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400000036

第36章 王安石罢相 (1)

准确地说,当时砍的人大义凛然,义愤填膺,满头满脸的正气。其理由既有远古圣人的训言,又有近代圣人的发现。——谓之“天人合一”。这四个字超级经典,相信每个中国人,以至于外国人都知道。不过和汉学的兴盛无关,倒是拜中外影视剧所赐,连《功夫熊猫》里都能运用一下。具体到宋朝,就是各种自然界灾害,都能和皇帝、臣子、政治、军事挂上钩。至于为什么挂上的,内蕴就太丰富玄妙了。当时就没几个人懂,现在……现在还有谁认为汶川大地震、海地大海啸之类的现象和人类的思维意识变化有联系吗?所以一切的“天人合一”,都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猜测。可惜却总有人坚信不移。熙宁年间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熙宁六年。新政在国内如火如荼,王韶、章惇、熊本在边境上连战连捷,可是华山突然间地震了,泥石流翻滚而下,灾害相当不小。这立即就被文彦博等人抓到了现行。在“天人合一”的理论下,华山崩塌,原因就是政治昏暗,百姓受苦,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有了宏观根据,文彦博还能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他给神宗上了一份奏章,说的是他某次闲暇出去散心的所见所想。那次他去大相国寺上香,嗯,很风雅,也很有宗教信仰。

不过好像一直以来儒家独尊天下,“吾乃孔门弟子,誓不与和尚为伍!”这样的口号流传好多年了,难道文彦博不知道?并且多年以后,各位君子大贤还以王安石信了佛教,来抵毁王安石的人品,不知用的是什么样的双重标准。闲话又多了些,回到正题。文彦博峨冠博带,宽袍飘然地从主殿出来,心情大好,顺便向附近的贸易市场走去。他看见相国寺内,以及御街商行里,市易司的人员在紧张忙碌。或许是态度过于认真了,让文彦博非常不爽。“瓜果之微,锥刀是竞,竭泽专利,所剩无几。”这样分毫必争,哪还有我大宋朝的威仪?其结果,只能是伤损泱泱大国的国体,使自己国民离心。更要紧的是,这里离外宾下榻的使馆很近,让他们看见了,会耻笑我们的!大家什么感觉?按文彦博说的改正,这些都倒过来,纯粹就是打肿了脸充胖子,最可鄙视的卑贱虚荣心理。明明宋朝立国之本就在钱,没钱早就被周边的虎狼异族给吞了,结果认真赚钱居然是丢脸!当时各处战争吃紧,宋神宗顶住了压力没太理会。可是第二次时,神宗第一个害怕了。熙宁七年,宋朝北方大旱,一连七八个月一滴雨都没有下。查一下史书,这次干旱的规范是超大的,不仅宋朝北部这样,连更北方的辽国也旱得一塌糊涂。

只是辽国人口密度小,疆域太广大,不是纯粹的农耕经济,对旱情的反应没有宋朝这样大。尤其是,他们没有宋朝这样的“文明”,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把旱情上纲上线,弄个“清楚明白”~宋神宗的性格特点在这时显露,此皇帝胜不骄,却备加小心,时刻提防敌人报复;败,或受挫时勇于自我折磨,不用敌人施压,他自己就会把可能中的后果上升到灾难的程度上。于是不管是胜还是败,每时每刻都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后来,他就死在了这上面。面对旱情,他不用臣子们提醒,自己就整天的念叨,抓住一个大臣问一次。爱卿,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像“保甲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均输法等等法”都应该废除呢?大臣们这时经过为时5年的新政改革,都有了一定的政治心得了。他们一律躬身静听,面色沉重,若有所思,绝不开口。大家都清楚,这事儿轮不到他们说话。终于有一天,神宗问到了王安石。面对宋神宗的恐慌,王安石表现得非常镇定。他说,天旱、水灾这样的事,就算在上古圣君,如尧、舜、禹、汤时也在所难免,都只是些自然现象。我们尽力而为就是,根本不必担心。何况这5年来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按比例来说,现在的干旱也只是偶然出现。

总而言之,这都是小事(细故),上天有它的意愿,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益修人事)。这种回答,以我们现代人来看,王安石说的半点错都没有。本来嘛,尧、舜、禹时的大水延绵几十年,只要以人力抗争,不仅会战胜,更会留下万年不灭的美名。可是具体到宋神宗的身上,他这番话就错了。错得非常彻底,可以说,这是5年改革以来,他和宋神宗的思维差得最远的一次。神宗说,他怕的就是人事之未修,我们都做错了!错了?王安石稍微有了点惊疑,却绝对没有再往深里想。他有那么多的事要去做,尤其是他始终相信,神宗和他的约定,会全心全意地协助他。两人是坚定的战友。于是他只是再次强调,只是小事,一点细故,没什么大不了!接着就又放眼天下,寻找可以生财致富,教化国民的好办法去了。在他身后,当时年仅27岁的皇帝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王安石的态度更加印证了他的担心,不畏天的人,怎会被天所原谅?这5年来做的事,不仅人不同意,看来连天都反对啊……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安石一如既往地改革做事,宋神宗开始写罪己诏,承认自己这些年做事对人错误深重,请天下臣民共同替他回忆,都错在了哪里。必将改正,争求上天的谅解,获得减刑处罚。

