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7900000021

第21章 当官是一门技术和学问(3)

《东轩笔录》记载,宋仁宗某天起来对近臣说,昨晚上因为想吃羊肉,睡不着觉。侍官说,为何不降旨取索?宋仁宗说晚上杀羊,害物多矣。宋仁宗有所顾忌,不因一时兴起随意而为。他很清楚这点,领导者当树立良好的形象。晚上降旨杀羊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传出去影响不好,说不定次日办公桌上会出现一堆弹劾他的子。因一时嘴馋,引起谏官攻击,犯不上。此言一出,左右侍官皆呼万岁圣明。白天宋仁宗在苑内溜达,回宫后向嫔妃要水喝,渴得不行了。嫔妃不理解就问他,为什么不在外面喝水,反而回来喝?宋仁宗解释说,不是不想喝水,我来回溜达谁也不清楚我要干啥。管茶水的人溜号,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要是要水喝的话,必然有人出来谢罪,算了吧,忍一忍回来喝。

如果实情真如宋仁宗说的这般,且问他为什么要与嫔妃说得这么清楚呢?他完全可以一句“渴了想喝水”敷衍过去,完全没必要演得很渴的样子,然后绘声绘色地说理由。一来宋仁宗想通过嫔妃之口向外界侍从官表现出仁德形象,二来嫔妃听后定然会将此事处理好。那位司茶者必将受到警告,以后不再有第二次。处理这件小事,大领导自己出手有高射炮打蚊子之嫌,再者说后宫有管理人员,皇帝虽然最大也没必要把手伸到人家的工作范围内,宋仁宗明白“越权”的道理。

宋太宗赵光义身上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宋代文化发达,皇室内出现了很多著名书法家,如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南宋皇室赵孟等等。宋太宗的书法与他们无法相比,但也有很深的造诣。当时翰林院侍书有个叫王著的,掌管文书、陪着皇帝练书法。王著深得王羲之书法精髓,宋太宗每写作品拿给他看,王著说尚未写好。每次都是这句评语,就有人问为什么。王著说皇帝书法已经非常好了,如果说写得好,只恐陛下不再用心。宋太宗就这样夜以继日地练习,某次练得入神,不知不觉墨没了,左右侍官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宋太宗挽起袖子自己磨墨,正巧侍官回来一看吓得面无人色,跪地求死罪。宋太宗摆摆手,多大个事儿啊,起来吧!

宋太宗与宋仁宗身上发生的小故事雷同,皆是身边的侍从官犯了错误,通过两人的表现可见他们的确是合格的领导者,懂得如何处理身边的小事。不管有演戏成分还是真的亲力亲为,目的总之是相同的。有时候,领导一个简单的小工作,能够给身边人一个警醒。如管茶水的、伺候笔墨的,他们是小角色,犯点小错误在所难免。动不动就杀,效果反而不好。明代嘉靖皇帝对待宫女侍从非常严苛,近乎变态,动辄打骂,大开杀戒,最后导致长期生活在暴力阴影下的宫女不堪忍受,趁着他熟睡的时候差点没把他勒死。

宋人说宋仁宗执政时期的“仁宗盛治”超过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有待考证。单单就纳谏而言,宋仁宗丝毫不逊色于唐太宗,这方面他做得最好,最能体谅下属的感受。《邵氏闻见录》载,还是那个谏官王素,枢密使王德用给领导进献了一名绝色美女,宋仁宗非常中意。官场中没有不透风的墙,被谏官们知道了,王素弹劾这事儿。王素父亲王旦是真宗朝宰相,君臣长期和谐,所以宋仁宗笑道朕是真宗子,卿是王旦子,咱们这层关系跟别人不一样,属于世交啊!王德用进献美女的确有这事儿,在朕左右,亦甚亲近,且留之如何?哪知王素不领情,反而说臣之所论正恐亲近。

