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800000012

第12章 朱元璋的1号敌人——陈友谅(4)

陈友谅当然不会只在武昌城里喘息,他要找朱元璋报仇。他的实力本来比朱元璋强大,被贫农朱元璋逼迫到这步田地,他实在是不甘心,在他心里自己一直是真正的真命天子,他朱元璋就是一个贫农,凭什么和自己斗法?所以,武昌城的危机刚一解,他就迫不及待地着手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把大汉政权统辖下的所有官兵和青壮百姓统统集中到武昌来,组成一支庞大的军队,由他陈友谅亲自指挥。另一件事情是,建造巨型战船。说到这个造船,陈友谅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上次建造的船,其实相对来说就已经非常的厉害了,现在他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固一层,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加勒比海盗》里的“黑珍珠”号,禁得住各种打击。有了这样的战舰,犹如已经掌握了战争时机,陈友谅的心不再是每天打鼓一样。

另外,陈友谅总共征集了数十万军队。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陈友谅的军队人数虽然多,但半数以上都是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的普通老百姓。这样的军队即使在数量上占到了便宜,却往往不会取胜。为什么呢?首先因为没有经过训练,老百姓就容易在作战时被打晕了,而忘记了该如何继续巧妙应敌;其次,把没有受过训练的老百姓拉来充当军士,很有点赶鸭子上架、仓促迎战的嫌疑,既然是赶鸭子上架,就会存在不情愿的逆反心理,这样在道义上就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在战斗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投诚倒戈的事。

找了个黄道吉日,陈友谅就带军出征了。陈友谅此次出征,是抱着“必胜”或“必死”的决心的,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朱元璋,今天我就要让你知道,我马王爷有几只眼!我要杀了你,昭告天下,我才是真命天子!来吧,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情报后,与众将如此这般如此那般地商量了一番,决计在江西境内与陈友谅展开决战,他心中隐隐地感到剿灭陈友谅的时机也许成熟了,他的皇帝之梦应该又靠前了一步。这一夜,朱元璋百感交集,回首自己的来时路,深一脚浅一脚,有过艰辛也有过安慰,尝过失败的滋味,也知道胜利的感觉。无论当初是因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现在已经义无反顾地开始走了,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胜利的钟声即将敲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要取胜的决心了,我要力战到底!

于是,朱元璋在自己的丞相府召开了一次紧急战前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好几百人。应天城内有一定级别的文官武将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一开始,朱元璋就直接了当地道:“明天,我们就要开赴江西了,可有的人对我们这次能否战胜陈友谅好像没有多大信心,更有一些人,认为陈友谅兵多,战船大,心中害怕。但我要告诉这些人,你们不要怀疑,更不要害怕。你们都不会忘记吧?几年前,陈友谅来进犯应天的时候,兵马也多,战船也大,可结果呢?不还是被我们打得哭爹叫娘、只恨爹娘少生一条腿吗?”

有人轻轻笑起来。凝重的会议气氛开始逐渐松弛。朱元璋接着道:“我不是在这里说大话。我说能够打败陈友谅是有充足的根据的。下面,就请李先生和刘先生把这种根据给大家讲一讲,大家掌声欢迎。”热烈的掌声中朱元璋坐了下去,李善长站了起来。李善长微微一笑,言道:“各位大人、各位将军,大家好,我这里只讲一点我们能够打败陈友谅的理由,那就是,陈友谅虽然号称有六十万兵马,但实际上,我们的兵马比陈友谅多!”

