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8600000003

第3章 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2)

孟昶死后,花蕊夫人一干诸人免不了还要入宫面圣谢恩,花蕊夫人处在孝期,全身缟素,虽然不施脂粉,却如出水芙蓉一般清丽脱俗,身上不染一丝北方女子的粗犷俗气,尽是南国女儿的淡雅灵秀。此时赵匡胤已经将孟昶除去,不必再有任何顾忌,对花蕊夫人更是肆无忌惮。他下令让花蕊夫人留宿宫中侍宴。没有了孟昶,作为一个嫔妃,花蕊夫人此时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她只能在权力面前低头。于是,赵匡胤召集臣工,饮酒作乐。赵匡胤早已知晓花蕊夫人深通音律,填词作诗也是宫中翘楚。他听闻花蕊夫人在蜀中之时,曾作词百余首。便道:“何不即席吟诗?一来为诸臣工助兴,二来也能彰显才华。”天命不可违。花蕊夫人无奈,只能唱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花蕊夫人吟罢此词,想到自己今昔之别,从前贵为皇妃现在却要侍宴,国破家亡,不禁泣涕涟涟,说道:“这首词是于离蜀途中所作,是在途经葭萌关时题在驿站的墙壁上的。当初在蜀国时,国主曾作‘万里朝天曲’,并且命我填词和曲,国主之意原本是万里来朝,蜀国万世兴旺。后来李艳娘入宫,喜欢梳高髻,国主十分喜欢,因而宫人们多学李艳娘也梳高髻邀宠,并把这种高髻叫作‘朝天髻’,在宫中广为流传,当时都认为天下万民入蜀朝拜,谁承想当谶语成真,蜀国臣民却万里来京,来宋朝见天子。我每想到此,一是感叹天命难测,人力微薄,同时也觉得沧海桑田,人事凋零,让人唏嘘。希望陛下能够体恤。”

花蕊夫人说完,泪如雨下,悲痛不能自已。赵匡胤听她倚乐吟词,字字珠玑,声音婉转清丽,如乳莺轻啼,又看她梨花带雨,面若春桃,心中更是怜爱有加,再细细品味这首小词,心中不觉感慨万千,一时间各种心绪涌上心头,竟然眉头轻锁,许久不语,只是将盛好的浓酒接连饮了三杯,良久,他才说道:“你的才华从这首词中已见非凡,作词的笔力丝毫不逊于饱读诗书的男子,何不再作一首诗,让在座的诸位更见你的风采?”

花蕊夫人并不答话,沉默片刻,随口吟道:“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赵匡胤听罢不觉一怔,这首诗虽然是花蕊夫人匆匆写成,但是行文间有一股男儿慷慨悲凉的气概,试想,花蕊夫人以亡国之人的身份侍宴,在天子面前竟毫不慌乱,不但镇定自若,反而能写出这么一首铿锵有力的诗。他自忖花蕊夫人不但貌美,才情也高,更难得的是她能唱出“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豪迈,如果说之前赵匡胤只是对花蕊夫人的美貌垂涎,那么现在,他无疑对花蕊夫人又多了几分敬慕之情,愈加喜爱。因此,他竟不顾宫人臣子的流言,毅然将花蕊夫人留宿宫中,并且不久之后诏赐花蕊夫人为贵妃,愈加宠幸。很长时间里,只要闲来无事便定要到花蕊夫人宫中,饮酒听曲。花蕊夫人虽然心中不情愿,但是身为所困,也是不得已。只能曲意奉迎,被召入宫。

花蕊夫人虽然被封为贵妃,但是生活并不如意,她与赵匡胤本无深情,是赵匡胤强迫,更何况她与孟昶本为连理,恩爱无比,虽然孟昶已死,但是让她立刻忘掉孟昶,转投新人,却也无法接受。因此花蕊夫人虽流落宫中,但心中有百千愁肠,不但不能与他人说,反而每天还要笑对赵匡胤,不能让他看出一点痛楚,因而花蕊夫人每日虽有如雨的泪水也只能往肚子里流。

