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8600000007

第7章 萧绰:谁道英才轻华仪(1)

◆母寡子弱无所依,未及而立揽大权

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

听忠言,善军政,御军车,本应是男儿所为,然而,机缘的巧合,历史的阴差阳错,却把兴复国家、率兵征战的重任交到了一个不到30岁的女子身上,这个奇女子,就是后人所称的“萧太后”。

她的名字叫萧绰。在字典中,“绰”本指舒缓、柔美,但萧绰似乎更适合“绰”字的第二个含义在古代,“绰”与“搅”同义,有吹拂、搅乱的意思。她的一生,就如同草原上的一阵烈风,吹拂了辽朝甚至大宋的朝野,给辽朝带来了中兴,给辽、宋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

这阵草原烈风的刮起,还要从萧绰的丈夫辽景宗耶律贤说起。

乾亨四年(982年),年仅36岁的耶律贤身患中风,在位于焦山的行宫中驾崩,虽然平时深知景宗身体虚弱,但对于刚到30岁的萧绰来说,景宗的去世仍然给了她很大的打击。

辽景宗驾崩,辽圣宗继位,年纪轻轻的萧绰转眼间从萧皇后变成了萧太后。这时候,辽景宗生前的亲信韩匡嗣、耶律道隐相继离世,萧绰身边没有势力庞大的近臣,而能够接替耶律贤继承皇位的儿子耶律隆绪刚刚11岁,完全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不要说成为萧太后的依靠,他自己还要依赖他的母亲。如果不是萧绰性格坚毅,她怎能承受住如此打击?

尽管深知耶律贤身体状况不佳,但他的离世还是使萧绰非常意外。耶律贤常年患有风疾,登基之后,由于朝内事务繁多,他常常忘记顾及自己的身体,因而病痛日益加剧,常常头痛难耐无法临朝。萧绰每每希望景宗能够忘记童年时所受的打击,但是,那一幕幕残酷血腥的场面常常无缘无故出现在皇帝的脑海中,在梦中,他常常看到有个身影杀了他的父母,又拿着血淋淋的利刃向他走来……公元951年,耶律贤刚满4岁,对于一般的儿童而言,4岁的记忆常常是模糊不清的,然而,那一年发生的事情对小耶律贤的冲击实在太大,以至于成为终其一生都不能摆脱的噩梦。

那一年初秋,耶律贤的父亲耶律阮率领军队到中原征战,军队来到归化州(即今河北宣化)的时候,一个叫耶律察割的军士联合众人进入辽世宗的营帐内把他杀害,耶律察割自立为帝,却杀掉了和他一起造反的耶律盆等人。随后,耶律察割如同野虎猛兽冲入后妃营帐,杀掉了惊恐中的太后、皇后和众侍从。他在营帐中四下环顾,其实,他最想杀的不是太后和皇后,而是耶律阮的儿子,后来的辽景宗耶律贤。

皇后她们早已听到了外面的喧嚣,心知大事不好,慌忙中一个侍卫出现,帮她们带走了年仅4岁的耶律贤,这也使她们产生了宁可死在察割的刀下,也不能让察割走出营帐的决心。皇后和太后相继倒下,耶律贤已经被侍卫抱到了附近的厨房。外面杀喊声一片,小耶律贤只记得自己被带出来时祖母和母亲恐惧却释然的眼神。侍卫把耶律贤放在柴堆里,用柴火把他埋得严严实实,还告诉他千万不要出声,不然就会像奶奶和母亲一样被杀掉。小耶律贤躲在柴堆中,周围是漆黑的,他只听到外面厮杀声一片,人们在兵器相交的声音中发出痛苦的声音,他感觉到柴火刺得自己浑身生疼,但他却咬着牙,不敢动也不敢出声。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已经到了第二天,或者第三天的晚上,风波逐渐平息了,他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向自己走来,这时,年幼的他已经因为过度紧张、滴水未进而昏倒过去。

耶律察割杀掉耶律阮一家之后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察割政变”。小耶律贤长大些之后仍旧不明白,这个曾经极力拥护自己父亲为王的人,在父亲待他不薄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弑杀自己全家?