台下有人不自觉地小声嘀咕起来。是呀,二十万军队,怎么会比六十万军队多呢?只见李善长一捋颔下微微的胡须,不慌不忙地说道:“陈友谅的身边的确有几十万兵马,我们姑且就算作是六十万吧,可是,他那六十万人马里面,至少有一半是临时抓来的老百姓。临时抓来的老百姓,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能打仗吗?不能。这样一来,陈友谅的兵马就至少要减去一半。一半是多少?三十万。也就是说,陈友谅能用来同我们打仗的兵马,顶多只有三十万。”众人都屏气凝神谛听李善长的下文。因为,三十万还是比二十万多。就听李善长接着言道:“众所周知,陈友谅一贯暴戾成性、唯我独尊,手下将官貌合神离、各行其事。这样的军队,其战斗力至少要折扣一半。换句话说,陈友谅真正有战斗力能同我们打仗的军队,至多不超过十五万。陈友谅是十五万军队,而我们是二十万。二十万对十五万,孰多孰少、孰强孰弱,各位大人和将军,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李善长的这番话,虽然有狡辩的嫌疑,但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它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于是会场上开始有人轻笑,会议的气氛也渐趋活跃。

李善长稳稳地坐了下去。朱元璋再次站起来,说道:“同志们,李先生讲得好不好?”底下将士齐声喊“好!”随后,那刘基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刘基先是扫了众人一眼,然后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说:“各位,刚才李先生所言,是两军交战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和。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那是相当关键的。人和能干成一切事情!我们在朱大人的英明统率下,精诚团结如一人,而陈友谅内部,却勾心斗角、离心离德。实际上,我们不仅占有人和,天时地利也在我们这一边。我这里不想多说,我只想说一点,那就是,陈友谅跑到我们的地盘里来同我们开战,他能讨得了便宜吗?我的地盘听我的,强龙还怕地头蛇呢,何况我们可是比地头蛇厉害一百倍!另外,不说别的,光粮草问题,就够陈友谅头疼的了。我们只要在洪都一带把陈友谅拖住,并切断他与湖南、湖北的联系,那我现在就可以断言:陈友谅必将不战自溃!”

台下有人低低地欢呼起来,众人都知道刘基足智多谋,刘基说陈友谅必败,那陈友谅只有必败无疑了。而细想起来,刘基的话也确实很对。洪都在江西的中心,四周都是朱元璋的地盘,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陷在洪都一带,到什么地方去弄吃的喝的?

当然了,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一回事,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则又是另一回事。虽然朱元璋对此次出征江西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但在具体的军事布署上,却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有了前几次的前车之鉴,老朱变得更加地思维缜密,办事无懈可击,再加上他本就是天生的军事家,所以对于调兵遣将是得心应手。在人员安排上,除去周德兴、汤和等人留守应天外,其他能征惯战的大将,像徐达、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俞通海等人,朱元璋统统带在了身边。武将如此,文官也不例外。李善长、刘基自不必说,就是那个曾向朱元璋提出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老儒朱升,也出现在朱元璋远征江西的队伍中。很显然,那陈友谅倾巢倾“国”而来,朱元璋也摆出了生死决战的架式而去。

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硬仗,没人敢在这里面有什么疏忽,因为这里面堵得是N多万人的性命和一个人人趋之若鹜的皇位,为了这个,即使断头、即使牺牲也值得一搏!

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于能够当上皇帝那是连做梦都想,历代皇帝奢靡的生活,君临臣下的权威,妻妾成群的后宫,享用不尽的富贵荣华,相信没有人能够抵挡住诱惑。而对于那个从小受尽人家白眼,一直期望着能够出人头地的陈友谅和饱尝了生活的艰苦人间的辛酸的朱元璋来说,得到皇位更是期待又期待啊!

实际上,朱元璋的正妻马氏本来是想随朱元璋一同出征的。马氏是个聪慧的女人,她知道此战对朱元璋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她提出与朱元璋一同出征,是含有与朱元璋“同生死共患难”的意思。朱元璋自然明了马氏的心意,但最终没有同意。朱元璋对马氏道:“我走了,应天城就空了,剩着三弟、四弟在这里,也许会需要你帮衬的。”朱元璋既然这么说了,马氏只好点头应允。其实,朱元璋不同意马氏一起出征,主要的原因是,此次前去同陈友谅开战,规模大大超过以往,其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马氏一同去了,那朱元璋就平添了一层顾虑,要是马氏再出个什么三长两短,那朱元璋就很难原谅自己了。马氏对于朱元璋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在后面我们会说到。

