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9600000027

第27章 文集部(206种)(1)

文集即诗文家之专集和别集。

一人之文集,为一人生平之结集,往往动辄数卷。比如《蔡中郎文集》10卷,杜牧《樊川集》20卷,魏了翁《鹤山文钞》32卷,程俱《北山小集》40卷,《渭南文集》52卷,何孟春《馀冬序录》65卷,计有功《唐诗纪事》达81卷,而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并《日记补》更达64册之巨……诗文家之才情多见于文集。而才情有大小,识见有高低。认识一个作家,莫过于阅读其文集。浏览诸家之文集,更益于考见诸家之异同。国学之养成,在博览,而文集为重镇。鲁迅于此沉潜有年,积累下极为厚重之学识学养。

鲁迅早年即开始购藏诗文家文集(别集),1912年日记即有记载。阅读既广,臧否则始有据,取舍也便自由。鲁迅对作家风格之分析多见于《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并散见于多篇文章。民国初期,承明清文风,文人学者多有喜欢“小品文”者,鲁迅对此有批评。鲁迅作文形式短小,但风骨沉毅雄健,与当代书写者比较,风格独特,无人可以替代。可谓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鲁迅之品味和品位远迈时贤,不特远离甜腻浮艳,也且远离激情激愤。鲁迅所欣赏者,在不动声色之真相揭橥。鲁迅冷硬文字的后面,是真相真实。鲁迅独立人格的后面,是求真求实。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构成鲁迅最重要的叙事。荆天棘地中,世界对鲁迅构成了责任和问题,因此需要审视。怀疑地估量世界,构成了鲁迅彷徨无地的大幻灭。“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影的告别》)鲁迅之叙事,无论小说杂文,赖大幻灭而生成大见识、大视野、大境界。

当论客们赞赏着《陶渊明集》飘逸的“采菊东篱下”时,鲁迅看出了陶集中“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这样“坚实有趣”的爱。而在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

同样的意见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中也有,鲁迅说:“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这才是一个‘文人浩劫’。例如蔡邕,选家大抵只取他的碑文,使读者仅觉得他是典重文章的作手,必须看见《蔡中郎集》里的《述行赋》(也见于《续古文苑》),那些‘穷工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委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手头无书,也许记错,容后订正)的句子,才明白他并非单单的老学究,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时的情形,明白他确有取死之道。”

《花边文学·读书忌》中说:“屈大均的《翁山文外》,其中有一篇戊申(即清康熙七年)八月做的《自代北入京记》。他的文笔,岂在中郎之下呢?可是很有些地方是极有重量的,抄几句在这里——//‘……沿河行,或渡或否。往往见西夷毡帐,高低不一,所谓穹庐连属,如冈如阜者。男妇皆蒙古语;有卖干湿酪者,羊马者,牦皮者,卧两骆驼中者,坐奚车者,不鞍而骑者,三两而行,被戒衣,或红或黄,持小铁轮,念《金刚秽咒》者。其首顶一柳筐,以盛马粪及木炭者,则皆中华女子。皆盘头跣足,垢面,反被毛袄。人与牛羊相枕藉,腥臊之气,百余里不绝。……’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的《广庄》或《瓶史》,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于此可见,鲁迅不能忘记的大恨其实是源于大爱。

鲁迅像充满仇恨的刀客孤独地行走于万花谷中,将《药》和《过客》之类的文章投掷给世人之际,他说:创作总根于爱。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计有“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多种;今将“总集”划归“丛书”部,余则斟酌变通,为“文集”部。

鲁迅读过的文集部图书,现在可以统计到206种。本卷内分为“诗词歌赋”、“别集”、“杂集”三个部类。“诗词歌赋”包括《总目》之“楚辞”、“词曲”。“别集”即《总目》之“别集”。“杂集”则包括《总目》之“诗文评”以及其他。

诗词歌赋类(75种)

■《白华绛跗阁诗集》

[清]李慈铭作。为《越缦堂集》单行本。10卷2册,鲁迅5角购得,后与《乐府诗集》12册、《陶庵梦忆》4册、《古学汇刊》第4编2册等,寄周作人阅。见《日记·癸丑/3/8》。