童年的这场遭遇,让耶律贤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也就是那次之后,寄住在叔叔家的耶律贤身体一直不好,成年之后,便落下了风疾的毛病。后人推测,风疾大概指风痹一类的疾病,多因身体长期受寒而导致肢体麻痹、关节疼痛。萧绰一开始就知道景宗身体不好,但是景宗的实际身体状况似乎比外人传言的还要糟糕。为了帮耶律贤分担朝政负担,萧绰实际上参与了不少政事。从一开始的批阅奏章,到后来的献言献策、幕后处理朝廷琐事,在与辽景宗共同管理朝廷的这段时间,萧皇后的政治才能也在不断增长。

辽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到当时属于辽统治范围的平城(大同)巡逻,九月十六日,他到祥古山猎场打猎,突发中风,从马上跌落,昏迷不醒。三天后,接到报信的皇后急匆匆赶来,看到的却是奄奄一息的景宗,和他立下的传皇位给耶律隆绪、并允许皇后摄政的遗诏。当时,辽刚刚结束部落联盟制不久,封建思想没有大宋顽固,在女人摄政方面,人们的观念显然开明得多。不过,也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人们也开始对女人参与政治产生想法。当萧绰看到景宗的谕旨时,一方面,她感到了空前的无助;另一方面,她也不由自主地想,自己父亲母亲希望女儿出类拔萃的梦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时势不仅可以把男人塑造成流芳百世的英雄,也能把女人塑造成连男人都无法企及的英雄。哪个弱女子不希望在丈夫的呵护下过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萧绰不能。面对偌大的辽国,面对周边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面对自己身边这个年仅11岁的儿子,萧绰没有别的选择,她只能把自己脆弱、软弱的一面深深隐藏起来,逼自己成为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母亲,一个能治理朝纲、平定战乱的领袖。

一下子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11岁的耶律隆绪难以掩盖内心的狂喜,他觉得,全天下都是他的了,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可以无拘无束了。身为母亲,萧太后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如此没有规矩。萧绰一心想给儿子最大的保护,她不希望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于是在隆绪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严加管束。除了严格督促隆绪读书习武,她还在群臣面前立下了规矩,不允许耶律隆绪私自到库房中索取用物,除非经自己的允许,或经其他大臣之手。

然而,萧绰的爱子行为,却成了辽圣宗童年天性的最大束缚。十几岁的儿童,正是活力充沛,爱动爱玩的年纪,不幸的是,身为大辽帝国的君王,这爱动爱玩的天性,却成了误国误民的恶习,受到萧太后的影响,大臣们也时时刻刻注意规劝圣宗克制爱玩的天性。辽圣宗好骑射,这对于生活在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萧太后却对圣宗加以约束,劝诫他不要因为个人的爱好荒误了治国大事,但实际上,国家朝政在萧太后的治理下,又有什么大事发生呢?萧太后为他承担了太多事务,而圣宗自己却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辽统和七年(989年)的一天,圣宗闷得无聊,想找群臣陪他一起玩击鞠(击球)的游戏,这时,就有大臣向他进言,以君臣互相争夺有伤风化、激烈运动影响仪容、容易误伤恐惊动太后等理由,力劝圣宗放弃击鞠的念头。青春的活力被再一次遏制,从那以后,圣宗再也不提玩耍之事,即使后来高丽向大辽进献女乐,他也极力表现得毫不动心,声称自己不会玩物丧志。但实际上,在萧太后去世后,辽圣宗彻底摆脱了束缚,辽开泰四年(1015年),辽圣宗出行打猎,一改往日自我约束的形象,一连打猎游玩了一个月之久,这就是后话了。

