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0500000014

第14章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由农民到猎人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要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如果想要经营风险,也把它做成证券。”资产开始被证券淹没,但被贪婪扼住喉咙的“炼金术士”并没有停止癫狂——“给我们一个支点,我们可以用CDS撬动地球”。现在,众所周之的是美国的大投行在全球呼风唤雨,投行的重要人物到了任何国家都受到该国领导人恭恭敬敬的接待,非常风光。但事实上,专业的投资银行实际上不是从美国,而是从欧洲开始的。19世纪英国有了投资银行,当时叫商人银行。至于美国,是十九世纪末期,人家英国都发展了几十年后,美国才开始引进。不过,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当时的投资银行都是和商业银行混合起来的。商业银行可以做投行的业务,而投行也可以做商业银行的业务,这就是混合经营。虽然说到可以混合经营,到底投行的业务和商业银行还是不同的,那投行都做什么呢?首先投行不投资,再者银行不存款贷款,从专业用语角度来说叫“金融中介”,简单说就是把有钱人和有需要钱的人叫到一起,做个介绍,让他们互通有无。

在投行成立初期,业务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帮助公司上市、发债、发股、公司兼并那种业务,完全就是个中介。基本上就像农民,只要你把种子种到地里,按部就班地浇水等,如果没大的天灾,肯定可以收获。因为投行就是对这个公司进行一些评估,然后介绍给愿意投资的人,或者就是一个公司想要上市,投行就会把这个公司的情况梳理好,编成招股说明书,编成投资者可以接受的故事,然后直接卖给投资者,中间费用并不是很高。而商业银行就是老百姓去存款,经过加工,然后贷款给别人。这叫间接融资,中间费用很高。投行是直接融资,而且投资人对于自己所要投放资金的公司情况比较熟悉,透明度在初期是非常高的。而商业银行的钱是老百姓或者投资人的,商业银行想投哪就投哪里,老百姓对此并不是很清楚,透明度较低。商业银行把贷款给客户,靠利息吃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都是混合经营,也就是说银行既要贷款给别人,也帮助公司上市,找投资人,发股票等等。到什么时候,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开始分道扬镳呢?这源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出现股灾。

到了1932年,美国股市跌幅高达89%,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股灾是可怕的:一万多家银行全部倒闭,4000万人失业,。当时人人自危,各国政府焦头烂额,世界经济大幅度衰退,全世界财富损失了2500亿美元。那这次的经济危机和商行投行有什么关系呢?大萧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不去把老百姓的钱贷款给别人,而是做投行的业务,跑去股票市场上投机,结果一不小心弄糟了,股市垮掉了,老百姓钱没了。一家银行引起恐慌,大家慌里慌张地去取钱,银行当然拿不出,结果就倒闭了。一家银行倒闭本身问题不大,但连锁反应却非常可怕,全民恐慌情绪弥漫,都怕自己的钱化为乌有,都去取钱,结果,银行一家家倒闭,谁也帮不了谁。当时美国政府也去救市,但没救活,这种情况迅速扩张到全球……后来,老罗斯福上台,刺激经济,鼓励消费,修建公共设施,一点点把奄奄一息的经济拉回来。大家要注意,老罗斯福颁布的都是刺激实体经济的方法,因为虚拟的只是数字,在经济危机前你画多少钞票也不管用。救活经济后,美国政府痛定思痛,最后由监管部门立法,叫《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法律要求投行和商行必须分开,再也不能拿老百姓的钱去从事投行的业务,这里当然包括炒股。而投行,也不能再接受老百姓的存款。到此,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道扬镳。这在当时也是情非得已,切断投行的商业来源就能保证老百姓存款的安全,至少当时美国政府是这样打算的。美国投行原来并不厉害,和欧洲投行相比也就是幼稚园。它是怎样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小组织变成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金融霸主的呢?无论是金融还是实体经济,都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息息相关。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新霸主,整个金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成了霸主。但是美国投行兴起的重要原因还是投行和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上文已经提过,商业银行是做贷款,利息非常高,属于间接融资。而投行就方便多了,相当于你们买卖双方自己交涉,亏了是双方的事,风险大的同时,投资人享受的利润也高,这就造成商业银行的用户大量流失到投资银行。任何事物的大方向都是趋向于成熟的,而资本市场也不例外,投行业务越来越多。一个公司,只要它做大了,信誉度高了,就直接上市,根本不想去贷款,而是选择直接性、成本低的融资。

