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9600000047

第47章 语文部(243种)(4)

[清]冯承辉(1786-1840)摹。金石图录。见《日记·己未/6/28》。冯承辉,字少眉,又字少麋,号伯承,别号老麋、眉道人等。精于篆刻。另著有《古铁斋印谱》、《印学管见》、《历朝印识》、《国朝印识》、《题画小稿》、《石鼓文音训考证》、《古铁斋词钞》、《棕风草堂诗稿》、《两汉碑跋》、《琢玉小志》等。

■《金石萃编》

[清]王昶(1724-1806)编。160卷。鲁迅考辨金石,往往征引此书。

《朝花夕拾·后记》、《集外集拾遗补编·会稽禹庙窆石考》等文中提及。本书收周秦至宋、辽、金金石铭刻1052件,以石刻为主,铜器铜文仅10余则,又兼及少量瓦当、泉范。全书依时代排列。本书网罗宏富,且将金石目录、录文、题跋结为一编,体例精严,故被视为清代金石学集大成者,嘉惠后学甚深。

■《金石萃编补略》

[清]王言撰。金石文字。2卷。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1934/6/2》。

■《金石萃编校字记》

罗振玉撰。金石文字。1册。《日记·乙卯/9/12》提及此书。

■《金石存》

[清]吴玉撰。金石文字。15卷。有嘉庆年间刻本,见《日记·1923/2/12》。

■《金石分域编》

金石地理志。见《日记·丙辰/3/11》。

■《金石例》

[元]潘昂霄著。此类著作较多,为讲述墓志碑文的工具书。《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提及此类著作。

潘昂霄,字景梁,号苍崖。历官昆山县尹、翰林侍读学士、通奉大夫。雄文博学,为世所重。谥号“文僖”。著有《河源记》1卷,为第一部记录黄河源头的风土志。

■《金石录》

[宋]赵明诚(1081-1129)撰。金石目录。30卷。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12/8》。

赵明诚,字德甫(又作德父)。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21岁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授鸿胪少卿。赵挺之去世后,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乡里13年。致力于金石之学。《金石录》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更具规模和价值的金石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

■《金石契》

[清]张燕昌撰。金石题跋。1部5册,附《石鼓文释存》。琉璃厂购得,同时购得《长安获古编》1部2册,共计7元。见《日记·乙卯/3/6》。

《金石契》后来寄周作人阅,见《日记·乙卯/4/8》。张燕昌,字苞堂,号文鱼,又号金粟山人。

■《金石书目》

缪荃孙辑。又作《金石目》,2卷,见《日记·丙辰/3/11》。

■《金石续编》

[清]陆耀(1771-1836)辑,陆增祥校订。金石文字。21卷12本。

2元5角购得,见《日记·乙卯/4/21》。

陆耀,字绍闻,号劭文。所著有《双白燕堂诗文集》,又尝补王昶《金石萃编》成《续编》4卷。

■《金石学录》

[清]李富孙(1764-1843)著。

《准风月谈·各种捐班》中说:“到得民国,官总算说是没有了捐班,然而捐班之途,实际上倒是开展了起来,连‘学士文人’也可以由此弄得到顶戴。开宗明义,自然是要有钱。只要有钱,就什么都容易办了。譬如,要捐学者罢,那就收买一批古董,结识几个清客,并且雇几个工人,拓出古董上面的花纹和文字,用玻璃板印成一部书,名之曰‘什么集古录’或‘什么考古录’。李富孙做过一部《金石学录》,是专载研究金石的人们的,然而这倒成了‘作俑’,使清客们可以一续再续,并且推而广之,连收藏古董,贩卖古董的少爷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的收进去了,这就叫作‘金石家’。”鲁迅文中并非抨击李富孙,而是抨击李富孙的三流末流的模仿者。

■《金石苑》

[清]刘喜海辑录。金石图录。6册。《日记·丙辰书帐》等提及此书。

■《金石志》

[清]阮元撰。又称《两浙金石志》。1部12册。鲁迅在琉璃厂直隶官书局购得,2元4角。见《日记·甲寅/4/4》。《集外集拾遗补编·会稽禹庙窆石考》等文提及此书。

■《金文编》

容庚(1894-1983)辑录。金石文字。14卷。该书是一部体例谨严内容丰富的金文字典。1925年初版时有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序言。此书收入金文正文1894字,重文13950字,附录2000余字。这是从3000多青铜器铭文拓本或影印本临摹而来。有释文,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鲁迅购于直隶书局,1部5册,7元。见《日记·1925/11/21》。

