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0200000042

第42章 挑战“海狮计划”(2)

第二天,丘吉尔在下院对自己袭击法国海军舰队的原因作出解释,是由于法国方面在保证舰队不落入德国人之手、保证不单独签署停战协定、保证将停战文本事先通知盟国等所有问题上没有守诺,因此丘吉尔不得不先行出手,防止法国舰队落入纳粹手中,给英国造成更大威胁。

现在英国在丘吉尔的带领下,已经最大程度地做好了战前准备,面对着浩淼的英吉利海峡,英国人相信他们有能力战胜来自德国人的攻击,然而就在此时,出任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希特勒又向英国摇起了橄榄枝。丘吉尔会否接受呢?

拒绝和谈

在法国瓦解崩溃后,在丘吉尔积极备战之时,希特勒并没有为进攻英国做准备,反而又玩起了老把戏——“和谈”。希特勒相信处在劣势的英国一定不会拒绝与德国和谈,然而他得到的却是坚定的“不”字,因为这一次他面对的是丘吉尔。

希特勒并不同于一般的欧洲海洋型殖民者,与铁血宰相俾斯麦一样,他也不太重视海外殖民地,认为最重要的是征服大陆而非海洋。他有一次甚至承认:“我在陆地上是英雄,但在水上却是懦夫。”因此希特勒迫切要夺取的生存空间在欧洲大陆,在东方。对于英国,他更感兴趣的是谈判而不是打仗。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我要与他(丘吉尔)达成协议,强迫他接受我的友谊,把正在煽动人们反对我的全体犹太暴民赶出去。”

法国的迅速败降,更使得希特勒信心倍增。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准备向苏联发动进攻。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希望能快点与英国和谈。他相信,海岛上的英国人已经吓怕了,只要他一进行战争恐吓,就像在张伯伦时期那样,英国人一定会不战而降。于是从6月中旬一直到7月初,他都在等待着英国人主动求和的消息,他当时的一些做法也可以说明他的自信程度:希特勒向德国将领示意,战争已告结束,同时批准他们休假,部分德国空军也已调往其他潜在的战线。此外,在6月22日,希特勒还命令三十五个师解散。“英国在把殖民地归还德国以后,随时都可以单独媾和。”希特勒是这样对他的将军们说的。

希特勒还得意扬扬地预言让他憎恶的丘吉尔很快就会逃到加拿大去避难,接着又故作仁慈地提出他的所谓“和平建议”。希特勒说:“在这个时刻,我扪心自问,我觉得我有责任再次向大不列颠以及其他国家呼吁,希望它们诉诸理智和常识。我认为我自己有发出这种呼吁的地位,因为我并不是乞求恩赐的败军之将,而是胜利者,是在代表理智说话。我觉得没有理由使战争继续下去。一想到战争造成的创伤,我便感到悲痛。……也许丘吉尔先生对我这次讲话会置之不理,说这不过是出于对最后胜利的恐惧和怀疑。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受良心的谴责。”

既然元首表了态,德国的外交使团就开始通过当时中立的瑞典国王和梵蒂冈的罗马教皇频频释放和谈气球。但是对丘吉尔来说,希特勒的信用早已破产,他的种种许诺都是不可信任的。丘吉尔在给瑞典国王的措辞强硬的复信中指出:“甚至在对于这种要求或建议作任何考虑以前,德国就必须用事实而不是空话作出确实的保证。它必须保证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特别是法国的自由和独立生活。”

丘吉尔的强硬态度使希特勒恼羞成怒,他咒骂丘吉尔是个“嗜血成性的半瓶子醋艺术爱好者”,并挑拨地说,丘吉尔永远不会遭到应有的惩罚。因为英国沦陷时,他会跑到加拿大去。“丘吉尔真幸运!英国人民真倒霉!”他还说:“现在,我们从英国只听到一个呼声:战争必须进行下去!但这不是人民的声音,而是政客的声音……这些政客说,即使英国灭亡了,他们也要到加拿大继续进行战争。”他说,英国人民是去不了加拿大的,大概只有那些热衷于继续打下去的绅士才去得了。德国的飞机也飞到英国,撤下印着希特勒演讲全文的传单,“以使你们了解你们的政府向你们掩盖的事实”。

