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8900000053

第53章 中曰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10)

“东亚FTA”的缔结实际上意味着建立起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圈。任何经济圈的建立都必以若干个“核心国家”的存在为前提,这些国家的团结一致是这种经济圈建立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德、法两国的和解,欧盟的建立就难以想象,而“东亚经济圈”的建立也必将以中日两国为核心、以中日携手共建为条件,而这又以中日两国实现真正和解为基本前提;反过来说,“东亚FTA”和“东亚共同体”理念的确立本身,就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走向真正和解。过去一段时期,日本曾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而如今中国和日本已同时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平崛起的中国正在不断地上升,日本应当冷静地接受这一事实。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会对日本构成威胁,而只会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已被最近“中国特需”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事实所证实,而时日本的经济复苏也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从现实意义来看,“东亚FTA”和“东亚共同体”理念的确立有助于中日两国共同跨越历史问题的沟壑,构筑互相信赖和向前看的新型关系。具体而言,“东亚FTA”和“东亚共同体”理念的确立可望带来下列图示的变化:中日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一加强经济合作一相互依赖感增加一相互信赖感增强一克服历史问题一达到真正和解一推动“东亚FTA”和“东亚共同体”进程。

三“东亚FTA”的可能性

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文化各异、宗教繁多、情况比较复杂,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文化、历史及风俗上的相近性等方面的共同点。从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同属一个地区,存在着诸多走向统合的有利条件。因篇幅所限,本文拟只限于探讨走向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

(一)区域内的经济互补性

中国、ASEAN各国劳动力和资源丰富,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则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各国和地区主要产品的特化系数差异见表6-20。特化系数(特化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是表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特化系数越高,表示竞争力就越高。如表6-20所示,中国产品中,以服装为中心的轻工产品的竞争力最强,而化工产品最弱,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和简单机械类产品居中,和具有相同产业竞争力结构的泰国、印尼等国家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而日本主要产品的特化系数与中国恰恰相反。这说明中日两国存在着很强的互补关系。中国同ASEAN等国家存在若干的竞争关系,但总体来看,中国、ASEAN各国与日本存在着互补关系。

尽管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失去的10年”,但其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第一金融大国、债权大国的地位并未发生变化;而且,日本拥有从应用技术到高端技术各种层次的先进技术,制造业技术在世界上仍遥遥领先。而其他东亚经济体,特别是中国拥有相对丰富的资源,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人工费低廉。从国际分工来看,日本与东亚域内其他经济体之间除个别领域处于水平分工状态以外,绝大多数领域基本处于垂直分工状态。在这种互补关系下的合作,各自的优势均将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更容易趋于统合;而日本与美国和欧洲之间基本处于水平分工状态,竞争大于合作。

(二)区域内的经济依存关系

1.区域内贸易

2003年底,东亚地区内贸易已达本地区贸易总额的52.4%,低于欧盟(58.7%),但远远高于NAFTA(44.6%)。从日本对东亚地区的依存度来看,出口和进口分别为39.2%和42.3%(2001年),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这虽然不及德国对EU的56.4%和54.1%(1998年),但却远远高于美国对NAFTA的35.0%和30.0%(1998年)。目前的问题是,东亚地区对日本的依赖程度,出口仅为8.9%,进口仅为12.3%(2001年),仍处于低水平状态(见表6——21)。但这也意味着今后本区域内贸易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的余地还很大。

2.外国直接投资(FDI)