在对儿子的管束方面,萧绰似乎用力过大。不过,在对朝纲的整治方面,她的确发挥了出色的政治才能。

自辽太祖建立大辽帝国以来,就与宋朝不少征战。在连年的战争中,生活在边境的大宋子民流离失所,有的逃难到中原地区,有的则进入契丹统治范围避难。在辽境内,除了避难的汉人外,还有很多是在战争中被俘虏来的。这样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对汉人的治理上,辽国着实下了不少功夫。起初,辽实行汉与契丹分居的制度,把汉人集中起来,保留他们的农耕生活方式,不少汉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甚至在战争结束后,也不打算再回中原。正因如此,辽国境内的汉人数量不断增加,管理起来也更加麻烦。

当汉人初具规模的时候,辽保留了汉族的法制,但在治理契丹族时仍旧用契丹族的法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比如在汉人法制里,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对于杀人犯应判以死刑;而在契丹族中,杀了人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赔偿一些牛羊之类的牲畜即可。但随着汉人数量的增加、契丹逐渐受到农耕文明的影响,使用旧的治理方法显得越来越不公平,如果契丹人杀死了汉人,或汉人杀死了契丹人,用哪种原则量刑就成了难题。在帮助丈夫耶律贤处理朝政的时候,萧绰已经看出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弊端,因此,她决心废除契丹族的特权,全国统一采用汉人的法制来治理。历史记载,这一政令下达之后,辽境汉民皆服,大大缓解了辽国的民族矛盾,使辽国统治更加稳定。

感性的女子是动人的,但对于一个肩挑治国重任的女人来说,理性和客观就成了难能可贵的品质。长期以来,辽国都是以契丹人为官,管理国家事务。骁勇善战的契丹人,在骑马射箭上无人能敌,但在治理国家上,却远不及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加上长期以来的贵族特权,不少契丹人实际上并不具备参与管理朝纲的能力。在案件的审理上,辽建立初期并没有复审案件的专门机构,审理案件的事务由并不太懂律例的契丹人担任,造成了大量冤案、错案的堆积。萧太后摄政后,选拔精通律例之人担任专门复审案件的职务,一时间,辽国原本人满为患的监狱空空如也,不少冤案得以昭雪,此举也使萧绰的整治才能得到了群臣的拥戴。

萧太后对律法的公正非常重视,多次下令朝中官员秉公执法,约束高级官员的行为。在人员的任用方面,她并不忌讳重用汉人。在萧太后掌权期间,宣政殿学士马得臣、吏部郎中刘景、礼部侍郎邢抱朴等人都相继得到了重用。在这些人中间,蓟州韩氏家族最受重用。她不顾少年时期与韩德让的特殊关系,把韩德让提拔为最亲近的臣子,还将其一家人都封官进爵,不过,这样一来,萧绰的行为也引起了契丹官员的强烈不满。如果说重用其他汉人尚可说得过去,重用韩德让则成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于是,在辽国朝野之间,萧绰与韩德让私通的传闻便散播开来,影响了萧太后的清誉。

不过,萧绰在历史上是功大于过的。在《辽史·后妃传》中,她“明达治道,闻善必从”,群臣对她也非常忠心,这个奇女子的理政才能可见一斑。

◆生得女儿身,叱咤凌须眉

尽管在男人心目中,女人应该是温顺柔弱的形象,但像男儿一般叱咤政坛、驰骋疆场的,却不乏女子。细细数来,妇好、花木兰、武则天、樊梨花以至宋代的梁红玉、佘赛花,都是这一类巾帼英雄。而在萧绰之前,她的曾外祖母辽太祖之妻述律平,也是一位善治朝纲的能人。

也许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女人指挥战争、参与战争并不是什么逆天大事。早在辽景宗在位的时候,萧绰就曾运筹帷幄,参与指挥战争。乾亨元年(979年),大宋举兵进入幽州,辽景宗一时惊慌,无从应战,险些丢弃城池逃走。在慌乱中,萧绰表现得却无比镇静。她及时遏止了景宗的念头,帮助他指挥军队,并一举取得了高粱河之战的胜利,击退了宋兵的征讨。初次取得胜利的辽景宗感到非常振奋,遂命军队乘胜追击,继续南伐。深谙军事作战的萧绰明知这是一步险棋,但碍于自己的皇后身份,不能对景宗加以阻止,最后,辽军在满城大败,死伤万余,数万将士成为宋军的俘虏。

