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800000027

第27章 朱元璋的亲密伙伴(4)

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江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面对大军来袭,朱元璋想了个办法,利用陈友谅的老相识康茂才假装已经投降朱元璋,表示愿意做陈友谅的内线,帮助陈友谅打败朱元璋。朱元璋趁陈友谅信心满满的时候派常遇春与冯国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做全军的主力,埋伏在石灰山侧,等待陈友谅的到来。

陈友谅可以说是大摇大摆地到来了,自以为可以找到康茂才,内外呼应,让龙江做老朱的葬身之地。但是在跟康茂才见面的地方喊了一个小时,嗓子都哑了也没把康茂才找出来。这时候四周是可怕的宁静。老陈觉得可能是上当了,但一想自己人多势众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壮着胆子登陆了。结果,老朱下令全面进军,常遇春举着黄旗就出现在陈友谅的面前,常遇春“嘿嘿”一笑,大手一挥,老陈几乎被黄色的旗弄花了眼,常遇春看时机已到,一阵冲杀,老陈的军队也不甘示弱,双方拼杀起来。但是毕竟是常遇春他们早有准备,而且个个在家把刀磨得贼快,就准备多杀几个汉兵,所以在气势上就已经胜了。

老陈的兵伤亡惨重,溃不成军。而且,常遇春他们赶上了好时候,当时龙江的水正好落潮,水浅沙多,陈友谅的大船这时候就没有小船那么机动灵活了,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常遇春哈哈大笑,指挥大军乘机追打陈友谅,陈友谅大败而逃,短时期内,相信不会再有机会卷土重来了。

在龙江大战里,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不久,便被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龙江战后的第三年,陈友谅以号称六十万大军倾巢来攻,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军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决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决战。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锁敌人的归路,交战中,陈友谅军船大、坚固,但速度慢,朱元璋军船小、速度快,操作灵活,两军相持,难解难分。陈友谅此次倾巢而动,就是为了彻底消灭朱元璋,于是一直关注朱元璋的动向,伺机擒贼先擒王。逮着个机会,陈友谅的人看到朱元璋的船搁浅在浅滩上,纷纷拥过来准备逮住朱元璋。那个陈友谅的发小,大将张定边奋勇当先,想把朱元璋抓活的,情况危急。这个时候该老常上场了,搭箭、拉弓,准备射箭,“嗖”一下,一箭过去,正好射伤张定边,随后,老常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老朱最终转危为安。

后来,老朱想起三国里的经典战例,决定用火攻陈友谅的巨无霸战舰,常遇春奉命积极组织火攻,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湖水变成一片红色。陈友谅率残舰撤往湖口,又受到朱元璋诸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堵截,陈友谅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这场决战扭转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陈友谅覆灭,使朱元璋成为群雄中之强者。常遇春因功受赏,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升为平章政事。

东征北伐,攻取元都

1364年七月,常遇春先是随徐达率军攻占庐州。接着,又与邓愈会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岭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风降附。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奉命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与徐达率军攻占了泰州。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徐达、常遇春的军队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翦除了张士诚的羽翼,平江孤立无援,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当时北方元朝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所以,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四月,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数,史称塔儿湾大捷。这一仗,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陕西的门槛,为攻取元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挥军西进,攻取山西。与精锐的王保保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将李思齐由凤翔奔临洮,力竭投降。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际,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奔逃,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奔和林。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1369七月,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常遇春逝世的消息由信使用最快速度于七月二十三日上午送达应天,朱元璋闻讯惊倒于龙椅上,对于遇春之死极为悲恸,并怕遇春之妻蓝氏接受不了,次日一早,马皇后就到遇春家且一直陪伴蓝氏。

次日,朱元璋也未上朝,召来刘基、李善长、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春后事,提出按宋太宗为韩王赵普的治丧礼仪来为遇春治丧。

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朱元璋给常遇春最高荣誉。自古至明代,封号谥忠武,只有唐朝尉迟氏、宋朝岳飞。遇春公是第三个。朱元璋还赋诗一首,表露其对常遇春逝世的极度悲哀。“朕有千行生铁泪,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自此开平王常遇春便永远长眠于钟山之上,永远地休息了。

