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秦二世
始皇帝三十七年九月,这个当了三十七年帝王的男人驾鹤西去了。接替他当上这个帝国主宰的并不是百姓们爱戴的公子扶苏,而是始皇帝第十八子胡亥继位,世称秦二世。对这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百姓之中早已议论纷纷。
“大哥,你说怎么会是胡亥公子继位呢。听说他就是个贪恋酒色的纨绔子弟而已,又无甚作为,皇帝陛下怎么选了他呢?”樊哙一向心直口快。
“我也这样觉得。定是胡亥公子在皇帝面前抓巧卖乖,不然怎么皇帝会罔顾祖宗礼法,不让长子继位呢。”卢绾也这样说。
“我倒是听说这胡亥公子的师傅可是皇帝跟前最得宠的太监。就连丞相李斯都得让他三分。兴许就是他这个师傅在皇帝面前说的好话。”周勃说道。
“萧大人怎么看呢?”刘邦并不说什么看法,只问萧何。刘邦虽然平时总在兄弟面前以大哥自居,但是他心里很是敬重萧何。因为萧何是他们这些人中最有学问的,为人又认真周全。
“这王位之争历来都是血雨腥风,哪里是咱们这些平白百姓能看得懂的。”萧何说的很是隐晦,不过我看得出他心里早已有了想法。
“谁当皇帝都好,只要对咱老百姓好,我就没话说。”樊哙说完,就呵呵笑起来。
“是啊,这皇帝是谁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只管乐咱们的。”卢绾说完就喝起酒来。
“这新皇帝即位,是要大赦天下,减轻些老百姓的赋税了吧。”周昌说着。他是在亭里当差的,平时多又和萧何、曹参等人交往,所以对历法比较熟悉。
“按以前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新的君王即位,就要大赦天下。只是现在已经不是六国的时候了,谁知道这皇帝和以前的君王是不是一样的规矩呢。”曹参也加入了讨论。
“我们在这里瞎操心干什么,等着看就是了。”刘邦不再说话。
过了没多久,朝廷又开始征收新的赋税。这让原本抱着极大期待地老百姓陷入了深深的不满。而且没过多久传来,始皇帝遗命公子扶苏赐死的消息。这不得不使民间开始纷传各种版本的留言。大部分是说当今二世皇帝为了争夺皇位假传始皇帝遗命,以免除后患。还有的说始皇帝虽然毕生建树颇多,但是偏爱幼子。为了给幼子铺平皇帝之路故而下令杀了最得民心的长公子。还有的人说,赵高控制了胡亥,所有的一切都是赵高做的,二世皇帝已经被软禁了。总之,老百姓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无论什么都可以编出许多个故事。
皇帝死后的第二年称二世元年。这一年的春天正是春种的时候。刘邦匆匆回到家中说:“我要去骊山了。”
“为何?这个时候还不到征徭役的时间啊?”我问他。
“这个新皇帝下令征收徭役,而且要立即送往骊山。”他回答道。
“这是为何?”我不解。
“先皇帝去世实在意外,皇陵还未完全完工。新皇帝要加快速度将皇陵修缮好,以尽孝道。”他说道。
“这次征多少人?”我一边做女工一边问。
“三百人。”他似乎很是烦恼。
“这么多?”我很吃惊。在这样的农忙季节征调三百壮丁去修皇陵实在是荒唐。我说:“人数可以凑齐?”
“哪里能凑齐呢。我让兄弟们挨家挨户去劝说,没有一个想去的。”他躺在床上逗着盈儿。
“可不是嘛。如今正是春种的时节,把壮丁都征走了,地里的庄稼谁种啊。而且新皇帝即位,不但没有减轻赋税,而且越来越重。交不上就要抓人,现下又把家里的壮劳力都征走,实在是不让人活了。”我说着。
“不想去也得去啊。这可是朝廷的命令,要是上了花名册的人不去,可是要杀头的。别说徭役要被杀,就是我这个亭长也是办事不利会被杀头的。”他说的很无奈。
“大哥!”卢绾在外面喊。
“怎么样?现在有多少人了?”刘邦站在门口和他说话。
“现在这个时候征徭役,实在是不好征。我和其他兄弟挨家挨户连劝说带吓唬总共不到两百人。怕是完不成任务了。”卢绾已经走到门口,“大哥你说怎么办啊?”
“我去找萧大人想想办法吧。”刘邦说着。“娥姁,我出去找萧大人去了。”
“路上小心点。”我对着他说。
萧大人把县衙大牢里的囚犯全都充作徭役借给刘邦凑数,就这样刘邦终于把人数凑齐了。哪知过了几天县令竟然派刘邦再次送这些徭役去骊山。
“怎么又是你啊?”我记得以前他说这去送徭役的事情是各个亭长轮流做的。这一次离上一次才不过几年,怎么又是他呢。
“县令大人说这批徭役不同以往的都是自愿去的。而且都是安分的百姓,所以谁去都一样。这次的有一半的囚犯,好些个都是亡命之徒。别的亭长怕是管不住所以才叫我去的。”他回答。
“要是这些囚犯半路上跑了,你岂不是就犯了死罪。”我很替他着急。
“谁说不是呢。这个曹县令总是把棘手的问题交给我。”他陪着两个孩子玩,只是有点心不在焉。
过了两天萧何来家里找刘邦,恰好刘邦刚去卢绾家。我就让他到屋里坐等。
“萧大人,我有些事情想请教萧大人。”我给她端了茶水。
“嫂夫人不用客气,尽管问。”他说道。
“这次刘邦去骊山是不是凶多吉少?”这是我一直担心的问题。
“嫂夫人何出此言啊?”他惊讶地看着我,不过我知道他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接着说:“此次农忙时节征收徭役已经十分不妥,而且人数众多。其中有一半是县衙的囚犯。若是在半路逃跑了,刘邦就完不成任务,按着大秦律法这可是杀头的死罪。这些亡命之徒哪里肯心甘情愿去做徭役呢。”
“嫂夫人一向洞若观火,只是这是曹县令下的命令,我也无可奈何。”他说道。
“我若去求曹县令不知可有转机?”我问道。
他略沉思了一下,说:“我觉得嫂夫人不必去求县令大人了。让刘邦去是我给县令大人建议的。”
(温馨提示:夏天来了,多喝水,别中暑哦!!)
下一篇:(三十六)再上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