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疟疾
疟疾是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当按蚊叮咬带有疟原虫配子体的携带者后,其血中的配子体进入按蚊胃后发育成子孢子并进入蚊的唾液腺,当按蚊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子孢子迅速进入人血液内,进入肝细胞进行裂体增殖,肝细胞破裂后,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成大滋养体,大滋养体摄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以后其核同原浆开始分裂形成裂殖体,再经反复分裂而产生一定数量的裂殖子,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而释出全部裂殖子、疟色素和代谢产物,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重复裂体增殖的周期可分为48小时,72小时,36—48小时等不同,临床上便出现间日疟、三日疟及恶性疟等不同分型。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规律性寒战、高热、出汗、热退,如此反复发作并伴有肝脾肿大及贫血。中医亦称本病为“疟疾”。
中医验方
1.鸡骨常山(酒炒)9—1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日。
2.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6克,甘草6克,常山6克,草果6克。每日1剂,水煎,连用3日。
3.鲜马鞭草10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于症发前4、2小时各服1次。症止后连服3日。
4.截疟七宝散常山(酒炒)9克,槟榔15克,草果6克,柴胡9克,山甲6克,黄芩6克,知母9克,每日1剂,水煎。
5.鲜青蒿若干绞汁,5—8岁患儿50—75毫升,8—12岁患儿15—120毫升,每日3次口服,3日为1疗程。
6.炙龟版12克,炙鳖甲、女贞子各10克,柴胡3克,白芍、常山各6克,佩兰、知母、黄柏、甜茶、玉竹各5克,每日1剂,水煎。用于久症伤阴血者。
外治疗法
1.碎荆芥叶少许揉碎,在疟疾发作前1小时塞入鼻孔内。
2.五灵脂、冰片各少许,先将五灵脂焙干,加冰片研末,用纱布包好,塞入鼻孔内。
3.辣椒汁适量,或辣椒根10克,上药加生盐少许揉烂,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敷于任一手腕桡动脉处。
4.白胡椒15克,辰砂3克,共研为末,加面糊为丸如黄豆大小,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取1粒放于膏药上灼热,贴于脐部。
5.二甘散生甘草、生甘遂各10克,研成极细末装瓶备用。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先将脐部用酒精消毒,再取二甘散0.5克置脐中央,外用胶布固定,待病愈后3日去除。均在3日左右治愈。
药膳疗法
1.乌龟(约500克)1只,宰杀洗净加水煮熟,食盐适量调味,食肉喝汤,每日1剂,治愈为止。用于3日疟疾疲劳后复发者。
2.野鸭1只宰杀去内脏、去毛洗净加生姜10克,大枣15克,再加油、盐、酒适量炖煮,分次食之,隔数日1只。用于久疟不愈者。
西医疗法
1.对症治疗
(1)一般疟疾
发作时卧床休息,寒战时保温,高热期物理降温,贫血者加强营养等。
(2)脑型疟疾
(1)高热昏迷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热量平衡;氢化可的松4—8毫克/(千克/日),分2—4次静滴,或氟美松每次1—2.5毫克,每日1—2次,疗程3—5日。
(2)抽搐者予以安定、苯巴比妥钠、氯丙嗪等肌注或10%水合氯醛灌肠。
(3)脑水肿20%甘露醇每次1—2克/千克,4—6小时1次快速滴注(半小时内滴完)或推注。酌情用糖皮质激素。