一日,月圆之夜,花蕊夫人信步花园,看见各色名花都竞相绽放,在月色的映衬下,不但别有景致,更兼有暗香扑鼻,令人愉悦。花蕊夫人想起多年前也是在这样的夜色中,她与孟昶两人双双游园,她翩若惊鸿,孟昶挥毫泼墨写了那首《玉楼春》。想到这里,她不禁潸然泪下,不能自已,由于思夫心切,她便斗胆私下画了一张孟昶的画像,日日悬挂在宫内,每日焚香祷告,思念至深时便到画像前静坐,聊慰相思之苦。

谁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匡胤常去花蕊夫人宫中走动,虽然花蕊夫人每日小心翼翼但仍不免被赵匡胤发现。有次赵匡胤又来花蕊夫人宫中,看见她正对悬挂在墙壁上的一张画像跪拜,赵匡胤细观画像,更觉得十分面熟,心中奇怪,便问她这是何人的画像,为何挂在宫廷之中?花蕊夫人心中大惊,知道如果事情泄露,难逃罪责,甚至有杀身之祸,于是连忙定神,说道:“画中之人乃是宜子神像,据说诚心跪拜便可多得子嗣,臣妾侍奉多时,想为陛下多得皇子,使皇家人丁繁茂,永世昌盛。”赵匡胤听后大喜,连忙说道:

“妃子有此想法实在是难能可贵,朕心甚慰,只是宜子神乃是送子神灵,若供奉在寝室之中,只恐亵渎神灵,对绵延皇族不利,不如且找间僻静宫室,插香立牌,将这位神灵供奉。妃子以为如何?”花蕊夫人听赵匡胤如此说,知道自己逃过一劫,不觉在心中长舒一口气,忙道:“陛下考虑得周全,臣妾谨遵圣命。”

赵匡胤与花蕊夫人的这段轶事被宫人听了去,诸多嫔妃都以为这所谓的宜子神像真的能够绵延子嗣,使自己能够一朝诞得龙子,从此富贵。因此便都到花蕊夫人处求取宜子神像,悬挂宫中,虔诚跪拜。不久之后,花蕊夫人的这张宜子神像竟然突破了宫闱的限制,传到了民间,民间的许多百姓家里也多供奉这所谓的宜子神像以求多子多福。宜子神像竟开始慢慢流传以至今日,花蕊夫人的思夫之情,用这种方式得以流布天下也算是对她痴情的告慰吧,而孟昶九泉之下如果知道花蕊夫人的苦心,一定也会感念花蕊夫人的厚意深情。然而此时他们已经是人鬼殊途,花蕊夫人虽然是贰夫之人,但她既是情非得已,又能在身为贵妃之后仍念旧情,殊为难得;而孟昶虽为亡国之君,但能得到花蕊夫人念念不忘,泉下有知,也当毫无憾事了吧!野史上关于这一点还收录了后人对此的评价:“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历史上总是不乏打着圣贤的假道学,但这首诗感慨花蕊夫人的真情厚意,为花蕊夫人唱一首悲慨之歌也是殊为难得。

◆繁花易逝终成迷

关于花蕊夫人的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野史上对于花蕊夫人的死记载得比较离奇。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召花蕊夫人入宫侍宴的时候,命花蕊夫人亲自为他斟酒,花蕊夫人本是性格刚烈、义不受辱的女子,自己身为孟昶的爱妃,就绝不会为赵匡胤侍宴,因此拒不斟酒,厉声道:“我乃是楚王侍妾,自古臣不贰君,女不贰夫,陛下何必苦苦羞辱,更何况我丧服未除,孝期未满,愿陛下体谅臣妾,保全臣妾为人妻妾的名声。”花蕊夫人言辞恳切,不卑不亢,赵匡胤一方面为花蕊夫人的坚贞震惊,另一方面又因为她的冒犯而大为恼火,道:“我大宋入蜀时,只有区区三万之众,蜀国有精兵二十余万,以二十万御三万而全军覆没,蜀国气数已尽,实在是天命亡蜀,对于这气数已尽的皇帝你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花蕊夫人正色道:

“行军打仗本是难以预料的事,虽然说是天命难测,但说到底还是人为,臣妾不独留恋旧朝,更哀叹国主。”说到痛心处,花蕊夫人开口吟道: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今蜀亡国实在非我一人能力挽。”言毕,泣涕涟涟,不能自已。赵匡胤沉吟不语,良久长叹,道:

