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400000048

第48章 习惯性诬陷 (3)

”回来的路上他也没闲着,把辽国的山川道路风俗民情写成了一本书,名叫《使契丹图抄》。图文并茂,献给宋神宗看。事情到了这一步,无论如何都接近了尾声。从结果上看,不管是以分水岭,还是黄嵬山、天池等地为界线,宋朝都是吃亏了。花钱买平安,再一次受气。可终究换来了北线的平安,让之前确定下的先河湟再西夏最后辽国的平定计划得以实施。可是突然之间事情又有了变化,辽国人再一次反悔,他们派来了一个叫耶律普锡的人到边境上要求重新谈判。从前的结果全部推翻,价码回到了最早时的要价。宋神宗长吁一口气,觉得天都阴了,没完没了的辽国人,贪得无厌的辽国人!他召见王安石,问这次又得怎么办?这一次王安石也沉默了,他盯着北疆地图默默出神。好一会儿后说了8个字:“姑欲取之,必先与之。”然后拿起笔来,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把黄嵬山以外近700余里的土地都割让给了辽国……这太意外了,这还是王安石吗?前些天还振振有辞绝不割地宁愿开战的人,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懦夫卖国贼。

这成了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宋史上说他这大笔一挥把代北最后一道门户雁门关天险都割出去了,从此之后宋朝彻底没了北大门,辽国人想入侵就和吃饭散步一样的方便。要注意,这个事实——王安石割让领土700里;这个后果——宋朝失去北疆天险,是历代史书都认定的信史,直到现代新中国建立之后,仍然是官方主流史实。只不过万事都怕有心人,真相只有一个,只要用心去查,没有什么是查不出来的。这里吁一口气,抹把冷汗,俺真是用了好多的功夫,到处搜集资料,才得出的下面的结果啊啊啊啊啊啊~资料的总方针不外乎两条,第一,地理位置。到底割让出去的土地有多少,在哪里,乃至于前面频繁出现的黄嵬山、冷泉谷、天池庙、牧羊峰、梅回寨、瓶形寨、蔚朔应三州边境,还有分水岭这些地方都在哪儿。查清楚了,真相自然浮出水面;第二,彻底清查王安石工作履历表。他是什么时间第二次拜相,又在什么时候第二次罢相。还有宋、辽这次领土纠纷的结束时间,三者对照,是不是王安石干的立即一目了然。废话少说,马上切入主题,先把最重要的概念搞清楚。

宋、辽两国的精确边境在哪里,是怎样划分的。两国边界,以太行山为中心分为两段。太行山以东,宋朝是河北路,辽国叫南京道。分界点是白沟,就是今天的海河及其支流拒马河的故道。白沟变成了界河,这真是上上大吉。请想象在茫茫大地上以天然河流为边界,真是醒目显眼,只要它不像黄河那样经常改道,基本上就永远没有争端。事实也是这样,太行以东的边界从来没有争执。问题都集中在太行山以西。太行山以西,宋朝叫河东路,辽国叫西京道,一眼望去,哪叫山峦起仗沟壑纵横……除非秦始皇复生,再修一条长城,才能明确规定哪儿是宋朝哪里是辽国。没法精确规定,就有了各种模糊事态的办法。在太行山的西段,两国都在各自的边境上留出数里到数十里不等的土地,让它荒芜。两国的百姓、军队,不得以任何借口进入。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这片空地,叫住“禁地”、“草地”、“两不耕地”。这样是不是就解决了问题呢?恰恰相反,事儿更多了。眼放着一大片无主地,谁看谁眼红。这里不能光说辽国的不是,宋朝人也不怎么样。从边官将军到有钱的财主,以各种借口利用荒地生钱。

