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0100000005

第5章 绘画(1)

中国的绘画,可从伏羲氏造八卦说起。这八卦配合起来,可以表象宇宙间种种事物的形和意。这里是富有图画意义的,所以这八卦可说是中国绘画的胚胎。

到了黄帝时,有仓颉观察奎星圆曲的形势及龟文、鸟羽、山川、掌指、禽兽蹄远的痕迹,体类象形而造出文字来。这文字实是绘画的雏形。同时有人发明五彩,施绘画于衣服上。《通鉴外纪》上说:

“黄帝作冕旒,正衣裳,视翠翟草木之华,染五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彩为文章,以表贵贱。”夏、商、周三代为我国郅治时期,礼教殊隆,所有图画,完全是应用于礼教上的。黄帝时服装上敷色,夏、商二代,仍旧习用,并更考究;但其色彩的考究,非为绘画本身的美观,乃是求合乎礼教的用意罢了。

《左传》上记的夏禹铸鼎,图鬼神百物的形象是人物画的滥觞。《周礼》上所记的尊彝上有画鸟兽、植物、云山等图形,乃是绘画史中有价值的小品制作。《周代》的大作品,有门上的壁画。《周礼》上所记的虎门,是门上有猛虎的绘画。《孔子家语》说:“孔子观周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七牛虎耳铜贮贝器之容,桀纣之家,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足征周代人物绘画的发达。

春秋时的作品:《王逸楚词注》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饱及古圣贤怪物行事”。《说苑》中说:“齐有敬君者,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其妻对之。”以此推想吾国绘画,至战国已渐进精密,所含的意义,也不止单纯形象的表现。

吾国三代时的美术,概由自然的发展,未曾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到秦统一天下,版图远扩于西南,从此才有外邦的交涉;西域的美术品,渐次输人中土。始皇元年(公元前246),有西域赛霄国画人列裔来朝,能口合丹墨,喷壁成蛇、龙、山川、禽鱼、鬼怪等图象。

车骑图——见拾遗记——于吾国绘画上,当与有相当影响。

汉代绘画上比前代大有进展,尤以壁画为兴盛。宫殿中,有观画堂、明光殿、麒麟阁、云台等,这些均是汉代有名的大规模的壁画。然作者姓名,多未传下。可考的,只有蔡邕,曾在灵帝时画赤泉侯。

山东梁山汉墓壁画汉代孔庙的壁画,也是一件重要作品。《益州记》说:“成都有周公礼殿,汉献帝时立。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二弟子于壁间。”《汉书·蔡邕传》说:“光武元年,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汉代以儒术为政治标准,有这种作品,也是意想中的事。

此外陵墓中也有壁画,《后汉书·赵岐传》说:“赵岐自为寿藏,画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自画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官舍中也有壁画,《后汉书·南蛮传》说:“肃宗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炫耀之,夷人益畏惮焉。”汉代壁画的风行可想见了。

汉代绘画的应用,如此隆盛,画人也随而增多,后汉画人的著名者:有蔡邕、张衡、赵岐等。尚方画工:有刘旦、杨鲁、陈敞、刘白。龚宽等。张衡,善神兽;蔡邕,善仕女;刘敞、刘白、龚宽,工牛。马、飞鸟;毛延寿的仕女,当时推为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取材极博:如神仙、鬼怪、奇禽、异兽、山川、星辰等,无所不画。他的技巧是自由驰骋,变幻莫测的。画天象的名家,有刘褒,曾画《云汉图》,人家见了觉到炎热;又画北风图,人家见了感到寒冷。风景画的根底,已在这里植下了。

后汉明帝,梦金色神人,因遣使到天竺求佛法,得到天竺国优填王画的《释迦像》;于是命画工照样画在南宫的清凉台和显节陵上。又在白马寺的壁上,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为吾国佛教画风输入的开始,在吾国后代的艺术上,呈一极大的变造。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因佛教仪像的关系,人物画非常发达;有隋·展子虔·《游春图》名的作家,也很多,开画史上的新纪元。以下略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足见此时期的绘画,已逐渐接近纯粹艺术的基地。此后顺势的发展过去,当归功于这时期的养素。