“夫人何至于此?今楚王已逝,夫人当节哀,切莫过于悲伤。”花蕊夫人厉声责问赵匡胤孟昶死因,“国主本无大恙,何至于驾鹤西去?我命至今时,本无留恋,皆因国主之故,残生至此,今主上已去,国破人凋,我还有何面目残存于世?”言毕,一头撞向殿内石柱,顿时鲜血如注,染红了一片,赵匡胤大惊,等回过神来欲去阻拦时,花蕊夫人已经气绝,只能长叹“真是千古奇女子”。赵匡胤本打算将花蕊夫人据为己有,怎料反而致花蕊夫人身死,惋惜之情充溢心胸,赵匡胤虽与花蕊夫人相识甚短,但看她吟诗作词,举止风度早生敬慕之情,因而痛惜之余,赵匡胤下令将花蕊夫人以贵妃之礼厚葬,并专门为花蕊夫人立牌刻碑,以示怀念敬慕之情。

这种说法源自野史,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大约是源于后世对花蕊夫人的品节推崇备至,因而将花蕊夫人入住宫内、被赵匡胤封为嫔妃之事隐而不谈,反而将她的贞洁情操过度渲染,让她在侍宴中以身殉国,为花蕊夫人本就高洁的节操再添上浓重一笔。然而,历史上真正的花蕊夫人确实入住宫中,并极受赵匡胤的宠爱,但这一点并不能成为诟病花蕊夫人德行的口实,在当时皇权至高的情况下,花蕊夫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嫔妃,一介女流,在赵匡胤面前显得那么的脆弱。即便如此,她依旧能写出“十四万人齐卸甲,宁无一人是男儿”的豪迈诗句,实在是殊为难得。

正史上对于花蕊夫人何时死、死因并没有交代,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关于花蕊夫人的死因的记载大多是源于许多野史上的零星记录。在可信度上还十分欠缺。其中流传最广也是最为可信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射杀花蕊夫人的记载。

据零星的野史记载,花蕊夫人在孟昶去世之后,对赵光义颇有好感,赵匡胤下诏命花蕊夫人入宫之后,花蕊夫人曾到赵光义府上求助于他,奈何当时的赵光义羽翼未丰,再说君命难违,即使也有意于花蕊夫人,但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还是选择了三缄其口。这一说法从现在来看漏洞百出,但我们从后来赵光义霸占南唐后主的小周皇后一事不难看出,他也是个贪恋美色之人,对花蕊夫人也许早已有意,只是身份尴尬,不容有任何动作。但赵光义心胸狭窄,有一次赵匡胤于御花园中设宴请后宫诸位嫔妃以及诸亲王饮射。酒到半酣,赵匡胤举杯劝赵光义饮酒,赵光义便借题发挥,说道:

“皇嫂貌美如花,可与牡丹相比,当真是有羞花之貌,所谓‘云想衣裳花想容’,如果皇嫂能与我摘下园中牡丹,我便满饮此杯。”

花蕊夫人早已听出赵光义言下的不臣之心,只是不动身,但赵匡胤哈哈大笑道:“这有何难,爱妃快去摘取牡丹来。”花蕊夫人无奈,只好起身去摘牡丹,就在花蕊夫人俯身摘花那一刻,赵光义突然引弓搭箭,一箭将花蕊夫人射死,射罢连忙跪伏在赵匡胤面前,泪如雨下,哭诉道:“陛下乃是一国之君,社稷万民皆仰仗陛下盛泽,但是现在陛下您整日沉溺于花鸟美人中间,日日与花蕊夫人厮守,于江山社稷不顾,陛下难道忘了南唐、后蜀是如何亡国的吗?臣弟实在不忍心天下社稷因这红颜祸水而遭涂炭,因而,臣弟冒着身死殉国的风险斗胆射杀了花蕊夫人,愿陛下降罪于臣弟,为天下苍生计,臣弟甘愿受罚。”赵光义一席话,说得声泪俱下,冠冕堂皇,主要意思无外乎花蕊夫人乃是红颜祸水,我是为了您的江山着想,不杀花蕊夫人不足以安社稷。赵匡胤的反应出乎我们的预料,据记载,赵匡胤听罢赵光义的哭诉,不仅没有恼火,反而亲自将赵光义扶起来,好言安慰,并且接下来“饮射如故”,就是说完全没有将赵光义射杀花蕊夫人的事放在心上。可怜花蕊夫人恐怕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何遭此杀身之祸。这样一个千古奇女子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葬送于赵光义之手。但是从这个记载上来看,花蕊夫人无疑又十分的幸运,她死在摘花途中,生以花名,死于花下,总归是不枉她的美貌和节操。