诏书经过中书省,王安石还是不在意。有什么大不了的,水旱灾出现,哪个朝代的君主都会这样做。比如近些时的宋仁宗,除了罪己诏,都能给自己加肉体惩罚,大半夜光脚到外边站着去。所以神宗皇帝这样做,也很正常,不会有什么意外的。站在王安石的立场上,的确可以这样想。试问,皇帝是同党,政迹很突出,外战超辉煌,政敌?司马光之流早就被踢出京城,到外地残喘去了。最近连唯一敢对抗的文彦博都被贬到外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多做事,做好事,把眼前的难关尽快度过去,才能让年青、心慌的小皇帝镇定下来。从而对改革的信心更大!但是现实状况大出他的意料之外,对他不利的事从这时起,一件接一件,不断地涌现出来。第一个,他的老朋友司马光从远方加急送了一份奏章,积极响应皇帝的挑错号召。他一共总结了6条,眼光独到,我们实在有必要一条条地详细研究,才能看出大名鼎鼎、光辉伟大的司马温公有多么高超。1,“广散青苗钱,使民负债日重,而县官无所得。”——不知他从何得出这种结论。宋史的资料残破离乱,深究文字绝对没法证明出谁对谁错。可是后来人从宏观上就能辩明真伪。

比如这一句,就算是民间因为青苗法苦不堪言,而官府居然一无所得?那32间封桩库的钱帛是从哪儿来的?2,“免上户之役,敛下户之钱,以养浮浪之人。”——说得不准确。上户的役是免了,可一样交钱。真要是不让上户交了,可能就没这样唠叨了。敛下户之钱不假,可按户分等,各有税款,只要不是东明县事件里别有用心的人,把等级故意搞混,有什么不公道的?养浮浪之人,这句是最脑残的一句话。按司马光说,那些无正当职业,无不动产实业的,都是浮浪人。好,东京城里做小买卖的,夜市上的人,是不是都是浮浪人了呢?这些人就算都浮浪了,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国家出钱,雇佣他们做事,一来有了正当职业和身份。二来这样做了,他们就都不浮浪了,从此社会加倍安定,难道有什么不好吗?!3,“置市易司,与细民争利,而实耗散官物。”——简直逻辑混乱,市易法的确与民间贸易抵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北宋自由商业的高度运转,走回头路了。可是要注意,对国家快迅积累资金却有着极大的好处,军费,这条最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均输法还是青苗法,都没有市易法来得快。司马光居然选择无视了,“实耗散官物。”说梦话吧。4,“中国未治而侵扰四夷,得少失多。

”——最让人忍无可忍的就是这一句。敢情只有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尽善尽美了,才能走出国门,去收复失地?那样还需要关注敌人对态,寻找最佳的出兵良机了吗?最起码的战争常识都没有,不知这人写《资治通鉴》时是不是有另外一副脑浆。另外“侵扰”,用词多好。作为历史大师,河湟之地与中国是什么关系,他居然不知道!“得少失多”,他住的洛阳离边境更近,吐蕃人和西夏人走得有多近知道不?不知道,那么闭嘴。知道,说了这些话就是该死。王韶开战前,这两国的首脑贵族都开始通婚了!5,“团练保甲,教习凶器以疲扰农民。”——凶器,看来农民的本份就是种地,刀枪之类东西一律禁止触摸,以免变得暴戾。嗯,这个想法很好,和后来元朝蒙古人不谋而合,最好是让农民们提前100多年就七八家合用一把菜刀,那样就真的“纯朴可爱、便于畜养”了。他怎么就看不见,没有保甲法之前,北宋每隔几年就会闹一次民变或者兵变,实行保甲法后这几年里,没有一启造反事件,连带着民事犯罪率都在下降。在他的眼里,居然是“疲扰农民”了。就算是疲,也是疲了有特殊身份,知法犯法的人。就算是忧,也只是忧了司马温公这样的“圣贤”!6,“信狂狡之人,妄兴水利,劳民费财。

同类推荐
  • 春秋之江山国色

    春秋之江山国色

    春秋末,诸侯争霸,夫差、勾践、孙武、范蠡、文种、伍子胥、西施等等历史名人纷纷出现。穿越成为历史悲剧人物白公胜,他是否能在历史潮流中扭转命运,是否能带领着危在旦夕的楚国走出困境,踏上争霸天下之路?请看春秋之江山国色!
  • 明末海军

