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9400000018

第18章 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1)

佛说,人世间正邪对错,靠心分辨,心明则正,心迷则惑。禅是佛家的修炼大法,是我们超越世俗的途径。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我们需要分别心才能知道什么是佛,怎样才能成佛,而佛需要分别心才能度众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即是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

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可以赢得别人的欢喜。

无德禅师告诉她道:“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赞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醍醐灌顶

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禅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既出世又入世;既肯定理性,又超越理性。它并不否定理性在人的认识中的作用,但它更注重悟性在把握世界。禅认为,人的理性只能使人获得知识,而悟性才能让人获得大智慧。禅能使人从智慧上超越人世的繁杂,使人我之间回到本然圆融的状态。

禅机故事

无名是道

郑璇问神会禅师:“什么是道?”

神会禅师答:“没有名称是道。”

问:“道既然没有名称,为什么称之为‘道’呢?”

答:“道本身始终不言说,称之为‘道’,只是因为需要回答问题。”

问:“‘道’既然是虚设之假名,那么没有名称是真的吗?”

答:“也不是真的。”

问:“既然没有名称也不是真的,那么又为什么说没有名称是道呢?”

答:“这都是为了回答问题的缘故,才有言词解说;如果不提问题,那就始终没有言说。”

佛学百科

佛弟子的行仪

佛弟子是指学佛的七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佛弟子从学佛开始,就产生了对行为举止的调整,在不同的阶段,而有不同的规矩,从“三皈五戒”直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需要遵守的一些行为规范共有二十四条:敬佛、敬法、敬僧、居庵、事师、事亲、居家、待客、读书、为官、经商、务农、司工、作务、礼诵、坐禅、受食、睡眠、入众、看病、寂居、出外、务丧、住禅堂。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有一次唐顺宗问如满禅师:“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回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维,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道:“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也更加尊重了。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呢?

这种问题,经禅者答来,就非常活泼,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则是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醍醐灌顶

佛说,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忧,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人生随缘,即是“枯萎的随它枯萎,繁荣的任它去繁荣”,随顺自然,毫不执著。

禅机故事

背佛而坐

有个游方的行者到了佛殿里,背靠着佛像而坐。

庙里的和尚指责他:“你这位行者太无理了!请不要背对着佛坐!”

行者说:“师父,佛教不是说:佛的身体充满了整个宇宙吗?那你说我应该坐在什么地方,才不至坐在佛的身体上呢?”

庙里的和尚无言以对。

佛学百科

文殊菩萨圣诞

文殊菩萨圣诞在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汉译有文殊师利、曼殊师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于他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和辩才为第一,为众菩萨之首,是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萨,称“大智”。在中国,他和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并称“四大菩萨”。

天地之间,皆为禅院

这是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的故事。

一天,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老和尚问:“怎么啦?”

小和尚沮丧地说:“总也写不好。”

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

“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接着说:“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

于是,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镜子,又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老和尚问:“你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

“我有洁癖!”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

“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问道,“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不洁净了。”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

“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才会多给钱。”

“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师父瞪大眼睛,“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透过你度化千万人?”

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药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着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小和尚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求这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的手能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间,就是我的禅院。”

醍醐灌顶

关于禅,唐代大禅师慧能的说法是,禅:无名无字,无眼无耳,无身无意,无言无示,无头无尾,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不去不来,非有非无,非因非果。事事皆禅,处处皆禅。心中只要有禅,天地之间,皆是禅院。

禅机故事

我子天然

行思禅师门下的丹霞天然禅师,本来是一个上京赶考求官的士子。

某日有人向他说:“选官如何选佛?”

丹霞道:“到哪里去选?”

那人回答道:“江西马祖大师是个好去处。”

丹霞就跑去见马祖,一见马祖就用手拍着头,表示要剃度出家。

马祖说道:“你的机缘不在我这里,是在石头禅师那儿。”

于是丹霞就去见石头希迁禅师。

石头禅师一见,就命他作务去。

有一天,石头命大家到堂前去除草,丹霞却端了一盆水把头洗净,拿一把剃刀,跪在石头面前。石头见他已会意,于是便为他剃发出家。

丹霞剃发出家后,再去见马祖,不先进客堂却直到僧堂,骑在祖师的圣像上,众人看到这个情形,以为不知何处的游方僧,大逆不道,遂告知马祖。

马祖大师看到他这样的行为,非常欢喜,遂说:“我子天然!”

丹霞随即从圣像上跳下,向马祖礼拜,从此以天然为名。

佛学百科

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略称,意为杀贼、应供、不生。佛教认为一个人因修行的功夫不同,故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就叫做一个“果位”。“阿果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菩萨,是三等。佛教称,获得这一果位,就可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受“生死轮回”之苦。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叫“阿罗汉”,简称罗汉。

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勤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了衣物,计划远行。临走时便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道:“老师!学僧辜负您的慈悲,自从皈投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没有领悟。我实在不是学禅的根器,今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去。”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哦!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的再禀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我用功就是因缘不合。反观同参的道友们一个个都契机的回归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处,萌发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大鹏鸟与小麻雀的惭愧。”

广圄禅师装着不解似的问道:“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的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它已经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醍醐灌顶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较、计较是烦恼的来源,“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每个人都有自己领悟的机缘,只要合了时机,自然就能顿悟,为什么非要跟别人比较而自寻烦恼呢?其实,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就已经足够了。

禅机故事

不可向你说

有一学僧想到覆船禅师住的地方去,在路上碰到一个卖盐的老翁,于是就向前问道:“请问老翁覆船路如何去?”