前面我们也已经说到了,陈友谅的老婆,那个有着真皇后气质的张凤道,一直是陈友谅的军师级的人物,陈友谅前几次胜仗的取胜都是因为张凤道在自己的枕边吹了几阵有用的小风,这些小风就是谋略,依靠这些,陈友谅取得了很多次胜利。但是这次出征鄱阳湖,陈友谅觉得前几次都是听媳妇儿的,这次就听自己一次,于是着急忙活地召集兵马,不够的就强拉百姓顶替,向朱元璋大军冲杀过来了。但是偏偏就是这次,战争规模如此之大,陈友谅是彻底溃败。

惊心动魄鄱阳湖

60万对20万,这是历史上又一次有名的战争,这次战争算得上是决战,谁战胜对方,谁就可能称王,而另一方必然连称臣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早已经被杀掉而后快。这就是胜者成王败者成寇啊!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残忍。

既然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那就不如早早动手吧!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当时,仅从水军的阵容看上去,汉军占有明显优势,其巨舰高大威猛,铁皮闪烁黑光,虎虎逼人。

朱元璋仔细观察后,对众将领说:“这船如同赤壁之战里曹操的战舰,首尾相连,进退不便,我们一定可以破了他们!”于是,老朱下令自己的小船分成二十个小队,中间用小船载着火器弓弩,告诫众将说:“接近敌船后,先发火器,再发弓弩,舟船相接后,就可以开打了!”

由此,鄱阳湖大战彻底拉开了序幕。

其实朱元璋在一定程度上比陈友谅厉害是因为自己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勇士,这些人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奋勇杀敌,舍生忘死,全然不顾自己,把身家性命全都交给了朱元璋,这次鄱阳湖大战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得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先发,驱船直逼敌人巨舰。先锋部队都是厉害角色,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徐达,又是徐达表现得最出色,他身先士卒,击败汉军前锋,杀敌一千五百人,并俘获汉军巨舰一艘,使得军威大震。

首战告捷,对于朱元璋一方军士的心理来讲起了真正的鼓舞作用。大将俞通海乘风发射火炮,又一举焚毁汉军巨舰二十艘,汉兵被杀被溺死一万多人,不少兵将身上被点着了火,在水中不停地扑腾,看得朱军是哈哈大笑。

当然,汉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并不示弱,尽管遭受了一点小挫折,那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成长呢?他们调整状态,以巨舟逼近,箭弩齐发,朱元璋手下两位元帅当即战死。而且,汉兵船高,先施火攻,居高临下扔火把,连徐达的指挥船也被烧着了。徐达身为前锋临危不惧,边扑火边指挥,奋战拼搏。

我们可能很纳闷,陈友谅这样一个不仁不义不智,专业的自杀型选手,和高明过他十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朱重八PK(对战,竞争),怎么可能混了这么久不死?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有一个朋友,此人就是——张定边。

元末将星云集,光彩照人者比比皆是。但要论谁最牛,汉军的张定边认第二的话,恐怕没人敢认第一。

他是朱元璋的大将们最痛恨和最尊敬的对手。

张定边是陈友谅的发小,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终陈老大一生,只有对张定边的忠诚,陈友谅从来没有怀疑过。

而张定边,做为陈友谅的朋友,用他神奇的武功和智慧,给了陈友谅至死不渝的回报。

张定边文武双全,还懂阴阳,通医术,善谋略,是元末众将唯一的全能明星。当他看见朱元璋的指挥舰居中,高明地定下分兵引开朱军主力,全力追杀朱元璋的正确战术。这在中国叫“擒贼先擒王”,美国叫“斩首行动”,以色列叫“定点清除”,世界杯叫“两翼齐飞,中场突破”。朱军开始时并未在意,谁知他意在追杀朱元璋啊?朱元璋一看顿时有点慌了,掉头逃避时慌不择路,在离岸边近的地方就搁浅了。汉军一看,传说中的朱元璋居然被我们逼到了死角上,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吃唐僧肉吗?于是汉军众将士一拥而上,数艘巨舰及几千兵士就把朱元璋他们包围了起来。