日常生活中的常遇春

常遇春自从1355年追随朱元璋,参加采石矶渡江战役,到1369年夺取元上都开平、暴卒于柳河川为止,十四年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可以说无役不从,战无不胜。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他不仅有勇,而且也有智谋,常常以智取胜。或者设伏,使用奇兵;或者声东击西,出敌不备。在历次战役中都不乏其例。

常遇春爱惜自己的士兵,每次出征都是自己一马当先,后退的时候自己掩护,而且老常很有头脑,从来不打败仗,将士都以跟着他作战为荣。老常也很有纪律,虽然开始的时候犯过错误。在消灭陈友谅的一次战役中,徐达与常遇春一同伏击敌军,斩了一万人,抓活的有三千人。常遇春要杀掉俘虏,理由是:“这是我们的死敌,不杀就会留下后患。放虎归山必留后患!”徐达觉得不妥,一面制止常遇春的蛮横做法,一面急速派人报告朱元璋。但常遇春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足,还是趁夜活埋了一半俘虏。朱元璋知道后非常恼怒,命常遇春将剩余俘虏全部释放。老常有了这次教训,虚心改正,在自己的军队中严格申明法纪的重要性,所到之处不扰民、不添乱、不抢东西,规规矩矩。

老常作战神勇,心思也非常细腻。出身农家的孩子,最了解百姓的疾苦,知道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非常地辛苦。于是他和胡大海一起向朱元璋建议,免收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寨粮,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注重发展屯田事业,以解决军队的粮饷,从而减轻了占领地区百姓的沉重负担。

常遇春功不可没!

老常很会走人缘,与同事关系处理得很好。前面讲的他本人的魅力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在作战中他能够虚心与诸将研究对策,集思广益。这交给了大家畅所欲言的好机会,有话能说出来,不憋着,意见提得好还能加官进爵,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愿意做。他身为副将军,与徐达是黄金搭档,经常一起并肩作战。徐达比他小两岁,喊他大哥。但是老常从来不倚老卖老,征战时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谦逊地听从徐达的指挥,始终无小间。当时,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并称徐常。一个以谋略持重著称,一个以勇猛果敢闻名。朱元璋很会用将,以徐达为正,常遇春为副,用其所长,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常遇春与领导的关系也很不错。他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也特别器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是这么多年历代沙场上从来没有人建立过的。1365年二月,当常遇春率军征服江西上流未附郡县班师之后,朱元璋对常遇春论功行赏,特意表彰他“勤劳于外,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的功劳。常遇春对答颇为得体,他说,这是“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貌似宽厚心地实则阴险狠毒的朱元璋自然最爱听这样的话了。

常遇春的一生,从太平之战自告奋勇,到北出沙漠,攻无不胜,战无不克,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虽然才疏学浅,但是确是真正的军事天才,是真正的第一先锋。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得像是流星一样,但是永远光彩照人,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也将永远为人们所传颂。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很多人的存在,才使得结果是如此的明了,这些人跟随在朱元璋身边,鞍前马后、南征北战,用自己的生命祭奠这份光荣的使命,用自己的鲜血点燃了一个光辉朝代的圣火,他们可歌可泣,他们值得讲述。

第一谋士刘基

提起刘基,你脑子里最快闪现的形容词是什么?足智多谋、运筹帷幄还是神机妙算?估计很多都会是这样的词。不过,这些用在刘基身上确实是非常贴切。刘基是素有“天下第六福地”之称的南田人,跟诸葛亮和张良有一拼。

一般这样的人都是看过很多书的人,刘基涉猎的书很多,估计也很杂,但是他看书效果很好,学了能够用上,而且自己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研究,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无所不通了。古书上对于刘基的职称有很多的定位,人家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头衔有很多,有人可能觉得象学经纬跟军事谋略关系不大,但是其实关系很大。看电影《赤壁》你的感觉会更直观,诸葛亮观天象的时候拿着一个出了很多汗的小龟,那是东风要来的预兆。论文学,刘基也是个青年才俊,人家写的《郁离子》,那想象力可是能与《庄子》相媲美的。这样的一个有才华有谋略的人,得到他就是大幸。

刘基如此有才华,更重要的是他的为人非常的正直,后来的很多事可以证明这点。而且,刘基的长相很与众不同,一般像这样的谋士,长得书生一点会比较让人觉得贴切,但是传说中的刘基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儒雅潇洒的形象大相径庭,“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