气得宋仁宗无话可说,他在真宗祭日时表现孝道,百善孝为先嘛,同样清楚万恶淫为首,找不到任何反驳谏官弹劾的理由。如果强行留在身边,那么以前做的形象工作会因此毁了,别假装清心寡欲了,你就一色魔。宋仁宗只好退让一步说王德用所献之女,各支钱三百贯,即令出内东门,行了吧?宋仁宗抬起袖子假意哭了两声,王素见领导服软了,也给了他一个台阶,说陛下既然同意臣的意思,没必要那么着急遣之。言下之意,就当我没说。宋仁宗笑道,虽然我是皇帝,但也是人啊!如果那名美女黯然神伤不肯离去的话,那这事儿就过去了。王素点头答应,然而万万没想到内侍官动作迅速,回报宫女已经走了。宋仁宗这个恨,又拿他们没办法!一生气连续遣宫人三十多名,给王素一个正面答复。

宋仁宗说得挺实在的,领导也是人,当然少不了人性的东西。没办法,谁让你坐在了那个位置上,必然会有很多人在意你、关注你,因为自古以来各种天王巨星都没有政治明星的点击率高,所以最高领导必须要做出一个体谅下属的形象来,哪怕是演个样子,那也表示你做了,总比没做要强。《后山谈丛》中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宋仁宗请客吃饭,当时有一官员进献了蛤蜊。其时是秋天,海鲜运送到京师着实不易。宋仁宗顺便问了句,这玩意多少钱一个?官员照实回道每个千钱,一献凡二十八个。宋仁宗这么一算,登时拉长个脸,把筷子一撂说,反腐倡廉是我朝一直提倡的长期工作目标,今天这一筷子下去就要二十八贯钱,吾不堪也。于是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宋仁宗演了一把,变相体谅了下属,首先来说官员进献海物,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鉴,但这与本朝倡导的工作目标相悖,作为领导的又不能把那名官员拿出去斩首示众,那样的话以后谁还敢跟你一起吃饭呢?如果处理该官员,则又与人情相悖,处在两难的境地。再者说从文中能看得出来,蛤蜊已然做好了只等下箸。浪费有罪,恐怕宋仁宗应该清楚,但是为了达到“戒尔辈为侈靡”的目的,只好忍痛割爱,秀一把!

体谅下属这块儿众多帝王都会,必备演技之一,需要注意演技的火候及现场感的把握。如果演得太假,则给下属一个做作的姿态;如果演得过于含蓄,下属很可能领会不到领导的精神。在这方面宋哲宗做得最佳。《石林燕语》记载,宋神宗驾崩了,契丹派使臣前来悼念。当时哲宗初立,只有九岁,因契丹人穿的衣服与宋人不同,宰相蔡确担心宋哲宗乍一见害怕,就形容了下契丹人的形象,阐明此事。连续说十多句,只见宋哲宗不闻不问,看来小皇帝的确害怕了。蔡确说完话,哲宗突然问道,他们是不是人?蔡确回答当然是人,只是他们是夷狄。哲宗大气凛然地说,既是人,怕他做甚?蔡确心里的包袱一下子落了地,他的担忧忽然变成了恐惧,悚然而退。

宋哲宗当时是个孩子,可能真心说了这句话。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他从小生长在深宫内院,耳濡目染了一些权力斗争,一定从父亲神宗身上学到很多为官之道。纵观一生,宋哲宗是位少年老成的皇帝,有乃父之风。十七岁执政,追贬了死去的司马光,将苏轼、苏辙等变法反对派赶出朝廷,重新启用改革派,恢复了熙宁变法中对人民有益的条款,停止与西夏谈判,出兵征讨,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可惜二十四岁病逝。宰相蔡确反反复复地解释,无非是怕我一小屁孩没啥政治经验,给大宋丢脸。哲宗用实际行动告诉他,我虽小但别小瞧了朕。