危急时刻,才能看出谁对你忠心不二。值得庆幸的是,朱元璋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朱元璋手下猛将程国胜和陈兆先见此情景拼死抵抗,情急之下,牙将韩成跪告朱元璋说:“古人言杀身成仁,臣不敢爱其死”,言毕,他穿上朱元璋本人的冠服,面对密麻麻进攻的汉军大叫一声,投水而死。

好一个忠肝义胆!

汉军见“朱元璋”投水自杀,那怎一个兴奋了得?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几乎所有的汉军都得知这个朱元璋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已经招架不住攻势,跳水自杀了!于是围攻之势由原来的水泄不通变得可以过火车了,不少兵将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打捞“朱元璋”的尸体方面,准备捞上后剁成数块向陈友谅请功。现在这架势就更像《西游记》里的小妖捕获唐僧时的情景了,只不过汉军是为了邀功,小妖们是为了长生不老。

混战之间,朱元璋指挥舰上大将陈兆先和宋贵也战死了。

朱军知道真正的朱元璋还没死,那只不过是骗小朋友的小把戏,虽然让这群智商如此之低的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但是朱元璋还处在危险中,这在朱元璋身边的大将是心知肚明。

危急时刻,还得靠常遇春啊!常遇春的射箭水平是和花荣不相上下的。他指挥船队逼近敌将张定边巨舰,一箭射中正站在前甲板指挥的张定边,使得他本人的指挥舰不得不后撤。俞通海听说朱元璋被包围,也急红了眼,他从水战中抽出数艘船,一直冲向朱元璋的指挥舰,连挤带撞,总算是把大船从沙中撞动,重新返入深水之中,老朱因此躲过一大劫。

俞通海救了朱元璋后,心里一阵舒畅,心想,居然敢围困我家大帅,真是不想活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与廖永忠一起乘轻舸小船追击败走的张定边,边追边放箭,致使张定边身上中箭无数,完全成了一个刺猬,倒在甲板之上。

如果你还没有忘记,一定还记得前边为征战而死的花云壮士,他就是被张定边射成了蜂窝煤,今日张定边有这样的遭遇,应该也算是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了!

天色渐晚,暮色四合,朱元璋定定心神,鸣金收兵,召集众将领坐到一起,总结当天的作战经验。这边的战事正酣,也不能不管家里边的情况,为防止张士诚乘虚入寇,朱元璋命令徐达率一支部队回防应天。

第二日,朱元璋亲自布阵,与陈友谅再交手。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于右任传

    于右任传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也介绍了他的晚年生活。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热门推荐
  • 乱世倾城煞:夜残霜

    乱世倾城煞:夜残霜

    一个被称为“夜后”的女杀手横空出世,她戴着鎏银面具,用她的绝世身手逐渐倾斜了乱世的天平。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时代,叶归澜、莫霭、白羽笙、白羽聆、西门残雪,这群年轻人,怀揣着不同的热血与希冀,相逢在了滚滚的红尘烟霞之中……
  • 霸爱浓情:靳总的国民女神

    霸爱浓情:靳总的国民女神

    主持人询问:“初晴听说你之前离家六年这是真的吗?”初晴回答:“唔……你消息真灵通,对阿我曾经离开六年。”主持人再问:“那方便问是什么原因吗?”初晴回答:“可以啊嘻嘻,我那时候因为跟哥哥吵架所以离家出走了。”初晴可爱地吐了吐舌头。主持人一听很是讶异:“什么?是因为吵架,靳总方便我们询问原因吗?”靳司言看了主持人一眼回答:“因为我吃醋,所以把初儿给气跑了。”众人无语……
  • 血舞倾国