■《长恨歌》

[唐]白居易(772-846)作。《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诗。

■《出军歌》

[清]黄遵宪(1848-1905)著。见于《人境庐诗草》。《坟·灯下漫笔》说到的“三千余年古国古”,就出自于此。

■《楚辞》

辞赋集,汉初编辑而定。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主。“楚辞”是一种文体。

《离骚》是集中最重要的作品,鲁迅读《楚辞》,曾对《离骚》有过多次引用。鲁迅对《楚辞》整体评价较高。

《汉文学史纲要》第4篇有言:“战国之世,言道术既有庄周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轹诸子。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又认为《楚辞·九章》对后世影响亦深。鲁迅说:“今所传《楚辞》中有《九章》九篇,亦屈原作。又有《卜居》,《渔父》,述屈原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制,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近如宋玉之《风赋》,远如相如之《子虚》,《上林》,班固之《两都》皆是也。”参《离骚》条说。

论及《楚辞·九歌》,鲁迅说:“《楚辞》中有《九歌》,谓‘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屈原放逐,……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俚,因为作《九歌》之曲’。而绮靡杳渺,与原他文颇不同,虽曰‘为作’,固当有本。俗歌俚句,非不可沾溉词人,句不拘于四言,圣不限于尧舜,盖荆楚之常习,其所由来者远矣。”(作者按:引言之中引文见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论及宋玉之《九辩》,鲁迅说:“稍后,楚又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虽学屈原之文辞,终莫敢直谏,盖掇其哀愁,猎其华艳,而‘九死未悔’之概失矣。宋玉者,王逸以为屈原弟子;事怀王之子襄王,为大夫,然不得志。所作本十六篇,今存十一篇,殆多后人拟作,可信者有《九辩》。《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论及《楚辞》名篇《招魂》,鲁迅说:“又有《招魂》一篇,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欲召魂魄,来归修门。司马迁以为屈原作,然辞气殊不类。其文华靡,长于敷陈,言险难则天地间皆不可居,述逸乐则饮食声色必极其致,后人作赋,颇学其夸。句末俱用‘些’字,亦为创格,宋沈存中云,‘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也。”沈存中,即沈括,引文即见于《梦溪笔谈》卷3。

论及《楚辞》中有争议的《大招》,鲁迅说:“唐勒景差之文,今所传尤少。《楚辞》中有《大招》,欲效《招魂》而甚不逮,王逸云,‘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审其文辞,谓差为近。”

鲁迅作旧体诗,也多从《楚辞》中取材。《楚辞》对鲁迅国学性格的养成,相当重要。鲁迅对《楚辞》和屈原的文化意义有过反思,时有批判之声,但又从不放弃阅读,于此可以概见鲁迅的心路。参《离骚》条说。

■《楚辞辩证》

[南宋]朱熹著。书订正旧注之误,用工甚勤。唐李公佐撰《古岳渎经》,说僧伽降伏妖怪事,朱熹为之“辩证”说:“……本无稽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明理之士皆可以一笑而挥之,正不必深与辩也。”朱熹立身正大,一生秉持儒家立场,是大贤模样;但是将神话传奇用“不语怪力乱神”的意见来弹纠,就有了批评错位的嫌疑。《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此案。

■《楚辞集注》

[南宋]朱熹著。鲁迅作《汉文学史纲要》第4篇开列“参考书”,该书在其间。

■《楚辞天问笺》

[清]丁晏撰。该书是作者对屈原名篇《天问》的笺注。《日记·1926/11/5》提及此书。

■《大人赋》

[汉]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作。该书为汉大赋名篇之一。

《汉文学史纲要》评价该赋说:“武帝既以《子虚赋》为善,相如察其好神仙,乃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意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非帝王之仙意。惟彼大人,居于中州,悲世迫隘,于是轻举,乘虚无,超无友,亦忘天地,而乃独存也。……既奏,武帝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盖汉兴好楚声,武帝左右亲信,如朱买臣等,多以楚辞进,而相如独变其体,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故扬雄以为使孔门用赋,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

班固以为西蜀自相如游宦京师,而文章冠天下。盖后之扬雄,王褒,李尤,固皆蜀人也。”细细品味,不难从中体会鲁迅对司马相如暗寓之褒贬。鲁迅之“春秋笔法”堪称独步文坛。

司马相如,字长卿,四川南充人。西汉辞赋大家。

■《东莱先生诗集》

[宋]吕本中(1084-1145)作。20卷。有《四部丛刊》本。吕本中,学者称东莱先生,南渡初期人。稍后又有一东莱先生,乃吕祖谦。此《诗集》当指吕本中,非吕祖谦。见《日记·1934/2/3》。