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开始步入快车道,到2007年已经发展到了鼎盛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的投行地位就是个中介,现在的投行已经可以横行世界,投行人在金融战场和政治领域进出自如。最鲜明的例子当然是高盛——华尔街最厉害的大投行和与白宫之间的暧昧关系。其中之一是高盛连着出两任美国财长——鲁宾和保尔森,其余大官小官也是数不胜数,四十几岁从高盛退休从政正合适。媒体直接在总统选举时说“想找高参吗?去高盛吧”,高盛投行简直是美国的干部培养学校。而美林投行CEO去当总统里根的办公室主任,也就是说谁想见总统、总统先处理什么问题,都由他来决定。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的人事互动可以看出来,华尔街的声音越来越重要,华尔街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甚至总统竞选都得看华尔街的脸色,因为华尔街的声音和票子对竞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一个表现是投行规模扩大。投行一开始只是小小的依附于商业银行的衍生品,大家感觉贷款不方便,就想出一个可以直接融资的办法。而现在,投行要远远大于商业银行,利润也高于商业银行。原来的投行只有几百人、几千人,但是近两年,已经发展成为几万人,甚至近十万人。

原来的投行只是美国普通的银行,而且是很“区域性”的,甚至在美国国内都没有互通有无。而现在,投行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战场的主要武器,而且几十年前,如果一个投行能赚几千万美元、一亿美元那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可现在,随便一个大投行的CEO,比如雷曼,比如美林,一年都能拿差不多这个数字的钞票,更何况底下还有高管还有职员。据报道,到2007年,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主要的投资银行每年的盈利能力已经达到了50亿到100亿美元。接着,我们从产品上来看,原来的投行就是简单的企业发股发债,当个财务顾问。现在的投行产品多多元化啊,光是债券就几十种:房债,各种卡债,汽车债,可转换债,还有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一开始感觉还好,风险分散,信用评级,连格林斯潘都说金融创新好,华尔街都是天才。但是金融工具被无限次使用,虚拟泡沫越吹越大,各种债券名目繁多,包装华丽,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个笑话说,雷曼投行发的债券只有美林懂。连一些业内人士都搞不懂这些债券到底是什么。这时候,投行发展得相当迅速、强大,但是这里也出现了隐忧。就在这个时候,投行由原来的“农民”变成了投机冒险的猎人。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罪魁祸首就是投行,这个曾经给美国乃至全世界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利润的投行,缘何沦落至纷纷倒闭,或者被兼并收购,转为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最大原因是业务模型的变化,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这个时候,不得不说1929年经济大萧条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当时似乎政府规定要各司其职,但是随着华尔街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到谁也不能贸然对他们说不的时候,这种法案开始形同虚设,只要能创造利润就OK,只要看起来合法就成,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况且又有格林斯潘这个“经济沙皇”为他们撑腰,投行终于自由了。而且,投行混淆了投资与投机的概念,它们鼓励人们买股票,用让人眼花缭乱的信用评级来误导人们。来买股票吧,比债券还安全,收益又高。事实上,股票和债券从本质上就不同,股票与企业的运营相关,天生就有很大的风险。到了2006年的时候,投资银行又投资又贷款,而且还吸收存款。它们已经把自己从一个中介变成当事人,它最初是负责包装公司上市的,最后给自己也整成个上市公司。本来,干投行这行业是很赚钱的,各种投资商蜂拥而至,商业银行也纷纷转行,都办起了投资银行。