吴,曹不兴,为吴中画坛奇才,称江左画家之祖。相传画佛像罗汉,有曹样吴祥二本,曹起自曹不兴,吴起自吴暕。曹画衣纹重叠,吴画衣纹简略。

曹不兴,一作弗兴,吴兴人。当时有印度僧人康僧会在吴地设像行道,不兴曾见他所有的仪像而摹仿之,于是技艺大进。曾在五十丈的绢素上画佛像,得手应心,操笔立就,头面、手足、胸臆、肩背各部,配合适宜,不失尺度。南齐谢赫,看到他所画的龙头,说他的名声不是虚传的。

明代杨慎论中国画家的四祖,是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这四家在绘画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我们不妨在此先说一说。

顾恺之,字长康,号虎头,是晋代的无锡人。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并且于形似上,常常有失妥之处;然仔细看来,六法兼备,设色以浓色微加点缀,画人物,常数年不点睛,有人问他缘故,他说:“四体妍媸,本无缺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曾在瓦宫寺画有维摩诘像等,都是绝妙一时的巨制。相传维摩诘像开户的时候,光照一室,观者门户为塞,可见当时的人,为他艺术所感动的情形了。

陆探微,是南北朝宋时的吴人,所作人物,体运遒举,风力顿挫,一点一拂,动笔新奇。所画多当时帝王将相的像。他的名作:如孝武帝、宋明帝、王献之诸人的像。谢赫《古画品录》推陆探微为第一品,说道:“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蕴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士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

张僧繇,是梁时吴兴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长朝野衣冠,因武帝崇尚释氏,故僧繇的佛画为多,奇形异貌,极得力于印度输入的新壁画。梁史一乘寺所画的扁额,远望眼晕如有凹凸,时人因叫一乘寺为凹凸寺。《后画品》评他说:“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惟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并常在缣素上用青绿重色,先图峰峦泉石,而后染出邱壑岩。绘画上不用墨作的钩,叫做没骨皴,为张氏所创始。

隋代的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到隋,妙写台阁,及江山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吾国人物画,到这四家,细密精微,已启唐人的风格。其他如戴逵、嵇宝钧等,都是一时名手,不烦详叙。

山水画是在南北朝得江南风景之助,有了进步。专门山水作家,有宗炳、王微等。山水画论方面,也有宗炳的《山水序》,梁元帝的《山水松石格》。

吾国正式的艺术批评到了南北朝时才有。南齐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可说为吾国艺术批评的正则。原来谢赫是吾国有名的画家,轻当时以神气逸气取胜,一变风格,而趋于纤巧。然纤巧中有独具精神,为一时导领。他并在古画品录中定有六法,以为批评绘画的标准:(一)气运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他第一法的气运生动,永为中国绘画批评的最高准则,亦即艺术上的最高基件。吾国在此时代的艺术思潮,已到此等地步,我们不能不惊异地颂赞了。兹将南北朝和隋两代的绘画概况列表如后:

南北朝北朝作家——人数少,大半为工匠,于从事造像之外,间有旁及道画。

唐代因为治平之时较久,在太宗玄宗的时候,内修政教,外宣威德,西域南夷之来庭者众多,文艺宗教之焕发,达于空前的境地。即以绘画而论,伟才辈出,杰作众多,正如名卉异葩,毕罗瑶囿,蔚为大观,实为我国绘画史上最盛的时代。