■《董若雨诗文集》

明末清初董说(1620-1686)撰。《日记·1935/2/1》提及此书。董说,字若雨,明亡后为僧,法名南潜,字宝云。

■《杜诗详注》

[清]仇兆鳌(1638-1713)编著。鲁迅文章中屡屡引述杜诗,应该就是出自此书或其他杜诗集。《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中国向来就是‘当面输心背面笑’,正不必‘新的时代’的青年才这样。对面是‘吾师’和‘先生’,背后是毒药和暗箭,领教了已经不只两三次了。”这里的引诗就见杜甫的《莫相疑行》。

■《咄咄吟》

[清]贝青乔(1810-1863)撰。见《日记·1934/11/3》。贝青乔,近代诗人。曾投效奕经军幕,参加浙东抗英军斗争,曾潜入敌占之宁波刺探军情。贝青乔的诗多写亲身所历事,《咄咄吟》两卷,是系统地反映奕经军幕及浙东军事的一组史诗。

■《泛梗集》

[清]吴之章著。诗集。有章太炎序。友人所赠。见《日记·甲寅/9/1》。吴之章,字松若,号槎叟,清诸生。

■《方泉诗》

[宋]周方泉作,[清]朱竹垞书。即《方泉先生诗集(竹垞钞)》1册,周作人寄阅,见《日记·甲寅/1/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周方泉诗评价不高。

■《丰草庵杂著》

明末清初董说著。该书收录作者10种诗文集。《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参《西游补》条说。

■《古诗十九首》

东汉后期的诗歌。有各种集子收录。鲁迅所见当为《文选》本。

《野草·题辞》中说:“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所谓“各各夺取它的生存”之“它”,应指“野草”;“各各”则指“践踏”者、“删刈”者。鲁迅自比其以“生命”写成的作品为“野草”而不是“乔木”,有对“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也即生存环境的诅咒之意。所谓“陈死人”,典出《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汉文学史纲要》第8篇有专论,鲁迅说:“《文选》又有《古诗十九首》,皆五言,无撰人名。唐李善曰:‘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然陈徐陵所集《玉台新咏》,则其中九首,明题乘名。审如是,乘乃不特始创七体,且亦肇开五古者矣,……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雕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楚《骚》,体式实为独造,诚所谓‘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者也。稍后李陵与苏武赠答,亦为五言,盖文景以后,渐多此体,而天质自然,终当以乘为独绝矣。”引语见明胡应麟《诗薮》。这里认为《十九首》可能为枚乘所作,但这仍是一个需要继续考证的文学史问题。

■《海赋》

[晋]木华作。《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七)》提及此赋。

参《枯树》条说。

■《寒山诗》

[唐]寒山(约691-793)作。附拾得、丰干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今观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而机趣横溢,多足以资劝戒。”总3卷1册,《日记·癸丑/1/12》提及此书。

■《汉郊祀歌》

传[汉]邹阳等人作。该书为汉乐府歌辞。共19章,今存《汉书·礼乐志》中。

《汉文学史纲要》提及此诗,作《郊祀歌》。章太炎曾以篆书书写,赠弟子许寿裳。《书信·360925致许寿裳》中说到要为老师章太炎集资出集子:“与革命历史有关之文字不多,则书简文稿册页,亦可收入,曾记有为兄作《汉郊祀歌》之篆书,以为绝妙也。”但章太炎此作品未见。

■《湖唐林馆骈文》

[清]李慈铭撰。许季市赠送,见《日记·1921/12/16》。

■《剑南诗稿》

[宋]陆游著。鲁迅所引陆游诗句,或出《陆放翁全集》,或出《剑南诗稿》。此书16册,鲁迅寄赠周作人,见《日记·乙卯/1/6》。

■《江赋》

[晋]郭璞作。《且介亭杂文二集“·

参《枯树》条说。

■《锦钱馀笑》

题未定”草(六至七)》提及此赋。

[宋]郑思肖(1241-1318)作。诗1卷。郑思肖为南宋遗民,元时不仕,常自称“大宋孤臣”。临终前,尝嘱其好友说:“思肖死矣,烦书一位牌,当云:‘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遗著有《所南文集》、《心史》、《铁函经》、《一百二十图诗集》等。其多种诗集宋元不刊,明时始出。但有后人伪托,未必全是思肖原作。《日记·1935/3/22》提及此书。

■《枯树》

[北周]庾信(513-581)作。《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七)》提及此赋。鲁迅说:“读者是种种不同的,有的爱读《江赋》和《海赋》,有的欣赏《小园》或《枯树》。后者是徘徊于有无生灭之间的文人,对于人生,既惮扰攘,又怕离去,懒于求生,又不乐死,实有太板,寂绝又太空,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太凄凉,所以又必须有一种抚慰。”