(4)呼吸衰竭治疗脑水肿的同时,用呼吸兴奋剂,洛贝林、氢溴酸东莨菪碱等,有条件可用呼吸机行机械辅助呼吸。
(5)心力衰竭按心衰常规抢救。
(6)休克按感染性休克常规抢救。
(3)黑尿热
(1)贫血严重者酌情输血。
(2)氢化可的松等控制溶血反应。
(3)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4)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鼓励饮水。
(5)立即停用引起溶血的药物如奎宁、伯氨喹等及其他可疑药物。
2.药物治疗
(1)一般疟疾
(1)控制发作主要用杀灭裂殖体、疟原虫与配子体的药物。
氯喹为首选药主要对红细胞中的裂殖体有强大杀灭作用。第1日首次16毫克/千克口服,8小时后再服1次8毫克/千克;第2、3日各口服8毫克/千克1次。
奎宁主要杀灭红细胞内的裂殖体,尤其是对氯喹有耐药性的疟原虫感染。每次10毫克/千克,日服3次,连服7日。肌注每次5—10毫克/千克。
阿的平主要作用于红细胞内疟原虫。每次2.7毫克/千克,日服3次,连服7日。
(2)防止复发与传播,主要用杀灭红细胞外期的疟原虫与配子体的药物。
伯氨喹对红细胞外的疟原虫及各种配子体均有杀灭作用。1—3岁6.6毫克/日,3—6岁13.2毫克/日,6—9岁19.8毫克/日,9—12岁26.4毫克/日,12—15岁33毫克/日,均为1次顿服,连用8日。
一般常与氯喹联合应用,氯喹3日,伯氨喹8日,
(2)脑型疟疾及早采用强效、速效抗疟药以控制发作。
磷酸氯喹注射液每次3—5毫克/千克,加5%葡萄糖盐水内静脉滴注,6—8小时1次,第1日内共用3次。第2、3日可各再给1次,病人清醒后改为口服。
盐酸奎宁注射液每次5—10毫克/千克,以5%葡萄糖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8小时后可重复1次,24小时内不超过3次,病人清醒后改口服。
伯氨喹在病人清醒后开始口服,剂量用法见前。
(3)耐药性疟疾对耐氯喹恶性疟可选用:
(1)甲氟喹体重15—19千克,每次50毫克;20—30千克,每次100—150毫克;31—45千克,每次200毫克;均为每周1次口服。
(2)青蒿素深部肌内注射:首次15毫克/千克,6—8小时后给第2次肌内注射,第2、3日各再肌内注射1次。
预防与调护
彻底治疗现症病人,对带疟原虫者治疗,消灭蚊虫及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的保护重点是防蚊虫叮咬,对疟疾高发区及在流行季节进行预防用药,一般用氯喹每周8毫克/千克,1次口服,连用4—8周。
(第二节)绦虫病
绦虫病是指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或牛的肉(俗称粉猪肉)后,囊尾蚴在肠道发育为成虫。成虫囊尾蚴在肠道剥夺营养,刺激肠管,造成肠道损伤;若吃了猪绦虫的卵,卵内六钩蚴可经肠壁进入血管,则在机体不同部位发生囊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排出体节片,上腹及脐周疼痛,恶心,进食后缓解,体重减轻,在皮下组织形成小结,可并发癫痫、失明。中医称绦虫为“寸白虫”。
本病临床表现如下:
1.大便排出白色的成虫体节片,上腹及脐周疼痛,进食后缓解,体重逐渐减轻、消瘦。
2.皮下或肌肉形成圆形硬而有弹性、且无压痛的成批出现的、并可自行消失的结节,以躯干及头部多见,此为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表现;脑囊虫病则多表现为癫痫发作,高颅压增征及精神症状;眼囊虫病可出现视力障碍,眼前黑影,重者可失明。
中医验方
1.雷丸研末每次3克,日服3次,连服3日。
2.驱绦汤槟榔60克,雷丸15克,水煎2次,取汁100毫升,清晨空腹顿服。此剂量用于6—10岁儿童,其他年龄酌加减。
3.槟榔与南瓜子去皮南瓜子炒熟30—60克嚼碎服,2小时后再服35%的槟榔煎剂60—120毫升,清晨顿服。用于猪绦虫。
4.槟榔南瓜子汤南瓜子100克,雷丸30克,槟榔50克,蜀椒、芒硝各3克,乌梅20克。晨起先食南瓜子,1小时后取槟榔、蜀椒、乌梅之煎剂半量冲服雷丸,半小时后再取煎剂1/2量冲服芒硝。
5.槟榔驱绦汤槟榔150克,生大黄、枳实、川椒各75克。先将槟榔砸碎,加水400毫升,煎20分钟后再加入余药煎15分钟,取100—150毫升。驱虫前日晚口服硫酸镁10—15克,当日早空腹温服驱绦汤100—150毫升。