唐代政教的改革,自始即有显著的痕迹,惟有绘画上的变化则最为迟缓,故唐代的画史可分三个时期来说:自武德到开元以前为初期:当时的作风,是继承六朝的余绪,技巧上虽稍有进步,然犹未能别开蹊径。作品多以细致艳润为工;道释人物,可谓臻盛,山水虽已有相当成功,但尚未能重视。自开元到天宝间是中期,亦是整个唐室最盛的时期。那时一般绘画作家都非常厌弃前朝的细润作风,同时受了域外新奇的诱引,于是别开生面,摒弃细润的作风而趋向于雄健超逸之一路。山水画人物、画大兴,

唐·阎立本·《步辇图》梁·萧绎·《职贡图》北齐·娄睿墓壁画花鸟画亦渐露头角。名匠辈出。炳若列星,可谓极人文之盛。德宗以后,则为后期:人物、山水、花鸟,虽然没有特殊的进步,但作家都能各专一长,以相夸美;人民知道绘画之可宝贵,鉴赏之风,于焉大开。整个唐代的绘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及其他杂画,往往图在寺院内的,所以和宗教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唐代画家,大都聚精会神于山水画的艺术。唐人的山水皴法,大都皆如铁铁线,人物衣纹画线,也大略相似。然晋画故实,唐布新题,虽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王维的《江山雪霁》与顾恺之《清夜进西园》,陆探微的《古圣贤像》,各有所异,而阎立德画《东蛮谢元深入朝图》,立备弟立本写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是画时装,即新题的证据。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之所能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是苏轼跋吴道子的画语。宋人以这种眼光看定中国文化到了唐代已臻极盛,这确是一种英雄史观的见地,是很合理的。

吴道玄以不世的天才,为一代开山之祖,后人称他:“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曾作《地狱变相图》,无青鬼赤鬼,画有阴惨之状。一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了惺罪改业的不少。又在平康坊菩萨寺东壁上,画佛家的故事,笔迹劲挺,如磔鬼神的毛发。天宝中,明皇忽思蜀道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优美,令吴道玄图于大同殿的壁上,一日而毕,一时叹为多方面敏捷的奇才。

此时的山水画给吾人以多方面的观照,因为这时作家,各各发挥独特的精神。自吴道玄一畅其源流以后,李思训一派的工整,王维一派的秀逸,张璪、王洽一派的泼墨,在意境上、技巧上,已分道扬镳的了。

李思训是唐的宗室,曾为左武卫大将军,所以时人称他为李大将军。他作山水,神速不及道玄,而工密过之。善用金碧辉映,成一家法,为青绿派山水的开创者,称“山水北宗之祖”。

王维为唐德宗时人,画山水工平远风景,风致标格,新颖特异。他受到吴道玄的影响,以超脱秀逸为上。好作水墨,对于水墨画,极为推崇。在他所著《画学秘诀》中说:

“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然之性,成造化之工。”他的艺观,也可见一斑了,称“山水南宗之祖”。

上述的是唐代的几位领袖画家,也是后代绘画发展的前锋,在我国绘画史上是占着重要地位的。

唐末五代的时候,有荆浩,摘唐人之特长,蔚为一家。当时关全从荆浩学画,有青出于蓝之誉。这两人的作品,已达圆熟与浑厚。虽属南宗而下,画风又转一枢纽了。

荆浩,河南人,自号洪谷子,长山水。尝与人说:“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采二子之所长,自成一家之体”。撰《山水诀》一卷行世。

荆浩画法,世人说他有开先顾后之功,皴钩布置,使后学者,得有由径。不惟关仝师事之,实为百世的宗师。他善画云中的山顶,屋檐皆仰起,而树石多是粗大的,思致高深,骨体夐绝。他曾自作诗说:“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关仝,长安人,山水脱略毫楮,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善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

五代·董源·《潇湘图》物。

五代的花鸟画,因佛老思想的关系,在唐代边鸾等启其端绪,到五代已大见发展,作家有徐熙、黄筌,为唐代花卉画的大师。

徐熙,江南名族,画花卉和蜀的黄筌齐名,长花竹、草木、虫鱼等类。当时画花果者,概用色粉晕染,熙独先以墨色写枝叶蕊萼,然后稍和色彩,而超脱野逸之趣,则盎然纸上。从他风格的,有其孙崇嗣、崇勋、崇矩及唐希雅、孙忠祚等。