还有相关史书上的记载是赵匡胤与后宫、亲王等于后苑打猎,赵光义假装瞄准猎物,实则将箭对准花蕊夫人,一箭射死。此后哭诉一段与前一记载大致相同。总之,这些说法都是肯定赵光义为江山社稷不顾个人生死安危而清君侧的豪迈勇气,然而从今天来看,人们大约很容易从中揣测出一丝端倪,是不是赵光义早就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貌,怎奈无缘得到,在内心卑劣思想的怂恿下,将自己得不到的美好事物亲手毁灭?不管怎么说,花蕊夫人还是死在了赵光义的手下,至于各种情由,只能靠我们自己揣测。

除了上述的两种说法以外,有关花蕊夫人死于赵光义手下的记载还有一处,但显得更加荒诞,但是大约能从中看出花蕊夫人确实与赵氏兄弟之间都有着感情纠葛。有一次赵匡胤病重就寝,赵光义深夜来访,本意是看望皇上的病情,但也许是赵匡胤病重,连唤数声,赵匡胤都不醒,此时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本就贪恋花蕊夫人的美貌,见赵匡胤病重不醒,便对花蕊夫人上下其手,意图不轨,这时候声音惊动了赵匡胤,醒来发现赵光义的不伦之事,大声斥责他,并在气头上声称要治其罪。赵光义既担心又害怕,因而由怕生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出现了“烛影斧声”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悬案,而花蕊夫人也是在这晚与赵匡胤一样不明不白地死去。这种说法漏洞百出,大约是出自小说家之言,但赵光义迷恋花蕊夫人的事实从这个故事中也有一定的反映。

关于花蕊夫人的死还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下毒说,这一点在野史中记载得比较隐晦,讲的是有一次赵匡胤御驾北征河东刘继元,回到东京汴梁,刚进后宫便听到熙熙攘攘,乱作一团。赵匡胤赶忙找人来问,只听一名宫女回禀说:“花蕊夫人忽然身得暴疾,业已不省人事。”赵匡胤连忙往花蕊夫人宫中赶去,但见得花蕊夫人的宫内人头攒动,宫女、太监都是面色凝重,花蕊夫人卧在床上,已然是面无血色。宋皇后伏在花蕊夫人床头正在调汤送药,见赵匡胤进来,连忙行礼。赵匡胤问宋皇后:

“花蕊夫人这病何时患的?因何而起?”只见宋皇后拜伏在地上道:“臣妾也不甚明白,适才臣妾与花蕊夫人一同于后苑赏菊,她还与臣妾谈论诗词文章,举手投足没看出有什么异样,谁知一回到宫中,突然喊肚子疼,脸色也突然大变,臣妾看情形不对,还未等唤得太医来,花蕊夫人便已经晕倒在地,不省人事了。”这一病,花蕊夫人便再也没有醒来,在昏迷中结束了生命,后人多由此推断,花蕊夫人的死与宋皇后脱不了干系,一是由于花蕊夫人在临死之前与宋皇后接触最为频繁,花蕊夫人的汤药都是由宋皇后亲自煎熬,其次是花蕊夫人受赵匡胤宠幸多年,本有立后的希望,只是因为后来赵匡胤移情他人才没有得以立后,因此宋皇后确实有毒杀花蕊夫人的动机。而且也只有宋皇后有能力下毒,后宫之中权力最大的当属皇后,只有宋皇后能在不知不觉中下毒而不被人知晓。