■《离骚》

[战国]屈原(约前339-前278)作。长篇抒情诗。鲁迅多次引用该诗。小说集《彷徨》扉页题词:“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取自《离骚》。鲁迅在1926年编辑《彷徨》,6年后,鲁迅作《〈自选集〉自序》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料这大话竟夸得无影无踪。逃出北京,躲进厦门,只在大楼上写了几则《故事新编》和十篇《朝花夕拾》。”从这检讨之中,可以看出世事怎样影响了鲁迅的心情,以及鲁迅心情的变化。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那首著名的小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其中的“荃不察”

就出自《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学上著述不多,本书精选其诗歌、小说、散文佳作,其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均已收入其中。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温婉清丽,但并不为小格局所囿。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娇弱女子,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实有创作天赋。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选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故事精选。本书力求选出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热门推荐
  • 废材大小姐:全才魔法师

    废材大小姐:全才魔法师

    21世界的黑帮女老大,一朝穿越到光辉大陆罗格家没有任何元素属性的废柴三小姐阿芙拉身上。在继承废柴体质的同时,也继承了阿芙拉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宁静的生活。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了,然而国王的猜忌,家族的荣耀,落水的真相……意味着,没有强大的实力,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自此远走边陲小镇,遇良师,交益友,捡神兽,食炎果,最终激发出体内潜藏的的魔法元素。且看一代绝色红颜如何谱曲一首华丽的篇章。
  • 重生之庶女医妃

    重生之庶女医妃

    她是一名妇产科医生,精通中医,拥有超强医术。意外穿越,商夷国首富之庶女,实为凤止国公主,有目的嫁给伏溯为妃。新婚之夜两人浓情蜜意,没想到第二天男人就翻脸不认人,让府中侍婢随意侮辱百般折磨。她险些丧命,于是她发誓,要让那些负她之人血债血偿,还要让伏溯付出代价!于是借着伏溯之子伏玠翻身,成为伏玠的御用医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磨剑》

    《磨剑》

    有一天,一个自称剑神的糟老头子对典正说:“你想当一名剑仙吗?”典正回道:“不想。”“为什么?”“我他妈的穷的吃了这顿没那顿,哪有钱买剑?”“真正的剑仙,手中有没有剑并不重要,因为,剑仙本身就是一柄出鞘利剑。”典正天真无邪的看着糟老头子,认真的问道:“请问,你是一个傻逼吗?”……这是一篇操蛋的修仙旅程,如果各位看官觉得还算过得去的话,就给个支持吧。
  • 我是活体解剖官

    我是活体解剖官

    一般人都认为器官移植只有在死人身上进行,而实际上,为了保持器官的鲜活性,更多的是活体解剖……
  • 索玛花开

    索玛花开

    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女教师尔古尔哈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遭遇一系列打击,丈夫去世、学校撤销、婆婆重病、孩子面临辍学……她不得不负起整个家庭的生活,背井离乡,到南方某大都市打工。在异乡,尔古尔哈忍受着生活的不便和对家乡的思念,努力拼搏,做手工、扛水泥,希望婆婆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但随即婆婆病危和女儿受伤,让她的精神几乎崩溃。在这样的情况下,尔古尔哈凭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和对生活的憧憬,咬着牙齿面对一件件闹心的事情和生活的难关。终于,她凭借自己的坚强和善良,在一群真正的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南方创出了一片天,成为生活的强者。
  •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诗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死诀

    天死诀

    万物分两道,天道与死道;死道欲通天,天道求不死。天道幻生,死道幻灭;二道合一,谓之诀。
  • 极元变

    极元变

    因为一次奇遇刘天意外得到逆天玄功,从此走上漫漫征途,被人追杀,却一次一次的逃过死劫,为了朋友,他化身成杀人狂魔,大杀四方,为了心爱的女子敢于逆天,挑战一线势力,那一句“她若有事,我要你们陪葬”让敌人胆寒。万古前的强者因何死去,为什么没有人能逃过去,敌人来袭,刘天力挽狂澜,他一步一步走到绝巅,最后叱咤极元大陆,揭开万古大秘,使得极元大陆大变。
  • 守护甜心之花之语录

    守护甜心之花之语录

    圣夜来了新的转学生,亚梦酱和唯世的感情有了破裂,转学生的陷害,朋友的不信任,家人的离去,亚梦酱将何其何从········
  •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是《广州日报》颇受关注和好评的“国学版”近两年所刊文章的精选结集。全书通过大量的历史素材,还原古代名人轶事的真实生活面貌;从财经管理、职场人事、情感心理等方面入手,探究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背面所隐藏的原汁原味,解读其间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