迄今为止,东亚经济在“后发型利益”、“后发关联效应”、“多层次追赶结构”等的特殊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东亚地区的工业化与其说是“内发性”的,倒不如说是以不断扩大、不断吸引外资的形式而形成的“外向型”工业化。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几乎都是通过扩大吸引国外的直接投资来带动生产发展,通过扩第大出口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东亚的直接投资中,日本所占比重章最大。在高峰期的1993年,在东亚地区直接投资余额中,日本的投中资达到650亿美元,远远高于美国的380亿美元和欧盟的230亿美日元。1997年,东亚九个经济体(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泰贸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从日本吸引的直接投资,合计为1096亿美元,远远高于居第二位的美国的645亿美元-,此后开始沾下降。另外,从投资产业来看,日本向欧美的直接投资主要是投向展非制造业,而向东亚地区的投资中,以制造业为主,比例超过了势60%。这种投资结构对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但日本对东亚的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三点:(1)东亚地区吸收的外资中,日本的投资份额在下降。过去,东亚地区的投资主要来自于日本,例如1990年日本的投资达26%。但最近欧美的投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99年对东亚的直接投资额中,来自日本的投资下降为8%。(2)日本对东亚的直接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近年波动较大。如图6——6所示,日本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从1994-1997年一直保持在20%以上。此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路下降,1999年下降到11%,2001年虽然恢复到20.1%,但2002年又下降到15.3%,2003年又恢复到17.7%,2004年度又猛升到26.4%。(3)日本对东亚的证券投资(间接投资)很少,这是今后亟需解决的课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加剧、日本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等,但从中也可窥视到日本经济战略已从“脱亚入美”向“欧美亚并重”转换。迄今为止,东亚地区的资本合作及直接投资的轨迹,依据“雁行模式”原理,先是由日本投向亚洲“四小龙”,接下来是投向东盟和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内直接投资开始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日本的投资量虽然仍居首位,但“四小龙”向东盟和中国的投资急剧增加,特别是近两三年内,港台向内地投资和韩国向中国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日本。

(三)区域内经济关系良性循环机制

东亚经济合作虽然面临各种问题,但因经济互补性和相互依赖关系的存在,其发展基本上是顺利的,而且形成了直接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日本扩大对东亚直接投资的动机在于:“广场协议”以后,日元不断升值使国内出现大量过剩资金。由于“后发效应”的终结,其国内投资空间变小,剩余资本在国内“自我繁殖功能的丧失”,迫使日企将目光转向海外,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处于饱和和激烈竞争状态的家电资本,还是卷入世界经济竞争浪潮的IT和半导体资本,都陷入难以增值的困境。因此,这些资本不时地以某一生产工序或整个生产过程的形式转入东亚地区,跨越工资和汇率的壁垒以达到自我保护,或谋求跨国公司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扩大的推力要因是先进国家的过剩资本存在,而与此相对应的拉力要因是本地区各经济体相继推行的贸易自由化、吸引外资和开放等一系列的外向型工业化政策。随着吸引外资的扩大,资金接受方的各国,特别是中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成为颇具魅力的存在。从发达国家引进的直接投资、ODA和对外贸易相互促进联动,在本地区形成了良性循环局面。

(四)其他有利因素

除上述有利条件以外,最近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有利因素。由于过去遭受过日本的侵略,而日本又没有像德国那样对侵略战争进行认真悔过,加之战前“大东亚共荣圈”阴影的负面影响,东亚各国长期以来对日本始终抱有怀疑和警惕,特别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进入“鼎盛”时期后,东亚各国更担心日本的经济扩张会影响到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正是东亚各国对日本的不信任和戒备,才使得日本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亚洲经济合作的计划接连受挫。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各国对日本的作用从过去的抵抗、警惕转为某种期待;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和衰退,也使各国对日本经济扩张的忧虑减轻;另外,日本经济的萧条也严重制约了亚洲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东亚各国反而都转而企盼日本经济的复苏,以利于扩大本地区内贸易总量。东亚各国对日姿态的转变为“东亚FTA”和“东亚共同体”的构筑带来了新的机遇。

过去曾处于竞争状态的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预计今后在东盟范围内很难再出现像李光耀、马哈蒂尔、苏哈托那样的强有力人物,东盟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相对减弱,政治和经济同时繁荣的局面将很难重现。东盟由于政局不稳、经济徘徊,发展速度趋缓,其单独发展为一个强大地区势力的可能性较小,其与中国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关系只能由对立转向联合。而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事实上也正向这种方向发展。

