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多数人说话用地方方言。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方言,没有人统计过。喜欢人家说他的方言,是人情之常。如果对广东人说广东话,对福建人说福建话,对宁波人说宁波话,对上海人说上海话,你如果是他的同乡,当然发生同乡的好感,彼此易于接近,你如果不是他的同乡,而能说很纯熟流利的对方方言,他一定觉得你特别聪明,虽然初次相见,印象一定很好,对于你的请求,本来不允许的,或者因此可以通融些。你的交际,本来不为注意的,或者因此乐于与你接近。能说对方方言,虽是小技,在交际场中,往往可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应该从速学习几种比较重要的方言。尤其是普通话,必须学习。你学习这些方言,并不是要成为方言学家,不必研究其来源结构以及各种方言的比较,只要会说,说的很纯熟,很流利,也就可以了。有语言天才的人,只要用心学习,容易成功,天才差些,只要用心学习,经过相当时期,也会成功。不过学习方言,年轻的人比壮年人老年人来得容易。到了壮年、老年,再想学习方言,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成绩。年轻的时候,应从速开始几种方言的学习,学会一种是一种。因为一种方言,有一种方言的作用,多一种交际工具,对于你总是有利的。
8.反驳的方法
争论既起,你认为真理在自己手中,那么如何驳倒对方?这里首先要有充足的理由,同时,也要靠反驳的方法恰当。你要悉心静听对方所说的话,摘其要点与漏洞,牢记脑中。如果对方不曾说完,无论如何不要插口。面上表情,也不要露出什么地方反对或赞同。等对方说完,有时还需问一句,还有其他的意思吗?让对方畅所欲言,正是找寻反驳点的好机会。反驳开始,态度必须从容,说话必须平静,先把他的话总括扼要地提出,问他是否这几层意思,再从他的对的方面表示相当的赞同,说到后来,话锋一转,逐层反驳,把轻的放在前面,留重的在后面,越说越紧,越说越硬,直使他无法置辩。如果你要开展批评,要留在最后,看见他已有感悟的表情,才好开始说批评的话。说批评话,态度必须诚挚,千万不要有斥责或讥笑的意思,免得引起新的纷争。因为反驳虽恃理由与技巧,使他折服,尤须动以感情,使他心悦诚服。理由越是充分,反击越是强烈,语气越要婉转,中间有时要替他设身处地,代为宣达苦衷与用意,随即加以反驳,使他知道错误。有时不妨态度激昂,接着却须和悦。就全部反驳过程论,都是欲抑先扬,总不要扬得过分,反使你的抑,失去了力量;也不要抑得过分,反使你的扬,引不起他的同情。废话是绝对避免,但是巧譬善喻,决不是废话,譬得越巧,喻得越善,对方的同情心越发达。
9.人情味
会说话的人,当然在交际场中,获得优势,有的人无论生张熟李,都能一见如故,有的人,无论新交旧识,总是落落寡合的,当然大家淡焉若忘,不会产生亲热的作用。会说话的人,决不肯单同一个人讲话,一定能够周旋于大众之间,每个人都有相当的接触,决不会对于某甲,特别亲热,而对某乙,特别冷淡;会说话的人,决不会用同一方式,与各人接触,一定对于每个人,各有一种说法,或者追述故事,或者即景生情,或者谈偶发事项,或者谈朋友近况,或者谈生意经济,或者谈国家大事,或者谈某种学问,或者谈某种艺术,或者谈业余生活,或者谈茶经雀战,或者谈金石书画,或者谈京戏昆腔,或者谈稗官野史,或者谈本地风光,或者谈对方近况,或者谈对方著作。谈话资料,有新有旧,有浅有深,有俗有雅,有远有近,各随对方的生活情形而定。对于新人不讲旧话,对于旧人,不说新谈,对于残人,不讲深义,对于深人,不说俗论,对于俗人,不讲雅话,而是对方要说的话,说话的目的,不在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在引起对方热情。说多少话,说多少时候,不能根据你自己的需要,而要配合对方的兴趣,说到对方兴致淋漓,便可相机中止,留一点有余不尽的感情,最忌絮叨不休,使得对方讨厌。所以真会说话的人,决不以多话见长,而以句句配合对方兴趣为长。
美言一句三冬暖
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认为表扬有着某种奇迹般的作用,表扬使虚弱变为强壮,使恐惧变为平衡,使暴躁变为沉着,使失败变为成功。孩子可能因语文老师赞扬某篇作文写得好而对当作家投注极大的热情,最终成为文豪;而一句冰冷的批评话则可能把孩子的积极性彻底摧毁。美国新泽西州威利兰德职业训练学校在对学生教授心理学知识时,教授们使用一种称之为“测力器”的仪器,对疲劳进行测量。当一个疲惫的小孩受到表扬和鼓励时,测力器表明他的能量立即得到加强;而当他被批评训斥一顿后,他的体力急剧下降。由此可以看出:表扬可以激发动力。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忽略的美德之一便是赞美。女儿有一建议被采纳,父母却忘记了赞扬;朋友顺便为你办了一件好事,你又忘了道谢……由此产生了许多遗憾。
赞美别人不要口是心非,不要担心赞扬了别人仿佛就贬低了自己。也不要把三句夸赞之辞压缩到一句。吝啬赞美反而更容易暴露你的小肚鸡肠。称赞之语可使他人了解你的感受,千万不要以为别人自然会知道你的感激这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值得对方学习的长处和优点。寻找他人的长处并予以赞扬和表扬,这样你也会发现,他人不仅会变得更好,而且他人对你的印象也越来越好。你用表扬和谢意将幸福和友善传递给他人,他人也把更多的友情回赠给你。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一点点火星也会燃起友谊的火焰,在你与他人的交往中,留下非常鲜明的痕迹,也许你周围的人会把你的言语珍藏在记忆里,终身不忘。