5.“后发制人”的杀伤力

自从宋代新儒学产生了程朱理学,经过元代过渡,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成为官方主流思想,儒家保守的思想深深地烙进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通常主静不主动,官场中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所以通常是后发制人。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好像是说先下手为强的道理,突然袭击确实有一定的效果,然而我们更习惯秋后算账。《荀子·议兵》说:“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后发制人”即从这里引申而来。官场中出现了后发制人表现的话可见局面对当事人相当被动,不得不采取这么一招来挽回损失。假如运用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的来说,这条演技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它与正常的官场斗争有一定的区别。

《丁晋公谈录》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末,以王全斌为主帅、曹彬为副帅的宋军全面进攻盘踞在四川的后蜀政权。后蜀立国近四十年,孟昶的前半生统治较为开明,使得后蜀成为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少有的和谐家园。要么是王全斌太过剽悍,要么是后蜀不堪一击,仅仅过了六十六天,后蜀于乾德三年正月七日宣布灭亡。王全斌带兵打仗的确所向无敌,但他有个特点,喜欢纵兵抢粮和擅长杀降兵。这次王全斌要杀后蜀降兵三千人,与副帅曹彬一商量,曹彬不同意。论年岁王全斌跟曹彬的爹一个岁数,两人不是一辈人,换言之王全斌闯荡江湖那阵子,曹彬说不定在哪儿撒尿和泥呢!胳膊拧不过大腿,王全斌把文案一扔,你同不同意我都干了!遂杀三千后蜀降军。曹彬留了个心眼,把当时他没签字的军事文书收了起来。两人回京复命,杀降的消息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赵匡胤龙颜震怒,谁让你杀降的?曹彬你退下,跟你没关系。曹彬没走,他说是我与王将军商量杀降的,我伏诛。赵匡胤见曹彬也参与了,此事不了了之,口头警告了一下。

赵匡胤与曹彬关系铁,原来他们共仕后周,当时曹彬管皇家御酒,赵匡胤动不动去他那儿要酒喝。曹彬就说这是御酒啊不能给你,老赵你要吃酒我买给你。自己掏腰包给他买酒吃,算是统一战线上铁打的弟兄。即便赵匡胤想处理王全斌,因为曹彬的这层关系,这件事也只能作罢。后来大宋进攻南唐时,赵匡胤派曹彬、潘美两位将领前去,尤其嘱咐曹彬,不得像在西蜀时乱杀人。曹彬如实交代了,我要不说,官家你也不知道,西蜀杀降原不是我的意思,我这有当日的文书,官家请过目。赵匡胤一看军令状非常诧异,就问他没签字你当时怎么承认了。曹彬说,我与王将军一同作战,他如果获罪,我独自清白,外人看了会有非议。赵匡胤又纳闷了,既然你当时认罪,为什么又把这文书拿出来?曹彬解释道,当时我以为必死无疑,想留此文书让我老娘进呈给官家,乞留我老娘一条性命。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赵匡胤微微颔首,尤其器重。

回过头来,我们来分析下这则故事,曹彬无论是演技还是处理方式都已经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可见他既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同时深谙官场之道。先是前线总司令老王要杀降,小曹不同意,说什么也不在命令上签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谁军衔大听谁的。老王也不管那个,风风火火地干了一场。在这件事上两人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如果他们有宿怨的话,曹彬完全可以拿这个当借口,狠狠地整他一把。曹彬仁爱,虽是征战沙场的将军,杀人那是他的天职,但在官场中从未主动阴人。换言之就算告到皇帝那里,充其量处理王全斌,曹彬功过相抵,大宋开国用人之际,领导怎么可能杀掉个极有作战经验的将领,得不偿失。所以,领导问话时曹彬与王全斌共同承担了责任,领导假意处理了下。这样一来,卖给王全斌一个人情,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多交一个朋友总比四面树敌强。如果曹彬不与王全斌共同承担责任,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影响不好。两人一起打了胜仗,主将受处分了,你毫发无损,还不是因为你跟皇帝关系近!对曹彬、对赵匡胤的影响都不好。如此,曹彬背负了“杀降”的罪名,对将军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污点。两国开战强调师出有名,仁义之师,动不动杀降那不成刽子手了,从而失去了军事上的政治优势。曹彬必须要把“杀降”的污点洗刷掉,所以领导召见他与潘美时,注意是有第三人在场时,曹彬才说出了实话拿出了证据。这里不排除演戏的成分,曹彬说“留老母亲一条命”纯属扯淡,以他与赵匡胤的亲密关系,绝不会落到弃市斩首的地步。宋太祖也是行伍出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将领有毛病不算毛病,反观如果一个将领没毛病,他才会担惊受怕。曹彬的理由最后落到了孝道上面,皇帝必然敬佩器重。一个能够与主将承担责任,能够忍辱负重、适宜地后发制人洗刷自己的污点,并且孝顺,懂得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将领,没有领导不重视。当时潘美在场跑龙套,他的作用就是替曹彬“宣传”这件事的始末。曹彬在这件事上的表演十分到位,火候拿捏恰到好处,谁也看不出来他的假,通过一次高明的演技,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一名好官员,首先要是一名好演员。