但是希特勒的挑拨显然未能对丘吉尔和英国人民产生任何影响,就在希特勒演说完毕之后不到一个小时,英国广播公司的德语播音员,不等政府表态或授意,就轻蔑地对此作出回答:“让我来告诉你我们这些英国人是怎么想的吧。元首先生,我们要把它仍还给你——塞进你那张恶毒的臭嘴里。”当德国驻华盛顿代办试图和英国驻美大使接触时,丘吉尔立即指示驻美大使洛西恩,对德国代办的和谈试探,不得作出任何答复。因为德国的和谈建议,“不是和平,而是要英国放弃它参战的权力”。

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在他的日记里做了这样的记述:“19日晚,当英国的冷淡反应第一次传来时,在德国人中弥漫着一种遮掩不住的失望情绪。希特勒愿意和大不列颠取得谅解。他知道对英国的战争是一场艰巨的血战,他也知道各地的人民对流血抱有反感。”

一开始,丘吉尔还想在上院和下院就如何处理“和谈”问题进行一场严肃的正式辩论,决议应当由两院议员提出。但后来在和同僚们商量后一致认为,这样未免小题大作,因为丘吉尔和英国政府都无意同希特勒和谈。“当时谁也不认为(和谈问题)值得纳入内阁的议事日程,甚至在最秘密和私下会谈里也从来没有人提过”。于是丘吉尔政府决定由外交大臣通过广播拒绝希特勒的姿态。7月22日,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在广播讲话中说:“除非自由确有保障,否则我们决不停止战斗。”

8月3日,丘吉尔义向新闻界发表了如下的声明:“首相希望大家了解,德国企图进攻的可能性绝没有完结。德国人正在散播谣言,说他们不打算进攻,对于他们所说的话,我们历来表示怀疑,对于这个谣言就更应该加倍怀疑了。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力量存日益增长,准备也日益充分,但决不可凶此丝毫放松警惕,在精神上有所松弛。”

在英国拒绝了希特勒的“公开而体面的和平”后,希特勒发布了入侵英国的专门指示,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对英国来说,那意味着飞机,炸弹,毒气甚至细菌战,英国能承受住这个考验吗?

这一时期的英国,不仅普通民众和内阁都展现了空前的团结,就连英国王室都下定了与敌人奋战到底的决心。英帝国各自治领的政府曾经要求王室、至少是两位年轻的王子,立即迁往安全地点,这显然是出于对英国可能沦陷的忧虑。但伊丽沙白王后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两位王子没有我,不能离开;我没有国王,不能离开,而国王,当然决不会离开。”

希特勒的战争威胁再也不能吓退英国人民了,丘吉尔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不列颠抗战的高潮时,每一个人都表现得很沉着,宁愿豁出自己的性命去决一死战。这就是我们的心情,全世界无论是敌是友都逐渐认清了这一点。这种心情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只有用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从开战以来,英伦三岛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孤立过,处境从未像现在这样危险过,但是英国人民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坚定过。在丘吉尔首相的顽强领导下,希特勒的“和谈”也不能让英国放弃斗争的念头,希特勒现在只剩下武力入侵英国一条路了。

“海狮计划”

希特勒本来指望在谈判桌上“制服”英国,但丘吉尔断然拒绝妥协的态度使希特勒的阴谋落空了。希特勒开始对这个既不想打又不能不打的英国制订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被定名为“海狮作战计划”。

“海狮作战计划”制订得非常匆忙,因为一开始希特勒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和谈上,即使在丘吉尔断然拒绝任何妥协,决心继续作战时,希特勒还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丘吉尔在虚张声势,直到7月21日,希特勒还对纳粹将领说,他打算转而解决俄国问题,如果可能的活,在那年秋季对俄国发动进攻。他也一直没有下令研究以入侵来征服英国的问题。至于入侵英国之类的计划,参谋部也没有仔细考虑过,更不用说研究了;德国部队也没有受过海上作战和登陆作战的训练;没有为此动手制造登陆艇。直到丘吉尔政府坚决地表明态度后,希特勒才于7月16日发出“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十六号指令,即所谓“海狮计划”,希特勒叫嚷着“由于英国不顾自己军事上的绝望处境,仍然毫无愿意妥协的表示,我业已决定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这一作战行动的目的,是消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

“海狮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直到7月下旬才开始,德国海军参谋部研究后认为,要调到足够多的船舶来实施“海狮作战计划”,最早也要到9月中旬,当然最好是推迟到1941年5月以后。而因英国拒绝和谈而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却命令德国军队在8月中旬必须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元首的命令当然不能打折扣,因此,参谋部唯一可行的事,就是匆匆调集船舶,从德荷两国把驳船送到英吉利海峡诸港口,并使部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上下船的训练。

