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9100000025

第25章 诗人自杀的社会心理(5)

一是思想专制就像传染性痴呆病,能使很多人变得不会自由写作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自由写作,他们认定生存的理由只有专制者给找来的那一个,倘不合适,则该死的是自己而绝不可能是那理由;二是它又像自身免疫性疾病,自由的灵魂要抵抗专制,结果愤怒的抗体反杀了自己:或是明确地以死来抗议,或是不明确地让生命本能的愤而自杀来抗议;第三,它又像是不孕症和近亲交配造成的退化,先令少数先进分子的思想不能传播不能生育,然后怂恿劣种遗传。但人类数十万年进化来的成果不会毁于一旦,专制可以造成一时的愚钝与困惑,但只要会自杀的光荣犹在就不致退回成猴子去,有声的无声的以死抗议一多,便等于在呼唤自由便注定导致重新寻找生的理由。当代作家戴厚英曾在《诗人之死》中描述了那个疯狂的年代诗人在精神和肉体上所遭到的可怕的摧残,着名诗人闻捷最终开煤气自杀,对思想专制表示了无声的抗议。文革中像闻捷一样以生命的终结以示抗议的诗人可以开出一大长串的名单来,我不知道人们是否还会记住他们?其实在文革中自杀的又何止是诗人?在法西斯文化专制下,知识分子的厄运是注定的,他们想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只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当我们回顾那不堪回首的岁月时,我们能对沉睡的诗人说些什么?

180年前法国诗人雨果如是说:

你走过去了!——的确,这石碑与你有什么关系?

在你忧愁的眼中坟墓里能藏什么呢?

几根脱落的骨头,一些遗骸而已,也许一无所有,——但永恒就在这里!

但假如文革中那些自杀的诗人没有自杀,而又活到80年代、90年代甚至今天的话,他们当中有没有人会自杀呢?这个问题也许有些荒唐,因为历史是没有假设的。1996年12月12日午夜,以“报告文学之父”着称的中国文坛诗人徐迟在医院跳楼自杀身亡,这个19岁便在《现代》杂志发表诗作、22岁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63岁写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扛鼎之作《哥德巴赫猜想》

的着名诗人留下了文坛的一个世纪猜想。而在这之前已有好几位年轻诗人飘逝而去,在平静而又喧嚣的文坛激起了阵阵的涟漪。中国诗人怎么了?为什么在法西斯文化专制被彻底冲破以后,诗人还会自杀?倘若按学院派的说法:自从世界的历史进入了19世纪末叶之后,整个人类在精神上就未能从一种“世纪末”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人类迎来了如海德格尔所描述的世界之夜,即人类生存的虚无的暗夜,对人类生存的目的意义和终极价值的怀疑的心态,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法摆脱的梦魇。正是在这种生存虚无的黑暗底色之中,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如此集中的诗人自杀现象,这种历史现象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文学评论》·《诗人之死》