良久,都等不到老翁的回答,于是学僧又问一次。

老翁:“我已经向你说过了,你聋吗?”

学僧:“你回答过我什么?”

老翁:“向你说覆船路。”

学僧:“难道说你也学禅吗?”

老翁:“不止是禅,连佛法也全会。”

学僧:“那你试说看看?”

老翁一句话也不说,挑起盐篮便要走。

学僧不解只道了一声:“难!”

老翁:“你为什么这样说?”

学僧:“盐翁!”

老翁:“有何指示?”

学僧:“你叫做什么?”

老翁:“不可向你说这是盐。”

佛学百科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在佛教寺庙中一般都有专门的罗汉堂,他们在佛教中有许多的传奇色彩,但十八罗汉的名称却鲜有人知,现兹略如下:坐鹿罗汉、喜庆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

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

有一位云游僧人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

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游僧人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游僧人一听,觉得还不错,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

侍者小沙弥就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

云游僧人伸出一根指头,侍者小沙弥就伸出五根指头。

云游僧人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小沙弥就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游僧人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

云游僧人心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小沙弥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吧。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游僧人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小沙弥,你懂了吗?”

小沙弥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醍醐灌顶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你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俗语云: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无相禅师曰: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

禅机故事

“一”与“二”的大小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论、斗法。

有一个道士向法印禅师说道:“你们佛教怎么样也比不上我们的道教,因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一心’,是‘一乘’,是‘一真法界’,‘一佛一如来’,也是‘一’,而我们道教讲什么东西都是‘二’,可以说,‘二’胜过你们的‘一’,比方‘乾坤’、‘阴阳’,这都是‘二’,实在说,‘二’要比你们‘一’高明。”

法印禅师听后,像是不解地问道:“真的吗?你们的‘二’真能胜过‘一’吗?”

道士:“只要你说‘一’,我就能‘二’,一定能胜过你们。”

法印禅师就跷起了一条腿来,慢慢的说道:“我现在竖起了一条腿,你能把两条腿跷起来吗?”

道士哑口无言了!

佛学百科

世界上最大的石佛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县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的凌云山上,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于公元713年开始动工,经三代工匠精心雕刻,至公元803年历时90年时间才完工。乐山大佛比例匀称,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肩宽28米,佛体头部和身上还巧妙地暗藏排水系统,以避免水流冲蚀,减弱风化。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紧高的弥勒石刻大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很久以前,在一座寺庙里,住着老法师和小沙弥两个人。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志愿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志愿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萧萧战马鸣

    萧萧战马鸣

    架空古风战争武将世家,皆为大邺好儿女。烽烟四起,争民掠地,是非功过,均无可论。或不做倾侵之举,但舍他念,驻边守关,惟愿天下安!
  • 几多流年,暗诉离殇

    几多流年,暗诉离殇

    人总是容易触景伤情恋恋不忘过去,谁都无法逃脱记忆的牢笼,谁都无法忘记昙花一现的爱的美好。人生一路风景漫漫走来,细数过往曾经云非月,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情,那时的景无不历历在目,似深非浅的在记忆里一闪而过。那些昙花,那些美,那些爱,一如烟云。
  • 遗落在时光里的爱.

    遗落在时光里的爱.

    那一年,她8岁有着无比显赫的家世还有别人所羡慕的一切,还有自己喜欢的人,可是一切来得太快又去得太快在一场车祸中父亲为了保护她去世了而她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失去了8岁前的记忆,与母亲去了英国她不知道吗?其实他也很喜欢她啊!八年之约,期限已到.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大概就是喜欢的人也喜欢着自己吧......这一次,他不会再放手......
  • 烂桃花一仙多夫

    烂桃花一仙多夫

    话说,仙子寻夫可真是旅途艰难,状况百出呢。才一出发就摊上了逗逼侄子神虫,好吧……虫虫可爱,有时还能派出用场,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然而这寻夫并不愉快,妖魔鬼怪劲害人,降妖除魔之际烂桃花到惹了不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良人,启料是个地方县令,而且由为好色!仙子吐血之余还不忘果断弃之。“豆豆快回来!”“不,我要姑父!”
  • 王源永入我心之十年之约还当真吗

    王源永入我心之十年之约还当真吗

    这是第二部上一部是《王源永入我心之天使的面容》尽请期待
  • 发史

    发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山苍茫

    云山苍茫

    传统武侠,重在情节。无玄幻,不穿越。认真讲故事,严肃学武功。每更一梗,每梗一更。框架已经都完备了,与历史有交叉,主要是晚唐时期的际会风云,也会把历史上一些人物写入,但是还是以武侠剧情为主。
  • 至高圣君

    至高圣君

    我心向仁,则仁者无敌。我心若恶,则天下皆恶!
  • 道本无涯之始神

    道本无涯之始神

    要得到就要独立去寻,世间百态,皆为过客,吾之道境,是为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