    明末海军

    方如刀带着一堆当废品的书和一艘仿制的复古战船来到了明末时代,开始了造枪造炮造船,建立起一支远征世界的海军。方如刀这个人,有点儿懒,有点儿宅,有点儿小脾气,有点儿色,还有点儿没心没肺的战争狂,喜欢叫嚣着:太平洋是咱的大明湖,印度洋是咱的游泳池,大西洋是咱的钓鱼塘,都是咱的,谁也别想抢。
  • 阀阅三国

    阀阅三国

    阀阅:功绩与经历。一介大学历史讲师,穿越到东汉末的最底层。从低贱的商贾起家,聚敛钱粮,组建私兵,结交豪杰,招纳宾客,广施恩惠,累积声望,终成州郡名望。又从郡掾吏涉入官场,历经了多个官职后,逐步成熟。在一步步抬升中,他踩着一路路皑皑白骨,趟着一座座血腥尸山,握着一件件功绩,开启一代枭雄之路。因出身低贱,注定了坎坷与波澜;因诉求不同,有了阴谋与背叛;因不甘人下,诠释了厚黑与豪情。
  • 中国历史故事全集(上)

    中国历史故事全集(上)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的收录自远古至清末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各个方面著名故事的通俗读物。
  • 一本书读懂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资治通鉴》的本意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司马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本书精选了原书中为人所称道的一百多个独立完整的故事,以凝练的文字,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整理编撰,生动再现了中华历史的波澜壮阔与风云变幻,实为零距离感受、触摸真实而生动的中华历史的理想读本。
热门推荐
  • Hard Cash

    Hard Ca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ichael

    Micha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克星,转身之后遇见你

    克星,转身之后遇见你

    “讨厌他有什么关系,先结婚,后离婚,要他一半家产!没有一半家产也要他每月给抚养费。其实你可以再狠点,把他败于你的石榴裙下,抢他饭碗,夺他CEO之位。”“你,是不是在作梦……”……总裁遇上白痴妹。“要知道倒追我的人没一千都有八百,你这个白痴妹,一天想接近我。”“既然有这缘份,看我怎样收拾你这毒舌!”……甜密冤家,克得他五体投地还是宠,看她如何从单纯变女强。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他的名字刻在血液里????他是我的执念,我的阳光。????我本身处黑暗,却硬灌入白开水搅混我的生活...????是,是的。他的名字叫白,而我貌似可笑的与他做了对手——染墨儿,浑浊的颜色。
  • 就让我再伤一次

    就让我再伤一次

    幸福有多远?幸福又有多久?花子桃拥有过,可她伤了。再度相遇,他还是依旧如出。当她获知当年真相之时却是不知所措,而他,一度逃避,在爱与不爱之间痛苦徘徊。最后,心里憔悴的二人该如何为他们的爱情买单?
  • QQ书城月刊第14辑

    QQ书城月刊第14辑

    -----------------------------------------------------------{卷┊首}梦想,时光,行走,爱。四个词七个字,陪着生活奔波劳碌左盼右顾。偶尔期待,偶尔失望,偶尔歇斯底里,偶尔欢愉至极。这些大概都是梦想与时光在行走中给予的爱吧。我猜你也有梦想,某个时刻的停留以及永不停止的奔走。或者是一份平淡的爱。愿不愿听一场故事。她对她的少年说。我还是害怕突然忘记你的温柔。如果你知道。◆完◆by:童生(qq:756173822)
  • 武侠英雄录

    武侠英雄录

    这是不一样的武侠游戏世界。这个世界,剑气可断山河,肉身可不死不灭。这个世界,郭襄执掌峨眉,东方不败被封为圣主,韦小宝权控官府,王重阳在世潜修,神雕侠侣的故事还在流传。这是个有玩家的游戏世界,而主角,则是穿越到游戏里的一个自由NPC。入少林,名三藏。悟绝学,造神兵,碾压天下玩家。得奇书,战名宿,主宰整个江湖!读者群,群号:544357513,欢迎加入交流。
  • 倾我一世荣华

    倾我一世荣华

    你说“继儿,这是我的选择,就让我用自己的方式了断这段恩怨吧。”你还说“苍山一战,定会铭记千古,败了凌夜,天下为聘,万里红妆,可好?”你说“继儿,万载的等待,才换来你的回归,不要再离开我,可好?”你还说“待吾苍山一战,胜了重崇,我便带你归隐山林,取一世安宁,可好?”就如当初那掷地有声的誓言一般,不带有丝毫回旋的余地,这是你们的抉择,我无权干涉,但是,你们可知,王者之战,不管最后结局如何,我,都不愿看到。一个,是前世舍不下的执念,一个,又是今生理不清的情缘。······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小生穿越了

    小生穿越了

    一次被动的穿越,竟然穿到了清朝,为了实现自己的大款梦,不惜一切,全力出击,终于开办了大清朝的一家特色餐馆,先是帮咸丰帝泡妞,随后被迫化身李莲英卷入宫廷内战,救康有为,保圆明园,除奸佞,斗八国洋鬼......且看平庸无奇的本小生如何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