就这样,按照元首的命令,德国在一个月之内,就沿欧洲北海岸集结了168艘运输舰、1910艘驳船、419艘拖轮和1600艘汽艇。而德国陆军方面,也开始在海峡沿岸集结了13个师,而并不习惯海陆两栖作战的陆军从7月17日才开始进行登陆演习,可以说,德军入侵英国的准备工作是很不充分的。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布训令:“由于英国尽管在军事形势上已是毫无希望,可是一直到目前为止,却仍未表示愿意妥协,所以我决定准备对英国执行一个登陆战……这个作战的目的是要消灭大不列颠这个基地,使敌人不再能从此发动对德国的战争。”然而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不示弱,他也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要“用热血捍卫国家民族生存”,积极备战。为了对付德国军队的入侵,英国人民也被广泛地动员起来了。到了8月中旬,有200万人手中有了步枪和刺刀,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被编入了正规军的军事组织。庞大的国民警卫军,有的持步枪,有的拿棍棒,随时为保卫英伦三岛而战斗。

最初,“海狮作战”是一个登陆作战计划。担任主攻任务的是德国A集团军群,根据作战计划,德国陆军却要求海军第一批运送10万人及其重装备与防空武器,并在随后的3天内接着运送16万人。而6个装甲师组成的装甲部队和负责支援的3个摩托化师,将作为第二批登陆部队运送到英伦三岛。预计德军登陆后将与英军发生大战,但德国军队必然会凭借精良装备很快取胜,接下来伦敦将被包围。然后,大获全胜的德军继续向北推进,直至占领整个英国。

从这一计划就可以看出,在当时,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将领们,对征服英国充满了盲目的自信,认为打败英国是“稳操胜券”的。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对此计划所写的批语是:“整个计划将于1个月内结束,并且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就连希特勒最宠信的战略家,德国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将军,在法国投降后写道:“德国对英国的最后胜利,现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敌人再也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了。”

但是就是这个让纳粹将领们自信满满的计划,还未执行,德军内部就先出现了意见分歧。德国海军认为,在强大得多的英国皇家海军和还很活跃的英国皇家空军面前,运送26万人过英吉利海峡绝非易事,因而先不要进行渡海登陆作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取得绝对的制空权。而陆军则提出,为了建立滩头阵地,空军必须首先空投伞兵当先锋,否则陆军对抢滩登陆的成功就没什么把握;空军当然不愿意在滩头阵地建成之前就空投伞兵,那无疑会使宝贵的伞兵成为炮灰。鉴于许多问题都依靠拥有制空权才能解决,德军参谋部只得要求先解决制空权问题。于是海狮作战行动就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第二阶段为登陆和占领。

空军总司令戈林对这样的部署感到很满意,因为他相信德国空军在数量上拥有颇大的优势。这个勋章满胸的德国空军统帅向希特勒保证说,只要4个星期就能摧毁英国空军,甚至不需要陆军进行登陆作战,单靠空军本身就能夷平英伦三岛,迫使英国低头。从表面上看,戈林是为希特勒着想,其实戈林根本就没有把“海狮作战计划”放在眼里。好大喜功的戈林一方面是为了将头功据为己有,另一方面也是要为自己的空军挽回面子,因为他一直对空军在敦刻尔克一战中未能消灭英国远征军而耿耿于怀。海陆军首脑对此当然不会有异议,他们都很愿意让戈林去开始他的空中攻势;这样无论成败他们都不会为此承担任何责任。于是修改后的作战计划出炉了:首先以空军在空战中打败英国皇家空军,夺取制空权;继之以空军火力压制英国皇家海军并摧毁英国沿海防御工事;最后以25至40个师的兵力在多佛尔与朴茨茅斯之间登陆,挥师北上从西面进攻并夺占伦敦。

在8月间,德国空军已经集结了2669架作战用的飞机,其中有1015架轰炸机,346架俯冲轰炸机,933架战斗机和375架重型战斗机,德国对英国的进攻就以空袭的形式开始了。

“海狮作战计划”并不在希特勒原本的计划里,它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因此德军未敢贸然渡海攻击英国,而改为了空中袭击,希望能消耗英国的国力人力,打击他们抵抗的信心。那么英国人民能承受得住空袭的灾难和德国军队人侵的威胁吗?考验的时刻已经来临。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机构,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热门推荐
  • 妻子与情人

