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400000013

第13章 最终掌权(4)

果然不出田蚡所料,汲黯噼里啪啦说了一大串,明确表达了自己是支持窦婴的,而田蚡是可耻的,灌夫更不可诛。

现场的人都为汲黯的勇气所深深折服了,不过田蚡的脸黑了,汉武帝没有表情,惟独窦婴笑了。

辩论还在继续,第三个人马上就要登场了。这第三个人是内史郑当时。郑当时字庄,人称郑庄。为人任侠、谦虚、厚道,但同时也兼具墙头草、两面派的毛病。他是汲黯这辈子能说得上话来的两个人之一,另外一个则是宗正刘弃疾。

郑当时之所以能和汲黯合得来,首先是俩人志同道合,都尊崇黄老之道;其次,就是因为郑当时为人谦虚,好交名士,对待朋友更是两肋插刀。那时候甚至可以拉出条幅:有困难,找郑庄。他帮了你还会问你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郑庄本人会觉得特别对不起你。这样一来,郑当时就在圈内混了个响亮的号——名士。

但并不是所有的名士都能正直不阿的,郑当时就是这样的人。生活中,他也不得罪人;工作上,同样也不得罪人。他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天下无事。如果实在要他说点什么,也只是个和稀泥的料。

不过,即使要和稀泥也要掌握好火候,搞不好就是里外不是人。这不,郑当时就挨骂了。骂郑当时的人,正是汉武帝,因为郑当时在关键时刻又犯了墙头草的毛病。他首先是肯定了窦婴的说法,说灌夫确实不该杀;但看到现场无人响应时,又改口说,田丞相也没什么错。

本来汉武帝不想这么快就出来批评郑当时,他是想等所有人批评完了再出来总结,结果却没有一个人言语。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因为一般国家大事,汉武帝都会在未央宫召开,但这次却选在了东宫,也就是王太后居住的地方。这不明摆着表示,灌夫这件事只不过是皇上的家事,清官都难断家务事,自己凭空插一脚,算是哪一码?而今天不过就是要让窦婴和田蚡两个人过过嘴瘾罢了。

而且,当今朝上谁强谁弱那是一目了然的,如果力挺窦婴,搞不好就会将自己的小命搭上,所以沉默是金啊!

这种情况下,自然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的,结果汉武帝等了半天,都不见有人发言,这下子他心里的火就压不住了。也活该郑当时倒霉,谁叫他选的时间不对呢?汉武帝指着郑当时骂道:“你平时不是挺爱对魏其侯和田丞相说长道短的吗?怎么这会儿又开始语无伦次了?我真应该连你一块斩了!”汉武帝说完这句话,甩袖子走人了。此时王太后正在后宫等着他一起用餐呢,王太后对于辩论会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她有的是眼线,这些狗腿子没别的能耐,汇报消息这件事还是做得很好的。

结果,汉武帝见了王太后,就挨了一顿骂。王太后责怪汉武帝任由一个已经过气的人来欺负自己的舅舅。看汉武帝不言语,王太后就更生气了,说连这样的小事都不能自己做决定,还要搞什么形式主义的辩论会。

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说舅舅和魏其侯都是外戚,自己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只好搞这么一个辩论会。王太后听了也没再多说什么。

王太后这边在后宫给自己的儿子施加压力,外面田蚡也没有闲着。在汉武帝甩袖走人之后,田蚡就对韩安国说:“今天我亲自送你回家。”说着两个人就一起上了车。到了车上,田蚡立即晴转多云,责怪韩安国在辩论会上首鼠两端,不肯替自己多说几句话。

韩安国先是一阵沉默,既而摇头叹息,说:“丞相你心太急。而如果心急的话,很可能就会将事情搞砸了。”

田蚡听韩安国这么一说,不由得奇怪起来。韩安国说:“你们两个人都是有官有位的人,这样子在皇上面前互揭老底,成何体统呢?”田蚡一听,脸色泛红,同时怒气也减了。韩安国接着说:“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当场摘下官帽,对皇帝说魏其侯是对的,请允许我辞职。”

田蚡的小眼睛眨啊眨的,不明白韩安国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韩安国解释道:“皇帝听你这么一说,肯定觉得你谦虚,不但会宽恕你,还会称赞你有美德。而按照魏其侯的为人,一定会羞惭不已,回家咬舌自尽去了。”

我们说韩安国是个厉害角色,玩政治是放下的活儿了,由此可见一斑。如果田蚡按照这个政治老狐狸的说法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窦婴还活着的话,只要他一出门,就会被官场的口水舆论淹死。