另外,近年来东亚金融合作进展也很迅速。1998年8月日本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构想”由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反对而未能得以实现。但后来情况已经发生明显逆转。2000年5月,“东盟+中日韩财长会议”达成了货币互换协定。这标志着东亚金融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亚洲金融合作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X2003年10月,东盟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厘宣言》,使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在2020年完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并在政治、安全等广泛领域实施统合。

四、中日FTA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艰巨性

目前,中日两国在签订FTA问题上尚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按理说,中日贸易和直接投资数额巨大,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已很高,签订双边FTA或EPA(经济伙伴协定)应是顺理成章之事。中方已向日方多次提议尽快进行相关谈判。尽管日本企业界对签订中日FTA十分积极,但至今未能得到其政府的积极回应。

日方以如下几点作为其态度消极的理由。经济因素为:(1)中日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2)农业问题;(3)劳动力流动问题,即唯恐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大军涌入日本市场。非经济因素为:(1)中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由此导致互信度下降、国民感情恶化等;(2)东亚经济合作主导权问题,也就是谁当“头”的问题;(3)美国因素,即美国决不希望在东亚出现一个“排美”或“冷美”的区域经济合作集团,日本作为“以日美关系为外交基轴”的国家,其对华政策受到美国因素的牵制。

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但在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中日两国的积极参与,东亚合作不可能得到顺利进展。

日本有人认为,中国加强同东盟的经济合作,扩大自身的影响会对日本与东盟的传统关系产生威胁;也有人认为,日本在中国之后决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在与中国“叫板”。而事实并非如此。既然日本目前还不愿意与中国就FTA问题进行谈判,那么中国与日本首先分别同东盟缔结FTA,既是一个自然发展进程和现实选择,同时也是一种经由东盟的间接合作方式,最终将促进包括2001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历次“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上曾多次提出相关倡议。2005年以来,中国驻日大使王毅也在多次讲演中呼吁进行中日FTA谈判。

中日在内的东亚FTA的实现。这一进程可能米取如下方式:先易后难,从双边走向多边,从能源、货币等专业性领域走向综合性的东亚FTA、东亚共同体(EAC),乃至亚盟(AU)。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于2004年6月对200家中日大企业所作的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日本企业和86%的中国企业赞成缔结中日FTA。另据日本有关部门最近测算,如果中日缔结FTA,将使日本GDP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日本与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缔结FTA对GDP的贡献率。从这些迹象看,今后中日FTA问题有可能出现峰回路转的突破性进展。

综上所述,东亚FTA以及东亚共同体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但这又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缔结东亚FTA,东亚各经济体都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主导权问题、日本农业问题、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民族产业保护问题、日本与其邻国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以及美国因素的干扰等经济外因素。克服这些困难既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欧洲走向合作和统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历程,东亚地区情况远比欧洲更为复杂,实现东亚FTA和东亚共同体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中日两国应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东亚合作方面应加强协调。走向区域合作的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理念的确立、走向合作的积极姿态和不断向前走的过程。东亚各国应就走向统合达成共识,并将其作为本国地区战略的基础。在这一前提下,中日之间以及日本和其他亚洲邻国之间存在的历史问题都会容易得到缓解。可见,走向东亚经济合作,不仅仅是本地区各国实现共同繁荣的需要,而且也是在双边政治与安全关系以及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实现共赢的需要。

2006年10月以来,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回暖”趋势。这一局面无疑给中日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红旗漫卷:画桥革命根据地斗争风云录

    红旗漫卷:画桥革命根据地斗争风云录

    在全球共欢、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之际,由王卫东等精心编撰的革命史籍《红旗漫卷》一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本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的集子,既是对余江县画桥镇这块红色土地以及这方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歌颂,又是对正气贯日月、丹心照千秋的革命先烈们的深切缅怀,也是给新中国六十华诞的一份献礼。红色土地魂牵梦萦,父老乡亲没齿难忘。
  •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主脉,以对问题的坦诚关注与直率揭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对教育理念的自我审视、自我追问中,作思想道德教育活力的追寻,在对思想教育中的诸多观点、疑点、盲点、争议点作深度剖析、理性甄辨中,作激活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求索,其意在于热切呼唤教育者从权威世界走向对象世界,从理念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以自己的博大胸襟与开放视野,提升自己正视问题的勇气与破解问题的智慧,从而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意蕴与社会强力,一展理论创新的锐气和思想开放的清新,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时代俱进的时代风采。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 (Dr.Rodrich 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 儿子娃娃