黄筌,四川成都人,长花、竹、翎、毛等的写生,尽得神情,成古今规式。画法概先钩勒,后再填以五彩。所画花色,宛如含露初放,极有生意,但设色极富丽,与徐熙的野逸清淡,绝不相同,故世人有“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的话。其他名家如曹仲玄、贯休等,均擅长道释画。

中国绘画到了宋代,其情形与前代迥不相同。一切道释的人物画,渐就衰退,这种情形,在南宋尤甚。宋代的绘画题材,偏于花鸟山水,而一切制作,都与文学互通因缘,所以宋代的绘画,可说是我国绘画的文学化时期。

我们现在从山水画说起。山水画自从五代的荆浩、关仝崛起后,转辗变化而达于高古浑厚的气象。到北宋,画家董源。李成、范宽等承其遗风而发挥光大之。所以他们被世人称为北宋三大家。这三家都是嗣响于荆、关的,不过他们的布景和用笔,各各不同。董源的水墨极类王维,他的山水可分二种:一种是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淡幽深,山石都作麻皮皴;一种是着色的,皴文不多,用色甚淡。后起的僧人巨然、刘道士等,皆传其衣钵;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而米氏落伽的手法,实由此脱胎;还有江贯道亦是宗于他的。但其中之为董源的正传乃是巨然。巨然少年时的作品,多作矾头,老年时的作品则趋平淡,岚气清润,积墨幽石深。得其法的有僧人惠崇,由惠崇又传给僧人玉涧。李成惜墨如金,好写平远寒林,其画雪景,峰峦林屋,都是用淡墨的。而水天空处,全用粉填;而山水位置,颇有远近明暗之法。他的弟子中著名的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等。其他私淑他的书法的,在当代名家中,有郭熙、高克明等。但是在成绩上看,郭熙可说是获得了李成的正传的。郭熙所作,多重山复水,云物映带,笔壮墨厚。当时画院的众工,竞效其法;后起的杨士贤、张浃、顾亮、胡舜臣、张著等都受他的薰陶的。范宽初时是师事荆浩的,但他颇醉心于李成;后来舍弃旧习,师法天章;好作崇网密林,用墨深重。

宋代米氏的云山,在画史也很重要的。他远仿王洽,近学董源,喜用积墨写,满纸淋漓,天真焕发。他的儿子元晖,略变父法,但气满神真,自成一家。绘画中的云山,到了米氏,又起了变化,所以世人常称米氏云山,大概因为这个原故。

南宋的名家有龚开、燕文贵、郭忠恕等。燕文贵不师古人,匠心独造;他的山水,当时称为燕家景致。郭忠恕以宫室画著称。本来宫庭画不易工,作者往往以束于绳墨,笔墨难逞,稍涉畦畛,但人庸匠,所以唐以前,不闻名家。郭忠恕以伟俊奇特之气,辅以博文强学之资,不为规矩绳墨所窘,可谓古今绝艺。

燕文贵和郭忠恕二人,各立门户,与董、巨等不相系属的。

北宋山水画的流派,大略如此。自郭忠恕的绘画,综论其整个的趋势,实是偏重于王维的破墨的一派,即是所谓南宗。但这南宗的作家如赵伯驹、李唐、刘松年、李嵩等,后来蔚成画院派。他们的笔墨注重细润,色彩采用青绿,通常称为院体画,其实是盛行李思训青绿的一派。这便是北宗。北宗其他的作家有萧照、陆青、高嗣昌、阎中等。其他马远、夏珪辈,都师事过李唐的,但他们的作风苍劲,显然受了董、巨、范、米等人的陶染,而合南北二宗为一道。山水画到他们二人之手,已经是起了一变了。