刘基后来对于朱元璋的帮助非常的大,这我们后来会讲到。如此厉害的人要把他请出山自然是不一般的过程。事实上,刘伯温是朱元璋费了很大力气才请来的高士,其间过程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基出山了

刘基很早以前做过七品的小官儿,遇到朱元璋的时候已经50岁左右了,算是大器晚成的吧。后来解甲归田也是出于无奈。诸葛亮在卧龙的时候那是相当的有名气,刘基也不例外。朱元璋很早以前就对刘基的名号如雷贯耳。有一次他同李善长谈话,就问李善长,汉高祖刘邦靠什么平定的天下?李善长说,汉高祖有眼光识人,正是因为拥有三杰才得到天下的。“三杰”是谁?也就是萧何、韩信、张良。朱元璋低头想了一会儿说:“先生可谓我的萧何,徐达是我的韩信,那我张良是谁呢?”说完看着李善长,眼神是很渴望的。李善长见状,立即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于是推荐了浦江的宋濂,元璋却摇摇头说:“这人我倒是听说过,他有学问,还会写文章,可是听说有个青田刘伯温,据说是个文武全才,可有此事?”

李善长、陶安等人一听,立刻点头称是,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并且,马不停蹄地派人去挖这条真龙。

朱元璋的使者征服刘基

1359年朱元璋军攻克处州后,就命部下总制孙炎招致刘基。大家注意,朱元璋没用聘请,而是用的招致。这朱元璋架子还不小。但是后来他会知道如果用聘请,可能过程不会这么复杂。

早在朱元璋行动之前早就有人行动了,还真是应了那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那起这个大早的人会是谁呢?

朱元璋手下有一爱将胡大海。强将手下无弱兵,胡大海也不是等闲之辈。胡大海是个武将,虽然是习武之人,看似粗犷,但胡大海不读书却懂得“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另外胡大海不同于其他习武之人的还有一点,就是好结交士人,所到之处都要访求豪杰。有无人可敌的勇武之力,再加上文人细腻的心思和善结交,胡大海还真是与众不同。胡大海奉命攻克了婺州路、处州路。这婺州、处州地处江浙东部,正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史上的名人出了一个又一个。胡大海一听说此地的历史,马上明白绝好的结交士人的机会来了,这怎么能错过?于是一一拜访,后来很多人的出现,都要感谢大海同学的举荐,比方说浙东四学士,也就是宋濂、刘基、章溢、叶琛。

朱元璋占领了处州后,就派樊观为专使,带着各种礼品包括五粮液、茅台酒去见刘基。可是,樊观还没到,胡大海这个勤奋的人已经行动了。

不过,胡大海可能是有什么事没办法亲自去,于是让孙炎代劳。

这个孙炎也不简单。这时他是处州总制官,也就是处州的行政长官,最高级别的长官。孙炎是句容人,也是朱元璋的同乡,看来老朱的老乡还真是不少。孙炎站在煤堆里不龇牙没人看得见他,能跟包拯相媲美,而且腿脚不太好。但是身残志不残,很有点经国之才,并且会写诗,“下笔一扫,百纸立尽。辞彩烂然,惊动江东”,这是称赞他才情的诗,看来在江南一代还真是没人不知道啊。另外,要是有人跟孙炎讨论点什么事儿,短时间内不会怎么样,但是时间长了,先是会累死,然后会被堵死,但是你还不得不服,没准还真能把死人说活了。孙炎的嘴不好惹啊!孙炎还热衷于招揽贤士,许多豪杰都与他有交往。早在朱元璋攻占集庆时,孙炎就曾向朱元璋进谏“延揽智能士,以图大业”。后来,孙炎做了处州总制。眼见的处州就是个烂摊子。孙炎有本事,用仁义把处州变得大家一团和气,见面恨不能彼此拥抱。这样相亲相爱的地方,自然是吸引人啊!孙炎就利用八小时后的时间在山里像是挖财宝一样地挖掘那些有才能但是躲到山里不肯出来的高人。