    血舞倾国

    她第一次见到衣若尘时,那是她到了伊人坊的第二个冬天,她重逢焱逆,是她五年之后在伊人坊嫁衣挂牌之日,但是她却忘记了那个有着世上罕见血眸的男子,深宫之中,步履维艰,那埋藏在心底的感情,和那已不明朗的友情,孰轻孰重,又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奴为奴,便是最低贱的奴。那华丽丽的背后,是徒生怨恨的心,支离破碎的梦。
  • 黑天鹅的咏叹调

    黑天鹅的咏叹调

    应该和梓爱这样的公主在一起,颜瘦瘦是只丑小鸭,是永远不能变成天鹅的丑小鸭。...
  • 重生之王牌经纪人

    重生之王牌经纪人

    重生十年前,王子城:“我是大明星杨蜜的经纪人!”那一年,他和德华成为兄弟。那一年,他和志玲有过一夕情缘。助理,苦力、保镖、男佣都是他的兼职。他是大众眼中的王牌经纪人,功成名就,无数的女明星都希望得到他的“照顾”。不料,王牌经纪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危险马上来临……
  • 卢则天后宫:男宠三千

    卢则天后宫:男宠三千

    “给本宫站住!”夜垄觞嗲嗲的说道。“朕知道错了”卢隐菲噘噘嘴回复着。还记得相遇时,真的不是她爱嫌东嫌西,这个纨绔子弟真的太过分了,动不动就摆出皇恩浩荡的高姿态,硬当她是青楼女子般的要她陪酒,气得她牙痒痒的,好想偷整他一番,可从他嘴里吐出的浑话,却让她不得不谨慎行事——他说:她不像是伺候人的,也不是没人伺候就什么都不行的人,咦?这该不会是表示……他其实已识破她的身分?!嗯~~那她就得低调点,免得被他找出破绽。可当她试图逃出他的魔掌,却屡试屡败,而他,不但丝毫不肯检讨他的为人处事,还敢大言不惭的说:他绝不是个不拘小节、不记旧恶的好人;而是个很小心眼、脾气暴躁、个性恶劣、态度差劲的坏人。两人笑笑。
  • 二十二次转身

    二十二次转身

    人生总会有许多的遗憾,或是感叹或是沮丧,也许还有再见。多希望下一次转身留下的不会是遗憾。
  • 山海拾闻

    山海拾闻

    故事是以山海经为蓝本,凭借其中的山海志、人物志、奇兽志为经,燧人弇兹氏三分支为纬展开的故事,故事有使用多线索共同递进的方式来讲述,以东行除妖为楔子,北海异兽、东荒破魔教、方寸山四圣兽、夜精遗后、西海恶闻、精怪归隐五部分部分共同推进,一点点的揭露起千年前的故事,神人治世、归墟传闻两部分,同时故事里面还有两条暗含的线索,将在最后揭露这两件最为神秘的故事。全书共三部分,四疆志、四荒志、四海志,每一部分都有八章,为保证全书的完整性,最后结尾是独立一章,揭露出世界史上最为神秘的“漩涡”。
  • 举世诛天

    举世诛天

    少年宅男,穿越到了一个道门为尊的世界里,过了十几年的苦日子。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本以为是好运开端,却陷入了一个惊天迷局。虽然丹田尽碎,魂魄残缺,但他另辟蹊径,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从此,洛长天踏上了一条报仇雪恨,封侯拜相,称霸道门,逆天而战的英雄之路。战祸频起,妖魔横生,天既不仁,举世诛天!
  • 彼岸:宿命

    彼岸:宿命

    (新手,学生党,更新不定,见谅)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被安排好一生,有的人注定碌碌无为,平凡一生,有的人却会在人生路上绽放耀眼的光。这就是命运而她的命运注定多舛,从天真的小女孩到嗜血女皇,不过是时间问题。命运这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手打开,是掌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