如果耶律贤是一个普通人,我们会认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但是在战争中,最需要摒弃的就是个人义气,更何况他是一国之主。满城的败仗,令耶律贤十分懊恼,但平庸无能的他却无计可施。身为皇后,萧绰决然不能让皇帝颜面扫地。为了帮耶律贤树立威信,也为了鼓舞辽国上下的士气,坚决反对南征的她,一手策划了一场对宋的战争。乾亨二年,辽景宗和萧绰一同前往辽国南京幽州,亲自督战,在瓦桥关大胜宋军,并在大清河附近连续打赢两次胜仗,使得辽军上下大受鼓舞。

不过,能够发动、策划战争,并不是一个军事统帅的最高才能。真正的军事奇才,能够化战争为和平,为百姓谋得太平。

辽景宗离世四年后,宋朝群臣开始商议征讨辽国的事宜。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联名上奏,认为辽景宗去世,继位的新主尚且年幼,不懂战事,而实际治理朝政的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此时正是征讨契丹的大好时机。

宋太宗对群臣的进言非常认同。自上次瓦桥关、大清河一战,他一直等待着有一天能够一举歼灭契丹国,一雪战败之耻,这次,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命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杨业等人兵分四路进攻辽国。听说大宋要伐辽,生活在边疆的汉人感到很受鼓舞,在兵力、物资上都积极贡献力量。史料记载,宋朝大军刚刚攻打到宋辽边境时,甚至有附近居民自告奋勇前去杀敌,并把敌人首级带回来献给军队。宋太宗听说后,也对边境汉民大加赞赏,并下令赐给他们官爵和赏银。在边境居民的支持下,宋军接连获胜。这年三月,曹彬率领的军队攻陷固安,后又在涿州大败辽军;米信率领的军队也节节胜利,取得了飞狐等地。更令宋太宗高兴的是,潘美、田重进率领的军队在征讨途中不战而胜,取得了幽云十六州中的五个州。

眼看辽军节节败退,宋军就要攻打至幽州,辽军上下一片惶恐,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时,那个在宋太宗眼里无足轻重的女流之辈,也等到了她想要的战机。

宋对辽发兵的时候,距离辽景宗离世已经过去了四年。在宋人的眼里,一个15岁的娃娃和一个34岁的女人根本不必在意,事实上的节节胜利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可惜,宋太宗太低估了萧绰这个“女流之辈”。也许是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宋人只知辽国太后掌权,却不知辽国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于萧绰来说,只需要四年,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经过萧绰的治理,辽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上对律法的统一,消除了国内潜在的分裂隐患,宋朝攻打辽国的时候,辽国已经上下一心,其军队也骁勇善战,粮草充足。

宋攻打辽是长线作战,粮草成了军队的致命伤。这一天,萧绰正在帐中批阅奏章,信使前来向她禀报,大辽军队在涿州战败,曹彬已经带着军队把涿州占领了。当大臣们表现得惊慌失措的时候,萧绰的嘴角却微微一扬,似乎一切都是她早已安排好的。

同类推荐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 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豪)

    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豪)

    莎士比亚是位最伟大的戏剧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是位举足轻重的巨人。然而,他生前并不知道他将会成为文学史上的大家。但,这又是必然的。他超群的智力,惊人的才华,敏锐的观察力,倚马可待的天分,泉涌流畅的文思,以及由切身感受而形成的人文主义思想,恰合乎时代的节拍,必将成为一位应潮流而生的巨人。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热门推荐
  • 末世入侵