孙炎兴冲冲地去招刘基,高兴而去,败兴而归。

同类推荐
  •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热门推荐
  • 中国情人

    中国情人

    古老民族的情欲史,少年中国的反转片!西方价值遭遇中式思维,会有怎样的尴尬?看韩东归来!剑指中国人的狂欢与沉沦!20世纪90年代中期,“艺术家”张朝晖和女友瞿红、好友常乐在京郊“艺术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随后,为了寻找梦想,张朝晖孤身一人远走美国。14年后,在国外遇到发展瓶颈的张朝晖回到国内寻找机会。而此时的瞿红已经成了一位颇具眼光的艺术品投资商,常乐也成了频频上镜的“国学大师”,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三人再次相遇,饭桌上的众人的寒暄,让张有些眩晕,他似乎已经不能适应国内这十几年的变化……《中国情人》极尽韩东式的幽默,在精简的叙述中描绘了中国跨世纪以来的翻天巨变、中西价值的剧烈冲突以及我们时代的爱与疯狂。18岁以下读者谨慎阅读《中国情人》!
  • 戮界

    戮界

    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家族,经历了一场生死之劫,一个孩子活了下来,当他摆脱恶魔手掌,经历无限的苦战,成为大陆顶峰人物……一个个的上古魔神,神族…纷纷出现,他的宿命是什么?随天摆布…还是逆天而上?
  • 六道魂殇

    六道魂殇

    六道轮回,万古法则,破法而行,独步天下,六道魂殇,逆天而行。
  • 无赖女帝:反扑腹黑丞相

    无赖女帝:反扑腹黑丞相

    【一对一绝对宠文放心入坑】第一次:“丞相大人,陛下去西宫调戏陈国太子殿下了。”“把太子殿下阉了。”第二次:“丞相大人,陛下去陈国调戏三皇子了。”“把她给我绑回来。”第三次:“丞相大人,陛下说要过来调戏你。”“待本相梳洗一番,再让她进来。”花添添这一生没什么理想,反正皇权也被那个从里到外都透着腹黑气息的丞相夺了,好不容易借调戏美男打发她无聊的人生,这个男人居然说什么色都是空,要专心治理这炎国的大好江山。放屁,放屁,她要翻身,她要翻身!
  • 笙命不息

    笙命不息

    她,是被记住,被厌恶的生命,她生来就不是为自己而活,母亲留下她只因为她能为同母异父的弟弟提供一切所需,只因为她是命中注定。她的生命,一次次被污秽淹没,被血水淹没,被海水淹没,被大火淹没,被土壤淹没……她有死的心,可是上帝偏偏不允许,偏偏一次又一次让她苏醒……她可以挽救生命,但是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却无能为力挽留,到最后只能帮她们完成未实现的事……从微暖到冰冷,再到冰雪消融。从不重要的人成为最重要的人。让曾经恨的人成为如今爱的人。她恨这个世界,也爱这个世界。她内心的愿望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实现?
  • 暗黑植物

    暗黑植物

    植物也能打僵尸,这个世界太疯狂了。追女神,被一顿奚落,想要散心,却意外的掉落湖水中……末世开启,世界巨变,丧尸、变异兽、变异植物横行……血月出现,是因为什么……神秘人是谁,为什么会开口提醒…………这一切的一切,手里面握着向日葵的江尘,发誓要把这一切全部搞清楚……
  • 图宅术

    图宅术

    古代玄学弟子意外穿越到现代社会,凭借自幼所学的图宅相术之技能,他一路栉风沐雨,纵横于商场、官场、情场之间,最终修成正果,并享尽荣华富贵。其间更是桃花运连连,无论是富贵人家的美貌女儿,还是纯洁秀丽的官员之女;甚至是英姿飒爽的陆军女军官,都毫无悬念的爱上了他。什么样的住宅可以使主人富寿长存?相同的人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怎样调节风水布局才能平步青云财源广进?……这个世界,无处不暗藏着玄机,暗藏官运商机。图宅术小说群:126273596(书友苏格提供,欢迎加入)【友情提示】:据部分读者反映,本书有令人怦然心动的暧昧情节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希望个别真纯或者装纯的人士在伴侣的陪同下阅读,以防尴尬情景出现。
  •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灯会元

    五灯会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傲然

    异世傲然

    他是一个命途坎坷的修真者,他是一个独行异世的强盗。他为了钱财不惜抢劫一个国王,他为了复仇不惜把整个世界搅的天翻地覆,他为了师门尊严不惜与众神为敌。他为仇闯神界、屠神魔,他为情闹龙界、敌死神,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守护自己的亲人。他的名字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他就是天剑门徒——楚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