田蚡听韩安国这样一说,立即阴转晴,连连责怪自己太心急,当然少不了溢美之词,类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类的。

而这场辩论会,也让很多人受用无穷。首先是汉武帝,王太后让他明白了,尽管窦太后已经去世了,但只要王太后还在,他就要无条件地为王家做事,即使王家的人犯了错误,还是要为王家做事。其次是田蚡,韩安国让他明白了,政治这个东西是讲究策略的,一味地蛮干,可能收不到任何效果。再就是郑当时,他还需要回家修炼当墙头草的本领,因为辩论会后不久,他就被汉武帝贬为皇后管家(詹事)了。

不过辩论会还没有分出胜负,而汉武帝已经趟了这遭浑水,那就意味着事情只有在产生结果的时候,才会彻底宣告结束。

两败俱伤

其实汉武帝要下放郑当时是有自己的打算的,目的就是要为窦婴多说几句公道话。毕竟在开辩论会之前,汉武帝曾经跟窦婴喝过酒,心里还是比较向着他的。他开辩论会的目就是想广开言路,在众大臣之间展开讨论,形成舆论的威势,如果多数意见是向着窦婴的,那到时候即使王太后问起来,汉武帝也是有话说的。

汉武帝精心设计的辩论会却在郑当时之流的手下流产了,简直是岂有此理!王太后现在还要以绝食威胁汉武帝,要他替自己的娘家人说“公道话”,汉武帝本来是要帮窦婴的,但现在看起来,倒有可能最终帮田蚡搞掉了窦婴,汉武帝心里能好受吗?

不过汉武帝还是很明智的,他将御史大夫韩安国召来,让他核对窦婴在辩论会上所揭发的田蚡的老底是不是真的。韩安国一听,立马心领神会,他是何等聪明之人,能不明白汉武帝的意思?汉武帝这样做就传达出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也就是说他现在已经帮不了窦婴了。皇上都妥协了,御史大夫还要讲什么原则吗?于是韩安国就找了一帮人,下了一番苦功夫,努力找出窦婴揭发田蚡的不实之处。这事儿完成得差不多之后,又开始查找窦婴工作生活中的纰漏。窦婴本来也不是个一身清白的人,所以这事儿做起来也不难。很快,汉武帝就给窦婴定下了罪名——欺君之罪,允许逮捕。窦婴也就顺顺利利地被双规,送进了特别监狱。

当初窦婴的夫人劝窦婴救人要量力而行,但彼时窦婴却豪气冲天,觉得自己不能丢下灌夫不管,甚至还觉得自己的夫人有点不够义气,现在看来,夫人绝对是明智的。一个不熟悉水性的人去救一个落水的人,结果往往会是以悲剧收场。现在被关在监狱里的窦婴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仅有的一个帮自己说话的汲黯也被淹没在了茫茫的不为自己说话的人群中。此情此景,是何等的凄凉!虎落平阳被犬欺啊!

不过尽管窦婴身在监狱,依然没有放弃对生的追求,他觉得是时候亮出自己的杀手锏了。窦婴之所以能这样做,也是因为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他所在的监狱不像灌夫的监狱,连耗子都进不去,就别说家人探望了。但是窦婴不一样,他的家人是可以来探望他的。可能当时的田蚡认为,窦婴岁数大了,而且人在监狱里,就算是给他翅膀他也不能飞出来。于是就允许窦婴的家人可以来探监。

然而田蚡要是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如果田蚡给了窦婴翅膀,他是一定会飞出去的。而这时候的窦婴也觉得自己是有这个翅膀的,这就是他手中那个迟迟没有亮出来的杀手锏。

窦婴利用家人探监的机会,让自己的侄子替自己办了一件事。事情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家中的一件礼物亲手交给皇上,让他亲眼过目。之后就把家里收拾一下,好酒好菜的先准备着,等待自己回家的好消息。

窦婴的这个礼物是什么?正是先帝的遗诏,上面写着八个字:事有不便,以便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如果你碰上什么大事,可以把这遗诏交给他(先帝)的接班人,这样就可以被赦免。正是因为这个遗诏,也就是所谓的杀手锏,窦婴才会在当初夫人劝说他量力而行的时候,那么有恃无恐。这块免死金牌让窦婴觉得即使自己放手一搏,最终也会安然无恙。

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让你栽跟头,阴沟里翻船的事更是会经常发生。现在,对于信誓旦旦的窦婴来说,他就在阴沟里翻了船——因为汉武帝说这个遗诏是假的!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儿呢?原来遗诏作为重要文件,为了防止别人做假,在一般情况下,皇帝都要做两份:一份正本,一份副本。正本给人,副本存档,以备核实。出现的问题是刘彻派人去档案室取遗诏的副本时,却发现宫中没有存档。没有存档就没有办法证实窦婴手中的遗诏是真的,也就是说这份遗诏基本可以被定义为假的了,而如果遗诏被定义为假的,窦婴面临的可能会是第二次欺君之罪。这也就等于在自己原有罪名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块重重的石头。

这下,窦婴彻底绝望了,本以为自己手中还有杀手锏,是怎么都不会有问题的,但偏偏自以为是杀手锏的东西却派不上用场了,这是上天要自己亡啊!