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业务的利润越来越单薄,为了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投资银行开始不断地用金融创新来开展新的业务。次贷就是这么创新出来的。巴菲特在2002年的时候就说过:“这种金融衍生工具就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在一开始,次贷很赚钱,因为毕竟开启了一个富饶的处女地,各个投行和金融机构又会开始蜂拥而至,最后竟然买不到次级债了。投行就把做次级债的公司买下来,所有的华尔街的大投行,商业银行都买了做次级债的公司。工厂买不到货,就把工厂买下来,投行就这么有钱。结果,风险链条又加了一个环节。当投资银行有些东西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便找来信用评级公司。众所周之,没人买的东西一定是有问题的,信用低,风险大。投行把这些次债分成三六九等,最差的还是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就把这些最差的债券积压在一起,再分成三六九等。评级公司感觉不错,打了三个A。保险公司也不管那么多,只要有钱赚就成了,反正也要老百姓花钱买保险,亏了是他们的,赚钱是自己的,而且这样做,就把政府的担心也抹掉了。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把风险分散掉,全民承担,再怎么也不会出乱子。事实上,即使这样,大部分的风险都已经分散到整个金融系统里面,但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仍然危害极大。无穷尽地发放债券就是在玩虚拟游戏,玩得天花乱坠也不能成为现实。错就错在,大家都太入戏,以为自己全是正确的。比如,已经倒闭的雷曼公司的董事长在国会听证会上说:“我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是谨慎而且合时宜的。只是金融海啸这个浪潮太猛了,任何人都抵挡不住。

我百分之百地对监管部门透明,我的风险都是对联储、财政部、证监会百分之百透明,但是没有人告诉我风险太大。”当然,除了1929年的股票危机,还有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在一天之内狂跌25%。还有海湾战争引发股票狂跌,再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有最近一次,是发生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和2001年9月世贸中心发生的恐怖袭击,当时经济就已经出现问题。但是被称为富人党,专为富人谋福利的共和党把问题掩藏住了,先出台了135万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并且通过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开支增加计划,刺激经济增长。然后,美联储“大刀阔斧”地降息,随着购买力的增加,美国人开始四处撒钱,大部分都涌入了虚高的股市。剩下就是名目繁多的债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银行的嚣张气焰添了把火。终于,由投行主导,全民一起吹出的大泡沫,在2007年猝然爆裂。

同类推荐
  • 卖场玄机

    卖场玄机

    当前,许多企业与卖场之间关系混乱、合作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它们的发展。企业要提高对大卖场的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学习、了解大卖场的操作和管理重点,走出原来那种混乱的、零散的、摸爬滚打自学式的粗放模式,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卖场,少走弯路少吃亏,将会大大提升经营的效率。毕竟,这是一个“终端为王,决胜卖场”的时代。
  • 激荡百年:大国企业

    激荡百年:大国企业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企业百年成败的MBA式教案,深入细述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百年成长史。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中国企业从百年历史风涛中一路坎坷走来。商业战场血雨腥风,企业如何在时代变革中破局而出。
  •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本书深入探析商业银行的特性、财务政策、风险管理体系等诸多微观层面,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股权制衡、董事会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从内部风险管理视角研究公司治理和风险“防火墙”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的控制机制,提出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链条,以控制各级子公司风险的创新思路。
  • 推销学全书

    推销学全书

    推销就是在推销中说服和诱导潜在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并满足顾客需求的活动。推销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的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或产品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企业现阶段无法完成的市场和企业知名度。从而使企业快速的发展,再这之中培训涌现出一些大量的推销人才,同时也方便了顾客,使得顾客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产品!以达成推销员和顾客之间的互惠互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的推销学五花八门。一些企业对新加入的推销员的要求更高,从而达到面对顾客时能更好的发挥企业的内涵以及产品的特点。
  • 谁搞垮了美国

