要想解开身世之谜,必须要去那个地方!京路遥远、皇城幽深,他会义无反顾地陪她执手前往吗?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周兮编著的《时间去哪儿了(最实用的时间规划管理书)》讲述了:习近平主席曾说:2014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时间去哪儿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合理规划时间?你的时间丢了吗?这些问题正是《时间去哪儿了(最实用的时间规划管理书)》要解答的。
  • 神鬼说

    神鬼说

    我叫耿浩,因为一场车祸,世界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