■《金文丛考》

郭沫若著。该书是关于钟鼎文的研究著作。1932年东京文求堂出版。

《书信·320817致许寿裳》提及此书。

■《金文述》

[清]刘心源(1848-1917)著。又称《古金文述》。20卷。本书为解释古代祭祀用礼器铭文的著作。书又名《奇觚室吉金文述》。《书信·280802致章廷谦》等文提及此书,系从杭州抱经堂购得,见《日记·1928/8/19》。

刘心源,文字学家、书法家。名文申,字亚甫,号冰若,亦号幼舟。光绪进士。历任顺天府同考官、广西布政使等。1909年,当选湖北省商办铁路协会会长,力主铁路商办。中华民国成立,历任湖北临时议会议长、省民政长。精研文字,酷喜金石。与杨守敬、张裕钊被张之洞誉为湖北三大书法家。所任各地皆留有墨迹。刊行著作有《古文审》、《古石文述》、《古文审》曾在日本再版。

■《金文续编》

容庚辑。金石文字。《日记·1935/6/25》提及此书。参《黄山十九景册》条说。

■《金文馀释之馀》

郭沫若撰。金石考释。日本东京出版。1册,3元,鲁迅于内山书店购得。《日记·1932/12/3》提及此书。

■《京畿金石考》

[清]孙星衍撰。金石题跋。2卷。有光绪年间刻本。《日记·壬子/6/29》提及此书。

■《荆南萃古编》

[清]周懋琦等辑。金石图录。有光绪年间刻本,鲁迅于来青阁购得,见《日记·1935/11/21》。

周懋琦,字子玉,号韩侯,曾奉旨以台湾知府身份兼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筠清馆金文》

[清]吴荣光辑。又作《筠清馆金石文字》。5卷5册,4元购得,见《日记·乙卯/6/20》。

■《斋集古录》

[清]吴大辑。金石文字。《日记·戊午/6/27》提及此书。

■《历代钞币图录》

未详何人著录。金石图录。1册。鲁迅托人带回绍兴,见《日记·乙卯/12/3》。

■《历代符牌后录》

罗振玉辑录。金石图象。《日记·丁巳/12/30》提及此书说:“午前同二弟至青云阁富晋书庄买《古明器图录》一册,《齐鲁封泥集存》一册,《历代符牌后录》一册,共券十九元。”参《古明器图录》条说。

符牌,原指朝廷发遣驿使时执勤官员佩带的信物,一般以金属制成。这里“符牌”为一种拓片,包括各式令牌、腰牌及虎符、鱼符、龟符。

■《历代符牌图录》

罗振玉辑录。金石图象。又称《符牌图录》。《日记·乙卯/9/21》等。

周作人寄阅,鲁迅后又寄回,见《日记·乙卯/9/21》、《日记·丙辰/8/8》。

■《隶释》

[宋]洪适辑。现存最早集录汉、魏及西晋石刻文字的专著。27卷。鲁迅考辨《吕超墓志铭》提及此书,见《集外集拾遗补编》。该书为鲁迅早年于琉璃厂购得,另有《隶续》、《隶释刊误》等共8册,12元。见《日记·丁巳/5/6》。

■《隶释刊误》

[清]黄丕烈撰。为《隶释》之校勘刊误表,附于《隶释》之后。参《隶释》条说。

■《隶续》

[宋]洪适辑。该书为《隶释》的续集。鲁迅考辨《郑季宣残碑》提及此书,见《集外集拾遗补编》。参《隶释》条说。

■《隶韵》

[宋]刘球著。汉隶字典。该书勾摹了宋代之前出土的汉碑隶字,包括两汉以来庙碑、墓碣、遗经残石、镫、钲、盆、镜等上的隶字,按韵分类。全书10卷,以楷体为字头,计3275字。字头下,辑录并分别注明隶字出处。有碑目1卷,所引诸碑凡261种,今已大多不存。书后附有翁方纲碑目考证及《隶韵》考证。该书是研究汉字历史和语言、金石谱录、书法篆刻的重要参考书。鲁迅考辨《吕超墓志铭》提及此书,见《集外集拾遗补编》。

■《两汉金石记》

[清]翁方纲(1733-1818)撰。金石文字。22卷,6册。西泠印社邮购,见《日记·乙卯/5/6》。

■《两浙金石志》

[清]阮元纂。金石地志。18卷。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甲寅/4/4》。

■《两周金文辞大系》

郭沫若著。金石文字。日本出版。1册,8元。见《日记·1932/1/22》。

■《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郭沫若著。金石题跋。日本出版。“一帙三本,八元”,购于内山书店,见《日记·1935/8/28》。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