中医疗法
1.虫居肠中型
治法:杀虫导滞。
方药:槟榔、枳实、雷丸、南瓜子、乌药。
2.脾虚肠弱型
主证:绦虫已除,但见形体瘦弱,面色不华,纳少不化,大便稀薄,舌苔少,脉迟有力。
治法:健脾固肠。
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诃子、山药。
药膳疗法
1.椰子汁每日早晨空腹服椰子汁,多少不拘,随量饮服,连服3日。
2.榧子炒香,嚼服,7岁以下患儿5—10克,7—12岁患儿10—20克,每日早起空腹顿服,连服7日为1疗程。
西医疗法
1.鹤草酚剂量25毫克/千克,清晨空腹顿服,1.5小时后服泻药。忌食油类、酒类食物。
2.肠虫清剂量15—20毫克/(千克/日),分2次服用,10日为1疗程,停药后15—20日开始第2疗程,一般需2—3疗程。
治疗后1个月无虫卵及节片排出为治愈,治疗期间留大便寻找头节,大便时坐在装有温盐水的便盆上排便。
3.吡喹酮对脑囊虫病及绦虫病均有效,剂量10—15毫克/千克,顿服;治脑囊虫病则20毫克/(千克/日),分3次服,9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3—4个月。
4.氯硝柳胺(灭绦灵)能杀死头节和体节前段,<2岁患儿0.5克/日,2—6岁患儿1克/日,>6岁患儿2克/日,均分2次空腹嚼碎服,间隔1小时服用。服药2小时后再服泻药。
预防与调护
彻底治疗绦虫病患者,加强肉品检验,不吃未熟的猪肉、牛肉;蔬菜水果一定洗净,生、熟食要分开切。
(第三节)钩虫病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肢体浮肿、腹痛不适、嗜食异物等。钩虫的分布呈全球性,以热带和亚热带较多。我国南方诸省较为多见,农村感染率远高于城市。儿童对钩虫普遍易感。钩虫寄生于人的肠内,损伤脾胃,吸血耗气,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本病病因主要是从皮肤侵入了带有感染性的丝状蚴所致。小儿赤脚入地,或裸臀坐地,皮肤接触了含有丝状蚴的泥土,丝状蚴乘机钻入皮肤,并经血管入肺,从气管到咽,由咽吞下到达小肠而发育成成虫。此外,也有经被污染的饮食直接吞入丝状蚴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的。成虫在人体内寄生的寿命较长,可存活7—15年。
病初,皮肤入侵处可有灼热,针刺感,奇痒,皮疹等。感染1周后左右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发热,痰中带血,蚴虫经肺时可见发热、咳喘等;钩虫寄生肠道后,则见上腹不适或疼痛,纳差,消化不良或腹泻,恶心呕吐,或黑粪便血。感染3—5个月后,出现进行性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皮肤萎黄或面色苍白,乏力,严重者出现心慌气短、显著肢浮肿、发育迟缓。
中医验方
(1)苦楝皮片2—4岁1.5片,4—9岁2片,9—12岁2.5片,早晚空腹服。
(2)榧子15克,槟榔15克,红藤15克,贯众10克,大蒜3瓣。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3日。
(3)马齿苋煎液鲜马齿苋250克,加水煎15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空腹各服1次,每次服完后饮食醋50克,7日为1疗程。
(4)榧君大蒜煎香榧子、使君子、大蒜各15克,上药捣烂,水煎,去渣,空服温服,日服3次。
(5)钩虫丸栀子、黄柏、干松、白矾、甘草各9克,茵陈30克,苍术、青矾各18克,青矾煅赤,上药共研细末,加红糖为丸,早晚各服1次,7日服完。
外治疗法
1.雄黄枯矾散雄黄、枯矾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调菜油涂擦患处,用于皮肤瘙痒处。
2.双叶洗剂核桃叶、麻柳树叶适量,煎水后洗痒处。
3.青矾适量研末,洗刷患处皮肤。
药膳疗法
1.炒榧子60—90克,嚼服,每日1次,连用1周。
2.花生仁60克,鲫鱼或乌鱼1条,同煮烂,加酒或生姜汁少许,食之,依食欲定饭量。用于钩虫病浮肿。