宋代的人物画可分道释人物画和非道释人物画二项,但没有山水花鸟之多惊人。

花鸟画自从五代徐、黄竞兴,分门扬辉,燥然可与人物画争衡。人宋以后,因玩赏绘画之风大盛,致花鸟画并山水画益复向荣。初期著名作家有南宗的徐崇嗣,北宗的黄居审。此二人均有很大的势宋·马远·《水图》力,受其影响者很多。后来有崔白、崔悫兄弟及吴元瑜等人出,至此作风起一大变化。

同类推荐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赋比兴文学手法的巧妙应用。了解十二生肖文化,有助于我们进入中国民俗文化的玄妙之门。愿沈泓编著的《生肖物语》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带着你走进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彩世界。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热门推荐
  • 十方灵主

    十方灵主

    灵气大陆,强者林立。有灵力修炼者,吸收天地灵气炼化自身,打破桎梏,追求着那令人向往的巅峰之路。也有可掌控山川河流、乃至一草一木之能人,他们拥有移星换月、颠覆乾坤的莫大神通。……一位从北域灵院走出的稚嫩少年,在这片精彩绝伦的大陆上,不断地探寻着其中的奥秘。入死地,出灵院,进皇城,闯天宫。一路走来,铸就了种种传奇。后来,世人皆称其为:灵主!新书来袭,请各位看官多多支持。
  •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萧红,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极端的苦难与坎坷,唱响了搏击与抗争的强音。本书笔触细腻,感情充沛,对萧红境遇的记述让人唏嘘不已,读后使人同情,但更多的是崇敬。
  • B时空档案

    B时空档案

    “错,朋友不是工具。”栗拿着酒瓶,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不是工具。我的这些朋友,都是生死之交,我愿意为他们死。如果我只是把他们当工具,我早就不知道死在哪里了!都是他们,都是因为他们,我才活下来的。你们根本不懂,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朋友!”
  • 凤舞倾城:特工王妃很嚣张

    凤舞倾城:特工王妃很嚣张

    王爷?王妃?什么状况?!难道是在拍戏?古装?A片?喂喂喂,那谁,你要不要这么卖力啊?床都要被摇散架了!还有那谁谁谁,你别叫得这么难听好不好啊?!真是无语!穿越就算了,还要这么狗血的洞房花烛……洞房花烛也算了,偏偏“老公”还在婚床上与别的女人XO……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虎不发飙,你当我是小母猫?闹你个鸡犬不宁,闹你个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赛罗奥特曼之光辉使命

    赛罗奥特曼之光辉使命

    赛罗奥特曼接到了光之国给他的新任务,就是寻找迪迦、戴拿、银河、盖亚……等奥特曼,当然在此期间,赛罗奥特曼也会遇到许多危险,他能克服吗?
  •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幽,鬼界召唤师,魔武双修前世的飞机失误疯爹爹的离家出走契约各路萌宠神兽被暗灵珠附体请问还有什么苦逼事情是冷幽没有遇到的?
  • 无限祖巫

    无限祖巫

    浩瀚宇宙,神秘无尽,秦凡穿越卡神空间开始了不断拼死求取生存。
  • 统御万象

    统御万象

    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一个少年,一张鬼面,死而复生,化身成魔……
  • 混搭

    混搭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 隐仙

    隐仙

    一直以来,认为简介很不好写。很想学大神扔下莫名其妙又高深莫测的两句话就不管了,但我知道那样做,多半会被诸位认为是“大婶”。近日想了些问题,复杂也简单,就是写作那点事儿,想到最远时,想到了人道、天道,最后还是觉得其实就两个字——喜欢。我喜欢,所以我写,你喜欢,所以你看。本书讲了一个平凡却还算有趣的故事,如果你以为修道即修心,不妨一观。——顾尘一四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