郭沫若编。金石图录。日本出版。该书初版只有考释,没有图录。几次再版,作者都在增加内容。后成为荟集和研究青铜器铭文的重要著作。鲁迅从1932年购藏郭沫若初版著作,每次再版,都继续购藏,可见对郭沫若研究成果的重视。该书于内山书店购得,20元,见《日记·1935/3/23》。

■《吕超墓志拓片专集》

又作《吕超墓志铭》。金石题跋。该铭出土于1916年12月,鲁迅为之考辨,有《〈吕超墓志铭〉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又作《吕超墓志》,见《日记·己未/8/31》。

■《吕望表》

又称《齐太公吕望表》、《修太公吕望祠碑》。石刻碑文。[宋]赵明诚《金石录》载:“晋太康十年三月,汲县令卢无忌立。”后来碑石破损,清毕沅《中州金石记》记载,《吕望表》损裂后,于东魏武定时再立。表中有文王梦天帝事。《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提及此碑文。

■《明拓汉隶四种》

碑帖。民国初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日记·甲寅/12/27》提及此书,参《黄石斋夫人手书孝经》条说。

“四种”为《张迁碑》、《郑季宣碑》、《郑固碑》、《武荣碑》,有清书法家翁覃溪(即翁方纲)题志及桂末谷(1736-1805)跋文。

■《南阳汉画象仿拓记》

孙文青(1896-1986)撰。金石地志。1934年金陵大学出版。《书信·351115致台静农》提及此书。

■《南阳汉画象集》

关百益(1882-1956)辑。又作《汉南阳画象集》。金石图录。1册。周建人代买,2元4角。《日记·1930/11/15》提及此书。

■《攀古楼汉石记存》

[清]吴大撰。金石文字。1册。鲁迅于琉璃厂购得,见《日记·戊午/12/2》。

“攀古楼”为清大臣潘祖荫(1830-1890)的堂号,专藏青铜器。

■《齐鲁封泥集存》

罗振玉辑录。金石图录。《日记·丁巳/12/30》提及此书,参《古明器图录》条说。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千甓亭古砖图释》

[清]陆心源辑。金石图录。4册。周作人寄阅,后寄回,见《日记·乙卯/7/2》、《7/29》。

千甓亭坐落在湖州市东门月河街,是陆心源宅院中的一建筑,因曾藏有汉、晋古砖近千块而得名。陆心源藏书之富冠两浙,因有200部宋板书,故名其号为“宋楼”,与当时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杭州八千卷楼丁氏、山东聊城海源阁杨氏并称“海内四大藏书家”。

■《秦汉金文录》

容庚辑。金石文字。见《日记·1932/10/19》。

■《秦汉瓦当文字》

罗振玉辑。金石文字。1卷2册。鲁迅从钱稻孙处借得,鲁迅曾“景写”其文字;后又专门购得此书。见《日记·乙卯/3/19》、《3/29》、《4/10》、《9/19》。

■《秦金石刻辞》

罗振玉辑。金石文字。1册,周作人寄阅,见《日记·乙卯/9/12》。

■《秦泰山刻石》

[秦]李斯书。金石文字。上海艺苑真赏社影印北宋拓本。见《日记·1933/1/15》。

■《清仪阁古器物文》

[清]张廷济(1768-1848)辑。金石文字。鲁迅于商务印书馆预定书,见《日记·1925/3/1》。

张廷济,嘉庆三年(1798年)中解元,以后多次会试未中,遂家居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张廷济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著名学者阮元督学浙江时,对张廷济极为推重,来往密切,订为金石交。张廷济所居有清仪阁,毁于清咸丰年间。

■《求古精舍金石图》

[清]陈经(1792-?)辑。金石图录。有嘉庆年间刻本,4册,西泠印社邮购,见《日记·乙卯/6/7》。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见《日记·乙卯/6/28》。

陈经,字抱之,号辛彝,以“求古精舍”为斋名。阮元弟子。

曾任嘉定主簿。

■《曲阜碑碣考》

孔祥霖(1852-1917)编。金石题跋。1册,鲁迅说:“排印本也,不善。”见《日记·乙卯/8/23》。

孔祥霖,字少,曲阜人。光绪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河南提学使,兼署布政使。有《强自宽斋遗稿》。