只不过像辽国这样明目张胆地勒索,就实在是出格了。出格的程度有多大,关系到了王安石到底有多卖国。在宋朝的官方史书里就有三个不同的版本。第一,王安石卖了500里。出自《宋史?吕大忠传》;第二,王安石卖了600里。出自《宋史?韩缜传》;第三,王安石卖了700里,出自《宋史?韩琦传》。到底哪个才对呢?这就要问另一个人,和他写的一本日记了。这就是宋史的奇妙之处,如此重大的国策,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大事,国家档案处记载的不算数,要以一个私人笔记为准。不许笑,不许怀疑,这个人说出来的话,以他老爸的名字为证,没人敢不信。这人名叫邵伯温,他父亲叫邵雍。邵雍是位活神仙,是让宋朝顶级权力层俯首膜拜的人。

他一生钻研的是《河图》、《洛书》、《伏羲八卦》这样的国学精粹,成就那是相当的高,据权威考证,像《铁板神数》了,《梅花心易》了这样用来摆摊算命的专业书籍都是他写的……由于他算命极准,理论高深,在洛阳隐居教书时,把富弼、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等君子元老们折服,大家想了想,怎样表达由衷的敬佩之情呢?当时这些顶级大佬们正热衷于在洛阳建小别墅养老,于是乎各人集资也给他盖了间。取名为“安乐窝”,邵雍于是自命为“安乐先生”。先生后来就变成了“子”,称为“邵子”。这就非同小可了,称“大”者,如大尧、大禹、大舜,是千古圣君;称“子”者,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墨子,这是几千里最了不起的圣人才有的头衔。对,没有错,邵雍就是圣人。看下圣人留下的最脍炙人口、最让人怦然心动的事迹。话说宋英宗时期,邵雍已经名动天下,慕名求教的人络绎不绝。某一天,他和几个来求教的人到洛阳城南著名的景点天津桥散步,悠闲自在随意交谈之间突然听到了几声鸟叫。邵雍一下子愣住了,接着面色惨然,像是突然遇到了巨大的不幸。客人连忙问是怎么了。邵雍长叹一声,说这是杜鹃鸟啊,洛阳以前从来没有。

现在它们从南方飞来,国家从此有变,不幸从此而生。杜鹃鸟和政治有关?客人摸不着头脑。邵雍摇头。这些你们就不知道了,万物皆有联系,以《易经》为论,世间兴衰有它的迹象可循,不光是人间怎样,大千万物都会有征兆的。你们想懂吗?嗯,我这里有总结出的各篇文章专门论述……客人也摇头,您还是直接说好了。邵雍说,不出三五年,皇上一定会启用南方人当宰相。那时南方人结党乱政,天下将大乱矣。客人大惊,几声鸟叫居然能推算出三五年后的国运,这真是太神奇了,请您务必解释清楚。于是邵子不厌其烦,披露真相。他说——国将大治,地气会从北向南;国将大乱,地气从南向北。这是千古不易之理。现在南方之气已经深达洛阳,各位想开封城会怎样?大批的南方人会像杜鹃鸟一样涌进京城,国家在他们的治理下,必将一塌胡涂!他哀叹,北方人从此没有好日子过了。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几年之后王安石当政,变法开始。他至少说中了一点,北方的“君子”们的确没了好日子。算得非常准,着实的让人佩服。事实上北宋之后的读书人都对他这个预言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成真理。这里我们就不说,这种预言在宋史里超多,基本上都是知道事实之后,反对派编的马后炮。

单纯地以邵雍的理论来判断,都能知道他是什么货色。“天下大治,地气从北向南;天下大乱,地气从南向北。”以此论调,北方人天生是天下之主,南方人注定了是奴才,绝对不能当领导人。当了,国家民族就要完蛋。对此谬论实在不想多说,只举一个例子。朱元璋创立明朝就是以南统北,这是错事?这就是邵雍作为大预言家的本事,明朝建立距离天津桥上听杜鹃不满300年,居然没算出来。说,你为什么没算出来?!这样的本事和论调都传承给了他的儿子邵伯温。邵伯温在预言算命方面没能超过老爸,他另有强项,写书。《邵氏闻见录》,从名字上就知道内容都是看到的、或者听到的。王安石弃地500之说,最早就出现在他的这本书里。这本书严格地划分,有前、后卷之别。前卷由他,后卷是他的儿子邵少傅接力完成。父子两代对北、南两宋的事全面记载,内容花样翻新千奇百怪,当成杂谈小说来看,那是相当地不错。知道了出处,500里、600里、700里之说不辨自明。现在查正史资料,看看到底割让出去了多少。有个原始资料,是熙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宋朝资政殿上呈给神宗皇帝的一份报告,《所争界至地名白札子》。