吴晓东谢凌)当世界进入夜半时分,沉没于黑暗之中,人类似乎走到了尽头,在这种绝境之中,诗人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的存在,于是便让自己的个体生命走向毁灭。这确实具有形而上的意味。但事实上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人而言是如此吗?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人是何等的风光!刚刚不久从文化废墟中抖落一身灰尘,还未来得及医治自己心灵创伤的诗人,只要写出一篇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便会赢得莫大的荣誉,他们是拥有世界上读者最多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又算得了什么?中国诗人是最有历史责任感的诗人,10多亿人民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同欢乐共悲哀。而他们确实也成了时代的宠儿。然而曾几何时,一场改革开放的大潮便迅速改变了“文学贵族”的命运,“文学贵族”瞬间成为“文学贫民”。诗人精神支柱不幸倒塌,心理天平向一边倾斜,世界对他们而言似乎进入了夜半时分,于是孤独、忧郁、沮丧、感伤、愤慨将他们笼罩在世纪末的黑暗中,使他们显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这是时代使然,也是社会使然。中国的诗人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辉煌的时光毕竟太短,而他们从峰巅跌入低谷的速度又是那样的快!以至还未来得及好好地品尝自己作为诗人的光荣就失去了诗人的辉煌。岂不哀哉!90年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文化的发展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西学和国学、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启蒙和务实改良,此起彼伏,各领风骚,那一个接着一个的热浪:股票热、出国热、白领热、学车热、购房热、健身热、减肥热、时装热、人体艺术热,甚至有行为艺术热、“黑厚学热”、养宠物热使你弄不清当代人的热点所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地动山摇的摇滚音乐、愈打愈多的假冒伪劣、“投机分子”的大红大紫,以及愈来愈恶化的生态环境。诗人感到精神越来越轻,自己越来越被时代和社会“边缘化”,而自己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沉重。当金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唯一目标,金钱主宰着社会的一切时,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已日渐远离诗人而去,是甘于寂寞和清贫、固守文学清灯,还是审时度势让文学具有“金钱神话”的再造功能?诗人不能不作出选择。无论何种选择,对于诗人都是痛苦的。人文精神日益被金钱、物质的大潮稀释得成为不合时尚的对象时,诗人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生活和创作,他们的存在似乎变成了多余,至少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一样不过是无根之浮。诗人何处安身立命?在这个精神匮乏的时代诗人不能不对自己立即重新估价和定位。于是大多数把原先深切的价值诉求置换成“金币写作”的策略,在走向平庸中适应和改变了游戏规则。只有少数也只能是少数作为生活的目击者和意义的揭示者,以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把浑浑噩噩的现实生活变成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他们承接古贤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甚至像坚守城堡的铁骨铮铮的战士一样誓与文学古城共存亡。在牺牲于物质与落伍于时代进程的很大可能性中,他们在某个时候不禁从内心深处喷涌出了强烈的悲壮感和某种勇士情怀:文学与世俗的碰撞如果注定要使心灵流血,那就流吧,只有真正的诗人才能托举远远超重的信念。

于是在灯红酒绿的枪林弹雨中,在信息轰炸与诱惑地雷的弹坑间,他们身手敏捷地跃过壕堑和路障,以大于肉体速度的精神速度奋然冲锋,他们以心灵的花朵当作子弹击发,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神圣地发向了物化的世界。这样的图景是美丽的,也是悲壮的,因为花朵的力量实在是微乎其微。但在日益物化的社会生活中,花朵的抒情却是这多极世界中不容忽视的甚至是有力的一极。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失落感与文人的悲壮感正是出于这样的社会心理:从受人瞩目的辉煌中退出所引发的失衡,以及古往今来传承于文人骨血中的使命感、济世感与巨大而激烈的社会转型的碰撞造成的困惑。诗人为文学与自身的遭遇而慨叹是必然的——在不被关注的角落里歌唱。诗人举起的灵魂的斧子砍在物欲坚硬的岩壁上,也许留给后世的,将是思想者的化石。

在悲壮地固守文学清灯的诗人中却有极少数在举起灵魂的斧子时,不仅砍在了物欲坚硬的岩壁上,同时也砍向了自己,把毁灭自己作为最后的诗之思。无论是年轻的海子及其追随者,还是已是暮年的徐迟,似乎更敏锐地感觉到末世感的压迫:在这个“金钱神话”的时代,大众心灵日渐虚脱,无所寄托,时代中的精神品质已然成为超出当代人生存需要的奢侈品,诗国的沉沦成为无可挽救的事实,诗之思只能在人类精神的边缘最终被喧嚣的大众窒息。因此诗人是多余的,诗是多余的,甚至诗人的自杀和议论诗人的自杀都是多余的。而诗人只有带着他的诗心走向永远的沉默,才能彻底摆脱难以忍受的心灵失重和绝望感。如今当我们回顾20世纪90年代那些已经永远沉默的诗人时,我们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和难以解开的心结。因而我们才对至今仍然于“金钱神话”的重围中苦苦挣扎而将诗意的光辉撒向欲望燃烧的大地的诗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19世纪30年代雨果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世纪的诗人怎么不痛苦地/叫喊:‘灾难!灾难!’/人们会看到诗人蒙住脸/痛惜消逝的白昼/看到他站立在门口/在快要降临的黑夜前/悲戚地,让黑夜把灰儿洒向东西南北的天边!”1诗人自杀无疑是人类的悲剧,文学的悲剧。诗人自杀尽管因个人境界、学养、动机、背景不同而各各不同,但都与外部的压力有关,特别与诗人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心理有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诗人总有可能面临着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的压迫,当他们遭遇这种压迫时,本来就存在的内在的冲突会进一步加剧,因而内外交困,人生之苦和精神之累使他们难以承载,沉没自己的生命之舟也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了。