遗诏是假这件事,在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但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讨论结果。如果说遗诏是窦婴伪造的,那不符合窦婴的性格。窦婴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在他身上正直和任侠是立世之本,他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是一个欺诈的人。虽然他曾经倚仗窦太后这个靠山做官,但大多数情况下他是跟窦太后对着干的,因为娘俩儿不是一个派系的。所以说窦婴在自己身在监狱的时候弄出一个假遗诏,不符合他的性格。

那为什么汉武帝找不到遗诏的副本呢?难道是他烧了?这当然也不太可能,因为汉武帝开始的时候是想要救窦婴着的,如果发现有遗诏,不正合他的心意吗?最大的可能就是王太后在背后搞鬼了。田蚡虽然也想窦婴死,但是他要是烧了遗诏副本,那就是欺君之罪,他有几个脑袋能让皇上砍?如果事情是王太后做的,那问题就远没有这么严重了。而王太后一心要护着自己的弟弟,而且这种事她做起来也算轻车熟路了,毕竟当初栗妃和刘荣下台的时候她就已经练过手了。为了自己的田家,牺牲一个小小的窦婴又算什么?

既然王太后决意要陷害窦婴,那窦婴就算是长了一身翅膀,也逃不出去了。果然之后不久,窦婴就被判处弃市论斩。这下子窦婴绝望了,但是绝望之余他又想出了一招——绝食。

绝食既能保住名节,又能制造舆论,这也是抗议司法不公最好的办法。

正是因为绝食能制造舆论,所以田蚡在听说窦婴要绝食的时候,马上就慌了。如果窦婴死在了监狱里,那他只要出门就会被唾沫星子淹死。要是那样,他这场胜仗还有什么意义?田蚡虽然人长得其貌不扬,馊主意可多得很。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对付窦婴——造谣,说皇上决定不杀窦婴了。窦婴一听,觉得自己活着还是有希望的,就禁不住满心欢喜竟然自己主动找吃的去了。这一来,田蚡高兴了,同时命令众人不许让窦婴知道真实的消息。

公元前131年的冬季,12月30日这天,关着还怀抱着有生还希望的窦婴监狱的大门突然打开了,来了一群人将窦婴押到长安市上行斩。窦婴的脑袋这时候完全转不过弯来了,他不知道已经有生还希望的自己为什么还会被带出去砍头。也许就在窦婴还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身首异处了。

纵观窦婴的一生,这个很矛盾的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称道的地方。也许你还记得汉景帝那次家宴说要传位给刘武,结果窦婴出来纠正的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大臣是非常耿直的,他做事从来就是对事不对人。而且,也可以看出窦婴不懂权术,换做别人可能就会顺着皇帝的说法说下去,毕竟这是窦太后愿意听的,但窦婴呢,却说这样做是不对的。窦婴做官更是正直廉洁的,汉景帝赏赐给他的千金,他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自己一点儿也没拿回家。

当然,窦婴身上也有缺点:太任性。在平叛七国叛乱的时候,窦婴是在汉景帝的再三劝说下才出山的;而在刘荣被废黜的时候,窦婴也是坚决反对,反对无效的时候干脆几个月不上班,这都是窦婴的缺点。尽管这样,但是在汉朝的历史中,窦婴绝对是个值得后人评说的人物,他的死也是被奸人陷害而至的。

可悲可叹!

在第二年的十月,灌夫被处死了。

回过头来再说田蚡,按理说现在窦婴已经死了,挡在田蚡面前最讨厌的一个障碍已经被扳倒了,田蚡的好日子也算是到来了。

但田蚡也是个没有福气的人,因为自从窦婴死后,田蚡就像是被恶鬼缠上了身,每天晚上都做恶梦,而且时间一长,竟然变得神智不清了。他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说些自己是有罪之人,请求上帝饶恕一类的话。田蚡认的是什么罪,当然就是陷害窦婴的罪了,这也间接证实了窦婴确实是被田蚡害死的。有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现在田蚡的表现正好印证了这句话,就是因为田蚡做了太多的亏心事,才被鬼缠上了。

田蚡这样神神叨叨的,汉武帝也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就找了个巫师,替田蚡作法。结果巫师说,他在作法的时候看见窦婴的鬼魂紧紧地缠着田蚡不放,说是要杀死田蚡。这种说法放在今天当然是不成立的,但是这一年春暖花开的三月,田蚡还是在灵魂被鬼魂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情况下,解脱地离开了人世。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真理!