坦率地说,每个人对自己的优点,多少都有点自负心,而且很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你能善于利用人的这种欲求,对方即可让你掌握,依照你的期待去行动。例如:你对一个小孩说:“你很聪明,又肯用功,功课一定愈来愈好。”这个小孩就会如你所愿,努力做个好孩子。相反的,如果你对他说:“笨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有什么用!”孩子也会依你所说的,愈来愈差,终至成为一个坏孩子。这种心理趋势,称之为“标志效果”或“角色形象效果”。
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别人所给他的“标志效果”的影响。好的“标志”,可以引发一俱的潜力,坏的“标志”,也会将一个人导入歧途,这是利用心理学的暗示效果。这种效果也适用于初见面的场合,如果你希望对方是个有决断力的人,那么,不管他是不是这种人,你都可以给他冠上“你是个做事很有决断力的人”,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便不得不按照你为他贴上的“标志”去行动,也就是说,他会受到这个标志的约束。
“要一个人有优点,就得让这个人去担负这项优点”,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言。最了解这项心理构造的,便是设法使嫌疑犯认罪的刑警,例如:
“你本来不是个会杀人的坏人,你的邻居也都说你很孝顺,但是你这样闷声不语,最伤心的还是你母亲,你是要做个孝顺儿子,还是让母亲伤心?……”
这番话给这位犯人冠上“孝顺”的标志,他也就会采取“孝子”的行动了。
心理学表明,人都有趋善心理。人们希望自己是善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而借助于这种高尚动机,把形象设计的标尺定高点,就可以使别人去扮演高尚的角色。
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小孩上了火车,车上位子已被坐满,而这位妇女旁边,一位小伙子却躺着睡觉,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指着要他让座,小青年假装没听见,这时,小孩的妈妈说话了:“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他就会让给你的。”几秒钟后,青年人起来客气地让了座。
显然易见,这个青年并不“高尚”,甚至算不上讲道德,但他后来为什么转变了呢?就是因为那位妇女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很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小伙子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确切地说,他是乐意扮演的。
无论人性本善或本恶或无,人都不愿意自己被认为恶。连刽子手、战犯、政治流氓都要借助于一些高尚的名词粉饰自己,对于那些有小错误的普通人难道有必要加个罪名,将其一棍子打死,然后让他在众人的冷眼怒目中自暴自弃吗?多一份鼓励和信任,辅之以适当的疏导,对方会尽量克服自己的弱点去报答你的赞美的。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13岁的男孩辍学半载,无所事事,打着“自己养活自己”的幌子,离家出走找工作,几夜未归。结果,工作没找到,自己没能养好自己,反倒参加了一次打群架。母亲望着一身野气、又瘦又脏的归子,痛楚了几天的心更加痛楚。疼、气、爱、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使她一下不知从何说起。顿了一下,她说:“妈妈心里明白,你出去是为了找工作,为了给自己、给父母争气,也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让妈妈看到你成人而高兴。你能这么懂事,体谅大人,我很高兴。但是……”看到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妈妈又转了话锋:“不管怎样,你已经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了,妈妈相信你以后不会做出对自己前途没好处的事。”
这位母亲没有吵嚷、打骂,那样往往会使孩子出走时间更长,在外打架更起劲,因为那样做,你等于给他定了个“下流胚”“浑蛋”的低标志的角色模式。这位母亲给儿子设计的“好孩子”的形象,只是用转折词“但是……”以及犹豫的口气暗示孩子的错误,这种促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对比、去鉴定的方法就比单纯批评的效果好得多。
借着高尚的动机,使人们产生一种使自己的行为与对方评价的角色效果相一致的欲望,他可能表现得比他本人更和善、更公正。
把好的可能培植在善良的土壤里,把坏的可能断绝于萌生状态,这就是用高尚动机进行角色形象设计的妙处,也就是所谓的“标志效果”。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人能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用适当的赞美之声,能使你与他人的关系融洽和谐心境美好,而过头的或是肉麻的恭维话,却令人对你心生轻蔑,觉得你不怀好意。所以,赞美他人必须适度,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呢?