■《权衡度量实验考》

[清]吴大撰。金石题跋。1册,《日记·乙卯/9/12》提及此书。

■《山樵书外记》

[清]张开福撰。金石文字。《日记·1935/3/21》提及。张开福,字质民,号石匏,晚号太华归云叟。

■《山右金石记》

[清]张煦(1822-1895)撰。本书为《山西通志》的单行本。有光绪年间刻本。《日记·丙辰/8/27》提及。

■《山右金石录》

[清]夏宝晋编。金石地志。有光绪年间刻本。《日记·1923/8/24》提及。

■《山右石刻丛编》

[清]胡骋之(1840-1912)编撰。40卷。内收《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文。有光绪年间刻本。1部24册。6元购得,见《日记·乙卯/11/6》。鲁迅曾见有精拓本,并以之校订该文。《集外集拾遗补编·〈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说:“胡氏言,今拓本多磨泐,故所录全文颇有阙误,首一行书撰人尤甚。余于乙卯春从长安买得新拓本,殊不然,以校《丛编》,为补正二十余所,疑碑本未泐,胡氏所得拓本恶耳。”

胡骋之,曾任山西巡抚。

■《陕西碑林目录》

即《陕西图书馆所管碑林碑目表》。1卷。友杨莘士赠,1册,见《日记·乙卯/2/5》。

■《石鼓文释存》

参《金石契》条说。见《日记·乙卯/3/6》。

■《矢彝考释质疑》

鲍鼎(1898-1973)撰。金石题跋。鲁迅于上海中国书店购得,《日记·1932/3/4》提及此书。吴其昌作《矢彝考释》,罗振玉有《矢彝释》,鲍氏乃作《质疑》。

鲍鼎,字祝遐,又名宏爽,著名建筑学家。

■《四朝宝钞图录》

罗振玉辑录。金石图象。即《四朝钞币图录》。2卷1册。《日记·乙卯/9/12》提及此书。“四朝”谓金、元、明、清。

■《嵩阳石刻集记》

[清]叶封(1623-1687)撰。金石地志。1923年沔阳卢氏慎始基斋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湖北先正遗书》之一。《日记·1925书帐》提及此书。

《四库全书提要》说此书为:“国朝叶封撰。封字井叔,黄州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是编乃康熙癸丑封官登封知县时作也。登封地在嵩山南,故其所录碑刻,以嵩阳为名。”

■《宋拓魏黄初修孔子庙碑》

又称《孔羡碑》、《鲁孔子庙碑》、《修孔子庙碑》、《封孔羡碑》。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立,曹植撰文、梁鹄书写。碑在山东曲阜孔子庙。有宋人张稚圭题记拓本。上海有正书局影印。《日记·甲寅/12/27》作《黄初修孔子庙碑》。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为黄初元年。

■《苏斋题跋》

[清]翁方纲撰。金石题跋。1921年西泠印社木活字排印。见《日记·1932/12/30》。

■《隋唐以来官印集存》

罗振玉撰。金石图录。《日记·戊午/3/17》提及此书。隋官印遗存甚少,今见仅“广纳府印”、“观阳县印”、“桑乾镇印”3种。

唐印遗存较多,罗振玉《隋唐以来官印集存》著录近20种。

■《隋轩金石文字》

[清]徐渭仁(?-1853)辑。金石文字。有同治年间刻本。1部4册,2元4角购得,《日记·乙卯/1/30》,“隋轩”作“随轩”,误;《鲁迅全集》第15册第730页注,也误。徐渭仁晚号“隋轩”,是因为购得隋代开皇年间《董美人志》,遂自号“隋轩”。徐渭仁,清道光、咸丰时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鉴赏家。与陈鸿寿、张廷济、王学浩结为书画、金石之友。精于鉴赏。另有《春晖堂丛书》等。由于收藏品多,室名分别有“春晖堂”、“千声室”、“宝晋砚斋”、“实事求是斋”、“寒木春华馆”等。另辑有《春晖堂丛书》、《法帖》等。

■《泰山秦篆二十九字》

金石文字。附《鲁孝王石刻》,共1册,民国初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南宋精拓本。《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唐风楼金石文字跋尾》

罗振玉撰。金石题跋。1册。见《日记·乙卯/7/27》。

同类推荐
  • 为祖国而歌

    为祖国而歌

    望着渐渐高上去高上去了的长空而静肃着的事是有过的,望着漠漠长空里孤飞的鸟而静肃着的事也是有过的,但从没有独立山头向遥空虚抱的雄伟之感。所以,一切英雄梦在这里当然寻不着足迹。这里有古老的街灯,街之上有浑浑的长天在漫漫地四垂……春天来了么?真地来了么?然而唧唧的呢?息息的呢?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报告文学的新闻特征及其变异、谬种的泛滥——对“纪实文学”的追问、写实文学:愈演愈烈的风潮、“史志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新形态、报告文学要展现刚性品格、报告文学的时代品性等。
  • 岁月书签