    末世入侵

    莫晨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艘神秘的宇宙舰把地球带入了繁乱纷争的末世。在梦中,他经历了很多,见过丧尸,见过凶兽,见过基因突变把一个弱者变成举世难敌的强者。而更多的是人性中的黑暗面。而当他醒来时,末世已然入侵!灾难降临,拥有先知先觉的他能否改变命运?
  • 上帝密码

    上帝密码

    两男一女突然卷入一宗错综复杂的谋杀案中,于是展开一场调查和自救行动。最终,他们发现整场阴谋来自于一个千年神秘组织,通过代号为"上帝密码"的记忆移植实验,将对象脑中藏着的重要密码挖掘出来,以巩固自身势力,同时不断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
  • 神之位

    神之位

    一个怀着绝世功法的废物,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他靠着自己的毅力坚持到了最后。他的幸运获得了宝藏传承他的勇敢击败了不死魔神……………………他成为了最巅峰的存在。他就是【夜牧】
  • 龙经

    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变

    星变

    简介:一颗奇异的星核带着薛天穿越到了修炼星力的天星大陆,这里将会有什么精彩的际遇在等着他呢?修炼体系:星徒-星侍-星使-星象-星仕-星将-星帅-星君-星帝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惑世祭司

    惑世祭司

    一个缓缓踏阶而来的女子红衣张扬,衣上盛开着大红的彼岸花,肤色如雪,青丝散落,只用一根青木簪固定着。她每走一步,脚下便盛开一朵火红的彼岸花,步步生花,经久不灭。。。。。。。。。只见诡隐舍刃出掌,那一掌凝结了巨大的气势。暗黑的光芒遮天蔽日,一颗宛若黑雾形成的骷髅头浩浩荡荡的冲向惑世,天空忽明忽暗,仿佛周围的空间都被这股气势波及到了,骷髅头带着毁灭一切的气势撞上惑世。若击中,便会灰飞烟灭,六道轮回,不复存在。他这是想她死。
  • 花语楼

    花语楼

    我本是堂堂21世纪的某医院的一位重量级医生啊,可谁知造物弄人,不曾想有朝一日也会穿越,还是到了这么一个不明所以的地方,成了一个五岁的小姑娘。不过还好,至少比前世强多了,成了山庄的大小姐,有爹疼有妈爱的,还有个风流倜傥的哥哥,虽然娘亲也在十岁的时候过世了,可倒也过得风生水起。我一度认为,可能这辈子就会这么安逸的过下去吧。谁又能想得到,一夜之间又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是不是上天总是这么爱开玩笑,给了我亲人,又让我失去亲人,这么多年我早就把他们当成亲人了啊,既然是亲人,我又如何能让他们白白惨死。我一定要让那些害得我家破人亡的人付出他们应得的代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陌上皇后

    陌上皇后

    世人皆称她红颜祸水,却可知她的真性情?男子皆赞她的才貌双全,却可知她的桀骜?女子皆妒她的恩宠无限,却可知她的悲惨?她本是江湖中人,一朝为后,母仪天下。皇后是什么?是走在刀剑上的箭靶子,脚下是刀,前后是暗剑!曾几何时,她还是被灭门,坐在家人的尸体堆里无声哭泣的孩童;曾几何时,她还是在江湖上,草木皆兵大名鼎鼎的女侠。现在?现在她很好。她叫——方陌上。“何必把自己比作花呢?美吗?还是这种路边容易被人辣手摧残的花,真真是个低俗人儿。”皇上的宠妃曾轻蔑的想改掉她的名字。她道:“娘娘有所不知,路边的野花生命力强,倒是温室里的雏菊就不算花了,比较容易凋零。娘娘可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能得真爱,极好。”
  • 至高灵印

    至高灵印

    至高灵印之【九菱阅蚀】,九菱之时,可阅尽天下万物,无物不蚀,无物不侵,万物能量皆可腐蚀溶解。在灵术师的世界,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枚灵印,然而这枚存在于轩曦瞳孔之中的灵印,最大的作用却是容纳其他灵印——每一菱都是容纳的载体——当菱形的银白竖瞳闪耀,当九菱齐聚,这一界,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