窦婴和田蚡两个人已经死了,最乐得清闲的就是汉武帝了。到这时候才可以说,汉武帝真正掌握了大部分权力,而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将大汉朝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李嘉诚的智慧

    李嘉诚的智慧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远在别人前面,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有心人。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学徒,他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时,他在这里凭借着“聪明伶俐”学到了很多的“赚钱技巧”,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曾国藩传:做人做事之道

    曾国藩传:做人做事之道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三毛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三毛

    当梦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多少人望而却步?然而,一个女子,她用身体与灵魂追寻着了无数人未完的梦,将那些最美的梦,尽数变成了她真实的生命。她是三毛,一个拥有不羁灵魂的女子,一个勇敢的逐梦人。她如同一只追梦的精灵蝴蝶,敏感、纤弱、勇敢……所过之处,皆是花海。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爱上了那个超然脱俗的女子——她是三毛,为爱奔走,为自己而活,浪迹天涯,精彩一生……
热门推荐
  • 偷心狂后

    偷心狂后

    她是乡野村姑,他是名门少爷!他救了她,将她带回家,并对她呵护有加。什么?看上她了,要娶她为妻?先不说他有两个未婚妻摆在那,身边还有好几个美女虎视眈眈。“对不起,本小姐不当妾!而且宅斗神马的最讨厌了!”想走?他不会就此放弃的。
  • 重生之天眼贵女

    重生之天眼贵女

    杨诗诗一直都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然而,当她再次醉生梦死的时候,再睁眼,却回到了二十年前,她命运的转折点………
  • 踏天帝尊

    踏天帝尊

    人若阻我,我必杀人;神若阻我;我必屠神;天若阻我我必踏天!一切精彩尽在《踏天帝尊》。
  •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居民都被外貌的表相所迷惑。那些生来不是那么美丽的东西,被剥夺了很多权利。如果说,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那么长得不好看的人,剩下的岂不只是一个潘多拉的空盒子,连“希望”也飞了。潘多拉的空盒子系列8。
  • 无极合神刀

    无极合神刀

    剑为兵中圣,刀为器之王!自古以来的江湖路,就充满了血雨腥风;有腹黑的奸诈,也有忠肝义胆的情意;人和神都有七情六欲。残阳如血,红叶纷飞;问天:“下辈子,如果可能我能做你的妻子吗?”“为何要等到下辈子?我现在就要你做我的妻子,我不答应,天也不敢收你!”且看欧阳问天是如何主宰宇内乾坤的!
  • 斗蛮荒

    斗蛮荒

    很久很久以前,大陆初成,万族林立,相护征伐。人族的最后一位大神,牺牲自己创立了一个超越古今的天网,天网无所不在,庇佑人族。但远古奇人异事何其之多,几十位异族大神拼死封印了天网,失去天网的庇佑人族眼看就要灭亡。在这危机时刻,九州一人族部落,在一位人帝的带领下,找到了封印天网之地并解开了封印,人族得以保全,并最终称霸蛮荒。可好景不长,人帝终究是凡人之躯,逃脱不过生死轮回,时时苦闷。一巫师看穿了人帝的心思,便进献了一本邪法,称修炼至大成便可以将天网融入身体当中,这样就可以长生不死了。于是一代大帝,便这样开始了不归之路,平静了数千年的蛮荒大陆又再一次陷入了灾难之中……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正文分解。
  • 斋戒箓

    斋戒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梁筱雨与赵雷是中学同学且是两年多的同桌,他们在艰苦的高中岁月里日久生情,成为恋人,然后从学校到社会,再到一起步入婚姻的围城。但十几年的感情,最终还是没有敌得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咒语,婚后三年,他们就离异了。重归单身的梁筱雨,曾一度对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失去信心,屡屡拂了好友林丽为她寻找下一任接班人的好意。却不料,一次偶然,梁筱雨在工作中邂逅了曾被她三番两次拒绝见面的相亲对象庄春,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梁筱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似乎又一点一点走进了她已年过三十的生命中来……
  • 废墟上的花朵

    废墟上的花朵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最沙漠》、《歌声的内心》、《往事的深度》等散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