3.姜汁黄鳝饭黄鳝150克,姜汁10—20毫升,将黄鳝去肠杂、留血,洗净切好,以姜汁、花生油拌匀,待米饭煮至将干时,放黄鳝于饭上面,收火煽15—20分钟后即可食用。用于钩虫病并发贫血。
西医疗法
1.一般治疗
宜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宜消化的食物,有贫血者应补充铁剂;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助铁剂吸收。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
2.驱虫治疗
(1)甲苯咪唑每服100毫克,每日2次,连服3天。对两种钩虫都是首选,不需禁食和服泻药。
(2)阿苯达唑每次口服200毫克,10日后再服一次。
(3)左旋咪唑每日1.5—2.5毫克/千克,晚餐后顿服,3日为一疗程。
(4)丙硫苯咪唑小于12岁的患儿每日1次100毫克,连服3天。
预防与调护
1.控制传染源通过普查粪便发现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积极治疗,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并使之无害化。
3.加强个人保护避免与疫土接触的机会,不吃生水生菜,饭前便后洗手等;增强体质,注意营养,提高免疫力。
4.驱虫药宜空腹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排虫情况及药物反应。保持大便通畅。
5.宜加强患儿饮食营养,常吃营养丰富且清洁卫生的食物。
(第四节)蛲虫病
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在肠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主要以肛门周围及会阴附近奇痒,睡眠不安,并可见到蛲虫为特征。蛲虫形体细小色白如线头,故又称“线虫”。本病小儿多见,无明显季节性。易在家庭和儿童集体机构传播,同时重复感染。蛲虫的寿命不超过2个月,若能防止其重复感染,可自行痊愈。因此,强调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重复感染,否则药效不佳。
症状及体征如下:
1.肛周及会阴部瘙痒,以夜间为甚,睡眠不安,精神烦躁。
2.可有腹部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3.可有尿频、遗尿,肛门局部皮肤黏膜潮红。
中医验方
1.槟榔煎剂每日用槟榔30克,水煎服,连服5天。主要用于驱虫。
2.炙鸡内金、炒薏苡仁、榧子等量,研为细末混合,加白糖少许,开水调服。1—3岁每服1—2克,4—6岁每服3—4克,7—12岁每服4—5克,每日2—3次,连用10日。杀虫消积,健脾渗湿。用于兼有食欲不振的蛲虫病患儿。
外治疗法
1.六神丸2—3粒,每晚睡前纳入肛门,连用3日。
2.槟榔煎剂每日用槟榔60克浓煎后保留灌肠,连用3日。
3.生百部3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成30毫升,每晚作保留灌肠,连续10天。
4.生百部30克,苦楝皮60克,苦参10克,晚上水煎,趁温热熏洗肛门,连用5—7天。
5.雄黄20克,医用凡士林100克。先将雄黄研极细末,然后用凡士林调匀,每晚洗净肛门后,涂少许药膏于肛门周围,连续涂抹1—2周。
中成药疗法
追虫丸:4.5克—9克,晨起空腹用白糖水送服。用于蛲虫证。有驱虫、缓泻作用。
药膳疗法
1.醋汁马齿苋鲜马齿苋100克洗净,切碎加水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食醋少许。
2.牵牛子5克研细粉,加面粉50克,烙成薄饼,空腹1次吃完,半月后重复1次。
3.槟榔粥槟榔30克切片,水煎后去渣取汁加粳米30克煮粥,每日1剂,分2—3次空腹食。
4.茴香槟榔汤槟榔50克切碎放入茴香10克,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7日。
5.将香榧子炒熟(不可炒焦),5岁以上,每岁1克嚼细烂,日服3次,连服1周;5岁以下炒榧子研末,每岁1克,日服3次,连服1周。
西医疗法