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陈平曾以谋略协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因此被刘邦封为曲逆侯,在汉惠帝刘盈死后,吕氏开始专权。陈平这时担任汉朝丞相,内心对吕后肆意专权十分不满。他知道吕后忌恨有才能的大臣,而自己的文武才能更是远在其他大臣之上,应该躲避吕后的锋芒,保住丞相的地位,等待时机削弱吕氏的权力。从此以后,陈平假装放浪形骸,整天沉溺在美酒女人之中。到上朝的时候,他唯唯诺诺,从不敢明确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出一副痴愚的样子,以免引起吕后猜疑,虽然位高权重,却百事不管。后来,吕后打算将吕姓的人立为王,征求陈平等人的意见,这时生性直爽的王陵回答说:"高祖曾经杀白马订立盟约,规定凡是不姓刘的人当王时,天下人应联合起来讨伐。现在立吕姓的人为王,是违背先帝的誓约。"吕后大怒。而陈平的回答却令吕后喜笑颜开:"以前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便拥立姓刘的子弟为王,现在是太后当政,想立姓吕的子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之后由于吕后对王陵的话怀恨在心,就剥夺了他的丞相
大权,降职为太傅。王陵于是请求离职返回故乡,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在家里闭门不出,直到死在家中。陈平却更加受到吕后重用,吕后的妹妹对此十分不满,不断在吕后面前诋毁陈平,说他"当丞相不管事,白天喝好酒,晚上玩女人"。陈平知道此事后,心中暗喜自己表演得不错,之后吕后越发对陈平没有戒心,竟对他说:"俗话说女人小孩的话千万听不得,以我们这样的关系,完全不要害怕谗言。"就这样陈平继续表演下去,吕后也日益欣赏他的"忠厚",又是封王又是封侯,以表示其恩宠。然而,吕后一死,陈平便立即与周勃共同策划铲除吕氏势力,诛杀吕产、吕禄等人,平定了诸吕叛乱。陈平和周勃拥立汉文帝刘恒,恢复了刘氏天下,他们两人任丞相。
西汉众多大臣中,最为足智多谋者,当数陈平。当年辅佐高祖刘邦时,频出奇计。后来大权在握,又能审时度势,不滥用权力,并且设法制止了权力被有非分之想的匪徒篡夺。其中原因,正在于陈平悟透了"因利制权"4个字。权力的确可以为人带来许多的方便与好处,自古至今权力都是人们欲求的重要对象之一。人说钱可使鬼,其实权力也可使鬼,它的诱惑对于任何人都是难以抵挡的。然而,正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样,权力可使人野心膨胀,也可使人死无葬身之地。吕后越名分而专权,风光一时,而其下场却是遗臭万年。
掌握在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使唤的奴婢,绝对的权力导致一定是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最终将导致身败名裂。因此,如何运用权力,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根据实际的需要和不同的利害状况,灵活地运用权力,便叫做"因利制权"。它所依据的是有利无利的原则。有利,则及时地加以运用,如陈平与周勃共除吕氏势力;无利,则选择暂时回避,伺机东山再起,如陈平佯装放浪痴愚。顶风而行,肯定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代价,风向顺利时,不及时张帆顺风而驶,机遇就将擦肩而过,悔之晚矣。
一个有着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的人,定会得到大家的敬重,也会使诋毁者感到无地自容。大智若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这个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
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装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只有这样才能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客观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交际方面不要过于"精明"。交际应是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你只要诚恳待人就足够了,难道还需要掺杂别的什么东西去吗?对人,不必过于精明;对朋友,傻点儿最好。交际中的"精明"容易把应该淳朴真挚的关系,人为地弄的复杂,使人感到刁钻奸猾,敬而远之。这样精明的结果,只能以自己最终成为孤家寡人而告终。交际中的精明,实则是一种小聪明。有一种情况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逞聪明以至于引火烧身。三国中的杨修,可以说的上是绝顶聪明吧,他的几次"聪明"过了头,结果落了一个被杀的下场。人和人的正常交往是平等的,如果你举止不讲究,言辞不考究,居高临下,最终只能孤立自己,招致他人的"不屑一顾"。在朋友中间装一装糊涂,别人并不会把你当成傻瓜。糊涂,是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质量颇高的黏合剂。糊涂的核心是:外表糊涂,内心不糊涂。要知道,装糊涂本身,是一种大智慧。
16.3为人胸中须有沟壑
人在社会中打拼,要有些城府,只有这样才能存于世间,学会韬光养晦,能够像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样兀立于他人的视线之内,让人捉摸不透,却又不敢小觑之宏伟、高大,其强大的威慑力使小人难以进犯。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要做之事莫轻易讲出,等到事情成熟之后再公之于众,使人无法掌握透视你的线索。
例如,在生意场中,竞争不可避免,若遇到竞争对手,特别要注意保密。日本有位经营高手在竞争中十分注意机密,因此在近乎赌命的竞争中接连获得了胜利。季山英太郎为了买下日本著名的"中山制钢公司"25%的股票,以便参与公司董事会,进行了一场惊险的股票战。该公司发行了10亿日元股票,票面50日元共2000万股,公司掌握75%(属中山一族和与他们有特殊关系的人),流动的只有其中