    儿子娃娃

    本书是作者在援疆三年半的一个散文集,主要记述了作者三年半作为一个农委干部,下基层、访农户,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歌颂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描绘了祖国边疆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热门推荐
  • 深衣考误

    深衣考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依然在那条回家的路上

    爱,依然在那条回家的路上

    青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大致相同却又不同。相同的是都经历过或正经历着那段时光,而不同的是——颜值!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感同身受,潸然泪下。““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我们这种人就只有大学了。”虽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沈佳怡,然而,沈佳怡并不会属于每一个人。沈佳怡的故事是大多数人的故事,也是大多数人的青春,这样的青春始终只能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想象中。真正的青春,正在开始、正在那条回家的路上。
  •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本书对几百个中国地理未解之谜进行全面剖析、深入开掘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真实,引导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读者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 ,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和文化视野。
  • 黑道之纵横都市

    黑道之纵横都市

    他出身草根,受训死亡山谷。混迹于都市的黑白两道之间。他轻生死,重情义。却因兄弟之情而擦肩初恋。他深爱社会,痛恨毒品。只为锻造全新的地下秩序他,就是小勇哥。
  • 天才厨师吃货宝宝

    天才厨师吃货宝宝

    一个是乐观开朗的吃货宝宝、一个是恶魔般帅气、冷酷的天才糕点师、本来两个性别不同的人、却在不经意间相识、相恋。。。“冷峻泽,你会永远爱我吗”“会、永远永远,谁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说完,男生吻上女生的唇,霸道的吮吸着她身上独特的香味。。
  • 重生之千金归来

    重生之千金归来

    这年头渣男和白莲都是批量产的,衣冠禽兽的慈父,丈夫是个斯文败类,继母风骚阴狠,还有那个人前温柔,背后捅刀子的毒莲花妹妹,上辈子苏锦倒霉摊上这么极品一家人,重生后,苏锦同志发誓定要玩死这人渣不手软!
  • 灵神道

    灵神道

    强者,灵神道,一飞冲天!傲立群雄!(求收藏!)
  • 别走我的他

    别走我的他

    本故事讲述着一个平凡的女孩从青春到剩女过程的寻爱之旅。暗恋时的她,遇到追求者的她,渴望爱情的她,相亲的她.......每一时段的她都有淡淡的故事。
  • 望天树杀人事件

    望天树杀人事件

    暑假,初中生苏杰与当刑警的舅舅周渊易原本准备去海南度假。在飞机上,舅舅巧遇中学同学上官小商、以及与上官同行的小学生黄寰宇。但当飞机降落在机场时,苏杰才发现在舅舅的刻意安排下,他们竟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而舅舅之所以这样安排,正是为了规避一场针对黄寰宇的绑架案。为了躲避绑匪,四人来到中老边境的望天树自然保护区,与他们同车的,还有一位漂亮的女歌手,可那位女歌手第二天却在望天树的树冠空中走廊上凭空离奇消失,当夜,上官小商也在哈尼族村寨中的一间密室里不幸遇害,一具来历不明的尸体则静静漂浮在村寨外的南腊河上…
  • 血色迷恋

    血色迷恋

    某日白璃〝偶遇〞斗篷大叔:〝咱不熟。〞某男:〝多接触就熟了。〞某日白璃目睹大叔,哦不,美男真容:〝朋友的话还是能做的。〞美男:〝男女朋友。〞某日白璃被美男拐走少女心:〝求负责。〞美男已消失联。三世轮回注定坎坷,千年无法厮守必然心悲,然若有真情则坚石可击。光与暗的结合注定谱写一曲轮回悲歌!但几世轮回千年万年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