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名将曹彬的次子曹玮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宋,宋太宗问曹彬谁能去平乱,曹彬说我家二郎曹玮。太宗遂召时年只有十九岁的曹玮。曹玮率军至西门川,根据当时情况选择了伏击,痛打李继迁,一战成名。《石林燕语》记载,曹玮驻守秦凤路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的时候,属下将领赵德明反叛投敌,人心思动,曹营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卒追随而去。当时,曹玮正在下棋,军吏来报称有叛卒投奔了赵德明。曹玮面色如常,继续下棋,军吏等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曹将军啥意思,只得立在一旁听候指示。曹玮走了三步棋缓缓地说,不用紧张,那是我派过去的,以后再有这种情况不用再报告了。消息传到赵德明那面,赵德明遂杀来降者,于是曹营再没有士兵叛变投敌。

曹玮身上发生的故事才真正地体现出了后发制人的杀伤力。后发制人说明当事人已经处于被动状态,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扭转局面,防止自己的利益再受侵害。曹玮的属下将领叛逃,有士兵追随而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身为主将的曹玮,摆在他面前的是如何杜绝士兵继续叛逃,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棘手在于如果杀一儆百,势必造成士兵从心理上排斥主将,导致愈来愈多的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叛逃。如果不去制止,那更不可行。所以在军吏上报叛逃事件时,曹玮故作镇定继续下棋,脑袋里思考着如何后发制人,来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巧妙地利用敌人之手断绝叛逃士兵之路,最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在于曹玮不动声色继续下棋这一片段上,演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表现在外即是沉着冷静。突然间色变,完了,下面人看出了端倪,反应过来再去演就没意思了,都穿帮了。关键在拿捏火候上,一定要注意,必须给在场观众造成震撼效果,而后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同类推荐
  • 明末卫小宝

    明末卫小宝

    风流倜傥创二代变身明末底层小人物:没权、没势、没钱途,还饱受歧视遭非议、惹官司、被诬陷,还有俩活宝——一个糊涂的酒鬼老爹一个恨嫁的大龄姐姐穷得叮当响的卫小宝表示压力太大,希望立刻‘死回去’!但当他一脚丫子踩进了历史的烂泥塘后,才知自己当真错得离谱——比起‘和崇祯皇帝做搭档’,那些都算个啥!(PS:求点、求收、求评论;不点的您先收着养肥,不收的……呃……亲,还是收了俺吧~~)
  • 清华盛世

    清华盛世

    乾隆盛世后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最后一段繁华岁月。天下承平却贪腐成风,百姓安康却人口暴涨。有限的耕地已无法供养近三亿国人,流民四起,暗流汹涌。——1776年,当乾隆给平定大小金川之乱的功臣富康安加官进爵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写下了独立宣言。——1777年,当纪晓岚埋头编撰四库全书之时,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推广到英国的各行各业。——1778年,当清朝水师名存实亡之时,装备了108门舰炮的胜利号一级风帆战列舰正式列入英国海军编制。——1779年,拿破仑年满十岁,他一生的对手威灵顿年满十岁,扬州土豪李家的小公子李杨也年满十岁。——“什么,我才十岁?”发现自己穿越到清朝的李杨无语了......
  • 台湾六十年史纲:1949-2009