    谁搞垮了美国

    金融危机最危险的阶段刚刚过去,华尔街又开始了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美国的坠落仍将持续。最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吃了苦头之后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美国人不长记性,这不妨碍中国人反思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以避免自身的金融危机。
热门推荐
  • 浮世三生劫

    浮世三生劫

    九重天上有一仙,名唤於桐,最是无情。芸芸尘世有一女,最善抚筝,倾国倾城。莽莽青丘有一凤,涅槃浴火,百日悲鸣。太上忘情,只因有情。三生三世,谁忘情,谁有情。
  • 江湖中人转过身来

    江湖中人转过身来

    他,霸气十足,却恨不得把她捧到天上去。风轩四起,‘人若有情必会亡?’她执著着,却一点点的被他抹去一直以来的坚定;他宠爱着,却一点点的回忆起当年之事。“喂,你没看见本姑娘在忙吗!?”曾经他们的相见……“嗯,你别离开我好不……”如今他们的不舍。但是纸包不住火,他的使命、他的痴缠……她的倾城,她的如愿……这些却在那时灰飞烟灭。感情的羁绊和家族的纠葛,身为这一代,他又将如何选择?
  •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 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 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 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 ,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 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绝迹天宇之战到世界尽头

    绝迹天宇之战到世界尽头

    对与错,善与恶,正与邪,当一切都不在是选择,生与死,只有逆了天才知道。是神还是魔,我说了才算,若有谁敢挡我逆天路,他将走向毁灭。世间种种磨难,皆我炼身之助;世间种种困苦,皆我炼心之助;世间种种危险,皆我练胆之助。
  • 苦是执迷出不来

    苦是执迷出不来

    生命由许多偶然组成,此时此刻,你随手翻开的这本书,必定与你以往读的心理类书迥然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以前你读的书,都是叫你不断增加知识、技能的书,叫你不断变得强大的书,都是叫你集中精力“进入”的书,而这本书却恰恰相反,它是教你“出来”的书,教你从一切执着痴迷、知识情感中穿透出来的书。常人的智慧都是想方设法教你进去的,而这本书却是教你出来的书。
  • 古扇诡事

    古扇诡事

    2009年的初夏,爷爷过世了。遗物里有一把古色古香的折扇。这把扇子因为年代的久远,纸张已经发黄。正面是一副仕女图,不知什么年代的,上面没有落款和印章,画着几个古代女子在林间漫步,看起来非常高贵。但自从我拿回这柄扇子,每天晚上都会梦见画中的侍女,她说她是仙子,还要做我的妻子!醒来后我总觉得浑身无力,仿佛大病初愈……这柄古扇里究竟有怎样的秘密?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雷震九天

    雷震九天

    一次危险的奇遇,让他得到了一种无上灵果,炼化筋脉、洗髓炼体,让修炼的资质变得卓越无比,融合了两种厉害雷诀,又创出了新的雷法。手持天风雷,怒施枯骨技,绝尘破苍穹,傲世九重天!
  • 青梅竹马:将军要宠坏你

    青梅竹马:将军要宠坏你

    陆天决定了能牢牢的得到小妻子的爱恋,他觉得自己不仅要有好武功打败所有情敌,还要有好厨艺,还得时不时给自己的小妻子送送小礼物……(小雷文)
  • 墨脉乾坤

    墨脉乾坤

    脉源之国,实为脉术之乡,遥看七阳郡中,有一少年郎。天资聪颖,意气神采飞扬,且观同辈之人,竟少有能降。父辈珍惜,孩童也是敬仰,不仅少年爱戴,少女更欣赏。称王制霸,本应指日可望,奈何灾祸横降,命数太难挡!......请君与我屠遍四海,黑墨赤血染尽八荒,不应使得血溅天下,却也横泼墨洒一方。无极再无穷,不及我心雄,来日抽天脊,风雨共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