1.正确认识赞美的力量和作用
(1)适度地赞美对方,能够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的交际氛围。
(2)赞美能促使对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貌,有利于双方交往趋向积极肯定。
(3)适度地赞美对方,能够很自然地赢得对方同样友好的回报。
(4)赞美对方的目的在于尊重对方、鼓励对方积极与你协作。
2.掌握赞美的主要原则
(1)良好动机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原则。例如美国包丁火车厂董事长撒慕尔·华克莱就曾说:“假如你尊重他是因为他存在某种能力时。”在这种情况下,你赞美某人,并希望他按照你的意图或原则办事,一定会成功的。
(2)情境交融的原则。例如当一个人正因为受挫而苦恼,你不了解此情此景,一见面却大加赞扬,结果别人不但听不进赞美声,反倒适得其反,认为你在有意讽刺他的失败,而使你们的关系僵化。
(3)智力激励与超前赞美相结合的原则,你想要人家有什么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吧。
3.灵活运用赞美的方法
赞美技巧通过诸多方法体现出来。因此要灵活使用才能达到其效果。
(1)直接赞美法。当着对方的面,以明确具体的语言,微笑着赞许对方的行为、能力、外表,取得的成绩或拥有的物品。例如你的同事买了件新潮连衣裙,与其说:“你这裙子真棒”不如说:“余大姐,你穿上这裙子年轻了不止十岁。”在这之后,如能继续衔接下去,效果会更好,“你是在哪儿买到这裙子的?”这就可以使你与对方更进一步地交谈,也不致因对方要匆忙回答你的问题而尴尬。
(2)含蓄的间接赞美法。这可运用语言、眼神、动作、行为等向对方折射你自己赞赏的心情,这就要求赞美者善于观察被赞美者的情感(面部、身体姿势、举止、说的声调、态度等),由此揣测和把握其思想跳跃的“脉搏”,说些恰到分寸,被其能顺利接受的赞叹语。如你特地请教一位长者,就暗示着你对他的阅历、知识和长者风度的赞赏。在与他人交谈时,你能尽心倾听对方的谈话,并不时地微笑着点点头,也是一种含蓄的赞叹的表示方法。
(3)超前赞美法。对那些有强烈自尊心并有一定领会能力和比较高深的知识、修养的人来说,你可以按照你对他的希冀,再结合以往的印象,对他进行超前赞美。用赞许开始你们的谈话。会很快切入问题。一是容易抓住对方的心理兴奋点;二是可以调动他的自尊心,鼓励他朝你希冀的方向发展;三是可以引导他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你希望对方能如期完成任务,不妨用超前赞美的方式说:“你的时间观念及工作质量,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你这次肯定能圆满成功。”
(4)中介赞美法。当对方比较内向,或对你有一定成见情况下,你不妨使用中介赞美法。通过中介即第三者,表示对他工作成绩的赞扬,这样使别人听起来可信,又有价值。同时还可以消除原有的隔阂。
(5)转借赞美法。有时候,你把自己知道的别人关于对方的赞赏,友好地转借并传递给对方,借他人的评价和语气,这样即能表达自己同样的赞赏之心,又使对方感到你对他时时在关心,并从心底认同你是他所信赖的人。由此可见,适当的赞美和灵活的技巧运用相结合,往往会收到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境。
赞美他人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效果来说,正面的赞美远不及曲线更加有效。
没有人会对别人当面赞美大发雷霆,但是,每个人都会对别人当面赞美稍作衡量,他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讥讽?还是无聊的开玩笑?于是,往往不予注意,一笑了之。
给别人的赞美,当然一方面是对别人成绩、优点的承认、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络感情。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当面赞美效果不及曲线的赞美。因此,曲线的赞美是“无意中”通过非直接的渠道转达过来,因此,使被夸奖的对象相信你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而不是表面的阿谀奉承。而且,曲线赞美避免了当面赞美的尴尬,使被赞美者有更多的时间来回味、联想,因而,印象更深,效果更佳。
有一位朋友,刚进工厂时,大概是头发太长了,衣服花哨了点,不符合好青年的形象。结果,他的师傅就另眼看待他,脏活累活全让他一人干,完事之后,还鸡蛋里挑骨头,总要找出点纰漏来,令他十分的恼火。按他的话来说,真想把师傅的脑袋砍下来当凳子坐。这时,他想起曲线赞美的办法,终于使濒临破裂的师徒关系得以修好。
他的师傅干什么都爽快利索,可就是每天有两三次要到隔壁休息间去抽烟过把瘾。
于是,徒弟利用这个机会开始曲线奉承,待师傅一走开,便同几个伙伴嚷开了。
“你的师傅太浑蛋了!”声音很大,在另一侧的师傅肯定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