    台湾六十年史纲:1949-2009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确立、台湾形势的初步稳定、国民党集权专制的加强、台湾经济的发展、蒋经国的“革新保台”、国民党的“本土化”政策、陈水扁主政下的台湾等。
  • 史记(第十卷)

    史记(第十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我为夏桀

    我为夏桀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揭开层层迷纱,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于史书的话题。谁真?谁假?臭名昭著的桀,也许并非传说中那般荒淫无度,也许并非史官书写的残暴凶恶?换了胜利者,历史就得改写!
热门推荐
  • 网游:海之纪元

    网游:海之纪元

    世界各国为解决大量闲置人口危机,开创出了虚拟世界《海之纪元》,重生的主角本来只是想让自己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活的滋润一些,却没想到成为引领世界的那个人。别寻觅我的背影,小心有水雷;别阻挡我的方向,小心有撞角。
  • 带着恐龙穿越的流氓

    带着恐龙穿越的流氓

    猪脚发现自己很悲剧的穿越了,很麻烦,别人穿越都带了游戏技能·中华武术,变异手枪……但这些他都没有,不过,还好,他有一堆恐龙蛋。那么,看猪脚如何将马上面临支临破碎的将军世家带往巅峰,当然到了这个新的世界,猪脚还是要继续发扬前世的观念,那就是美女是用来追的,对手是用来踩的……猪脚的理想就是将流氓这个职业发扬光大。
  • 武林经

    武林经

    两位少年侠客杭州一战,此后杳无音信。其年间,武林势力丛生,各据一方。十二年之后,两人齐聚杭州,再战江湖。故事从哪里结束,又将再次从哪里结束。
  • 重生御灵皇女

    重生御灵皇女

    就如凤凰终会浴火重生,振翅高飞,她总会回到故土,一路复仇,见证历史,步步离歌。完全架空,不必细究。
  • 莫怨东风

    莫怨东风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她,隐藏身世,化身贫穷孤女融入普通校园。他,叛逆张狂,痴恋追寻神秘白发魔女。她突然消失令他几近疯狂,他自甘堕落,甘受命运安排。直到,,他走到天命的顶端,却发现她是公主。她明白了内心的情愫,却将要化身天使。大爱小虐,全文免费,拒绝玛丽苏!!!
  • 蛮荒武尊

    蛮荒武尊

    曾经无比强大的蛮族,如今已经没落成一个只有两三百人的部落,千年来无人知晓其原因,然而一个巧合,造就了一个天才少年,也造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 孤帆

    孤帆

    他本是皇子之尊,却因奸人陷害被迫离开故土,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这片以剑与魔法为主旋律的世界,拥有强绝力量的他怎样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生性恬淡的他为何会走上与众神对抗的道路.他又是如何得到各种族一众绝色红颜的青睐,而最终,天堑变通途之后,功成名就的他又如何面对故人?一切请关注作品《孤帆》
  • 问君安好

    问君安好

    紫白色的花儿轻飘飘的落下,她著着鹅黄纱裙看着远方,仿佛还是那年,她们在阳光下起舞,弄剑,抚琴。烹茶。清风若解意,请问君安好?她这一生不爱红装爱武装,早已料到会战死在这沙场,她握紧了身旁男子的手,抬起头望着天空飞过的那一排玄鸟,如果有来世,只愿终眷鼓,和他修一世安好她这一生可谓幸福的她在那一叶孤舟上,看着身旁的男子,浅笑间,想或许她很幸福,她可以携手挚爱,泛舟天下。她想或许她是最早离开这人世,她看着窗沿那半开半谢的昙花,昙花一现。她愿死后,一捧烈火,四撒人间,来世在遇他她看着眼前的烈酒,身为医者,怎么可能不知道有毒,为了他,装做不知情的饮下,死后化作一捧黄土也罢......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