    岁月书签

    春节前,故乡散文女作家孔瑞平来家,请我为她将出的散文集作序。我非散文家,却不自量力,愿为之效劳,全在故乡情结。浏览全书“总目”,已逾百篇之巨,作者从全部文稿中选出二十余篇,复印成三宋大字,供我这老年人作序文时参阅。
热门推荐
  • 唐门高手在都市

    唐门高手在都市

    唐风本是唐门弟子,流落都市后因为一纸广告成为了美女老总的租赁情人,于是,史上最强软饭男诞生了……
  •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毒玫瑰

    重生毒玫瑰

    她是凌一,在一堆的好人中没能把自己变成好人。她是宇文玫瑰,在一堆的坏人里却把自己变成了好人。当凌一变成了宇文玫瑰,她说——玫瑰是带刺。
  • 血之诱惑:吸血鬼家族

    血之诱惑:吸血鬼家族

    血欲(一)橙红落日之下,面对眼前这一座建于群山之间透浓浓欧美风的校园,有谁会想到这里曾是血族与血猎的激战之地。十年前的8.6号,也是在这里血族之主与血猎总部的首脑共签订和平协议,以此为证,互不侵犯。血族可以优化到放弃对金钱的追逐,但…对鲜血的饥渴绝对是疯狂并且无法遏制。血猎总部虽制出了能够阻止被咬后成为丧尸的血清,但也不可能蠢到送同胞去当午餐,于是便以献血的名义到处征血(不然你以为献的那么多血怎么去了?人类的爱心可是很巨大的~)正因如此,血族这个不老不死的贵族只数基本保持不变,请听清,我说的是“基本”…
  •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现代企业的团队中,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相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就是一个个强将,他们具备好的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整个员工队伍的建设及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将是榜样。领导者能否被部属所接纳,关键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这直接影响到他的领导力。形象塑造源自于实际工作中的言行。因此,作为领导者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用超强的办事能力,公平、公正、公开的领导作风,敢于担当的精神,为部属树立榜样。
  • 浮沉香

    浮沉香

    上古传说,世间人只要找到浮沉香,便可上天入地、贯穿三界,获得永恒治愈之力。杨诗凌作为修仙女子,投入白华门下,一心修炼的她却反被人误用成为一代三界杀手。她历经艰难险阻终获浮沉香最终线索时,苦恋多年的长师左桦识破他人诡计深受剧毒,只想救她于水火中。杨诗凌无奈下释放浮沉香之力,隐瞒众人救醒师父,可罪孽深重的杨诗凌被赶到人间重修。执念不悔的她终堕仙入魔,反手遮天,为爱断肠。“左桦,我记得当年你对我的笑,你说此生,只许我一人。现在,杀了我,为这天下报仇。欠你的,我还清了;你欠的,我也不要了。我只求你替我好好的活。现在,我以上古的权利诅咒自己,永生永世,命脉孤苦,凉薄一人,自此,不再爱人。”
  • 凤凰之涅磐重生

    凤凰之涅磐重生

    她拥有倾城之貌,遭万人嫉,眉心的一只金色的凤凰,是不祥之人的象征,怎么办,人人都唾弃她。双亲都被相继死去,是她的错吗?不是,那些人嫉妒她的不死之身,想置她于万劫不复之地,那又怎么样呢。果然这个世界不属于她,她穿越了,那是她本该去的地方。她会一步一步叫那些看不起她的人除去,这一世,她要为自己而活。
  • 守望桑梓

    守望桑梓

    本集子收入周长国多年散文,全部分成:乡土迷情、社会管窥、人生感悟、文窗心音等部分,再现鹤峰山水人情的瑰丽色彩。
  • 熠澜之语

    熠澜之语

    当冰冷的咒语开始吟唱,天空失去光亮。帝都劫火起,血光照耀。五族鼎立,惊天浩劫。亡者归来,谋权天下。乱世之中少年英雄现,无措大陆重又燃起希望。光与暗交合,水与火共舞,木与土相拥,雷与风重逢。幻影追随,迷雾笼罩。血海残月望沙影,冰封千里一日寒。命轮转动,轮回天涯,生死一念,成败喑哑。
  •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历史是什么?三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的悲剧?诸葛的蜀汉精神能否带动两千年中国历史走向更强盛更理性的轨道?一位诸葛亮的粉丝回到三国,辅佐心中的偶像。在三国历史的舞台沉浮奋斗,在熟悉的历史中反思创新,在战火中成长壮大。谱写儒家精神的新篇章,书写热血沸腾的新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