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后世的猜测,到底花蕊夫人是否被宋皇后毒杀,恐怕将成为一个谜永藏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当然,关于花蕊夫人的死还有一种抑郁而死说。相传花蕊夫人入住后宫之后,因为天生丽质且能歌善舞,长期得到赵匡胤的宠爱,赵匡胤日日与花蕊夫人厮守,感情非同一般,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花蕊夫人年老色衰,再加上宫内不断有貌美的年轻嫔妃出现,花蕊夫人渐渐不再受赵匡胤宠幸,后来赵匡胤如同当初迷恋花蕊夫人一样,又迷恋上了一名年仅十七的嫔妃宋氏,并且日日临幸。花蕊夫人由于长受赵匡胤的宠幸,本来很有立后的希望,但由于宋氏的出现,立后之愿化为泡影。因而长期落寞寂寥,加之常常忆起后蜀旧事,以至于因思成疾,不久便驾鹤西去。因而按照这种说法,花蕊夫人既非赵光义射杀,也非宋皇后下毒,而是死于疾病。

综合以上几种关于花蕊夫人死因的说法,虽然都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后世对于这个悬案一般上还是倾向于赵光义的射杀说,这不光是由于这个说法流传得更普遍,更是因为这个说法更具有信服力。一方面,花蕊夫人虽然是被押送到东京的阶下囚,但她毕竟是赵匡胤的贵妃,身份地位也很高,一般人想对她不利殊为不易,只有赵光义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另一方面,赵光义也早有不臣之心,借杀花蕊夫人来试探君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纵观花蕊夫人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作为一个女人,在后蜀她以贵妃的地位得到孟昶的极度宠幸,到东京又以囚徒的身份一跃成为赵匡胤的宠妃,她先后得到当时最有权力的孟昶、赵匡胤这两个男人的垂青,又使得赵光义为了她神魂颠倒,可以说,花蕊夫人的一生没有辜负上天赐给她“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的姿色;从另一方面来说,花蕊夫人虽然才情极高,但能够将自己的才情诗词传诸后世,相比较后世的才女朱淑真和以朱淑真为代表的众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女子来说,花蕊夫人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她的“宁无一人是男儿”不知道令多少须眉汗颜,并为之心生敬慕。

然而,她又是不幸的,花蕊夫人虽然身为贵妃,但她一生的命运从来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她与孟昶情投意合,但是正在感情如胶似漆的时候被赵匡胤掳走,在孟昶尸骨未寒之时被迫入宫成为赵匡胤的嫔妃,有喜欢的人而不可得,还要背着别人小心翼翼地供奉孟昶。即便如此,她最后还是没能逃脱死亡的威胁,不仅不明身死谁手,死后还要被人冠以“红颜祸水”的名声。可怜一代奇女子,下场如此悲凉,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不论如何,花蕊夫人都在宋代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她的美貌、才情乃至傲岸的节操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刺痛着一代代后世人,让他们为之惊叹!

同类推荐
  •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以秦始皇这个人物的历史轨迹为骨架,以生动的故事为血肉,勾勒出名人们精彩的人生画卷;多用有表现力的口语、短句,不写套话、空话,力戒成人化。他用铁的手腕厉兵秣马,建立起强盛的秦国;他统帅雄师百万征战七载,统一了战国纷争的中华;他采用法家思想破旧立新,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基础。
  •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随着袁世凯的病逝,中央政府开始失控,封建割据,军阀混战,遍地狼烟。“天府之国”四川省,一个世人瞩目的刘氏家族乘势而起,他们把持四川军政大权数十年,进而利用手中军队与民国中央政府相抗衡,迅速蹿红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和霸主家族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军阀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省安仁市,流传着“三军九旅十八团”的说法,可见其家族之显赫,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任团长以上的军阀就有50多人……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立体多面地呈现,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深深体现了历史的烙印,以及在历史潮流中人的盲动与能动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他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经济。本书着重于张謇堪称传奇的一生,全面介绍张謇的功绩,力图使读者对张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热门推荐
  • QQ飞车:谁是谁的谁

    QQ飞车:谁是谁的谁

    和舒认识是在那个夏天,他是装备极好,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个人。而是他砸钱的程度。紫钻,车队贵族,情侣宝石,皇族,以及后来的钻皇,他都买了。——沁
  • A Horse's Tale