    妻子与情人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女人,不从繁衍生息的意义上讲,光是男人间无休无止的厮杀就可以剿灭人类。女人性情如水,把好斗的大山巧妙地隔开了,以温柔的体肤,去丰富男人的情感,抚慰他们孤傲的灵魂。男人狂啸的热血,在女人谴绪缠绵的抚慰中变得平和,这样,他们也由一架好斗的机器变成灵魂健全的人。
  • 斩天魔帝

    斩天魔帝

    随着巨大的空间裂缝,不知名的怪物入侵地球。这是最坏的时代,怪物入侵,秩序崩坏,世界混乱。这是最好的时代,源力灌入,人类进化,异能者现。无上少年杀神自乱世而出,杀的天昏地暗,杀得日月无光,杀得天崩地裂,杀得星辰陨落。少年站在尸山血海之中,背后是累累白骨,踏着献血铸就而成的道路,踩着白骨铸就而成的天梯,一路杀戮,踏入诸天。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诸天之上,主宰万物!
  • 台湾资料清仁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仁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尽霸途

    武尽霸途

    一个一心要掌握自己命运的少年。一段破圣域,战洪荒,震太古,威霸域外,成就古往今来武道帝君的征程。
  • 盛宠妖娆小毒妃

    盛宠妖娆小毒妃

    他,是京城中各路贵人避之不及的纨绔王爷,拿世子爷当活靶子掷飞镖,一把火烧了连皇帝都常常“暗访”的勾栏院,偏生长了一副欺世的娃娃脸,哄的太后团团转,连亲生的皇帝老哥都对他束手无策。她,是京中各路贵人所不耻的女子,扒了荣世子的衣服倒挂在树上三天三夜,当众勾引年仅8岁的太子,矮油,典型的老牛吃嫩草。偏生有个当帝师的爷爷当宰相的爹,身为唯一的嫡出血脉,她表示坑蒙拐骗偷毫无压力。适夜,当艾晓菲从墙头跳下去的时候并没有如料想般落地,反而是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艾晓菲抬眸,入眼的便是那张透着无赖气息的俊颜。容月:“未来的瑞王妃,这么快就投怀送抱了?我们好像还未正式拜堂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请叫我帅哥

    请叫我帅哥

    偏僻的工厂,高速路上的服务区,棺材上的猫?
  • 惑妃倾君颜

    惑妃倾君颜

    想我夏清伤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却被一把短剑带入混乱的时空。一个逼婚,一个强娶,还有一个明面上待我极好,暗地里却要至我与沼泽。我该何去何从,该作何选择,才不至于辜负,我这一生爱恨情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乡村往事

    乡村往事

    我(夏至)和我的小伙伴谷雨、立夏、大满、小满、芒种、大暑、小暑、白露、秋分、大雪、小雪等一帮天真无邪的乡村孩子,曾经自由快乐地成长在乡村质朴原始的天地间。心无神佛,彰显着各自的天性。然而,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帮孩子不能不被世俗所影响,生活的潜移默化使我们一帮曾经天真无邪的孩子,越来越多地被世俗的元素所侵染……精明的谷雨,深沉的夏至,艰难的立夏……多年后,当我回忆年少时的一切的时候,感觉是那样的美好,会心一笑之后,才发觉年少的一切对于成人之后的我和伙伴们来说全都成了一种永远的奢望。
  • 欺天之逆

    欺天之逆

    人若欺我,我忍三巡,天若欺我,我忍三天谁道天不可欺,亲不可逆,皆因天地容。若这天地不容,欺之又何如。话可说的万般壮丽,事难为。这是一个小人物修仙的经历,他如我们一样,有喜有怒,有悲有惧,或许还不如我们,他惊惧时,会屈膝下跪,尿水横流,同样,他也有着难以磨灭的坚持。他是穆晨,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既然路过,便是有缘,道友何不收藏一下,与胖子结个善缘:)
  • 诡域妖谭

    诡域妖谭

    杨织锦的眼中,有太多的奇异光景。那潜藏在黑暗角落中的,虚晃的影子,猩红的舌,诡谲的笑,在夜里散发光芒的眼……懵懂的孤女、古玉中的妖灵和不得志的衙役,结伴闯入了光怪陆离的妖异世界。生命比糖果更甜美,生命比梦魇更可怖。而于织锦而言,最重要的是,当她伸出手,他,就在那里。-------------------------------------新书火热上传中,每日20:00左右更新,不定时二更,坚定不移不断更!求养肥,求围观,求各种支持~~书友群13749768,任意角色名验证,一起来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