同类推荐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青衣沽酒醉风尘

    青衣沽酒醉风尘

    谁家的娇儿憨然入梦,春夜里金酒银樽葡萄红?谁家的天下灰白憧憧,江山万里、一骑苍穹睥睨家国千万场,白衣银铠、剑影刀狂;秦淮水上浮胭脂,江南歌不尽,梦里看春光。
  • 废材逆天:妖妃惑世

    废材逆天:妖妃惑世

    她是二十一世纪让人闻风丧的绝命杀神,冷酷无情,貌倾天下。再次睁眸,她是相府的废材三小姐。眼底怯懦褪去,寒光乍现,让人望而生畏!爹爹不爱,姐姐陷害,王爷逼婚……没关系!她失去的,都会统统抢回来!他,圣夜殿五皇子,红眸似血,妩媚妖娆,天赋异禀,乃是这个大陆最强者,冷傲睨视天下,却单单对她一人温柔。且看她如何玩转异世,在乱世浮沉中,独步天下!
  • 萌妻嫁到:首席要听话

    萌妻嫁到:首席要听话

    她感觉这个世界不会再好了。生日这天遭分手,出门买醉遇老爸,被提溜到家里面,看到家里面的人,好累,感觉不会在爱了!姐姐跟前男友走到一块儿,还说他们是为了真爱。真爱就真爱呗,你们就不能等两天在显摆吗?大妈说,孩子,你姐找到真爱了,可她还有个指腹为婚的老公呢。她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后妈大度地说,那个优秀的男人就让给你了。她无语:我能呵呵吗?
  • 童年不再来

    童年不再来

    没有异能和穿越,没有英雄和美女,这只是一个70后的充满黑色幽默的普通的童年生活。如果你也有此经历,看了这篇小文,会觉得心头有只小猫爪子在不住地挠,很解痒,很舒服,忍不住会心地微笑,然后突然抓破皮了,里面的忧伤冒出来,然后有些疼。美丽而又懵懂的时光逝去了,像爷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一样,不再回来。我在写关于我奶奶的故事时会嚎啕大哭,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人生艰辛,人人都在忙于明天的生计,没有时间为逝者叹息或者悼念,甚至没有时间为尚在人世的长辈打个电话;人生短暂,转眼百年,浮躁的人生更是如此,但是世人仍旧浮躁。如果我是你,在艰苦谋生之余,我会留下点时间和空间尽情享受童年时代的阳光和鹅卵石。
  • 罗崇敏演讲集

    罗崇敏演讲集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会员。
  • 爹地给钱,妈咪求带走

    爹地给钱,妈咪求带走

    绑架总裁这种事都能干,温柔这个女人疯了。六年后,温柔亲眼看着自己的亲儿子被一个男人拐走,这男人和儿子好像!“龙凯哲,还我儿子!”“这也是我的儿子”
  • 逃出诡异梦境

    逃出诡异梦境

    现实还是梦境?灵异还是科学?死亡还是永生?痛苦还是极乐?主角醒来,竟然在一个诡异的白色空间内,没有尽头的楼梯,白色的背景,腐蚀肉体的材料,究竟如何才能走出这无尽的痛苦?死亡究竟是解脱还是噩梦的开始?蓝色方块组成的数据方块屋,悬空的地板,封闭的房间,神秘的幕后主使。无数道血色的门,每一扇门,都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到底有没有尽头?究竟怎样才能走出这无尽的噩梦,请跟随他的脚步尽情哭喊吧。梦境语:挣扎吧,痛苦吧,在这血与暗的地狱中,然后,死吧!
  • 网游之修罗传说

    网游之修罗传说

    修罗——杀戮、断义、绝情。这是一个撼动世界的神话,一个修罗的传说。
  • 现世人

    现世人

    黑社会,富家弟子,穷孩子,现世人,苏零,带我们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