    A Horse's Ta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神级魔法师

    重生之神级魔法师

    一名魔武大陆上最强大帝国的魔法研究大师,因为一场爆炸意外,灵魂被卷入时空乱流,重生到万年后一个名为秦烙的青年身上。这个时代,魔法师已经销声匿迹,以武为尊。这对于把魔法看的比生命还要重的秦烙而言,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好在这个时候秦烙发现,天地间的魔法能量开始发生了某种变化。且看秦烙如何从成为一名魔法教师开始,重新带起魔法的盛潮,并成为天地唯一的神级魔法师!
  • 独占帝王心:朕的冷情舞后

    独占帝王心:朕的冷情舞后

    【QQ书友群】243106671“一生富贵荣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还不满足吗?”某皇帝嘴角上扬,却是嘲讽的阴笑。“满足?”女子冷笑,“我唯一的满足便是这个天下臣服在我脚下!”皇后?谁稀罕。一朝背叛,伍琴悲愤决绝跳下电视塔,再世为人绝不做牺牲品。金钱、权利她玩弄鼓掌,爱情换做筹码,乱世之中她要做的是绝对的霸者。
  • 呆萌腹黑:小铃铛驾到

    呆萌腹黑:小铃铛驾到

    这是一个会扮猪吃老虎的公主,灰常灰常的护短,每天上演着种种闹剧,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究竟为何为什么会在小时候离家出走,宁可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也不愿意回去过着千金小姐的豪华奢侈的生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她牺牲只为了不让她受伤天天开心的活下去,总之一切切的为什么,大家请戳进来看看,欢迎,~(≧▽≦)/~啦啦啦
  • 闻蛇色变

    闻蛇色变

    人物:阮绵绵性别:女特征:闻蛇色变!事件:一次意外,因一颗‘蛇蛋’不幸穿越到瑞雪蛇国……*****穿越她认了,穿越到蛇国她还是认了,可穿越成蛇女,她就不能淡定了,“呜呜……,人家穿越做贵妃,居然让我变成一条畜生??!!”呜呜,太没天理了!某女终于不淡定的晕倒,谁知蛇宫也是步步艰险,为躲避蛇王,她频频出错,被贬冷宫,成了宫女,可逃来逃去终究逃不出那条大蟒蛇王的手心,一朝芳心错许,蛇王大怒……*****那该死的女人不仅说他极其幼稚还屡次当着他的面恶心晕倒,简直是奇耻大辱,御诏一挥,赐名:晕妃!
  • 第五个妻子要逃婚:代嫁王妃

    第五个妻子要逃婚:代嫁王妃

    大婚之夜,她代妹出嫁,岂料洞房内惨遭骗婚,新郎竟换成那个一年娶四妻的大色鬼。听闻他有克妻之命,四个妻子皆活不过三日,很不幸她误打误撞成了第五个。为活命,成亲当晚她火烧新房,拐带美男一名趁乱逃走,谁知美男半路翻脸,竟将她就地正法,“娘子,春宵一刻值千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说自己不懂IT,却成为了中国公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马云说自己不懂管理,却一手缔造了市值数千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马云并没有说错。即使是今天,他可能也不会编写一行代码。即使他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企业领袖,他也没有太多管理的系统性知识。什么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又如何做一个天一样大的企业呢!很多人把马云的成功简单归结于“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人仅仅因为把握住了历史时机而成为富翁,不过想凭借幸运做一家超级企业,却几乎不可能。真正能做成一家超级大企业还需要智慧。
  • 真武狂少

    真武狂少

    都市中的他,乃是中东最强的男人。他为最强,却沦落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乃为真武大陆!他在这大陆,又会有什么奇遇?那个玉佩,又有何玄机?
  • 静轩

    静轩

    静轩,一个很傻很天真的人。就像一片叶子:无意恋秋风,随意满天飞;本意心自空,有意来年生。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她终却未改变:物事人非境变迁,已不再是十年前。纵有千般磨难缠,终却愚拙未改变。她一个人坚守;一个人在纷纷扰扰中坚持自己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