里边有这样几条:1,蔚州地分,本朝以秦王台、古长城为界;北朝称以分水岭为界,所争地约7里以上;2,朔州地分,往前已经定夺,以黄嵬大山北脚为界;今北朝称以黄嵬大山分水岭为界,所争地南北约30里;3,武州地分,本朝以烽火铺为界;北朝称以瓦窑坞分水岭为界,所争地南北10里以上;4,应州地分,本朝以长连城为界;北朝称以水峪内分水岭为界。要注意的是武州,之前没提过,它是辽国当时的地名,在朔州辖区内。这份报告可以作为整个边界纷争的基调,这是沈括入辽之前萧禧的要价,就算宋朝全答应了,看看割出去的地盘能有多大。无论如何也没有500里,从哪儿算出来的600、甚至700里呢?尤其是宋朝人怎么看辽国人怎么不顺眼,在谈判中问了句话。——分水岭?分水岭上也是领土,怎么分。辽国人答,以分水岭上的土脊为准,一概平分。宋朝人面无表情——岭上没土的怎么算。辽国人诡谲一笑,到辽国去算。之后才有沈括带着大批量档案文件入辽,让辽国自己让步。至于后来辽国无耻到出尔反而又来勒索,所能得到的可以在同年年底十一月宋廷批给韩缜的谈判条件里找出根据。

——东水岭一带从雁门寨北过分划;西陉地合接石长城处分划;瓦窑坞地合案视分水岭处分划;麻谷砦水窗铺当拆移。综上所述,争执集中在两国边境上蔚、朔、应三州交界的5片零星小地段。辽国得到的好处精确计算,在平原地段得到了3处,大的纵深10多里,小的几里多。另外两片是山地,包括面积最大,纵深约30里的黄嵬山北麓和天池庙地区。像宋史里所说的,以分水岭划界,把雁门关天险都丢了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第一个问题到此解决,看第二个,王安石当时在做什么。聚精会神查资料,在熙宁八年年底十一月,宋廷作出谈判批示时,王安石病了。

《续资治通鉴长编》里明确记录,他病得很重,宋神宗派太监去探望,一天从早到晚来回跑了17次。等他好了,给10天假,没够,又补了3天。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王安石没办公。哪儿来的在皇帝面前手划地图,说“姑欲取之,必先与之”这8个字呢?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割地事件的截止日期。宋史里记载的是王安石割出700里之后立即就解决了,可各种资料显示,直到熙宁十年的冬天这次领土纠纷才结束。那时王安石早已第二次罢相近一年了。割地事件到此可以得出结论,一来没割出去那么多的地,用很小的代价换来了战略上积蓄力量攻打西夏的时间;二来这事儿和王安石没有关系。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到底谁才是割地的真正主使者呢?