25%的股票,因而股票行情往上涨。想要卖空头股票的话,就只有给中山族贷股出售,中山族以此收取高额的费用,然后当股票便宜时,又全部买回来。在涨跌之间,中山一族赚了很多钱。由于公司给股东们的股息特别低。这件事惹得季山英太郎愤愤不平。他经过调查,得知能掌握中山制钢公司3%的股票,就可召集临时股东大会,要求增息,于是他花了5.5亿日元买了60万股,兴致勃勃地准备召开股东大会时,但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只有3%的股居然敢开口问什么时候增资,真是太放肆!"这件事更是激怒了季山英太郎。他发誓要参与中山制钢公司的经营。但需要购25%的股票才行。由于有他父亲的支持,经过各方收购,此时股价已涨到每股2200日元,花了近100亿日元买足25%的数目。这时,中山制钢等纠集银行逼债,连原借期为2年未到期的也要收款。季山英太郎只好从自己好不容易收齐的股票中又秘密地拿20万股去卖了,还了账,躲过了舆论和潜在的债务危险。这种"天机不可泄露"的一招,连他的妻子和最重要的心腹都瞒过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说:"关键时候的秘密,即使心腹也不得不瞒一瞒。每件事都要解释一番的话事情就不好办了。"
而在中国汉景帝时代,有个叫周文的人。最初,他是文帝的御医,后来被任命为太子的私人医生。太子即位后,是为景帝,周文被升为郎中令。周文办事很有"韬光养晦"之策,他言谈十分谨慎,每当景帝问他对于臣子的意见时,他总是说:"请陛下自己决断。"从不说牵扯大臣命运的话。他的衣着也十分朴素,虽身为郎中令,却总是穿着补丁衣服、肮脏的裤子,故意弄得很邋遢,让人对他既怜悯又信任。景帝连寝宫都让他随便出入,甚至做房事时也让他在旁边侍候。后来,他从长安迁居到阳陵,景帝还送给他不少东西,他一一辞谢,以防别人看了对自己眼红;诸侯和群臣送去的东西,他也一概未收。因为如此的"憨厚",武帝即位后,仍把他作为宠臣而加以器重。不久后,他因病告老还乡,带着俸禄隐居起来,直到寿终正寝。在那个风雨时代,
作为皇帝身边的宠臣,能像他那样经历三朝而不倒,又能平安地颐养
天年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胸中沟壑还包含人的冷静和淡定的处事风格,有句俗话说:"要消灭他,先激怒他!"激怒他,那不是挑起他的斗性,反而替自己惹来麻烦吗?此问有理,然而挑起他的斗性正是激怒他的目的之一。本来他是不打算同你斗的,一旦你挑起了他的斗性,你便有了对手,有了对手,不管斗上多久,总会有个"结果",而"麻烦"当然是其中的"副产品",但如果能"消灭"他,这"麻烦"便不算什么了。那么,"激怒"他,就真的能"消灭"他吗?如果是有计划的、谋定而后动的激怒,那么消灭对方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高,因为连对方的反应都已经在你的掌握之中,而对方在被你激怒之后,常会因失去理智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这时你甚至可以不动声色的,便使他处于不利的境地。说这么多,并不是要你学着去激怒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事实上,要激怒别人,还真得有两把刷子才行,这个过程中需要你费心筹谋,多辛苦。但是,你不去激怒别人,别人却有可能为种种目的来激怒你,你若不察,便会掉入别人为你设计的情绪圈套当中。
一般说来,别人激怒你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言语上的激怒,譬如用刻薄的话讽刺你、挖苦你,或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第二种是在工作中激怒你,譬如刻意为难你,左一句"很难配合",右一句"可行性不高"。如果对方有心激怒你,这些小动作他都会做得不温不火,甚至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你明知他是故意的,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唯一的办法只有忍下来,不动声色;不要去理会他的言语,若要反驳,也要笑着去反驳,轻柔地去说明;他在工作上的为难,只好平心静气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或请同事朋友帮忙,他姿态低,你就把自己的姿态放的更低。
要记住千万不可被他激怒,你一怒,大家都会看着你而不看着他,大家只会看到你丧失理性的怒火,而看不到他的伎俩,于是,哪怕本来你是无辜的,怒火一烧,最终你就变成理亏的一方了。如果你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怒火很可能会让你说很多不该说的话,你也很可能
会做很多不该做的事,给了别人很多自己的把柄,他分毫未损,而你早已遍体鳞伤,甚至是一蹶不振。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被他人激怒,要有老僧入定的本事,让那些激怒你的动作消失于无形,这样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来激怒你了。
有一个这样的实例:某机关有一个女孩子,平日里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保持微笑。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很好斗的女孩子,平日里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攻击的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孩。某日,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个一贯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便立刻点燃火药,劈里啪啦好一阵,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问一句:"啊?"最后,好斗的那个只好主动鸣金收兵,但已被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请调。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的"修养"实在太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那位女孩子听力不大好,理解别人的话不至有困难,但总是会慢半拍,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你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你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声,难怪会斗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