同类推荐
  • 历代官制(中国文化史丛书)

    历代官制(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走进大地湾

    走进大地湾

    本书介绍了大地湾从发现到挖掘的过程、发掘收获、重大意义以及对大地湾文化的研究、宣传情况,同时描述了大地湾的过去,设想了大地湾的未来。
  • 国医如月

    国医如月

    国医如月,照耀了茫茫黑夜中痛苦不堪的病人。扁鹊家境贫寒,但是,扁鹊善良,勤奋,懂得尊敬老人,才被世外高人长桑君看中,带到古洞中学习医术.正是避深山修身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扁鹊学成医术,也从一名不文到百姓爱戴,士大夫阶层敬佩,国君宠爱,但是,扁鹊并没有忘乎所以,忘记自己曾经是草根出身,而依然是同情百姓,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不收取贫苦百姓的就医钱.
  • 红颜若祸水

    红颜若祸水

    爱上我不是你的错,但冥冥之中注定这是一个苦果,所以离开或许便是最好的选择!
  • 汉土

    汉土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豪强兼并,宦官专权,大乱将至。庶民衣食不继,士族结党自保。胡人渐渐强大,血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热爱书法的中年人,无意间来到这虎狼横行的时空,开始一段可歌可泣的守护汉土故事。
热门推荐
  • 渣男皇上VS魔女皇后

    渣男皇上VS魔女皇后

    欧阳雪莹在泳池内不慎穿越成了天启王朝的皇后!没想到啊,本以为是个好脾气的帅锅皇帝,但却是一个从地狱里来的撒旦!杀人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就算欢爱也动作霸道,但却从来没去过皇后娘娘的寝宫。哼哼,任凭你在怎么冷血无情,迟早有一天我要让你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
  •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同样是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为什么他们中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大部分人则归于平庸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能深刻地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书《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从浩如烟海的各种社会知识中,提取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操作性的常识性知识,从礼仪、法律、理财、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渴望成功的人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君夺臣妻:绝情帝王失贞妃

    君夺臣妻:绝情帝王失贞妃

    新婚夜,她飞上枝头鸦雀变凤凰。新婚夜,她失贞失德,天堂变地狱。他的夫君站在门口看着她与她的奸夫在床上演一幕捉奸在床,她无法申辩,含冤莫白!这是老天给她的命运还是惩罚,为什么他和他总是这样纠缠不断!豪门深深,痴情相守,却守不住这一句海誓山盟。
  • 罪域狂徒

    罪域狂徒

    天魔若屠戮我族辈,我必杀尽天下天魔,苍天若屠戮我族辈,我必捅破苍天,罪域再临,必定石破天惊。
  • 空弹壳

    空弹壳

    一个复员老兵的回忆录。不是修仙传奇,外挂不死神功。只是一个曾经的军人讲述的一个个令人痴狂的事实。
  • 末世之血腥杀途

    末世之血腥杀途

    江赫一觉醒来一切都变了,自己竟然成了神的传承者,虽然送了自己三件神级物品,但你把人类搞得和游戏人物一样把D球放满怪物是要闹哪样啊。我们写的就是爽文,小说必须爽,女主必须多,主角必须叼。如果你看得爽,鲜花票票们都向沙场砸过来吧看书的同时不要忘记收藏哦
  • 最强兵王混都市

    最强兵王混都市

    林征是一个退役的军旅之王,回到都市半年时间,成天无所事事,以逛街看美女为乐。今天看到一个绝对高分的极品,林征自然忍耐不住,尾随在对方身后,想要细细品味,却不想阴差阳错之间被美女“暴打”……
  • 千妖乱物

    千妖乱物

    本文已经停本,全文重修版本请看我的作品《千妖重影》
  • 霸道总裁狂追小娇妻

    霸道总裁狂追小娇妻

    她和他是青梅竹马,她从小住在上官家,是上官家的小童养媳,18岁那年,她追着上官子夜,“子夜哥哥,我们可以结婚了吗?”他冷漠回她,“你还太小了。”“我不小了,我都18了,成年了,可以结婚了。”他愤怒了,“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要我说几遍?”说完,他甩头走了。留下她一人独自伤心。20岁那年,她第五千二十遍问他,“子夜哥哥,我们可以结婚吗?”他再次冷漠回答,“不行,”“为什么?”“我说不行就是不行!”说完,他再次甩头走了。她再次留下独自伤心,她已经问了五千两百遍了,第五千两百零一遍,她不会再问了!
  • 技术

    技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